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4

更新时间:2023-12-24 07: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时作业(十六)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4·河北调研)下图为2001年、2025年(预测)全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据(单位:百万人)图。据此完成1~2题。

1.2001~2025年,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大洲是( ) A.大洋洲和欧洲 B.亚洲和大洋洲 C.非洲和拉丁美洲 D.北美和拉丁美洲

2.“人口数量及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资源丰富,经济增长快,人口压力将得到缓解 B.欧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发展问题 C.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城市化迅速,人口压力变小 D.北美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移民对区域发展的贡献很大

解析: 第1题,根据人口数量的变化比较即可。第2题,北美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因而移民对区域的发展作用巨大。

答案: 1.C 2.D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历史变化示意图和某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3~5题。

3.a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 A.3% B.1.5% C.2% D. 4.7% 4.人口金字塔图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 ) A.阶段Ⅰ B.阶段Ⅱ C.阶段Ⅲ D.阶段Ⅳ 5.有关阶段Ⅲ人口增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减少

B.新增人口数量急剧上升 C.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D.人口压力更为严重

解析: 第3题,由图知a年份的出生率为3%左右,死亡率约为1.5%,自然增长率约为3%-1.5%=1.5%。第4题,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看,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应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阶段为低速增长阶段。第5题,阶段Ⅲ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增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重会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缓。

答案: 3.D 4.D 5.C (2014·福建质检)下图示意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 ) A.为发展中国家 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

7.该国0~4岁的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年龄结构 B.性别结构 C.生态环境 D.移民政策

解析: 第6题,图中显示该国40岁以上人口中,女性人口比例明显大于男性人口比例,即中老年人口的性别比失调,故D项正确;图中年轻人口比重较小,说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生率较低,可能是发达国家。第7题,图中20~39岁人口逐年减少,而此年龄段人口是生育年龄段人口,所以他们生育的孩子数量也应相对应地减少,即0~4岁人口数量要多于5~9岁人口数量。综上分析,年龄结构是导致0~4岁和5~9岁人口数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 6.D 7.A

读中国、日本、印度和美国四个国家工作人口比重变化曲线预测图,完成8~9题。

8.有关图中曲线代表的国家,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国 B.②—美国 C.③—日本 D.④—印度

9.国家③在2040年前,工作人口比重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是(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出生率持续偏高 C.大量劳动力迁入 D.总人口数负增长 解析: 结合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可知,四条曲线代表的工作人口比重出现明显下降的时间顺序是①—②—④—③,这对应人口增长进入低出生率现代型的时间差异。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最早,因此是①;其次是美国,为②;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目前人口增长也进入低—低—低模式,今后劳动力人口比重会下降,为④;印度人口增长属高—低—高模式,目前出生率较高,青壮年比重大,因此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增长时间最长。

答案: 8.B 9.B (2014·菏泽模拟)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10~11题。

10.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费水平 C.经济发展程度 D.资源丰富程度 11.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的限制性

解析: 第10题,图示信息显示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第11题,人口合理容量虽然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但是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答案: 10.D 11.C (2014·衡水模拟)图甲、图乙分别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 ) A.北京新增人口最多

B.西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 C.宁夏的迁入人口高于江苏

D.江苏死亡率特征与老龄化有关

13.江苏承载人口远远高于西藏,主要原因是江苏比西藏( ) A.资源条件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高 C.国土面积辽阔 D.对外开放程度高

解析: 第12题,两幅图显示出四省区的人口总数和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可以经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得知死亡率的大小。江苏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该省人口老龄化问题较突出。第13题,环境承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资源条件,江苏省总体资源条件比西藏优越。

答案: 12.D 13.A (2014·洛阳模拟)下表为陕西省关中地区人均自然生态服务需求与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数量比较表。据此完成14~15题。

年份 2003 2010 2020 2 700 1.5 0.206 555万 -1.294 (预测) 14.表中数据说明,关中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 ①资源数量 ②科技水平 ③消费总量 ④开放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协调关中地区人地矛盾,可行的措施有( ) A.少生优育,减轻人口压力 B.发展经济,消除生态赤字 C.厉行节约,降低人均需求

D.扩大资源开发,增加供给总量

解析: 第1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生态赤字增加的原因为人口的增长导致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而供给总量不变。第15题,由于关中地区的资源供给总量不变,要协调该地的人地矛盾,需要从其他地区输入资源,增加供给总量,同时要控制人口数量。

答案: 14.C 15.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结合全球人口增长及预测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22分)

人口 (万人) 2 180 2 500 人均需求 量(gha) 1.5 1.5 供给总 量(gha) 555万 555万 人均供给 量(gha) 0.255 0.222 生态赤 字(gha) -1.245 -1.278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该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10分) (2)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远小于非洲,为什么新生人口增长率却是非洲的两倍还多?(4分)

(3)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许多专家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地球环境承载力。请表明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8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人口大量增长,会带来粮食完全没有保障,环境污染,教育、就业困难等问题,解决措施可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分析。第(2)题,新生人口增长率不仅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第(3)题,这是个开放性问题,可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没有保障,环境污染,教育、就业困难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要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亚洲人口总数多,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非洲,但每年新增人口多,所以新生人口增长率大。

(3)乐观观点:尚未达到环境承载力界限。理由: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可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扩大和加强勘探,可以不断发现和利用新的资源;通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拓展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回答合理即可)

或悲观观点:已经接近甚至超过环境承载力界限。理由: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已出现

多种资源、能源的短缺甚至枯竭;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和过量的废弃物排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地球空间的有限性使其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回答合理即可)

17.(能力拔高题)下表显示了A、B两国人口按年龄结构分布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年龄段 小于15岁 15~65岁 大于65岁 A 35% 60% 5% 比重 B 10% 60% 30% (1)B国大于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A国的人口结构对该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是什么?对该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10分)

(3)A国应采取怎样的人口政策?(2分) (4)A、B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表格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图所示。请你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4分)

答案: (1)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2)持续增长。少年儿童比例上升,教育培训经费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增高;经济发展缓慢,消费水平降低。

(3)计划生育或控制人口数量。

(4)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如以下两例,其他形式合理也可。

课时作业(十七)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联合国官员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气候 D.政治

