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4:22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育学》复习大纲
一、绪论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记》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它是礼记中的一篇,战国末年出现。 作者:儒家思孟学派。郭沫若考证,乐正克
内容:1229字。对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作用等问题都作了系统的论述。
评价: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反映了我国二千多年前教育所达到的水平,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教学原则:长善救失 藏息相辅
《学记》未达到科学的水平,其理论性、系统性不强,思维方式也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夸美纽斯和《大教学论》
1632年,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提出自己的教育信念1) 教育公平2)教育功能3)教育目的,论述按照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学校类型、课程内容,并提出一系列教育原则。 提出班级授课制
卢梭和《爱弥儿》
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假设以爱弥儿为教育对象,按个体成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是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从而引起了教育思想家和理论家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对儿童进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促进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年)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哲学和心理学
提出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学派 杨贤江和《新教育大纲》
1930年以李浩吾为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书中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营谋社会生活的手段,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揭露了旧教育的反动本质,起到了教育理论上的启蒙作用。
实验教育学及代表人物
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采用定量的手段研究教育学问题,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实用主义教育学及代表人物
在批判脱离儿童的生活,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提出来了。,认为人的经验获得遵循相互作用原则和连续性原则。代表人物:杜威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 ——奴隶社会-17世纪
特点:A 教育学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B 教育思想、观点和理论大多体现在哲学著作中,并停留在经验描述阶段,缺乏理论分析和完整的体系C 教育观点、著作打上阶级烙印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19世纪中叶)
特点:A 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B 逐步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演绎的方法
C 出现了体系较为完整的教育著作和资产阶级教育家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特点: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学派别和著作,打破了原有的教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育学研究的细
1
化和多元化。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
特点:A 教育学理论不断深化,内容不断丰富B 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C 不同的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争论、冲突中,逐渐融合互补,形成新的研究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及其规律。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就是研究教育问题,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可分为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内部问题和教育与其外部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外部问题。如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教育与社会文化的问题,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问题等。还可以根据问题的大小将教育问题分为宏观的教育问题、中观的教育问题与微观的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既可以分为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也可以分为宏观的教育规律、中观的教育规律与微观的教育规律
三、狭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狭义的教育学主要是指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普通教育学,即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来研究和阐述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基础教育的基本理论。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并涉及到教育史上和当今世界上的重大教育事件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等。总之,本课程主要是在广义教育学的背景下,从狭义教育学的角度站在教师这一立场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重点论述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
2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他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更到底产生于生产生活,它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了新生代的成长。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先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措施(教育中介系统):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育起源论的各种观点 (1)“神话起源说”,宗教持有者的观点认为教育是由神创造的。——最古老的观点,是非科学的,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和冲动。 (3)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在20世纪40-50年代,前苏联教育理论界展开了对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批判,根据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基本思想而形成的理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这种教育起源论,曾经被当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教育起源问题的正确结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一、原始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与原始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结果相适应
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贫乏性:内容、方法简单3.原始全民性(同一性) 二、古代教育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工具的进步 特点:
1.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a 古代学校以古典学校为主
b 学校培养目标是统治阶级人才:官吏、文士、武士、僧侣、骑士 三、现代教育
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机器大生产的工具为标志 是以适应社会生产需要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制。 特点:
1.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且生产性不断增强
3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现代教育特征的理解 特点:
1.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且生产性不断增强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4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遗传、遗传素质、环境、个性发展等概念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人的发展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蕴含的潜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解放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这是一种包含着量和质、内容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以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1.人类的发展2.个体的发展
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
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遗传——物质基础,遗传: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称遗传素质。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环境: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的总和。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及教育适应措施 人的发展的特点:1、未完成性2、能动性
人的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均衡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 6.稳定性和可变性
教育适应措施① 教育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②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③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③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④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不过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离开人的实距,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况且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也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所以说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到决定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将逐渐增强,人能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这表现在对周围环境的事物,能作出有选择的反应,能自觉地作出抉择,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表现为自身的发展预定出目标,并为实现自定的目标,自觉地进行奋斗,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的高度体现。总之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一、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 人环境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与人的发展
5
社会环境与人的发展 家庭环境与人的发展
文化知识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多方面的价值:
1)知识的认识价值 2)知识的能力价值 3)知识的陶冶价值 4)知识的实践价值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人的现代化方面
另外: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运用教育与人的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6
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含义
教育的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生产力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制约教育的性质 2、制约教育的目的 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制约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
5、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文化内容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着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 一、经济功能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二、政治功能
1、促进政治民主化
2、培养社会管理人才,领导人才
3、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4、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三、文化功能
1、保存与传递文化 2、选择与整理文化 3、交流与融合文化 4、更新与创造文化 四、生态动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名族素质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是指社会成员之间通过教育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个人抱负。分为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①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②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③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原理分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
五、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教育对象通过教育身心各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国家(社会)对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结构
1.含义: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内容:(1)对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核心部分 (2)对培养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3)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a 不可分割。b 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而不同,也因民族、文化背景、传统、教育指导思想的不同有差异。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1、 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 2、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他不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含义:
1)什么是价值?
