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版《水分析化学》课程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27 01: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州航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水分析化学授课专业:环 讲 授 人:姜

境 工 程

灵 彦

2008年9月

1

《水分析化学》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水分析化学 (二)学时学分:周2学时,3学分 (三)预修课程:分析化学 (四)使用教材

黄君礼主编:《水分析化学》(第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 (五)教学参考书(3本以上)

1.张燮主编:《工业分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孙宝盛,单金林等主编:《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3.H.B. 小马克主编:《现代水质分析检测技术》(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国家环保局主编:《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5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当堂测试,提问式教学,课程论文,师生互动。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实验教学。

(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以实验、平时、期末考试三项成绩综合评定。 (九)其它要求:严格考勤,注重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参与情况及课下作业的完成质量,加强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第一章 概论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水分析化学的目的和分类,常见水质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

和微生物指标,误差的来源及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的概念及浓度的表示方法。了解水样的保存、预处理及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等国家正式颁布的水质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水质指标的概念和分类。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定义、二者关系,加标回

收率实验设计。物质量浓度、滴定度的表示方法。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和资料: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等编著:宋仁元等译:《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

§1.1. 水分析化学的定义及任务

一、水分析化学的定义:

水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测定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二、水分析化学的任务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了解常见的水质指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4.了解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1.2. 水分析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水中污染物包括

无机:金属离子Ca2+、Mg2+ + 重金属离子:Pb2+、Fe3+、Mn2+、Cd2+、Hg2+等 有机:酚、农药、洗涤剂等

以上污染物都需要水分析方法去定量 二、分析方法包括

1.重量分析——称重的办法 用途:残渣分析

2.化学分析——借助化学反应

a. 酸碱滴定——质子传递(最基础的滴定分析) 用途:检验碱度、酸度

b.络合滴定——络合反应M+Y → MY 用途:测定 Ca2+、Mg2+、Fe3+、Al3+

另外,络合反应可用于掩蔽技术,消除非测定离子的干扰 c.沉淀分析——沉淀反应Ag+Cl →AgCl 用途:测定水中Cl-

d.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特点:电子转移) 用途:测COD等有机污染指标

氧化还原反应也用于废水的化学处理,(如脱CN-,CN-+ClO2 →N2) 3.仪器分析

a.吸收光谱法 用途:分析有机分子、无机离子 b.色谱法:气相色谱 用途:如氯仿测定

液相色谱 用途:如多环芳烃测定 离子色谱 用途:如阴离子测定

c.原子吸收法 用途:金属元素测定 d.电化学分析法 用途:pH值的测定 §1.3.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

-

4

一、 水质指标 物理 化学 微生物学

1.物理指标(特点:不涉及化学反应,参数测定后水样不发生变化) ① 水温

②臭味(臭阈值)文字描述 ③色度:

表色(悬浮性物质、胶体核溶解性物质共同引起,定性描述) 真色(胶体和溶解性物质引起,定量测量) 色度的测定方法:标准比色法(目视比色法)

a. 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色阶

(Pt—Co色阶,K2PtCl6+CoCl2,稳定性高,1mgPt/L定义为1度)

b. 未知水样置于同规格比色管中(如混浊先静置澄清),俯视与标准色阶对比 ④浊度:由悬浮物及胶体物质引起的水样的浑浊程度,是混凝工艺重要的控制指标。 浊度的测定方法

a.目视比浊法:用具塞比色管配制标准浊度阶,1mg漂白土/L定义为1度,水样俯视对比 b.分光光度法:680nm分光光度计测定

标准浊度单位(1.25mg硫酸肼/L和12.5mg六次甲基四胺/L形成甲聚合物为1度,测定结果单位FTU)

c.散射法,浊度仪(也以甲 聚合物为标准浊度单位,测定结果单位NTU)

自来水浊度越低,水中污染 物含量也越低,水质就越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浊度不得大于3NTU,美国标准为 1NTU,日本标准2NTU。 ⑤残渣(总残渣=可滤残渣 + 不可滤残渣),重量法测定 ⑥电导率,电导率仪测定 ⑦UVA254: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

⑧氧化还原电位(ORP):废水生物处理过程重要控制参数 2、化学指标 ①pH值 pH=-lg[H+]

