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07 13: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选题

第一章土方工程

1、一般黏土的密度约为( B )。

A、1800~2200㎏/ m3 B、1800~2000㎏/ m3 C、2200~2500㎏/ m3 D、2000~2200㎏/ m3 2、土的干密度计算式为( A )。

A、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体积的比值 B、土的总体积与土的总质量的比值

C、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土的总质量的比值 D、土的总质量与土的总体积的比值

3、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是指( C )。

A、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与土经过压(夯)实后的体积的差值 B、土挖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的差值 C、土经过压(夯)实后的体积与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的比值 D、土挖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的比值 5、下面几项中,哪种土的透水性最好( B )。 A、亚砂土 B、粗砂 C、细砂 D、粉砂 6、在建筑施工中,根据土的( A ),可将土分为八大类。 A、坚硬程度及开挖的难易度 B、天然密度和干密度 C、天然含水量及透水性 D、压实的难易程度

7、地勘报告显示,某工程基础土壤中有部分“风化花岗岩”存在,请判断该部分“风化花岗岩”属于以下哪种土( B )。 A、软石 B、次坚石 C、坚石 D、特坚石 8、压实的填筑土应属于( C )。

A、普通土 B、次坚土 C、坚土 D、特坚土

9、土方开挖中,堆土或材料的高度和离挖方边缘的间距应保持在( D )。 A、1.2米以内; 0.5米以上 B、1.3米以内 ;0.6米以上 C、1.4米以内; 0.7米以上 D、1.5米以内;0.8米以上

10、深基坑土方开挖的方法应遵循( B )原则。

A、先挖后撑;分层开挖 B、先撑后挖;分层开挖 C、先挖后撑;分段开挖 D、先撑后挖;分段开挖

11、在土壁支撑中,当开挖较窄的沟槽时,一般采用以下哪种方式( C )。 A、重力式支撑 B、桩墙式支撑 C、横撑式支撑 D、土钉及喷锚支护 12、土方开挖的土壁支撑中,下面哪种不属于“重力式支撑”方式( B )。 A、高压旋喷帷幕墙 B、地下连续墙 C、水泥粉喷桩 D、化学注浆防渗挡土墙

13、土方开挖的土壁支撑中,下面哪种不属于“桩墙式支撑”方式( C )。 A、人工挖孔灌注桩 B、地下连续墙 C、水泥粉喷桩 D、H型钢桩 14、在机械挖土中,为防止基底土被扰动,结构被破坏,施工时应留出( A )厚的土层,待基础施工前用人工铲平修整。

A、200~300㎜ B、300~400㎜ C、400~500㎜ D、500~600㎜

15、下面哪种土一般情况不能作为回填土料( D )。 A、碎石或砂石类 B、含水率合格的黏土 C、含盐量合格的盐渍土 D、淤泥 16、填土密度应以( B )作为检查标准。

A、密实度 B、设计规定的压实系数 C、干密度 D、贯入度 17、土的压实系数是指( C )。

A、土的实际干密度与土的最大干密度之差 B、土的最大干密度 C、土的实际干密度与土的最大干密度之比 D、土的实际干密度 18、土方回填中不同材料分层填筑时,应当按照下面哪种方式进行( D )。 A、上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的材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小的材料 B、上层填筑透水性较小的材料,下层亦填筑透水性较小的材料 C、上层填筑透水性较大的材料,下层亦填筑透水性较大的材料 D、上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小的材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的材料 19、在土方分段填筑时,下面哪种观点阐述是正确的( A )。

A、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斜坡型,上下层接缝应错缝布置且间距不小于1.0米。 B、每层接缝处应做成直角型,上下层接缝应错缝布置且间距不小于1.5米。

C、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曲线型,上下层接缝应错缝布置且间距不小于2.0米。 D、每层接缝处应做成钝角型,上下层接缝应错缝布置且间距不小于2.5米。 20、人工进行土方打夯时,一般要求土块的粒径不大于( B )。 A、40㎜ B、50㎜ C、60㎜ D、70㎜ 21、灰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一般可以达到( D )。

A、150KPa B、200KPa C、250KPa D、300KPa

22、对透水性强的软弱黏性土地基,一般可以采用下面哪种地基处理( C )。 A、灰土地基 B、振冲地基 C、砂或砂石地基 D、强夯地基 23、下面对各种地基处理情况的说话正确的是( D )。 A、“振冲挤密”不能用于振密松砂地基

