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和一般会计的异同

更新时间:2024-07-08 14: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商业银行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

前言

商业银行是从事货币资金商业性买卖的金融法人。它按照市场导向和地域经济的需求,开展工商业存放款、短期贷款、办理可用支票提取的活期存款业务,提供缴款、支付的媒介等其他各种业务服务。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具有法人地位和权力的特殊企业。

银行会计是一种特殊行业的专门会计,是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银行业务与经营的特点而制定的特种会计,用于银行系统的会计核算和经营管理。因为银行会计是财务会计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的专业会计,是为经营银行业务服务的,所以银行会计和一般企业会计相比较,有着不同点和相同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企业会计、特殊性、社会性、原则、会计科目

不同点

第一, 银行会计的核算和各项业务的处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银行会计的核算过程就是金

融业务处理的过程,由会计人员具体办理。好比,银行的各种存贷款业务、证券买卖等。

第二, 银行会计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银行会计的核算主要是直接面向全社会、面向各经济部门、各企业、各单位和广大的居民。银行会计的核算,反应和监督银行本身的资金活动情况,而且也反应和监督各部门、企业的资金活动情况,综合反应了社会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 银行会计联系面广、影响大、政策性强。银行会计通过柜台办理各种门市业务与社

会各方面联系密切,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银行会计必须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第四, 银行会计在核算上有严密的内部监督系统和管理制度。银行会计采取严密独特的内

部控制与监督方式进行核算,如,双线核算、双线核对、账折见面、复核制度、内外对账、当日轧平财务,以保证银行会计核算无误。 第五, 银行会计核算的电子网络化。银行会计核算的业务量大,会计凭证种类多,并且要

求处理及时,当天业务当天完毕。

第六, 银行会计的科目设置与一般企业会计不一样。例如,商业银行会计会按照与资产负

债表的关系分为表内和表外业务科目。表内科目是反映银行资金实际增减变化而纳入资产负债表内的科目。而表外科目,则是反映银行已经发生而且尚未涉及资金的实习增减变化,或不涉及资金增减变化而不列入资产负债表的科目。

第七, 银行会计的凭证的设置和填写有其特殊性。商业银行会计既有通用的基本凭证又有

专用的特定凭证;有单式凭证也有复式凭证;有表内科目凭证又有表外科目凭证。这些凭证具有社会通用性。因为这些会计凭证不仅是给银行内部管理使用,也要供

给对外营运业务使用,是银行以外的有关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依据。商业银行会计广泛采用由客户填写的原始凭证来取代记账凭证。

第八, 商业银行会计账本跟企业会计不同。商业银行会计账本按照它提供会计核算资料的

详细程度分为总账、日记账、分户账、余额表和登记薄。分户账户又按照帐页格式不同分为四种账。

第九, 银行会计核算的具有时效性。因为商业银行与国家经济的各部门有密切的关系,所

以向外输出的数据和数据能为国家了解国家经济活动情况、制定和进行金融政策提

供信息。因此,它要求商业银行会计必须具备时效性(及时性)。在这种特殊的核算上,商业银行会计为按日提供会计报表——日计表,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当日的资金

以及经营状况。

第十, 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金融企业的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如果单纯地按照一般企业

的会计处理方法套用在银行上,则容易令人误解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尤其在涉及到主营业务上。例如对投资收益按照一般工商企业属于非主营业务,归属于营业外收入是正常的;但投资收益原本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倘若套用一般企业的归属方式则会影响外界对银行的公允评价。同样,在对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上也有必要考虑银行的特殊情况。

相同点

第一,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企业会计的基本前提是基本相同的。商业银行

是一种自负盈亏,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特殊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也会遵循像其他一般企业会计所遵循的会计核算制度,都要遵循会计的一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和货币计量单位假设。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都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第二, 商业银行会计的要素划分和命名大体相同。商业银行会计和一般企业会计都将资产

进行了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分类;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等等,且各会计科目的名称大体相同。

第三, 相同的会计要素,给出了基本相同的确认、计量标准。在商业银行会计和企业会计

中,对资产进行确认的范围、时点,对资产的计量方式、方法基本相同。

商业银行会计的弊端

第一,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会计经营机构相对分散,点多线长,对会计

信息的集中处理相对迟缓,造成时效性不强。另外,由于会计应用系统对会计科目只能在二级科目基础上进行分类,所以无法对会计信息在监督、控制与预测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加工,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

第二,商业银行会计参与决策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商业银行会计参加决

策管理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惯性思维的影响,银行会计工作仍定为与反映和监督,会计工作主要限于操作性的账务处理,很少参与银行的经营管理。另外,在商业银行内部重存款、重贷款

的观念比较浓烈,缺少对会计资料进行考查及分析,会计资料的重要性未被充分利用到。

第三,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严,国有资产流失。在实际工

作中,会计监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其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突出表现为重业务拓展,轻内部管理,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使会计控制和财务监督的有些环节处于失控状态。

第四,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类的差异性。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贷款本金或利息在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作非应计贷款核算,其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计利息予以冲销。但由于该制度未对计息期间做强制性规定,可能会导致同样的贷款由于计息期间的不同,银行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如甲、乙两银行同时在1月1日向丙企业发放贷款,甲银行采用月度计息,乙银行采用季度计息,倘若丙企业在1月31日不能支付利息,那么,在4月末该笔贷款在甲银行业已归入非应计贷款核算,但该笔贷款在乙银行仍然处于正常的应计贷款科目核算,虽然该笔贷款在两行状况并无差异:均不能支付利息且呈连续状态。从而导致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差异性,不能正常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

第五,债券收入的归类问题。按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债券

投资同发放贷款一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同时从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情况来看,不外是发放贷款和投资两种,因此,银行业债券投资收益采用同一般企业的列示方法(投资收益归属于营业外收入)则有不妥:一则商业银行运用资金一般为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的收益占收入多为20%以上,将其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容易让人误解为我国银行业主业不突出;二则银行业的利息支出为最重要的营业成本,其间有相当部分为债券资金的占用成本,如果将债券收益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则容易导致收入与成本不配比,不利于进行损益分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修改会计报表的格式来解决债券收入的问题:在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上移至利息收入后面,同时将营业利润的公式修改为:营业利润=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其它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其它业务支出。

第六,资产减值导致的利润调节问题。由于现行金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当期应计提的资

产减值准备如果高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照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其差额冲回资产减值准备。同时,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退市处理,由此导致了不少上市银行利用资产减值作为利润的调节杠杆,通过“计提”和“转回”的账面游戏,误导投资者的选择。在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明确规定“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来避免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但这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规定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则不符合资产自身的定义,其实我们通过严格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条件则可以使利用减值准备来调整利润的情况得以改观。

对策

1、注重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如实反映金融企业的财务情况

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金融企业的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如果单纯地按照一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套用在银行上,则容易令人误解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尤其在涉及到主营业务上。例如对投资收益按照一般工商企业属于非主营业务,归属于营业外收入是正常的;但投资收益原本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倘若套用一般企业的归属方式则会影响外界对银行的公允评价。同样,在对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上也有必要考虑银行的特殊情况。 2、完善会计制度、准则建设,适应银行业发展状况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外资银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后更加带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导致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和披露的关注程度不够,而金融衍生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实际的交易事项可能尚未发生,从而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不符,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内不能够具体量化,企业多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提及,进而掩饰了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因此,银行业的发展对会计制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通过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进行新准则的制定来予以补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q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