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当前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

A.B1到B2 B.B2到C1 C.A1到D D.C1到A1

解析: 第1题,当前,叙利亚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国内持续动荡,也就是战争导致的难民迁移,战争属于政治因素。第2题,“涌入叙利亚邻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答案: 1.D 2.C (2014·河南联考)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人口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读图回答3~4题。

3.1998~2000年期间,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大约是( ) A.0~13岁 B.13~23岁 C.23~40岁 D.40~65岁 4.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粮食商品率降低 C.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解析: 第3题,由“人口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可知,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为性别比低于100的年龄段。四个选项中只有13~23岁年龄段符合。第4题,“劳务输出”主要是指劳动力的输出,图中迁移人口中23~55岁年龄段性别比都大于100,说明人口迁移中男性人口数多,而外出务工经商是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因此人口外迁使该省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是农村人口的迁入地,因此城市化水平不会降低;人口外迁导致当地总人口的数量减少,粮食自给需求减少,商品率会提高;人口外迁可以缓解当地的环境压力,使生态环境好转。

答案: 3.B 4.D

读2010年我国四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及变化图,回答5~6题。

5.据图可判断出我国( )

A.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超过中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出现负增长 C.中西部地区人口比重降低主要是人口迁移导致

D.中西部地区人口比重降低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化导致 6.图中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的变化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的是各地区常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变化而不是实际人口的增减。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迁移。第6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人口流动方向为自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东北、中、西部大量农村人口流向东部城市,有利于促进人口迁入区和迁出区经济发展。

答案: 5.C 6.B (2014·湖南二模)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7~8题。

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

7.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8.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7题,贵、桂两省区因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大量外迁,导致老年人口比重迅速提高;苏、粤两省因经济发达吸引劳动力迁入,老年人口比重相对下降。第8题,我国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口增长较快,占全国的比重较大,但是经济欠发达,因而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

答案: 7.C 8.D (2014·云南质检)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08年

10.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解析: 第9题,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负值,但同年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且始终大于自然增长,这样该市人口一直处于增长过程之中,图示中最后一年人口最多。第10题,人口机械增长趋缓与该市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是产业转移和升级造成的对劳动力结构需求的变化形成的。

答案: 9.D 10.C (2014·南昌模拟)读下表,完成11~12题。 某年四城市人口变化资料(单位:万人) 城市 年初人口 年净迁入人口 年末人口 25 1.95 26.90 ① 21 4.21 25.21 ② 25 0.85 25.90 ③ 18 15.97 ④ -2.21 11.该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2.下列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对某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然导致该城市人口老龄化

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C.必然加剧该城市的环境污染

D.可以缓解该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 解析: 第11题,经计算(年末人口减去年净迁入人口之差除以年初人口,再乘以100%)比较可知,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是①②③④。第12题,城市④人口外迁,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状况。

答案: 11.A 12.D (2014·临沂质检)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近几年来平均人口迁移状况,迁入人口多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据此回答13~14题。

13.有关人口迁移对该城市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扩大了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B.加速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C.促进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加快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

14.该城市郊区目前急需加强和完善的工作不包括( ) A.治安管理 B.医疗、文化教育服务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环境保护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可知,该城市人口迁入大于迁出,而且迁入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人口增多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净迁入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不多,对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影响不大;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大小与人口迁移关系不大。第14题,从图中可知,该地人口大量迁入,会给社会治安、环境、医疗卫生等带来很大压力,迁入人口素质较低也需要完善文化教育服务;迁入人口素质不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答案: 13.B 14.C 15.(2011·上海高考)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主要是工程移民;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都是受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退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影响;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主要是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

材料三 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流动人口变化。

(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8分)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8分)

解析: 第(1)题,“孩子上学”属文化教育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我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第(2)题,结合材料二可以判断出人口的流动方向,结合材料三可判断出人口流动的特点。第(3)题,由于人口流动和迁移,造成原居住地劳动力减少,但同时会加强与外部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答案: (1)文化教育因素、经济因素。

(2)人口流动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人口流动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17.(能力拔高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如下:

材料二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4分)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12分)

答案: (1)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东部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答出四点即可)

(2)制造业 批发零售业 社会服务业 较低

(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课时作业(十八)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4·成都模拟)读某城镇略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 A.距离城市较远 B.位于河流下游 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靠近铁路

3.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

A.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解析: 第1题,功能区②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功能区①位于商业区的周围,应为住宅区;功能区③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且靠近铁路,为工业区。第2题,甲处距住宅区较远,位于河流的下游,适宜布局水污染严重的印染厂。第3题,要注意认真审题,题目要求是“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A项是知名度,B项是交通,C是视野,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1.D 2.B 3.D

4.下图中M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工业区 B.农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教育文化区

解析: M处路网密度最高,说明交通便利,同时人口密度大,说明接近消费市场,是商业区的理想区位,所以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答案: C (2014·湖南联考)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6.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7.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第6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第7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答案: 5.C 6.B 7.D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8~9题。

8.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9.有关图中①②两地地价差别及其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低于② ②工业部门之间的协作条件好 B.①低于② ②地势高,远离污染且环境优美 C.①高于② ①远离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 D.①高于② ①面积较大,土地资源丰富

解析: 第8题,由图可知,甲功能区位于市中心,用地集约,是商业区;乙功能区位于城市外缘,接近交通线,是工业区;丙功能区面积广大,是住宅区。第9题,①②两地均为住宅区,从河流的流向可知,②地地势较高,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高,因此地价高于①

地。

答案: 8.A 9.B (2013·浙江文综)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Ⅰ、Ⅱ两个阶段(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下题。

地价 土地利 用形态 Ⅰ阶段 Ⅱ阶段 甲 低 中 乙 低 中 丙 中 高 丁 低 中 10.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下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①③ B.②⑦ C.④⑧ D.⑤⑥

解析: 根据题目需要在中等地价中选址的要求,甲、乙、丁的Ⅱ阶段和丙的Ⅰ阶段属于中等地价,结合图3可排除③④⑥⑧。

答案: B (2014·合肥模拟)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读江淮城市群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顺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 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庐江—六安—巢湖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合肥—马鞍山—安庆

