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上教育契机把握的有效性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25 23: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收获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编者按
“积累——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章学云老师在任教一年半的时间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事教学工作。勤于观察、善于积累,记下了许多发生在课堂的案例,这些案例成了她反思教学、提炼经验、提供研究的极好素材;同时,也构成了她专业成长的阶梯。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身影。
请各位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真阅读章学云老师的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从中得到启发,善于观察学会积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心理健康课上教育契机把握的有效性研究
心理健康教师 章学云
一、研究背景
心理健康课是一种开放式的课程,虽然也有明确的课堂目标和课堂内容,但是上课方式却是完全开放的。开放性的课堂容易生发很多预设之外的问题,而课堂问题越多也就意味着教育契机越多,如何将这些问题转化成教育契机,如何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达到心理健康课的真正目的,这是摆在心理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把握心理健康课特点的基础上专门研究过如何更有效地点评学生的发言和活动。研究发现,学生的发言和活动虽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却有着内在的规律和统一性,很多都可以转化成教育契机充分利用起来。于是这又给本人提出另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何有效地把握心理健康课上的教育契机,如何对不同的教育契机做不同的应对。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率,更是对心理健康课做一个全面的提炼和统筹,并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一个新视角的教学参考。
已有研究总结了教育契机的重要性、必要性,尤其关注班主任如何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优缺点等把握教育契机进行德育工作,也有研究关注如何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转化为教育契机,而探讨心理健康课的研究则只是粗浅涉及教育契机,并未对这个问题做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师与班主任工作有诸多不同,与学生交往接触的模式也不同于班主任,因此,心理教师不能照搬班主任处理教育契机的方法,而应该根据心理健康课的特点挖掘和归纳教育契机,探寻有效应对不同教育契机的方法。
二、研究假设
1、概念界定
所谓契机,是指由一定事态带来的某种转折变化的机缘,即“危险中的机会”。教育契机即隐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带来某种转折变化的机缘,有效地把握、灵活地应对这种机缘,能够使原本不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原本不积极的发言更加积极,原本不默契的师生互动更加默契,而这些也正是把握教育契机的有效观测指标。
2、问题成因及理论阐述
1
教育契机属于学校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布卢姆(B.Bloom)在《教育学的无知(Innocence in Education)》(1972)一书中使用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这对概念。[1]作为隐性课程的教育契机尤其适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中学生主要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正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思维活跃,浪漫而有激情。他们往往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准则以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总以为别人对一切都应该和自己所设想的一样,因而在思想感情上往往容易与学校及社会的要求不一致。
作为引导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课更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有效把握学生心理与教育契机之间的契合,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把握好心理健康课上的教育契机这样一个隐性课程,既能触动学生的灵魂,又不会使其受到伤害;既能触动学生自身,又不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既能触动学生实际,又不会使其拘泥于表面。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心理健康教师要具备充分的“敏锐”——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善于鼓动,善于走进学生之中。
3、问题假设