2)什么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
2、重要作用
是教育目的中核心部分 是教育目的中的复杂领域
3、教育史上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观
个人本位论:卢梭、裴斯泰罗齐、康德、马斯洛、萨特、福禄倍尔、斯宾塞、孟子 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①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 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的得到发展。
④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
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使人的个性得到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进步意义,但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离开社会思考人的发展,过于片面性。
社会本位论: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柏拉图、赫尔巴特
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①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
②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外,没有其他目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③教育的结果只能以社会功能来衡量。
④关心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德、政治品质等。
——看到了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极端的割裂了人和社会的关系,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造成对人的个性的压抑与束缚,则是不可取的。
两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冲突 (一)中国:
8
孔老时代
孔子——个体社会化 老子——理解“道” 汉武帝后——“独尊儒术” 近代——个性自由发展 (二)西方:古希腊时期 雅典——培养政治家、商人等 斯巴达——培养国家需要的军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发展。 基本要素:
(1)智能、体能 (2)活动能力 (3)道德品质 (4)感情 意志 性格
3.马克思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智育、体育、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
对儿童和少年应当按不同年龄循序渐进地授予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课程。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我们确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并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过渡这一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提供的理论依据。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了道路; 第二,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的表述 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1年我国提出的教育新方针(目的)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表述:“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基本点);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一、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第二、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第三、坚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9
性质:基础教育,即“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下基础的教育。
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特点: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 正确认识和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综合实践活动 相互关系: 渗透性 促进性 不可替代性 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
1)坚持五育并举,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整体功能,防止片面性 2)坚持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 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片面追求升学率 流生增长
运用教育目的有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0
正在阅读:
《教育学》复习资料03-0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05-22
路桥施工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措施06-23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05-11
网络布线复习10-18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第四次模拟试卷06-08
浅析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及其应用05-29
魔兽完成轮回任务怎么做?02-11
分析化学习题十01-24
关于成立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07-06
- 公务员上岸同学告诉你,怎样走出面试中常见的十大误区
- 作表率,我们怎么办(办公室主任)
- 乘务员安全责任书
- 增员面试流程
- 河南省焦作市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 最新4社区工作者面试题
- 个人简历表
- 男教工体检必检项目
- 河南省兰考县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 兼职译员测试稿
- 河南省开封市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总体规划-永州职业学院
- 最新5、培训科长笔试题(答案)
- 2019雅商酒店境外人员登记培训稀有资料,不可错过
- 小学教师求职简历范文
- 红酒知识与礼仪
- 春节给领导拜年的短信拜年词
-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1
- 20XX年县干部培训工作目标
- 硬笔试听课
- 复习资料
- 教育学
-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比资料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 实习支教工作总结材料
- 2016年中级经济法教学精华版备考资料
- 九级教学资料
- 财务管理教学的总结资料
- the application of roleplay in junior english teaching 试论
- 优秀法官先进事迹材料
- 医院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012年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家长学校教学资料
- 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高三生物教学资料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参考资料
- 预讲练结四步教学法高中语文第5课《滕王阁序》教学资料(讲)新人
-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6届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精选
- 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教学资料管理规范试行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2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教学案(教师
- 教学类档案管理办法
- 山东省中考语文研讨会资料 倾情初三语文教学 打造高效复习课堂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6 化学实验基础教学案(教师版)
- 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系列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