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

更新时间:2023-11-14 16: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 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 2生活性污染物 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人为因素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可按如下几种方法分类: (一) 污染物发生的类型

1生活污染源 2工业污染源 3交通污染源 4农业污染源 (二) 污染源位置的分布 1点源 2线源 3面源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

在我国大气环境中,具有普遍影响的污染物,最主要的来源是燃料燃烧。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有总悬浮微粒、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总氧化剂六种。 (一) 颗粒污染物:

1粉尘 2烟 3飞灰 4黑烟 5雾 6煤烟尘 7总悬浮颗粒 (二) 气态污染物

1硫氧化物(主要是指SO2和SO3) 2氮氧化物(NO、N2O、NO2、N2O3、N2O4、N2O5等的总称) 3一氧化碳(人为污染源排放的CO主要是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 4碳氢化合物(HC):通常是指C1~C8可挥发的所有碳氢化合物,属于有机烃类。 5硫酸烟雾(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6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一、气象动力因子

1、 风(风向和风速)

2、 大气湍流:大气的湍流是指大气以不同的尺度作无规则运动的流体状态。风速有大

有小,具有挥发性,并在主导风向上也还出现上下左右无规则的阵发性搅动,这种无规则阵发性搅动的气流称为大气湍流。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主要是靠大气湍流的作用。

二、气象热力因子 1温度层结与逆温

温度层结是指在地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情况,或者说是在垂直地球表面方向上的气温分布。气温的垂直分布决定着大气的稳定度,而大气的稳定程度又影响着湍流的强度,因而温度层结语大气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零时,大气层的温度分布与标准大气情况下气温分布相反时称为温度逆增,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逆温层至地面的距离下限称为逆温高度,上下限的高度称为逆温强度。

根据逆温层出现的高度不同,可分为接地逆温层与上层逆温层:根据逆温层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辐射性逆温、湍流性逆温、沉降性逆温、锋面逆温和地形逆温5种。 2、 气温的干绝热递减率 3、 大气稳定度 大气污染的防治 一、烟尘处理技术 (一)、除尘装置的主要性能 (1)除尘装置的处理量

(2)除尘装置的效率:a除尘装置的总效率;b 除塵裝置的分级效率;c多级除尘效率 (3)除尘装置的阻力降

(二)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由燃料及其他物质燃烧或以电能为热源加热等过程产生的烟尘,以及对固体燃料破碎、筛分和输送等机械过程所产生的粉尘,都是以固态或液态的粒子存在于气体中,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这些固态或液态粒子的设备,称为除尘(集尘)装置,有时也叫除尘(集尘)器。

根据在除尘过程中是否采用湿润剂,除尘装置的类型可分为湿式除尘装置和干式除尘装置。

根据除尘过程中的例子分离原理,除尘装置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重力除尘装置( 是使含尘气体中的尘粒借助重力作用使之沉降,并将其分离捕集的装置);2惯性力除尘装置(使含尘气体冲击挡板或使气流急剧地改变流动方向,然后借助粒子的惯性力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3离心力除尘装置(是含尘气体进入装置后,由于离心力作用将尘粒分离出来);

4洗涤式除尘装置( 是用液体所形成的液滴、液膜、雾沫等洗涤含尘烟气,二将尘粒进行分离的装置);

5过滤式除尘装置(是使含尘气体通过滤料,将尘粒分离捕集的装置); 6电除尘装置(是用特高压直流电源产生的不均匀电场,利用电场中的电晕放电使尘粒荷电,然后在电场库仑力的作用下把荷电的尘粒集向集尘极,当形成一定厚度集尘层时,振动电极使凝聚成较大的尘粒集合体从电极上沉落于集尘器中,从而达到除尘目的); 7声波除尘装置。

第七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质:即水的品质,是指水与其中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 水质指标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物理性水质指标,包括:

1感官物理性状指标。如,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

2其它物理性状指标。如,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 第二类,化学性水质指标,包括:

1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2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重金属、氯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 3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C)等

第三类,生物学水质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各种 病原细菌、病毒等。 在水污染防治中,一般采用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这两个综合性的间接的指标来衡量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量。 (1) 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当温度为22度时,由于微生物(主要是

细菌)的活动,使可降解的有机物氧化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的氧量。

(2)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

氧化计量,以氧量(mg/L)计

水质标准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二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四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远了用水区。 五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有季节性功能的,可分季节划分类别。 水体污染及污染源