挖掘教育契机的主旨在于通过这样一种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贯穿其中的意识便是不要轻易放弃学生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回答和反馈,尤其对于有异议的回答、故意捣乱的回答、符合备课意图的反馈、有悖备课意图的反馈甚至沉默等都需要层层递进,避免问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完反馈完便轻易放弃,很可能一个反馈中就隐含着一个契机。
本人的教学中遇到过很多教育契机,将这些教育契机依据课堂进程进行整理归类,提出如下假设:
第一,课堂之前有教育契机,这种契机或者符合学生心境能够拉近师生距离、渲染课堂气氛,或者切入教学主题能够深化课堂主题,或者激发教师思考能够改进教案改进教学。
第二,课堂导入有契机,这种契机或者与教师的导入意图相符,可如剥笋般深入挖掘,达到预想效果;或者与教师导入意图相悖,教师则可反其道而行之将此“危机”化为契机加强导入意图。
第三,课堂中期有契机,这种契机或者成为提纲挈领,提领整个课堂的主线,或者成为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互动的精彩笔墨;还有可能成为提升内向学生表达内心、促进全班互相了解的引子。
第四,课堂总结时有契机,这种契机或者成为总结全课的点睛之笔,或者成为引领下一课的导线。
布卢姆认为隐性课程的主要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有关,也与学校所强调的品质以及社会品质有关,学校的组织方式、人际关系等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的因素对于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有力的持续影响。这是因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负有相互支持、关心和尊重的责任。学校的学习不可能是学生的单个学习,它是集体的活动。在这种集体活动中,有时要强调控制、等级、竞争,有时要强调鼓励、平等、互助。各个学校还有各自所强调的主要品质。布卢姆指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同样重要,隐性课程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品质、习惯、态度方面),并比显性课程的明确目标能保持得更久。
2
[1]
三、研究过程
首先,通过观察法、录像法、课堂记录法对课堂上各种教育契机进行观察与记录,结合以往的教学反思和文本分析力图积累尽可能多的教育契机;其次,提出研究假设,根据不同教育契机的特点采用归纳法进行整理归类,将不同类别的教育契机与研究假设相应证,验证研究假设;最后探求不同教育契机的不同把握方法,力争在各个教学阶段最有效地把握各类教育契机。
(说明:下面每个情景是众多情景中与研究假设一一应证的若干个)
第一,课堂之前有教育契机。
情景1:学校集体舞大赛前,中午时高一(3)班在跳集体华尔兹,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跳舞过程。下午就有他们班的课,于是在上课前我给他们班学生示范如何跳好华尔兹,还和一位男生搭档演示给全班看,并祝福他们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这让学生和我的距离顿时近了很多。这堂课上学生们表现得比以往任何一堂课都投入,而且对我设计的活动都非常赞同,以前总是有学生不投入,这次却全班出奇地统一。而在接下来的高一(5)班则没有出现这样的效果。
情景2:高三的一堂课《应对挫折》。 师:刚刚打开课件。 某生:(带着考验的表情)“老师ppt首页上的是什么花?” 师:(领悟考验)“你们想难倒老师吗?我是卖过花的,这个问题一点都难不倒我,这是太阳花,象征幸福的。”
生:全班信服。 师:“你们问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正好和今天的课相应证,老师读大学的时候面临着很多挫折,经济的困难就足以把我那年轻的肩膀压垮,不过我终于挺过来成为北师大一名坚强的研究生。说起我遇到的那些挫折??”(此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流出来,声音也开始颤抖)。
生:一阵沉默,都温情地看着师 某生:(大声)“老师说说您以前的经历吧,让我们更加了解您呢!” 师:(擦干眼泪,微笑)“虽然都过去了,但老师害怕自己会流泪说不下去,所以我只希望大家今天好好和老师一起来感受和应对挫折,也希望大家能够有足够的坚强应对未来人生的所有艰难困苦。”
(这堂课上学生对我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非常投入,在高三毕业的时候,教过所有的班级里只有他们班要求我去一起拍毕业留影,这成为我工作之后最感动的一件事情。)
情景3:《学会赞美》一课,高一(6)是第一堂课,这堂课学生都不活跃,也不积极回应我设计的活动和提问。课上的局促让我在课下深入地反思和改进。效果不好也是一个契机,它促使我思考:为什么这个教案不吸引学生,究竟哪里不合适,是不是有的设计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带着这样的审视我把教案的每一个活动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新教案在后面几个班级越来越吸引学生,而且好几班级都出现了出彩的地方(这将在后面有涉及)。
情景1因为老师的表现符合学生当时的心境,从而有效地拉进了师生距离,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情景2则通过老师自身应对挫折的经历触动了学生,不仅在有效地深化了课堂主题,还在课后留下了珍贵的师生情;而情景3则以不理想的课堂效果为新起点审视自己的教案和教学,从而有效地改进了后面的教学。
3
第二,课堂导入时有契机。 情景4:《学会赞美》在高一(1)班的课是周五下午最后一节。学生心情激动都想能早点回家。在课难上的情况下,课堂导入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把学生的心从回家转到课堂将决定本课的效果。幸运的是,导入时我叫起了第一排的一位女生,她很真诚很认真地讲了大伯如何在细节上赞美自己,使自己以后更加懂礼貌更加注重细节。对于她的真诚故事,我用专注的目光看着她,鼓励她细致地描述自己收获赞美时内心的感动。发言结束后,我真诚地赞赏她对大伯的爱和为人处世的进步,表扬她能够如此真诚地与全班分享这么美丽的故事,并鼓励全班同学都像她这样投入。好的开头让周五最后一节课变得不再难上,而是充满了真诚和投入。
情景5:《学会倾听》一课在高一(5)班的导入。 师:“请讲述你所经历的倾听故事。” 某生:(突然站起来反问)“老师你不是正在倾听我的发言吗?这不就是我经历的倾听故事吗?”
