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资料汇编

更新时间:2023-11-13 17: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础资料目录

第一章 江津概况 ······················································································································································· 2 一、 地理位置 ················································································································································· 2 二、 行政区划 ················································································································································· 2 三、 自然条件 ················································································································································· 2 四、 自然资源 ················································································································································· 5 五、 旅游资源 ················································································································································· 6 第二章 城镇体系 ························································································································································ 9 一、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 9 二、 城镇体系现状概况 ·································································································································· 9 三、 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 9 第三章 人 口 ···························································································································································· 10 一、 人口增长状况 ······································································································································· 10 二、 人口构成特征 ······································································································································· 10 第四章 经济发展 ······················································································································································ 11 一、 十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11 二、 2006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12 三、 工业经济 ··············································································································································· 12 四、 固定资产投资 ······································································································································· 13 五、 农 业 ··················································································································································· 14 六、 旅游业 ··················································································································································· 16 第五章 城镇建设 ······················································································································································ 16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17 第七章 公共设施 ······················································································································································ 17 一、 科技和教育 ··········································································································································· 17 二、 广播电视 ··············································································································································· 18 三、 文化体育 ··············································································································································· 18 四、 医疗卫生 ··············································································································································· 19 五、 社会保障 ··············································································································································· 19 第八章 道路交通 ······················································································································································ 20 一、 江津区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 20 二、 中心城区 ··············································································································································· 21 第九章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 ····································································································································· 22 一、 区域 ······················································································································································· 22 二、 中心城区 ··············································································································································· 24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第一章 江津概况

一、地理位置

江津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东经105°49′至106°36′,北纬28°28′至29°28′之间,东西宽约80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江津东邻巴南、綦江,南靠贵州习水,西依永川、四川合江,北接璧山及重庆九龙坡区,距重庆都市区46公里,地处重庆中心城镇群范围,境内有成渝铁路、渝黔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和长江水运与重庆相连。 二、行政区划

江津区域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060.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8.9平方公里。市域建设用地面积296.3平方公里。

目前,江津区设3个街道办事处(几江、德感和支坪街道办事处)、23个镇和四面山管委会、380个行政村。江津区人民政府驻在几江街道办事处。 三、自然条件 (一)地质地貌

1、地貌

江津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北坡大娄山余脉梯间过渡地带,境内山丘密布,河流纵横。地貌以丘陵兼低山为主,丘陵面积2102.1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5.31%;山地面积1017.6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1.61%;平坝阶地99.19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08%。全区地形南高北低,山区多在南部。区境内计有78座大小山岭,海拔最高处四面山蜈蚣坝1709.4米,最低处珞璜镇中坝178.5米,相对高差1530.9米。

2、地质

江津广泛分布侏罗、白垩系地层,以砂岩和页岩为主。由于大部分岩层近于水平,砂岩与页岩相间,经过地质运动和溪流的切割而形成一些高丘台地,如篆山坪、滚子坪、云雾坪、艾坪等,相对高差达100米左右。

沿江的山岭槽谷由中生代石灰岩、页岩及砂岩组成,当表层砂岩被剥蚀后,下部石灰岩出露并经流水侵蚀发育成二岭一槽,呈船型地貌。槽谷内有小型岩溶地形。

2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二)水文

1、河流

江津属长江水系上游干流区,水网纵横,主要由长江及其南北支流构成,区域河流总长度403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条,包括长江及北支流的临江河、壁南河,南支流的塘河、驴子溪、綦江河、笋溪河。目前主要通航河流有长江、綦江河、塘河、笋溪河。

长江:在江津区的羊石镇入境,流经石蟆、朱杨、白沙、油溪、龙门滩、几江、德感,西出珞璜镇的石家沟口进入重庆市区。朱沱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69792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670立方米/秒,年均迳流总量为2637.10亿立方米。

临江河:在江津板桥入境,经朱杨镇在朱杨溪注入长江。流域面积725平方公里,河长94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14立方米/秒,年均迳流总量2.57亿立方米。江津境内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河长13.32公里。

壁南河:在长冲进入江津境内,经油溪镇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070平方公里,河长9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年均迳流总量3.79亿立方米。

塘河:在塘河镇进入江津境内,经三口在石门镇的河口注入长江。流域面积1540平方公里,河长153公里,年平均流量31.3立方米/秒,年均迳流总量9.87亿立方米。

驴子溪:发源于江津区中山镇的蓼叶湾,流经毗罗、永兴、鹅公,在白沙镇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河长4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50立方米/秒,年均迳流总量1.42亿立方米。

綦江河:在广兴镇进入江津境内,经夏坝、贾嗣、西湖、仁沱,于顺江的王爷庙注入长江。流域面积7140平方公里,河长217公里,在江津境内河长达7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6立方米/秒,年均泾流总量39.74亿立方米。

笋溪河:在四面山镇的林海村进入江津境内,经中山、凤场、傅家、蔡家、嘉平、夹滩、先锋等镇乡,于支坪白溪注入綦江河。流域面积1230平方公里,河长12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0.1立方米/秒,年均迳流总量6.88亿立方米。

2、地下水

江津地下水资源总储量6230万立方米,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四大类。水质为重碳钙水和重碳酸钙钠水,矿化度在0.3至0.5克/升之间,泉流量为0.1至5升/秒,地下水迳流模数为1至3升/秒·公里。在白

3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沙万年海、长冲挖槽沟等地储有丰富的地下优质矿泉水资源。 (三)气候

江津气候属北半球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盛夏高温,多伏旱。

据江津气象站1971年至2000年29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2°C,年最高气温41.3°C,年最低气温-2.3°C;平均日照1208.0小时,平均湿度82%,瞬时最大风速32米/秒。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于5—9月为700.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70%左右。无霜期341天,年湿度81%,太阳总幅射量86.5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蒸发量1015.0毫米。 (四)土壤

全区土壤划分为紫色土、水稻土、黄壤土和冲积土4个类、8个亚类、25个土属、72个土种和110个变种。

全区土壤分为4个土区、6个亚区、12个小区。

沿河阶地平坝-冲积土区,分布在长江两岸,海拔250米以下。 中部丘陵区-紫色土区,分布在丘陵地区。

南北低山-黄壤、紫色土区,分布在南部倒置向斜低山和中部、北部背斜低山地区,是江津粮经作物主产区。

南北中山-黄壤土区,分布在南部四面山区。 (五)山脉

江津地势南高北低,山区多在南部。境内有78座大小山岭,千米以上有十座,包括骆崃山、阳照山、老龙坪、毛坪、华盖山、川洞、破岩子、屏山、四面山、周家寨。南部四面山、黄雀岩、西南高尖子等群山北向蜿蜒至长江;北部中梁山、缙云山、云雾山三条山脉由北向南平行延伸,受长江切割形成峡槽。 (六)自然灾害

主要灾害性天气:夏季的伏旱十有九年发生,特别是北部,平均每四年发生一次连续30天左右降水量小于35毫米的重伏旱;春、秋、冬3季,平均有3-4次的寒潮发生,最多年达8次,7、8月局部地方有雷雨大风发生,9-11月有不同程度的绵雨,最长可持续达1月之久;夏季的洪涝发生在江河两岸和谷地一带;山区和槽谷地带常有冰雹灾害。

