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葛洪与《抱朴子》
更新时间:2024-02-14 00:11: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葛洪《抱朴子外篇》中儒学因素探析
摘 要:《抱朴子外篇》是是魏晋时期一部才大思深的子书。笔者以《抱朴子外篇》中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为主要依据,结合葛洪的家学、师承等方面,并参考相关研究著述和论文,深入文化层面,探寻《抱朴子外篇》文论思想中的儒学因素。
关键词:《抱朴子外篇》;文论思想;中庸
一、《抱朴子外篇》简介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抱朴子》是葛洪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子书之一。其中外篇内涵丰富,既言社会、政治、法律,也谈文学。关于文学的论述主要集中在《钧世》《尚博》《辞义》《应嘲》《喻蔽》《文行》等篇。
二、葛洪文论中的中庸之道
要研究《抱朴子外篇》的文论思想,理清葛洪的各方面的思想来源是十分必要。葛洪的知识博览五车、铄古切今。《晋书?葛洪传》评“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从他的家学和师承也可看出此点,《抱朴子?自序》说:“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诗》《易》??但贪广览,??,自正经诸史百家之言,下至短杂文章,近万卷。”葛洪杂糅各家,思想难免博杂,但仍可理出一条主线。《抱朴子》分内外两篇,“《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可见儒家对葛洪思想和外篇文学理论形成的至关重要性。再者,葛洪家学和师承都来自儒学,葛洪祖父“有经国之才”,父亲“以孝友闻,行为士表”,家学具有浓厚的儒学底蕴;其师郑隐被葛洪等人尊为大儒士,而老师鲍玄学问享誉儒林。从这两方面来看,葛洪思想皆来自于儒学,而儒学的统治地位又形成“百家之言,虽有步起,皆出硕儒”的文化现象,儒学为正经之海洋,百家为增胜之川流,虽出处各异,最终却仍汇于儒学,为儒学所用。《自序》中也提到《抱朴子外篇》属儒。所以以儒家的文学传统来探究葛洪的文论思想渊源应更为贴切。 纵观外篇中论述文学的理论,主要观点可概括为:评价文章要从古今、文质等多方面看,而且指出各自的优劣,思虑周全。由此可看出其评判留有余地,绝不一棍子打死,尽量做到公正全面的批评原则。这种不偏不倚、辩证对待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贯穿儒学始终、孔门最高之道――中庸。
“中庸”二字最早由孔子提出,《论语》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理学家程颐解释中庸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对以儒学为家学启蒙,并师从儒士郑隐、鲍玄的葛洪的影响非同一般。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传统诗学便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反映在文学理论便是文质彬彬,即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葛洪的对中庸在文学理论上的继承和应用较为显著。 首先,葛洪在品评作品时,从文学创作的时间、作家修养与风格、文本内容与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并指出各方调和者才为上品,“夫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或浩?y二不渊浑,或事情而辞钝,违物理而文工,盖偏长之一致,非兼通之才也。。其次,在古今文之辩中,《辞义》篇有较为集中的论述。葛洪并未完全偏向一方,而是全面把握,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剖析古今得失,主要观点概括为从发展的角度看,今文在形式上略胜一筹,这是对文学体裁和形式的认同,也是对文学特质的进一步认知。但言语和形式运用不当,语言冗杂,“譬烦言冗,申诫广喻”,或肤浅无味,“妍而无据,证援不给”,使得内容不能达到古文“臧否世事,言人间得失”的作用和效果,“不能拯风俗之流遁,世途之凌夷,通疑者之路,赈贫者之乏,”就相当于“春华不为肴粮之用,?蕙不救冰寒之急”,故而提倡言之有物,反对华而不实。在葛洪看来,过于偏重内容,忽略文学发展规律,则陷入复古主义,成守株之徒;若过于偏重形式,忽略内容的实际作用,则陷入形式主义,文章毫无价值可言。可见葛洪追求的是一种文质彬彬、辞义互长的和谐效果,”即“繁华日韦晔,则并七曜以高丽;沈微沦妙,则侪玄渊之无测。人事靡细而不浃,王道无微而不惫,故能身贱而言贵,千载弥彰焉。”跨越时空来探讨文质关系,重视文与质的相互配合,这有力的批驳了当时贵古贱今和
尚今忘古的两种文学鄙见。与说作者在这里对比古今,倒不如说是借古通今,达到针砭文学时弊之效。
三、结论
《抱朴子外篇》中的文论思想多从前人或儒学传统中汲取营养,虽不系统,却在魏晋这一特定时代,为推进文学取得独立地位,加深时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探讨儒学在魏晋时的存在状态的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庞月光.抱朴子外篇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2]丁宏武.葛洪的汉学倾向――兼论葛洪与魏晋玄学的关系[j].宗教学研究,2008(2).
