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04: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教学案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纲要求] 1.识记要求:(1)知道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4)记住夏朝的时间、建立者。 (5)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6)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2、理解层次: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考点导学]

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他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因为环境

险恶和工具简陋,过着群居生活。

大约在夏、商、周时期,闽西的居民主要是闽越族和畲族。 2. 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1)都开始了原始农业。河姆渡的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

(2)都有了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半坡原始居民还会纺线、织布、制衣。 (3)都已使用磨制石器。

(4)都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5)都处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河姆渡遗址(距今大约七千年)和半坡遗址(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3. 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1)、黄帝、炎帝: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来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始”。 (2)、尧、舜、禹: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

4.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5. 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6.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边疆,战时带兵作战。

(3)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7. 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 ②支持者:秦孝公

③变法的原因(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著。 ④主要观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⑤主要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只有买卖确立封建制度。(变法中最为根本的内容,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建立)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没有军功就不能授予爵位。(打击了旧奴隶主贵族)

D、建立县制。(沿用至今,影响最深远) ⑥历史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基础, [目标测评]

1.通过考古学家的发掘与测定,下列事件中与北京人无关的是:

①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②会使用天然火,并且会保存火种 ③模样与现代人相同 ④距今约3万年 ⑤过着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果实的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4、下列人物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5.“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6、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据此推断,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河姆菠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 炎帝部落 D. 黄帝部落

7、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题1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题1图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8.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火的使用 C.能建造房子 D.使用陶瓷 9、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实质是

A、奴隶制土地制度 B、奴隶制等级制度 C、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D、巩固奴隶制国家 A、百家争鸣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争霸战争 11、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

A、战争 B、讲和 C、革命 D、变法 A 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奖励战功 D 推行县制 13.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A. 战争频繁 B. 诸候争霸 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 二、改错题:

1、传说中的炎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和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禅让制产生的。

1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10、导致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三.辨析题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独有的一些植物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水稻,甘薯等传人中国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部分地区人口的吃饭问题。 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人教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二、改错题:

1.错误:炎帝 改正:黄帝

2.错误: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改正:夏朝的建立

3.错误:禅让制 改正:分封制

三.辨析题 错误:水稻

理由:我国早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知道种植水稻,而新航路开辟是在公元15世纪前后。 四.(1)商鞅或公孙鞅;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2)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2)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纲要求]

一、识记要求:

1、识记层次:(1)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的开发。

2、理解层次:(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 物的方法。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3、运用层次:(1)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考点导学]

1. 了解秦吞并六国的史实,探讨秦统一国家的意义。

①统一过程: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先后灭掉六国,定都咸阳,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②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他北击匈奴,开发南疆,扩大了疆域。同时,他又是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耗费民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制定了严刑酷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

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历史上有功有过,但仍不失为千古一帝。 3. 列举汉武帝大统一的史实,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 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在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和兴办太学。他统治时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汉武帝是 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4. 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中的作用

①、概念: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再转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就是丝绸之路。

②、地位: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的交流通道,还是中外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如:中国向外输出的商品有丝织品、铁器、丝绸等,输入的商品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中国外传的科技文化有冶铁和凿井技术等,传入的有佛教、魔术、乐舞、雕塑等。

③、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尽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5.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的开发: (1)、人口南迁:西晋末年,为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迁往江南,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2)、江南开发:

①、时间:自魏晋以来

②、原因:A、江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

B、主要原因:北人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④、启示:A、发展经济要重视人才交流,重视科技生产的进步 B、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C、要充分利用当地优越资源发展经济,经济发展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3)客家人的形成:晋朝时期,黄河流域中原一带的汉人为避战乱和灾荒,南迁来到闽西,与闽西当地的闽越族长期相处,并在融合中将闽越族文化繁衍成为当今居住在长汀、武平、上杭、连城、永定等地的客家人,他们属于汉族的一支。

10. 三国鼎立的形成:208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1. 简述北魏孝文帝(鲜卑族)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孝文帝主动采取改革措施。一是迁都洛阳,以便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二是实行汉化政策,要求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礼。这些措施大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目标测评]

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该年所

属的世纪和年代是

A 公元前3世纪30年代 B 公元前3世纪20年代 C 公元前2世纪30年代 D 公元前2世纪20年代

2.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

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3.“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 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4.右图为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①”处应为

A.长安 B.涿郡 C.临安 D.广州 5.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图1 中行行徽 图2 古钱币

6.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重要因素的是 A.大修驰道,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统一文字,推行全国 D.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7.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拆分侯、王的封地 D.派张骞出使西域

8.2012年5月,疆独分子热比亚在日本期间奴颜婢膝地乞求日本右翼分子买下新疆,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____时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统辖。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元朝 9.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11.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颁布这一诏令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

二、改错题

1.中央电视台2012年“春晚”某小品情景:战国末期,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刺杀秦始皇。

错误: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

2.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与曹操对阵,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蜀”,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写着“魏”字。

错误: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

3.有位同学在笔记中写道: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焚烧书籍、独尊儒术、大兴佛教等一系列措施。

错误: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 三.材料题

1.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⑴依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

