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10 10: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答案 2011.11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弹簧锁 笑容可拘 蹿(cuān)红 改弦(xuán)更张 ..B. 势力眼 夙兴夜寐 绯(fēi)闻 戛(ɡá)然而止 ..C. 啃老族 功亏一匮 蕴藉(jí) 潜(qián)移默化 .D. 俯卧撑 皇天后土 伺(cì)候 繁文缛(rù)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巨大压力下,乔布斯推出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他凭借实力成为苹果电脑公司的中流砥柱,....乃至IT行业的领军人物。

B.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 ....

C. “天宫一号”满载着国人的梦想,奔向浩瀚的太空,它的成功发射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上又

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D. 西沙群岛海域宽阔,岛礁星罗棋布,海产十分丰富,每年吸引各地大批渔民来岛捕捞作业,是我....国著名渔场之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电影历经百余年的沧桑历史,不断地走向辉煌,它记录了百年以来民族命运的起伏变迁,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B.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将被运送到南极,执行对太阳系外行星、超新星等天体的天文观测任务。

C. 全球已有6家航空公司投入运营了56架空客A380,运营基地都是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航点也大都是全球主要的大型城市和金融中心。

D. 第23届香山红叶文化节开幕,全园红叶变色率与往年同期相比,提前5天左右进入25%以上,随着昼夜温差加大,红叶变色加速。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既反映了他主张王道,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了他高超的论辩技巧。

B.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剧本《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其中的人物语言高度性格化并富于动作性,而且充分地表现了戏剧的矛盾冲突。

D.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其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讽刺、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下社会的病态。

5.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临海远眺,碧水茫茫,海天一色。海风吹起的海浪 涌起,落下。溅起 白沫,后浪 着前浪,浪花追逐着浪峰,涌动着,喧嚣着,巨大的海浪“ ”地扑过来,像倾倒的大山,把精美的贝壳,圆润的彩石留在海滩上,然后“ ”地退回去,带走了泥沙和杂物。

A. 一层层 一排排 推动 哗 唰 B. 一层层 一排排 推挤 哗哗 唰唰 C. 一排排 一层层 推挤 哗 唰 D. 一排排 一层层 推动 哗哗 唰唰

第 1 页 共 8 页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泣送如晋江也。 .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有守瓜圃而毙者,暮.

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先生因诣县官,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 (取材于刘大櫆的《张复斋传》,有删改)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 崎岖:这里指颠沛流离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 卑:(地势)低 .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 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 ... D.先生因诣县官,谓此皆湖岸荒余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

你看见你父亲将受大杖责打,却安于残忍地看着,你怎能够推脱掉不孝顺的罪名呢? B.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先生通过问询得知他卖了儿子,就捐出自己的俸禄,把孩子赎回来并让他回家。 C.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 (对)那些清秀英俊的年轻人,(先生都)亲自用对待宾客一样的礼节对待他们。 D.县官信先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 县官相信先生一向是性情谨厚之人,(又)了解到他反映的民情属实,无其它(隐情)。

第 2 页 共 8 页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复斋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辗转奔波,还为终养老母弃官归家,称得上是以孝为先。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坦荡无私,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天年,令人称

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他为华容百姓请求减免赋税,华容百姓一直享受着实惠。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 以 镜 观 面 智 短 于 自 知 故 以 道 正 己 故 镜 无 见 疵 之 罪 道 无 明 过 之 怨 目 失 镜 则 无 以 正 须 眉 身 失 道 则 无 以 知 迷 惑 西 门 豹 之 性 急 故 佩 韦 以 缓 己 董 安 于 之 心 缓 故 佩 弦 以 自 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韩非子·观行第二十四》)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8道题)。(8分)

①十旬休假, ;千里逢迎, 。( 王勃《滕王阁序》) ②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③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④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既见复关, 。(《诗经?氓》) ⑥ ,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⑦千岩万转路不定,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⑧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⑨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2.(7分)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上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诗人登临北城楼扶杖远眺的形象,下句则写诗人见西风卷地而触目伤怀的情景。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远地看见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在硝烟中把秋意带到了诗人日夜怀念的杜陵。

