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责任

更新时间:2023-10-28 01: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1年12月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前 言 ………………………………………………………………………4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背景 ……………………………………………6 一、发展基础………………………………………………………………6 (一)新城格局基本形成…………………………………………………6 (二)北部园区发展迅速…………………………………………………6 (三)创新体系加快构建…………………………………………………7 (四)主导产业培育迈出坚实步伐………………………………………7 二、发展背景………………………………………………………………8 (一)国际背景……………………………………………………………8 (二)国内背景……………………………………………………………9 (三)发展机遇 …………………………………………………………11 (四)制约因素 …………………………………………………………12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4 一、战略定位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14 (二)发展原则…………………………………………………………14 (三)总体思路…………………………………………………………16 三、发展目标 ……………………………………………………………16 (一)总体目标…………………………………………………………16 (二)具体目标…………………………………………………………17 第三章 空间布局…………………………………………………………22

1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生态建设布局………………………………………………………22 (一)形成三大生态廊道 ……………………………………………22 (二)建设三大城市绿心 ……………………………………………23 (三)布局三大生态节点 ……………………………………………23 (四)构建多条城市绿径 ……………………………………………24 二、生活居住布局………………………………………………………24 (一)五大生活居住功能区 …………………………………………24 (二)四处生活辅助单元 ……………………………………………25 三、产业空间布局………………………………………………………25 (一)建设五大产业集聚区 …………………………………………25 (二)规划三条产业辐射带 …………………………………………27 第四章 发展重点和任务 ………………………………………………28 一、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商务中心(TBD) …………………………28 (一)集聚创新智力资源 ……………………………………………28 (二)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29 (三)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29 (四)建设创新型组织 ………………………………………………30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31 (一)电子信息产业 …………………………………………………32 (二)生物与医药产业 ………………………………………………33 (三)高端装备制造与节能环保产业 ………………………………34 (四)高端服务业 ……………………………………………………34 三、构建生态智慧城区…………………………………………………37 (一)建设智慧型城区 ………………………………………………38

2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城市综合交通网络 ……………………40 (三)构建具有新城区特色的清洁能源系统 ………………………41 (四)统筹规划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42 (五)打造层次分明的城市生态景观 ………………………………42 四、建设和谐文明社会…………………………………………………44 (一)建立高素质人口结构 …………………………………………44 (二)形成普惠型的社会服务体系 …………………………………45 (三)构建保障有力的社会安全网 …………………………………46 (四)培育激情创业的文化特质 ……………………………………48 (五)打造和谐共融的现代化社区 …………………………………50 (六)加快诚信体系建设 ……………………………………………51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51 (一)创新城区管理模式 ……………………………………………51 (二)建设青岛“人才特区” ………………………………………53 (三)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54 第五章 保障措施………………………………………………………56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56 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56 三、加强统筹协调………………………………………………………57 四、完善规划与年度工作目标的衔接…………………………………57

3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创新型科技园区创建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步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全市“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关键区域,蓝色经济发展的主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重中之重的区域和创新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科学地编制《高新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规划(纲要)》并组织实施,对于青岛高新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作为青岛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近期建设的主要依据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指导。

规划原则: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融园区规划与城区规划于一体,生态、生活、生产于一体,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于一体;以国际视野,对标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挥本土优势,确定“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与任务。

规划期限:2011—2015年。

规划范围: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及发展备用地,规划面积63.44 平方公里。

规划依据:

4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工业化、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暴露,依赖出口拉动和粗放发展的增长方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内需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替代内外需共同驱动的增长模式、消费主导增长模式替代投资主导增长模式、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增长模式替代资源密集增长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选择。“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3.新一轮城市化将进一步催生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成长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的时期,预计每年大约以0.8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45%提高到75%左右,每年大约有1200万—14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在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快速扩张的前提下,城市规模和城市能级均会大幅度提高,一批千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将会形成。在此背景下,各类园区建设将会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以园区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将成为我国独特的城市扩张模式。

4.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国家已部署若干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珠三角、天津滨海、辽宁沿海等区域加快发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一轮“转方式、调结构”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在新一轮竞争中,各地均将高新区作为引领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国家已批准多个省

10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高新区总量已达到88家,以中关村、张江为代表的6家高新区正在创建国际一流科技园区,高新区发展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之一。

