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更有内涵和活力的科研园区_赵虎_王兴平_李迎成

更新时间:2023-07-25 13: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规划更有内涵和活力的科研园区

—新版美国《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的解读和启示

□ 赵 虎,王兴平,李迎成

[摘 要]美国三角研究园区基金委员会在2012年发布了最新编制的《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研究从现状、目标、战略及原则、土地规划、规划实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内容解读,归纳在转型驱动下规划编制的逻辑框架遵从重点有序、运作机制突出多元参与、内容构成注重空间塑造和表达形式侧重概念化描述的特征,并提出现阶段我国高新园区规划应增强编制的弹性、加强园区的特色活力,推动“产城一体”。

[关键词]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转型发展;解读;启示

[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3-0116-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Planning For A Vital Sicence Park: Research Triangel Park Master Plan/Zhao Hu, Wang Xingping, Li Yingcheng

[Abstract] In 2012, The Research Triangle Park fund committee issued a new Research Triangle Park Master Plan.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status quo, vision, strategy, principle, land use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concludes its major characters: phased develop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spatial planning, and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domestic science park planning shall improve the resilience and vitality, and promotes industry-park integrate development.[Key words] Research Triangle Park, Master plan, Transition develpment, Analysis, Enlightenment

0引言

美国三角研究园区(Research Triangle Park)位于美国东部北卡罗莱纳州的达勒姆县和韦克县交界处,是1959年由州政府牵头,与州内的三所大学①联合建立的科研园区[1]。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该园区已经成为与硅谷、128公路齐名的世界性知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目前园区占地面积为7 000英亩(约28 km2),培育了以GSK(葛兰素史克)、IBM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集群。至2013年1月,园区内共有研究性企业170余家,就业人口约为3.9万,建筑面积为2 250万平方英尺(约2.09 km2)[2]。

然而,今天这一园区正走到一个转折点上,它原有的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去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该园区基金委员会在2010年9月组织编制《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The Research Triangle Park Master Plan),通过推动园区提升“内涵”和“活力”来应对这一转型,并于2012年11月公布该规划。进入21世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8325,51078071)赵 虎,博士,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

纪,以高新区为代表的我国东部产业园区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开始经历土地存量紧张、知识含量不足等转型发展的前奏阶段[3]。因此,本文针对性地选择这一规划进行解读,归纳其编制特征,对转型期我国高新园区规划编制提出相关启示,希望进一步为我国高新园区规划理论及实践研究提供较新的借鉴案例。

1美国《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报告解读

新版《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报告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是三角研究园区的今天;第三章是目标、战略及规划原则;第四章是总体规划,包括土地使用、支撑设施和导控发展区三个部分;第五章是规划的实施;第六章是结语[4]。以下本文将对其中的主要章节进行解读。

1.1三角研究园区的今天—问题凸显,推动转型

该章包括两个部分,共有13页内容,约占到整个

王兴平,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 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迎成,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硕士研究生。

116

报告有文字页面的1/5。第一部分是经济和市场态势,分析了三角研究园区当前存在的竞争压力、三角研究园区的持续优势、房地产的挑战和机遇等发展环境;第二部分是物质环境,从区域、可达性和交通、土地利用、景观特征和生态、公用工程设施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区域分析中,报告开篇就指出三角研究园区必须长远地认识到它是所处区域的一部分。时至今日,园区与其他功能区的边界逐渐模糊,在空间上形成了建设连绵现象。规划也意图与周边的地区共同构筑“更大的三角园区域”来迎接发展的机遇。

在可达性和交通中,报告从通勤者的视角对园区的交通设施进行了分析。园区的车行道路体系较为完善,构架了较为自由便利的路网格局。其中,区域高速公路在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纵贯南北的147公路,还有东西向的40公路和540公路,这也是通向东部机场的快速通道。完善和便捷的路网助推了园区以小汽车为主的通勤结构,就业者出行以小汽车为主,而公共交通通勤者的出行比例仅为2%。

