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4-14 11: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说教材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1课。本课居于中国古代史第六个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第三课。该主题通过介绍宋元时期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现象,即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则从宋代的社会生活这一侧面体现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教材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介绍。依据课标,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确立本课教学目标。掌握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节庆习俗的基本知识。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丰富历史想象力。本课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现在很多饮食文化、生活习俗都可以在宋史中寻得渊源,通过学习本课,可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本课所涉及的历史问题基本上属于社会史范畴,把这些内容编入教材是一种新的探索很难用传统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来衡量。从课程目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要求来看,我把本课的重点确立为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这也符合历史课程的思想性。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如何让学生走进宋代,克服距离感和陌生感,就成为了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把新课的主体,设计为一个课本剧,引领学生穿越历史隧道,走进宋人的生活,使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来看,我校是区属市重点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好,对学习本课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够较好的掌握。

从能力基础看,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解读简单的原始文字资料。但七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事物较难理解,因此开发了大量形象的课程资源,辅助教学。

从生活经验来看虽然“宋代社会生活”距离学生较远,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宋代的痕迹,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架起学习新知的桥梁。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乐于交流,经过一个学期的细心呵护和耐心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养成了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习惯。

三、说模式

依据我校的特点,通过研究与实践,我校已形成“三维六度”的教学模式以打造民族中学的高效和谐课堂。

初中学生想象力丰富又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依据“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校初中历史学科形成了以人物为中心,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共同体验的新授课教学模式。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该类模式既可以以历史人物为中心,例如以中山先生为中心设计辛亥革命一课。也可以以模拟人物为中心,例如本课的教学设计。此类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基本环节:1、联系现实,走进历史。2、创设情境,体验历史。3、各抒己见,感悟历史。

四、说设计

第一环节:联系现实,走进历史:(3分钟)

请一位家中从事茶叶生意的学生拿来东坡壶,在班内展示并介绍关于东坡壶的故事,以此导入新课。利用实物拉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培养了学生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体验历史:(25分钟)

新课学习的整个过程设计为教师和学生一起经历一次既要想象丰富又要符合历史常识的穿越来完成。教师引领学生学习,利用本课知识共同设计一个课本剧,集中体现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性和综合性。

1、背景设计:

背景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呈现,由学生们来完成,以回顾过往所学的知识。第二部分由教师描述,创设情景,并请同学们为小主人公起名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场景设计:

依据教材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场景

场景1:小主人公从家乡赶往临安。

场景2:叔父和婶母热情地招待了小主人公,并请他吃了一顿丰盛的晚宴。

场景3:哥哥请小主人公去休闲娱乐。

场景4:小主人公在叔父家过了第一个春节。

场景1设计:

⑴请学生们依据小主人公的身份为他选择适合的服装和出行的交通工具,并显示朱熹的话。通过图片和史料解读掌握宋代普通百姓的服饰特点以及不同阶层出行工具的不同。

⑵教师创设情景“傍晚小主人公穿着小袖狭身的衣服,来到一座城镇并走进了该店铺”,呈现图片“久住王员外家”,设问“你认为他为什么走进去?”并加以追问,那时人们称住宿的地方叫什么?是否有依据?“邸店如云屯”还说明了什么?。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创设情景“小主人公跋涉千里终于来到叔父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叔父的家…”

场景2设计:

⑴请学生们为小主人公的叔父选一套适合他身份的住宅。通过该环节的设计使同学们掌握宋代人们的住房特点,并形象的理解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同时通过大量图片的呈现把学生带入优美的南方私家园林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⑵请学生们分别为小主人公的叔父和婶母选择符合他们身份的服装。该环节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史料综合掌握宋代的服饰特点。通过唐、宋妇女服装的比较,分析唐宋不同的时代特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为小主人公叔父的朝服填充颜色,普及历史文化常识。

关于缠足陋习以真实图片和苏轼对小脚之美的咏叹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激起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形成正确审美观。

教师创设情景“小主人公来到叔父家,见到穿常服的叔父和婶母,一路劳顿的他饿了……”

⑶那么请同学们他们选择吃饭所用桌椅的样式,并追问选择的证据,使学生掌握宋代的家具特点并形象的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教师创设情景“……该上饭了!”

⑷请同学们评价老师替婶母为小主人公准备的一桌饭菜。在交流中掌握两宋时期人们的饮食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传承性。

教师创设情景“吃过饭,该喝点儿茶了,这是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生活方式…”

⑸在该处播放音乐,营造优雅恬静的氛围并以东坡奢茶为切入点介绍中国茶文化,从该角度体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并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喜欢喝茶的或者家中长辈有喜欢喝茶的,是否使用东坡壶来沏茶呢?”从而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就有历史。(注意强调历史故事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创设情景“吃过饭,喝过茶,叔父家的哥哥要带着小主人公到瓦子去见识、见识…”场景3中设计:

以哥哥带着小主人公到瓦子去游玩的所见所闻来说明瓦子的双重功能。以多媒体显示形象的说明什么叫勾栏。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宋代出现了瓦子、勾栏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教师创设情景“小主人公第一次见到了瓦子、勾栏…,玩得很开心…来到叔父家见到了很多新鲜事令他兴奋不已,在期盼中又迎来了他最重视的节日—元旦!”

场景4 设计:

以多媒体形象地展示老师家过春节的习俗并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对比小主人公在叔父家过的春节与老师家过的春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培养学生阅读、观察、和比较的能力。体现了文化习俗的传承性,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第三环节:各抒己见,感悟历史。(7分钟)

以“我也玩穿越”的课堂活动展开该环节。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说:“我愿意回到宋朝。”设问“同学们,你们愿意穿越到宋代吗?为什么?”

以巩固新知,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五、说板书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的知识串联起来,并利用阶梯图揭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直观形象。利用颜色的变化,说明知识层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又说明了课题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即通过介绍宋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宋代社会风貌的万千气象。

六、说评价(10分钟)

在课堂评价环节,我采取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通过“我做小编剧”的竞赛活动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书写课本剧的一个场景,内容既要想象丰富又要符合历史史实进行过程评价。既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书面表达能力,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七、说开发

七、依据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引入了实物、资料、图片和音频资源。1、引入实物-东坡壶,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习兴趣。2、引入资料—《中国茶文化》,使学生认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3、引入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制作精美的课件生动形象激发学习兴趣。4、引入音频,作为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背景创设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nc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