[3]杨明照.略论――前言[j].社会科学战线,1990(2).
[4]金毅.葛洪概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1).
[5]陆侃如,牟世金.葛洪的文学观[j].山东大学学报,1963(1).
[6]王琳.试论汉晋字书之兼容趋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8
(5).
[7]郭勇.与葛洪的文学观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郭娜,济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篇二:葛洪
葛洪
葛洪(公元284~364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 《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2]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 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
十 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 尠能读也。”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
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2]
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 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谓“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 《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
西晋太安元年 (302年),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晋永兴元年(304)葛洪加入吴兴太守顾秘的军队,任将兵都尉,与石冰的农民起义军作战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次年石冰事件平息,葛洪不愿争功邀赏,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又因陈敏盘据江东作乱,归途断绝,遂流落在徐、豫、荆、襄、江、广诸州之间。[2]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 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事平之后,洪即“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书,了不论战功。”但因“正遇上国大乱(指“八王之乱”——引者注),北道不通, 而陈敏又反
于江东,归涂隔塞”。在此去留两难之际,恰逢其故友嵇含为广州刺史, 表请他为参军,并担任先遣。葛洪以为可藉此避乱于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为其仇人郭励所杀,于是滞留广州多年。深感“荣位势利,臂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绝,赫赫者灭,有若春华,须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百端,忧惧兢战,不可胜言,不足为矣”。乃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 修习玄静。遂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 .,
以女儿鲍姑许配。[2]建兴二年(314),返回家乡,隐居深山继续从事《抱朴子》的创作。[2]
建兴四年(316年),还归桑梓。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年~334年)初,司徒王导召补州 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又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皆固辞不就。太宁三年(325),友人干宝力荐他任散骑常侍领国史,坚持不去上任。后因生活所迫,再出任咨议参军等职。[2]及闻 交趾产丹砂,求为句[3]漏令,遂率子侄同行。
咸和二年(327),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经皇帝允准后,遂南行赴任,途经广州,会晤刺史邓岳。邓告诉葛:其辖地的罗浮山有神仙洞府之称,相传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此炼丹,葛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其间,邓岳拟任葛洪为东莞太守,葛辞不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东庵九天观、西庵黄龙观、北庵酥醪观)。[2]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
相传葛洪夫妇还曾在南海西樵山和广州越岗院(即今三元宫)研究炼丹术和医学,并常行医于百姓之间。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该书分内、外两篇。内篇20卷,论述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总结晋代前的神仙方术,包含守一、行气、导引等,为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外篇50卷,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其社会政治观点。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抱朴子》的问世,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三:葛洪与罗浮山
葛洪与罗浮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葛洪仙迹遍江南,他为诸多名山增辉。拙文“葛洪在广东”指出,葛洪除在广州和罗浮山炼丹外,在广东始兴、德庆等地均有葛洪遗址。在国内,还有杭州西湖旁的“抱朴道院”,亦称葛仙庵、抱朴庐,相传为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设炉炼丹修炼之所,旧时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抱朴”之名,来自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所困扰,雍容超脱,所谓“行道归朴”,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抱朴也是葛洪的自号,足见其平生志向。广西都峤山是我国道教第20洞天,相传葛洪也曾在山中炼丹。公元357年至361年,葛洪云游三清山,在此节庐修道,三清福地至今还留着他当时炼丹留下的痕迹。在湖北省鄂州市洋澜湖畔有葛山,而葛店比葛山更为出名。葛店在鄂州市城西,相传葛仙人骑梅花鹿云游天下,曾栖息于此,炼丹采药,医治群众疾病,故得名“葛仙镇”,后又称“葛店”。
