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1 11: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认知心理学复习范围

一、填空题(真的是填空题吗?怎么赶脚是简答题!ヾ(≧O≦)〃嗷~) 1、认知科学、认知理论或广义认知心理学、狭义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的概念

2、信息加工理论产科学理论基础中的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3、心理和行为的研究的途径:高层-程序、中层-语言、基础层-硬件 4、联结主义概念:通过简单加工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进行计算的一类模式。 特征:

(1)具有平行结构和平行处理机制; (2)分布式表征;

(3)具有连续性和亚符号性的特征; (4)具有很强的容错性;

(5)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等特点; (6)具有抵制噪音的特性。

5、活动主义概念:认为认知行为是以“感动-行动”的反应模式为基础,智能水平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在真实世界的复杂境域中进行学习训练,在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作用与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和体现。 另外名称: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

原理: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系统,它是20世纪末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取向和范式。

6、两代认知科学:第一代的非具身认识科学和第二代的具身科学 7、格罗斯伯格(Grossberg)的视觉神经理论中的视觉识别的两个系统:边界轮廓系统BCS、特征轮廓系统FCS

8、创造性的结构: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创造活动的技能,工作动机。

9、Bower与Gilligan的情绪网络理论的假设和推论的假说

假设是语义网络中的单元或节点,这些节点与相关的概念、生理系统事件、肌肉和表达模式等存在大量连接。

情绪材料以命题或主张的形式储存于语义网络中 思维通过语义网络中的节点而产生 节点可以被内外部刺激激活

被激活的节点把激活扩散到与其相连的其他节点上 “意识”是指网络上所有被激活节点的总激活量超过其一阈限值假说 10、情绪的认知偏向: 注意偏向、解释偏向、记忆偏向、归因偏向 11、John Searle对人工智能的划分: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12、图灵的工作主要包括,图灵机和图灵检验

物理符号系统或通用符号处理系统在认知心理学产生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图灵机,认知心理学就不会产生,计算机的出现,似乎找到了建立人类认知和智能的形式模型的有效工具认知智能。

13、符号主义的认知概念:一种基于逻辑推理的智能模拟方法,其原理主要为物理符号系统(即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 14、联结主义的基本假设:神经元结构假设和联结主义动力系统假设 15、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出发点: 略去知识的表征和推理环节,考虑在感知觉与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期望主体在感知刺激后,通过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方式产生适当的行为反应。

16、意向性的结构---意向内容、意向态度

17、马尔(Marr)的视觉计算理论中低水平视觉形成的两种约束机制---独立特性约束、连续性约束;

两种单元或神经元连接方式---抑制性联结、兴奋性联结

18、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统一,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补

19、认知神经科学的任务:阐明心理活动尤其是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脑如何产生心理活动或心理活动的神经机制 基本观点:脑的结构与功能有多层次性 20、焦虑和抑郁的作用与加工机制:

焦虑具有预测的功能,与优先加工威胁性刺激联系在一起,编码是知觉性质的;抑郁涉及对失败目标的置换,主要是概念加工 21、离身认知心理学的身心关系论:身心二元论

具身认知的身心关系论: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 22、类比的种类:本域的类比、近域的类比、远域的类比 二、单项选择题

1、认知科学、认知理论或广义认知心理学、狭义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认知神经科学的概念及其区别。

(1)以“认知可计算主义”为硬核的认知心理学:

A、认知理论 B、认知建构主义 C、认知神经科学 D、狭义认知心理学

(2)“阐明心理活动的脑基础,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探讨心理的神经活动机制”的是:

A、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 B、认知理论 C、认知神经科学 D、建构主义心理学

(3)“发展出与原有的认知心理学完全不同的取向,强调意义、建构和活动等”的心理学取向是:

A、认知神经科学 B、建构主义心理学 C、信息加工论 D、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4)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是:

A、凡是以认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B、通过研究所构建的关于认知的心理学理论 C、以“认知可计算主义”为硬核的认知心理学 D、强调意义、建构和活动等的认知心理学