12.合肥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优美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量多廉价 D.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 第11题,庐江城市等级低,小学数量少;六安与巢湖城市等级相同,六安小学数量不一定比巢湖多。第12题,科技创新型城市依托的是雄厚的科技实力。

答案: 11.C 12.D (2014·南昌一模)下图所示的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试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14.如果r城是s城的卫星城,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卫星城的城市等级 B.减轻中心城市人口压力 C.扩大中心城市服务范围 D.改善卫星城的生态环境

15.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化分别是( )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解析: 第13题,一般地,等级越高的城市、在区域中数量越少;图中显示d代表的城市数量最少,可能是省政府驻地,等级最高。第14题,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压力。第15题,距离越近,到达频率越高,甲区域距离u城市最近,故到达频率最高;s城市是省会,与地方性城市联系紧密,所以甲区域居民到达的机会较多,而t城市为一个孤立的城市,距离甲区域也较远,所以甲区域与之联系较松散。

答案: 13.D 14.B 15.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4·成都模拟)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唯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下图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________。(4分)

(4)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4分)

答案: (1)地质 地形 水源 交通(答出三项即可) (2)靠近河流 靠近文物古迹 远离工业区(或污染小) (3)公路 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答出两项即可)

17.(能力拔高题)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说出该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8分)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8分)

(3)分析该市近年来高新企业外迁的原因。(4分)

答案: (1)该市土地利用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本世纪以来工业用地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

(2)A商业区(商业文化区);B住宅区;C工业区。经济因素(地租高低)。

(3)老城区地价高,交通和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郊区地价低,环境好,有利于高新企业发展。

课时作业(十九) 城市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项目 1999年 2009年 3 7 甲 城市数目(个) 36 200 1 765 000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56 340 丙 城市人口(万人) 30.4 48.6 丁 城市人口比重(%) 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近年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解析: 第1题,城市化进程有三个主要标志,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表中显示城市数目的增多,隐含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这一标志。第2题,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很可能与当地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关。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是发生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中心区的萎缩是逆城市化现象的表现。

答案: 1.B 2.C (2014·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1998~2006年间,该市( )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4.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化水平、市区人口一直呈增长状态。第4题,该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的变化幅度,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答案: 3.B 4.C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回答5~7题。

5.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 ) A.交通运输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地形、气候 D.城市规模 6.各曲线中,按城市发展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7.该城市在图示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水平提高

B.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向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 C.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

D.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

解析: 第5题,城市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决定了城市人口密度的大小,而人口数量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第6题,城市发展早期,人口向城市中心集聚,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移动。第7题,由于城市人口外迁,进而引起商业服务功能区和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因此郊区农业比重下降,条件改善。

答案: 5.C 6.B 7.D (2014·莱州模拟)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空间变化可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发展的空间状态。下图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的移动示意图。完成8~9题。

8.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 ) A.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B.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状态 C.人口总量增长的空间状态 D.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状态

9.影响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因素与灾害因素 B.国家政策与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与经济因素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1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重心分布的变化是由北向南,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重心南移。第9题,1982~2010年我国施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是城镇化水平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答案: 8.A 9.B

(2014·济宁一模)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A.甲—地价上涨 乙—交通拥挤 丙—各类产业迁出 B.甲—交通拥挤 乙—地价上涨 丙—各类产业迁出 C.甲—各类产业迁出 乙—交通拥挤 丙—地价上涨 D.甲—地价上涨 乙—各类产业迁出 丙—交通拥挤 11.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 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 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

解析: 第10题,人口增多、土地供应紧张会导致地价上涨;生产、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下降会导致各类产业外迁;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会加重交通拥堵。第11题,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城市用地会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答案: 10.B 11.C (2014·陕西一模)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12~13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X Y 675.0 644.5 降水量(mm) 405 267 径流总量(mm) 337 96 地表径流(mm) 68 171 地下径流(mm) 270 377.5 蒸发量(mm)

12.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 )

A.①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B.②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C.③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D.④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13.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解析: 第12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①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①。第13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

答案: 12.A 13.C (2014·东北联考)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表,回答14~15题。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平均值 广东 平均值 湖北 平均值 青海 2.33 5.22 2.51 7.62 4.96 10.26 1984年 1.99 3.85 2.32 5.88 4.17 8.39 1997年 14.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位城市分布集中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15.造成从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第14题,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大、中、小城市体系不完善,导致城市结构失衡,过度集中,表现为城市首位度过高。第15题,上个世纪80、90年代,广东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上建立了经济特区,使得广东省的城市发展渐趋合理。

答案: 14.C 15.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4·太原模拟)近30年来,下图中某市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据图说出该市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6分) (2)简析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2分)

(3)从环境因素考虑,分别指出该市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12分)

解析: 第(1)题,从两幅图的对比上可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第(2)题,国道穿过城区会导致城区交通拥堵。第(3)题,从风向玫瑰图可知东北风为最小风频;钢铁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是合理的。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且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对河流和城区污染严重,故不合理。

答案: (1)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 (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

(3)钢铁工业布局合理,因为钢铁厂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布局在居住区外围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居住区的影响较小。化工厂布局不合理,因为化工厂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其大气污染对居住区影响较大,且其布局在城市河段的上游方向,对城市水质影响较大。

17.(能力拔高题)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漫画《城市病了》。

材料二 生态城市模式是一种理想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1)图中“城市病”的表现有哪些?(10分)

(2)导致上述“城市病”的“病因”是什么?(4分)

(3)试从环境、交通、能源利用等方面设想如何将你所生活的城市改造为生态城市。(6分)

答案: (1)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压力大;水资源、土地资源紧张。

(2)城市化速度快,城市规模过大,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3)环境方面:经济发展以清洁生产为主;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立交桥等交通设施。能源利用方面: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环境、交通、能源各答出一条即可)

课时作业(二十)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4·泰安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热量 2.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A.灌草种植 B.畜牧业 C.小麦农场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反映该地位于干旱地区,绿洲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所以影响该地生产模式分布的主导因素为水源。第2题,过渡带分布在荒漠边缘,不适合大规模的耕作业,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

