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论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4 23: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项目登记号 项目序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意见表

评审专家姓名: 评审专家单位:

您对该项目内容的熟悉程度: A.熟悉 B.较熟悉 C.不熟悉

评价 权重 指标 选题 3 指标说明 主要考察选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论述和评价。 10分 9分 8分 专 家 评 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论证 5 主要考察研究思路、研究内容、重点难点、研究方法、10分 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考察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0分 9分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研究基础 综合 评价 备注 2 9分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是否建议入围 A 建议入围 评审专家(签章): 说明:

1、本表由通讯评审专家填写,申请人不得填写。项目登记号、项目序号两栏不填。

2、请在“您对该项目内容的熟悉程度”A、B、C选择一个画圈;在与“评价指标”对应的“专家评分”

栏选择一个分值画圈,不能漏划,也不能多划,权重仅供参考;如建议该课题入围,请在“综合评价”栏A上画圈。“备注”栏可填写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或不填写。本表须评审专家本人签字有效。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述评 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当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成为“农民工”后,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农村家庭功能出现失衡,即农村家庭所具有的生产、消费、教育、抚养、赡养等正常功能被弱化或丧失。目前,农村家庭功能失衡正处在动态发展过程,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西方城市化进程中虽然也有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但在表现形态上多为举家迁移,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没有遭到破坏,所以国外较少有人专门研究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国外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对家庭功能的含义(Olson,2000;Beavers,2000)、分类(Epstein,2000)、影响因素(Bernsterin,1996;Miller Iw,2000)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功能理论。 国内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的研究初见成效。总体来说,主要集中在农村养老(柴定红、程启军,2002)、家庭教育(刘继强,2006;王冠中,2006)、留守儿童(徐安琪,2004;张宇辉,2007;)、留守妇女(周庆行,2007;杨静慧,2009)等方面。 目前尽管国内研究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文献较多,但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之处:(1)忽视了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基本背景。城市化是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基本背景,以前的文献研究就事论事多,而结合基本背景研究较少。(2)研究视野较窄。现有文献大多从某个学科出发针对家庭功能失衡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功能失衡涉及到问题较多,研究视野过窄无法揭示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的对策容易和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脱节;(3)研究有边缘化趋势。孟宪范(2008)认为百年来中国家庭经历三次大冲击后,“家庭研究并不处于社会研究和国家视野的中心”。 近期由于农村家庭功能失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较突出,虽然引起部分学者的关注,但不能改变研究的边缘化趋势。重视城市化,而忽视了农村,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和现实社会的足够重视。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农村的影响是深远的。经济理性进入农村家庭后带来农村社会碎片化(孟宪范2008),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农村家庭功能出现失衡。在城市化背景下,以经济社会学为基础,从多角度研究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城市化和农村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城市化水平越高对农业依赖性就越强。目前我国城市化面临困境:一个方面城市人口快速增长,需要强大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

2

为支撑;另一个方面,由于涌入城市里大部分是劳动能力较强的青壮年,减弱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我国目前客观情况来看,农村家庭仍然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农村家庭功能失衡弱化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个方面致使农村增收困难、消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另一个方面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不稳定,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同时,还诱发了其他一系列问题。通过本课题研究,希望引起社会对农村家庭的重视,建立支持农村家庭的政策体系,促进城市化和农村协调发展。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1.农村家庭功能失衡内涵及背景分析。首先,通过文献收集和整理,以经济社会学为基础,对农村家庭功能失衡内涵进行探讨;其次,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2.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现状调查。城市化对农村家庭冲击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结合本课题需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家庭功能失衡的真实情况,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计划选取劳动力流出较多的安徽、河南和四川作为样本调查地区,选取若干样本村,通过入户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3.农村家庭功能失衡原因分析。在城市化进程中,造成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本课题着重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深入剖析农村家庭功能失衡深层次原因。 4.农村家庭功能失衡带来的影响研究。城市化对农村家庭带来了巨大冲击,农村家庭以功能失衡的方式反作用城市化。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农村家庭功能具有生产、消费、人力资源培养、政策贯穿等功能;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家庭具有教育、赡养、抚养、情感需要、心理抚慰、生理满足等功能。家庭功能失衡会弱化上述功能,影响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解决农村家庭功能失衡,建设农村家庭的效应分析。从经济效应来看,正常发挥农村家庭功能,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给城市带来稳定的农产品供给,推动城市化进程;从社会效应来看,充分发挥农村家庭的教育、赡养、抚养等功能,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结构的良性调整,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6.解决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的对策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探讨解决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的对策。 (二)基本思路 1.首先对农村家庭功能失衡进行基本概念界定,奠定本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 2.通过调查掌握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剖析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原因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3.从多角度探讨解决农村家庭功能失衡对策,为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研究方法 1.多学科交叉法。本课题以经济社会学为基础,同时也涉及多个学科,多角度研究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