4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四、自然资源 (一)矿产资源

江津境内已发现的金属、非金属矿种有20多种,分别为铁、锰、砂金、天然气、石膏、石灰石、石英砂岩、白云岩、岩盐、软质、半软质耐火粘土、矿泉水、页岩、建筑石材、建筑用沙、砖瓦、土陶粘土、绿豆岩、彭润土、滑石、重晶石等。非金属矿在重庆占有重要位置,达到国家规模的大中型矿床11处(见附表1)。目前,江津区主要开采利用的矿种为煤、石膏、石灰石、石英砂岩、耐久粘土、页岩、建筑石材、建筑用沙等。 (二)水利资源

1、水力资源

江津境内水资源包括过境水、地表水、可开采地下水三个部分。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在P=75%中等干旱年时为4.9亿立方米,较为丰富。过境水资源量为2718.2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利用程度平均为37%左右。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见附表2。

2、水资源质量分析

经江津区环保局和重庆市环境科研所监测,并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塘河(江津段)、笋溪河、壁南河(江津段)、驴子溪等溪河的水质属清洁或尚清洁,长江(江津段)属轻污染,綦江河(江津段)属重污染,临江河(江津段)属严重污染。

3、水利资源

全区可供开发水能200多万千瓦,现仅开发3万余千瓦。水库电站装机5100千瓦,年发电量达1600万瓦。 (三)动植物资源

森林资源:江津是重庆市重点林业区县之一,森林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多功能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建设,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57万亩,森林蓄积达到5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2.52%,活立木蓄积量350万立方米。

森林植被北部以散生马尾松、丝栗、杉木残次林为主,南部以亚热带常绿叶林为主,其次有落叶阔叶林和暖叶针叶林,共三种植被类型七个群系;有维管束植物200科1500种以上。其中南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森林面积42万亩,是地球同一纬度上保存最

5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共有稀有保护植物19种,其中珍贵的中华双扇蕨、鹅掌楸、葵花松、福建柏等被称为“活化石”。 四面山被联合国专家誉为“难得的物种基因库”。

农经作物:江津作为农业大县(市),农经作物资源极其丰富。经济林木、果树品种资源有19科、25个属、41个种;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红苕、高粱、绿豆、饭豆、黄豆、胡豆、豌豆等10余种;经济作物有桃、梨、李、柑橘、青果、荔枝、龙眼等多种水果及甘蔗、花生、蚕桑、烟叶等数十种,以柑桔最为著名;蔬菜作物有根菜类、白菜类、瓜类等几大类,另外还有多种绿肥植物、药材作物、花卉植物。

动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四面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山中有兽、爬行、两栖、鸟等四纲脊椎野生动物207种,属国家保护的动物23种。珍贵稀有动物有华南虎、豹、云豹、猕猴、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毛冠鹿、弹琴蛙、玉带海雕等23种。林区动物中,属于经济类型的动物有99种,药用动物62种,可供观赏和有工艺价值的动物118种。境内畜禽种类主要有牛、猪、羊、马(骡)、鸡、鸭、鹅、兔、鹌鹑、鸽、蜂等。有鱼类17科、78种,其中以长江鲟(癞子鱼)、中华鲟、白鲟(象鱼)、长吻尾(江团)、铜鱼(密子鱼)、鳗丽(白鳝)、红鱼子等最为名贵。 五、旅游资源

江津是重庆市旅游资源最丰富密集的地域之一,拥有四面山、黑石山、滚子坪、骆崃山、碑槽溶洞、天下第一长联、聂帅陈列馆、陈独秀旧居等一大批国家级、省(市)级风景名胜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自然旅游资源

江津区域内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黑石山-滚子坪,待批省(市)级风景名胜区骆崃山,江津区级风景名胜区碑槽山、清溪沟,省(市)级森林公园大圆洞、云雾坪、滚子坪、临峰山以及省(市)级自然保护区大窝铺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景区总面积538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16.18%。 (二)人文旅游资源

1985年文物普查,查明江津区文物点共有603处,其中石窟寺及石刻93处,古建筑87处,古遗址11处,古墓葬265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3处,近现代史迹17处,其它127处。登记馆藏文物1820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22件、三级文物199件),民间流散文物在册登记964件。另有大量极为珍贵的出土石刻造像、石桩等石刻艺术品。1990年江津县批

6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准了53处文物点为江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14处省级文保单位。拥有近现代革命史迹多处,以江津中学(旧部)、津南地下党活动中心-笋溪中学、陈独秀故居、聂荣臻故居等著名。

古代文物古迹包括:中古遗址4处;古墓葬16处(以东汉的石坎崖墓群、长沟崖墓、千担崖墓群最著名,墓壁刻画极为丰富);明清古建筑13处,其中几江江公享堂、奎星阁、石门大佛寺、四面山朝源观、白沙聚奎书院、凤场会龙庄6处古建筑被收录《四川省古建筑》;石刻类12处,主要有灰千岩(飞仙岩)岩画(新石器时代)、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明代)、德感石佛寺摩崖造像(北宋-明)和几江莲花石枯水位题记(宋-民国)。

以下为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吴滩场石院子,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木结构,抬梁式排架,面阔32米,径深20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房屋17间,复四合院布局。

石坎崖墓群:位于江津区凤场石坎村南300米,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群成横向排列,座东向西,共五座分布于南北100米,上下高10米的崖壁,有单门楣及三层门楣、弧形顶,墓侧有一线刻人物为劳动图案,左侧有一线刻鱼,墓室有石函一具,浮雕女娲、渔猎、劳动、杂技图案基本完整。

长沟崖墓群:位于江津区柏林镇水浒村北100米,属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群面积45平方米,呈横向排列,座西向东。古墓共有三座,单门楣,墓室径深2.3米,宽2.1米。高1.5米,拱形顶。墓后壁浅浮雕鱼,门楣上方线刻建筑及阙,左侧线刻马等,右侧题记“延熹二年二月廿七日谢王四”。题记年代为“中平四年十二月廿四日”,题记为“延熹三年八月廿四日拜文”。

聚奎书院: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属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院与几水、育才、华峰等并称为江津四大书院,座北向南,复四合院布局,土、石、木结构,面阔32.5米,径深55米,总占地面积1787.5平方米,屋顶为普通的悬山式。第一重大门石刻对联为“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第二重大门刻“德星长家五百里,广厦颜开千万间。”隶书阴刻,为邓鹤丹一九二七年撰书,现存为周浩然补题。

利济桥:位于江津朱杨镇茨坝街上,属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建于道光六年,现完好。此桥为南北走向,石结构五孔拱桥,长87米,通阔9.15米,净宽8.35米。从南至北,1、2、3、4、5号孔跨度为13米,拱高8米,1、4号墩长2.25米,2、3号墩长2.35米,两面引桥各长16米,栏杆高1.2米。

7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灰千岩岩画:位于江津区四面山镇飞龙村东2公里,属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长163米、高8米的范围内,清晰可见的动物有10多个,以点连成线构成图形,大小不一,最大牛头长3米,高2米许。内容丰富,有牛、牛头、熊、鱼、山羊,有全身、有头部、有单个、有以大套小相叠的,生动逼真。推测年代下限为汉代。岩脚一线有题记“乾隆”、“嘉庆”、“崇祯”、“丁亥”。整个岩画面积130平方米,保存完整。

