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证书课程形成册作业与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04 23: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证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 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
专业证书课程作业1 姓 名: 学 号: (得 分: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 教师签名: 一、简答题 1.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3.简述心理学对学生观的影响。
4.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2
5、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6、为什么说应用与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学生的特点?
7、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有哪些?
8、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9、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3
二、论述题
1. 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认识。
4
专业证书课程作业2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 论述题:
一、 学校品牌的基本涵义 二、 学校品牌的教育特性
姓 名: 学 号: 得 分: 教师签名: 5
三、 学校品牌的创建思路 四. 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结构是什么?
6
五.怎样理解学习型组织及如何才能将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
六.什么是品牌、学校品牌、学校品牌策划、学校发展策划?
七.学校品牌策划的两大任务是什么?
八.什么是帕雷托定律? 7
专业证书课程作业3 姓 名: 学 号: (现代教育原理课程) 得 分: 一、概念辨析和名词解释 教师签名: 1.教育流派与教育思潮
2.义务教育
3.素质教育
4.教育优先发展
5.教育目标
6.国家课程标准
7.人的身心发展
8.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
9.合作学习
8
二、简答题(只答要点)
1.教育者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在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3.自然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4.简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5.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6.现代教学主要承担有哪些任务?
9
7.简述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8.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内涵。
9.我国新课程与现行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根本区别。
10.如何了解教育的本质特性?
11.联系实际,谈谈你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如何处理素质与知识、能力的关系的。
12.联系实际,谈谈面对未来社会教育应如何应对与改革。
1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10
14.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5.结合实例,谈谈课程改革后你对教学观念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答题注意事项: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要统一,语言要通畅;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一)、荣获2003年全国“十杰教师”称号的朱兆林,曾教过一个叫赵宁的学生。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带着自己的足球队员偷偷翻过围网进场踢球;曾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将军”。“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赵宁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 一天,朱兆林刚进课堂,赵宁就又成了“被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朱兆林报告今天“将军”闯祸的经过。她听了一会儿,扬手让大家安静:“同学们,我清楚了,他又‘挺身而出’了是吧?”停顿了一下,朱兆林大声说:“挺身而出才是合格的军人!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他很可能是我们的骄傲!”全班默然。从此,“将军”被“提审”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朱老师发自内心地折服了。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朱兆林批评了他。转天,一份“诗经体”的检查放在朱兆林的案头:“呜呼悔矣,未完吾题。浩浩优化(指作业),所作无几。面对检查,羞愧至极。痛心疾首,满面流涕。呜呼惜矣,错失良机。心中悔恨,难以平息。高考已近,不思进取。恩师心碎,无颜见伊??敢望恩师,严加看管。下不为例,决不再犯!”
朱兆林读着这份整整800字的“检查”,深受感动。课堂上,她浓墨重彩地评说了这份“检查”,全班同学听得痴迷。这个入学初成绩全年级倒数的学生,最后竟以550分的
11
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踏上了他跨向“将军”的人生之路。临行前,赵宁把他在国家级围棋赛上获得的奖品——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动情地说:“朱老师,收下。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等我得了军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
结合这个事例,你能谈谈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吗?