材料二 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⑶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2.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管是民族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把和平共处作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某同学准备策划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完成。

(1)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2)昭君出塞,三世无犬吠之警。

请回答: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昭君出塞是因为当时谁向西汉王朝请求和亲?昭君出塞这件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张骞通西域

①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 、 以西,今天的新疆地区及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2分)

②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哪一行政机构总管西域事务?(2分) ③张骞通西域后,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请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2分) (4)历史启示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我们应该赞成哪种交往方式?(2分)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

(3)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记者从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昆明“3·01”事件事发现场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请你用汉朝和清朝时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改错题

1.错误:战国末期,荆柯刺杀秦始皇。

理由:战国末期,秦国的国王称为秦王;

秦始皇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的称呼。

2. 错误: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写着“魏”字。

理由:“魏”是曹操死后,曹丕建立的 秦始皇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的称呼。 3. 错误:秦始皇采取了独尊儒术、大兴佛教等一系列措施。

理由: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而佛教是在西汉末年才传人我国的。 三.材料题

1.⑴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⑵秦始皇实行暴政,导致人民起义、秦亡。

⑶历史地;全面、辩证、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等。 2.(1)兼爱,非攻;孟子;(2分)孙武。

(2)汉元帝,呼韩邪,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①玉门关、阳关。②西域都护。③长安,欧洲。(4)和平交往(或平等交往)。 3.(1)秦(秦朝),公元前221年。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加强思想统治。 (3)汉朝: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

★ 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 ★ 19世纪7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左宗棠率兵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设置了新疆行省。

七年级历史下册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①、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②、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③、知道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④、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⑤、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⑥、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⑦、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2、理解层次: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3、运用层次: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考点导学]

1、隋唐科举制度

①、概念:科举制度是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清末(1905年),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

②、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A、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C、唐太宗时大大地扩充国子学规模;进士科考试十分严格,录取率仅百分之一二;进

士科第一名为状元。

D、武则天时形成殿试制度和开设武举。

E、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F、明朝建立后,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称为“八股文”。 ③、影响:

A、积极影响: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改善了用人制度;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B、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实用性学问,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相关史料图片: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政治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戒奢从简。 ⑴主要内容 军事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2)评价: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柬,知人善任。

相关史料图片: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武则天的统治: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和重视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史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开元盛世

①含义: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②表现:

A、农业上: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辕犁、筒车,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

B、手工业上:生产技术有了很的进步。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

C、商业上:出现许多商业城市,有从事商业活动的“市”。 相关史料图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5、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⑴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⑵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系“和同为一家”。

相关史料图片:

※“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匹驯良的牦牛欢迎您。”这首民歌中的您是指文成公主。 ※★唐太宗(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各族人民之间关系。

6、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唐朝国力强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博大精深,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 如:①中外交流:A、唐朝时期,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谴唐使来中国

B、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②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把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7、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朝代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完颜阿骨打 赵构 起止时间 916——1125 960——1127 1038——1227 1115——1234 1127——1276 都城 上京 汴京 兴庆 中都 临安 民族 契丹族 汉族 党项族 女真族 汉族

8、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1)、农业:

①、到宋代,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②、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③、引进棉花,并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④、江南大力种植茶树。 (2)、手工业

①、丝织业继续发展,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地区的丝织品“号为天下冠”。 ②、北宋时,从海南岛兴起棉纺织业。

③、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生产的冰裂纹瓷器精美。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为瓷都。

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主要位于广州、泉州等地。 (3)、商业:

①、出现许多繁华的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②、商业打破坊、市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③、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

④、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⑤、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9、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

随着江南地区的不断开发和经济发展,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全国经济所站的比重、技术、水平都超过了北方,这种变化的趋势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②、唐朝中后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完成。 10、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1)、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铁木真之孙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元朝政治、经济发展状况:①重视发展农业 ②开凿了会通、通惠两段新运河 ③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 ④行省制度的建立——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⑤加强对西藏和琉球(台湾)的管辖:设宣政院、彭湖巡检司,使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11、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前提:元朝的统一

(2)表现: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

②边疆各民族迁入内地,同汉民族等杂居相处 ③契丹、女真族与汉族的融合 ④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3)作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融合 [目标测评]

1、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唐玄宗 D.忽必烈 2、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将进士科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A.突厥 B.匈奴 C.南诏 D.吐蕃 5、右边示意图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6、图1~图4中,反映“澶渊之盟”订立双方政权对峙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7、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交子”。这一情况折射出的社会现象是( ) A.对外交往频繁 B.文学艺术璀璨 C.民族战争不断 D.商品经济发展

8、右图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建立者是(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清太宗

9、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0、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11、下面是小刚同学撰写的课本剧《大唐帝国·唐玄宗》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唐玄宗统治时前期,有位天竺人在参观完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后,来到唐都开封,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

价廉,让人流连忘返。离开商店,他又前往寺庙拜读了玄奘所著的《西游记》。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富庶的帝国啊!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辨析)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泉州港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高”的盛况,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你若生活在当时的泉州城,一定能看到汉族人与回族人举行婚礼的情景。以上是否可能,说明理由。