②酸度和碱度:给出质子物质的总量(酸度)

接受质子物质的总量(碱度)

③硬度:水中Ca2+、Mg2+离子的总量

永久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

暂时硬度: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形成,煮沸后分解形成沉淀 ④总盐量(水中全部阴阳离子总量)

⑤余氯:饮用水经过加氯消毒,在一定时间后仍有适量的余氯存在于水中,以控制细菌继

续繁殖,保证持续的杀菌能力。

5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在与水接触30min后应不低于0.3mg/L,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端水不应低于0.05毫克/升。

⑤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宏观地描述水中有机污染物,是总量指标,不针对哪类有机物)

a.高锰酸盐指数(Pi):用KMnO4作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量,用mgO2/L表示 b.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能被得重铬酸钾氧化的水中有机物的量,用mgO2/L表示,主要作为工业废水的污染指标。

c.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时间温度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mgO2/L,是一种间接表示水被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指标。 其中:COD>BOD:COD与BOD的差值可表示不为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d.总有机碳(TOC):水体有机物总的碳含量,用总有机碳分析仪高温燃烧水样测定,单位mgC/L

e.总需氧量(TOD):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在高温下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需氧量,单位mgO2/L

3、微生物学指标: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指标

①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微生物指标,消毒后水中的细菌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微生物污染程度.

水中大多数细菌并不致病,当然自来水中细菌总数越少越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每毫升水样细菌总数不得大于100个。

②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是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指标,如果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没有检出,说明饮用水无肠道致病菌存在。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每升水中总大肠菌群小于3个。 类 型 必 测 项 目 选 测 项 目 税温、pH、总不可滤残渣、总硬度、电硫化物、氟化物、氯化物、有导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总铬、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铜、锌、大肠菌群、总α、总挥发性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β、铀、镭、钍等 铅、镉、石油类等 水温、pH、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锰、铜、锌、阴离子洗涤剂、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挥发性酚、氰硒、石油类、有机氯农药、有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氟化机磷农药、硫酸盐、碳酸根等 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 水温、pH、总不可滤残渣、总硬度、溶钾、钠、藻类(优势种)、浮解氧、透明度、总氮、总磷、化学需氧游藻、总可滤残渣、铜、大肠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氰化菌群等 物、砷、汞、六价铬、铅、镉等 河 流 饮用水源地 湖泊、水库 排污河(渠) 根据纳污情况定 二、水质标准:根据不同用水目的制定的污染物的限量域值

除余氯和溶解氧为下界,其他指标均为上界限值,不可超越

6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序号 1 2 3 4 5 水温(℃) pH值(无量网)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量(COD)≥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氨氮(NH3-N)≤ 总磷(以P计)≤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6~9 饱和率90%(或7.5) 2 15 6 4 15 5 6 20 3 10 30 2 15 40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 0.15 0.02 3 0.5 0.1 0.5 1.0 1.0 1.0 0.01 0.05 0.00005 0.005 0.05 0.01 0.05 0.002 0.05 0.2 0.1 34 1.0 0.2 1.0 1.0 1.0 1.0 0.01 0.05 0.0001 0.005 0.05 0.05 0.2 0.005 0.05 0.2 0.2 6 1.5 0.3 1.5 1.0 2.0 1.5 0.02 0.1 0.001 0.005 0.05 0.05 0.2 0.01 0.5 0.3 0.5 10 2.0 0.4 2.0 1.0 2.0 1.5 0.02 0.1 0.001 0.01 0.1 0.1 0.2 0.1 1.0 0.3 1.0 总氮(湖、库,以N计)≤ 0.2 铜≤ 锌 ≤ 氟化物(以F-计)≤ 硒≤ 砷 ≤ 汞≤ 镉 ≤ 铬(六价)≤ 铅 ≤ 氰化物≤ 挥发酚 ≤ 石油为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个/L)≤ 0.1 0.05 1.0 0.01 0.05 0.00005 0.001 0.01 0.01 0.0050.05 0.002 0.05 0.2 0.05 200 7

§1.4.水质分析步骤 一、水样的采集

根据试验目的选取取样点,取样量,容器和取样方法

1.采样器(图)