(二)、 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正在实施“小博士”工程,要求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完成一项“长作业”,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某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
“小博士工程”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历史等,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有自己的“子工程”,确定的专题包括:“北京的四合院”、“国宝大熊猫”,“关于沙尘暴的调查报告”、“中国茶文化”等,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 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逛书店、上网搜寻等手段搜集材料。许多同学还走向社会,去考察、采访,去亲身体验。如四(二)班十几名同学研究北京大胡同,每到周末,同学们便背上水壶、面包、笔记本、照相机等穿梭于北京大大小胡同,结识了一批京
12
城老人,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北京大历史文化。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和老师、家长一起研究,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多的写了七八千字。
为了达到广泛交流动目的,学校每周一组织一次课题宣讲,“小博士”向老师、同学介绍自己研究的基本经过,课题的主要内容,进行课题研究的体会,并当场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请根据上面的案例与传统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新课程改革可以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三).孟母三迁
春秋末期的孟子他3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送葬的队伍经常从他家门前走过。孟子经常模仿队伍中吹鼓手和妇女哭啼的样子,还不时到墓地上玩死人下葬的把戏,在地上挖一个坑,把朽木或腐草当作死人埋下去。孟母对儿子这样玩耍很生气,认为不利于他读书,便把家迁到了城里。 到了城里孟母要儿子熟读《论语》,像孔子那样做人。可是他家处于闹市中,打铁声、杀猪声、叫卖声终日不断,听着听着,他就读不下去了。接着,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觉得这个地方,确实很难集中心思读书,便再次搬迁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居住。
13
学宫那里的环境很好,书声琅琅,读书的氛围很浓。孟子很快的安下心来读书。有时,他还向学宫里张望,观看里面的学生是怎样读书,又是怎样跟随老师演习周礼的,回到家里,还模仿着做。
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从此孟子潜心于学问,最后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
根据上面的故事,分析环境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你从中受到的什么启发。
(四).2003年全国“十杰教师”朱兆林曾教过一个叫赵宁的学生。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经带着自己的足球队员偷偷翻过围网进场踢球;曾经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将军”。“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赵宁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
一天,朱兆林刚进课堂,赵宁就又成了“被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朱兆林报告今天“将军”闯祸的经过。她听了一会儿,扬手让大家安静:“同学们,我清楚了,他又‘挺身而出’了是吧?”停顿了一下,朱兆林大声说:“挺身而出才是合格的军人!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他很可能是我们的骄傲!”全班默然。从此,“将军”被“提审”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朱老师发自内心地折服了。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朱兆林批评了他。转天,一份“诗经体”的检查放在朱兆林的案头:呜呼悔矣,未完吾题。浩浩优化(指
14
作业),所作无几。面对检查,羞愧至极。痛心疾首,满面流涕。呜呼惜矣,错失良机。心中悔恨,难以平息。高考已近,不思进取。恩师心碎,无颜见伊??敢望恩师,严加看管。下不为例,决不再犯!
朱兆林读着这份整整800字的“检查”,深受感动。课堂上,她浓墨重彩地评说了这份“检查”,全班同学听得痴迷。这个入学初成绩全年级倒数的学生,最后竟以550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踏上了他跨向“将军”的人生之路。临行前,赵宁把他在国家级围棋赛上获得的奖品——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动情地说:“朱老师,收下。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等我得了军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 结合上面的事例,请你谈谈对当代学生观的理解。
备注:1、请将前七页打印出来,并在每次作业题目后面用白纸写出答案附上。
2、作业是综合教育专业主要三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而编写的,因此以简答题为多,要求只答要点,不进行论述。
15
专业证书课程作业1答案
(课程与 教学论内容) 一、简答题
1.如何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P12
答: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可以说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这时,课程与教学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实践上的联系。课程作为目标、学科(教材)、计划,体现着教育目的的要求,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与需求,并且最终必然体现为物质形态的文件和材料;它是预期的,先于教学实践而有所规划。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是不同的。但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与课程发生了联系。教师必然以各种计划、学科、教材为中介,与学生发生到动与交往,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阶段不同、学科的内容不同、方法亦不同;教学评价也必然要参照课程中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来进行。 2.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P14
答: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3.简述心理学对学生观的影响。P29
答:心理学对学生观产生影响。学生观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发展的主体观,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师生之间的平等观。
4.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P32——33
答: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马斯洛将基理论称为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的美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70年代后,继承人罗杰斯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为实现他的主张,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
5、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的主要作用:(1)学生接受的教学信息更加一致,教学信息传递更加标准化。(2)教学活动更加有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3)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4)提供有效的交互,增进学生的参与度。(5)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6)有利于个别化教学,方便学生学习需要。(7)有利于学生针对问题寻找货源,促进学生“发现”和“探询”活动。(8)有利于教师摆脱繁重的备课工作,促进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致力投入教学改革。(9)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10)有扩大教学信息传播范围提高信息的增值率,扩大教育规模。
6、为什么说应用与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
16
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7、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式有哪些?