(5)下列哪项是“通过研究所构建的关于认知的心理学理论,包括自心理学诞生以来所有以认知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取向或流派。” A、广义认知心理学 B、认知建构主义 C、认知科学 D、狭义认知心理学

2、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借助某些仪器,对被试在进行操作时的眼睛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借此分析大脑的思维过程”,这一方法是:

A、计算机模拟方法 B、口语报告法 C、反应时实验法 D、眼动实验法

(2)“建立与研究对象相类似的数学模型或描述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加以体现和试验”的方法是:

A、反应时实验法 B、计算机模拟方法 C、口语报告法 D、眼动实验法

(3)“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的方法是:

A、眼动实验法 B、口语报告法 C、计算机模拟方法 D、反应时实验法

(4)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如解数学题)的同时或刚刚完成之后,将自己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的进程、各种心理操作等用口头方式报告出来,记录他们的口头陈述,按一定程序对其进行分析,然后据

此揭示被试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规律。

A、眼动实验法 B、口语报告法 C、计算机模拟方法 D、反应时实验法

(5)“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处理(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A、眼动实验法 B、减法反应时法 C、计算机模拟方法 D、加法反应时法

(6)下列哪种方法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A、口语报告法 B、减法反应时法 C、计算机模拟方法 D、加法反应时法

(7)下述方法中,( )适合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A.眼动记录法 B.反应时记录法 C.开窗实验 D.出声思考法 (8)下述研究方法中,( )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A.开窗实验 B.计算机模拟实验 C.减法反应时实验 D.加法反应时实验

3、赫布(Hebb)规则、?(Delta)规则、误差反传算法的概念和原理

(1)照赫布(Hebb)规则,当神经细胞A的轴突足够接近细胞B并能使之兴奋时,如果A重复或持续激活B,那么在这两个细胞或其中一个细胞上必然有某种生长过程或代谢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使A激活B的效率

A、不变 B、减少 C、增加 D、变化无规则

(2)按照?(Delta)规则,学习程序是由运用相应的输出模式和期望模式之间的差异来调节权重而进行的,权重的增量与误差梯度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既可能正比也可能反比 D、不成比例 (3)按照?(Delta)规则,实际输出和目标输出之间的差异大小是改变权重的索引(指示器),权重向量的调整结果能够使误差 A、减少 B、增加 C、时增时减 D、不变

(4)下列哪项是“设置一个小的初始值,选择一个样本并计算相对

于该样本的误差梯度,通过调整权重使误差值达到全域的最小值直至为零。利用均方误差和梯度下降实现对联结权重的修正或调整。”其目标是“使网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 A、?(Delta)规则 B、赫布(Hebb)规则 C、误差反传算法(BP) D、上述三项都是

4、符号主义、联结主义、活动主义、建构主义、具身认知等认知心理学的概念。

(1)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的原理“为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

A、符号主义 B、联结主义 C、活动主义 D、建构主义

(2)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的出发点是“略去知识的表征与推理环节,考虑在感知和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期望主体在感知刺激后,通过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方式产生适当的行为反应。”? A、符号主义 B、联结主义 C、活动主义 D、具身认知

(3)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认为,“认知行为是以“感知-行动”的反应模式为基础的”?

A、符号主义 B、联结主义 C、活动主义 D、具身认知

(4)认为“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形成的。”是下列那种认知心理学取向理论观点。 A、具身认知 B、活动主义 C、联结主义 D、建构主义

(5)“又被称为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其实质是模拟人的抽象逻辑思维,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的功能机理,用某种符号来描述人类的认知过程,并把这种符号输入到能处理符号的计算机中,就可以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从而实现人工智能。”的是:

A、符号主义 B、联结主义 C、活动主义 D、建构主义 (6)下列哪项的基本假设是“认知即计算”

A、符号主义 B、联结主义 C、活动主义 D、建构主义 (7)“又被称为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通过简单加工单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进行计算的一类模式”的是: A、符号主义 B、联结主义 C、活动主义 D、建构主义 5、两代认知心理学及其身心关系理论基础 (1)符号主义的身心关系理论基石是:

A、身心一体论 B、身心二元论 C、身心对立统一论 D、都不是

(2)联结主义的身心关系理论基石是:

A、身心一体论 B、身心二元论 C、身心对立统一论 D、都不是 (3)第一代认知心理学的身心关系理论基石是:

A、身心一体论 B、身心二元论 C、身心对立统一论 D、都不是 (4)第二代认知心理学的身心关系理论基石是:

A、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 B、身心二元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 C、身心一体论和身心二元论 D、都是

(5)以“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为理论基础的是下列那种认知心理学取向?

