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四 酸、碱、盐

更新时间:2024-05-06 1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专题四 酸、碱、盐

【能力解读】

1.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知道常见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认识酸、碱、盐的腐蚀性,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硫酸铜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6.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学的种类及作用。 7.了解铵态氮肥的检验。

8.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命题导向】

1.常见酸、碱、盐的性质、中和反应的规律和特征是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在中考中每年都要考查,题型主要有选择题、推断题、实验探究题。要求学生归纳常见物质的性质,总结物质间变化规律,掌握解题方法。

2.常见的盐和化学肥料,是中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也是热点之一。近年来中考命题方向更以能力定位为主,联系实际并设置情景,把当前的时事、科学态势融于试题中,信息量大、灵活性强、答案开放。解题时必须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在复习时必须善于总结归纳、对比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提高应变能力。

展望2009年中考命题趋势,题型会稳中有变,内容更多渗透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一、酸和碱

第 1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二.盐

1、抓住中心,总结规律

金属、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⑴金属+酸=盐+氢气

⑵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⑶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⑷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⑸酸+碱=盐+水 ⑹酸+盐=新酸+新盐 ⑺碱+盐=新碱+新盐 ⑻盐+盐=两种新盐

⑴⑵属于置换反应。反应条件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从酸或盐溶液中置换出位于后面的H或金属。

⑶⑸⑹⑺⑻为复分解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在复分解反应中经常出现的气体有CO2、NH3,常见的沉淀有Cu(OH)2、Fe(OH)3、Mg(OH)2、BaSO4、AgCl、CaCO3、BaCO3。

2、抓住典型,学会迁移

常见盐中Na2CO3、CuSO4、(NH4)2SO4的化学性质要求进行归纳与灵活运用。并由此进行知识的迁移,了解碳酸盐、硫酸盐、铵盐的性质。 水溶液呈碱性

能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 能与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Ca(OH)2=CaCO3↓+2NaOH 与CaCl2、BaCl2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Na2CO3+BaCl2=BaCO3↓+2NaCl

与铁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 Fe+CuSO4=Cu+FeSO4

CuSO4 与NaOH、Ca(OH)2等碱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 与BaCl2、Ba(NO3)2等钡盐生成白色沉淀 CuSO4+BaCl2=BaSO4↓+CuCl2

水溶液呈酸性

(NH4)2SO4 与熟石灰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与BaCl2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NH4)2SO4+BaCl2=BaSO4↓+2NH4Cl 3、注意比较,找出区别

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有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非金属氧化物与碱都有盐和水生成。

碳酸盐、金属与酸反应都有气泡产生,所以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不一定是碳酸盐,还可能是金属,必须将气体通入石灰水变浑浊的才是碳酸盐。

第 2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考题精练】

一、选择题 1.(2006苏州)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 B.天然气 C.含碘盐 D.蒸馏水 2.(2006苏州)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硝酸应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硫酸铜可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 D.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3.(2006苏州)下列关于氢氧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能导电 B.该溶液pH>7

C.该溶液均一、稳定 D.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4.(2007苏州)下列各组中两种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钡和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钠溶液和氢化钾溶液 5.(2008苏州)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面粉和葡萄糖(加水,振荡) B.硬水与软水(加肥皂水,振荡) C.蒸馏水与盐水(过滤) D.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6.(2008苏州)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A.存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一一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生石灰块投入水中,水会沸腾——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反应 D.向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加入鸡蛋清,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蛋白质变性 7.(2008苏州)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及元素名称、符号均正确的一组是 A.钾K>钙Ca>钠Na>镁Mg B.铝Al>锌Zn>铁Fe>锡Xi C.铅Pb>铜Cu>贡Hg D.金Au>银Ag>铂pt 8.(2008苏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Ca2+、CO32-、OH- B.Na+、SO42-、Cl-、OH- C.Ba2+、H-、Cl-、OH- D.Ag+、NH4+、NO3-、OH- 9.(2006南京)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

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下列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的是 A.B.

+ +

+ +

+

C. + + D. + 物质 + 所含杂质 第 3 页( 共 43 页)

除去杂质的方法 10.(2006南京)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A B C D NaCl溶液 CuO粉末 N2气体 KCl溶液 Na2CO3 C O2 CuCl2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11.(2006南京)下列事实不能说明Zn比Ag活泼的是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B.Zn能与稀硫酸反应,Ag则不能

C.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D.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12.(2006南京)右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NH4HCO3 NH4Cl KCl 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加试剂甲 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无氨味 有氨味 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NH4HCO3 NH4Cl KCl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稀硫酸 加试剂乙 有气泡 无气泡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NH4Cl 13.(2007南京)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 NH4HCO3 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CO气体 A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NaOH溶液 B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aO固体 C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FeSO2溶液 D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14.(2007南京)构建知识网络,理清物质间的相互关系,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左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20℃)

OH— NO3— Cl— SO42— CO32— 阴离子

阳离子 +Na 溶 溶 溶 溶 溶

K+ 溶 溶 溶 溶 溶

Ba2+ 溶 溶 溶 不 不

Cu2+ 不 溶 溶 溶 不

③ ① ②

A.①Na2CO3 ②SO3 ③BaCl2 B.①NaHCO3 ②SO2 ③KNO3 NaOC.①Fe2O3 ②CO2 ③Ba(NO3)2 CuSH2SD.①CuO ②CO ③HCl Fe 15.(2008南京)2008年5月28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务院要求各地保障 O2 农业生产所需的钾肥供应。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

第 4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A.氯化钾KCl B.碳酸氢铵NH4HC03

C.尿素CO(NH2)2 D.磷矿粉有效成分Ca3(PO4)2 16.(2008南京)现有①液态氧;②铁锈;③食盐水;④小苏打:⑤氢氧化钾,⑥石油.对上述物质的分类全部 正确的是 A.盐——③④ B.纯净物——④⑤⑥ C.碱——①⑤ D.混合物——②③⑥ 17.(2008南京)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钠溶液 18.(2008南京)右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反应。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C

19.(2006无锡)在四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放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的是

A.汽水 B.浓盐酸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20.(2006无锡)下表列出了部分食物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食物 苹果 番茄 牛奶 豆制品 pH 2.4~3.3 4.0~4.4 6.3~6.6 7.4~7.9 A.牛奶 B.苹果 C.豆制品 D.番茄 21.(2007无锡)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O2 B.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C.用点燃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D.用CO2鉴别烧碱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22.(2007无锡)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氧化铜和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酸 C.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D.碳酸氢钠和稀盐酸 23.(2008无锡)硝酸铵(俗称硝铵)是一种常见的氮肥,易溶于水,易潮解而结块,受热易分解,