1)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它可用作屏幕及影音广播、屏幕监看、语音监听、辅导及示范、远端遥控等。(2)校园网。它能提供下列服务和应用:计算资源、辅助教育资源、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图书查询、电子邮件、使用INTERNET。(3)基于因特网的网络教学,通常有以下四种形式:同步讲授式、个别辅导式、讨论学习式、基于资源的探索学习式。
8、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1)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不会墨守成规,每节课都有新意。教学艺术的创造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2)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教学的形象性在于借助于比喻、描绘等手法,通过动作、表情、图案、板书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等来表现,最主要的实现工具是教师的语言形象。(3)教学艺术的情感性。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培养情感成为一项主要的教学任务。情感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的情感体现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教师要以情动人,使爱通向学生的心灵,使爱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魅力。(4)教学艺术的审美性特征。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美和教学表达的形式美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以内在美为基础,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有机统一。
9、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1)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语言的清晰度与学生学习成效正相关,教师教学语言的严密度增强教学的说服力与论证性。(2)教学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教学语言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习惯,教学语言艺术也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教学语言艺术促进教师本身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追求,不仅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水平,而且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二、论述题
1.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17_24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选择调查方法,选取研究的对象,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或访谈提纲,进行准备性调查,修订调查工具和调整被试,进行正式调查,统计资料和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搜集文献资料,编制观察提纲,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某些条件,重点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研究的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人种学研究法。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是为特定表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强调以整体的、全局的观点看问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
4.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其在课程取向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P66_71
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设计长期以中央统一的模式为主,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课程设计思路已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对教育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陆续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摸索试验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
17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在课程设计取向、体制、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在课程设计取向上由以社会、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表现在:
1、使课程更好地适应地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 2、体现基础性与探究性;
3、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 4、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综合化。
在课程设计模式上表现出关注实践、集体审议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计建立在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了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 3)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式的优长,以指导课程设计活动。
2、.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认识。P93_9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的改革越来戛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实验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以往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发展,既吸收了以往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又在课程取向、目标、结构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1、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表现为兼顾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特色、全瞻社会与关爱个体。
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并表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中。
18
专业证书课程作业2答案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论述题)
一、学校品牌的基本涵义
2O世纪5O年代,美国的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第一次提出品牌的概念。而在中国,直到9O年代才有学者开始系统地研究品牌并界定这个概念。查阅有关品牌方面的辞典、著作以及论文,综合各类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学校品牌。 1.学校品牌是一种识别符号
品牌之所以能够被记忆和区分,首先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识别符号。一个富有个性的识别符号,能够整合和强化人们对一个品牌的认同,并成为人们记忆品牌的工具。当人们感知到某种特定的符号时,就会产生相关的“品牌联想”。有研究表明,在人们头脑中的品牌认知是一个网络结构,其核心是品牌名称,围绕着它是人们所形成的诸多概念节点。因此,经过长期的接触和品牌经验后,人们一看到特定的品牌名称和标志,就会激起这个以品牌名称为核心的记忆结构,唤起关于该品牌的各方面的联想。 2.学校品牌是一种文化载体
