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更新时间:2023-08-17 12:01: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编者:赵金芬 审核: 审批: 拟授课时间:2014-2-18 姓名: 班组: 组评: 师评:

【使用说明与学习策略指导】

1、认真阅读本学案内容,课前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内容;

2、使用老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学情以及实际内容进行调整使用。

【学习目标】

1、回顾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知识链接】

一、作者或者背景简介

(二)一次多义

将 异日图将好景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 将:动词,扶,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将:将军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

对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对:面对,朝着

无言以对 对:回答

对症下药 对:根据、凭着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 对:相当,对等

(三)解释下列字词。

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景物、6.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境界等)优美 称

2.凝噎:因为悲伤而喉咙梗塞得说不出7.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话来 去了”。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经年:年复一年 3.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9.风情:相爱、相思之情 4.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5.骤雨:暴雨。骤,急速

第一课时 《望海潮》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望海潮》,初步把握本首词的大意与风格:

《望海潮》 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下片写 西湖 ,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 三吴都会”、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 词风。

【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学法领航】这种问法经验所得一般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情景。)要求: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①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②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 ③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3、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卷”字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之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没有“卷”字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美景甚多,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戏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⑴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⑵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6、自由诵读

【课堂检测】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⑴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参考】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⑵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参考】 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小结反思】

第二课时《雨霖铃》

【能力提升】《雨霖铃》的情感、意境

1、诵读《雨霖铃》。

2、合作探究

⑴自主朗读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还有别的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①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②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⑶统观全词,分析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表达自己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 明确:①直接抒情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写景)相结合。

②情景交融。

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 愁意浓浓

杨柳岸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以情带景 )

③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⑷分析《雨霖铃》的意境(【学法领航】意境就是诗人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简言之意境=情感+景象)

《雨霖铃》的意境:

意象:寒蝉、骤雨、长亭、兰舟、烟波、云气、柳、风、月

作用:渲染这首词缠绵悱恻、凄凉清丽的意境,烘托人物的感情。

【课堂检测】 1.熟读成诵(在理解词意即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短时间的背诵)

2.名句默写

寒蝉凄切,________,骤雨初歇。

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

千里烟波,________。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参考:【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pa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