师:(发现学生在抛给我难题,立即问他)“那么你是怎么感受到我在倾听的?” 生:“因为老师你面带微笑、专注地看着我,而且时不时点头,让我明显感觉到您在听。”师:(高兴)“这就是倾听的技巧啊,而我的倾听让说话者也感受到了,可见倾听是能够给说话者带来很明显的好感的,我们后面就将对如何倾听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化解了这个学生给与我的“危机”和“难题”,后面的课显得轻松活跃多了。)
契机,是危险中的机会,在情景4和情景5中,课堂导入开始就隐含着重重危机,而老师需要具备随机应变能力方能化解。情景4学生的发言与研究者的导入意图相符,经过研究者剥笋般的层层深入使班级民心向课,有效地化解了周五最后一堂课学生归心似箭的危机;情景5中学生的反应与研究者的导入意图相悖,但通过灵活的应对最终化险为夷。
第三,课堂中期有契机。
情景6:高一(7)班某男生从开学起就不与周围同学讨论,非常封闭。答问时他的回答也与众不同,表现出一个封闭者的姿态。比如第一堂心理课。
师:“你希望站起来回答问题吗?” 生:“不希望,因为我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学会赞美》一课。 师:(有意叫他回答问题)“请问你收到过赞美吗?” 生:“没有。因为我是一张空白,没有人会赞美我。” 某女生:(突然插话)“有的啊,语文老师说他的作文写得很有深度。” 师:“是吗?请你把语文老师的赞美和全班同学详细说说好吗?” 某女生:面对全班详细说明。 生:平时冷漠的脸上出现一丝笑意 师:“那你给过别人赞美吗?” 生:“没有,因为别人不需要我的赞美。” 师:(马上问全班)“如果他真诚给你们赞美你们需要吗?” 全班大声:“需要!” 师:(马上问此生)“你听到赞美和同学们的反应有什么感受?”
4
生:(面带微笑、真诚)“心里还是有一点高兴的。” 师:(层层递进)“在心理课上,我发现你从来没笑过,这次你笑了,让老师也很感欣慰。希望以后你能多关注身边的人,也多关注自己收到的赞美和给出的赞美好吗?”
生:真诚点头,并在后面的小品扮演中有出色的表现。
情景7: 在区评比课上,上届高一(3)班学生就《学会倾听》进行了很活跃的讨论。这个班学生和我感情很深,几乎每个学生我都叫得出名字。在案例分析时。
师:“金成吉请你回答一下。” 生:(平时爱发言,话很多,此时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来) 师:(灵机一动)“今天嗓子坏了,就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来听大家说,下课时把你作为倾听者的感受告诉大家。当你不能发言只能用眼睛看耳朵听时好好感受一下,课堂结束时请你同桌来代表你发言。”
全班:(哄堂) 课堂接近尾声。 其同桌:“金成吉平时是个大嘴巴话很多,今天他不能说话,我们也觉得他变得很绅士。”(全班哄堂) 其同桌:“他说他没回答问题,今天听到很多平时听不到的东西,觉得做一个倾听者的感觉很好,以后也会更注意多听少说。”
全班的掌声,课堂得到升华。 (附教学录像)
情景6中的教育契机抓住了班里内向封闭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赞美这样一个主题,既增加了这位学生的自信和全班同学的相互了解,也成为提纲挈领,统领“赞美”这个主题的主线。而情景7中的教育契机则在提领主题深化主题的基础上融洽了师生互动和课堂气氛,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课堂总结时有契机。
情景8:在区青春教育观摩课《爱情与青春情感》上,高一(17)班的学生对爱情的理解比较统一比较符合教师的备课意图,对《致橡树》的解析比较到位,而且都认为自己还不够成熟不够能力去谈爱情,整个课下来没有一个出格的反馈。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前面所有的班级都有比较出格的反馈,而这个班一致得让我在满意之余也有点不知所措。面对这种情况我很快明白过来,这是鼓励和赞扬他们的好机会。于是我在课堂总结时说:在课快要结束之际,我要很高兴地赞美咱们的同学,因为在所有上课的班级中,咱们班的同学最明白爱情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最明白目前这个阶段真正该做什么,我看到了咱们同学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也看到咱们同学的责任心和诚实,相信大家在未来一定能找到各自美好的爱情!