莲花石枯水位题记:位于几江街道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江水中,属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处题刻常年没于水下,水特枯时可见。面积约800平方米,由三十六块礁石交错组成,状如莲花。24处题刻分布于11块石头上。均为阴刻,无雕饰。字体有行、草、隶。有自宋乾道以来石刻多处,是历年最枯水位的历史记载。

冉均烈士纪念碑:位于江津区双福镇滴水岩东300米,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冉均是中共早期优秀党员,大革命时期党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重庆工人运动先驱。该墓占地0.7亩,座北向南,石结构。碑基底座平面呈梯形,周围花园,正面普通阶梯5级,正中椭圆花园,花园正中为纪念碑。碑呈长方形,正面、反面刻文记叙冉均生平及遇难情况,碑顶塑冉均头像。

江公享堂: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工部尚书江渊的住宅。朝廷追念他功勋卓越,敕令于江津县城石狮子街住宅内修造御书楼等。宪宗钦书对联,曰:北极勋臣府,西川相国家。此联刻于江公享堂的石门枋上,至今保存完好。

陈独秀旧居: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江津区先锋镇鹤山坪石墙院,距离江津城区14公里,是全国唯一一所保护完好的陈独秀住所。

漆南薰烈士墓: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津区李市镇五斗村东南700米。该墓座南向北,呈长方形,分两级,第一级由墓、碑、瞻仰地组成,墓为圆形,石质碑五通,主碑高1.45米,宽1米,垂带式踏道10级,两侧为花园。第二级由聂荣臻元帅题词组成,聂帅题刻宽1.8米,高1.2米。两边各有垂带式踏道21级。

江津中学旧址:位于江津区几江镇黄荆街,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江津中学是江津建立革命组织最早的地方,是聂帅“五·四”时期进行活动的学校,也是漆南薰等烈士读书的学校。该校是仿日本一海军学校建筑,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均为单檐悬山式屋顶。中堂面阔50米,通高7.6米,后堂面阔60米,通高7.6米,两列教室面阔41米,共有教室8间,教师宿舍在中堂两侧。

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石门镇、建于宋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为观音座

8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像,依岩凿成,高14.8米,宽5.9米,厚5.2米,佛身贴金彩绘,造像为高浮雕,接近圆雕。大佛寺主体建筑为座北向南,三合院木结构,七重檐歇山顶。厢房为木石结构,硬山式顶,穿斗式梁架六柱四穿;面阔五间17米,径深一间4米,通高24.48米,有重叠十层斗拱,木结构楼阁保护。

朝源观道教石刻造像:位于江津区四面山镇红洞村西北4公里,属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共有五龛17尊,均完好,分布于经堂正面及两侧的石壁,五龛呈长方形帷幔形龛。朝源观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房顶后经复修,其余完好,座北向南,建筑面积107平方米,此观为石结构单间屋。经堂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保存完好。该堂座北向南,石结构建筑。碑刻分布于经堂门两侧,左右各一部分字迹风化脱落。右碑高1.4米,宽0.95米,阴刻楷书通行28字,为道家学志、道义;左碑为道教文字。题记年代为明嘉靖四十年。

第二章 城镇体系

一、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江津区域城镇已形成沿长江、渝合公路、渝东公路为发展轴的“一横两纵”城镇空间布局形态。

二、城镇体系现状概况

目前,江津区域总面积3219平方公里,行政辖区包括江、德感、支坪三个办事处、23个建制镇和四面山管委会,其中10万人以上的镇(办)有3个,5-10万人的镇(办)有8个,3-5万人的城镇7个,其余城镇均在3万以下。

江津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3万人,区域城镇平均人口规模5.40万人,人口密度453人/平方公里,高于重庆市全区375人/平方公里人的平均水平。 三、城镇体系现状特征

1、城镇规模较小(人口规模在3万以下)的城镇数量偏多,受自然条件、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市域内各镇城镇化程度不均衡,地区性差异显著。

2、城镇布局依托现有的交通条件,沿渝合路、渝东路和长江水道呈现“两横一纵”型的空间形态。

9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3、区域城镇,特别是北部城镇以重庆为中心的发展趋势明显,反映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但缺乏相关规划予以指导和协调。

4、小城镇职能分工不明确,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服务周边地区的正常需要。

第三章 人 口

依据《2006重庆统计年鉴》江津区2005年末户籍人口145.85万人,在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中排在合川之后处于第二位,城镇化率48.7%,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为以后城市化发展空间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口基础。 一、人口增长状况

根据附表6可以看出,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降低,特别是近10年人口的自然增长在急剧下降。近十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2001年和2003年还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

1993年到2003年,从人口的机械增长情况看(见附表7),人口总量变化不大。十年间市域总人口仅增加0.97万人(含自然增长),说明江津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大。相反,江津人口中外出东南沿海一带打工的人数每年约三十万人。 二、人口构成特征

(一)性别构成

从五次人口普查情况分析,历年来江津区男性比例均大于女性比例(见附表8)。2003年底,江津区总人口中男性为76.33万人,女性为69.65万人,性别比100:110(女性为100)。

(二)年龄构成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国际标准为参照,江津区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已进入标准的成年型结构(见附表9)。根据2000年人口分年龄段统计图,2000年江津区≤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0.20%,15~29岁的人口占18.35%,>60岁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6.59%。

(三)劳动构成

根据《2004年江津统计年鉴》的统计情况分析,2003年末全区就业人员73.54万人,

10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比上年增加2.37万人,增长3.3%;其中城镇职工16.60万人。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200人,登记失业率为3.8%。

在市域从业人口的行业构成上(参见附表1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9.45%,比2002年降低了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0.24%和 30.31%,都比2002年有所上升。受江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部分一、二产业的从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于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已占总劳动力的60.55%。

(四)民族构成

根据附表11分析可以看出,汉族在江津占绝大部分为99.82%,而少数民族仅占0.18%。 (五)文化构成

根据江津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江津区每十万人中拥有研究生6人,大学本科366人,大学大专1199人,中专1652人,高中4917人,初中28541人,小学49880人,15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占15岁以上人口的6.9%(男2.07%,女4.84%)。现市民的文化素质较以前有所提高,2003年末全区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36927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02%。据2003年市科委统计,各镇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较多的是几江街道办事处和德感街道办事处,较少是傅家镇。

第四章 经济发展

一、十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2005年,江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3.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7%,超计划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61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7.8:36.4:35.8调整为2005年的22.3:41.7:36.0。第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47.6%和46.9%上升为51.0%和40.4%。

2、“十五”期间,江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8.72亿元,其中:2005年完成投资60.11亿元,同比增长23.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3%。五年间累计实施重大

11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工程项目100余个,总投资70多亿元。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从投资方向看:建设改造投资41.76亿元,同比增长34.1%,房地产开发投资8.02亿元,同比增长5.0%,其它投资10.33亿元,同比增长5.9%。

3、2005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其中:2005年同比增长14.8%。 二、2006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亿元,增长12.4%,比“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高出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13.8亿元,增长22%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增长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7亿元,增长3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8元,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91元,增长1.7%。 三、工业经济