营造多样化的出行方式成为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土地利用一节,报告首先对最初的规划实施进行了简短评价(图1),肯定了该规划在以往土地开发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然后指出以往单一功能、过度追求公园式环境的园区土地利用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这种开发模式过于追求公园式的园区氛围,造成了园区开发密度和容积率过低,并且对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的设置考虑不足。特别是现有土地存量已经明显不足。据统计,目前园区内仅剩9%的土地可供开发(图2)。这种现实情况要求园区未来的发展不得不进行模式转型。

在景观与生态中,报告提出公园式的园区氛围是园区景观的主要特征,同时指出了园区在门户节点景观打造上的不足。在公用工程设施部分,报告简单分析了现有给排水、能源和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情况。

1.2园区发展目标、战略与规划原则—提升内涵,增强活力

本章节阐述了园区的发展目标、战

略和规划原则,其内容基本围绕“提升内涵,增强活力”的主旨展开。

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和就业、创新、可持续发展三个部分。在经济和就业部分,报告围绕留下现有企业、继续引进大公司和吸引更广泛的租客三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的目标;在创新部分,报告围绕创造和留住更多的新型企业、支持合作研究、加强企业和大学的联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可持续发展上,报告从交通等设施层面进行阐述。

发展战略是在发展目标之下更为具体的操作性思路。报告围绕以上三个目标提出更高的密度和绿色、21世纪的设施、功能类型的多样性、商务支持设施和新的合作模式五个战略并进行具体操作。这也是园区规划为了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而提出的应对性发展战略。

规划原则是从城市规划的对象出发所做出的基本操作原则,包括规模开发与设施支撑的匹配、支持建筑的多功能改造、打造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典型、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提升节点和开敞空间的吸引力、提供园区创新、加强与社

会联系和打造特质的混合空间、加强与

1 上版园区用地规划图图2 2010年园区用地现状图图3 新版园区用地规划图

2014年第3期 第30卷

117

建议扩大和改变土地利用的规则,促进集聚的发展和开敞空间资源的共享。虽然这些地块仍然是以研究功能为基础,但是将会允许更大的功能混合来支持和惠及公司与就业者。在报告的后面,有更多的内容来对导控发展区未来的发展进行描述,并且针对这些地块,在地块的所有者和土地使用政策的协调和参与之下,还将会有后续的详细规划出台来指导下一步的建设。

初步的研究表明,改变导控发展区土地使用的规划导则,允许单一功能地区转变为多功能混合地区,可以显著地增加该地区的容量。而再开发或者扩展普通发展区的土地,将会有更长期的土地容量得到挖潜。这样一来,三角研究园区可以通过规划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容量需求,而不是通过运作园区外的土地来满足。

1.4园区支撑体系规划—三位一体,打造特色

园区的支撑体系共包括交通设施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公用设施系统三个部分,如图4所示。

(1)交通设施系统规划:报告从道路规划和轨道规划两个方面进行了考虑。在道路规划中,报告提出培育人车友好的道路环境的目标,因此规划增加若干低等级道路,鼓励步行出行。在轨道规划中,首先考虑了两条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一条是联系达勒姆市市区和罗利市的区域性轨道线,该轨道线在园区及其附近共设有三个站点,其中北部的站点位于园区内部;另一条是联系园区与东部达勒

4 园区支撑体系规划图(道路、轨道、水系和景观)

姆国际机场的轨道线,它的起点设在第一条轨道线在园区的北部站点,也是规划的一个综合交通枢纽。其次,报告考虑远期在园区设置南北贯穿的轻轨线路,以满足园区内通勤者的使用需求。

(2)自然生态系统规划:报告从生态架构、门户节点和沿路景观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划。首先,借助现有的水系规划形成北、中、南三条水系廊道,构建园区

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等原则。

1.3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引导,鼓励混合

土地利用规划首先根据土地的开发条件和未来发展需求,将园区土地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发展区,另一