博闻深洽 著富班马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是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葛洪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在三国时代曾是吴国的大官,父亲也做过吴国的大官,投降晋国后,还做过中等官吏。葛洪十三岁那年,父亲死于太守任上,家庭失去经济支持,只有和两个哥哥种地过日子。后遭兵荒马乱,葛洪家的财产和先人留下的书籍全部丧失,更激发起他读书的决心。葛洪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就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无钱买笔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练写字。他有时上山砍柴卖钱来换取纸笔,抄书诵习。有时要跑一二百里地去借书,求情说好话。从16岁读儒家的“孝经”、“论语”等书开始,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从经书、史书到杂文,凡能借到的书都认真地读。后来还学习“望气”、“卜卦”。
葛洪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据《晋书》中的“葛洪传”介绍,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这就是说,葛洪的学问很丰富,在江南是无人可比的,他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马迁的著作还多。《晋书》里列举他的著作有,《抱朴子》内篇116篇,碑诔诗赋100卷,移檄章表30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10卷,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使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要急方”4卷。一个人有这么多的著作,抄述了310卷书,可以想像他是很勤奋的。由于历史较长,时局动乱,葛洪的许多著作多有失散,这给全面、深入地评价葛洪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专家的认真考证,认为至今有书并确信是葛洪所著的书至少有下述四种:《神仙传》、《抱朴
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
穷九丹术 化学先驱
现略举数点以说明葛洪对化学的贡献:
一、“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加热即分解得到汞和硫。汞与硫磺化合又生成硫化汞。这实际就是化学中的“分解”与“化合”反应。采用硫化汞制水银,葛洪是最早详细记录这一反应的人。
二、“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大概指含硫酸铜的胆矾,以曾青涂铁即以铁器和硫酸铜的溶液起作用,铁置换了硫酸铜里的铜,故铁的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的铜。葛洪进而说:“外变而内不化”。
三、“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这是说铅可以变为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白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则可以变还为铅白,最后回复为铅。这表明葛洪对铅的化学变化作过系列实验考察。
四、“取雌黄、雄黄,侥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雌黄指As2S3,雄黄指As2S2,它们加热后均能升华。葛洪这段话就是对升华试验的描述。
五、《抱朴子?黄白》记载,葛洪大概曾制得外表象黄金、白银的几种合金,可能里面有不同比例的铜、铅、汞、镍等元素。
六、《抱朴子?仙药》明确记述了制取单质砷的方法:“又雄黄……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如白冰。”西方化学史家们都认为是1250年德国的马格耐斯(Albertus Magnus)以雄黄为原料首先制得了砷。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得到砷。这里所述的炼砷原理即以氧化剂将含硫化砷的雄黄转变成氧化砷,再以富碳化合物,在高温下还原生成砷。
七、《抱朴子?金丹》“太乙金液丹”提到有效的溶金方法。此方含汞、三价铁盐、醋酸、硝石及“玄明龙膏”(是一种含氢氰酸的植物果实)等组分,确实可以溶解黄金。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才知道用氰化物络合法溶解黄金。
王明先生曾指出:“葛洪在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初步孕育着物种变化的思想不能不归功于科学实验和细致观察。”葛洪是道教丹鼎派最重要的倡导人之一,他开创了中医药中矿石入药的先河。所以,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在地地道道从中国穿出来的。" 炼金术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实践,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在谈论炼金术时不要忘记,炼丹术在八世纪是由中国传到阿拉伯,而当时的西欧还是一片黑暗。
寻常草石 救治黎庶
葛洪拜鲍靓为师。鲍靓魏晋时在广州任南海太守,他是最早把道教丹鼎派传入岭南的人物。鲍靓的女儿鲍姑,亦精于医道,从小深受道教影响。由于鲍靓器重徒弟葛洪,便把18岁的鲍姑许配给他,那时葛洪年过四十了。此后夫妻共同研究炼丹与医术。