遇碱放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贮存或使用硝铵时正确的是 A.露天敞口贮存 B.在阴凉处密封贮存 C.结块进用铁锤砸碎 D.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24.(2008无锡副卷)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NaOH→NaCl B.Fe2O3→Fe(OH)3 C.HCl→CuCl2 D.CO2→CaCO3

25.(2008无锡副卷)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B.碳酸氢钠不能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C.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第 5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26.(2008无锡副卷)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其中变化的是

pH 7 0 量溶量二液质量氧化碳质量量氯化钠质量 盐酸质量

0 盐酸质量

0 盐酸质量

0 盐酸质量 A B C D

27.(2008无锡副卷)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HNO3、NaOH、Na2SO4、KCl B.KCl、Na2CO3、HCl、HNO3 C.CuSO4、NaCl、KNO3、BaCl2 D.BaCl2、Na2SO4、Na2CO3、HCl 28.(2006常州)实验室里不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不尽相同,①NaOH溶液 ②大理石 ③NaCl

溶液 ④稀硝酸4种试剂通常各自存放在下列图示的某种试剂瓶中。按照试剂瓶的顺序存放试......剂序号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29.(2006常州)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B.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C.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 D.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CaCO3 30.(2007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Fe→Fe3O4 ②S→SO3 ③CuCl2→Cu ④CH4→C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008常州)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Na2CO3+2HCl== 2NaCl+H2O+CO2↑ B.2NaOH+H2SO4== Na2SO4+2H2O C.SO2+2NaOH== Na2SO3+H2O D.Zn+CuSO4===ZnSO4+Cu 32.(2008常州)将一大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上所放物质如右图所示。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A.Ⅰ处试液变蓝 B.Ⅱ处溶液变浑浊

C.Ⅲ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D.Ⅳ处试纸变红 33.(2006镇江)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 .....

的是

A.碳酸钠 纯碱 Na2CO3 B.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第 6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34.(2006镇江)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B.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C.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 D.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CaCO3 35.(2007镇江)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易中毒。区别它们的一种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A.SO2 B.NO2 C.N2, D.NH3 36.(2007镇江)现有四组物质的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 Ba(OH)2 HCl B.NaOH HCl NaCl C.NaOH H C1 HNO3 D.H2SO4 NaCl Na2SO4 37.(2008镇江)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处发生置换反应 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处产生气泡 D.D处生成白色沉淀 38.(2006扬州)实验室常用棕色试剂瓶盛放硝酸银溶液,由此猜测硝酸银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见光易分解 B.化学性质稳定

C.是深棕色溶液 D.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9.(2006扬州)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所选试剂错误的是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试剂 A 食盐和碳酸氢铵 盐酸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水和双氧水 二氧化锰 D 碳酸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试液 40.(2006扬州)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蚊子、蜜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射入一种叫做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瘙痒,甚至疼痛。要缓解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物质中的 A.食醋或酱油 B.食盐水或牛奶 C.苹果汁或西瓜汁 D.牙膏或肥皂水 41.(2006扬州)在氯化铜(CuCl2)和氯化镁(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出的不溶物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以下关于滤液中金属阳离子存在情况推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有Mg2+ B.可能含有Cu2+ C.一定不含Cu2+ D.一定含有Fe2+、Mg2+ 42.(2006扬州)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瓶酸溶 液,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测得它们的质量与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

第 7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图所示,则a、b分别代表

A.浓盐酸、稀盐酸 B.稀盐酸、浓盐酸 C.浓硫酸、稀硫酸 D.稀硫酸、浓硫酸 43.(2006扬州)有一小包质量为a g的NaHCO3和Ca(HCO3)2的固体混 合物,小明将该包固体充分加热(仅发生反应: ①Ca(HCO3)2CaCO3+CO2↑+H2O②2NaHCO3Na2CO3+CO2↑+H2O),将生成的CO2气体

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产生b g CaCO3沉淀;芳芳在小明加热、冷却后的试管中又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结果产生c g CaCO3沉淀。那么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c B.a

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47.(2008扬州)“庄稼一枝花,离不开肥当家”。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

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硝酸铵NH4NO3 B.碳酸氢钾KHCO3 C.尿素CO(NH2)2 D.磷酸二氢铵NH4H2PO4 48.(2008扬州)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H2(H2O) 浓硫酸 洗气 B CaO(CaCO3) 盐酸 蒸发、结晶 C CuSO4溶液(硫酸) 氧化铜 蒸发、洗涤 D Cu (Fe) 稀硫酸 过滤、洗涤、干燥 第 8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49.(2008扬州)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下列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氧化钙溶于水使水温升高,所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一定是氧化钙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氯化钠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所以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的物质一定是氯化钠 50.(2006泰州)某电池厂排放的污水pH=4,并含有重金属离子Pb2+,下列合理的治理方案是向污水中加入

A.石灰石和铜粉 B.生石灰和铁粉 C.纯碱和木炭粉 D.烧碱和铝粉 51.(2006泰州)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NaCl HCl H2SO4 AgNO3 B.CuSO4 NaOH BaCl2 HCl C.K2CO3 HCl NaOH BaCl2 D.NaOH KOH Mg(OH)2 H2SO4 52.(2007泰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53.(2007泰州)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A.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B.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 (BaC12溶液) C.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CO中混有CO2 (NaOH溶液) 54.(2007泰州)《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哑泉”和“安乐泉”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可能是 A.NaCl、CaCl2 B.Na2SO4、KC1 C.BaCl2、NaNO3 D.CuSO4、Ca(OH)2 55.(2007泰州)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A.烧碱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钾 56.(2007泰州)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K2SO4、BaCl2、NaNO3、NaCl B.HCl、Na2CO3、BaCl2、Na2SO4 C.KOH、Na2SO4、CuSO4、HCl D.KCl、AgNO3、KNO3、NaCl 57.(2008泰州)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的植物,其主要作用除改良碱性土壤外,还能 A.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B.加速植物的光合作用 C.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 D.代替碳酸氢铵等作氮肥施用 58.(2008泰州)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A B C D 物质 木炭粉(CuO) CO(CO2) CaO(CaCO3) NaCl(Na2 CO3) 选用试剂 盐酸 NaOH溶液、浓硫酸 水 Ca(NO3)2溶液 操作方法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洗气、干燥 过滤、烘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59.(2006南通)从下列实验现象所获得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第 9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A.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说明溶液呈中性

B.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说明气体为一氧化碳

C.盛放无色气体的试管靠近火焰产生爆鸣,说明无色气体是氢气和氧气 D.铜丝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汞,说明铜比汞活泼 60.(2006南通)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反应领域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下面是他们研究烯烃反应的示意图: H H H H H H H H 催化剂 + + C=C C=C C=C C=C R1 R2 H R2 H H R1 H 该反应属于四种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1.(2007南通)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 ②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③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盐酸 ④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工厂的污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2.(2007南通)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大小,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X Y Z W A.Y>W>X>Z — + — + 盐酸 B.W>X>Y>Z + + + Z的硝酸盐 C.X>Y>W>Z — + — W的硝酸盐 D.Y>W>Z>X 63.(2008南通)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2 A.H2SO4 +BaClHCl B.CO +NaOH Na2CO3