种是导控发展区(图3)。在普通发展区,规划建议增加建设密度,需要提供更多的融合性和弹性,在不破坏现有开敞空间特质的前提下,保持该地区以往的研究功能不变;导控发展区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地块,包括分别位于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个地块。在这些地块中,规划

118

的生态框架;其次,在主要道路的交叉口打造多个景观节点,其中在区域高速公路交叉口打造重点门户节点;最后,按照道路的功能需求,区分“热路”和“凉路”,分别考虑绿化及景观设计。

(3)公用设施系统规划:公用设施系统包括水、能源、电信和垃圾处理等内容,报告主要从更加可持续的角度出发,对这些设施的发展进行了相关考虑。1.5园区导控发展区规划—重点片区,设计导向

根据前文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园区的导控发展区分为三块,分别是位于北部的三角共识中心(混合功能的中心)、中部的园区中心(商务设施集聚区)和南部的KIT溪水中心(大规模研究集聚区)。每一地块的设计意向将会在本规划中得到展示,如表1所示,其建筑形式将与众不同。虽然每一个区块都会展示不同的发展理念,但是它们的发展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园区的整体发展,新的建筑群将会推动研究性商务产业的发展。1.6园区规划的实施—对接区划,提出行动

园区规划的实施分为土地利用调整框架和可持续发展框架两个方面。

在土地利用调整框架中,报告主要是从与区划对接的视角入手,考虑规划的变化,对园区进行了新的划分,并对不同类型的分区提出相关的调整建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总体规划对下一阶段区划的指导,同时也是为了保持上下层级规划的一致性,实现规划的可操作性。

与现有的区划相比较,报告中的区划对园区的划分更加细致,体现了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调整的意图(图5)。并且建议在新的区划导则中,园区的建筑可以距离道路更近,地块可以面积更小,对于建筑色彩的使用可以更加广泛,园区的联系可以更加紧密,同时还要维持现有的园区景观特色。

1 导控发展区规划内容及示意图

北部的三角

共识中心

这一中心被命名为“三角共识”,提供最大系列的设施去支持研究功能,并且开创一种新的园区中心的意识;它将是一个新功能混合中心,会在园区内部创造创新型知识社区;其发展将与自然系统相结合,创造一种具有活力和可持续的研究性社区,以吸引下一代的知识工人;其开发将以规划的园区北部通勤轨道站为节点采取TOD模式,预计在这一地区的步行距离内将会有15 000名就业者;将增加70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包括公司孵化器、商业、会议中心、旅馆和居住区等设施

该区位于园区147公路和40公路交叉口东南侧;是原始总体规划划定的园区中心,已经开发了一些商业、办公空间和旅馆,目前许多设施空置和日渐老化,急需在园区中心重塑一种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要的设施;规划意图改善主要互通口地段,打造办公和商业的节点来支持园区的企业发展,创造一种更加宜人的街区环境,鼓励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该地区将增加20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用来增加和改善办公与研究性服务设施

该区位于园区南部,用地属于韦克郡范围,KIT溪水从其中穿过,拥有非常优越的自然生态基础条件;规划意图建设大规模的研发设施,围绕乔丹湖自然生态核心来组织交通和服务功能,创造一个更加紧凑、步行友好的环境;与北部的三角共识中心相比,该中心只会配套较少零售和餐饮设施;同时,这一区域将会规划轻轨站点,就业者可以通过轻轨获取较高级的服务;该地区将新增22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面积,与

自然环境的良好结合将是这些建筑的特色

中部的园区中心

南部的KIT溪水中心

5 调整前后区划比较图

2014年第3期 第30卷

119

2 《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编制过程

2010年9月

委托编制

三角园区基金委员会、编制团队(Cooper, Robertson & Partners)

园区内的公司、区域公共机构和重要的风险投资者北卡州的立法机构更广泛的大众参与达勒姆和韦克两个县政府—

开发商(Hines)和设计机构(EE&K)

