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碳的多样性第一节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9-09 21: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碳的多样性思维导图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碳的多样性第一节说课稿
2014-05-24 20:06:39| 分类: 说课稿|举报|字号 订阅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碳的多样性》是鲁科版高一化学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两大反应,这为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两大反应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主线。而碳,作为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不只在无机中充当重要角色,更是必修二中有机部分的核心元素。因此,此节课必须要让学生学好,为将来的有机物学习做铺垫,同时也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战练习和巩固,更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本节知识方面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碳的几种常见单质,掌握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含碳化合物来理解碳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以设问、互动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物质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以及通过书写训练让学生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直至解决问题(NaHCO3与Ca(OH)2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培养学生学生从微观结构出发来研究物质性质的理念以及遇到问题步步解析的科学素养。
另外,本节还对“Ca(OH)2、NaOH与CO2反应量的不同导致产物不同”侧重了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的相互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分类比较方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煤炭燃烧、石灰石应用等化学反应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价值观,同时让学生去应该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水垢的形成与消除”等生活边的实例,让学生在学的同时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与无穷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说重点
由于高中化学只有本节通过对碳三种单质的学习,系统地学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而“同素异形体”又是高考的考点之一。很明显“同素异形体”是本节的重点之一,需要细讲。
其次,通过探讨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既可以熟悉碳转化间的反应,又能让学生对“反应量的不同,有时反应不同”这种现象有所了解。而为了今后陆续学习一些量变引起质变的反应更加顺利,此处内容需重讲、多练,让学生脑海中有“量”的概念。
2、说难点
NaOH与CO2,Na2CO3与HCl, NaHCO3与Ca(OH)2 三者的反应,很明显都涉及到量的关系。而学生在之前虽然接触过部分涉及到“量”的反应,但由于没接触这个名词,而且由于思维有限,一接触便有点“头大”的感觉,当学生将离子反应熟悉了,再回头,便会发现,其实这节内容不过如此。
另外,关于碳单质的微观结构图这些内容,由于学生初次涉及,所以很难。不过,由于我们的此节目标只是了解,所以学生有所印象,有从微观结构出发考虑物质性质的意识便行。
四、 说教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以实验、结构双分析的情况下研究物质性质的一门培养人实践、应用、迁移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做实验,还是分类比较,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尤其当今社会在“以学生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下,纵然讲得多,也要将教师“如何思”“如何看待问题”的一面展现出来,如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不只得以鱼,更学得“如何渔”。因此,化学课堂的教法至关重要。 常见的教法有讲授法、导学法、集中训练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导学法
由于学生对碳的几种单质已有所了解,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回顾、温习,以提问为主,让学生阐述碳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 2、讲授法
由于学生对“同素异形体”概念已有所了解,但理解不够深刻,此处列于实例,直接深化,会让学生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培养学生对知识深挖、多思深学的意识。
3、集体讨论法
由于学生上一章刚学了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在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时,让学生探讨“是不是盐都具备盐的通性”。以实例引导学生对“所归纳知识性质的局限性”能有一个更好地认识,同时也是对旧知识的一个回顾温习。 4、集中训练法
正对学生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问题,本节课涉及到的几个反应以现场训练为主,让学生不只知道该反应,切实掌握相关必备技能和知识。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当今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主。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再单纯
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如何学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节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主要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层层拨析概念”的方法,拥有“量变引起质变”“通性是不是一通到底”等思维意识。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
重学生互动和知识衔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联想迁移能力。
1、导入新课(2分钟)
本节从刚下雪、天气变冷导出取暖,再迁移到煤炭、含碳物质。进一步通过互动让学生发现生变含碳的物质种类繁多、无处不在,以此来导出本节内容“碳的多样性” 从寒冬雪飘,天冷取暖联想到暖气,锅炉,煤炭,从而导出碳;之后提通过提问学生“哪些物质含有碳元素”让学生讨论迁移到“碳的多样性”
设置依据:点出旧知识,概括新知识,同时理论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感觉课堂不再是单调的公式定理、方程运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侧重重难点解析,以学生切实掌握课堂内容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训练学生。 【讲价态】
导课结束后,学生已经知道身边含碳物质很多,但现实中很多含碳物质都是混合物,相当复杂。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把现实中的含碳物质系统化、典型化、具体化。首先我们考虑到的自然是碳元素的存在价态。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不全的地方比如-4价,可让学生分析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明确碳除了0价、正价以外,还存在负价。如果学生水平高的话(看课堂反应),可以将-1、-2、-3的价态也略作点提。