(三)发展机遇

1.国家蓝色经济区建设将突显青岛在半岛地区的龙头作用 国务院已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为山东省、青岛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青岛高新区将按照全市蓝色硅谷“一区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通过构建蓝色经济的发展平台,整合国内外资源,加快提升结构层次和国际化水平,形成蓝色经济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现代服务中心,力争成为服务半岛城市群、辐射全省的蓝色经济领航区。

2.“三城联动”使高新区成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布局的主战场

在“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战略指导下,大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的拓展为胶州湾北部区域的城市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高新区作为北岸科技人文生态新城的核心区域,将成为全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城市人口、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

3.青岛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高新区集聚创新资源、培育高端产业带来重要契机

11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作为全国首家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青岛市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以自主创新推动结构调整作为“十二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对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优势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将为高新区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培育技术研发、企业孵化、科技中介、职业培训等科技服务业,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制约因素

1.发展要素聚集尚缺乏完善的环境与机制支撑

高新区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聚集还缺乏完善的支撑环境和体制机制。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尚需时日;人口聚集在户籍、住房、就业、社保等环节还难以形成系统的物质保障与政策体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受到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配套条件的严重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渠道单一,资本的市场配臵机制尚不完善。

2.环境承载力与发展需求的矛盾需进一步统筹

高新区地处胶州湾北部,是胶州湾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统筹处理生态与发展的矛盾是开发建设北部新城的首要问题。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建设用地形成了一定的空间制约瓶颈。除生态保护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2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外,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面积极其有限,兴办或引进高等院校和大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受到严重的土地供给制约。

3.创新资源集聚需进一步加强

高新区建设初期,科研和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对照“二次创业”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大院大所引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关系到高新区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大局。面对区域激烈的创新载体和资源竞争,高新区在创新创业环境条件和政策资金等方面尚存在制约。

4.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急需建立

随着高新区的大规模建设发展,与周边区域在用地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差异,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急需建立与周边区域规范有序的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13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东北亚知名的科技园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的领军地区、科技商务中心;全市空间发展战略实施的核心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域和宜业宜居的科技人文生态新城。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山东省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以及青岛市“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发展战略,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向建设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发展原则 1.生态优先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划发展,强化

14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岛高新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序2015年 年均 2015年 年均 指标属性 2010年 号 (保证) 增长 (力争) 增长 1 2 3 4 约束性 引导性 引导性 引导性 引导性 引导性 引导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引导性 引导性 引导性 引导性 约束性 引导性 7.3 3.37 9 2819 17.2 6 7 179 1.5 36.33 60 300 31.78 8.35 5.2 15 50 4447 22 150 150 500 ≥10 ≥30 >60 90 66 ≥350 35.04 0.21 0.37 8 9.5% 5% 28.8 84.6% 创新 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投入 企业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科 技 创 新 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口比重(%)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创业团队培育引进数(个) 200 180 12 ≥35 38.8 91% 52% 创新 万名从业人员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人) 5 能力 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件) 6 科技孵化器累计总面积(万平方米)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经济 期内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 (亿元) 总量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0 46% 4.7 1.2 3% 0.65 经 济 发 展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重(%) 结构 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占当年新注册企业数比重(%) 经济 产业项目投资强度(万元/亩) 效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 20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序2015年 年均 2015年 年均 指标属性 2010年 号 (保证) 增长 (力争) 增长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预期性 引导性 引导性 引导性 引导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引导性 预期性 引导性 预期性 引导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13.74 272 49 91.8 6.05 0.31 1.47 0.36 0 0.3 约20 0 0 20 450 70 100 12 1.3 35.6 4.2 1.6 1.2 45 500 80 12 2000 10% 6 45.6 396 基础 建成区道路铺装总面积(万平方米) 设施 地下综合管沟总长度(公里) 生 态 城 建 设 光纤入户率(%) 生态用地累计整治面积(平方公里) 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煤) 生态 万元工业增加值SO2排放(千克) 环境 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千克) 中水回用率(%) 常住人口(万人) 社 会 建 设 社会 外籍常住人口(人) 事业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三甲医院个数(个) 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人) 生活 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人) 质量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 ≤0.23 -0.02 ≤0.2 ≤0.3 50 10 1000 1 4.2 30 99 -0.25 -0.01 1.94 196 21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三章 空间布局