13、(辨析)有一天,大刘到邻居小军家去玩,碰到一个文物贩毒子正向小军家人

兜售中国古代瓷器,并称这是唐代瓷都景德镇所产的冰裂纹瓷器。请问这个文物贩子的话对吗?说出依据。

14、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状元卷

材料二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写出两点,2分)

(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2分)

11、(1)错误:唐 改正:隋 (2)错误:开封 改正:长安 (3)错误:西游记 改正:大唐西域记

12、错误一:唐朝时期,泉州港呈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 理由:因为泉州不是唐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而是宋代的;

错误二:汉族人与回族人举行婚礼。理由:因为回族是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当时不可能看

到。

13、错误一:唐代瓷都景德镇。 理由:因为江西景德镇是在宋代时成为瓷都,不是在唐朝; 错误二:冰裂纹瓷器。 理由:因为冰裂纹瓷器是宋代浙江哥窑生产的,不是江西景德镇。 14.(1)科举制度。(2分)隋朝。(2分)(2)它是当时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自由竞争,公平公正;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任人唯才、唯贤,淡化世族、门第影响;中国的文化精华得到传承。(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给1分,满分2分)(3)明清的八股取士出现了许多弊端;钳制知识分子思想;应试者不得自由发挥;许多知识分子埋头苦读经书,脱离现实,无法培养实际人才;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2分)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

知道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 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知道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明珍和《本草钢目》, 记住“四大发明”;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了解佛教传入和佛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记住《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知道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 2.理解层次:

概述郑和下西洋。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概述孔子的主要成就。

3.运用层次:列举“闭关锁国”的重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考点导学]

1.明清加强专职统治的主要措施 (1)强化皇权:

①明朝:在中央废丞相,分权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锦衣卫和东西厂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

②清朝:承明制,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⑵文化专制。

①明实行“八股取士”,

②清同时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和平交往的典范:郑和下西洋

①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广泛应用,具备丰富的天文、历史知识。

②目的: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③概况: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

④意义: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给明朝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龙岩市漳平人王景弘曾被明成祖任命为副使,与郑和一起五次出使西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

3.明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 ①明中后期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倭寇:元末明初,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被称为“倭寇”。 B.明朝中后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日益严重。受明政府之命,戚继光创建“戚家军”进行抗倭。1561年在台州九战连捷,荡平浙江倭寇,之后配合俞大猷打击福建、广东倭寇,1565年肃清倭寇。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

②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从金门出发渡海作战,于1662年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肩关不忍离。

⑶清康熙帝两次组织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4.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

⑴反击外来侵略,康熙帝时两次组织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

⑵平定少数民族上层的叛乱,镇压分裂势力:乾隆帝时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1773年设伊犁将军。

⑶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加强行政管理力度:

A、西北:①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②1773年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大大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B、西南:①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②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管西藏,极大地提高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C、东南: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在清朝统一政权下,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

5.清朝的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表现:

①严禁国人出海贸易,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②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最后只留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只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

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同时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启示

①闭关锁国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②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学习别国长处,发展自己。

6.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1)代表:司母戊鼎

意义: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青铜器,铸造于商朝 (2)特点: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主要静静表现在青铜器种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且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7.医学成就:

成 就 东汉末年名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被人华佗 称为“神医”。他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此项发明比西方早1600年。 东汉末年名医,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医圣”张仲景 疗学的基础,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经27年的努力完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本李时珍 草纲目》,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8.古代的建筑成就: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洲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都江堰: ①时间:战国时期

②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③意义: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后人写诗称赞“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2)长城:被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历朝还有修筑。最主要是秦朝和明朝。

①秦长城:秦始皇派蒙恬负责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墙,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②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余里。长城绵延万里,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名医

(3)大运河: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皇帝:隋炀帝

③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杭州),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④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4)赵州桥:隋朝李春设计,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距今1400多年。

(5)北京故宫: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是明清两朝皇宫,称紫禁城(宫城),1925年始称故宫。

9.记住“四大发明”;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①纸的出现:西汉早期,已经出现了用麻做的纸(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②改进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解决了造纸的原料问题,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这种纸叫做“蔡伦纸”。

③传播: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④意义:纸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便利了文化的保存和交流,不仅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印刷术:

①雕版印刷: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活字印刷:北宋时期(11世纪),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朝鲜、日本、埃及和欧洲,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印刷术,比毕升的发明晚约400年(四个世纪)。

③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火药

①时间: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 ②火药武器:最早是火箭,南宋以后又出现突火枪、火炮等。 ③传播:13——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④作用:引发了世界战争使上武器和战争方式的大变革,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4)指南针:

①出现:战国时期,,人们根据磁石特性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②发展: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③传播:12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作用:指南针的使用极大促进了我国及世界航海事业发展,为宋元时期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10.思想: (1)孔子:

①概况:春秋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教育家、思想家,编有《春秋》一书。

②成就:

A.政治方面:提出 “仁”的学说(核心),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B.教育方面: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b、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

c、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要谦虚好学 d、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C.文化方面: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2)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转型的巨变,各学派站在不同的阶级与立场上,著书立说,相互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墨、儒、道、法、兵家等学派。

学代主张 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qy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