2.3规划的内容构成:注重空间塑造而弱化行政干预

规划的主要着力对象是空间环境,结合园区的实际,需要在考虑人性需求的基础上,塑造一个更加具有创新氛围的空间环境。由此,用地和设施是本规划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中对土地利用,特别是重点地区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规划中发展目标的设置,对土地功能的混合在空间上进行了调整。此外,规划对园区的道路交通、生态景观和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虑,并在空间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产业园区规划相比较,美国《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在规划内容上注重空间的引导,而弱化了相关的行政干预。以经济和就业为例,国内产业园区规划习惯于将具体的经济目标和主导产业类型进行规划,并将产业类型一一对应到规划的空间分区上,而《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中并未提及,这样一来减少了产业行业发展的人为干扰,从而为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2.4规划的表达形式:侧重概念化描述而非具象写实

从《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报告中的插图看,相关规划图纸的表达形式更加概念化。在用地规划图中,每一个地块的划分并没有完全清晰的空间边界,在道路系统的规划中,只是标出规划新增道路的走向,而不确定其线形和断面。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章节中,报告还插入了大量的意向性图片来指导未来的发展,包括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和雨水收集等。此外,规划的期限虽设定为50年,但并没有过多具体数据的预测,如具体哪一年的发展目标、不同土地类型规模和人口规模等。

因为总体规划在现实的操作中需要更有弹性,所以概念化的表达更能为后续的规划提供指导和留有操作的余地,

2012年初2012年6月2012年9月2012年9~12月2012年11月2013年初

草案的初定及公众参与更新规划与州立法协调向公众公示

更新区划内容与相关县政府协调定稿公开发布

根据总体规划内容指导编制社区

混合使用规划

数据来源:根据/about-rtp/planning-and-progress相关信息整理。

可持续发展框架则从水、能源、垃圾处理、交通、城市格局、景观和建筑方面提出了目标与行动引导。

策略。另外,报告还关注了规划的实施,与下一步区划的修正和可持续发展框架的构建进行了对接。

2.2规划的过程机制:突出多元参与而非政府独大

从最初委托编制团队开始,规划编制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基本完成,并通过网站对编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进行了记录。其规划编制的机制体现了突出多元参与而非政府独大的特征。

负责组织编制规划的机构是三角园区基金委员会,这是一个多元构架的组织,由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代表十一人组成理事会,负责管理和指导园区的建设和规划,对园区内各单位的内部事务无权干预[2]。因此,从构成上讲,这个组织机构不仅仅代表的是政府利益。同时,参与顺序是“公众参与提前,政府参与置后”。如表2所示,编制参与的顺序首先是非盈利组织(基金委员会),其次是园区内的公司、区域公共机构和重要的风险投资者,最后是州立法机构、郡县政府等。

这样的方式与目前园区主体的多元化有关。目前园区大部分土地被出让开发,已经不是一块空地,而是充满了多种利益所有者,对土地的再开发势必涉及到他们的利益,因此多元化的参与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阶段。

2美国《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的

编制特征分析

2.1规划的逻辑框架:重点有序而非面面俱到

首先,《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中采取的是“问题—目标—策略”三步走的逻辑,而非面面俱到。英国生态学家格迪思(Geddes)系统提出了城市规划应该遵循“调研—分析—规划”的逻辑[5],此后的城市规划师在规划实践中对这一逻辑进行不断完善,最终较为完善地提出当前较为通用的“问题—目标—策略”规划逻辑框架。在《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中,首先以“园区的今天”为标题对园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发展问题;然后,确立园区未来发展的目标、重点和规划原则,以此为基础,对园区进行规划调整,做出土地、设施等方面的调整策略,意在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目标。

其次,规划报告的陈述还体现了规划从整体到局部,从概念到实施的逻辑思路。在空间层次上,从大区域到园区本身,再到内部重点地区,层层推进,报告分别作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规划

