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输血

更新时间:2023-12-04 20: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学合理输血

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 何正江

血液及血液成分的输注,是现代医学领域的有效治疗方法,由于它的发展,许多本来不能救治的疾病得到了救治,从而大大降低了这些疾病的死亡率。但不适当的输血也可危及生命。

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

? 输血时是丢什么补什么还是缺什么补什么? ? 如何合理补充血液成份? ? 输血是否安全?

一、临床常用的液体

? 生理盐水 ? 林格氏液

? 林格氏乳酸钠溶液 ?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胶体液扩容

*人造胶体液(血浆代用品,代血浆) 右旋糖酐(中分子、低分子) 明胶制剂:

琥珀酰明胶(佳乐施,血定安)

脲联明胶(海脉素,血代,菲克血隆) 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贺斯) *血浆蛋白制品(白蛋白,PPF)

血液,并非单一成分,血液包括:

红细胞:改善代氧功能,4℃保存

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含有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30 ℃ 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22 ℃震荡保存 白细胞:目前多不主张应用

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做到科学合理有目的用血

二、输血的安全战略

? 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及质量体系。 ? 低危人群中的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 ? 严格筛检血液。

? 科学合理用血:只给需要输血的患者输注所必需的血液成分。 ? 采供血的所有方面实行规范管理和操作 ?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科学合理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就是输注安全的血液制品,仅用于治疗可导致病人死亡或引起病人处于严重状况而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三、输血的临床决定

1、为挽救生命或治疗重病而输血 2、决定输血的因素:

? 手术或创伤致失血:成人失血量>1000ml ,HB<100g/l

9

? 出血性疾病:血小板<20×10/l、PT或APPT>1.5倍正常值 ? 慢性贫血:Hb<60g/l(内科)或Hb<70g/l(外科) ? 心肺情况及组织供氧

3、根据输血目的选择血液品种及输血量

确定需要输血

? 在为患者处方输注血或血制品之前,问你自己以下的问题: ? 1、我希望病人临床情况得到怎么样的改善?

? 2、我能使失血减至最少以减少此患者的输血 需要吗?

? 3、在决定输血前有无我应当给予患者的其他 治疗,如静脉内代替液或氧气? ? 4、此患者输血的具体临床或实验室指征是 什么?

? 5、通过输注现有的血制品传播艾滋病、肝炎、梅毒或其他病原体给受血者的危险 性有多大?

四、成分输血

把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纯度、高浓度、低容量的制剂,根据临床病情需要缺什麽、补什麽的原则输用。三级甲等医院成分输血率要求大于70%。

1 成分输血的优点

? 制品浓度高,纯度好,疗效好

9

输入200ml全血血小板可升高3×10/L。输注一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血小板升高30×

9

10/L,是输注200ml全血的10倍。

? 成分输血比输全血安全,输血不良反应少。 ? 成分血的有效成分活性强。 ?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 综合利用,节约血液资源. ? 有效成分易于保存与运输

全血不全

? 血液中的各种主要成分在4℃条件下,在ACD或CPD保养液中的存活时间 红细胞 CPD中保存35天, ACD中21天 血小板 12小时大部分失去活性 白细胞 8小时后丧失功能

V或VIII因子 1-3天仅剩20%以下的活性

全血输注的缺点

与成分输血相比: ? 全血并不全

? 容易引起循环系统超负荷 ? 不良反应多

“新鲜血”目前缺乏公认的标准

输血目的的不同,新鲜血含义不一样:

纠正贫血补充红细胞 - 保存期内的血 补充粒细胞 - 8小时之内的血 补充血小板 - 12小时之内的血 补充凝血因子 - 24小时之内的血

目前判断“新鲜血”的3个条件: ? 输入的红细胞体内存活率>90% ? 2、3-DPG水平接近正常 ? 钾的含量较低

? 保存时间:ACD抗凝血 5天 ? CPDA 10天

2 成分输血的适应证:

? 血容量减少 ? 运氧能力不足

? 胶体渗透压不足(低蛋白血症):输白蛋白 ?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出血:输血小板

? 凝血因子缺乏致出血:输相应的凝血因子、FFP、冷沉淀

9

? 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L)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 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者输机采中性粒细胞。 ? 有害物质、毒物或病理成分去除:

①失血性血容量减少

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 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 组织灌注不足→ 血液浓缩 → 加重血容量不足。关键是补液,以恢复血容量,恢复组织灌注。