A、具身认知 B、活动主义 C、建构主义 D、符号主义

6、认知心理治疗、活动环境疗法、形体化心理治疗等分别基于哪种认知心理学取向。

(1)认知疗法主要基于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

A、建构主义 B、联结主义 C、符号主义 D、具身认知

(2)形体化心理训练与治疗基于下列哪种认知心理学理论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

A、建构主义 B、联结主义 C、符号主义 D、具身认知

(3)活动环境疗法主要基于下列哪种认知心理学理论下列哪个认知心理学取向?

A、建构主义 B、联结主义 C、符号主义 D、活动主义 7、创造性的特殊性遗忘理论

(1)依据创造的特殊性遗忘理论,对创造活动产生干扰的因而应被遗忘的是

A、控制信息 B、实际信息 C、控制信息与实际信息 D、二者都不是

(2)依据创造的特殊性遗忘理论,对创造活动有积极作用的因而应不被遗忘的是:

A、控制信息 B、实际信息 C、控制信息与实际信息 D、二者都不是

8、本域类比、近域类比、远域类比

(1)“把当前所作的研究与以往本研究领域内成功的研究相对应与比较,确定成功研究与不成功研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把成功研究中的特异性或差异性成分借鉴到当前不成功的研究中。”指的是: A、本域(local)类比 B、近域(regional)类比 C、远域(long-distance)类

比 D、创造类比

(2)“把两个很少有联系的学科领域的对象或范畴加以类比。”这种类比是:

A、本域(local)类比 B、近域(regional)类比 C、远域(long-distance)类比 D、思维类比

(3)“研究者把当前研究领域与相邻研究领域进行类比,以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是:

A、本域(local)类比 B、近域(regional)类比 C、远域(long-distance)类比 D、思维类比

9、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评估参数,完成认知任务之前、之中、之后。 (1)在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评估参数中,在认知活动之前,其参数主要是:

A、认知策略有效性判断 B、认知容易度判断 C、认知绩效感 D、认知测验成绩预测

(2)下列哪项属于“在认知活动之中,评估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参数”?

A、认知容易度判断 B、认知策略有效性判断 C、知道感 D、认知绩效感

(3)下列哪项属于“在认知活动之后,评估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参数”?

A、认知容易度判断和学习程度判断 B、策略有效性判断和认知绩效感

C、学习程度判断和策略有效性判断 D、认知绩效感和认知测验成绩预测

10、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及其两次革命

(1)“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第一次革命”是:

A、脑解剖 B、事件相关电位 C、脑电波 D、磁共振成像技术 (2)“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第二次革命”是:

A、事件相关电位 B、脑电波 C、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D、脑磁图技术

(3)“能提供详细的大脑活动时间信息,但空间分辨率差,只能用于研究基本认知过程。”这一技术是:

A、脑电图 B、磁共振 C、单细胞记录 D、事件相关电位

(4)根据对认知过程中对细胞的神经电信号进行测量的方式,下面

属于直接测量的是:

A、EEG(脑电图) B、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D、fMRI(功能磁共振技术) 11、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的几个系统及其作用。

(1)“如果某一事件在图式水平以相同的方式不断地被加工,那么一个联想表征就会形成。当将来遇到同一事件时,个体的相关情绪就会被自动地引发出来。”是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中下列哪个系统?

A、类比系统 B、命题系统 C、图式系统 D、联想系统

(2)在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中,下列哪个系统“包含对外界或自我的信息,不涉及情绪”?