3 C.Cu(OH)2 +NaCl D.NaNO3 +BaCOBa(NO3)2 NaOH 64.(2008南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B.氨水(NH3·H2O)涂在蚊虫叮咬后的皮肤上,可减轻痛痒

C.通过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提高产量,符合可持续发展 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65.(2008南通)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A.NH4Cl与KCl:观察外观 B.NH4HCO3与KCl:加水 C.K2SO4与Ca3(PO4)2:闻气味

D.(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66.(2008南通)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以下测定操作正确是

A.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pH试纸直接投入被测液中,显色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第 10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C.先用少量水湿润试纸,后滴上被测液,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D.先用蒸馏水清洗滴管,随后吸取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67.(2008南通)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 质 杂 质 除杂试剂 提 纯 方 法 A CO2 CO O2 点燃 B KCl MnO2 水 溶解、过滤、蒸发 C H2O NaNO2 活性炭 吸附、过滤 D Na2CO3 Na2SO4 BaCl2 溶解、过滤、洗涤 68.(2006盐城)盐城枯枝牡丹适宜在pH<7的土壤中生长。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沿海滩涂区栽种枯枝牡丹施肥时最好选用 选项 化肥名称 水溶液酸碱性 A 碳铵 碱性 B 尿素 中性 C 硫铵 酸性 D 氨水 碱性 69.(2006盐城)有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瓶无色液体,仅知道是稀盐酸、食盐水、NaOH稀溶液和酚酞试液。现要求甲、乙、丙、丁四位学生进行鉴别,且每人只鉴别两瓶溶液。实验成绩评定标准为:鉴别两瓶溶液都正确得满分,只有一瓶正确可以及格。四位学生的鉴别结果与老师的评价如下: 学生序号 甲 乙 丙 鉴别结果 ③号为食盐水 ④号为稀盐酸 ①号为稀盐酸 ④号为NaOH稀溶液 ②号为稀盐酸 ④号为酚酞试液 老师评价 四位学生都及格, 但是没有一位得满分 丁 ②号为NaOH稀溶液 ③号为稀盐酸 下列鉴别结果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①号为NaOH稀溶液 B.②号为食盐水 C.③号为稀盐酸 D.④号为酚酞试液

70.(2006盐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2CO3 NaOH溶液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AgNO3 Cu(NO3)2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71.(2006徐州)合理施肥是农业生产和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2SO4 B.NH4HCO3 C.CO(NH2)2 D.NH4H2PO4 72.(2006徐州) 据《扬子晚报》报道,今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

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D.喷水是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73.(2006徐州)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第一方案比第二方案更方便合

理的是

第 11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A B C D 除去二氧化碳中 清洗金属 检验生石灰中 区分硬水 实验要求 少量的氧气 表面油污 是否含有石灰石 和蒸馏水 第一方案 通过灼热炭粉 用洗洁精洗涤 加热 蒸发结晶 第二方案 通过灼热铜丝网 用水洗涤 滴加醋酸 加肥皂水 74.(2007徐州)紫葡萄的表皮上常附着一些浅蓝色的斑点,这是为防治葡萄病喷洒的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中含有一种有毒的盐,吃之前,应将葡萄浸泡中水中一段时间,这种有毒的盐是 A.高锰酸钾 B.硫酸铜 C.熟石灰 D.硝酸钾 75.(2006连云港)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

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溶 H2SO4 硫 沉 液质 酸 淀 pH 量 钠 质 分 质 量 7 数 量 g g 0 NaOH溶液/g 0 NaOH溶液/g 0 NaOH溶液/g NaOH溶液/g 0

B C D A

76.(2006连云港)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NaOH溶液治疗胃酸过多症:NaOH+HCl=NaCl+H2O

B.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H2SO4+CaCO3=CaSO4+CO2↑+H2O C.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锈迹:Fe2O3+6HCl=2FeCl3+3H2O

点燃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2CO+O2 === 2CO2

77.(2006连云港)氢氧化钠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称量氢氧化钠时,应将其置于容器中,而不能直接放在纸片上 C.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可用滴加盐酸的方法除去杂质 D.氢氧化钠可用于造纸、纺织、制肥皂等工业中 78.(2006连云港)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原来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使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见下图)。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

废水 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假设两种碱溶液的 碱液 密度相同),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碱

的流量阀应作的调节为

A.保持不变 B.加大流量 中性溶液 C.减小流量 D.无法确定 79.(2006连云港)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2、Na2SO4、HCl B. NaOH、NaCl、HNO3 C.MgSO4、NaNO3、KOH D. Na2CO3、KNO3、HCl 80.(2006连云港)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第 12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③取②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 B.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 C.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 D.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 81.(2007连云港)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6H12O6 + 6O2 酶 6CO2 + 6H2O B.2Fe + 6HCl === 2FeCl3 + 3H2↑

高温 △ 2MnO4 + MnO2 + O2↑ D.C + 2CuO ==== 2Cu + COC.2KMnO4 === K2↑

82.(2007连云港)有四瓶溶液分别是Ba(OH)2、Na2CO3、HCl、(NH4)2SO4中的一种,为了区别它们,编号为①②③④,做如下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内容及现象,确定①②③④依次是

① + ③ ② + ③ ② + ④ 实验内容 有无色无味有白色沉淀和 实验现象 有白色沉淀产生 气体产生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A.Na2CO3、Ba(OH)2、HCl、(NH4)2SO4 B.HCl、Ba(OH)2、(NH4)2SO4、Na2CO3 C.Na2CO3、(NH4)2SO4、Ba(OH)2、HCl D.HCl、Ba(OH)2、Na2CO3、(NH4)2SO4 83.(2007连云港)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丙和丁是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B.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甲为酸,乙为碱,则丙和丁中有一种是盐

D.若将10g甲和15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g 84.(2008连云港)为了除去下表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u(CuO) 氧气 通入氧气并加热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N2(O2) 铜粉 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D KCl溶液(K2CO3) 氯化钙溶液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85.(2008连云港)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A.图①表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 盐酸

B.图②表示向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金属镁和锌

第 13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C.图③表示将一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D.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二、填空题

1.(2006苏州)请写出含有氮元素的常见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化学式各1个。 、 、 、 、 。 2.(2007苏州)下表中有4组物质需要鉴别,试选择合理答案的序号填下表空格中。 待鉴别物质 检验用试剂或操作 判断依据的实验现象 被检验出物质 硝酸铵与氯化钠 熟石灰(混合加热) 硝酸铵 蒸馏水和稀醋酸 溶液变红 稀醋酸 鸡蛋清与洗洁净 产生黄色沉淀 鸡蛋清 浓硫酸与稀硫酸 溶于水 浓硫酸 ★检验用试剂或操作:①浓硫酸(微热) ②无色酚酞试液 ③紫色石蕊试液 ④饱和硫酸铵溶液 ★判断依据的实验现象:

A.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溶液温度降低 C.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溶液温度升高 3.(2008苏州)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如用于硬水软化、洗涤剂生产、食品加工、石油精炼、粗盐精制、玻璃制造等领域。工业上以食盐、氨气(主要由合成氨厂提供)和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其流程如下:

已知有关物质重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②2NaHCO3==== Na2CO3+ H2O+CO2↑ △ ③2NH4Cl +X====2NH3↑+CaCl2+2H2O

④NH4Cl ==== NH△ 3↑+HCl↑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为将盐水中含有的Ca2+、Mg2+等沉积,可以向其一和加入过量纯碱.此时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方法是 ;溶液中多余的纯碱可以加 试剂来除去。

(2)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3)在氨碱工业的历史上.如何处理流程中剩余的氯化铵溶液,出现了两种工艺:一是“索尔

第 14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维法”。即在氯化镀溶液中加入物质X (填化学式),产生了可循环使用的氢气和大量固体废弃物氯化钙;二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晶体.降低了氯化氨的 ,使氯化铵晶体单独析出得到另一种产品——氮肥.氯化钠溶液则可以循环利用。

(4)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

答: 。

4.(2006南京)某电镀厂在对金属镀件表面除锈、除污过程中,使用了盐酸、硫酸、氢氧化钠、

碳酸钠等试剂。该厂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仍含有 H+、OH、Na+、Fe3+、Cu2+、

---

CO32、Cl、SO42中的几种离子。某中学生环保志愿者小组对该废水中部分成分进行检测。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所示。请你填写下表中每步实验现象所对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结论(填离子符号) 取废水样品观察,呈无色 废水中不含 测所取废水样品的pH,pH=13 向废水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废水中含较多的 废水中不含 生 根据以上信息综合分析,你推测该废水中除H2O外,还含有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下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 5.(2007南京)概念图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十分有用。请把①稀硝酸②石蕊试液③碳酸钠溶液④pH试纸的序号分别选填在下列有关溶液概念图中的A、B、C、D处(每个序号只能选填一次): A C pH<7 例如 酸碱性 酚 酞 溶液 pH=7 例如 氯化钠溶液 pH 计 D pH>7 例如 酸碱度

B

6.(2007南京)请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提出问题】在平时探讨酸的性质时,我们通常是讨论酸的水溶液。究竟水在酸显示酸的特性时扮演什么角色呢?

【确定研究对象】以我们最熟知的盐酸(氯化氢的水溶 液)和氯化氢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氢溶于水时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 而溶于干燥的甲苯(一种有机溶剂)时仍以氯化氢分子的形式分散(如右图)。

【设计与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 测定导电性

实验现象 氯化氢的水溶液:导电性良好 第 15 页( 共 43 页)

解释与结论 氯化氢的水溶液中有自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由移动的离子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不导电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氯化氢的水溶液: ① 化学方程式: ② 与镁作用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象 解离出氢离子 氯化氢的水溶液:产生气泡 化学方程式: ③ 与固态碳酸钠作用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 ④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讨论与反思】盐酸的酸性是因为氯化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出了 ⑤ 。 水对酸显现其酸性性质非常重要。还有哪些实例或实验也可以体现水对酸显现其酸性性质的重要性呢,是否没有水,酸就不能显现酸性性质呢?(此问不作答,请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

【拓展探究】该学习小组又尝试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氯化氢气体与氨 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装置气密性好)。 通过调节活塞民,用排石蜡油的方法在B管中收集满了氨气,如通过 调节活塞K1、K2,在干燥的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氯化 氢气体,其操作是

在不用任何试剂的情况下,⑥ 。当看到

⑦ 现象时,说明A管中已收集满了氯化氢气体。打开K3,氯化氢

⑧ 。 气体 与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铵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2008南京)南南同学跟妈妈学烧紫甘蓝(紫卷心菜),用油炒后加入食醋,发现紫色的叶片立即变红,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紫甘蓝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进行实验】取紫甘蓝叶片少许在研钵中捣烂,用少量水浸泡,滤出蓝紫色的汁液。将汁液分别滴人下列液体中,观察其显示的颜色并记录。 液体名称 白醋 蒸馏水 食盐溶液 肥皂水 纯碱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红色 蓝紫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得出结论】紫甘蓝的汁液 (选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质疑并求证】紫甘蓝的汁液在均为碱性的肥皂水和纯碱溶液中,为何显示不同颜色? 用pH试纸测得上述肥皂水和纯碱溶液的PH分别为9和12,则肥皂水的碱性比纯碱 溶液的碱性(选填“强”或“弱”) 。 查阅资料:

pH 7~9 10~11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得出结论2】紫甘蓝的汁液在不同pH范围内显示的颜色不同,利用紫甘蓝的汁液还可以 区分液体碱性的

【拓展应用】柠檬酸是制汽水的原料之一,为探究其固体是否显酸性,南南同学联想到教材上二氧化碳相关实验的设计,准备了三朵用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干燥小花。

第 16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取干燥的花①和喷上水的花②,分别放人盛满二氧化碳的两个集气瓶中,发现花①不变色,花②变成了 色。在干燥的花③上直接撤少量柠檬酸固体,花不变色,说明了 ;再向该花喷水,蓝紫色的花上出现了红色。 【反思】上述花的变色均与水有关,水的作用分别是:

花②中 ;

花③中 8.(2008南京)2008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1)①水 (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②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 的物质,还可

以 的杂质。

(3)有一杯主要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某兴趣小 组设计出软化水的部分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Ca(OH)2溶液、NaOH溶液、饱和Na2CO3溶液、肥皂水

9.(2006无锡)从H、C、O、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

写一个):

(1)璀璨夺目的钻石 ;(2)具有还原性的气态氧化物 ; (3)食醋中含有的酸 ;(4)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 (5)可用作补钙剂的盐 。 10.(2007无锡)在“生石灰、明矾、碳酸钙、不锈钢、聚乙烯、纯碱”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⑴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炊具的是 ;⑵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⑶用于造纸、纺织工业的盐是 ; ⑷用作补钙的盐是 ;

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⑹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的是 。 11.(2007无锡)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mL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__①__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__②__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③________________。

小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钾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钾溶液V2mL。

第 17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小明同学的判断:小江的实验说明能用碳酸钾溶液来验证;小伟的实验还不能,需再做一个实验才能说明。

实验并判断: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硫酸,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 【结 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 思】在小江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⑤ _ (填字母)。