B、对于基础下面有较其他部分过于坚硬的岩石时,可以不必挖除

C、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塑及流塑的黏性土,不能采用强夯置换来处理 D、“振冲置换”用于黏性土地基,最终构成复合地基来处理 24、下面对于已出现“橡皮土”的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 B )。 A、可铺填一层碎砖或碎石将土挤紧 B、直接夯拍

C、将颤动部分的土挖除,填以砂土或级配砂石

D、打石笋, 将300~400mm的块石依次打入土中,一直打到打不下去为止 25、为防止降水影响降水区域内的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可采用( D )方法。 A、开挖沟槽 B、土体注浆 C、板桩隔离 D、回灌井点

第三章砌体工程

1、砖墙砌筑的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不应小于( B )。 A、6㎜ B、8㎜ C、10㎜ D、12㎜ 2、砖墙砌筑的水平灰缝厚度一般不应大于( A )。 A、6㎜ B、8㎜ C、10㎜ D、12㎜ 3、砖墙砌筑的水平灰缝厚度一般应为( C )。

A、6㎜ B、8㎜ C、10㎜ D、12㎜ 4、砖砌体上下层之间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为( C )。

A、1/8砖长 B、1/6砖长 C、1/4砖长 D、1/2砖长 5、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 B )。

A、≥70% B、≥80% C、≥85% D、≥90% 6、砌块施工中,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 D )。 A、60% B、70% C、80% D、90% 7、砌块施工中,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应低于( C )。 A、60% B、70% C、80% D、90% 8、填充墙砌体施工中,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 B )。 A、≥70% B、≥80% C、≥85% D、≥90% 9、通缝是指上下层砖的搭砌长度为( A )。

A、≤20% B、≤30% C、≤40% D、≤50% 10、为防止墙体开裂,应在不同材料之间增设钢丝网的宽度为( B )。 A、100㎜ B、200㎜ C、300㎜、 D400㎜

11、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不能或不易同时砌筑时,为了保证砌体接槎部位的砂浆饱满, 一般应留( A )。

A、斜槎 B、直槎 C、马牙槎 D、阳槎

12、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或不易同时砌筑时,应砌成斜槎,斜槎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D )。

A、1/4 B、1/2 C、1/3 D、2/3

13、在脚手架施工中,下面哪项不属于按其构造形式划分的类型( B )。 A、门式脚手架 B、钢管脚手架 C、桥式脚手架 D、挂式脚手架 14、在脚手架施工中,下面哪项不属于按其设置形式划分的类型( C )。 A、单排脚手架 B、双排脚手架 C、挑式脚手架 D、满堂脚手架 15、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中,常用的钢管型号一般是( D )。 A、Φ60㎜;壁厚3.0㎜ B、Φ60㎜;壁厚3.5㎜ C、Φ48㎜;壁厚3.0㎜ D、Φ48㎜;壁厚3.5㎜ 16、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中,承受并传递荷载给立杆的是( C )。 A、剪刀撑 B、水平斜拉杆 C、纵向水平杆 D、横向水平扫地杆 17、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应错开的最小距离是( B )。

A、600㎜ B、500㎜ C、400㎜ D、300㎜ 18、脚手板宜采用对接平铺,其外伸尺寸“B”应( A )。 A、100≤ B≤150㎜ B、150≤B≤200㎜ C、200≤B≤250㎜ D、250≤B≤300㎜ 19、当脚手板采用搭接铺设时,其搭接长度应大于( B )。 A、100㎜ B、200㎜ C、300㎜ D、400㎜ 20、脚手板一般应当采用( C )支撑。

A、一点 B、二点 C、三点 D、四点

21、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时,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要求为( B )。 A、45°— 90° B、45°— 60° C、30°— 60° D、30°— 45° 22、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时,每副剪刀撑跨越立柱的根数不应超过( D )。 A、四根 B、五根 C、六根 D、七根

23、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时,顶部剪刀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B )。 A、0.5米 B、1米 C、1.5米 D、2米

24、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时,24米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宜每隔( C )跨设置一道剪刀撑。

A、4跨 B、5跨 C、6跨 D、7跨

2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中,承受并传递荷载给大横杆的是( A )。 A、小横杆 B、水平斜拉杆 C、纵向水平杆 D、横向水平扫地杆 26、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时,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 B )。 A、1跨 B、2跨 C、3跨 D、4跨