A、类比系统 B、命题系统 C、图式系统 D、联想系统

(3)“来自命题系统的事实与来自个体近期目标的有关信息结合在一起,生成一个针对情境的内部模型,从而引发情绪反应。”是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中下列哪个系统?

A、类比系统 B、命题系统 C、图式系统 D、联想系统 (4)“对环境刺激进行基本的感觉加工”是:

A、类比系统 B、命题系统 C、图式系统 D、联想系统 12、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

(1)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当前问题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把总目标分成小目标(子目标),应用算子逐步缩小问题状态与总目标的差异或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子目标),最终实现解决问题。其实质是是对问题进行分解。这一方法:

A、爬山法 B、手段-目标分析 C、反推法 D、优选法

(2)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里,从起始状态开始,有系统地检查每一种中间状态,直到搜寻到目标状态为止。这种策略是( )。 A、逆推法;B、顿误法;C、爬山法;D、手段-目的分析

(3)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限于条件,先不缩小,而是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方法是:

A、逆推法;B、试误法;C、爬山法;D、手段-目的分析

(4)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演绎式 13、感知的优势效应

(1)心理学研究表明,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显著高于识别单个字母。这一现象是:

A、字词优势效应 B、客体优势效应 C、结构优势效应 D、面部优势效应

(2)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这种现象叫做

A.字母优势效应 B.字词优势效应 C.构型优势效应 D.客体优势效应

(3)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这种现象叫做

A.字词优势效应 B.客体优势效应 C.构型优势效应 D.字母优势效应 (4)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正确率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同一线段或单独该线段,这种现象叫做

A.字母优势效应 B.字词优势效应 C.构型优势效应 D.客体优势效应

(5)Pomerantz、Sager和Stoever(1977)的研究要求被试进行一个视觉搜索作业。被试需要按键判断屏幕呈现的四个刺激中哪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Pomerantz等人的实验发现被试对于由“斜线”和“正L”组成的图(c)上的反应速度竟然比其基本组成特性“斜线”(a)还要快,也就是对整体构型的反应比对组成特征的反应还要快,这种现象称为:

A、图优效应;B、格式塔优势效应;C、位置优势效应;D、结构优势效应。 14、学习规则

(1)误差反传(error-BackProp)是是下列哪项的学习规则。

A、产生式系统;B、联结主义网络;C、语义网络;D、信息加工系统

15、问题、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者由问题的某些( )状态开始,通过某些( )状态,到达满足( )的状态,这一连串的状态与操作即称为问题空间。 A、初始…转换…条件 B、条件…中间…目标 C、初始…中间…目标 D、条件…中间…目标

(2)把人脑比拟为计算机,又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模拟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的问题解决的理论是( )。

A.建构主义 B.联结主义 C.顿悟说 D.信息加工论

(3)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是( )。

A.算法式 B.问题空间 C.算子 D.手段—目的分析

(4)根据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原型启发”一般出现在()。 A.准备阶段 B.孕育(潜伏)阶段 C.明朗(豁朗)阶段 D.验证阶段

(5)从已知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信息,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是()。

A.分析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求同思维 16、创造性与智力、知识经验的关系 (1)下面说法中正确是()。

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 C.低智力者,创造力高 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

(2)心理学研究认为,知识经验与创造性的关系是() A.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越高

B.知识经验越多,规则越多,越禁锢人的创造性

C.知识经验是创造性的基础,但决不能说知识经验越多就一定有创造性

D.知识经验与创造性关系不大 17、记忆编码

(1)在生活中,我们记忆电话号码“13822222306”时,常常按“138-22222-306”的编码来记忆;而对号码“13822222046”,如果看过影片《2046》,则往往按“138-2222-2046”来记忆,这个现象反映了( )。 A、记忆编码受知识经验影响;B、记忆编码特异性原则;C、记忆编码的选择性;D、不同的编码加工水平路径。 18、判断与决策

(1)a、得到40元,概率为0.20;b、得到30元,概率为0.25。通常选择a方案。体现出:

A.期望效用理论 B.确定性理论 C.构造效应 D.预期理论

(2)a、得到40元,概率为0.80;b、得到30元,概率为1.00。通常选择a方案。体现出:

A.期望效用理论 B.确定性理论 C.构造效应 D.预期理论

(3)在下面备选方案中,a、采取措施A,将有200人获救;b、采取措施B,600人全被救的概率为1/3,全部死亡的概率为2/3。通常选择a方案。而在下面备选方案中,c、采取措施C,将有400人死亡;d、采取措施D,1/3的概率没人死亡,2/3的可能600人全死亡。则通常选择d方案。体现出:

A.期望效用理论 B.确定性理论 C.构造效应 D.预期理论 19、群体决策偏差或效应

(1)在群体决策中,个别有不同看法的人通常遵循大多数人的看法而不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现象是:

A.从众效应 B.权威主宰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情感效应

(2)在群体决策中,第一个发言或最后一个发言的人的意见作用大。这一现象是:

A.从众效应 B.权威主宰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情感效应 (3)群体决策比起单个个体决策通常倾向于更为保守或更为冒险。这一现象是:

A.从众效应 B.权威主宰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极化现象 20、长时记忆的理论模型

(1)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样例集和特征集 B.概念、事件和背景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2)根据HAM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概念、事件和背景 B.样例集和特征集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3)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A.联想 B.命题 C. 原型 D.概念

(4)在Quillian和Collins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___,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命题 B.联想 C.概念 D.原型

(5)在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命题 B.联想 C.概念 D.原型 21、信息选择性加工理论

(1)根据(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2)根据(),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3)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

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作用理论 C.晚期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4)假如一项研究发现,非追随耳的信息不能到达语义水平加工,那么该发现支持()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反应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5)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即让一个通道工作,接受信息,另一个通道就关闭,因此也被称为单通道模型的是。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反应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6)认为“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 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对于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受到期待的刺激等,人才会 作出反应。其他刺激虽然也得到识别, 但由于它们在当时并不重要,所以,人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的是: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反应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22、模式识别的理论

(1)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为

A.模板 B.原型 C.样例 D.维量

(2)“将模式识别视为人们将人脑内部对外部事物一模一样的缩小拷贝与外部事物进行匹配的过程”的是:

A.模板说 B.原型说 C.特征分析说 D.反应选择论

(3)“将模式识别视为人们将人脑内部对某类范畴事物的概括性表征与外部事物进行匹配的过程”的是:

A.模板说 B.原型说 C.特征分析说 D.反应选择论 (4)“通过特征匹配方式识别外部模式”的是: A.模板说 B.原型说 C.特征分析说 D.反应选择论 23、问题解决的方法

(1)问题解决者由问题的某些( )状态开始,通过某些( )状态,到达满足( )的状态,这一连串的状态与操作即称为问题空间。 A、初始…转换…条件;B、条件…中间…目标;C、初始…中间…目标;D、条件…中间…目标

(2)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A.逆向工作 B.简化计划 C.手段-目的分析 D.算法

(3)“把一个大问题,分析为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对这些小问题进行分解,直到找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手段、措施来。”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爬山法 B.简化计划 C.手段-目的分析 D.算法 (4)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是( )。

A.算法式 B.问题空间 C.算子 D.手段—目的分析

(5)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这种学说是( )

A.顿悟说 B.试误说 C.认知加工说 D.联结说

(6)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启发式 B.推理式 C.算法式 D.演绎式

(7)“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限于条件,先不缩小,而是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A.爬山法 B.逆推法 C.手段-目的分析 D.算法

(8)“在解决问题时,设置一个目标状态,由此出发,想出相应的步骤退回到当前状态,在实际操作时又反过来,从当前状态走到目标状态。如棋手对弈时给对下“下套子”的策略。”是 A.爬山法 B.逆推法 C.手段-目的分析 D.计划法

三、判断正误题

T1、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1)“不可能制造出能真正地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的智能机器,这些机器只不过看起来像是智能的,计算机只是表现出人的智能的部分特性”,是弱人工智能的观点。 F(2)计算机不仅仅是人类用来研究心智的工具,而且被恰当编程的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心智,是弱人工智能的观点。