遵循“生态、生活、生产”相互融合,各类生产要素统筹规划、集约利用的原则,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城区功能提升的发展要求,按照“一核、两轴、三岛群”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十二五”期间,形成“三廊道、三绿心、三节点、多绿径”生态建设格局,“五主四辅”的生活空间布局,“五区三带”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生态建设布局(建设局负责)

充分体现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生态湿地、水系网络、绿化开敞空间和生态景观大道作为城区生态体系骨架,累计修复生态湿地面积12平方公里,建设“三大生态廊道、三大城市绿心、三大生态节点、多个城市绿径”,形成“区域一体、水脉相通、城绿交融”的新城生态框架。

(一)形成三大生态廊道

祥茂河生态景观廊道。长7.8公里,沿河道两侧建设滨水公园和城市绿地,平均宽度400米,沿南北向连接生态湿地、湖泊以及外部生态保护区,构建“水陆相依、河海一体”的生态景观,保持河口生态系统健康。

22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洪江河生态景观廊道。长6公里,沿河道建设多层次防护林带,平均宽度300米,构筑区域东部生态屏障,形成“绿网环湾”的河道生态保护带。

南部生态景观廊道。长15公里,沿创智岛滨海岸线整治现状滩涂、虾池,建设城市绿地,保育、重塑与红岛之间的生态廊道,平均宽度150米,东西向连接生态湿地、主要水系,形成“水清路绿”的生态景观。

(二)建设三大城市绿心

东部绿心。结合运动休闲公园建设,修复墨水河口湿地面积1.84平方公里,形成网状水系与道路绿色廊道,与火炬大道绿化景观相融合,形成东部绿心。

中部绿心。修复中部湿地面积2.66平方公里,形成织网状水系和沿路绿色廊道,沟通农田生态系统、滨海生态屏障及海洋生态系统。

西部绿心。严格保护大沽河口湿地6.8平方公里生态强敏感区,维持现有滩涂、水网、河道、水塘、沼泽生态风貌,限制开发,适度修复。

(三)布局三大生态节点

沿重要水系和生态廊道,均衡布局建设葫芦巷生态公园、海月湖生态公园、祥茂河生态公园三大生态节点,面积均30公顷以上,形成新城区“绿肺”,发挥平衡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

23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化空气及提供游憩休闲场所功能。

(四)构建多条城市绿径

沿区域内各等级交通道路两侧,滨海、滨河、环岛等景观路,各防洪排涝河道两侧,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以绿化带作为保护区、间隔区;在区域关键节点配套建设城市公园、街头小游园、滨水绿地,以乔灌木、花草作为景观重要装饰,兼顾平衡碳汇、调节空气,成为城区绿化网络重要路径。新建区绿地率不小于35%,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20平方米。

二、生活居住布局(经济发展局负责)

按照北岸新城核心区的空间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十二五”期间,建设五大生活居住功能区和四处生活辅助单元。

(一)五大生活居住功能区

北部中欧生态科技园国际商务居住区。位于正阳路以北,祥茂河以东,中欧生态科技园内,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以商务、休闲、自然生态、文化教育和科技研发为功能的国际化社区,突出环境生态化、设施科技化、运行低碳化、功能国际化,打造国内外人士创业生活中心。

东部中心居住区。包括正阳路以南、祥茂河以东、洪江河以西、火炬大道以北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集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商业、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形成都市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

24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部创业人才居住区。包括河东路以南、中央智力岛以北,葫芦巷两岸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专家公寓、科技管理人员公寓等,与周边创新创业平台有机融合,打造创业人才社区。

南部高端商务居住区。包括新产业团地景观水系以南,创业大道以东,中29号线以北,海月湖以西围合区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结合海月湖周边商务区,重点建设高端商品住宅,形成高端商务人士综合服务区。

西部科教居住区。包括中部湿地以西、火炬大道以南、大沽河口湿地以东、滨海路以北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主要建设科研教育配套居住区,初步形成生态型、智慧型科教社区。

(二)四处生活辅助单元

结合正阳路以北片区制造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均衡布局4处生活辅助单元,每处生活辅助单元占地约2公顷,重点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配建商业、邮政、银行、文化娱乐等功能,形成企业职工生活服务区。

三、产业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局负责)