答案: 1.A 2.C

3.造成浙江、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经济 C.地形 D.技术

解析: 根据两省的农业结构图可以看出,四川省粮食生产占70%,蔬菜瓜果及油料只占22%,这是因为四川省地处内陆,经济相对欠发达,粮食作物占据优势;而浙江粮食生产只占50%,蔬菜瓜果就占了32%,是因为浙江省位于东部沿海,人均GDP高,城市化水平高,消费水平高,对蔬菜瓜果的需求量大。因此,造成两省农业种植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答案: B (2014·陕西五校联考)香港于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奶粉限购令”,使国内奶业标准低再次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完成4~5题。

71.9 11.5 内蒙古 青海 118.9 10.4 新疆 云南 69.8 9.5 黑龙江 北京 61.2 5.8 河北 上海 21.1 4.6 山东 天津 15.7 12.7 陕西 山西 4.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和市场 B.饲料和劳动力 C.饲料和市场 D.劳动力和技术 5.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 B.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C.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D.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

解析: 第4题,良种奶牛的分布主要受饲料与市场的影响。第5题,我国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奶业标准低。

答案: 4.C 5.B (2014·宜昌模拟)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完成6~7题。

6.“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因素是( ) A.粮食需求 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 D.劳动力数量 7.“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物流业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6题,科技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弱,“垂直农业”才会由概念走向实践。第7题,从题干可知,“垂直农业”就近市场布局,从而减少了运输环节;“垂直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减弱,规避灾害的能力增强。

答案: 6.C 7.B (2014·湖北联考)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价格 B.交通成本 C.国家政策 D.技术水平 9.当Y线变成L线时,反映了各农业部门的变化是( ) A.X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变大 B.Y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变大 C.Z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变大

D.各种农业部门生产范围均变大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距离市场远近的变化,纯收入发生变化,说明受交通成本的影响较大。第9题,Y线变成L线,说明Y农业部门的收益空间增大,生产范围在扩大。

答案: 8.B 9.B

孜然也称“安息茴香”,是一种烧烤佐料。在中国的最大产区分布在新疆的天山南麓,特别是在零海拔以下的地区是最佳生长地。读孜然传播路线图,完成10~11题。

10.孜然原产地的气候特征是( ) A.湿热多雨 B.雨热同期 C.冬雨夏干 D.炎热干旱 11.中国孜然产区的自然条件有( )

①夏季气温高 ②降水丰富 ③光照充足 ④土壤肥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判出孜然的原产地是西亚地区,为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第11题,新疆地区深居我国内陆,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小,全年降水稀少,夏季高温,光照充足,土壤以荒漠土为主。

答案: 10.D 11.B

随着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青睐,淮河沿岸地区某村民组在本村稻田里采用了“稻鸭共作”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实现了水稻和鸭子双丰收。据此回答12~13题。

12.“稻鸭共作”生产与下列哪种农业地域类型特征基本相符( )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立体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13.下列有关“稻鸭共作”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 ④可以在全国大城市郊区推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2题,“稻鸭共作”生产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因而属于混合农业。第13题,“稻鸭共作”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是一种绿色环保农业类型;水稻和鸭子实现双丰收,为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 12.A 13.B (2014·锦州模拟)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 B.商品率高 C.精耕细作 D.科技水平高

15.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第14题,该地区南部主要农作物是油棕、可可等热带作物,种植面积大,属热带种植园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技术水平低等特点。第15题,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大规模种植花生、橡胶等作物,会使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等问题。

答案: 14.B 15.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顺义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 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 000元。

材料三 北京市农业布局图。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8分)

(2)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8分)

(3)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如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4分)

答案: (1)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

(2)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

量增大等。

(3)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增加经济收入。

17.(能力提高题)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6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4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6分)

解析: 本题通过塔里木盆地商品棉生产基地的建设,考查了农场的分布、影响长绒棉生长的有利条件、限制性因素及农业发展不合理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区为塔里木盆地。干旱是本区突出的特点,从而推知农场应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盆地周围绿洲地带。该区域为我国优质长绒棉基地,分析其有利条件时首先要结合当地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和人文条件考虑,然后找出与其“优质”有关的因素。第(2)题,农产品的销售要从产品本身、市场需求、交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商品棉花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要从当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中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注意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如文字中提到的棉花收获季节,大量外地民工前来采摘,说明当地劳动力不足。第(4)题,解答此题一方面审清题意,题目要求分析“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抓住关键词“过度扩大”“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环境进行分析。

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课时作业(二十一) 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是地区农业的( ) A.商品化生产 B.集约化生产 C.机械化生产 D.生态化生产 2.农业地域分工不断深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政策的支持不断加强 C.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D.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 解析: 由农业地域的概念可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也进一步提高,农业地域就逐步形成,其地域分工会不断深化。

答案: 1.A 2.A (2014·淮安模拟)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图甲和图乙,完成3~4题。

3.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4.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甲,可以看出该地的种植业占农业产值的40%,畜牧业占近50%,两者基本相当,因此判定为混合农业。第4题,塑料大棚可以改变热量条件。

答案: 3.C 4.B (2014·湖南联考)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完成5~7题。

5.农业地域类型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6.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7.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解析: 第5题,丙为拉普拉塔平原,属于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第6题,乙为美国中部平原区,土壤肥沃;夏季受来自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影响,温度、降水量适宜。第7题,甲、乙、丙、丁四地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多种小麦或者多牧羊,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

答案: 5.C 6.B 7.D (2014·聊城模拟)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8~9题。

8.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D.甲——城郊农业

9.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 第8题,甲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乙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各占一定比重、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丙地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都很高,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第9题,甲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包括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答案: 8.B 9.B

读法国农业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与P地相比,Q地种植葡萄的优势区位是( ) A.技术条件好 B.鲜果上市早 C.市场广阔 D.海运便利 11.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 A.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 D.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

解析: 第10题,Q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比P地纬度低,光热充足,鲜果上市早于P地,故B选项正确。第11题,由图例可知,M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影响该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饲料和市场,法国乳畜业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答案: 10.B 11.A