2、符号主义、联结主义、活动主义的概念、特征和其它称呼

F(1)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取向又被称为仿生学派(Bionicsism)。 T(2)在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看来,认知和智慧活动是一个物理过程,物理符号系统对于智能来说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由于人和计算机都是符号系统,因而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活动。

T(3)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认为,智能水平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在真实世界的复杂境域中进行学习训练,在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作用与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和体现。

T(4)活动主义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与行为一样具有公开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认知也是一种行为,或者说是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终极状态是行为。

3、赫布(Hebb)规则、?(Delta)规则、误差反传算法的概念和原理

T(1)赫布(Hebb)规则认为,权重变化与神经元的输出成正比。 F(2)当神经细胞A的轴突足够接近细胞B并能使之兴奋时,如果A重复或持续激活B,那么在这两个细胞或其中一个细胞上必然有某种生长过程或代谢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使A激活B的效率有所增加。这一规则是 ?(Delta)规则。 F(3)学习程序是由运用相应的输出模式和期望模式之间的差异来调节权重而进行的。实际输出和目标输出之间的差异大小是改变权重的索引(指示器)。这一规则是Hebb规则。

F(4)?(Delta)规则的目标是使网络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均方误差最小。

T(5)误差反传算法是利用均方误差和梯度下降实现对联结权重的修正或调整。

4、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具身认知、第一代认知科学、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身心关系论和环境与身体、心理的关系论

T(1)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取向以“身心二元论”为理论基石。 T(2)活动主义和具身认知都持交互隐喻(交互作用论)。 F(3)具身认知心理学以“身心二元论”为理论基石。

F(4)“身心二元论”是活动主义和具身认知取向的思想基础。 T(5)具身认知心理学以“身心一体论”和“身心辩证统一论”为思想基础。

5、信息加工论对创造新思维的看法

T(1)信息加工论的研究表明,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与非创造性思维过程相同。

T(2)信息加工论的研究表明,创造是多种心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6、元认知

F(1)元认知不是认知,在本质上与认知根本不同。 T(2)元认知对自己认知的认知。

F(3)研究表明,不存在通用元认知技能。

F(4)在完成认知任务之前,元认知监测精确性的评估主要评估的是认知策略有效性判断。

7、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中的四个系统的作用

T(1)依据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当联想系统参与信息加工时,情绪可以在不涉及有意识加工的情况下发生。

F(2)依据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命题系统参与情绪的加工,此时情绪是在有意识加工的情况下发生。

T(3)依据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当图式系统参与信息加工时,情绪完全是认知加工的结果。

T(4)Power和Dalgleish的情绪理论中的类比系统主要是对环境刺激进行基本的感觉加工。 8、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模式

T(1)“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中,直接到信息所在的短时记忆中的位置提取。”是短时记忆提取的直通模型。

T(2)“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中,依据信息的排列顺序,依次提取信息。”是短时记忆提取的系列搜索模型。

T(3)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中,既存在着直通模型,也存在系列搜索模型。

9、内隐记忆中的启动效应的概念、现象等

(五)基本观点突破

5、简述传统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答:(1)大脑是人类认知和智能的载体; (2)认识和智能活动是一个物理活动的过程; (3)图灵机可以模拟任何物理过程;

(4)机器世界和真实世界是“同构”或“同型的”,通过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弄清或把握真实世界中人类或智慧的实质或基本性质; (5)一切认知或智慧活动的复杂系统都可以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动态性行为和整体相互作用加工解释。

6、长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模型主要有哪些?

答:层次网络模型;激活扩散模型;集理论模型;特征比较模型;HAM模型;ELINOR模型;ACT模型

7、关于推理过程的理论有哪些? 答:(1)表象理论; (2)语言学理论; (3)集合分析理论; (4)结合模式; (5)类比理论

8、有关判断和决策的理论有哪些? 答:(1)期望效用理论; (2)确定性理论;

(3)Allais悖论与偏好方向; (4)预期理论与后悔理论; (5)启发式决策与决策错误; (6)构造效应和时间效应

9、简述群体决策偏差或效应。

答:从众效应;极化效应;权威主宰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情感效应

10、什么是元认知?它由哪些成分构成?