C.颈联以形传神,通过诗人“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其内心烦乱不安又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感情充沛,诗人愁绪满怀,既有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②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运用的妙处。(4分) 13.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男儿”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第 3 页 共 8 页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①门联最见老北京的特色。这种特色成了北京一种别致的文化。北京的门联像欧洲建筑门庭内外彰显它们荣耀的族徽一样醒目而别具风格。北京最早的门联出现在元代之初,元世祖忽必烈请大书法家赵孟頫写了这样一副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当然,这样的帝王门联,是悬挂在元大都的城门之上的。这里所说的门联,是指人们居住的院子大门上的那种。

②北京门联的兴起,和老北京城的建筑格局有关。四合院的门楼影壁屏门庭院走廊,一直到栽种的花草树木,都是非常讲究的,是配套一体的。而作为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四合院,大门就像给人看的一张脸,所以叫做门脸儿。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一般都是双开门,这不仅是为了大门的宽敞,而且讲究中国传统的对称,这就为门联的出现和普及提供了方便,门联便成了大门独特的组成部分。这种最讲究词语和词义对仗的门联,和左右开关的对称大门,正好剑鞘相配。哪怕是为了附庸风雅呢,主人也得请高手来为自己增点儿门面:“多文为富,和神当春”“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的祖先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老北京的门联,这类居多。

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老北京的商家这类门联颇多。“吉占有五福,庆集恒三多”,吉庆是商家的字号,嵌在联里面;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孙:都是吉利话。再看,“定平准书,考货殖传”,“平准”和“货殖”均用典,货殖即是经商;平准,则是在汉朝时就讲究的经商价格的公平合理,那时专门设立了平准官;“生财从大道,经营守中和”讲的同样是经商道德,前后对比,一雅一俗,古朴兼备。既有学问又一语双关的门联,是这类门联的上乘。门联就是商家漂亮而别致的名片。

④在门联中,一般人家或着意家庭,“河内家声远,山阴世泽长”;或期冀水光山色,朋友众多,陶冶性情——“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但更多的还是讲究传统的道德情操——“门前清且吉,家道泰而康”,讲的是做人清白;“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讲的是心地品性。前者直截了当,后者比兴抒怀。

⑤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仅仅是老北京门联的一小部分了,不知还有多少精彩的门联已经和我们失之交臂。越来越多的四合院和胡同被高楼挤压,这样的门联快看不见了。不知道没有四合院,北京城还是北京城吗?没有了四合院,那些存活了近百年的门联,上哪儿去看呢?那些门联同欧洲房子前的雕塑和族徽一样,是北京自己身份的证明呀。

⑥老北京的门联啊! (取材于肖复兴的《北京的门联》,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北京门联历史悠久,四合院的门联与忽必烈元大都的门联一脉相承,其形式相似且有所寄寓。 B.老北京的建筑格局有自己的一套整体规划,门联是北京城一整套建筑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C.老北京的门联文质兼美,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创作手法灵活多样,风格各异,雅俗兼备。 D.北京城如果没有了四合院,门联也会随之消失,北京城的文化标志与文化特色也将不复存在。 15. 作者说“门联就是商家漂亮而别致的名片”,请概括说明其理由。(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秋声起处是故乡

在所有的自然之声里,我最喜欢秋之声。在秋之声里,童年时所陶醉的故乡之秋声为最。

我的老家,在扎鲁特草原上的阿拉坦山寺脚下。那里曾经有丰美的牧场,也有广袤的田园。童年的时候,家徒四壁一无长物,有的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春风秋雨和五谷杂粮。故乡的春夏秋冬,各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界定分明而音律各异。其中秋之声,给予我的遐想和启迪是无限的。秋之声就是天籁,故乡的秋之声,是天籁中的天籁。

我们那个村子,坐落在青青群山之中。秋风总是长驱直入,一荡千里。初秋的田野五彩斑斓,秋风的色泽则介于幽蓝和金黄之间。举目,田畴连绵,风吹无尽波浪于幽幽天际。包谷黄、高粱红、米色的谷地装点于天地之间,荞麦的白色小花娇媚而散发异香,吸引无数蜜蜂,寻香乱飞。

每年的下种时节,我们家的高粱地里,总要辟出一块西瓜地。初秋的高粱都长得丈把高了,是天然的绿色屏障,把那块宝地捂得严严实实。我经常悄没声儿地带一二要好的同学来吃西瓜。吃罢西瓜,我们就仰躺在瓜地里,静静地聆听起秋声来,那是上苍的赐予,也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最为奢侈的享受。