120

具象写真似的表达反而束缚了手脚。新环境的培养和园区特色的打造。

从国内外城市及园区的发展经历看,转型都是被动选择,创新才是保持其活力的根源。借鉴美国《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我国的高新园区规划应从整体的角度入手,以创新性环境的打造为目标进行编制,通过综合公共中心的打造,提升园区的活力,提倡园区“就业—居住—服务”功能一体化发展。同时,细化分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模式等策略,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和企业进驻。3.3规划应从外延拓展向内涵挖潜转变,推动“产城一体”

我国东部的高新园区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当前面临着土地存量不足的问题。是继续走土地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道路,还是积极转变思路对已开发的土地进行内部挖掘,值得思考。同时,我国的高新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规划初期划地为牢、以邻为壑的思维,严重制约了园区与周边城市组团的联系,产城不融合的问题尤为严重。

因此,借鉴美国《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的案例,在我国高新园区的总体规划中,一方面需要在园区内部充分挖掘现有土地的潜力,通过土地改造、提倡功能混合和提升强度等方式来推动园区的转型;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园区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建设,从更大的园区或者更大的城市视角去审视园区的发展,借助交通设施的完善推动“产城一体”的城市框架。

仅能为我国的产业园区规划编制提供新鲜的思路,更能为转型期国内产业园区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提供案例参考。诚然,限于水平,本文对该规划的翻译解读可能还会存在若干瑕疵,期待在进

一步的研究中得到完善。

[注 释]

①园区与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三所美国知名大学距离都不到15英里(30 km),正处于以这三所学校为点连接而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之上,由此确定了“三角研究园区”的名字。

②“热路”是147、40 区域高速路,这些道路拥有宽阔的4车道,车速快、树荫小;“凉路”是区内的主要道路,它们一般是2车道,路上的树荫多,更贴近自然。[参考文献]

[1]The Research Triangle Foundation

of North Carolina. The Research Triangle Park 2013 Company Di-rectory[EB/OL]. /about-rtp/rtp-companies.

[2]段瑜,马赤宇.美国三角研究园区发展

与规划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9 (4): 105-109.

[3]Research Triangle Foundation of

North Carolina.The Research Triangle Park Master Plan[EB/OL]. /research-triangle-parks-master-plan.

[4]王兴平,袁新国,朱凯.开发区再开发

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5):6-12.[5]帕特里克 格迪斯.进化中的城市:城

市规划与城市研究导论[M].李浩,吴骏莲,叶冬青,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收稿日期]2013-11-03

3对我国的启示

1993~2012年,我国国家高新园区的总数已达105家,已经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鉴美国《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的成果,笔者认为该规划对我国高新园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规划应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增强编制的弹性

我国的高新园区虽然在开发运营中走出了一条市场招商引资的道路,但是在建设之初,编制规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速园区的批准挂牌,其规划的内容和方式都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特征。具象而面面俱到的表达,即使在这一时期向政府和开发商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树立了他们的信心,然而在实际的开发运营中仍然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规划中非常细致的产业引导目录在实际的招商引资中经常会失效。

借鉴《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的成果,国内的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应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减少行政命令的干预,增加规划的弹性和适应性。在编制组织中,弱化行政的话语权,鼓励多元参与;在编制的内容上,降低产业目录的控制性干扰,鼓励小、微创新企业发展;在表达形式上,减少具象化的表现,增加用地弹性等。

4结语

3.2规划应引导创新性环境的培养,加强园区的特色活力

我国高新园区在规划和建设中也同样存在千城一面、特色丧失的问题。高新园区属于城市的新区范畴,在开发中不同于传统的旧区,受到较少的历史文脉等条条框框的约束。由此,催生了大尺度、大线条的园区景观环境,这样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还不利于创

本文通过对新版美国《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的解读,对现阶段我国高新园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些许建议。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新一届政府突出强调市场机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传统计划经济的规划思维还在左右着当今我国的产业园区规划。对《三角研究园区总体规划》的解读,不

2014年第3期 第30卷

1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tq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