A.仅是反应物 B.相当于指示剂 C.作催化剂

12.(2008无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

色石蕊试液。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设计并实验】

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⑴用4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一支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原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是_____________溶液。 ⑵另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溶液,分别滴加步骤⑴检验出的溶液。 ____________溶液。 ⑶另用2支试管,_________________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是____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________溶液。 乙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液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各自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其小峰 用3支试管,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余二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各取少量三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小伟 种溶液,分别出,其余二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溶液。 滴加另一种所滴加的溶液是NaOH溶小明 溶液。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液。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__________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____________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反思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 …… 13.(2006常州)小庄因母亲感冒发烧,从药房买了某种阿司匹林水溶片(内服的非处方药,含

有可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的固体酸),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使她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以下是小庄用剩余药品进行实验的记录: a.观察药片,为白色片状固体

b.将其放入水中,看到大量气泡,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A

第 18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c.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与无色澄清滤液

d.把白色固体分成两份,一份加入试剂B,产生气泡;另一份加入某单质的棕黄色溶液C,生成蓝色物质

e.在滤液中加入过量试剂D,得到白色悬浊液,过滤,在过滤后得到的白色沉淀与滤液中分

别滴加过量试剂B,均产生气体A,且白色沉淀全部溶解。 试根据小庄以上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可以确定:

①b步骤中产生的气体A为 (填化学式,下同);e步骤中所用的试剂D为 。

②该水溶片中肯定含有的物质种类有 (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碱 D.盐 E.有机物 ③ 写出在e步骤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中加试剂B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以上实验,小庄认为该药品成份中存在碳酸钡,你是否同意她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07常州)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

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于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并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Ⅰ.小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装置a中盛放的试剂是 。 Ⅱ.小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 猜测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 验 。 1 。 实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验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清石灰水。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Ⅲ.实验2中,小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请用物理、化学方法各1种进行鉴别。

(1)物理方法: ; (2)化学方法: 。 15.(2006镇江)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和反

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以下是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常温下)

第 19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的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的数据: 加入盐酸的体积 2 4 6 (V)/mL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t)/℃ (1)试绘出溶液的温度变化(△t)与加入的盐酸体积(V)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t △ t /

20 18 1614

12 108

6 4 2 02468101214161820V/mL(2)请根据曲线变化的趋势,说明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16.(2007镇江)已知A~G七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化合物,其中F是常用的建筑

料;H为常见的单质。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如下图所示)。

(1)请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 。

上述蓝色溶液中的溶质有 、 。 (2)在①~⑥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

(3)上述转化过程中,有能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在化学方面对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变化。 请举出其中一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7.(2007镇江)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

成。

现做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②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无明

显现象。请回答:

(1)由实验①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 由实验②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

(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原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 (3)为进一步确定原粉末的组成,另取少量粉末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在AgNO3、Ba(NO3)2、

BaCl2溶液中选择两种作为A、B试剂,且A、B的阳离子不同]

第 20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原粉末的成分是 ;试剂A为 ;试剂B为 。

(若有多种情况,只需写出其中一种) 18.(2007镇江)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

量NaCl,其它杂质不计)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 析和测定。 【粗产品制备】

(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粗产品成分分析】

(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 ,理由是 。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粗产品含量测定】

Na2CO3含量的测定: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 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NaHCO3 十HC1 = NaCl十CO2↑十H2O。 (2)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G 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 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0. 48g。 (3)问题探究

F中的试剂应为 ,B装置的作用是 ,

H装置的作用是 。 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 事实上10.0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g CO2。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

第 21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0. 48g比正确值0.44g偏大的原因(假设操作均正确) 。 (4)数据计算

根据正确值0.44g可求得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NaOH含量的测定:

该小组同学又另取10.0g粗产品,逐滴加入20%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 的质量为36. 5g.放出CO2 0.44g(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求原粗产品中NaOH的 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9.(2008镇江)草酸晶体(H2C2O4?2H2O)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草酸(H2C2O4)

受热会分解,它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为:H2C2O4 + Ca(OH)2= CaC2O4↓(白色)+ 2H2O。

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作如下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生成CO2 和 H2; 第二种:草酸分解生成CO2 、CO和 H2O; 第三种:草酸分解:H2C2O4 CO2↑ + H2O(未配平);

有同学从理论上就可判断第三种假设不成立,老师也认为这一判断是正确的,该同学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2)设计与实验:

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图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①甲同学按A装置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认为此现象是由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所导致,此判断 (填“严密”或“不严密”)。

②乙同学的B装置图方框内的仪器未画完整,请你帮他画完整(直接画在图上或答题卡..........上)。 .

乙同学按B装置实验,看到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洗气瓶中溶液变浑浊。在尖嘴管口点燃剩余气体,火焰上方罩一个 烧杯,有白色固体生成,证明产物中有 ;换一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无现象,证明产物中无H2。 (3)结论与思考:

①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若省略B装置方框内的仪器,整套装置也能证明产物中有CO(假设每步都反应完全),2

方法是: 。

20. (2008镇江)两种溶液混合,生成了一种沉淀。用酸碱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和 ;

(2) 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

能是 和 ; (3)若一种溶液有色,另一种无色,生成的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无气体产生,沉淀可能是 。

第 22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21.(2008镇江)右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

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 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 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 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 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 ; (2)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③ ;④ ;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 。

22. (2008镇江)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产品与原理】

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Na2CO3)和化肥NH4Cl。

生产原理是: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和NH4Cl的混合物,反应为: NaCl(饱和)+ NH3 + CO2 + H2O = NaHCO3↓+ NH4Cl;分离出NaHCO3,加热制得纯碱。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

⑴ NH4Cl == NH3↑+HCl↑

⑵ 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NaCl NaHCNH4Cl NH3 CO2 物质 O3 36.0g 9.6g 37.2g 710 0.9 溶解度 【问题讨论】: ⑴ 操作Ⅰ、Ⅱ、Ⅲ中,相同操作的名称为 。 ⑵ 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⑶ 反应③中得到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 溶液B中的溶质有 (至少写出两种)。 ⑸ 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

A.挥发性气体C B.溶液D C.氢氧化镁 D.化肥NH4Cl 【组成确定】

⑴ 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

⑵ 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 (写化学式)。

第 23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含量测定】

称取纯碱样品10.8g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过量CaCl2溶 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0.0g, 请通过计算并结合右表判断此纯碱样品等级为 品。

计算过程:

工业纯碱标准:(Na2CO3% ≥)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99.2 98.8 98.0 【总结反思】

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中,将CaCl2溶液改为BaCl2溶液,测定误差会减小,其理由是 。 23.(2008扬州)某化式厂为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

以下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⑴上述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CO2+2NH3+CaSO4+H2O=CaCO3+(NH4)2SO4,煅烧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X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副产品Y为___________。

⑵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____________,请说出该仪器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b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冷却、______________。 24.(2008扬州)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使用