(一)全区工业情况

2005年,江津工业生产单位3600多户(含个体),从业人员1O万人,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5.5亿元。全区规模企业达100户,总资产140.1亿元,从业人员28963人,完成工业总产值93.29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4.4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4.6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04亿元,实现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5.3点。2005年工业投入27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6亿元,占60%;全区规模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7.68亿元,新产品产值率40.3%。截至2006年1O月,江津工业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重庆市名牌产品17个,重庆市著名商标15件。从2002年起江津连续四年进入重庆市工业十强区(市)县行列,2005排第6位;2002年至2005年有7户企业先后荣获“重庆工业五十强”称号。

(二)行业及产品产量情况

2005年主要工业产品情况:发电82.7亿度,发动机15683台,水泥369.7万吨,白酒3.8万吨,汽车3301辆,尿素11万吨,卫生陶瓷247.2万件,地毯316万平方米。

江津工业现已基本形成机械、电力、建材、食品、纺织、化工等六大行业,六大行业占全区92.7%,其中机械、电力、建材是支柱行业,食品、纺织、化工是优势行业。

机械行业:约有企业150户左右,其中规模企业41户,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6亿元,占规模工业的39.3%。

12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机械行业有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5件重庆市著名商标,3个重庆名牌产品,已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看好。主要产品有发动机、齿轮箱、增压器、豪华客车、货车,和转向器、齿轮等汽摩配件。

电力行业:规模企业3户,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22%。华能珞璜电厂装机容量144万千瓦,是重庆最大的发电厂,120万千瓦机组的三期工程正在建设,建成后成为重庆最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之一。

建材行业:有企业60户左右,其中规模企业14户,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占规模工业14%。建材行业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3件重庆市著名商标,7个重庆名牌产品,2个省级技术中心,发展优势突出。主要产品是水泥、卫生陶瓷、地毯、石膏板、耐火砖等,水泥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年。

食品行业:有企业300户左右,其中规模企业10户,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占规模工业5%。食品行业有5件重庆市著名商标,3个重庆名牌产品,1个省级技术中心。主要产品有白酒、米花糖、酥制品、花椒油、花生、酱油等。

纺织(印染)行业:有企业30户左右,其中规模企业6户,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5亿元,占规模工业4.8%。轻纺行业有1个省级技术中心。主要产品有印染布、生丝、腊染布、毛巾、棉布等。

化工(医药)行业:有企业30户左右,其中规模企业15户,2 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3亿元,占规模工业6.8%。有2件重庆市著名商标,4个重庆名牌产品。主要产品有尿素、橡胶制品(胶鞋系列)、水性漆、蚊香、塑料制品等。

(三)企业分布情况

2006上半年新上规模5户,规模企业达105户。规模工业企业中,德感26户,几江17户,双福16户,珞璜11户,白沙8户,广兴6户,夏坝5户,油溪3户,杜市3户,先锋3户,支坪3户,石蟆2户,李市1户,石门1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0.72亿元,增长30.3%。其中:基本建设与改造投资67.29亿元,增长31.8%;房地产开发投资10.5亿元,增长31.3%;其它投资2.92亿元,增长0.2%。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从投资渠道看,呈多元化发展格局:国有投资25.79亿元,增长27.1%;集体投资2.31亿元,下降4.9%;私营个体投资14.09亿元,增长7%;港澳台投资1.24亿元,下降134.3%;外商投资0.57亿元,下降

13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64.7%;其他投资36.71亿元,增长53.5%。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5.01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投资40.78亿元,增长49.3%;第三产业投资34.94亿元,增长16.1%。

2006年,全区32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45.85亿元,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其中:续建项目23个,完成投资42.52亿元,超计划15.8个百分点;新建项目 9个,完成投资3.32亿元,占年计划的65.6%。重点工程中,CW200ZC柴油机扩产技改项目、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3万吨/年合成氨技术改造项目、蜀南气矿脱硫站项目全面完工。

全区4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0.5亿元,比去年增长31.3%,其中:住宅投资8.09亿元,增长68%;商业用房投资0.74亿元,增长19.8%。全年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18.9万平方米,增长6.8%,其中住宅191.3万平方米,增长8.9%。全年房屋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下降24%,其中住宅39.1万平方米,下降20.6%。2006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4.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3%,其中住宅80.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4%。商品房销售金额12.14亿元,比上年增长78.8%,其中住宅11.1亿元,增长106.1%。 五、农 业

受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影响,2006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17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下降4%,其中:农业总产值21.78亿元,下降9.3%;林业总产值4.92亿元,增长32.4%;牧业总产值13.99亿元,下降4.6%;渔业总产值1.54亿元,下降9.8%。

14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表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小 麦 豆 类 稻 谷 玉 米 红 苕 蔬 菜 花 椒 水 果 #柑桔 生猪出栏 小家禽出栏 蚕 茧 水产品 单位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吨 万头 百只 吨 吨 产量 28765 13786 309788 104684 55705 715231 9791 106686 62193 104.32 129752 1039 15712 比上年增长% -7.8 -0.7 -21.3 -3.4 -43.0 -4.5 18.8 -13.7 -14.8 -2.2 -8.5 -5.4 -11.4 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区已培育重庆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7家,江津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0家。引进和培育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213个,入会农户5.22万户。47家龙头企业已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已建成花椒、柑橘、蔬菜、优质稻等4个10万亩级特色产业基地,其中:花椒基地50万亩(全国最大的花椒种植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3.4万亩、优质晚熟柑橘基地3.23万亩、优质粮食基地15.6万亩。截止2006年底,全区注册农产品商标66个,其中著名商标14个、省部级优质品牌20个。江津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金银花、大米、花椒系列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花椒、柑橘、蚕桑、榨菜已进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 7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6%。

15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新修村级公路205公里、改造公路448公里、硬化公路26公里,硬化人行便道62公里,硬化院坝1.39万平方米。实施“一池三改”1059户,完成粉饰农房226户。新修水利设施1520处,打人畜饮水机井2104口。实施第三期农网改造工程12946户,户户通电工程543户。全区5个示范村实施建设项目72个,总投资1268.2万元。

农村集团化劳务输出呈现新亮点。江津第五建筑公司和津北建筑公司每年成建制输出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全国足浴保健行业的领头羊重庆富侨保健集中安置江津籍民工近万人。向日本、美国、毛利求斯、约旦、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输出农村劳动力600余人。2006年,全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3.6万人,农村劳务总收入达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区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5025处。其中:新修微型蓄水工程230口,病险水库整治29处,新改建场镇供水工程3处,改建农村饮水工程22处,解决3.24万人的饮水困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7.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41万亩。全区现有林地面积 186.14 万亩,森林面积 172.8 万亩,活立木蓄积 634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6.0%。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农机总动力达23.7万千瓦,全年推广各种新型农机具720台,其中微耕机625台、联合收割机6台、插秧机4台。 六、旅游业

四面山创建国家AAAA 级景区通过国家验收。全年共接待游客12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四面山接待游客25.24万人(次),增长17.1%。综合旅游收入24020万元,增长14.9%。其中,四面山10770万元,增长16.2%。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区有各种农家乐153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0家,全年营业收入3700万元。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有各种旅行社9家(包括门市),旅游宾馆61家,星级宾馆5家,旅游宾馆床位9780个,旅游从业人员已达9100余人。