结合城市功能布局,按照“集聚发展,带状辐射”的总体框架,重点建设五大产业集聚区和三条产业辐射带。

(一)建设五大产业集聚区

电子与信息产业集聚区。位于中央智力岛以西、火炬大道南

25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两侧区域,规划面积约5.6平方公里。布局电子与信息产业,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电子和信息产品及技术研发基地。重点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传感设备、光电设备、通信与网络设备、数字产品、嵌入式软件等。

生物与医药产业集聚区。位于正阳路以南、河东路以北、祥茂河两侧区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以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依托,突出海洋生物医药特色,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基因测序、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医疗诊断技术研发应用、医药研发服务外包(CRO)。

高端装备制造与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位于正阳路以北区域,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以中欧生态科技园、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为依托,突出智能装备特色,重点发展:智能装备、高速轨道交通装备、海洋仪器装备、精密加工及成形设备、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应用、节能环保成套设备。

科技商务集聚区。位于中7号线、创业大道、滨河路、中29号线合围区域,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科研孵化、科技金融、科技中介、软件与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咨询、商务办公等以科技服务为主体的高技术服务业,集中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科技金融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商务办公中心,成为科技商务中心(TBD)。

产学研合作区。位于西部创智岛群中部、火炬大道以北区域,

26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重点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形成以产学研合作为主体的创新资源基地。

(二)规划三条产业辐射带

火炬大道科技创新产业带。依托现代城市交通主轴,沿线布局研发机构、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科技中介等高端服务业,形成科技创新辐射带。

岙东路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带。统筹规划沿岙东路的南北向城市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产业,两侧布局建设相对集中的商贸金融、商务接待、文化休闲等服务设施,形成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生活服务辐射带。

正阳路生产配套服务产业带。沿正阳路两侧布局产业集聚园区的办公研发、现代物流、产品展示和交易等生产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带。

27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四章 发展重点和任务

围绕建设科技人文生态新城,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努力完成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生态智慧城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改革开放五大战略任务。

一、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商务中心(TBD)

大力推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建设半岛地区科技商务中心(TBD),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国内外创新资源,吸引海内外人才、技术和资本,通过“承接、融合、创新”,打造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社会中介为主体的创新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创新智力资源聚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和创新型组织培育。

(一)集聚创新智力资源

实施创新智力资源集聚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咨询机构,培育根植性创新能力。启动西部创智岛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建设一所特色大学,兴办研究生院和相关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中部科技岛科技商务集聚区,以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软件所青岛研发基地、中科院声学所青岛研发基地等为依托,进一步集聚国家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引进

28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建设青岛工业技术研究院,筹建两院院士活动中心。将教育、科研、产业、服务和居住设施有机结合,构建高端教育、高端研发、创业孵化、高端产业、高端服务为一体的创新中心。(科技局、科技服务产业推进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建设局负责)

(二)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为带动,重点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蓝色生物医药中试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中心、归国人员创业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药研制、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器,推进形成“科技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共性平台+创新网络”的新型孵化机制,完善创业孵化政策,争取更多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在青岛高新区转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建设青岛国际科技合作园,积极开展跨国孵化合作,引进国外创新人才团队,对接国际前沿技术成果。到2015年,建成20个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创业孵化基地,各类孵化器、加速器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0家,瞪羚企业100家,规模以上企业50家,树立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蓝湾创业园”品牌。(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产业推进办公室、软件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科技局、组织人事部、投资促进局负责)

(三)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29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拥有2个以上国际一流的装备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高端装备研发和生产基地。(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推进办公室、投资促进局、科技局、经济发展局负责)

(四)高端服务业

高起点发展服务业,贯彻“立足本地、服务半岛”的方针,超前配臵城市功能性服务业,满足新城区发展需求,突出科技服务特色,建设半岛地区科技商务中心。

1.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建设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打造培育高科技企业的摇篮,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完善各项科技服务功能。到2015年,建成150万平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引进科技服务企业50家,相继建立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情报信息中心、科技中介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形成体系完备、支撑作用强、辐射能力广的科技服务体系,在区域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服务产业推进办公室、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局负责)

金融服务业。依托金融大厦,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风险投资、股权基金、担保、保险、证券、后台服务等机构入驻,积极争取企业股权代办转让系统试点,进一步壮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加大投资机构引进力度,吸引外部产业发展基金,以资本、