时加入水,镁与水反应产生热量。下面是在18℃、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实验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实验1:

Ⅰ、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

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s记录一次温度,得图1中曲线a;

Ⅱ、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镁条

重复以上实验,得图1中曲线b;

Ⅲ、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

验,得图1中曲线c。

⑴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变化是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⑵观察图1,从中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4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实验2:将2.40g镁粉和质量为28.00g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

不断搅拌。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⑶实验2中,当NaCl质量大于7.30g时,实验不再

做的原因是_______。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 D.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

⑷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质量为3.65gNaCl,混合物的温度最高大约是__________。

⑸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

A. 2.40g镁粉、7.30g NaCl和28.00g铁粉 B. 2.40g镁条、7.30g NaCl和28.00g铁粉 C. 2.40g镁粉、8.76g NaCl和28.00g铁粉 D. 2.40g镁条、8.76g NaCl和28.00g铁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008扬州)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

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

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和

_________,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填化学式)。

【设计方案】

实验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2和CaCO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少量研碎的水__ 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有白色沉淀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搅拌,过滤,在滤液中__ 加入Na2CO3溶液。 实验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发下:

第 25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2.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 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 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1.25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不考虑装 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

⑴加入样品前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盛放稀盐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 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装置之间设置干燥装置(填:“要”、“不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装置B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一种),装置D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g。通过计算说明水垢中______含MgCO3(填字母)。 A. 一定 B. 一定不 C. 可能 D. 无法确定 计算过程(已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CaCO3:100 MgCO3:84):

实验3:确定水垢中是否含有Mg(OH)2

另取质量为2.50g的水垢,加入3.65%的稀盐酸与之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w g.。结合 以上实验结论,判断w的值满足________________条件时,水垢中一定含有Mg(OH)2(请通过计算说明)。 26.(2006泰州)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我们现阶段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如BaCl2溶液和Na2SO4溶液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是Ba2+和SO42-结合生成BaSO4沉淀,而Cl-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仍然在溶液中。请在下图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分子或离子符号,来体现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实质:

27.(2007泰州)如图,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 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 大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07泰州)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

第 26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1)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甲_________、E_________; (2)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丙+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008泰州)实验室有一保管不当的试剂瓶,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无机试剂。小宏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关内容见下表: 猜想 设计的实验步骤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猜想一:可能是氢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滴入两若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则猜想成立。 氧化钠溶液 滴酚酞试液。 若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则猜想不成立。 猜想二:? 猜想三:?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滴入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适量的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淀,则猜想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则然后滴入硝酸银溶液。 猜想不成立。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先加入若溶液先没有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适量盐酸酸化,然后滴入氯化钡溶淀,则猜想成立。若与上述现象不同,则液。 猜想不成立。 请你参与这一探究活动,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宏的猜想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宏的猜想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猜想成立,则产生沉 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宏同学对猜想一所描述的实验现象和作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小宏的三种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模仿上述过程,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验证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你补充的猜想 设计的实验步骤 可能的现象与结论 第 27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30.(2008泰州)有甲、乙、丙、丁、戊、己等六种常见物质,它们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发生反应,“→” 表示由某一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物质。已知:甲和乙的溶液反应可用于工业制取氢氧化钠;丁的溶液呈蓝色;乙和丁的溶液混合可配制果树杀菌剂波尔多液;丙溶液分别和戊、己反应都只生成丁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甲与乙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与戊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戊受热分解为己和另一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006南通)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Mg(OH)2 MgCO3 Ca(HCO3)2 Mg(HCO3)2 Ca(OH)2 CaCO3 物 质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 ,可能含有Ca(OH)2和 。

【设计方案】⑴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 ,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⑵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增加的质量/g 40 B 30

NaOH溶液 水垢

A 后续装置略

Ⅱ 浓硫酸

第 28 页( 共 43 页) 碱石灰 20 10 0 30 60 90 120 时间/s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所加的酸溶液是 。 b.装置Ⅱ的作用是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 。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 32.(2007南通)实验中学同学开展复分解反应研究性学习,设计了如下研究性学习思路: 【练习质疑】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反应,写出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 ②碳酸钠溶液与硫酸

③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 ④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

【研究讨论】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这些反应物中含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如①中有H+和OH- ,②中有H+和CO32-,③中有 ,④中有 。 【构建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网络形式。在网络中,用短线相连的这些阴、阳离子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SO42-、NH4+,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 )”中,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网络。 ( ) ( )

( ) OH- Ba2+ H+ CO32-

2+ Cu

【拓展运用】通过形成的网络,可以判断化合物间能否共存,进行物质的鉴别,用于物质的除杂等。如硫酸钠溶液混有硫酸铵,可以加入 (填写化学式)除去硫酸铵。 33.(2007南通)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

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

第 29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

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5 3.65﹪ 2.00﹪

2 x 3.65﹪ 4.00﹪ 3 14 7.30﹪ 8.00﹪

(1)表中x =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4.(2008南通)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

装置进行实验。 稀硫酸 B A

碱石灰

(固体NaOH和CaO) 试样溶液 浓硫酸 NaOH溶液 主要步骤如下,请填空:

① 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__________________;② 将10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 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300 g;④ 从分液漏斗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________________为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 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⑦ 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为303.3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中的稀H2SO4不能换成浓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第 30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35.(2008南通)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a

NaOH 表面含CuO 浓 溶液 的铜网 H2SO4 B A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不发出_______________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SO2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物质。 NaOH

溶 液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

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 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2006盐城)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D是最常见的溶剂。

⑴根据上图推断,C是 ,D是 ,E是 (填写化学式)。 ⑵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④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37.(2006盐城)不纯的NaCl样品中可能含有KCl、MgCl2、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称取11.7g样品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28.7g白色沉淀。则NaCl样品的可能组成有哪些?(有几种情况就填全几种,不一定填满四种情况):

第 31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种情况:NaCl、 ;第二种情况:NaCl、 ; 第三种情况:NaCl、 ;第四种情况:NaCl、 。 38.(2007盐城)实验室有A、B、C、D四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H2SO4 )、饱和石灰水

[Ca(OH)2 ]、氢氧化钠溶液(NaOH)、硫酸钠溶液(Na2C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pH试纸、稀盐酸、玻璃棒、试管、玻璃管。 ⑴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①取样,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四种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②取三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D溶液,分别滴加稀盐酸 ③取两支试管,各取少量的C、D溶液,用玻璃管分别吹入CO2 实 验 现 象 B溶液的pH<7, 其余溶液的pH>7 实 验 结 论 B是 溶液 A是碳酸钠溶液 C是饱和石灰水 ⑵小明认为:不用任何试剂,只要几支试管即可完成鉴别实验。他将四瓶试剂重新编号,并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部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则小明可以得到的结果为:A是 ,D是 。