图甲是“我国某地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形示意图”,图乙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13.若该地农业发展到阶段Ⅲ,其农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 ) A.大农场生产 B.专业化生产 C.精耕细作 D.高度机械化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产品以乳产品和蔬菜为主,因此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第13题,阶段Ⅲ面向的是国际市场,因此专业化生产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答案: 12.B 13.B

崇明岛上一家农业合作社种田用上了生态新模式。春天种玉米,秋天种花菜。玉米秆、花菜叶等“农业垃圾”用来养猪羊;猪的部分粪便“撒”入蟹塘,成为浮游水生物的营养食

品,而浮游生物营造的优良水环境则为虾蟹质量“打基础”;年底清塘时,塘底污泥作为“生态”牌肥料还田,增强土地肥力。据此回答14~15题。

14.材料描述的农业生产属于( ) A.大牧场放牧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季风水田农业

15.根据材料画出下图图示,图示中的数码与文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猪羊,②——玉米、花菜,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B.①——玉米、花菜,②——浮游水生物,③——虾蟹,④——猪羊 C.①——玉米、花菜,②——猪羊,③——虾蟹,④——浮游水生物 D.①——玉米、花菜,②——猪羊,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解析: 第14题,该农业生态模式包含种植业(玉米、花菜)、畜牧业(饲养猪羊)和渔业(饲养虾蟹),因而为混合农业。第15题,塘底污泥可用来作为玉米、花菜的肥料,玉米、花菜可作为猪羊的饲料,猪羊的粪便部分作为玉米、花菜的肥料,部分作为浮游生物的营养食品,浮游生物又为虾蟹的饵料。

答案: 14.B 15.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4·湖北联考)读下图(图中数据表示年等降水量,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概括描述美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说出A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生产最突出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以及与之对应的农业生产特点。(6分)

(3)甲地是美国蔬菜、水果、花卉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结合该地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商品农业基地的有利的区位因素。(4分)

1 4 7 10 年平均 18.7 19.7 24.1 23.6 19 气温(℃) 日照:325天 61.0 18.3 0.3 8.6 319 降水量(mm) 雨日:35天 答案: (1)总体上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西北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2)商品谷物农业。土地平坦广阔,耕地面积广大;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3)热量丰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交通、信息通达度高。 17.(能力拔高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据报道,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 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三 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14.42 15.47 16.00 人口(亿人) 6 056 6 838 7 36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420 442 460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1)判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4分) (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8分)

(3)由材料三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8分) (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安全?(6分)

解析: 第(1)题,甲位于东北地区,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第(2)题,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表格可知,粮食消费既包括总消费量,也包括人均消费量。人均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第(4)题,粮食问题的解决应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虑部分进口。

答案: (1)甲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属于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2)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3)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消费量上升。 (4)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课时作业(二十二)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据此回答1~2题。 1.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炼而成,每100千克薰衣草约萃取0.5千克精油。薰衣草精油生产的区位导向属于( )

A.市场导向型 B.原料导向型 C.动力导向型 D.技术导向型

2.加拿大铝土矿蕴藏很少,但它从其他国家进口铝矿,炼铝能力居世界前列,其原因是( )

A.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水能资源丰富,炼铝成本低 C.铁路运输发达,便于原料输入 D.科研力量强,具有人才优势

解析: 第1题,每100千克薰衣草约萃取0.5千克精油说明原料比重大,属于原料导向型。第2题,金属冶炼为能源导向型工业,加拿大有丰富、廉价的水能,为炼铝工业提供了条件。

答案: 1.B 2.B

下图中数字表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部门,最有可能表示甜菜制糖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技术投入的推动下,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 ) A.④→①→② B.②→④→③ C.④→③→① D.④→②→①

解析: 第3题,甜菜制糖厂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从图中可以看出四部门中,①、③、④部门科技和劳动力的比重和都超过了80%;只有②部门科技和劳动力所占比重约为50%,因此只有②部门最有可能为甜菜制糖厂。第4题,据图可以判断出工业部门④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在科技的推动下,该工业部门对劳动力的依赖性逐渐降低。

答案: 3.B 4.C (2014·肇庆二模)下图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只考虑经济效益,该工业部门应该布局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6.导致图中成本曲线b到a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更便利 B.逐步接近消费市场 C.环境污染越来越轻 D.地租价格逐步降低

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只有在①位臵,该产品价格高于成本,有利润;而其他位臵

都是成本高于或等于价格,则无利润可言。第6题,由b到a成本逐渐降低,而一般由市中心向外地租越来越低,故这一变化也与由市中心到近郊地租变化一致。所以D项正确。

答案: 5.A 6.D (2014·昆明模拟)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翡翠加工中心和翡翠消费市场。海外许多经营翡翠多年的大牌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内地市场,已经开始逐步将市场重点转移至中国内地。读下表回答7~8题。

翡翠全球生产和营销格局变化表

1993年 2007年 原料供应地 缅甸、云南 缅甸、云南 加工中心 香港 北京、云南、广东、上海等 消费市场 港台、东南亚、欧美 中国、欧美 7.云南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翡翠原石和制成品的集散地,原因是( ) A.靠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加工技术高 D.资金力量雄厚 8.目前,珠三角地区成为新的翡翠加工基地的原因是( ) A.欧美产业转移 B.玉石文化传统浓厚 C.原料供应中心 D.消费需求巨大

解析: 第7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云南是全球翡翠原料的主要供应地,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云南成为中国最大的翡翠原石和制成品的集散地。第8题,玉石是一种昂贵的消费品,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消费需求巨大,使得其能接近消费市场。

答案: 7.A 8.D

下图是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9~10题。

9.图中a、b、c、d四地中哪两地不能布局水泥厂和酿造厂( ) A.a、b两地 B.a、c两地 C.a、d两地 D.b、d两地 10.该城市的钢铁厂布局在甲地,主要是因为该地( )

①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②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③水陆交通便利,且有充足的工业用水 ④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第9题,水泥厂和酿造厂均会造成大气污染,该城市盛行东北风,水泥厂和酿造厂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图中位于该盛行风下风向的有a、c两地,位于上风向的有b、d两地,故b、d两地不能布局水泥厂和酿造厂。第10题,从图中可知,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该地位于河流沿岸且靠近铁路,水陆交通便利,有充足的工业用水;该地位于河流下游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污染较小;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该地是否有煤炭资源。