第五章 城镇建设

16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中心城区的现状建成区面积为26.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7.3万人。2006年,全区维护市政道路面积87.83万平方米,维修养护进水口4204个、雨水口2117个,维修人行护栏3810米。全年新建和扩建公园绿地面积12.08万平方米,其中幸福景观大道7.2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2%,建成区绿地率达41.6%,人均绿地面积为4.9平方米。主城区年供水已达710万吨。全长5050米的滨江路东段主体工程油路硬化已全部完工,人行道路及绿化工程已完成40%。目前,全区创重庆园林式街道4条,园林式单位7个,园林式小区3个,滨江西段成功创建“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市街”。

第六章 环境保护

2006年全区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硫3460.5吨、烟尘961吨、粉尘4479.9吨,对160家企业征收排污费933万元,停产整顿1家企业。环境监测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全年共获环境质量监测数据9152个,污染源监测210厂次,获数据18222个,切实解决了燃煤污染、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经过治理,全区空气质量稳定,大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

第七章 公共设施

一、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区科技开发投入4954万元,开发工业新产品5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重庆市重点新产品23项,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9个。丝麻丝绵特种生态染整面料、XCW6200ZC/ZD-11柴油机、高速变频调速异步变动机等被认定为重庆市级重点新产品。科技宣传和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全区已建立科普示范基地28个,农村专业协会43个,27个镇街组织科技赶场23场,设立咨询台50台(次),举办科普橱窗(板报)58期,送科普资料30余万份,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次),举办科普讲座12次,推广新技术3项,传授新技术12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区教育事业费总投入达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8%,争取上级各种补助资金9991万元(镇街学校偿还“普九”欠债3054万元,危房改造工程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3%。江津中学创全国示范高中、江南职业技术学校创国家级重

17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点中等职业学校分别通过专家组验收。当年向普通高等院校输送新生5948人,向中等学校输送新生7483人,输送飞行员1人。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6529人,升入中职7483人,初升高的升学率达86.6%,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有111人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截止2006年底,全区各类在校生为20.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6.9万人,小学9.6万人,职业中学1.6万人。目前,全区7-12周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9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9.0%,在校生巩固率达99.6%;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达98.6%,在校生巩固率为98.4%。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历达标率继续上升。至2006年底,全区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已达9834人,其中:小学4218人,中学4012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6%,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3%,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2.4%,职高教师学历达标率为79.0%,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4.8%。现代远程教育取得新进展。全区已建成 207个重庆市级现代远程卫星教学收视点,100个“国家三部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光盘播放点,共涉及全区除城区学校以外的612所学校。 二、广播电视

全区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3263座,电视差转台2座。全区27个镇(街)、江津境内的中渝企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信号均实现光纤传输,光纤线路达1300多公里,宽带网用户达7.8万户,其中当年新安装4000户。闭路电视用户16.2万户,当年新增8000户,闭路电视覆盖率达68.7%。全年广播电视台共播出各种新闻1186小时,其中:电视新闻730小时,广播新闻456小时。上送外宣新闻330条(次),其中:中央台播出4条(次)、重庆电视台播出320条(次)。 三、文化体育

截止2006年底,全区有27个文化站,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各1个(所),电影放映队68个。“滨江之夏”周末文化广场活动、“三基”(计生、国土、环保)等巡演活动、“四下乡”活动、农村电影等“四大文化”品牌在全区蓬勃开展。“滨江之夏”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将表演舞台搬到了白沙、龙华、德感、珞璜等镇街。在江北观音桥广场举行的重庆市“渝州大舞台”城乡“四基”互动演出中取得圆满成功。全年共组织综合性文艺演出20场,电影晚会4000余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其中,“计生、国土、环保”等三项基本国策文艺宣传演出15场,观众达10万人(次)。各片区开展的“綦河之春”、“津南之光”、“津北之声”、“春满津西”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共演出节目318个,观众达12万人

18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次)。各地在春节、元旦、中秋、“十一”等节假日还举办了“迎春游园”、“中山古镇征联”、“古镇石板糍粑节”、“星宿丽景文化艺术节”、“四面山对歌”、“李市旱龙船表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取得新进展。开展了“电影大拜年”、“暑期中小学电影展”、“影企联姻送电影进社区”等主题放映活动,全年完成电影放映5600余场(次),观众达135万人(次)。文化创作取得新成就。小说《偏岩》获“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死囚档案》获重庆文学奖。全年销售图书13.18万册,销售音像制品3.26万盒。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各类体育场地达533个,其中:体育系统6个,教育系统440个,其他系统87个。体育人口55.8万人。2006年,全区共举办各类体育竞赛81场(次),参赛运动员4.1万人。成功举办各种球类和田径运动会,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四、医疗卫生

2006年底,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92家,其中区级以上医院10家。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549张,其中区级以上医院1447张。成功创建11家“重庆市规范化医院”、11家“江津区示范医院”、5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4个示范村卫生室、99个合格村卫生室。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2660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325人,注册护士549人。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全区参保农民达77.1万人,参合率达 70.9%,筹集资金3466万元,有110.3万人(次)的农民获得补偿,补偿金额3178万元,参合农民受益率达88.9%。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成果蜚然。全区连续十四年无一例脊灰、白喉、狂犬病等传染病发生。 甲、乙肝疫苗接种人数达3.92万人(次),卡介苗、糖丸、白三联、麻苗接种率分别达98.5%、98.5%、98.5%、97.5%。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达97.5% 、96.1%,全部指标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要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7.7%,新法接生率达98.1%,住院分娩率达90.1%,婴儿死亡率11.7‰,孕产妇死亡率74.6/10万,分别达到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指标要求。 五、社会保障

全区已初步建立起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大保障体制。“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36万人,比去年增加5.9万人,增长19.6%。养老保险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企业为668户,年末在职参保人员7.46万人,新增扩面1.2万人。全年实征养老保险金2.8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实发养老金2.63亿元,增长32.8%。养老保险中首次对全区解放以来的13750名村居干部实施

19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养老保险和生活补助,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具体困难。失业保险取得进展。全区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为488个,新增扩面40个。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为4.8万人,新增扩面0.25万人。全年有2619人领取失业保险金338万元,比去年下降29.6%。工伤保险取得新突破。全区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有427个,比去年增加197个。参保职工73056人,比去年增加8052人。全年征收工伤保险金604万元,比去年增长49.5%。全年支付工伤保险费550万元,比去年增长125.4%。医疗保险继续深化。2006年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有797个,比去年净增98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8.12万人,比去年增加0.54万人。当年征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8051万元,比去年增长19%,征缴率达99%。参保的退休人员医疗费人均支出1468元,平均住院率12.9%。救灾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全年下拨各项抗旱救灾资金1304万元、救灾柴油10吨、面粉10吨、矿泉水100件、衣物1万余件、棉被900床。全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9087户35242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3541万元,比去年增长17.6%。其中,享受分类救助2393户2471人,发放救助金54.8万元 。低保对象、五保户的补助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全区7192名五保对象的五保供养金由1250元/年提高到1400元/年。全区7360名低保对象享受高温补助政策,共发放补助金18.4万元。2299户2368人得到城市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救助,114户210人得到城市廉租住房补助。