35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产权、信用为纽带衔接高新技术产业化各环节,形成一流科技金融环境。“十二五”期间,吸引50家股权投资公司进驻,通过各种渠道为区内企业发展筹集资金50亿元,成为山东半岛中小企业融资中心、风险投资基地及重要的科技金融中心。(金融服务局、科技服务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

中介服务业。以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为目标,重点引进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发展律师、会计、专利、人力资源、工程咨询、管理咨询、业务技术培训等技术密集型中介,建成立足全市、辐射半岛城市群的中介服务业体系。(科技服务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

总部经济。规划建设总部基地,完善吸引总部经济的服务体系,强化跨国总部招商,集聚制造业和金融、中介机构等优势产业总部。到2015年,引进国内500强区域性总部3-5家。(投资促进局、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推进办公室、科技服务产业推进办公室、金融服务局、经济发展局负责)

创意设计。在海月湖北侧区域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园,加快建设盘古新媒体产业园,大力发展知识含量、技术含量高的创意设计产业,重点吸引国内外动漫、建筑设计、研发设计、广告、咨询策划等优秀企业和科技创意人才,以创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园区为依托,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意设计企业,以文化创意引领产业发展。到2015年,引进各类创意企业50家,创意

36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设计产业初具规模。(软件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

服务外包。规划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通过环境及政策吸引,重点引进国际、国内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建立区域性研发、生产、培训基地,实现服务外包产业集聚。以IT、生物制药、海洋科技等行业为重点引进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成为服务外包企业多元集聚、品牌知名度高、产业体系完善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区。(软件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

2.超前配臵城市功能性服务业

商贸流通业。本着与主城区错位发展的原则,科学谋划布局商贸流通业,重点规划布局“四个一”商业体系,即一个商业中心区(CCD)与城市游憩区(RBD)相融合的综合中心,一条特色商业街,一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一个服务社区的便民商贸网络。发展新型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倡导绿色消费,引领消费时尚,使商贸流通业成为凝聚人气的重要环境因素。(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负责)

餐饮住宿业。着眼于为区内的商务休闲提供配套,以国际、国内各类别连锁酒店为目标,建立高、中、低多层次的酒店网络,提供多元化的餐饮住宿服务。引入大型、专业快餐企业,加快企业配餐产业化进程。建立餐饮企业品牌连锁经营店和网络订餐平台。到2015年,引入1家五星级酒店,3-5家三、四星级酒店,多

37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家商务连锁度假酒店,东部中心生活服务区内特色美食休闲街初具规模。(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负责)

房地产业。立足高新区实际,创新房地产业开发模式,探索建设一批限制销售价格、限制销售对象的“双限商品房”,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探索工业地产的开发主体、开发模式,以创新方式确保工业用地的可持续,走出适合高新区房地产业发展的科学路子。着眼于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满足内部需求,合理控制商业住宅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层次和节奏,适度开发高端商品房,保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到2015年,开发普通商品房及配套商业设施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经济发展局、投资促进局、建设局负责)

旅游业。依托滨海岸线和自然资源,以海洋文化、科技和生态为核心,重点建设以河流、湿地为主的生态观光特色园区,以科技产业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旅游聚集地,成为青岛北部旅游胜地。到2015年,建成2处湿地公园,1条观光带,1座生态主题馆。(经济发展局、建设局、投资促进局负责)

三、构建生态智慧城区

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智慧城区,重点实施“以人为本”的智能交通网、节能低碳的绿色能源网、高效安全的供水网、智能高速的全光网、宜业宜居的城区环境等五类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前,基本完成中央科技岛和东部创新岛的基础设施建设,

38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适时启动西部创智岛开发。

(一)建设智慧型城区(数字化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以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化为特色,全面提升城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推广城市管理运行物联网应用,支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建设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应用水平先进、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区,成为全国一流的三网融合示范区。

1.全面提升城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实施数字园区全光网络建设工程,实现企业千兆宽带接入、个人用户20兆独享带宽的高速上网环境,构建体系完整、高速宽带、三网合一的智能化网络,创新电信接入服务模式,实现“多家接入、网业分离、用户自主”。推行无线园区试点,实施中央智力岛无线覆盖示范工程,进一步规划建设以无线宽带为主,3G、准4G为补充的无缝无线城域网,探索无线基站共建共享。实施高性能计算公共技术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支撑智慧城区的云计算中心。

2.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

统一信息标准与规范,建立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逐步开发电子政务、经济运行、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t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