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06-03 21: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认识国情理解国策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

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地区发展不平衡;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为什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为什么(见第1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

(1)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意义: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4、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

①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②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根本任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④关系: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总依据。

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旧:7、党的基本路线

(1)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我国的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旧:8、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9、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原因: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0、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者说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3个)、基本经济制度。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1

2 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制度的组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公有制包括哪些内容?非公有制又包括哪些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和地位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②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③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⑤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那些制度?

①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是由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决定的。(2)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立法权——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的权力。

②决定权——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

③任免权——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④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①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国,人民不可能直接一起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②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方式选出人大代表,

由人大代表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并由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或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又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点

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5、我国还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如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这些制度能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6、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多党合作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2、为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①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

②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③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3、意义: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发展。

4、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态度:

①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③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不承诺放弃武力;④贯彻寄希望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⑤坚决维护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实现小康

2.1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3、发展及完善:①加强经济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②增强协调性,实现城乡及地区地协调共同发展;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坚持科教兴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实现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旧:二、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1、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3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2、“四个尊重”方针的重要性(作用):

(1)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3)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4)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3、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意义:

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三、实现共同富裕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根本原则)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或共同富裕的含义/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的内容:物质、政治、文化生活;共同富裕的范围: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不是同时、同步、同等的富裕,而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

4、怎样达到共同富裕: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方向:①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②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地区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2 建设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1、在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一个能凝聚全体人民力量和意志的核心。而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因而它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以下新要求: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公民行使监督权(如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等)的途径:(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2)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意见(3)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及当面反映情况。

3、公民如何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式)

①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正确履行他们的职责时,有向他们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②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失职、违法行为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③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

4、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但公民不论采取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责任,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

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4

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治”是: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或怎样依法治国)是: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公民如何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每一个公民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四、政府依法行政

1、我国政府的性质、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什么?

性质: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2、政府履行职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3共建美好和谐社会

一、实现社会和谐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表现或基本特征)。

2、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创建和谐社会,就是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平等参与发展)建设方法:①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的制度,②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③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表现或说如何建设公平主义)

4、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居民住房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社会建设是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5、如何改善民生:①保障就是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②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改善民生的五个重要方面。③“十个更好”是民生的政策导向。

7、我们应如何为实现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①认识与准备:这是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是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任务与目标,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②我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参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工作,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分力,添一分彩。

第三单元科学发展振兴中华

3.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内涵: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党政兴国的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如何贯彻: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政兴国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③转变发展观念,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走科学发展道路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我国选择了哪条道路?

答: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5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原因: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C.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我国科技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要缩小差距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加快科技发展步伐。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2)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3)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4)我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不高,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

3、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的含义: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2)科教兴国的要求(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国家: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b.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②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技能,确立正确成才目标,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3)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2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1、中国的发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0c80s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核心思想:(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3、可持续发展观的地位及作用:①重要战略地位②纳入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中。

4、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问题及挑战):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其他特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

5、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6、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a、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b、提高人口素质,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创造社会财富。

7、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做什么:A国家---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②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管力度;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推广高效清洁能源和节能电器;⑥加大环保科技投入,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B公民: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用电,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出行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善于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3.3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问题

2、当代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什么是和平问题?什么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4、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

6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1)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2)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5、危及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国际恐怖主义;(3)贫困、环境恶化、毒品;(4)宗教、民族、种族矛盾(5)领土、资源的纷争;(6)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含义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多。

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影响)

利: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弊: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控的资金、技术、专利和管理等优势处于有利态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三、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地位: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③、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作为中学生如何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名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3、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机遇:(1)当今,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2)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条件;(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

挑战:(1)国际竞争日趋激烈;(2)我国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3)我国自身的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如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相当严峻。

应对:努力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

4、国际竞争主要表现是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主要表现:原料的争夺、市场的份额、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较量、人才的培养和争夺。

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四单元情系中华放眼未来

4.1中华文化传承创新

一、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及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基本条件。

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地位:a.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深邃、气度恢弘、生机勃勃,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独特地位,对亚洲乃至世界闻名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c.中华民族正在迈向伟大的复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弘扬与创新。

2、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基本点: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文化传统时代性;b、创新民族文化就是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c、重要

7

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创新中华文化,需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交流。

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

3、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a、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对多样化精神文化的需求;

c、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是战略目标;

4、如何建设文化强国:①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②坚持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落实战略部署,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4、2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一、民族精神:①定义: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生生不息的原因;②内涵: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③内涵的拓展与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的民族,近现代来,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复兴,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出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极大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

联系起来。

三、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

1、总体小康:2000年,实现了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两个100年目标:①中共成立一百周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②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建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中国梦的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尝试改成“有利于”的形式)

4.3迎接挑战立志成才

一、新时代,新要求

1、时代背景: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才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国家需要大批优秀人才,为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这是祖国建设的需要;③国家正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给青少年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对青少年的要求:①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②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③积极地参加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能,适应祖国建设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而过度的压力会使我们陷入焦虑,影响正常发挥。因此在没压力的时候,我们需要适度加压。压力过大时,学会缓解,降低期望值,提高信心,培养学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三、克服考试焦虑

1、考试的作用:①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它能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检查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成功具有重大意义;②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的作用;③是学习成功的助推器,能检查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水平,激励学生进步。

2、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具体方法:进入考场前,回忆一些比较美好的事物和准备的重点内容,告诉自己是有备而来的,带上愉快的心情。进入考场后,不想考试结果,保持平常心,认真做自己的题目等等。

四、正确选择升学和就业之路

8

1、选择需注意的问题:首先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其次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最后要弄清自己拥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2、选择就业要注意的问题:①首先要了解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其次,选择就业上要考虑的几个因素:自身素质、兴趣爱好、经济报酬、国家需要,社会需要;③再次,职业选择是双向的,不是一厢情愿的,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扬长避短;④最后,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策略。

五、在职业生涯中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①爱岗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本职工作。敬业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②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③是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④方法:a、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

2、奉献社会:①含义: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作贡献;②爱岗敬业是奉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了,奉献社会是爱岗敬业的最终目的。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③当代青少年,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弘扬奉献精神的重要途径。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uk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