第八章 道路交通

一、江津区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西南、渝川黔三省市结合部,紧邻重庆都市区,成渝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成渝铁路、渝黔铁路、127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是重庆近郊卫星城、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随着重庆外环高速公路、江津粉房湾迎宾大桥、渝泸高速公路的建设,江津将成为背依重庆主城,面向川黔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近年来,江津区抓住机遇,大力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以公路为主体,公路、水路、铁路三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铁路

20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附表2:江津区人口状况统计表

总人 年度 总户数 口数 1996 1997 1998 1999 近2000 十年人2001 口变动2002 情况 2003 2004 2005 2006 512275 516308 522263 530343 1458151 1454774 1458596 1465833 372666 367992 373233 379017 290039 272023 260974 258170 373166 365101 348069 325168 577545 592817 614346 635435 217401 224833 235207 247060 10329 11910 10781 11845 10077 12225 6212 6960 12342 13606 22428 17443 16627 16822 24465 16293 508917 1461534 360835 11599 11104 27034 26104 502498 1454684 293365 8298 9631 20236 22096 492905 1455027 259441 17726 11169 38225 36138 464404 469550 471863 476043 1447180 1445815 1444799 1444861 212805 215941 222571 229270 非农业 小于18 18-35 35-60 60以上 15114 13200 11739 11881 10842 10544 10883 10410 16011 16463 17341 16190 22390 20390 19081 17349 年龄段 出生 死亡 迁入 迁出

31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附表3:矿产种类及分布一览表

矿产种类 铁矿 锰、滑石、绿豆岩 砂金 主要分布区域 夏坝镇 碑槽镇 长江沿岸的羊石、罗坝、金刚、几江、顺江等阶地和河滩中 德感、双溪、享堂、临峰、长冲、吴滩、现龙、贾嗣、河坝、仁沱 储量 125万吨 分别为10、20、50万吨 备注 为江津钢铁厂开采利用 储量待探明 煤矿 100万吨以上 天然气 石膏矿 石灰石、石英砂岩矿 白云石 岩盐 软质、半软质耐火粘土 矿泉水 建筑用沙

蔡家、石龙峡、碑槽、花果山、高占、塘河乡、德感、保有储量16.61亿立方米,吴滩 顺江、珞璜及享堂 珞璜、顺江、真武、青泊、双溪、享堂、临峰、油溪、现龙、碑槽、茨坝及两岔、龙吟、蔡家 珞璜 蔡家镇 茨坝 白沙万年海、长冲挖槽沟 长江、綦江河流域沿岸 32

远景储量达556亿立方米 300万吨以上 1亿吨以上 1000万吨以上 2000万吨以上 200万吨以上 3.4万、1亿立方米 1亿立方以上 常年开发利用规模总量在150多万吨以上 通过省地矿局检验确认为优质矿泉水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重晶石

真武 10万吨 顺江境内地面矿已被开采 33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铁路是江津境内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江津区现有成渝、川黔两条铁路贯穿全境,另有3条铁路专用线,铁路运输线路总里程150余公里,设有火车站15个。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条干线铁路,Ⅱ级单线,于1985年完成电气化改造,成渝线于茨坝进入市境,至朱杨溪站后,沿长江北岸至重庆,在德感出境,江津区境内全长78.13公里,设茨坝、朱杨溪、平等(石门)、白沙、金刚、油溪、古家沱、江津(德感)等8个车站,其中江津火车站和朱杨溪站为三等站,其余站点为四等车站。

渝黔铁路为国铁干线“包柳通道”的一段,Ⅰ级单线,1990年完成电气化改造,渝黔线在小南海车站与成渝铁路接轨,自珞璜入境至广兴出境,境内全长50.85公里,设珞璜、小岚垭、七龙星、民福寺、夏坝、广兴、桥溪口等7个车站,其中珞璜为三等站,其余站点为四等站。

2、公路

江津区域骨架公路网较为清晰,目前整体上形成以渝东公路和渝合公路为支撑,“一纵一横”的主骨架公路和遍布城乡的镇村公路为补充的格局。

江津区2006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771公里(不含村道),主要有国道1条,即G210江津段;省道2条,即S106渝合路、S107渝东路;另有县道20条、乡道142条、专用道15条。

2005年底江津区有等级汽车客运站15个,尚无等级货运站。15个汽车客运站中二级站3个,三级站5个,四级站7个,乡镇通班车率为100%。

3、水运

水路交通是江津区重要运输方式之一,主要通航河流有长江、綦江、笋溪河、塘河,航道总里程约313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27公里、七级航道69公里,其余为等外级。

江津境内利用岸线主要是长江干线,长江南岸可利用岸线长度43400米,已利用岸线长度3050米;长江北岸可利用岸线长度32000米,已利用岸线4160米。

江津港区现辖几江、白沙、油溪、朱杨、珞璜、石门、龙门、蓝家沱和猫儿沱,以及羊石、二溪、顺江等港点,共有生产性泊位60个,其中1000吨级以上泊位共计公用码头18个,货主码头11个,其余大部分为自然岸坡,货物装卸主要靠人力装卸,综合通过能力客运为58万人次、货运539万吨。 二、中心城区

江津中心城区现状公路主要有津马路、渝东路、永津路、渝合路。几江城市道路网络

21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布局较为完善,建设中的外环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强了江津与重庆主城的交通联系。城区现有等级汽车客运站5个,分别是江津客运中心、重庆长运江津汽车站、德感客车站、公交公司德感车站、仁沱客车站。成渝铁路沿中心城区的长江北岸走行,设江津(德感)、古家沱2个车站。中心城区港点主要集中在几江片区长江两岸,现状有五举沱、兰家沱等五处港口码头。

第九章 重大市政基础设施

一、区域

(一)电力工程 1、供电分区

江津区域主要由国家电网(江津供电局和南岸供电局)和地方电网(江津供电公司)共同供电,以南部地区小水电站作为补充。

(1)江津供电局供电现状

江津供电局的供电区域主要为长江以北、油溪以东的双福镇、德感街道及油溪镇部分地区,长江以南的几江琅山、李市、先峰、仁沱、龙华、西湖、顺江、珞璜、马宗、和平等地区,供区北面与沙坪坝供电局和杨家坪供电局供区相连,南面与江津供电公司供区接壤,东面与南岸供电局供区相连,西面与壁山供电局供区相连。

江津供电局的供电区以区域外的220千伏黄荆堡变电站、马岚垭变电站和区域内的220千伏龙井变电站为电源。

(2)江津供电公司供电现状

江津供电公司供电区域主要为几江旧城及江津南部以农村为主的地区,电源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来自江津发电公司所属小电站,二是来自贵州官渡110千伏变电站,三是来自重庆电网220千伏马岚垭变电站。

(3)南岸供电局供电现状

南岸供电局的供电区域主要为珞璜镇区,电源来自珞璜电厂。 2、输变电设施

截止2006年底,区内有龙井1座22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2×18万伏安;有高浒、