玻璃或塑料瓶,容器清洁(化学指标)或无菌(微生物指标)。采水瓶使用前必须洗涤干净。玻璃瓶可用洗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净;聚乙烯瓶可用10%的盐酸溶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洗净。采样前应用所取的水样冲洗采水瓶2~3次。

采样瓶 采样器(1) 采样器(2)

2.取样量:供一般物理与化学分析用水样量约需2L~3L,如待测的项目很多,需要采集5L~10L,充分混合后分装于1L~2L的贮样瓶中、

3.取样方法和布点方法: 河流:

在布设采样点时需考虑河面的宽窄、 河流的深度及采样的频率等。

(1)单点布设法 适用于河面狭窄、水浅、流量不大的小河流,且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能充分混合,可以直接在河中心采样。

(2)断面布设法 对于较大的河流,如河面宽,水量大(>150m3/s),水深流急,可以采用多点断面混合采样法.

采用断面布设法时,一般对于河流取样断面分别找出对照断面、污染断面和结果断面(又称下游净化 断面)。此外,在水文和水质突然变化的河段也要布设断面。

①对照断面 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一般设在进入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口的上游,基本不受本地区污染影响处。

②污染断面 反映本地区排放的废水对河段水质的影响,设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染物与河流能较充分混合处。

③结果断面 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设在污染断面的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

(3)采样点的布设 断面位置确定后,断面上采样点的布设应根据河流的宽度和深度而定

表 断面垂线设置 水面宽度(m) 垂线数量 ≤50 一条(中泓线) 说 明 1、断面上垂线的布设应避开岸 8

50~100 二条(左、右近岸边污染带。有必要对岸边污染有明显水流处) 带进行监测时,可在污染带内酌情增设垂线。 对无排污河段并有充分数据三条(左、中、右) 2、证明断面上水质均匀时,可只设中泓一条垂线。 采 样 点 数 说 明 量 一点(水面下0.5m处) 1、水深不足1m时,设在1/2水深处。 二点(水面下0.5m,河底上2、河流封冻时,在冰下0.5m处。 0.5m) 三点(水面下3、若有充分数据证明垂线上水质均0.5m、1/2水匀,可酌情减少采样点数目。 深、河底上0.5m) >100 水深(m) ≤5 5~10 >10

湖泊(水库)

对于湖泊、水库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可根据江河入湖(库)的河流数量、流量、季节变化情况、沿岸污染源对湖(库)水体的影响、湖(库)水体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污染物的扩散与水体的自净情况等,按照下述原则设置采样断面 (1)在入、出湖(库)河流汇合处;

(2)在沿岸的城市工业区大型排污口、饮用水源及风景游览区; (3)在湖(库)中心、沿水流流向及滞流区; (4)在湖(库)中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

表 湖(库)水质分层采样数

水深(m) <5 分 层 数 目 表层(水面下0.5m) 5~10 表层、底层(距底1.0m) 10~20 表层、中层、底层 >20

表层、底层、每隔10m一层、温跃层上、下 9

工业废水采样布点

工业废水的采样点往往要根据分析目的来确定,并且应考虑到生产工艺。先调查生产工

艺、废水排放情况,然后,按照以下原则确定采样点。

(1)要测定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出口处布点采样。一类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砷、铅、Cr(VI)和强致癌物等。

(2)要测定二类污染物,应在工厂总排污口处布点采样。二类污染物有总不可滤残渣、硫化物、挥发性酚、氰化物、有机磷、石油类、铜、锌、氟、硝基苯类、苯胺类等。 (3)有处理设施的工厂,应在处理设施的排出口处布点。为了解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可在进水口和出水口同时布点采样。

二、水样的保存(冷藏法和化学法)

适当的保护措施虽然能够降低水样变化的程度和减缓其变化速度,但并不能完全抑 制其变化。有些项目特别容易发生变化,如水温、溶解氧、二氧化碳等,必须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有一部分项目可在采样现场对水样做简单的预处理,使之能够保存一段时间。水样允许保存的时间,与水样的性质、分析的项目溶液的酸度、贮存容器的材质以及存放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水样的保存要求 (1)抑制微生物作用;