答案: 9.D 10.D (2014·顺德模拟)读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贸易量统计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钢铁工业( ) A.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大 B.属于出口加工型企业 C.钢材一直需要大量进口 D.钢材主要满足国外市场

12.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布局逐渐趋向东部沿海地区,其目的主要是( ) A.靠近能源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便于出口钢材 D.靠近丰富劳动力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是快速增长趋势,反映出原料对外依存度增大。第12题,钢铁工业布局趋向东部沿海地区,反映出接近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的趋势。

答案: 11.A 12.B (2014·江西联考)下图中甲、乙、丙、丁为某省区四个不同区域示意图,其人口密度、某种工业企业规模及人均收入分别如下,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中某企业最有可能是( ) A.汽车制造厂 B.钢铁厂 C.可口可乐生产厂 D.电子装配厂

14.调查发现,图中乙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69%,影响其发展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便利的交通 B.较高的科技 C.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 D.优美的环境

解析: 第13题,图中信息显示该企业规模与人口密度、人均收入呈正相关,说明该企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四个备选项中,最可能是可口可乐生产厂。第14题,乙区人口密度小、人均收入低,则属于开发较晚的区域,可能由于环境优美而发展新兴的旅游等第三产业。

答案: 13.C 14.D 15.(2014·东北联考)读某区域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解析: 该区域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高教园区,技术力量强,适宜布局技术导向型的电子工业。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4·泰州模拟)图甲和图乙是甲、乙两个不同时期建设的钢铁基地,图丙是每冶炼一吨钢所消耗煤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8分)

(1)甲、乙钢铁基地都是符合当时工业布局原则的。据图推测:________(甲、乙)钢铁基地建设的较早,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钢铁工业这种布局的变化得益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4分)

(3)图乙中建材厂临近钢铁基地布局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船厂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解析: 第(1)题,当时炼钢对煤炭的需求量大,故图甲符合当时工业的布局原则。第(2)题,钢铁工业由原料地转移到市场布局,得益于科学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第(3)题,建材厂临近钢铁基地可以利用废渣,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造船厂对钢材需求量大,接近钢铁基地,可降低运费,接近港口。

答案: (1)甲 早期炼钢需要的煤炭多,甲钢铁厂靠近煤炭产地 (2)科学技术(冶炼技术) 交通运输(便利的海运)

(3)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接近原材料产地,降低运输费用;靠近港口

17.(能力拔高题)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76.1亿元,较2009年增长37.9%。锂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及更具有环保性,已经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铅酸、镍氢和镍镉电池,并且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中的重点交叉产业,更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下图示意中国大陆锂离子电池区域产业规模的空间分布。

(1)简述中国大陆锂离子电池区域产业规模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10分)

(2)据报道,四川将打造国内最大的稀土锂电池产业基地。简要分析四川省锂电池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8分)

(3)简要说明我国锂电池行业迅速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解析: 第(1)题,据图描述空间分布特点即可,注意首先要总论,然后分述。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四川具有资源优势,四川又是人口大省则有劳动力优势,地处西部而具有政策优势。第(3)题,结合文字材料,分析锂电池快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地区)最为集中,中西部地区产业规模小,分布较少。

(2)锂矿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消费市场广阔;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的支持。(答出四点即可)

(3)促进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减少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课时作业(二十三)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4·天津模拟)天津是我国传统的自行车生产基地,我国第一辆自行车诞生于此。进入21世纪,天津已陆续引进企 33家,吸引投资55亿元,建成集研发、生产、交易、展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自行车创意产业基地。据此完成1~3题。

1.该自行车产业基地建在天津的原因是( )

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 ②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③政策扶持,吸引力强 ④矿产丰富,原料充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该产业基地的建立,反映出自行车产业的( ) ①集聚现象 ②分散现象 ③产业升级 ④产业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此类产业基地的建立,对天津市发展的影响是( ) A.增加就业压力 B.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 C.减轻大气污染 D.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解析: 第1题,自行车生产与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无关。第2题,多家自行车企业落户天津,反映了产业的集聚现象,同时该产业基地不断发展创新,促进了产业的升级。第3题,自行车产业基地的建立会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天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A 2.B 3.D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完成4~5题。

4.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 A.煤炭 B.交通 C.铁矿石 D.市场 5.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解析: 第4题,铁矿石需要进口,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第5题,矿渣加工以及水泥建材厂的建立,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降耗减排。

答案: 4.C 5.B (2014·烟台模拟)下面左图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右图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6~7题。

6.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B.交通便捷 C.气候全年温暖湿润 D.能源充足 7.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因生产联系而分散

B.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 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D.工业布局趋向水源丰富地区

解析: 第6题,结合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区交通都非常便利。第7题,美国硅谷地区为新兴工业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鲁尔区为传统工业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增的产业多为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

答案: 6.B 7.C (2014·东北联考)德国的汽车企业同我国长春市“一汽”、上海市“上汽”、广州市“广汽”等汽车企业合作,使三城市成为我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同时这三城市的汽车配件产业也同步发展起来。请回答8~9题。

8.德国企业与我国的长春、上海、广州三城市汽车企业合作生产汽车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有完善的汽车配件产业 B.都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 C.都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D.都有汽车生产的历史

9.三城市汽车配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三城市汽车工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 ) A.减少零配件运输距离,降低成本 B.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

C.扩大了市场需求,增加了汽车的出口量 D.解决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解析: 第8题,德国企业与我国三地合作,主要因为是我国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三地中汽车业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我国汽车业发展水平较低、高素质的人才不足都是制约发展的因素,所以要引进外资企业。第9题,三城市汽车配件业的快速发展与就近供应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答案: 8.C 9.A (2014·泰安质检)读某工业园企业联系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该工业园的核心企业最可能是( ) A.制衣工业 B.饮料工业 C.微电子工业 D.钢铁工业 11.下列有关该工业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业基础比较雄厚,产品特色较鲜明