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可辨认的产品或服务,它是在“以某种方式增加自身的意义,使得买方或用户觉察到相关的、独特的、可持续的附加价值,这些附加值最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学校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培养”不是按照设定的程序去生产相同规格的部件,而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逐渐“养成”。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总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成长。品牌文化中的社会责任、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沟通学校内部师生员工和外部公众的无形纽带。当一种学校品牌文化被认同之后,它就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产生对学校品牌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品牌的“张力”不断放大。所以,学校的“牌子”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就必须有“文化品位”。
3.学校品牌是一种公众认知
品牌资产是品牌与消费者的一种关系状态。这种“关系状态”存在于学校与社会的人际网络之中,需要通过了解、沟通、对话、交往等形式来积累。有形资产因使用而损耗,而无形资产则恰恰相反,它会因不用而枯竭,反而因使用而增值。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公众和人际资源,挖掘、盘活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优化和拓展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学校的办学主张、发展规划、改革举施,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公众对学校的感受、评价、建议,是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决策依据。缺少了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创建学校品牌将无从谈起。 二、学校品牌的教育特性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不同于工厂、医院、商场、政府等其他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它从事的是一种“通过人培养人”的活动。 1.学校品牌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的品牌
“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因此,学校品牌必然是以育人为目的的品牌。“育人”是衡量学校品牌的首要尺度,只有以育人为目的的品牌,才是符合教育本性的品牌,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品牌。
2.学校品牌是一种以人为载体的品牌
学校是通过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学生不仅是这种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和“评判者”,更是这种服务质量高低的“承载者”和“体现者”,是在这种服务中“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包括在校学生和历届校友)是学校品牌最重要的载体。因此,学生品牌形象是学校品牌形象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学校品牌形象的最终检验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当然,学校中的“人”,不仅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校长和教师。校长是学校品牌
19
形象的代言人和设计师。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校长的教育理想和人格魅力成就了一所学校的品牌。所以,德高望重的校长和学识渊博的教师,是学校品牌形象最显著的标识,也是创建学校品牌的根本保证。
3.学校品牌是一种需要迟效评价的品牌
学校品牌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而文化是难以速成的。教育需要“沉淀”,学校品牌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到证明。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校纪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能够形成。这是因为,育人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效性的工作,它不是短期内可以准确评量的。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面向未来”是教育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性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品牌是“树人”的品牌。所以,学校品牌的评价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心做教育,学校品牌的创建才有希望获得成功。一所能够称之为知名品牌的学校,应该是那些能够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的学校,是那些能够不断激励人生和始终引以为荣的学校,是那些能够让人有着美好回忆和充满精彩故事的学校。 三、学校品牌的创建思路
创建学校品牌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是一蹴而就的。借鉴企业创建品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根据学校教育的特性和规律,笔者认为,创建学校品牌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校品牌的个性定位
一所学校之所以能够称得上是品牌学校,首先是因为其别具一格、个性鲜明。只有个性鲜明并得到公众认可的品牌才是“真品牌”。每一所学校都是唯一的和具体的,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内外环境。不同的学校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不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异,因而所选择的创建学校品牌的突破口和侧重点也就不一样:有的学校在传承历史中超越,有的学校在反思实践中建构,有的学校在借鉴经验中创新,有的学校在验证理想中生成,有的学校在放大亮点中彰显,有的学校在革除弊端中发展??所以,每个学校都可能从某种特色切人,并且把这种特色发展为一种办学优势而最终成就品牌、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学校应该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一定不能把学校品牌的样式单一化,不能把品牌的形象凝固化。
2.学校品牌的传播推广
传播是学校品牌形成的必要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学校品牌。一方面,学校品牌是一种公众认可,“一种复杂的关系符号”,学校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最常见的形态”,“现代意义的品牌,是指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全部体验”。学校品牌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消费者”不断“体验”学校的过程。另一方面,人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资讯的重重包围和挤压,资讯的供给(生产)远远超出了资讯的需求(消费)。当资讯过剩时,注意力就变成了稀有而珍贵的资源。所以,如何让公众知晓学校品牌信息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与商业品牌传播有所不同,学校品牌传播在媒体选择、内容制作、时机把握和受众分析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教育的特性。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或服务),公众具有知情权和参与管理权。学校要善于通过文字与声像等传播媒介及时发布信息,反馈公众建议;也要善于通过人际交往与相关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支持;还要善于通过策划专题活动邀请公众亲身体验学校,展示学校品牌形象,形成良好口碑,以缔结品牌忠诚。
3.学校品牌的维护创新
品牌应该是个动词,而不是名词,即动态地管理品牌,保持与时代发展的同步。创建学校品牌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需要校长和全体师生员工悉心维护和不断创新。因此,学校要注意做好“品牌预警、品牌跟踪、品牌建档和品牌诊断”等工作。品牌预警可以视为学校品牌的“天气预报”,通过对品牌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进行监控,预示和警觉学校品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加强危机管理。品牌跟踪的主要内容是对学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进行监测,了解学校品牌发展变化的趋势。品牌建档是将获得的数据与信息储存并
20
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学校品牌知识库。品牌诊断是在品牌档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校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及时调整品牌战略和策略。
四. 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结构是什么?