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污染。 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物质,可以将水污染分成化学性污染(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需氧性有机物污染、营养物质污染和有机毒物污染)、物理性污染(悬浮物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主要指致病菌及病毒的污染)三类。 水体的自净作用和水环境容量

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质,使自身的质量保持洁净的能力,称之为水体的自净。水体的自净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了物理过程,如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如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等反应;以及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如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代谢,不同生物群体的相互作用等。这几种过程互相交织在一起,可以促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迁移、转化,使水体水质得到改善。 废水在水体中的稀释:稀释作用的实质是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因扩散而降低了浓度,稀释并不能改变,也不能去除污染物质 水体的生化自净: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为无机物的过程,可以使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大大减少。

水体中细菌的衰亡也是一种重要的自净作用。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正确认识和利用水环境容量对水污染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水体本身的特性,如河宽、河深、流量、流速以及其天然水质、水温特征等,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很大。污染物的特性,包括扩散性降解性等,也都影响水环境容量。 水污染防治的原则

进行水污染防治,根本的原则是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

“防”是指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有效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到最少量。 “治”是水污染防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管”是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 废水处理技术

废水处理技术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一、物理法: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作用使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与废水分离,在处理过程中无

人物质的性质不发生变化。

1、 截留:通常以格栅或筛网作为污水处理厂的第一个处理工序,其主要作用是去除废水中

粗大的悬浮物质,以保护处理设备,并防止管道堵塞。

2、 沉淀:工作原理是重力沉降,在污水处理厂中通常根据需要设置两个不同的沉淀设备。

一种为沉沙池(有三种形式:平流式、竖流式和曝气式),另一种为沉淀池(根据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

(1)沉沙池:功能是去除水中沙粒、煤渣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物,一般设在沉淀池之前,可以使沉淀池的污泥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且不致磨损污泥处置设备。 (2)沉淀池:沉淀池的作用是依靠重力使悬浮杂质与水分离。 3过滤:利用粒状介质层截留水中细小悬浮物的方法。

4气浮: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粘附水中的悬浮物,使其随气泡浮升到水面,而从水中除去。其主要处理对象是乳化油及疏水性细小悬浮固体。 5、离心分离:使水高速旋转,利用离心力分离水中悬浮颗粒的方法

6膜分离:利用过滤性膜的选择透过性对水中杂质进行浓缩、分离的方法。

二、化学法:利用某种化学反应使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而从水中除去的方法,其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溶解性污染物质或交替物质。属于化学法的有混凝、中和、氧

化还原、电解、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等。

1混凝:投加化学药剂以破坏胶体和悬浮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分散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沉降性能的絮体。

2中和:主要是针对酸性污染物和碱性污染物。

3、 氧化还原:通过化学药剂与污染物质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化

为无毒或微毒物质的方法。

4、 化学沉淀:向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其与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发生互相反应,生成

难溶于水的盐类,即可从水中沉淀而除去。

5、 磁力分离:利用磁场力截留和分离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方法。

6、 溶剂萃取:是指将与水不相互溶且密度小于水的特定有机溶剂(称为萃取剂或有机相)

与被处理水接触,在物理(溶解)或化學(络合、螯合或粒子缔合)作用下,使原溶解在水中的某种组分由水相转移至有机相的过程。

7、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

8、 离子交换:水中离子态污染物与不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被称为离子交换剂)发生粒子

的交换反应。离子交换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

9、 电解:电解质溶液在直流电作用下发生的电化学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三、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水中溶解状及胶体状有机物质得到氧化分解的方法。

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是由大量繁殖的悬浮状的微生物絮凝体组成的)。

2、生物膜法(微生物附着生长于某种载体的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生物膜并利用生物膜处理废水的方法)。

3、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分解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4、天然的生物净化系统(存在于天然条件下的大量微生物活动,对废水具有极好的净化作用,利用天然条件下微生物活动处理废水的系统,统称为天然的生物净化系统) 废水处理流程(略)【看书】

第九章 声学环境保护

环境噪声:不需要的声音 一、环境噪声的主要特征 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是局限性和分散性的公害,是指环境噪声影响范围上的局限性和环境噪声源分布上的分散性,噪声源往往不是单一的,此外,噪声污染是暂时性的。 二、噪声源及其分类

声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所以把振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通常称为声源。

产生噪声的声源很多,若按产生机理来划分,有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三大类。

如果把噪声源再按其随时间的变化来划分,又可分成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两大类。非稳态噪声中又有瞬态的、周期性起伏的、脉冲的和无规的噪声之分。