两两混合 A+B B+C C+D A+D ↓ ↑ ∕ ∕ 实验现象 39.(2007盐城)碳酸钠,化学式Na2CO3 ,俗称纯碱。“纯碱中常常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

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一包纯碱(若有杂质,只考虑为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小组讨论】

观点Ⅰ: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观点Ⅱ: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甲方案

Ⅰ 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 操作步骤:称取13.25g纯碱样品,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搅拌。过滤、洗涤、干

燥,得到白色沉淀10.00g。

Ⅲ 数据处理: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

Ⅳ 实验结论: 。 乙方案

Ⅰ 设计思路:根据样品(质量为a g)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质量为bg),

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Ⅱ 实验结论:

⑴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填写含a、b字母的表达式,下同)时,纯碱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

⑵当a、b的质量关系满足 时,纯碱样品是由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 【实验评价】

误差分析:⑴甲方案中,白色沉淀的质量在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中会有损耗,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小。⑵乙方案中,有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溶解于水而没有全部逸出,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 (填写“偏大”、“偏小”或“不变”)。

第 32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交流反思】

⑴实验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操作的目的是 。 ⑵甲方案实验操作中,对沉淀洗涤的目的是 。

⑶乙方案中,需用一定质量的19.6%的稀硫酸。现有一瓶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乙方案中实验所用的稀硫酸,至少需要浓硫酸的体积是 mL(填写含字母的表达式)。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是 。 40.(2006徐州)实验室内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小洁同学对它们进行相关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物质 与石蕊试液作用 与稀H2SO4作用 与Ba(OH)2溶液作用 A B C D 不变色 变红 变蓝 变蓝 产生白色沉淀 不反应 放热、无浑浊 产生气体 不反应 放热、无浑浊 不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与Fe作用 不反应 产生气体 不反应 不反应 请你帮助小洁同学分析,猜测它们可能是什么溶液?(各任写一种即可)。 A ,B ,C ,D 。 41.(2006连云港)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碳酸钾、盐酸、氢氧化钡三瓶无色溶液,为了鉴别它们,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分别取少量两两混合,实验现象如下: A、B混合,无明显现象;B、C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则A、B、C依次为(写溶质的化学式) 。 42.(2007连云港)下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B、G、H、J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L为红色粉末状氧化物,I、K为固体单质,白色沉淀F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M不溶于稀硝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F (白色沉淀) E

B C L H 盐酸 A 通电 K C I L G J

B AgNO3溶液

M(白色沉淀)

D

NaNO3溶液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 E H I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 A与盐酸反应 ② J与L在高温下反应

第 33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③ B与E反应 ④ D与AgNO3溶液反应 43.(2007连云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某化工厂化验室排出的废水感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探究:

[调查获悉] 废水中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银 [查阅资料] 含硝酸亚铁的溶液呈浅绿色

[实验目的] 探究用锌从废水中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的方法;探究锌和废水中硝酸亚铁、硝酸银

的反应顺序

[实验用品] 废水、所需化学试剂及相关的仪器、用品 [设计方案] 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加入一定量的锌粉 加入适量稀硫酸 固体甲 发生反应 废水样品 过滤 溶液乙 过滤 固体银 (反应中其他生成物已略去) [发现问题]小组成员分别进行实验,在得到固体甲的同时发现:有些同学得到无色溶液乙,有些

同学得到深浅不同的浅绿色溶液乙,小丹同学提出问题:哪种结果能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呢?锌与废水中哪种物质先反应呢?

[讨论分析]小军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探究溶液乙或固体甲的组成才能回答,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经研究,他们决定探究溶液乙。于是他们分成两小组,第一组对无色溶液进行探究,第二组对浅绿色溶液进行探究:

(1) 首先他们对溶液乙中的溶质作出了多种猜想:

第一组:①溶质为 Zn(NO3)2 ②溶质为 Zn(NO3)2 、AgNO3

第二组:③溶质为 Fe(NO3)2和 ④溶质为 Fe(NO3)2 、 和 (2)小悦同学思考后指出:“通过实验或推理,都能排除第一组同学提出的猜想②,从而确

立猜想①是合理的”,请你叙述其推理过程 (3)第二组同学经过向不同的浅绿色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使③④两种猜想都得以验证。请你参与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并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乙溶液于试管中, 若 则是 , ,观察。 若 则是 。 [交流后得出结论] (4)当反应后溶液呈无色,溶质为 或当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溶质为 和 时,能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通过探究,同学们认为:“使用过量的锌,过滤后得无色溶液”是方便、快捷并确保最大程度地回收金属银的一种方法。经过观察和思考,同学们还得出了 Zn先和废水中 反应,再和 反应的结论。 [探究后反思](5)老师评价:这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也有不足,请你指出它的不足 。 44.(2008连云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第 34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 。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 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 ; 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 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 方法除去。 (2)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 溶液。

第 35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专题四 酸、碱、盐(参考答案)

2 3 4 5 6 7 8 9 10 题号 1 D D D C C A B B C 答案 D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题号 11 A A AC A D B C C C 答案 D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题号 21 B B B B D D D C C 答案 B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题号 31 A B A B B D A D D 答案 B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题号 41 D BC A BD AC D AD A B 答案 BD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题号 51 D A D B BC B AB D D 答案 C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题号 61 A A C D A B C D C 答案 A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题号 71 D B B D C C B A B 答案 D 82 83 84 85 题号 81 D C C A 答案 C 1.N2 NO2 HNO3 NH3 ·H2O NH4NO3 (每空1分,合理答案也给分) 2.(4分) 待鉴别物质 检验用试剂或操作 判断依据的实验现象 A 硝酸铵与氯化钠 熟石灰(混合加热) 蒸馏水和稀醋酸 ③ 溶液变红 鸡蛋清与洗洁净 ① 产生黄色沉淀 D 浓硫酸与稀硫酸 溶于水 3.