从理论上看,学校组织文化源自组织文化理论,从实践上看,它又是产生于一个由教师、学生及其有关人员组成的、承担育人和文化传承使命的、与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同的特殊组织――学校,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如教师文化、教学文化、领导文化、学生文化等。学校组织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种亚文化,同时内部蕴含了诸多文化要素,它是学校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整合的过程。分析学校组织文化结构,一般从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着手。
五.怎样理解学习型组织及如何才能将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不断改善自身搜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组织,表现出持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发展的总体特征:一是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组织中所有人都认可和追求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实现了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整合。二是组织学习能力、变革能力强。组织拥有强大而健全的组织学习机制,学习是持续性的和深层次的,能够及时获取、制造和转化知识,并不断创新和超前。三是组织结构趋于优化、扁平和有弹性。组织成员都具有潜在的流动性,内部关系和谐、行动步调一致。四是强调团队学习,主张个人学习与团体学习相结合。五是组织具有系统思考和应变能力。系统思考促使组织与成员树立整体的思维方式,运用系统的观点思考和分析问题,消除彼此间的分歧。系统思考使组织更敏捷、更易应变,是学习型组织的优势力量。六是学习型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组织,协商和对话成为一种通行的社会基本准则。
六.什么是品牌、学校品牌、学校品牌策划、学校发展策划? 品牌是一种产品的属性、包装、声誉、印象、标记等的总和。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聚在学校名称中,体现在学校服务水平上的社会认可程度和美誉程度。
学校品牌策划就是在分析学校品牌状况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对学校品牌定位、设计、塑造、扩张与创新等进行具体谋划,制定具体措施以实现谋划的创造性活动。
学校发展策划就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发展的某种目的,审时度势,提出新颖的学校发展策略或创意,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的创造性活动。 七.学校品牌策划的两大任务是什么?
学校品牌策划有两大任务,一是“内修功力”,二是“外塑形象”。“内修功力”关键是做好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和学生发展三方面的工作,“外塑形象”要加强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和听觉识别建设,也要处理好学校信誉、学校危机与学校形象策划之间的关系。 帕雷托定律与人才的黄金搭配
八.什么是帕雷托定律?
帕雷托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事物80%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之中。它揭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能级结构,反映了在任何特定群体中一小部分关键力量与大部分员工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如何在组织中实现人才资源的黄金搭配,努力挖掘组织和个人的潜能,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效率。因此,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围绕学校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对现有各层次、各类型人才进行合理调配和有效使用,让不同能级的人互相搭配,周期性地调整,形成一个最佳的能力场,达到人才的新陈代谢、优化组合和黄金搭配。
21
专业证书课程作业3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答案内容: 一、概念辨析和名词解释
1、教育流派与教育思潮: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流派;教育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的教育意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
2、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特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3、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受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教育优先发展: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5.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6.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7.人的身心发展,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和谐发展。
8.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二、简答题
1.答题要点:(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授者;(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整个教育活动的展开起领导作用;(4)教育者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答题要点:(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阶段和组织。总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必将极大地改变工业革命以来以学校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关系,因此改变学校的专属性和封闭性也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3.答题要点:(1)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2)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3)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进行教育;(4)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 4.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其功能具体如下: (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22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5.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当个体已有水平与外部环境要求之间出现矛盾,使个体内部产生需要;当个体意识到这种需要并且客观条件允许时,需要转化为动机;在动机驱使下,个体制定目标,采取行动,最终满足需要,同时获得发展。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从而推动个体身心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6.现代教学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7.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的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它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2)它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它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专业设置;
(4)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
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其涵义包括:
(1)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 (2)全面发展的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即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3)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即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9.现有课程结构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设置过多且缺乏整合。
而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打破了学科本位,以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0.答题思路:(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11.答题思路:(1)知识是形成人的整体素质方面的无以替代的基础,素质对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具有决定性的依赖关系;素质诉诸实践则表现为能力,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2)根据语词规定的逻辑关系,素质是属概念,知识和能力是种概念,知识和能力是构成一个人的素质的主要部分,因而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3)如果把素质、知识和能力理解为并列关系,就会误认为课堂和学校传授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素质,这是荒唐的。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也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不符合上述要求者,视具体情况扣分。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者均可得分。) 12.面对未来社会,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 要点: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
(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