按污染源种类可分为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以及自然噪声5类。

第十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一、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1、固体废物:指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在固体废物中凡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性、反应性、感染性的废物,称为危险废物)。

2、固体废物的利用:在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循环利用、回收利用,以及交由其他单位的综合利用。我国常用综合利用一词概括这三种利用方式。

3、固体废物的处理:指经过采取一定得防止污染措施后,排放于可允许的环境中;或暂时贮存于特定的设施中,待具备适宜的经济技术条件时,再加以利用或进行无害化的最终处置。 4、固体废物的处置: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理。 5、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形状可分块状、粒状、粉状和半固体——泥状、浆状、糊状等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狂野废物、工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生活垃圾等废物;按其性质和危害程度可分为有机和无机废物,一般性和危险性废物。 6、固体废物的特点: (1)、资源性 (2)、污染的“特殊性”:除直接占用土地和空间外,其对环境的影响通常是通过水、气和土壤进行的,是水、气和土壤环境污染的“源头”。 (3)、严重的危害性:与危险废物的特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易燃性 B、腐蚀性 C、反应性 D、毒性 E、感染性

7、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原则: (1)最小化 (2)资源化 (3)无害化

8、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1)用作建筑材料

(2)用作冶炼金属的原料 (3)回收能源

(4)用作农肥、改良土壤

9、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1)露天堆存法(最原始、最简便和应用最广泛)

(2)筑坝堆存法(用于堆存湿法排放的尾砂粉、砂和粉砂灰等) (3)压实干贮法

(4)土地耕作法(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分解成更高级生活体所需要的形式) (5)海洋投弃法

10、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 填埋可分为卫生填埋、压缩填埋和破碎填埋 二、城镇垃圾的收集和回收 1垃圾的收集和运输工具 2垃圾收集、运输原则:(1)收集、运输过程应密闭,一控制污染环境;(2)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3)尽量改善清洁工人的工作条件;(4)造价及维护费用便宜,以利推广。 3l 垃圾的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的好处:

(1)节省土地 (2)减少污染 (3)资源循环再生

(4)有益卫生 (5)产生新的产业 (6)环保意识和公民参与 三、城镇垃圾的破碎和分选 1、垃圾的破碎:

目的:改变垃圾的形状和大小,以适应进一步处理和利用的需要。 优点:(1)可增大容重,减少容积,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2)破碎后的细碎垃圾,有利于填埋处置时压实垃圾土层,加快复土还原工程的速度;(3)破碎后的垃圾对垃圾分类分拣有利,容易通过磁选等方法回收高品位金属;(4)有利于用焚烧法处置垃圾,提高垃圾焚烧热效率。

垃圾破碎通常是采用颚式、锤式、滚压式、撕裂式和剪切式破碎机等进行破碎。 2、垃圾的分选:

分选方法:手工分选、风力和重力分选、筛分分选、浮选、光分选、静电分选和磁力分选等。 3、利用城镇垃圾进行堆肥

垃圾堆肥:指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借助微生物发酵降解的作用。使垃圾转化成肥料的方法。 优点:垃圾转化为肥料

缺点:没有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垃圾中的杂质很多,堆肥的有机质含量不高。 堆肥要素:(1)有机质含量 (2)空气含量 (3)碳分 (4)水分 (5)pH (6)好氧堆肥工艺过程:a预处理 b主发酵 c后发酵 d后处理 e 脱臭与贮存 城镇垃圾的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作业方法: 1、 平面作业法 2、 坑填作业法 3、 沟填作业法 4、 斜坡作业法

第十一章 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一、放射性废液处理 1、 放置衰变法 2、 稀释排放法 3、 化学沉淀法 4、 离子交换法 5、 蒸发法 6、 固化法:

(1)水泥固化法 (2)沥青固化法 (3)塑料固化法 (4)玻璃固化法 二、放射性废气处理:

1、过滤法 (2)吸附法 (3)放置法 三、放射性固态废物处理

1、焚烧法 2压缩切割法 3包装法 4去污法 四、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1、扩散型处置法 2、管理型处置法 3、隔离型处置法 4、再利用型 五、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方法

1、屏蔽法(将电磁辐射的影响局限在指定的地域内)