27、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扣件离中心节点的距离应不小于( C )。 A、1/5 B、1/4 C、1/3 D、1/2 28、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首步脚手架的步高一般为( D )。

A、1800~2200㎜ B、2000~2200㎜ C、1500~2000㎜ D、1600~2000㎜ 29、脚手架搭设范围的地基表面如有松软土质,应加设( B )厚的碎石或碎砖。 A、100㎜ B、150㎜ C、200㎜ D、250㎜

30、挑支杆构式悬挑脚手架的搭设,必须经过下面哪种程序后方可搭设( D )。 A、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审查合格后才可以搭设 B、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实践合格后才可以搭设

14 土方回填施工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中的一般项目包括( ABD )。

A、表面平整度 B、回填土料

C、标高

D、分层厚度

15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 AB )。 A、换土回填法 B、振冲挤密法

C、放坡

D、降水

16 可用于基础换填的材料包括( ABC )。 A、中砂

B、工业废料

C、砂卵石

D、生活垃圾

17 不能用于换土回填的材料有( BC )。 A、砂卵石

B、冻土

C、表面耕植土

D、粘土

18 土方施工中,以下情况不允许出现的有( AB )。

A、挖空底脚

B、在坑边1m以内堆土

C、采用阶梯形开挖

D、利用安装设备吊土

19 用于拌合灰土地基的主要材料有( AB

)。

A、石灰

B、粘性土

C、粉煤灰

D、砂卵石

20 强夯地基夯击点间距布置考虑的因素有( ABC )。 A、基础布置情况 B、加固土层厚度

C、地基土质情况

D、夯锤重量

21 通过井点降水可达到以下施工效果( ABC )。

A、防止涌水 B、稳定边坡

C、防止流砂

D、提高地基承载力

22 以下性质的土体,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流砂现象的有( A、颗粒级配中,土的不均匀系数小于5 B、土的天然空隙比大于0.75 C、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30%

D、土颗粒中,粘粒含量大于10%

AB )。

23 以下井点降水中,属于轻型井点的有(

A、管井井点 C、电渗井点

BCD )。

B、一般轻型井点 D、喷射井点

第三章

1 门式脚手架的组成部件有( ABC )。

A.门架 B.剪刀撑 C、水平梁架 D、脚手板

2 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中心节点处,组成“空间框架结构”必须设置的杆件是(

ABD )。

A.横杆 B.纵向水平杆 C.连墙杆 D.横向水平杆 3、下列部件中属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是( ACD A.钢管 B.吊环

C、扣件

)。 D、底座

4.悬挑式脚手架的支承结构必须具有的条件是( BCD )。 A.高度 B.承载力 C.刚度 D、稳定性

5.在下列脚手架中能够用于楼层上砌筑装修的是( ABC )。 A.门式脚手架

B.支柱式脚手架 D、悬挑式脚手架

C.角钢折叠式脚手架

6、主套管式附着升降脚手架适用范围是( AB )。 A.高层建筑,外墙主体施工 B.内墙砌筑 C.外墙装修

D.桥梁工程施工

7、下列构件中属于碗扣式脚手架专用构件的有( BC )。

A,悬挑架 B.立杆 C.单横杆 D、 连墙撑 8、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的杆件包括( ABCD )。

A.主节点处的纵向水平杆 B.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 C.连墙件 D.纵向扫地杆 9 单排脚手架不适用的情况包括( ABC A.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mm; B.建筑物高度超过24m;

C.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 D.建筑物层高超过4m;

)。

10 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可采用( AD )。

A. 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B. 无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的方式

C. 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D. 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 11 脚手架剪刀撑的设置应采用( ABD )。

A. 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

B. 脚手架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C. 高度在24m以下的双排脚手架可不设置剪刀撑 D. 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12 脚手架按其搭设位置可分为( CD )。

A.框式脚手架 B. 挂式脚手架 C.外脚手架 D. 里脚手架 13 脚手架按其所用材料可分为( ACD )。

A.竹脚手架 B. 砖脚手架 C.木脚手架 D. 金属脚手架

14 按照规定,从事脚手架搭设的人员应佩戴的防护用品包括( BCD )。

A.手套 B. 安全帽 C.安全带 D. 防滑鞋 15 门式脚手架具有的优点是( BCD )。

A.高空操作安全 B.搭设速度快 C.质量轻 16 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顺序正确的有( ABC A.铺设垫木——安放底座