情景9:高三(10)班上《把握机会》。班长通过努力在活动中获得了我给全班准备的礼物,当他把礼品将包装打开之后,脸上显露的不是高兴,而是失望和不屑,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说:“这包麻花世纪联华三块钱就可以买到!”然后便毫无兴致地将礼物分给全班同学。当时我心里涌出一股很复杂的情感,上了好几个班,学生都很感激老师,虽然是小小的麻花,课后还有同学告诉我非常好吃,让我从心里感动,而这个班的反应是我万万没有料想到的。因为没有料想到,所以当时的我不知所措地看这个学生将麻花发完。这个活动的初衷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所有同学分享胜利果实,并且感恩老师提供的机会,但学生不仅没有体会教师的苦心,反而埋怨老师买的礼物不够好,自我、自私、缺乏感恩意识的缺点暴露无
5
遗,作为促进学生心智成长的心理教师,此时此刻不管不问,便放弃了一个绝好的教育契机。
情景8中出现的情况出乎研究者的意料,不过把握这个契机进行总结使整个课结尾得生动而有力,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情景9中研究者对没把握好的契机进行反思,更懂得了课堂总结时出现的契机稍纵即逝,没把握好便没有机会弥补,从而增强了契机意识。如果当时就这个学生的话语让同学们讨论:(1)这个礼物是不是只能用三块钱来衡量?(2)这个礼物是不是老师有义务给大家买的?(3)这个礼物除了是食品外在本次活动中还包含了哪些意义和内涵?学生讨论之后就会更加懂得:(1)老师的钱赚来不易,买礼物是为了让大家上课更有效更投入,大家应该感恩。(2)这个礼物不仅仅是食品,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奖赏,和同学分享将会更有意义。(3)现在大家每天都不缺钱花,但这些钱都是家长的辛苦钱,包含了父母的汗水和对自己的爱,其中的每一分每一厘都应该感谢父母。试想,如果课上我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真理大讨论”,学生能够收获的将远远超过看似热闹的活动。
四、研究结论
综合各类教育契机及其特点,总结研究者应对教育契机的经验,研究者提出如下结论: 1、课堂之前泛指正式上课之前的所有时间,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很多,如果留心观察,此时的契机将对整个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范围太宽,又不在课堂控制范围,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也很难提出操作性的应对策略,教师只能用对学生的爱、契机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去发掘。
2、导入是课堂的开端,此时师生精神状态都比较好,学生对新课带有好奇心,故比较容易出现教育契机。教师在备课时应预设学生对新内容可能出现的反应,有了提前的准备,出现契机时便能有据可循,也能快速地根据教学预设对课堂做相应的调整。
3、心理课的课堂中期一般是小组活动聚集的时候,活动后学生要讨论发言。这时容易出现既渲染课堂前半部分、又引领课堂后半部分的教育契机。备课时应该对活动程序了然于胸,对活动意外情况做预设;学生活动时应巡视整个课堂指导学生投入活动,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发言时则应精神抖擞仔细倾听,带着激情和契机意识去发掘活动和发言中蕴藏的契机,及时点评及时反馈。
4、接近尾声的课堂里学生容易分心,教师也容易松懈,然而,准确和及时的发现将使此时的课堂充满契机,因为课堂总结是收获的时刻,是带领学生回顾所思所想的时刻。因此,教师应该头脑清醒地回顾整个课堂,系统地串连课堂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高屋建瓴地把握学生的整体反应,从而画龙点睛般地应对契机。这也是新教师尤其需要努力的重要一块。
5、课堂结束是课的延续,教师应该及时记录及时反思,对课堂上所有的教育契机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整理,总结自己处理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定期对这些反思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不同教育契机的不同特点以及处理它们的规律。
总之,有效把握教育契机,教师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6
1、 养成“处处有契机”的意识。
2、 养成细致的观察力,具备发现契机的眼睛。
3、 养成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即景果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有效把握契机。 4、 养成及时反思,定期审视自己的习惯,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五、研究反思
本研究持续一个学期,同时结合研究者工作以来积累的教育契机和教学反思,可以说是对一年半工作的总结。由于研究者期间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试以及身体不适,时间和精力受影响,致使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
1、研究者为工作仅一年半的新教师,还处在学习如何教学的阶段,对教案、活动设计以及学生反馈的把握还不成熟,而把握教育契机很大地依赖教师长期养成的教育机智。研究者教学素养的不够成熟必然导致本研究不够成熟。
2、研究中的案例主要从课堂观察、记录和教学反思得来,只有四节课进行了录像,而录像的课有的还没录完整,从而失去了很多反复观看、审视和进步的机会。