丢失红细胞导致缺氧 , 组织代谢紊乱, 酸中毒, 输注红细胞提高带氧能力。

治疗原则:止血、扩充血容量、抗休克。

?失血量(成人) Hct 输液输血选择 <500ml >0.30 输晶体液

500~1000 >0.30 输晶体、胶体液 1000~1500ml <0.30 输晶体液、胶体液,输红细胞

1500~2500ml <0.30 输晶体液、胶体液、红细胞悬液、适量全血

>2500ml <0.30 输晶体液、胶体液, 白蛋白或血浆、输红细 胞悬液、全血

PT或APPT>1.5倍正常值加新鲜冰冻血浆

9

TC<50╳10/L加输血 小板

成人失血1000ml

血液成分 失血前含量 失血后含量 Hb g/l 120 96 总蛋白g/l 75 60 白蛋白g/l 45 36 纤维蛋白原g/l 3.5g/l 2.8g/l 凝血因子活性 100% 80%

人体失血后血细胞代偿机制

? 粒细胞:骨髓贮存粒细胞数为循环中的10-15倍,有时出血时白细胞不降低,反而升高。 ? 血小板:正常人2/3分布于全身血液循环中,1/3贮存于脾脏内。 急性失血外周血小板一旦

下降,首先血小板从脾脏进入血液循环,而且可以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分裂、增殖,代偿性血小板生成增加, 在2-3天内即可恢复正常。

? 红细胞:失血后红细胞生成能力,可代偿性增加3倍, 15mL/日增至50mL/日。

人体血浆蛋白的代偿能力

轻度失血病人,肝脏代偿性的加倍合成血浆蛋白,包括各种凝血因子,正常白蛋白合成.2g/kg·d,60公斤的人生成白蛋白12g/d, 应急时可合成24g/d .相当于600ml以上全血中白蛋白的量,加上组织液返流带入的白蛋白, 一般失血所丢掉的白蛋白可在数小时后或当天内补足。

②非失血性血容量减少

非失血性血容量减少(丢失水份或血浆,如腹泻、烧伤)输晶体液、胶体液、血浆、白蛋白

③运氧能力不足

? 失血致血容量不足的贫血

? 血容量正常的贫血: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

? 慢性贫血如HB低于60g/L,临床上有症状者

可输注红细胞;如有心、脑血管疾病出现心 绞痛或神经系统症状时放宽标准。

④有害物质、毒物或病理成分去除:

? CO中毒 换血;

? 溶血性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 ? 去除血浆中的毒物、自身抗体等 血浆臵换; ? 红细胞过多 ,去除部分红细胞;

9

? WBC>100×10/L,有症状,,去除部分WBC。

四 各种血液成分制品的 性 质 及 临 床 应 用

1 全血

? 是从人体中直接采集得到的混合了一定比例抗凝剂的血液,含有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有效的血液成分。 ? 作用:补充红细胞 稳定的凝血因子 扩容

全 血 适 应 证:

? 急性大量出血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

? 持续性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 ? 换血疗法。

相对禁忌症

? 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慢性贫血患者; ? 老年人、婴幼儿、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者;

需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

对血浆蛋白过敏者、IgA缺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需要预防同种免疫、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亲白血病病毒感染和TA-GVHD

③剂量及用法:

剂量视病情而定

成人(60Kg体重)每输200ml全血大约可升高Hb5g/L,儿童每Kg体重输全血6 ml升高Hb约10g/L。

疗效判定与不良反应

? 观察改善贫血和血容量的临床表现 ? 外周血象

? 输血前后Hb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变化

? 成人(60Kg体重)每输200ml全血大约可升高Hb5g/L,儿童每Kg体重输全血6 ml升高Hb约10g/L。

2 红细胞悬液

①适应证

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以提高携氧能力。 ?失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的贫血

悬浮红细胞

? 是从全血中尽量移除血浆后的高浓缩红细胞,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液制备而成。添加液是特别设计的红细胞保存液。 ? 是应用最多的一种红细胞。

? 容量:1单位=170~180ml,2单位=350~360ml。

悬浮红细胞的合理应用(一)

? 急性失血(创伤、手术失血、内脏出血等) 的输血指征:

? 1、正常人血容量约为75毫升每公斤体重。急性失血量小于15%血容量,HCT大于30%(或Hb大于100g/L)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无输血指征。

悬浮红细胞的合理应用(二)

? 急性失血(创伤、手术失血、内脏出血等) 的输血指征:

? 2、急性失血量大于20%血容量,HCT小于3O%(或Hb小于100g/L),先输注林格氏乳酸钠液或并用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再输注浓缩红细胞以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 ? 胶体液指人造胶体溶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剂)和白蛋白。

悬浮红细胞的合理应用(三)

? 手术及创伤输血的原则:

?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 3. 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悬浮红细胞的合理应用(四)

? 内科输血原则:

? 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③剂量及用法:

? 容量:1单位=170~180ml,2单位=350~360ml。

? 输入红细胞悬液单位数=体重Kg×0.08×(Hb期望值g/L-输血前Hb值g/L) /5

?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t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