)。

D、刚度大

B、安装水平梁架一安装钢梯

C.安装长剪刀撑——装配顶部栏杆 D、 装连墙件—安装钢梯 17 门式脚手架部件中的可调底座用于( A.扩大脚手架支承面积 C.调节脚手架高度

BD )。

B.传递竖向荷载 D.调整整体水平度

18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下列杆件中属于受力杆的是( ABD )。 A、 纵向水平杆 B、立杆 19 影响砌筑砂浆饱满度的因素有(

C、剪刀撑 BD )。

D、横向水平杆

A、砖的含水量 B、铺灰方法 C、砂浆标号 D、砂浆和易性 20 砖墙砌筑的工序包括( ABD A、抄平

)。

C、浇水湿润

D、立皮数杆 )。

B、放线

21 对于一般的小型砌块房屋,芯柱宜设置在( ABC A.外墙转角

C.纵横墙交接处

B.楼梯间四角 D.窗间墙

)。

22 在制作皮数杆时,在皮数杆上应画出( BCD A.砖的皮数 B.灰缝厚度

C、门窗标高 D、过梁标高

23 在五层及五层以上砌块房屋中,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的部位是( ABC )。 A、楼梯间四角

C.外墙转角

B.纵横墙交接处 D.窗间墙

ABD )。

24 混凝土小型砌块中,芯柱的作用是( A,抗震设防

B,提高结构刚度 D.加强房屋整体性

C.加强房屋耐久性

25 砖砌体的质量要求可概括为( BCD )。 A.轴线准确 B.砂浆饱满 26 皮数杆的作用是控制( AC A.砌体层数统一

C.灰缝大小

C、组砌得当 D.接槎可靠

)。

B、墙埋设件标高 D、楼板标高

27 砖砌体的组砌原则是( ACD )。

B.砌体表面不能出现游丁走缝 D.尽量少砍砖

A.砖块之间要错缝搭接

C.砌体内外不能有过长通缝

28 对设有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BC )。

A、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进后退

B、墙与柱沿高度方向每500㎜设一道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应不少于1m C、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D、与构造柱连接处的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得小于500㎜

29 预防墙面灰缝不平直、游丁走缝的措施是( BCD )。

A、砌前先摆砖样 B、设好皮数杆 C、挂线砌筑 D、采用“三一”砌筑法 30 抗震设防烈度较低时,砌砖墙可留直槎,但必须留成阳槎,并沿墙高每500㎜设置一道拉结筋。拉结筋可采用2?6的墙体厚度为( CD )。

A、490mm

B、370㎜

C、240㎜

D、180㎜

31 下述砌砖工程的施工方法,错误的是( AB )。

A、“三一”砌筑法即是三顺一丁的砌法 B、砌筑空心砖砌体宜采用“三一”砌筑法

C、“三一”砌筑法随砌随铺,随即挤揉,灰缝容易饱满,粘结力好 D、挤浆法可使灰缝饱满,效率高 32 造成砂浆强度不足的原因有( ABC )。

A、拌制砂浆时加水过多 C、使用砂浆不规范

B、试块制作不规范 D、水泥品种

33 为预防墙面灰缝不垂直,游丁走缝,墙面凹凸不平等砌体工程质量通病,一般采取以下措施( ABD )。

A、皮数杆拉线砌筑

B、砌墙前应摆砖样,并根据砖的实际尺寸对灰缝的厚度进行调整 C、低强度的水泥砂浆 D、选用合理的砌筑方法 34 砖砌体的砌筑方法有(

A、干砌法

BCD )。

C、挤浆法

D、刮浆法

B、“三一”砌法

35 在以下情况下,砌体砂浆的稠度应偏大的有( AC )。

A、砌体材料为多孔且吸水较大的块料 B、砌体材料为密实、吸水率小的材料 C、在气候干热条件下 D、在湿冷条件下

拌时,先将全部的石子.砂和70%的拌合水倒入搅拌机,拌合15s使骨料湿润,再倒入全部水泥进行造壳搅拌30s左右,然后加入30%的拌合水再进行糊化搅拌60s左右即完成。

C.在搅拌所有混凝土时,只加规定石子重量的一半,称为“减半石混凝土”。 D.当采用外掺料时,掺合料应和水泥一起进入搅拌机,搅拌时间应相应增加50%-100%;当使用外加剂时,必须先加水稀释,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搅拌时间应相应增加50%-100%,