3、可供参考的研究没有对教育契机进行系统的分类,本研究在大量案例的基础上,以课堂进程为标准,通过归纳法对教育契机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师如何应对不同类别的契机。由于无现成资料参考,本研究的话语体系完全为研究者本人的话语,因此还属于经验性、探索性研究,还需要在加强教学积淀的同时继续完善。
(1)张人利:《教学有效性判断是评课的基本依据》,《现代教学》,2007年第201、202期,第12页。
(2)乔文革:《“牛郎织女多长时间见一次面?”——从学生的一次争论谈捕捉教育契机》,《新课程(初中版)》,2007年03期,第57页。
(3)李玉梅:《把握教育契机 抓好班级工作》,《辽宁教育》,2006年09期,第25页 (4)周功扬:《把握课堂教学中心理激励的契机》,《现代技能开发》,2001年07期,第45~46页。
(5)蒋雪忠:《捕捉教育契机 点燃学生真情——谈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理论·教育》,2005年Z2期 ,第41~44页。
(6)杨印昌:《捕捉教育契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天津教育》,2006年 08期 ,第46页
(7)官守安:《反弹琵琶 点石成金——例谈教育契机的把握》,《湖北教育(教学版)》 ,2005年06期,第23页。
(8)任玲:《鸣炮——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生活教育》,2006年12期,第38页。 (9)戴云飞:《浅谈学生心理疏导的契机和技巧》,《江西教育》,2004年04期,第17~18页。
(10)彭华军:《如何设计心理健康课》,《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4年32期,第38页。
(11)吕晓红:《润物细无声——把握教育契机,实施五心教育》,《教育革新》,2007年05期,第20~21页。
7
六、参考资料:
(12)李玉华,冯海珍:《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理念与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06期,第15~17页。
(13)刘丹:《悟性的启迪 情感的导向——心理健康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中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04期,第61~62页。
(14)盛湘鄂:《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交通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第60~62页。
(15)韩笑:《抓住教育契机,做好班主任工作》,《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年01期 ,第127~128页。
(16)任友群:《隐性课程的国际研究及其教育社会学意义》, http://www.edu.cn/20011212/3013681.shtml
(17)李鹃:《教学突发事件——教育的一个契机》,
http://www.hszhiyuan.pudong-edu.sh.cn/uploadfile/2006418145454929.doc (18)黄跃红:《浅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问题》, http://www.szfz.hnzz.net/szfz/xbxk/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1 (19)钟方明:《寻找教育的契机掌握教育的方法转变学生》 http://www.thjy.edu.cn/uploadfile/20051222132211740.doc
8
正在阅读:
心理健康课上教育契机把握的有效性研究06-25
2011年目标管理责任书自查报告01-28
我们这个家庭作文400字07-09
MK - 01.有为 - 无为 - 扬州大东门街与东关街更新比较分析 - 图04-10
武汉大学学生党建工作特色基地08-23
我和书的故事作文06-28
氧化沟05-12
啤酒发酵工艺设计07-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契机
- 心理健康
- 有效性
- 把握
- 研究
- 教育
- 第2章 第6节 课时限时检测
- 财务分析表分析 - 图文
- 2015广西区考备战每日一练(三十二)
- 大面积平整度检测记录表
- 最新全球FDI的特点及中国的对策1论文
- 仁爱版英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教案模板Microsoft Word 文档(3)
- 餐饮管理软件说明书
- 267263 - 2013年造价员考试(基础知识)内部押题(49页)
- 承受苦难才能走出苦难 必须跨过这道坎
- 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
- 民政局救助站站长阳光晒权个人总结
- 锅炉膨胀专项管理方案20150730 - 副本
- 昭化区教师交流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定稿) - 图文
- 安全管理中奖励更重要(辩论赛准备汇总)
- 纪检监察新入职人员岗前考试试题库(2016版)
- 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公告
- 500M3高炉筑炉施工 组织设计
- 金工实习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