(2)减缓化合物或配合物的水解、解离及氧化还原作用; (3)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吸附损失。

部分水样监测项目保存方法

测定项目 酸度、碱度 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总有机碳 硬 度 溶 解 氧 氟化物 氯化物 氰化物 氨 氮 硝酸盐 亚硝酸盐 保存温度(℃) 保 存 剂 4 4 4 ------ 4 ------ 4 ------ 4 4 4 4 ------ ------ 加H2SO4至pH<2 ------ ------ 加1mlMnSO4和2ml碱性KI ------ ------ 加NaOH至pH=13 加H2SO4至pH<2 加H2SO4至pH<2 ------ 可保存时间备 注 (h) 24 6 7(d) 24 7(d) 4~8 7(d) 7(d) 24 24 24 24 现场固定 现场固定 10

硫酸盐 硫化物 亚硫酸盐 砷 硒 总金属 总 汞 溶解汞 Cr(VI) 总铬 酚类

4 ------ 4 ------ ------ ------ ------ ------ ------ ------ 4 ------ 每升加2mlZn(Ac)2(aq) ------ 加H2SO4至pH<2 加HNO3至pH<2 加HNO3至pH<2 加HNO3至pH<2 7(d) 24 24 6(m) 6(m) 6(m) 13(d) 现场固定 硬塑容器 玻璃容器 新硬质玻璃瓶 过滤,加HNO3至pH<2 38(d) 加NaOH至pH=8~9 加HNO3至pH<2 加H3PO4至pH<4、500ml水样加1gCuSO4 当天测定 当天测定 24 三、预处理——水样的分离技术()

水样浑浊也会影响分析结果,用适当孔径的滤器可以有效地除去藻类和细菌,滤后的样品稳定性更好。一般地说,可以用澄清、离心、过滤等措施来分离悬浮物。过滤 ②蒸馏 ③萃取L-L液萃取:分离水中的有机物 ④浓缩 富集

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 重蒸馏法制备纯水 四、水质分析步骤

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水样的预处理(干扰物质的分离和待测物的富集) 3.试样中待测组分的测量:

4.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1.5.分析方法的评价体系

用水和废水水质分析首选GB(国标)方法 一、准确度:测定值和真空值的接近程度Xi?XT

常用测量加标回收率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11

加标回收率(%)=

加标后测定值1n?加标前测定值加标量加标回收率?ni?1×100

平均加标回收率(%)=

平均加标回收率处于97%-103%,可以认为分析方法可靠 二、精密度: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Xi?X

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评价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又称变异系数,用CV表示

S1nCV??100% X??Xi

ni?1Xnn?偏差S?i?1d2i??i?1(Xi?X)n?12n?1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之间关系

准确度是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共同决定的,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决定的。

准确度高,则精密度一定高,准确度低,则精密度一定低,精密度高,而准确度不一定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四、 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由一些固定原因造成,所以在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且为单向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它是可避免和消除的。系统误差包括: 方法误差: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

仪器和试剂引起的误差:来源于仪器本身不够精确;

操作误差:分析人员所掌握的操作与正确的分析操作有差别引起. 主观误差(即个人误差):分析人员本身的主观因素造成.

2)偶然误差(不可测误差,随机误差) 由某些难以控制且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是可以允许的.

偶然误差与精密度:偶然误差使分析结果在一定范围波动,其方向、大小不固定,从而决定精密度的好坏. 五.有效数字及运算

1)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

意义:实际能测到的数字;其最后一位是可疑数字; 有效数字位数:直接影响测定的相对误差.

注意“0”的作用:在中间和末尾为有效,在最前面为无效. 如:1.008 4308 19.08% 四位有效数字 1.00 3.50% 三位有效数字 0.9 0.05% 一位有效数字

pH 、pM、 logK等对数值:其有效数字取决于小数部分(即尾数)数字的位数 pH=11.20 [H+]=6.3×10-12 mol/L两位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四舍六如五成双 如:150.650-----150.6 10.2150-----10.22 16.851------16.9 3) 计算规则

12

1.加减法: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保留有效数字的位数.(根据是此数的绝对误差最大).