30 下列关于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对新浇混凝土振捣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混凝土振捣的时间过短,不能使混凝土充分捣实; B.混凝土振捣的时间过长,则可能产生过分漏浆或离析; C.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3分,至少应大于1分; D.停止时间以混凝土不下沉,气泡不上升.表面泛浆为准; 31 关于梁板结构的混凝土浇筑,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梁和板一般同时浇筑,从一端开始向前推进。

B.只有当梁高大于l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筑,此时的施工缝留在楼板板面下200-300mm处。

C.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先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到达板底位置时与板一起浇筑;

D.浇筑梁板时,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混凝土浇筑方向相反; 32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的后浇带,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后浇带的间距一般为20-30m,带宽1.0m左右; B.混凝土浇筑30-40d后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N/mm2的混凝土填筑,并保持不少于15d的潮湿养护。

C.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和混凝土应全部断开;

D.在后浇带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处理方法一样进行处理混凝土接头;

33 下列关于混凝土强度检验试件留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 C.现浇楼层,每层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D.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6个)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的组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4 混凝土强度应分批验收,划分验收批的条件包括( ABC )。

A.强度等级相同 C.配合比基本相同

B.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D.同一楼层

35 下列是混凝土表面产生麻面的直接原因的是( ABC )。

A.模板表面粗糙 B.模板漏浆 C.振捣不密实 D.钢筋位移

三、案例题

第一套

1.某建筑为现浇框架结构,柱截面尺寸b×h=500㎜×800㎜,框架梁截面尺寸b×h=350㎜×750㎜,梁底有6Φ25 HRB335级钢筋伸入支座,梁底标高5.82m;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设计单位要求每层结构的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施工时气温较高,现场无法搅拌混凝土,于是施工单位确定采用商品混凝土,按设计要求进行整体浇注,泵送时混凝土坍落度为20㎝,混凝土初凝时间3.5h。由于混凝土供应速度快,施工单位比原计划提前了3h完成了浇筑任务。但施工单位在按规定时间拆除梁柱侧模后发现: 1.梁底与柱的水平结合面出现“烂根”现象(如图)。 2.梁底以下800㎜一段柱身表面有鱼鳞状细小裂纹。 3.梁身沿水平抗扭钢筋位置有细小水平裂纹。

烂根 水平裂纹 鱼鳞状裂纹

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烂根”现象(5分)

(2)柱身出现的裂纹与梁身出现的水平裂纹的原因及机理是什么?(10分) (3)如何才能防止出现上述质量问题(10分)

答:

(1)由于混凝土浇筑时先浇柱,再浇梁板,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坍落度大,初凝时间长,柱子浇筑速度快,在混凝土自重作用下,混凝土自然下沉固结,但梁底部钢筋较密,制约了梁底上部混凝土同步下沉,造成“烂根”现象。

(2)柱身产生的鱼鳞状细小裂纹是因为混凝土在下沉固结过程中,上端混凝土受柱周边模板摩擦阻力影响产生的,而梁身水平裂纹,也是因为混凝土坍落度大,初凝时间长,浇筑速度快,或振捣不充分,加之梁截面高度较大,混凝土自然下沉固结现象,但梁侧表面混凝土在下沉中受水平抗扭钢筋约束,所以才产生沿水平抗扭钢筋位置相同的细小裂纹。 (3)防止措施

1)施工应先浇柱,并停歇约1h左右,再浇梁板混凝土,给柱混凝土一个自然下沉固结构的时间。

2)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过大。

3)在浇筑梁柱接头处,振捣棒应伸入柱内约会50㎝恢复混凝土的塑性,可避免柱身产生裂纹。

4)梁柱节点处采用二次捣固的方法。

5)高截面梁也应采用二次回捣的方法,可以避免水平裂缝的产生。

第二套

1.某大型公共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体系。该工程结构的梁柱节点配筋较密集,其中一梁柱节点配筋如下图:

其中梁底6Φ25纵向受力钢筋全部伸入支座,要求锚固长度45d(d为钢筋直径),上部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为45d,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为30㎜。施工单位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钢筋放样及加工,钢筋工发现由于梁柱节点钢筋多,梁上部负弯矩钢筋的锚固端与柱钢筋及梁底纵向钢筋锚固端的弯钩将要“打架”,摆不下去,于是就将上部负弯矩钢筋的下弯位置向梁跨中方向平移了20㎝,以便错开。监理工程师在检查验收中发现负弯矩钢筋不符合设计要求,责令返工。 问题:

(1)监理工程师发现了什么样的问题(5分) (2)如有错误,是因为什么?(5分)

(3)如何才能避免上述错误产生(用相关数据说明)(10分) 答:

(1)监理工程师发现此处负弯矩钢筋锚固长度不足,不符合设计要求。

(2)错误在于钢筋平移后,伸入支座的钢筋锚固长度减少了,原因是在钢筋放样中,没有考虑节点钢筋相互影响的因素,所以放不下去。 《3》负弯矩钢筋放样中,其支座处应取下列数值进行计算

1)钢筋平直段长度

第一排钢筋7000/3+800-30-25×4=2340+670=3010㎜ 第二排钢筋7000/4+800-30-25×4=2420㎜ 2)弯钩长度

45×25-670=455㎜

第三套

1.某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8000㎡,总高为43.2m,工程

所处环境为一类环境,框架柱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C30,断面尺寸有500㎜×500㎜、450㎜×450㎜、400㎜×400㎜几种;梁板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断面尺寸主要有250㎜×400㎜、250㎜×450㎜、250㎜×500㎜几种,梁纵向受力钢筋最多的为一排4根直径为20mm的HRB335级钢筋,现浇板厚110㎜,采用HPB235级钢筋。

原材料的选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骨料采用卵石,最大粒径为45㎜;细骨料采用中砂;水为饮用水。

砂、石露天堆放,施工期间经常下小雨,施工单位一直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计量。

板钢筋用冷拉调直,冷拉率采用5%。

施工中采用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内径大小为75㎜。施工中发现楼板底与受力方向垂直的跨中及沿梁、板面均出现了裂缝。

问题:

(1)对梁板混凝土选用的石子粒径是否符合要求?简要阐述理由。(10分) (2)现浇板钢筋调直时冷拉率选用是否符合要求?简要阐述理由。(5分) (3)施工单位一直按试验室配合比计量是否正确?简要阐述理由。(5分) (4)分析现浇楼板出现上述背景材料中裂缝的原因(5分) 答:(1)梁板混凝土选用的石子粒径不符合要求。因为:

1)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2002)规定: ①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则有250×1/4 =62.5㎜; ( 250-25×2-4×20 )÷3=40㎜。

②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可允许采用最大粒径达1/3板厚的骨料,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40mm;则有110×1/3=36.6㎜<40mm。

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7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对泵送混凝土,泵送高度在50m以内的,卵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2.5。则有75÷2.5=30㎜

所以最大粒径应按泵送条件取值30㎜,施工时最大粒径为45㎜,不符合要求 (2)现浇板钢筋调直时冷拉率选用不符合要求。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0PB235级的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

(3)施工单位一直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计量是不正确,因为试验室配合比中各种材料都是干燥的,而本工程砂、石露天堆放,施工期间经常下小雨,砂、石里面含有水,如果不考虑施工现场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变化,这样的后果就是会改变原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灰比、砂石比(含砂率)及浆骨比,对混凝土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正确的做法是施工单位应准确测出砂、石的含水量,然后在试验室

配合比基础上进行调整,计算出施工配合比,按施工配合比计量。

(4)与受力方向垂直的跨中裂缝由于楼板混凝土浇筑后,在其强度未达到1.2Mpa时就在板上进行施工活动,使混凝土结构受到拢动;拆模时间过早,使板尚不能承受载荷;跨中部位遗漏设置混凝土垫块,浇筑混凝土时又随意往上提钢筋网,造成此部位混凝土保护层超厚,板的承载力降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板底跨中处容易产生裂缝。

沿梁板出现裂缝是由于板面负钢筋被踩踏后复位,降低了受力钢筋有效高度,影响了的强度和刚度,导致裂缝产生。

第四套

1.某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等级为二级,框架柱间距9m,第三层楼板施工当天气温为35℃,没有雨。施工单位制定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商品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采用木模板,由木工制作好后直接拼装。其施工过程如下:

模板安装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刚度的钢管做支撑,模板拼接整齐、严密。设计对起拱无具体要求,施工单位按跨中起拱高度为8㎜进行了起拱,楼面模板安装完毕后,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整体在同一个平面上,不存在凹凸不平问题。