B.吸附企业集中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共用基础设施

C.吸附企业对核心企业依附性较强,抗风险能力较弱 D.企业聚集有利于“三废”的集中治理

解析: 第10题,注意核心企业外围的产业链有余热链、水循环链、废弃物链等,四类企业中最可能为钢铁工业。第11题,吸附企业主要是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而非共用基础设施。

答案: 10.D 11.B (2014·威海调研)图甲为“某区域产业链示意图”,图乙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从工业布局角度看,该产业链最适合位于图乙中的( ) A.工业区A B.工业区B C.工业区C D.工业区D 13.该产业链的形成体现了( ) A.不同工序的生产协作 B.商业贸易的联系 C.零部件工厂的联系

D.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联系 解析: 第12题,从产业链可知,该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C靠近高教文化区,科技力量强,适宜布局该产业。第13题,该产业链把生产与销售结合了起来,联系了第二、三产业。

答案: 12.C 13.D (2014·扬州模拟)读苹果ipad产业链及利润分配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苹果公司获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芯片技术顶尖 C.管理水平很高 D.原创设计独特

15.为改变中国大陆企业在ipad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加强技术创新 ②提高劳动效率 ③扩大企业的规模 ④重视自主营销 ⑤降低原料成本 ⑥培育民族品牌

A.①②③④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⑥ 解析: 第14题,从材料中可看出,苹果公司基本没有进行生产环节的工作,则与A、C无关;芯片由韩国生产,则与B无关;该公司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设计出这种产品,然后由各地共同组织生产,故原创设计是其获利最高的主要原因。第15题,图中显示中国大陆企业在该产品的国际分工中,主要承担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和组装工作,利润较低;为了提高地位,应从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

答案: 14.D 15.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20世纪末以来,软件产业成为印度的朝阳产业。据统计,印度软件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为70%,2006~2007年度印度信息产业产值达478亿美元,其中软件及其服务出口额达310 亿美元。

(1)依据图文资料,概括印度软件企业特点及空间分布的变化。(8分)

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就被称为三大科技城,如今依靠国家长远的战略决策,基于完整的软件人才培育系统,独特的海外印侨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形成交相辉映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形成的条件。(10分)

解析: 第(1)题,印度软件业特点要依据材料和软件工业生产特点来分析;空间分布的变化要对比两个年度的分布情况来判断。第(2)题,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的形成条件要结合材料来分析,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因素回答。

答案: (1)印度软件企业数量增长快;创造产值高;出口比重大;软件企业由原有工业中心(大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迁移)。

(2)工业基础良好;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才优势;资金来源丰富;工业集聚效应等。 17.(能力拔高题)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分布图和湛江市东海岛钢铁石化产业项目规划图。

材料二 东海岛是我国第五大岛,岛上居民较少,开发强度低,土地资源较丰富,拥有较长的天然深水岸线。

(1)简述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 (2)广东省石化产业集群化的好处有哪些?(6分)

(3)简述湛江市东海岛规划建设大型钢铁石化项目的主要理由。(6分) (4)为解决广东省能源紧张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 第(1)题,从分布图中可以看出,石化产业基地主要沿海分布。第(2)题,产业

集群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利于信息的交流,可以降低运输成本。第(3)题,从市场、交通、地价等角度分析。第(4)题,从开源与节流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沿海分布(或沿输气线路分布)。

(2)有利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有利于加强交流与协作;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能耗。

(3)接近珠江三角洲消费市场;土地资源丰富,地价较低;拥有天然深水岸线,适合建设大型海港等。

(4)跨区域调入能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进口石油、北煤南运等);开发利用新能源(建核电站等);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

课时作业(二十四)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年6月30日,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同时通车,从此青岛市胶州湾两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就有四条线路。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主要包含几种交通运输方式(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胶州湾隧道比其他三种线路最突出的优势是( ) A.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小 B.运输费用最低廉 C.修建线路的造价最低 D.工程难度最低

解析: 第1题,图中有水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第2题,隧道建设在地面以下,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小。

答案: 1.B 2.A (2014·长沙模拟)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区交通运输方式能耗和碳排放结构。完成3~4题。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占交通工具能源80.15% 10.24% 0.02% 9.59% 消耗总量的比重 占交通工具碳排74.8% 16.10% 0.02% 9.08% 放总量的比重 3.该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4.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该地区的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区交通工具碳排放的是( )

①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 ②建设低耗能、零排放的城市轨道交通 ③降低该地区高等级公路的比重 ④提高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的比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3题,依题意,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可用占交通工具碳排放总量的比重除以占交通工具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来计算,经计算可知,铁路运输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最大。第4题,新能源交通工具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而铁路、航空单位碳排放量高。

答案: 3.B 4.A (2014·泰安模拟)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据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示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 A.T1 B.T2 C.T3 D.T4 6.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表明( )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 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 C.工业化程度提高 D.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解析: 第5题,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应该是铁路运输供需缺口最大的阶段,结合图示知,T3阶段的缺口最大。第6题,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逐渐变小,说明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应是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结果。

答案: 5.C 6.D (2014·厦门一模)下图中甲、乙两市之间的M跨海大桥2008年11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于2013年5月通车。据此完成7~8题。

7.建设M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洋气象 B.科学技术 C.环境保护 D.社会经济 8.M大桥投用后,它将有利于( )

①促进两市的经济联系 ②扩大甲市的服务范围 ③带动建材工业的发展 ④扩大乙市的服务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7题,影响交通路线建设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需要。第8题,两地交通线的建设必然会促进两地的联系;另外,注意图中甲为副省级城市,乙为地级市,则甲市等级高于乙市,M大桥投用后会扩大甲市的服务范围,方便与西南部联系。

答案: 7.D 8.A (2014·威海质检)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 629千米,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结合下图回答9~11题。