例:0.0121+25.46=25.47

2.乘除法: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其根据是该数的相对误差最大). 例: 0.0121×25.46 × 1.05782=0.328

4)分析化学中数据记录及计算分析结果的基本规则 1.记录测定结果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 2.分析结果的表示:

高含量(>10%):四位有效数字 54.63% 含量(1-10%):三位有效数字 1.34% 低含量(<1%):二位有效数字 0.023% 即小数点后只保留两位数有效数字

3.分析中各类误差表示:只表示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1.67%, 0.32%, 0.09%

4.对各种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视具体情况保留2-3位有效数字.

六 滴定分析法概述

一.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方法分类

1.: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即滴定剂)从滴定管滴加到一定量的待测物质溶液中,直到“化学计量点”.但需指示剂来帮助观察“ 滴定终点”.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不一致而存在“终点误差”或“滴定误差”. 2.

1.酸碱滴定: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 2.络合滴定:以络合反应为基础. 3.氧化还原滴定:利用电子转移反应. 4.沉淀滴定:利用生成沉淀反应进行滴定.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一).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2.反应必须定量进行; 3.反应速度要快;

4.有适当的方法指示终点. (二).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满足上述四个条件的反应可用此法. 2.返滴定法:不满足上述3,4条件的用此法.

3.置换滴定法:不按一定反应进行或伴有副反应用此法. 4.间接滴定法.不能直接与滴定剂起反应的物质用此法. 三.标准物质和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其配制有两种方法:

(一).直接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溶于适量水后,定量转移入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然后根据物质的种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算出准确浓度.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3

1.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相符;若含结晶水,其含量应与化学式同; 2.试剂纯度足够高;>99.9%

3.试剂稳定;如不易吸水分和CO2,不易被空气氧化

4.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可减少称量误差. 滴定分析常用基准物质: Na2CO3(酸碱滴定) CaCO3 Zn粒(络合滴定) NaCl(沉淀滴定) K2Cr2O7(氧化还原滴定)

(二)间接法:(又称标定法)有许多物质不能直接用来配制标准溶液,将其先配成一种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来测定它的准确浓度.(如盐酸等)

例如,在酸碱滴定分析法中,标准溶液的配制有两种方法。由于盐酸不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只能用间接法配制,再用基准物质来标定其浓度。

标定盐酸常用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Na2CO3和硼砂Na2B4O7·10H2O。采用硼砂较易提纯,不易吸湿,性质比较稳定,而且摩尔质量很大,可以减少称量误差。 硼砂与盐酸的反应为:

Na2B4O7 · 10H2O + 2HCL = 2NaCL + 4H3BO3 + 5H2O 四.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一)滴定分析计算中常用的量和单位 1.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

2. 摩尔质量(g/mol):用MB表示, M=m/n,必须指出基本单元,M(K2Cr2O7)=294, M(1/6K2Cr2O7)=49

3.物质的量浓度(c,简称浓度,mol/L,mmol/L):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CB=nB/VBc=n/V

4.滴定度: 1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用Ts/x表示,S-标准溶液,X-待测溶液)

(二)滴定分析的计算

1.根据待测物质B与滴定剂T之间的化学计量比进行计算; nB:nT=b:t

2.根据“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进行计算.

例题:

1.测水样某一指标的步骤:

明确分析目标,选择分析指标和相应的标准分析方法,准备玻璃仪器和设备,取水样,按照标准分析方法和流程进行测定,数据处理,评价分析方法,结果报表

2.如何设计加标回收率实验?

(设计)表1 ClO2光度法加标回收实验结果 次数 加标前(mg/L) 加时量(mg/L) 加标后(mg/L) 回收率(%) 14

1 2 3 4 5 6 0.00 0.10 0.20 0.20 0.15 0.30 0.20 0.20 0.20 0.40 0.30 0.15 平均加标回收率% 0.195 0.305 0.41 0.595 0.45 0.44 3.如何设计精密度实验? 对同一水样连续测定至少8次

习题与思考题:

查找一篇具有加标回收率和CV内容的分析方法文章。

本章小节:本章主要讲述了基本概念:水质分析的目的和内容,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水质分析程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表示方法,水质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应要求学生依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要点进行掌握。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ta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