第 4 页 共 8 页

此时此刻,秋声仿佛是我们生命的唯一。千千万万个高粱叶子,窸窸窣窣地流动如天涯之水,总觉得,那声音是从一个未知的神秘之处飘荡过来,而后又哗然推向另一个未知的地方。它来去无踪,又无处不在。即刻使你弱小的生命,纯净若清晨草叶上的露水。

高粱地外边是野性的草地,昆虫们齐声歌唱着,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蝉的高音,在初秋是极纯正的,算是首席小提琴。蛙歌,是唯一可以与之见高低的音律,它好似从不远的湿地里突然冒出来的,此起彼伏而空洞如箫。还有蝈蝈和蚂蚱们唧唧喳喳地倾诉,那是背景音乐。

听着听着,你觉得周遭渐入万籁俱寂的氛围,有声似无声了。这便是美妙的天籁,它把你整个的心灵融化于空灵之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彩色的无忧亦无虑的梦之乡。这时的你在大自然的温怀里,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自然之子。

带着故乡的秋之声上路,在城镇乡野间辗转,虽然疲惫,但故乡的秋声,总以她深沉的诗意的祝福,抚慰着我跋涉中的灵魂。故乡的天籁一遍遍回响在心头,即使在喧嚣尘世中,当我真诚而怀有敬意地去谛听,仿佛能听得见一片叶子、一个花瓣、一粒松子的心灵独白,抑或能听得见小小蚂蚁们齐心协力搬动重物的呼号之声。于是,秋之声使我心怀若谷灵魂安静,远离尘嚣与无谓的争斗。

这才是天籁的真意。

一个人想要聆听天籁,必须把自己看小,看淡,看轻。那些工于心计,沉溺于称雄称霸之中的人,是无缘于天籁的。

陶渊明向往桃花源,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因为他心中藏有天籁。古代那些真正的隐士,无一不与天籁相伴。老子骑牛出关,所寻求的也许就是一个“无”字的真正内涵吧,因为他心中怀有更为空灵的天籁。

然而,天籁对于一个利欲熏心的人而言,不过杂音而已。他哪里顾得上去品味什么天籁呢?利欲、权欲使他五内翻腾,不由自已。天籁与智者相伴,不与狂徒为友。能够聆听天籁的人,一定多有善举而无恶习。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宁静而淡泊的心,那么光明定能驱走黑暗,正义定能战胜邪恶,天籁就会与你相伴。

秋声起处是故乡,只要我们的故乡还在,还怕没有天籁可聆听吗?(取材于查干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描写故乡五色斑斓、荞麦花香等充满生机的秋景,营造出美妙和谐的意境,旨在表达对故乡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

B.作者认为陶渊明向往桃花源,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是因为他有如天籁般宁静而淡泊的心灵。

C.作者谛听故乡秋声,生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告诫人们只有对自然怀有真诚的敬意,才能懂得天籁之意。

D.题目中的“故乡”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曾经养育了作者的家乡,也指给予作者心灵滋养和灵魂抚慰的精神家园。

E.本文写景状物生动形象而意趣横生,颇具感染力;发表议论语言精辟且多警策之语,见解独到又给人启迪、发人深省。

17.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秋之声,是天籁中的天籁”?请简要作答。(6分) 18.文中说,老子“所寻求的也许就是一个‘无’字的真正内涵”,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解释“无”字的内涵。(5分)

19.作者儿时在故乡倾听过哪些美妙的天籁?请列举出来,并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谈谈某种美妙的天籁带给你的感受和启迪。(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这里广告林立,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2011年1月17号到2月14号期间,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中国各行各业的59位杰出代表,如袁隆平、杨利伟、马云、郎朗、姚明、邰丽华等人在片中展现了他们微笑、自信的形象。10月1日,时报广场户外显示屏上又出现了中国先哲孔子的形象,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第 5 页 共 8 页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语文试题答案