鲍姑一生几十年都是在广东度过的,为了采药、行医,她足迹遍及南海、番禺、博罗、惠阳等地。她的医术十分高明,老百姓都亲切称她为“女仙”、“鲍仙姑”。后鲍姑患急病而死,后人在越秀山下建“鲍姑祠”纪念她,她用过的井被称为“鲍姑井”,又叫“虬龙古井”。可惜现在这祠和井都不复存在了。而三元宫内却建起了纪念她的“鲍仙姑殿”。鲍靓后来将女儿葬于罗浮山,山上的“黍珠庵”是为纪念鲍姑而建的。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隋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虽不是针灸专著,但却对针灸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络早在《内经》就有了论述。但把经络循行,以绘图形式表现出来,使得经络由抽象的论述,变成直观的图画,在《内经》中并未发现记载。历代经络图谱从现存资料来看,最早记载有经络图的应是晋代。晋代医家葛洪《抱朴子?杂应》中有这样一段话:“又多今人以针治病,灸法...... 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曾提到有《按摩导引经十卷》,惜已佚。但在《养性延命录》中,曾转引“导引经“部分内容曰:“……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
热,雷摩身体,从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导引经的上述内容曾为许多书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未,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当时,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它的广泛开展,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完成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至今留传于世的唯一一书,他原先著作《金医药方》100卷(已失传),因卷帖洽繁,不便携带,乃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成《肘后备急方》3卷。本书在流传过程中,经梁朝陶弘景增补,改名为《肘后百一方》后来金代杨用道等再行增补一次,更名为《肘后备急方》今天看到的就是这个本子。
在这本书的序文中,葛洪写道:“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因此,他决计选录“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这种为方便贫苦患者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肘后方》现存8卷,1一4卷讲内病,包括心腹病、伤寒、时气、中风、水病、发黄等急性病;5一6卷讲外发病,包括痈疽、疮疥、耳目等病);7卷讲的是“他犯病”,包括虫兽伤、中毒等病;第8卷则是介绍一些备急丸散和牲畜病。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了很高水平。葛洪对一些传染病还提出了预防方法,现在看来也很科学。总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医药史中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
“青蒿素“它是从晋葛洪《肘后方》有关绞取青蒿汁可治疗疟疾的记载获得的研究思路,1986年,青蒿素获得一类新药证书,其后双氢青蒿素也获一类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肘后方》记载了他对各种病症长期观察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例如对沙虱病的记载,他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把它的病原、病状、发病的地点、感染的途径、预后和预防都弄得较为清楚,还指出此病见于岭南,与今天临床所见竟无二致。葛洪首创地应用狂犬的脑敷贴在被狗咬伤的创口上,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狂犬脑中含有抗狂犬病物质,到19世纪法国巴斯德才作了证明。书中对天花(天行斑疮)症状、结核病(尸注、鬼注)等的记载,都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他不仅明确记载了病状和发病过程,还明确无误地指出它们的传染性。所以,称他为“传染病学专家”,实不为过分。
兼收儒墨 道术相依
葛洪是道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魏晋以前,道教理论缺乏体系。葛洪首次提出以“玄”的概念作为道教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开宗立言,对传统道教学说去伪存真,兼收儒墨名法各家之长,集丹鼎派仙道学说之大成,创岭南道教一派。葛洪在中国宗教史和学术史上卓有建树。他入罗浮时,《抱朴子》已经成书,因此,葛洪入罗浮山主要是从事炼丹,以实践《抱朴子?内篇》理论,同时进行其他著述。
我们要充分认识葛洪在道教理论上的贡献。一方面,他认为“仙可学致”,认为通过内修外养可取长生乃至成仙,他因此成为道家丹鼎派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葛洪沿用了《老子》的哲学范畴,同时给这些哲学范畴注入了神仙道教的内容,构建起道教的神秘主义本体论,这是葛洪道教学说的哲学基础。葛洪的道教理论还融入了儒家的纲常名教,宣扬道教徒应以忠、孝、全、信等儒家纲常为本,以修德行。因此可以说葛洪是道教开创时期官方道教理论的奠基人。
葛洪所说的“道家”,就是指神仙道教。所谓神仙道教理论体系,即体现于葛洪《抱朴子内篇》。葛洪的神仙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吸收玄学思想,以“玄”为宇宙本原;2、不尊老子泛论,独尊还丹金液。葛洪反复论证神仙的存在及可学、可求,肯定其非虚妄之说;3、有因无而生,形须神而立。葛洪认为形须神而立,固形乃可以留神,神不离身,则可以永生;4、不必求速登仙,最好是止家不死。葛洪认为从人情而论,还是不汲汲于升虚为好,若幸可止家不死,作活神仙,就最美了;5、为道当先立功德。(神仙理论体系之确立http://www.taoistessay.org/articles/177/1/)
洞天福地 罗浮仙境
道教的”十大洞天分别是:
第一, 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源等县之间);
正在阅读:
杂谈葛洪与《抱朴子》02-14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教案表格式01-24
西班牙PE电气SD700变频器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06-11
我真倒霉作文500字07-05
兖州市建筑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安全评估表05-01
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表05-03
小学生一年级看图写话美好的植树节06-14
重庆公交坠江的启示作文600字06-24
09VB上机参考答案-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