3

2.调查访谈法。农村家庭失衡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理论和现实意义,掌握第一手资料非常重要。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 3.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法。首先对收到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四)重点难点 1.研究重点。(1)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分析;(2)农村家庭功能失衡所带来的影响研究;(3)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对策研究。 2.研究难点。(1)以经济社会学为基础,怎样把家庭功能失衡和经济社会发展耦合起来进行研究是难点之一;(2)收集第一手资料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投入。 (五)基本观点 1.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出去,农村家庭结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家庭功能被弱化或丧失,农村家庭功能出现失衡。 2.造成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城市化背景下,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结构调整滞后是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3.农村家庭功能失衡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减弱了农业生产能力,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其次,农村家庭功能弱化或丧失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村家庭教育缺失、农村社会碎片化严重等问题。 4.在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家庭处在压力增加和能力下降的失衡状态”(孟宪范,2008),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因此,建立支持农村家庭的政策体系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关键之所在。 (六)创新之处 1.视角上的创新。在城市化背景下,以经济社会学为基础,从多角度探讨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开阔了研究视野,提升了研究层次。 2.立意上的创新。以前的研究文献较少有人把农村家庭功能失衡作为研究对象,而只研究其中某些现象,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本课题以农村家庭功能失衡作为研究对象,找到了研究的着力点,有助于从全局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主持人前期成果 [1]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研究,论文. [2]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研究,硕士论文. [3]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述评,论文. [4]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有新思路,论文. [5]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论文. [6]欠发达地区生育观的经济比较分析,论文. (二)课题主要参加人的前期成果 [1]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区域差异实证分析,论文. [2]农村教育的“离农”倾向及其克服,论文.

4

[3]农村老年产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探析,论文. [4]对发展农村老年产业的思考,论文. [5]对“新型农民”内涵剖析,论文. [6]中国农村消费区域分类及其特征分析,论文. (三)参考文献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艾略特.家庭:变革还是继续[M].北京: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1992. [3]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德)马克斯〃韦伯,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朱国宏.经济社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6]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8]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 [9]王跃生.家庭结构转化和变动的理论分析[J].社会科学,2008(8). [10]王跃生.农村家庭结构变动及类型识别问题——以冀东村庄为分析基础[J].人口研究,2010(2). [11]贺聪志、叶敬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3). [12]杨荣、王晓艳.现代农村家庭结构变迁研究[J].理论界,2009(12). [13]叶晖.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J].社会,2005(2). [14]贺雪峰.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J].东岳论坛,2006(2). [15]陆益龙.中国农村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六十年的变迁:回眸与展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 [16]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家庭三十年[J].江苏社会科学,2009(2). [17]赵静.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 [18]孟霞.当代中国社会人口结构与家庭变迁[J].湖北社会科学,2009(5). [19]0lson D.Circumplex.Moded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2). [20]Beavers R,Hystems Model of Family Fumctioning.The Association for Family Therapy,2000(22). [21]Miller I W,Ryan CE,et al.The Mcmaster Approach to Familyes:theory, assessment,treatment and research.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 注: 1.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信息或相关背景资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

2.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只能填写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如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成果数量,不得填写成果作者、单位、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发表或出版时间等信息。与本课题研究无关的成果以及主持或参加的各类项目等不能填写。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成果要分开填写。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研究成果不列入参考文献。活页4000字包括前期成果和参考文献文字表述字数。 3. 课题论证用最适合的字号和行间距排版,版面控制在4页。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oy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