2011.11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D。 A笑容可掬、改弦(xián)更张; B势利眼、戛(jiá)然而止;C.功亏一篑、蕴藉(jiè) 2.B。(中流砥柱:也做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和力量。惊世骇俗:指人的言行出奇,使世人惊骇;此处可以用“惊天动地”。浓墨重彩:浓重的笔墨和色彩,原为绘画的一种风格,现多形容着力描写刻画。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期盼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3.D。( A项,“历经”是多次经历的意思,此处与“历史”语义重复,造成赘余。B项,“进入”是到达某个时期、某个状态或某个范围,“进入25%以上”搭配不当。应该改为“达到”。C项,搭配不当,“运营”不能带宾语,修改时可调整语序,改为“全球已有6家航空公司56架空客A380投入了运营”。 “大型城市”和“金融中心”存在包容关系,概念交叉,不能并列。) 4.B。(韩愈发起的是古文运动,白居易发起的是新乐府运动) 5.C。(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和对情境的体察能力。)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C。(逋:拖欠。《陈情表》“责臣逋慢”中的“逋”是“怠慢”的意思。) 7.C。(以,介词,用,拿。 A.而,可是,表示转折关系;承接关系。B.乃,副词,才;副词,反而,竟然。D.因,连词,于是,就;介词,趁着。 8.C。(“俊秀者”是才智出众的人。) 9. D。(原文张复斋从金溪“解组归”,并未说明是“被罢免”;且此次归乡还家,家在华容,而非“又回到福建晋江”。张复斋经历:知晋江,多善政,判案仁明,劝勉训诲礼遇晋江人,因母需赡养而离晋江;侍母二十年后,起用到江西金溪,因不从权贵自解官职,金溪百姓像晋江一样泣别挽留他;从金溪回到故乡华容,为故乡减轻赋税想办法,故乡人因此蒙利。)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5分)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 以 镜 观 面 /智 短 于 自 知/ 故 以 道 正 己 /故 镜 无 见 疵 之 罪 /道 无 明 过 之 怨 /目 失 镜// 则 无 以 正 须 眉 /身 失 道// 则 无 以 知 迷 惑/ 西 门 豹 之 性 急 /故 佩 韦 以 缓 己 /董 安 于 之 心 缓 /故 佩 弦 以 自 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每断对2处得1分,不倒扣分。“//”可断可不断。

10.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译文】古人因为光用自己的眼睛不能看到自己的仪容是否整洁,所以要用镜子来照看自己的脸面;因为光用自己的智慧不能知道自己的作为是否得当,所以要用法术来订正自己的行为。镜子只是如实地反映人的脸面,脸面有污点,并不是镜子的罪过。法术只是作为一种标准来规范人们的行动,人的行为有过失,并不是法术和人有仇怨。人的眼睛不依靠镜子就不能自己整饰仪容;人的行动不依靠法术就不能知道自己行为的过失。西门豹的性情急躁,所以常常佩着一条软而韧的熟牛皮带,以警惕自己不要性急;董安于的性情迟缓,所以常常佩着一张绷得紧紧的弓弦,以勉励自己不要迟慢。因此能用有余来补救不足,用长处来补助短处的就可以称为明主。

11. (8分)①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载笑载言 ⑥榆柳荫后檐 ⑦迷花倚石忽已暝 ⑧银瓶乍破水浆迸 ⑨舞榭歌台 1○0艰难苦恨繁霜鬓

12.(7分)

第 6 页 共 8 页

① (3分)B。(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秋意)

②(4分)答案要点:解释字义、诗句表面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对比,并说明效果(1分);说明表达的情感内涵(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的情怀,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2分)。 13.(10分)

(1)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2分(至少要说出两点)。

(2)结合原文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 (3)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2分。(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 (4)谈出认识,有观点句,有分析,2分。(观点鲜明,认识清楚,分析深入) (5)语言表达,2分(思维清晰,没有病句, 1分;语言精彩,用词恰当, 2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3分)D.(老北京的门联也会随之消失,北京城的文化标志与文化特色也将不复存在。过于绝对)。 15.(5分)门联代表了老北京商家的别致文化(1分),门联是商家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艺术性的反映,别具一格(1分),反映出主人经营的行业(身份、地位)(1分)、美好愿望(人生理想、人生期盼、心愿)(1分)、经商之道(道德标准、追求或为人处世之道)(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4分)A 、C。(A旨在表达对故乡风土人情的赞美之情。C生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告诫人们只有对自然怀有真诚的敬意,才能懂得天籁之意。)

17.(6分)要点:①故乡的秋声声势浩大、神秘美妙、纯净和谐(1分),给作者奢侈的美妙享受(1分);②故乡的秋声消除了作者的烦恼,让作者无忧无虑,抚慰作者疲惫的心灵,净化了作者的心灵;③故乡的秋声使人心怀宽广,灵魂安静,远离尘嚣与无谓的争斗;④故乡的秋声给作者无限的人生启迪。(每点2分,答对其中的任意3点均可得满分) 18.(5分)对待自己,看小看淡看轻自己,无争无斗(1分);对待外物,忘记名利,无欲无求(2分);内心追求,向智向善,淡泊宁静,和谐空灵(2分)。(意思对即可)

