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与人口

更新时间:2023-08-06 00:0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代中国笔记总结第三章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民族状况

一、 民族的分布及其占比

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比重 9∶1

人口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它们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中国的民族区域分布有三个特点:

1.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 人口密度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汉族地区则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

3. (各自优缺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汉族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但存在资源匮乏问题。(不过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制定东西部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计划,以尽快减少地区间的剪刀差。

二、 语文、宗教和风俗

语文:

使用语言最多且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500万人使用

满族创制的满洲拼音文字—满文,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中国是一个语言文字极其多元化的国家

中国政府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一方面在各地设立了专门的民族学院,教授、研究和保存民族文化与语言,另一方面在少数民族自治区或集居地实行双语制,在工作、教学和公共生活中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都视为法定语言。人民有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或汉语的自由权。

宗教:

佛教在中国是最流行的宗教,有大约1亿的信徒。

中国政府对各民族的宗教政策是信仰自由

习俗:

各民族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藏族“藏历年”、“沐浴节”、“雪顿节”,回族、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中国政府十分强调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政府曾挽救维吾尔族大型音乐经典套曲“十二木卡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各民族间习俗的区别随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交往的增多而出现了淡化的趋势。

当代中国笔记总结第三章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

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

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三个突飞猛进的时期:

第一个时段从秦代到西汉,1000多万→6000万

第二个时段是清代,200年人口从1亿→4亿多

第三个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0年至今人口由5.4亿→13亿多

其中第三个时段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到1958,持续增长

第二阶段:1959到1974,以1962年为分界线,先落再增

第三阶段:1974年后,人口发展速度迅速下降

影响: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承重压力。

二、

人口的结构特点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

力资源丰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第二,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储蓄、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从人口性别结构看:性别失衡突出,男性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地区结构看:中国人口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东南部密度大,西北部密度小。

从人口的文化结构看: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近年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依然较低。

主要表现有:人口的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平均受教育年限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从城乡结构看:中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不过随着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中国城镇人口会越来越大,农村人口比重将继续缩小。

对农民共进城务工的看法:

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但同时也增加了流动人口的数量和社会管理的难度,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公共服务都将构成巨大压力。

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得到了控制,但人口基数大和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将使中国长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人口多资源少的矛盾仍很突出。

当代中国笔记总结第三章

第三节: 计划生育

一、背景和原因

由于中国现实的特殊国情,中国自20实际70年代开始,实施了旨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政策。

特殊国情:

1. 造成中国自然资源的短缺

2. 使得中国的各项人均指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 限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

4. 还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难、失业多、看病难、

社会设施和社会福利较少等等。

总之,中国人口过多已成为中国的沉重负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否则必将造成无法挽回的“人口危机”。

二、主要内容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减少人口增长,打好人生基础)(少生并不是“一刀切”)

将计划生育政策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进行。 在农村,“关爱女孩”。

三、 意义

计划生育政策是当今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

中华民族实现繁荣昌盛的要求。(关键字:可持续发展,繁荣昌盛)

中国人口控制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是十分巨大的。

在人口控制中受益最多的是女性,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男女不平等的性别差距。

计划生育政策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一种负责任态度和一种为人类种群延续而做出的

自我牺牲。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nu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