(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 (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1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要点: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3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4.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要点:(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15.结合实例,谈谈课程改革后你对教学观念及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认识。 要点:
教学观念的变革体现在:
(1)教学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2)教师与学生平等交往,新型互动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体现在:
(1)教师形成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参与学校课程的研究、开发,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2)教师角色发生位移,和学生一起参与,共同探索知识; (3)倡导教师之间合作交流。
三、案例分析(答题注意事项: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要统一,语言要通畅;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一)答题思路:
1.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受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小学教学不能就理论讲理论,一定要和科学实践结合起来。赵文忠作为一名生物课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生物课教学和生产实际、科技发明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他和他的学生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或创造能力。中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十分强烈、思维异常活跃的年龄,教师要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能简单地轻视或打击。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发明思路,赵文忠总是“积极鼓励”,反对“消极否定”,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答题注意事项:结合提供的实例进行分析;有明确的观点,观点、材料要统一,语言要通畅;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二)、答题思路:
从案例可以看出,新课程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首先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小博士工程中,学生要完成课题采用了包括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提高等。
(2)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通过探究获得了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做课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资料分类整理、得出结论、研究成
24
果汇报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往活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
(3)在课题研究中,有些同学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分工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带动、增加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4)在上面的学习方式中包含着自主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定课题、自己制定课题完成的时间、自己安排研究进度、研究方式等,最终提高了自己的元认知学习能力。
(5)上述课题都与社会现实生活有关,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答题思路:
人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及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发展着的,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环境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内容。孟子家居墓地时,他学到的是丧葬礼仪;身居闹市,他学的是买卖;而在学校附近,他则开始潜心于学问。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学生处于怎样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将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成长。因此作为学生通常所处三种环境:学校、社区和家庭,应该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起优化环境的责任,肩负起教育的功能,给学生一方净土。作为学校,应该创设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作为家庭,应给学生一个民主和睦、相互之间充满爱与尊重的家庭氛围,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心理需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教师要教育学生,使其能够辨别是非,抵制不良现象的影响。
(2)环境对人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孟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耳濡目染,通过好奇、模仿从环境的影响中学到了不同的东西。儿童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缺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与左右。作为家长或老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要以身作则以榜样的作用教育影响学生,并利用环境创造机会启发教育学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如果没有孟母“断杼教子”使其幡然悔悟,及以后的发愤笃智、朝夕勤学,也不会有后来的圣人、大儒。因此,根本上还是要变我要你学为学生自己想学、自己乐学,才能最终成才。 (四).答题思路:
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也随之改变。其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发展中的人、依法施教、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2.“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复归的教育思想。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个体生命和个别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赵宁虽然各科成绩倒数,但十分喜爱军事,这就是赵宁的个性。朱老师充分尊重赵宁的个性,并因势利导,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
3.尊重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对所谓“差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平等对待。在一般老师眼中,赵宁也许要被视为“差生”,但朱老师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之点,以此为突破口,并加以鼓励。这无疑是符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的。
4.为什么要尊重所谓的“差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还不是成熟的个体,所以不能把一个学生暂时的状况看“死”。赵宁由“各科成绩倒数”到考入军事院校的过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25
。
26
正在阅读:
专业证书课程形成册作业与答案07-04
青少年版新概念英语2教学计划与标准01-09
鸡蛋游泳作文550字06-14
航空摄影飞行航务保障协议模板04-03
全国两会前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期盼建议及值得注意的问题10-2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生物高二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人教版09-23
融资主管笔试题及答案04-06
清欠和维系个人述职报告09-27
不听指挥型员工案例04-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成册
- 证书
- 作业
- 答案
- 课程
- 专业
- 中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做自立自强的人0806129
- 海雀水库大坝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
- 常用化学药品英文缩写(DOC)
- 蔚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最终说明书
- 教科版小 学二年级 语文上册基础练习1
- E3207面作业规程
-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习题
- 人教版生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 井喷事故案例讲义
-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六章动量守恒定律力学三大观点课时规范
- PI-ProcessBook使用说明
- 滘镇中小学教师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 永兴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2014高考物理电学实验111
- 糠醛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分析报告 - 图文
-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初分情况报告
- PCB焊盘与孔设计规范(new)
- 明德校园解说词
- 欧式装修好不好?欧式装修什么样才好看?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