答: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如知觉、记忆、思维等的评价与监控,元认知的结构,根据心理活动:元注意、元记忆、元交流、元思维;元认知的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调控

11、简述元认知的研究方法。

答:元认知知识评估方法:问卷法、卡片法、谈话法、口语记录分析法、多种方法结合

12、简述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理论假设。 答:(1)认知系统具有”模拟化“特点; (2)心脑同型论;

(3)研究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可帮助了解正常人的认知机制; (4)绝大多数患者肯根据综合征或症候群或综合病症加以分类。

13、简述Bower与Gilligan的情绪网络理论中的推论的假说

答:假设是语义网络中的单元或节点,这些节点与相关的概念、生理系统事件、肌肉和表达模式等存在大量连接。 情绪材料以命题或主张的形式储存于语义网络中 思维通过语义网络中的节点而产生 节点可以被内外部刺激激活

被激活的节点把激活扩散到与其相连的其他节点上 “意识”是指网络上所有被激活节点的总激活量超过其一阈限值假说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和认知心理学知识,谈谈符号主义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答:符号主义基本理论:认知和智慧活动是一个物理过程,由于任何计算机都是符号系统,因此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活动,输入认知符号改变认知状态。

应用:(1)重视心理活动符号(表征)

(2)积极寻找认知偏差,根据认知偏差,改变认知;

(3)重视信息加工处理系统,在个体接受刺激后,对刺激是如何加工、处理的。

2、结合实际和认知心理学知识,谈谈具身认知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答:具身认知理论是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认知是身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形成的,说明身体体验和活动形式对我们获得认知的重要性。

(1)身体活动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变身体状态也是进行治疗的一个基础,例如,为了消除自卑,可以经常挺胸,为了改变抑郁。想办法让人笑,时间长了,就会慢慢调节情绪,心境开朗,积极接纳外部了;

(2)以身体为中心,开发出心理治疗方法,比如---心理疗法、团辅、假设情景、体验、行为疗法等;

(3)身体在心理的形成和塑造过程中的作用。

3、试述情绪中的认知偏向及其对心理治疗的启示。

答:四种认知偏向:注意偏向、解释偏向、归因偏向、记忆偏向。 注意偏向:根据个体容易注意到的内容改变注意的认知偏向; 解释偏向:引导对刺激作出积极的健康的解释,合理改变心态; 归因偏向:对自身的原因作出充分的认知归因;

记忆偏向:尽量删除,遗忘引起心理障碍的信息,回想好的事情,关注一些合理信息。

(具体的例子,自己根据概念去列举)

4、试述认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启示。

答:(1)社会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发展提出了需要解决的课题,比如对操纵机器的要求,所以心理学研究要满足社会需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认我们的研究课题,开展心理研究;

(2)哲学背景:我们要积极地学习新的哲学思想,一哲学思想为指导,开展心理学研究,以语言学取向;

(3)科学背景:信息加工理论的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4)其他学科的发展:因为心理学是一个交叉的学科,积极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心理学的研究,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有利于心理学的发展。

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消除群体决策中易出现的偏差。

答:五个效应:

(1)从众效应: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行为,朝着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2)系列位置效应:先发言者由于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比后发言的人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也有人称为铁路效应;

(3)权威主宰效应:权威主要是指领导者,上下级或专家,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和所拥有的威望与权力,是他们的意见比一般成员的意见影响力要大,即领导说的话往往起着主宰作用;

(4)情感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观察已有的情绪情感对社会认知的影响,从而造成对人判断或评价的偏见;

(5)极化效应:当群体多数成员比较保守时,群体决策也将趋向保守这一极端。因此,极化现象更为确切地含义因为决策向冒险或保守中任何一个极端的转移。

(根据所给的五个效应概念,自己去分别举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r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