2、接地法(将辐射源的屏蔽部分或屏蔽体通过感应产生的射频电流由地级导入地下,一面称为二次辐射源。

3、吸收法(根据匹配、谐振原理,选用适宜的具有吸收电磁辐射能的材料,将泄露的能量衰减,并吸收转化为热能。 4加强城市规划。实行分区控制

四、光污染: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彩光污染。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定义: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意义: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重要手段。 类型: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及预断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 大气质量评价

(1) 主要用于评价大气质量逐日变化的指数

按PSI值的范围,可将大气质量分为五级:1-50为良好;51-100为中等;101-200为不健康;201-300为很不健康;301-500为极差。

(2) 可兼用于评价大气质量长期变化和逐日变化的几种指数 A白勃考大气污染综合指数:

计算公式:PI=PIPM+PISOx+PINOx+PICO+PIO3

PI:大气污染综合指数 PIPM:颗粒物污染指数 PIsox:硫氧化物污染指数 PInox:氮氧化物污染指数 Pico:一氧化碳污染指数

PIo3:氧化剂(臭氧)污染指数

B、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I);适用于根据每日的监测数据,计算和评价大气质量的逐日变化。

C、评价大气质量长期变化的指数: a密特大气质量指数

b我国学者姚志麒等(1978年)提出的大气质量指数 2、 水质污染评价: 布朗水质评价指数 普拉特水质评价指数 尼梅罗水质指数

罗斯水质指数中国的水质评价指数(综合污染指数(K)法和水质志良系数(P)法) 3、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 2、 正式工作阶段 3、 报告书的编制阶段

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工艺分析 1、 工艺过程 2、 原材料的储运 3、 交通运输

4、 厂地的开发利用 5、 其他情况

二、环境影响识别 三、环境影响预测 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2、水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1、 单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 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一;总则

1、总结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采用标准

4、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二、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2、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 3、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4、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5、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三、工程分析

1、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储运和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2、工艺过程

3、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颗粒物、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放浓度;噪声、振动的特性等 4、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四、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 1、地理位置 2、自然环境 3、社会环境

五、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范围 2、预测手段

3、预测内容与预测方法 4、预测结果及其分析说明 六、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的特征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七、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环境经济论中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八、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九、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十三章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这个定义包含着下列三层意思:

1、 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2、 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3、 环境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1、 宏观指导 (1)、对环境保护战略的指导 (2)、对有关政策的指导 2、统筹规划

(1)环境规划的先导作用

(2)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依据 3、组织协调 (1)、战略协调 (2)、政策协调 (3)、技术协调 (4)、部门协调 4、提供服务 (1)、技术服务 (2)、信息咨询服务 (3)、市场服务 5、监督检查 环境管理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 “三同时”制度 3、 排污收费制度

4、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 5、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6、 限期治理制度 7、 环境目标责任制

8、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第十四章 环境经济

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的运动规律的科学。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探索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使经济活动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一、限制性经济政策 1、 征收排污费 2、 罚款与赔偿

3、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和资源费

(1) 生态环境补偿费:主要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整治

(2) 征收资源费:采取经济手段增强人们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意识 二、鼓励性经济政策

1、对开展综合利用的生产建设项目实行优惠 2、对开展综合利用生产的产品实行优惠 (1)对产品销售给予优惠 (2)对产品价格给予优惠 (3)对增值税给予优惠 (4)给予一定的利润留成

第十五章 环境法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1、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实现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与计划

(2) 保护环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采取有力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相应的措施:

(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等预防性环境管理制度 3、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在我国,体现这个原则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2) 在污染防治方面 4、 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5、 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第十六章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一、环境质量标准 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 水环境质量标准 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废气排放标准 2、 废水排放标准 3、 废渣排放标准

三、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和污染警报标准

一、限制性经济政策 1、 征收排污费 2、 罚款与赔偿

3、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和资源费

(1) 生态环境补偿费:主要用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整治

(2) 征收资源费:采取经济手段增强人们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意识 二、鼓励性经济政策

1、对开展综合利用的生产建设项目实行优惠 2、对开展综合利用生产的产品实行优惠 (1)对产品销售给予优惠 (2)对产品价格给予优惠 (3)对增值税给予优惠 (4)给予一定的利润留成

第十五章 环境法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1、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实现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制定环境保护规划与计划

(2) 保护环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采取有力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相应的措施:

(1)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 实行环境影响评价等预防性环境管理制度 3、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

在我国,体现这个原则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2) 在污染防治方面 4、 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5、 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第十六章 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一、环境质量标准 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 水环境质量标准 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废气排放标准 2、 废水排放标准 3、 废渣排放标准

三、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和污染警报标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u1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