9.影响川藏铁路建设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地质构造复杂 B.资金短缺 C.技术力量不足 D.多年冻土的存在 10.川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 ) A.完善进藏通道,进一步加强西藏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B.开发沿线旅游资源,促进香格里拉、桂林地区旅游发展 C.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形成沿线工业走廊 D.促进川藏地区对外开放,构建中国—东盟陆路经贸通道 11.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 ①森林破坏 ②土地沙漠化 ③湿地萎缩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川藏铁路穿过横断山区,地形崎岖,落差大;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灾害频发,不利于铁路的修建。第10题,正确区分川藏和青藏铁路的差异,分析川藏铁路的特殊意义。第11题,横断山区为我国原始森林分布区,铁路的建设会造成森林的破坏;又因为川藏铁路所经地区地势陡,且东段地区降水丰富,铁路修建造成植被破坏后,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答案: 9.A 10.A 11.B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条件最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港口,最容易发生泥沙淤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2题,甲处为岩质海岸,泥沙不易淤积,位于背风的港湾且有铁路相连,港口条件最好。第13题,丁处为沙质海岸且位于河流的下游,最容易发生泥沙淤积。

答案: 12.A 13.D (2014·杭州模拟)下表为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四省区部分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表(单位:千米)。读表回答14~15题。

地区 铁路营业里程 内河航道里程 公路总里程 高速公路里程 422.4 2 226 11 974 775 ① 2 473.4 2 877 209 231 2 630 ② 531.5 0 60 810 0 ③ 5 785.0 5 098 151 945 1 357 ④ 14.①②③④四个省区分别为( ) A.西藏 云南 上海 黑龙江 B.西藏 黑龙江 上海 云南 C.上海 黑龙江 西藏 云南 D.上海 云南 西藏 黑龙江

15.对②省区河流通航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A.水网密布,通航条件好 B.冬季有结冰,通航条件差 C.区域面积广,通航条件好 D.地形崎岖,通航条件差

解析: 第14题,四个备选项中,西藏最落后,所以高速公路里程最短的③是西藏,则可排除A、B两项;黑龙江铁路网发达,铁路营业里程要远大于云南,故④为黑龙江;则D选项正确。第15题,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上,多喀斯特地貌而地表崎岖,河流落差大,所以通航条件较差。

答案: 14.D 15.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指出制约乙城港口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4分)

(2)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口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6分)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哪条线,简述你的理由。(6分)

解析: 第(1)题,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第(2)题,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第(3)题,A线经过山脊,沿线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

答案: (1)水位较浅,大型船舶容易搁浅。 (2)水位深,有铁路交通线通过,可深入内陆。 (3)B 地形起伏和缓,工程量小。

17.(能力拔高题)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下图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4分)

(1)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用,并分析原因。(10分)

(2)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14分)

答案: (1)作用: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原因:高铁建成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经济腹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2)(只答①线或②线方案,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①线方案。理由:①线与②线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

或②线方案。理由:①线与②线比,②线所经地区占用耕地较少;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征地费用较低。

课时作业(二十五)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聚落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分布较分散,无规律可循 B.沿湖分布 C.沿交通线分布 D.沿等高线分布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b聚落相对于其他三个聚落交通更加便利,因此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图中的聚落以靠近铁路、公路分布为主。

答案: 1.B 2.C

读某城市略图,据此回答3~4题。

3.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 4.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方向是( ) 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 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

解析: 读图可知该城市是湖南省的岳阳市,该市临江,又有京广铁路经过,故其主要区位条件是交通便利;由于东部交通更为便利,且西部为洞庭湖,故该城区建设发展方向应向东扩展。

答案: 3.B 4.D (2014·湘潭质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①地形 ②地租 ③市场 ④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第5题,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读出①地等高线密集,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小。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交通干线的交叉路口,

交通便捷;同时地处城区外缘,土地价格低。

答案: 5.A 6.C (2014·佛山二模)下图为高速铁路修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8.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解析: 第7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市的时间缩短,则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高铁建成后,城市间的通行时间缩短,但实际距离不会改变。第8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臵,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所在区域城市间,及乙与周边城市有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可判断乙城最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

答案: 7.C 8.B

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形态没有什么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长江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该城市1950年前沿运河发展,1960年后沿铁路线方向沿伸,1990年后又向长江沿线扩展。第10题,早期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运河地位突出,后来随着铁路的出现,特别是长江水运的发展,运河航运地位下降。

答案: 9.D 10.C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11~12题。

11.两图所显示的含义是( )

A.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B.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C.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小于公交站点 D.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于公交站点 12.据图可知,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B.行人、营业面积 C.营业面积、人口密度 D.人口密度、交通

解析: 第11题,由图可知,左图表示的含义是行人流量对零售商业面积的影响,从左图中可以看出零售商业面积与行人流量之间既存在正相关关系又存在负相关关系;从右图中可看出道路交叉口对零售商业的吸引力大。第12题,对于商业来说,购买人数和购买力是关键,所以影响零售商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交通和市场。

答案: 11.D 12.A (2014·泰州模拟)读中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正确的是( ) A.北方多于南方

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 C.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

D.总部的区位由高层级的城市向低层级的城市演变

14.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 )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 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

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 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 解析: 该图直观地表达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中物流公司的总部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物资流通的要求高,物流公司总部也较多。

答案: 13.C 14.A 15.(2014·聊城模拟)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在规划过程中需考虑购物中心的交通和顾客量,同时还要注重对耕地和菜地的保护,结合图中四个位臵分析,甲是最佳位臵。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014·上海浦东模拟)读图和资料,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嘉定地处上海西北部郊区,按照2003年《嘉定区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嘉定区大力发展规模企业,全区功能定位:中部是嘉定新城,西部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南部是现代物流中心,北部是先进制造业中心。

材料二 嘉定区工业产值(单位:万元)。 指标 工业总产值 规模企业产值 2 305 765 2 190 477 2006年 2 926 895 2 824 454 2007年 26.9 28.9 同比增长(%) (1)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说明嘉定区规模企业的发展特点。(4分) (2)据图说明嘉定南部形成现代物流中心的原因。(12分) (3)简述嘉定区发展先进制造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解析: 第(1)题,仔细阅读材料二可得答案。第(2)题,现代物流关键是便利的交通运输。第(3)题,从政策、交通、工业基础、科技优势和市场方面分析。

答案: (1)在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比重;同比增长快。

(2)依托上海市和上海港,经济腹地广阔;有内河航运、海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交通运输方式多样;交通通达性好,综合运输能力强。

(3)政策的支持;交通便捷;上海市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辐射作用强;市场广大。

17.(能力拔高题)读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4分)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8分)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4分)

答案: (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q3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