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及海外汉学

更新时间:2023-07-26 15: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通识2:中国传统哲学及海外汉学-毛醒策-浙师大

中国哲学文化及海外汉学

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反映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精神成果总和。

2.内圣外王:在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其中,“内圣”指主体修养对善的把握;“外王”指把修养所得推广到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

3.三患:指引起社会动荡的三大隐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其根源是统治者征收重税、过分压榨百姓和搜刮民脂民膏。

4.四谛说:佛教中的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四谛说的理论基石,佛教先天预设人生是苦难的历程,指精神的逼迫性,大千世界是人生诸多痛苦的汇集。集谛讨论痛苦的原因。灭谛指一种无痛苦的状态,佛教主张要灭尽人间现实的贪欲,才能解除人的烦恼。道谛则是探讨如何达到灭的方法。

5.三纲八目:“三纲八目”出自《大学》,“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八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

6.穷独达兼: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反应出从容的文化心理。

7.兼以易别:用兼爱的高尚品格来置换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自私者。

8.禅宗:禅宗是汉川佛教宗派之一。梵语“禅那”,意思是“静虑”,以思悟佛理、静息欲念作为行修的方式。“凡夫即佛”和“顿悟成佛”是其两大理论基石。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国佛教发展地阶段。

通识2:中国传统哲学及海外汉学-毛醒策-浙师大

答:第一阶段:汉朝——南北朝 佛教传入期

佛教传入的第一站:洛阳白马寺 原始经典的印度佛教

第二阶段:隋唐时期 佛教全盛期

中国寺庙林立、宗派林立:法相宗、三论宗、律宗、密宗等等。其中,禅宗以称臣的方式向皇权妥协,步入宫廷。

第三阶段:宋朝——清末 衰败期

儒家吸收佛教养分

2.简述中国仕进制度的阶段。

答:(1)选贤授能 禅让制 尧舜禹

(2)养士 战国时期

(3)军功爵(以军功取爵位) 秦国开始

(4)乡举里选 察举制 汉代董仲舒建议 自下而上推选。是一种进步,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5)九品中正制(细化的察举) 最早由曹操提出 唯才是举

(6)科举制

3.归纳中国文化精神。

答:(1)自强不息

(2)正道直行

(3)贵和持中

(4)民为邦本

(5)平均平等

(6)求真务实

(7)豁达乐观

(8)以德制欲

4.如何评价三世演化说?

答:韩非的三世演化说概况地讲,即是“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是一种承认发展地历史,是韩非专制主义法家思想的必然结果它反映地主阶级对自己力量

通识2:中国传统哲学及海外汉学-毛醒策-浙师大

和前途的高度自信,同时,也反映出法家强权政治的一个侧面。

5.什么是科举制?谈谈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科举制是指 由国家设立一定的科目,通过定期同一考试来选拔人才、分配官职。科举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下三点影响:1.使学而优则仕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和风尚。强化了国人当官的心理。官本位思想。

三、分析题

1.士可杀而不可辱:作为“士”的人,宁可就死,也不能被侮辱。

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正道直行指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崇尚气节。它使我们的民族特别重视人的情操,培育了民族的自尊心和浩然正气。比如:孔子推崇“士可杀而不可辱”、“三军可多帅,匹夫不可夺志”;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它们都体现了正道直行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还为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培育了正义感和是非心,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国人总是大局为重,来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历史上涌现的无数英雄人物就是有力的凭证。

直到现代,正道直行成为我们彰扬的心理素质,如见义勇为、当仁不让、杀身成仁,实际上成为我们今天的价值标准。

同时也要指出的是,传统的正道直行有严重的缺陷。传统的气节观很讲究君子、小人、华夷,这隐含着轻视下层劳动者的贵族观念,实际上是民族沙文主义的自我中心论。于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往往会流露出盲目排外的狭隘心理。此外,它还往往成为士大夫闹意气、争高下、拉帮结派的催化剂,因而忽略了对阶级区别和政权本质的把握。(详见《中国文化精神》)

四、论述题

1.用文化或哲学的视角来分析一种民俗或一种社会现象。

2.谈谈读一本有关传统文化书的体会。

2.受做官心理的制约,读书成了光宗耀祖的手段,增强了宗法心理。 3.强化了重道轻器的社会心理,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u4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