在学完物质的存在价态以外,自然从它的价态或者形态入手,先讲单质,再讲化合物。
【讲单质】
其中,由于单质好多学生都已经熟悉,这里我们可以侧重从碳单质的微观结构入手,阐述其对应单质的性质。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碳单质的印象,又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规律,同时为后边“同素异形体”的讲解做一个良好的铺垫。并且从金刚石以及甲烷的微观结构出发,很容易迁移、解释有机物种类为什么那么多,数量庞杂。
另外可以提问学生,与学生一起温习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试验以及高温条件下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碳在化学反应中主要表现还原性。 【讲同素异形体】
首先,学生在初中便对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也有所了解。此节课,我们需将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刚从碳的三种常见单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探讨其物理性质的差异更具体地表明了“异形—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的关系,让学生更容易进一步地学习“同素异形体”。 【讲化合物】
高中以来,学生对高中生物已有所接触,知道有机物的存在,但概念很模糊,而我们在此也不适合细将,可以给出金刚石和甲烷分子的微观结构图,联想迁移,
阐明有机物为何种类那么多那么庞杂的原因。从而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之后可以细致地介绍一下常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讲常见的无机物】 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从物质的分类出发,引导学生回顾氧化物CO、CO2(酸性氧化物)及其性质,从CO2的制备顺理成章地引出从“清水变牛奶”实验,再从现象“先浑浊,后澄清”的分析,让学生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而培养学生书写方程式及其配平相关技能。同时也引出了CaCO3与Ca(HCO3)2两种含碳化合物,关于这两种化合物,由于不是本节重点,简单介绍即可。 为了进一步巩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的通性,让学生练习NaOH与CO2的反应,自然引出了本节的另一重点Na2CO3与NaHCO3。在学习这两种物质的时候,可以回顾一下盐的通性,看是不是所有盐的通性在此都适用,并作出解释,这样学生便会有拨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同时也会增加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此外,除了二者与酸碱盐的反应外,Na2CO3与NaHCO3间的转化也需细讲,还要引导学生对二者性质进行对比,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两种固体物质,已知一种是Na2CO3,一种是NaHCO3”以及“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间如何转化”两个问题。学生归纳不全时,可适当地引导。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分钟) 本节内容看似讲的很多,其实新知识并不多。关于重点“同素异形体”学生更是出众便已学过。至于难点,也就是“量变导致质变”的意识学生形成起来有些困难。可以重点提一下,也指明学生不要着急,后边类似反应中我们还会再次细雪。再者就是碳的单质及其常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需要记一下。以及本节课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下去需得继续练习。顺便让学生在巩固本节内容的同时预习下一节碳在自然界的循环,溶洞的形成、模拟实验及高炉炼铁相关内容。看看下一节课与本节内容有什么联系,各有什么侧重 4、板书设计 本人的板书设计相对系统性强一些,也较直观。这样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方便理解记录,看起来也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碳的多样性 一、存在形态:0,+2,+4,-4... 二、碳单质的多样性 碳单质 结构 正四面体 空间网状结构 颜色、状态 硬度 熔点 单质最高 导电性 应用 钻戒 钻头 金刚石 无色透明晶体 最大 不导电 石 墨 平面六边形 层状结构 封闭笼状结构 12五+20六 深灰色片状固体 质软 具有金属光泽 灰黑色的固体 具有金属光泽 一般 较高 能导电 18K超导 铅笔 磁性 催化 C60 低 碳的化学性质:具有还原性 ※ 同素异形体:① ② ③ 三、碳化合物的多样性 1、有机物:甲烷、酒精、醋酸 无机物:CO、CO2、CS2、Ca2C、碳酸盐、碳酸氢盐 2、常见的含碳化合物 (1) CO、CO2(酸性氧化物) (2) 两种重要的化合物Na2CO3与NaHCO3 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NaHCO3俗称小苏打,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度比Na2CO3小。 ② 化学性质 a、与酸 Na2CO3+HCl === NaCl+NaHCO3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NaHCO3+HCl === NaCl+H2O+CO2↑ b、与碱 Na2CO3+Ca(OH)2 ===CaCO3↓+2NaOH NaHCO3+NaOH === Na2CO3+H2O c、与盐 Na2CO3+CaCl2===CaCO3↓+2NaCl [ BaCl2 ] d、转换 2NaHCO3=====Na2CO3+H2O+CO2↑ Na2CO3+H2O+CO2 ==== 2NaHCO3 5、布置作业。 本节作业让学生写出本节内容涉及到的所有化学方程式,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的反应要求再写出气对应离子反应方程式。 这样既能看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上一离子反应的进一步强化训练 七、说这样上课的原因 不管是哪些新概念新知识的学习,学生从懵懂不知到了解、熟悉、掌握、应用。很明显起初,基本上都是以讲授为主,只是我们可以以引导、提示为主让学生思,让学生自己了解、归纳得出概念;或者直接介绍新名词,强调关键,举例深化理解。但很明显,在新知识的学习中纵然学生总结出知识,理解的也很难到位,这时教师的讲授就能起到很明显的画龙点睛之效。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所增减。例如:CaCO3与Ca(HCO3)2两种含碳化合物在本节课可以不讲,可放在下一节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中再作探讨。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反而比Na2CO3与NaHCO3更加熟悉,因此本节可作为引子,略加讲解。 再比如二者的化学性质,课本上只是简单地讲了几个常见的化学反应,系统性不是很强。但教材有探究实验。而我将这一部分内容置于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时(也就下一节内容)讲解。 2、教学策略的选用
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而对微观领域也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这节计划让学生尝试着从微观结构分析物质的宏观性质。另外,培养学生分类比较以及应用迁移的思维能力。
结束
正在阅读:
高中--碳的多样性第一节说课稿09-09
行业分析及方案制定模板04-18
关于执行国务院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11-13
高效HIT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相关资料介绍04-20
神经酰胺类物质的分类与制备04-20
300子稿纸的模板_300格稿纸模板——【范文】.doc04-15
宪法学试卷10-14
实习报告03-05
2019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单元测试卷(试卷)01-10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精选12-1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多样性
-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