22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双龙、平桥、德感、双宝、贾嗣、白沙、付家共8座110千伏变电站,总变电容量52.05万千伏安;有龙煜1座110千伏客户专用变电站,主变容量2×50兆伏安;有江津、先锋、仁沱、德感、东城(东关村)、西城(铜锣)、李市、杜市、中嘴、西湖、四面山、油溪、石门、朱杨、石蟆和鹅公共16座35千伏变电站,总变电容量18.14万千伏安。

区内现有220千伏公用线路14回,总长约265.6千米;110千伏公用线路17回,总长约222.3千米;1回110千伏专用线路1回,约2.46千米;28回35千伏公用线路28回,总长约310.9千米;35千伏专用线路4回,总长约30.6千米。

3、现状用电情况

2006年全区用电量84516万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878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12.87%;工业用电量为42283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50.03%;农业用电量为114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0.13%;其他行业用电量为31241万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36.97%。

(二)通信工程

江津区现已基本建成程控交换、光缆数字、数据通信、无线市话、移动通信等覆盖城乡的通信网和宽带接入互联网,全区固定电话交换已实现程控化。

截止2006年底,全区有七贤街、南桥头2个端局,德感、白沙、油溪、朱杨、石门、李市、杜市、仁沱、柏林、吴滩、先锋、永兴、贾嗣、龙华、四面山、蔡家、珞璜、石蟆18个支局,120个接入网点。江津区交换设备装机总容量约24.3万门,实装19.7万门,实装率81%。

截止2006年底,全区已建主干电缆6037皮长公里,配线电缆3598皮长公里,接入网光缆1410皮长公里,本地管道1081孔公里,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城市主干道和开发区,其余地区通信线路大多采用架空敷设。目前,区内通信线路运行状况良好,基本能保证通信畅通。

(三)燃气工程

江津区内天然气资源较丰富,气质较好,现有天然气气井约60口,但分布零散,生产规模较小,目前仅有10口生产井,总产气量35~40万立方米/日。

D720两佛线、D711两佛复线高压输气管穿越本区,是本区的主要气源,此外西彭配气站通过1条D159管道至团结配气站对本区供气。区内现有天然气配气站30座,主要分布在北部及中部地区,中心城区及白沙、李市等乡镇均已使用天然气。

23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四)给水工程

江津区内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7条,即长江、临江河、壁南河、塘河、驴子溪、綦江河、笋溪河;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条。区内地下水总量较大,水质较好,地域分布不均匀。

目前作为城镇集中供水水源的主要是长江、笋溪河、綦江河。农村地区则主要引用地下水。

经江津区环保局和重庆市环境科研所监测:塘河(江津段)、笋溪河、壁南河(江津段)、驴子溪等溪河的水质属Ⅱ类水质,长江(江津段)属Ⅲ类水质,綦江河(江津段)属Ⅲ、Ⅳ类水质。

(五)排水工程 1、雨水工程

除区域建成区外,其余各镇还未形成管网系统,雨水的排放主要沿石砌沟渠和天然冲沟排放。

2、污水工程

目前,除中心城区和白沙、油溪等部分中心镇街区有较成系统的排水管网外,其它镇区只有新建街道两旁设有排水沟,大多数还是沿路面坡度自然排放,排水系统均为雨污合流制,就近汇入河、渠、湖泊或农田。 二、中心城区

(一)电力工程

江津中心城区供电主要由国家电网(江津供电局)和本区地方电网(江津供电公司)共同承担。供电电源以区外北面220千伏黄荆堡、马岚垭和区内220千伏龙井变电站为主。

截止2006年底,中心城区范围内有高浒、双龙、德感、平桥、双宝共5座110千伏变电站,总变电容量38.25万千伏安;有龙煜1座110千伏客户专用变电站,主变容量2×50兆伏安;有江津、仁沱、德感、东城(东关村)、西城(铜锣)共5座35千伏变电站,总变电容量9.12万千伏安;有重齿厂、增压器厂、长风厂3座35千伏用户专用变电站。此外,有5回220千伏公用线路,总长约66.6千米;13回110千伏公用线路,总长约82.7千米;1回110千伏专用线路,长约2.46千米;9回35千伏公用线路,总长约58.4千米;4回35千伏专用线路,总长约25.4千米穿越中心城区。

110千伏高浒变电站位于江津区双福片区,主变容量2×50兆伏安,由220千伏马岚

24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垭站马高南、北线供电。供电范围为双福片区。

110千伏双龙变电站位于江津区德感片区,主变容量2×31.5兆伏安,由220千伏黄荆堡站荆龙、荆高龙供电,为枢纽变电站。供电范围主要为德感片区、油溪片区。转供110千伏平桥变电站、110千伏油溪电铁牵引站(客户专变);主供35千伏江津变电站、35千伏德感变电站、35千伏重齿厂变电站(客户专变)、35千伏增压器厂变电站(客户专变)、35千伏四维陶瓷厂变电站(客户专变)。

110千伏德感变电站位于江津区德感片区,主变容量2×50兆伏安,由220千伏黄荆堡变电站供电。供电范围为德感片区。

110千伏平桥变电站位于江津区东部新城片区,主变容量2×31.5兆伏安,由110千伏双龙站龙桥线、220千伏马岚垭站马桥线供电。供电范围包括先锋片区、几江片区和仁沱片区。主供35千伏长风厂变电站(客户专变)、35千伏江津变电站、35千伏仁沱变电站和35千伏先锋变电站。

110千伏双宝变电站位于江津区中心城区南部地区,主变容量31.5+25兆伏安,由220千伏龙井站龙宝东线、龙宝西线双回供电,黄荆堡站荆宝线作为备用电源。双宝变电站为枢纽变电站。供电范围油溪片区、长冲片区、李市片区、铜锣地区和东关村站。转供110千伏付家变电站;主供35千伏西城变电站、35千伏贾嗣变电站、35千伏东城变电站、35千伏油溪变电站和35千伏李市变电站。

110千伏龙煜专用变电站位于江津区双福片区金龙钢管厂内,主变容量兆伏安,由220千伏黄荆堡站马龙线供电。供电范围为金龙钢管厂。

35千伏西城(铜锣)变电站:主变2台/2.5万千伏安,主供几江片区。 35千伏东城(东关村)变电站:主变2台/2.5万千伏安,主供几江片区。 35千伏江津变电站:主变2台/6.3兆伏安,主供几江片区。

35千伏仁沱变电站:主变2台/8兆伏安,主供支坪办事处、珞璜工业园区、马宗、和平、西湖、几江、先锋部分。

35千伏德感变电站:主变2台/6.3兆伏安,主供德感街道,油溪镇部分。 35千伏长风厂变电站:长风厂专用变电站,专供长风厂。 35千伏重齿厂变电站:重齿厂专用变电站,专供重齿厂。 35千伏增压器厂变电站:增压器厂专用变电站,专供增压器厂。 (二)通信工程

25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江津中心城区现有七贤街、南桥头2个端局。七贤街通信端局,固话装机容量35200门,实装容量27723门,占地面积1658.66平方米;南桥头通信端局,固话装机容量10560门,实装容量10034门,占地面积9516.65平方米。

电信网络主要以星型、链型和树形为主。 (三)燃气工程

江津区中心城区现状生活能源主要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城市居民燃气气化率达97%以上,天然气气化率约74%。天然气为管道供气,居民液化石油气气化率约26%,液化石油气为瓶装供气。

