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02 11: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五单元
【单元导读】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本组课文将带领我们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我们可以从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故事、图片、传说入手,再逐一联系课文具体学习,最后化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行动。
17 长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盘旋、屯兵、堡垒、崇山峻岭”等词语。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朗读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等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并尝试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揭示课题。 3.结合课题质疑。
(预设:长城的构造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找出已弄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内交流读书的收获或体会。 (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读准多音字,积累字词。
???jiān(中间)?yīnɡ(应该)间? 应? ?jià?n(黑白相间)nɡ(随机应变)??yì
(2)仔细看图,说说你从课本中的两幅图上分别看到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 长城的近观图。
(3)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的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长城的远景图对应的是第1自然段,长城的近景图对应的是第2自然段,第3、4自然段写作者展开的联想及对长城的赞美。
2.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方法写的? 明确:描写长城远看的样子使用了比喻、数字说明,突出了长城的长。 (2)作者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列出具体数字使表达更准确,让人信服。 (3)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明确: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 (4)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①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看到了什么? 明确: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②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明确:古时候没有机械可操作,全靠人力。 ③思考: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教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④假如此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老师引导:围绕建筑工具、巧妙设计,工程难度展开,表达对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
美。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探究,复习巩固。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长城的气魄与雄伟,接下来我们继续品赏全文。
(二)质疑探究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长城曲折回环、气势雄伟的特点。 2.课文第一自然段对长城的介绍先从什么角度入手,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先概括地介绍,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这句话点明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指出长城建筑材料是什么?
明确:高大坚固的特点,条石和城砖是长城的建筑材料。 4.“城墙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描述有何特点? 明确: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使读者的认识更清楚、明白。
5.“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连用几个动词,有何妙处?在内容上有何作用?
教师总结:“站、踏、扶”三个动词连用,点明作者身临其境,“很自然地想起”表明作者被长城的气魄震撼,内容由长城自然地过渡到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6.“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中连用的两个“没有”有何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连用两个“没有”点明修筑之艰难,“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长城的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7.为什么说万里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明确:在“崇山峻岭”中修筑长城,而且一块条石就有“两三千斤重”,只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怎能不流血流汗?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8.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明确:从规模上看长城非常宏大——万里之长,八米多高,六米多厚,设置巧妙;从工程上看非常艰巨——全靠人力把那么多那么重的巨石、方砖运上陡峭的山岭,并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从时间上看两千多年前完成如此宏伟、如此艰巨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三)课堂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远看 气魄雄伟????长城?近观 设计巧妙?奇迹
??置身其间 血汗 智慧??
《长城》一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雄伟,还要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勤劳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抓住奇迹这条主线,结合部分学生攀登长城的经历和有关资料,远看长城,探寻奇迹,近看长城,探讨奇迹,置身长城,提问奇迹,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兴趣盎然。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第一,长城“长”、“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第二,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习题3 (1)“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身临其境,浏览长城;“自然地”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情不自禁地涌起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表示长城的建成非常不易,这两个词,使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跃然纸上。
1.多音字。
??n(旋转)?xuá?dān(简单)旋? 单? ?xuà?n(旋风)n(姓单)??shà
?(高大)?dà大? ?dài(大夫)?
2.近义词。
坚固——牢固 呼应——照应 陡峭——陡峻 雄伟——宏伟 修筑——修建 凝结——凝聚 3.反义词。
高大——矮小 陡峭——平坦 伟大——平凡 蜿蜒——笔直 坚固——柔软 凝结——溶解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 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四段(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介绍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8
颐和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年,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今天我们就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
(二)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已明白的知识和还不懂的方面。 3.小组内交流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检测 1.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等生字的读音。
(2)解释“横槛、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远眺、画廊、葱郁”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 (4)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2.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颐和园首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明确: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大、景色优美。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明确:第1句,长,列数据,分层次。
(3)长廊有什么特点?从哪儿体会到它的长? 明确:又长又美。
(4)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思考: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 ①长廊的颜色美;②长廊的画美;③长廊周围的风景美;④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第二
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继续导学全文。 二、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欣赏了有名的长廊。这节课,我们接着游览颐和园。
(二)认知贯通
1.走完了长廊,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其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1)“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昆明湖的静、绿。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明确:往远处看,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准确。
3.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石桥、倒垂的柳树、湖心岛、十七孔桥。 4.画出描写十七孔桥样子的句子。
正在阅读:
关于梦想的唯美散文03-30
弃土场专项施工方案11-03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03-09
企业负债经营05-11
第十节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06-09
小学英语辽师大版快乐英语(三起)《五年级上》《Unit 3 You look04-09
社会实践报告 - 图文04-08
协同办公系统操作手册05-13
幼儿园主题活动记录表02-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单元
- 设计
- 上册
- 教案
- 语文
- 年级
-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 项目:NextDate()函数-等价类、边界值法(student)
- 自动螺纹检测技术
- 最新河南电大专科《纳税基础与实务》(教学考一体化)网考机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学基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 燃烧学教案 - 电子版
- 网络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 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的软件设计论文
- 智能手机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提纲)
- 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习题集
- 你是个合格,称职的家长吗
- 长沙县跳马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文件
- 自动药片装瓶机控制
- JAVA J2EE大作业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 专题报道
- 2011年辽工大专升本录取及报到通知
- 最为完备的招教试题及详解和方法
- 新一代物理燃油添加剂在汽车上的应用 - 图文
- 初中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