4.Cu2+、Fe3+ OH CO32— NaOH NaCl、Na2SO4 5.②④①③

6.①有气泡产生 ②Mg+2HCl==MgCl2+H2↑ ③Na2CO3+2HCl=2NaCl+H2O+CO2↑

+

④没有气泡产生 ⑤氢离子(H)

⑥打开K1、K2,与K2处导管口连接并通人干燥的HCI气体,集满后,先关闭K2,再关闭K1。

⑦K1导管口处有大量白雾出现 ⑧NH3+HCl=NH4C1 7. [得出结论1] 能

[质疑并求证] 弱

第 36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得出结论2] 相对强弱

[拓展应用] 红 柠檬酸固体不显酸性

[反思] 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在水中会解离出H+

柠檬酸溶解于水,在水中会解离出H+ 8.(1)①属于 ②水分子(H20分子)

(2)滤去不溶性 吸附一些可溶性 (本题答案不分先后顺序)

(3)②(饱和)Na2CO3溶液 CaCl2十Na2C03=2NaCl+CaCOa (只写此化学方

程式即给分,再写Ca(OH)2+Na2C03=2NaOH十CaCO3不扣分也不加分) ④取上述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肥皂水,振荡 产生较多泡沫 9.(5分)①C ②CO ③CH3COOH ④Ca(OH)2 ⑤CaCO3

10.(6分)①不锈钢 ②生石灰 ③纯碱 ④碳酸钙 ⑤聚乙烯 ⑥明矾 11.①NaOH ②K2CO3 ③H2SO4+2NaOH===Na2SO4+2H2O

④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至无气泡产生,记录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为V3mL,V3mL>V2mL。

[加入与小伟的实验不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足量),再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至无气泡产生,记录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为V3mL,V3mL≠V2mL。(或消耗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与小伟实验的碳酸钾溶液体积不等)] ⑤B 12.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一支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原溶液是稀盐酸。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Na2CO3 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 Ca(OH)2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各式为⑶另用2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二Na2CO3+ Ca(OH)2 CaCO3↓+2NaOH 。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⑵检验出的溶液。 另一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 NaOH 溶液。 小伟 Ca(OH)2 溶液 13. (1)CO2 (1分) Na2CO3(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的化学式 1分) D、E 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2)不同意(1分) 碳酸钡在药片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钡离子,使人体中毒 14. I 无水硫酸铜(1分)

II 二氧化碳是由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产生的(1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滴加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澄清醋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往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III(1)物理方法: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明显放热的为NaOH,否则为Na2CO3。 (2)化学方法: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为Na2CO3,否则为NaOH。(其它合理答案也可,各1分) 15.(3分)(1)

第 37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t/t 2018

16

14 1210

8 6 42

02468101214161820 V/mL(2)在0~10ml之间,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由于反应放热,溶液温度上升;(1分)而在10~20ml之间,中和反应已经完成,由于滴入过量的常温下的酸液,温度逐渐降低。(1分) 16.(共6分,除化学方程式2分外,其余每空1分)(1)Cu2(OH) 2CO3 CuSO4 H2SO4 (2)⑤ (3)Fe+CuSO4=Cu+FeSO4(或CaCO3 高温 CaO+CO2↑) 17.(共7分,每空1分)(1)CuSO4 Na2CO3、CuSO4 (2) NaCl Na2SO4 (3)NaCl AgNO3 Ba(NO3)2〔或Na2SO4 Ba(NO3)2 AgNO3〕 18.(共18分) 【粗产品制备】

Na2CO3+Ca(OH)2 =CaCO3↓+2NaOH(2分) 【粗产品成分分析】

Na2CO3+ Ba(NO3)2=BaCO3↓ +2NaNO3(2分)

Ca(OH) 2 (1分)Ca(OH)2和Na2CO3能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共存((1分) 【粗产品含量测定】

Na2CO3含量的测定:

浓硫酸(1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分)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G 中碱石灰吸收(1分)偏大(1分)装置D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与装置E中NaHCO3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1分)10.6 (2分) NaOH含量的测定:

解:(1)设与粗产品中碳酸钠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 H2O+CO2↑ 73 44 x 0.44g

73:44=x:0.44g x=0.73g (1分) (2)36.5g 20%盐酸溶液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36.5g×20%=7.3g (1分) 与粗产品中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 7.3g一0.73g=6.57g

设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BO 40 36.5 y 6.57g

40:36.5=y:6.57g y=7.2g

第 38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2g/10g×100%=72.0% 答: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2.0%.

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均正确 19.

(1)无法进行配平、配不平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或只有化合价的升高,无化合价的降

低 (1分)

(2)①不严密(1分)

②如右图 (长管不伸入液面下不给分,不作美观要求)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CO

△(3)① H2C2O4 CO2↑+CO↑+H2O(2分);

② 称量实验前后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意思相近的表述均给分)

20、(共5分,每空1分)

(1)AgNO3和NaCl(或Ba(NO3)2和Na2SO4等) (2)BaCl2和Na2CO3(Ca(OH)2和Na2CO3等) (3)Cu(OH)2或Fe(OH)2或Fe(OH)3

21.(共7分)

(1)催化作用(写“催化剂”、“催化”、“催化性”也给分);(1分)

高温

(2)③Fe2O3+6HCl===2FeCl3+3H2O (2分) ④3CO + Fe2O3===2Fe+3CO2 (3)涂油(或刷漆、电镀等,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1分) (4)光合作用(1分)

22.(共15分)

【问题讨论】: ⑴ 过滤(1分)

⑵ NaOH+HCl===NaCl+H2O 或 Na2CO3 + 2HCl=2NaCl+H2O+CO2↑(2分)

⑶ 2NaHCO3=Na2CO3+H2O+CO2↑ (2分)

⑷ NaHCO3、NaCl、NH4Cl、NH4HCO3四种中的任意两种(2分),(写名称或名称符号混写也可。只写1个且正确给1分,只要写错1个就不给分) ⑸ A、B(2分),(选对1个给1分,只要选错1个不给分) 【组成确定】:

NaCl(1分)

【含量测定】(除计算过程3分外,其余每空1分。)

合格(1分)

解:设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 CaCl2=CaCO3↓+2NaCl……………………………………… (1分) 106 100

x 10.0g 106∶ 100 = x∶10.0g

解得: x= 10.6g ……………………………………………………… (1分) 10.6g/10.8g ×100%=98.1%(或98.14%或98.15%或98.2%)……… (1分) 若用关系式解答:

Na2CO3 ∽ CaCO3……………………………………………………… (1分) 106 100

第 39 页( 共 43 页)

2009年苏州市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我们身边的物质

x 10.0g 106∶ 100 = x∶10.0g

解得: x= 10.6g ……………………………………………………… (1分) 10.6g/10.8g ×100%=98.1%(或98.14%或98.15%或98.2%)……… (1分) (解、设不写不扣分。) 【总结反思】

等质量的碳酸钠与BaCl2反应产生的沉淀质量大,称量时的(相对)误差小(1分,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得分)。

23. 24. 25.

26.(共3分,每个方框1分)

27. (1)A:Fe B:CuSO4 D:CO2 (2)分解反应(每空1分,共4分) 28.(每空1分,共5分) (1) A:H2O2 甲:O2 E:CO (2) 2H2O2MnO2 2H2O+O2↑

4CO+Fe3O4 高温 3Fe+4CO2

29.(共10分)

(1)可能是氯化钠溶液;NaCl+AgNO3=AgCl↓+NaNO3(每空l分,共2分) (2)可能是硫酸钠溶液:Na2SO4+BaCl2=BaSO4↓+2NaCl(每空l分,共2分)

(3)(共2分)不正确(1分);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不一定是氢氧化钠,如碳酸钠等。(1分) (4)(共4分)

第 40 页( 共 4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t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