江津区几江片区天然气主要来自重庆——泸州长输管线(江津输气站)和江津自产天然气(和平集气站及由李市至江津输气干管);德感片区天然气来源于重庆西彭天然气门站;双福天然气来源于重庆走马天然气门站。

位于几江片区殡仪馆北侧的江津输气站属重庆输气管理局管辖,气源来自于泸州——重庆输气干线。该站主要为重庆市输气,同时为江津区几江片区的平桥储配站及琅山配气站供气。总供气规模为1100万立方米/天。 两根输气干管并行,管径为DN710 和DN720由南至北经江津区区进入江津输气站后,再向东北方向跨越长江至重庆。

1、几江片区

几江城区天然气由平桥储配站供给,琅山开发片区天然气由琅山配气站供给。平桥储配站占地17亩,现有2个球罐,容积为2×1000立方米,球罐压力为0.8兆帕,年销售天然气887万立方米。几江城区供气干管管径为DN250 至DN100,供气户数为23754户。琅山配气站位于琅山开发片区,供气规模为1万立方米/天,主要供给江津化肥厂,干管管径为DN150,供气压力为0.4 兆帕。

2、德感片区

德感片区现有三个配气站,分别为团结配气站、德感工业园区配气站和德感配气站,分三个片区供气。团结配气站位于东方红工业园区西侧,主要为红阳厂等5个企业供气,供气规模为0.8万立方米/天,干管管径为DN150。德感工业园区配气站位于德感工业园区内,供气规模为2万立方米/天,干管管径为DN150,供气压力0.4兆帕,主要为园区内超思公司等企业供气。德感配气站位于德感城区,供气规模为0.3万立方米/天,主要为德感城区供气。

3、双福片区

26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双福有一配气站,为双福配气站,主要为镇区供气。 4、液化石油气现状

江津区无大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瓶装气供应主要靠小型液化石油气灌瓶站及瓶装气经营点供气。

(四)给水工程

现状城市供水分为中心城区(三大片区)和一个组团(支坪)。几江、德感片区水源均以长江水为取水水源,支坪组团以綦江河为取水水源,双福老水厂水源为地下水,双福工业园区水厂水源为回龙湾水库。

1、几江片区供水概况

几江片区由鲤鱼石水厂和长风、化肥厂、三九厂等几个自备水厂供水。鲤鱼石水厂,占地面积为55亩,设计供水规模为9万吨/日,取水能力可达12万吨/日,2007年最高日供水量为4.2万吨/日。取水方式为深水泵房取水,水厂净水方式采用地表水净化处理。目前水厂供水范围为几江主城区和德感部分区域。向德感供水工程过江主干管管径为DN800。目前几江片区DN100~800的管网长度已达150余千米

几江片区共有4座自备水厂,总供水规模为1.3万立方米/日,其中,重庆长风机械厂自备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0.5万吨/日,江津化肥总厂自备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0.5万吨/日,重庆三五三九鞋业总厂自备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0.2万吨/日,驻津部队水站设计供水能力为0.1万吨/日。

几江片区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采用统一水质、分片区给水管网系统,鲤鱼石水厂出水高程200.5米,压力0.55MPa。几江旧城供水区高程在197~230米,由水厂直接加压供水;东部新城和琅山供水片区高程在230~250米,通过三级加压站(江津中学旁)加压供水;艾坪山供水片区,通过艾坪山加压站加压供水。

2、德感片区供水概况

德感片区由几江鲤鱼石水厂、德感水厂和解放军三五三三厂自备水厂共同供水。 几江鲤鱼石水厂通过穿越长江的DN800过江管道向江北供水,其输水能力为6~7万吨/日;德感水厂(原潍柴前进水厂),占地面积为50亩,设计供水能力2.8万吨/日(设施、设备已陈旧老化急待改造);解放军三五三三厂自备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0.5万吨/日,除供三三厂用水外,还供三三厂周边农民用水,现最高日供水量为0.35万吨。

德感工业园新装的DN200~600的管网骨架已逐步投入使用,目前德感片区DN100~800

27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的管网长度已达100余千米。

德感水厂(原潍柴前进水厂)建成时间早,现状设备管网多数已陈旧,漏水现象严重,其取水点在输油码头上游,易受污染。

德感片区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采用统一水质、分片区给水管网系统,德感水厂出水高程203.6米,压力0.4MPa。

3、双福片区供水概况

双福片区由鲤鱼石水厂和双福、津福和回龙湾双力厂三个简陋的民营水厂共同供水。鲤鱼石水厂通过三级泵站加压供水至双福。双福老镇区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1000立方米/日,现状供水规模为800立方米/日,水源取自地下水;津福水厂设计供水规模1250立方米/日,实际供水30立方米/日,水源为大岭水库;回龙湾双力厂水厂设计供水规模为2000立方米/日,现状实际供水规模仅为400立方米/日,占地规模约1.5亩,水源取自回龙湾水库。双福工业园先期安装DN200~500的配水管网约为20千米。

4、支坪组团供水概况

圣源水厂供水规模为2500立方米/日,主要供支坪组团生活生产用水。 (五)排水工程

中心城区仅有几江片区和德感片区初步建成雨污分流管网系统,但由于污水二级及以下管网不完善,污水截流率不高,且未能实现雨污彻底分流。部分中心镇已建成较成系统的合流制排水管网,其他镇乡只有新建街道两旁设有排水沟,大多数还是沿路面坡度自然排放。农村地区基本没有排水管网,全部就近散排至附近自然沟、渠、湖泊、河流和农田。

中心城区内现有几江和德感二沱2座污水处理厂,其中几江污水处理厂设计最大处理能力8万立方米/日,一期已建成3万立方米/日;德感二沱污水处理厂设计最大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日,一期已建成1万立方米/日。由于污水截流率不高,目前几江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处理量仅为1.3万立方米/日,德感二沱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处理量仅为0.2万立方米/日。

28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附表1:行政区划(2006年)

地 区 全区总计 几江街道 德感街道 支坪街道 白沙镇 塘河镇 珞璜镇 四面山管委会 双福镇 吴滩镇 油溪镇 石门镇 朱杨镇 龙华镇 永兴镇 石蟆镇

幅员面积(平方公3219 61 129 81 241 61 148 ﹡ 71 82 154 84 58 81 141 208 29

居委会(个) 77 14 11 4 9 1 3 1 2 1 5 1 3 1 1 3 村委会(个) 189 4 6 2 17 3 8 4 10 6 9 4 1 8 8 16 户籍总人口(人) 1465833 136743 87830 44023 135757 17410 81311 6016 46405 41496 81240 46308 35734 42149 44766 100156 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基础资料

蔡家镇 嘉平镇 中山镇 柏林镇 李市镇 慈云镇 先锋镇 贾嗣镇 西湖镇 杜市镇 广兴镇 夏坝镇 210 89 143 434 180 51 127 81 142 89 37 37 1 1 1 1 2 1 2 1 2 1 1 3 10 7 6 7 9 5 8 6 6 10 4 5 62290 25471 27938 55259 88345 29152 65951 37332 54218 36408 15692 20433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p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