19. (10分) 评分:概括作者儿时听过的天籁:故乡声势浩大的高粱叶声;美妙和谐的昆虫的鸣叫声(2分)。叙述交代自己心中的“美妙的天籁”,结合自己举例2分;针对“美妙的天籁”谈感受2分,自己获得的启迪2分,语言表达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60分)

评分标准按照高考评分标准。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复斋先生,姓张,华容县人。他的先祖从江南和州迁居到华容县游桥,先后传承九代,而生先生。先生年幼就善于写文章。入官学后,遇上吴三桂叛乱,颠簸往来于战阵中,和他的弟弟召修背着母亲跋涉于危岩深谷之间,几乎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乙丑年间中进士,主政福建晋江,多行善政。上司准备上述推荐他,但先生因母亲年迈要养老送终(而推辞)。当地百姓挽留他而不能,都一起供给他食用之需,哭着送到洛阳桥的有数万人。张复斋先生侍养母亲二十年后,才起用为江西金溪县令。

正值荒年,先生请求获得七千多石粮食,多方赈济、借贷,救活了很多人。恰逢有上级官员倚靠朝廷权贵,他所隶属的郡县官员都被胁迫而归依其门下,并向他索求厚礼。张先生不愿屈从,就被解除了官职。金溪的百姓挽留哭送他到晋江。

在晋江时,有商人埋怨他的继母的苛求,而不奉养他的父亲。他到县衙申诉。商人向先生送礼,以家里贫困为由请求宽解。大家都争相去看,天正冷,商人拿新衣服给他父亲穿,而自己穿着破衣服,装出又冻又饿的可怜相,并说:“有衣服都用来孝敬父亲了。”张先生特意怒视他的父亲,说:“孩子冷成这样,你不体恤他吗?”喊下吏拿大棒来。张先生斜眼看商人脸色如平常一样,突然指着他骂道:“你看你父亲

第 7 页 共 8 页

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如何能推托得掉?”就用大棒敲那商人,而他父亲就在旁边哭泣。张先生拿出些钱给他父亲,说:“用这安度晚年吧。”大家都拍手称快。

百姓欠税久不能交,等到交纳延期那么赋税就更多了。先生诘问得知他们有得已到了卖孩子的地步了,就捐献出俸禄赎回孩子还给他们。有一个看守瓜园而死掉的人,夜里不知是谁干的。先生召集乡民到社庙来,关上门让他们脱了衣服看,有一个人身体有受伤的痕迹,先生叱责他说:“你去偷那人的瓜,正好那人在戒备,于是两人殴打起来,以至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就伏罪了。先生断案明察秋毫而有仁爱之心,诸如此类有很多。

晋江人文比其他县要兴盛。先生到了后,就更勉励父老乡亲,让他们教育开导子弟,那些渐渐地成为俊杰的人,他亲自予以礼遇。从此后晋江参加童子试的多大万人。

先生从金溪免职后归居华容,足不出户。华容在洞庭湖畔,地势低洼而赋税苛重。在明朝末代,百姓多有流亡。国家最初规定赋税准许原来额度每十亩可减为六亩多,后来土地开垦面积渐渐增加,而朝廷清丈令下达后,县官制定他们欺骗官府、隐瞒实情,准备征收全额赋税。先生说:“我没有中等人家的田产,而乡人就更困苦不堪了。”于是到县衙禀报事由,说这地方都是湖岸荒滩之地。十有八九被水浸没,百姓愚昧,不懂得按先例请求减免赋税,被官府误以为是隐瞒而获罪罚,应当准许湖乡按下等地来征收赋税,一亩地只收一升粮。县官信任先生向来是长者,体察百姓疾苦无他人所能及,终于按他说的办了。华容人至今还承蒙他给大家带来的利益。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评论曰:先生在官府任职前后只有四年,所以设施没有完成,但是他造福利于民的事却很多。他建议减免湖田的赋税,华容人准备建立祠堂来报答他的恩情,但先生坚决制止了,这就是所谓的阴德啊。即使让他的子孙世代为三公,难道过分吗?

第 8 页 共 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rr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