主体结构KL-3,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和支座负筋均为直径Φ22,HRB335级钢筋,箍筋为Φ8@100/200,受力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接长。施工到第六层时,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KL-3的第一跨钢筋搭接长度80㎜,梁支座处第一根箍筋设距柱边缘100㎜处,135°/135°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为65㎜,有连续3根相邻箍筋的弯钩安装在同一位置;第三跨纵向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跨中位置。

施工混凝土时,按要求进行了取样。

10d后经试验室试验,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施工单位决定拆除模板。

问题:

(1)施工单位施工时模板起拱高度是否满足要求?为什么?(10分) (2)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请说明理由。(10分) (3)施工单位拆除模板是否满足要求?为什么?(5分) 答:(1)规范规定,对跨度不小于4rn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对起拱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5/1000-3/1000。本题中跨度为9m,模板中起拱高度宜为13.5-27mm,现施工单位起拱高度为8㎜,太小,不符合要求。

(2)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钢筋焊接接长长度不够,钢筋采用双面焊接连接接长时,HRB335级钢筋为5d(d为钢筋直径),故双面焊接连接接长度应为5×22=110㎜。 2)第一根箍筋设置不对。梁支座处第一根箍筋设距柱边缘50㎜处。

3)135°/135°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够。135°/135°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抗震设防时应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即10×8=80㎜。

4)135°/135°弯钩接头布置在一根架立钢筋上不对。135°/135°弯钩弯钩接头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

5)KL-3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三跨的跨中位置不符合要求。按照规定,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而框架梁的跨中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因此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

(3)规范规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跨度>8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100%才能拆模,本案例梁跨度为9m,混凝土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100%才能拆模,混凝上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施工单位就拆模,拆模过早,不符合要求。

第五套

1.某混凝土设备基础:长×宽×厚=12m×5m×1.2m,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要求整体连续浇筑,施工单位拟采用全面分层浇筑方案。现有三台搅拌机,每台生产率为6m3/h,若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2h,运输时间为0.5h,每层浇筑厚度为30cm。质量检查时发现混凝土表面产生了裂缝,局部出现了“蜂窝”。

问题:

(1)试确定此方案是否可行?该设备基础浇筑的可能最短时间与允许的最长时间(10分)。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除案例中的外,还有哪些浇筑方案?(5分) (3)施工中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5分) (4)该工程的混凝土的局部“蜂窝”现象应该如何处理? (5分) 答;(1)1)混凝土浇筑方案

F?H12?5?0.318浇筑强度:Q====12(m3/h)<18(3×6)(m3/h),可行。

2?0.51.5T2)设备基础浇筑的可能最短时间与允许的最长时间

A)可能的最短时间:T1=12×5×1.2/(6×3)=4(h) B)允许的最长时间:T2=12×5×1.2/12=6(h)

(2)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除案例中的外,还有分段分层、斜面分层两种浇筑方案。(3)施工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降低混凝土成型时的温度。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降低石子、水、砂的温度。 2 )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要采取措施减少水泥用量,如掺入减水剂和掺合料。

3 )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实行保温潮湿养护,使其保持一定温度,或采取加温措施,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开裂的有效措施。 (4)当蜂窝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附近不密实的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

用清水洗刷干净并充分润湿后,再用比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对孔洞的补强,可在旧混凝土表面采用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处理,将孔洞处松动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掉,孔洞顶部要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净,保持湿润72小时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第六套

1.施工单位与项目业主签订了某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工程的总承包合同,在施工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节点钢筋绑扎困难,施工总承包单位的总工程师出具了变更通知,未通报监理工程师就把钢筋移动了位置。

事件二:按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的一批钢筋,供货方提供了质量合格证,施工单位为抢工期,未作抽样检验便使用。

事件三:某层钢筋混凝土墙体,钢筋绑扎完后即合模封闭。 事件四:混凝土试件取用搅拌机出料地点的混凝土。

事件五:第三层柱子混凝土试块其试验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问题:

(1)说明事件一~事件四中施工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简述理由并写出正确的做法。(10分)

(2)分析第三层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可能的原因。(10分) (3)柱混凝土施工缝一般留在什么位置?(5分)

答(1)事件一做法不妥当;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求作某些技术修改或要求作设计变更,均应就要求变更的问题填写《工程变更单》,送交项目监理机构。总监理工程师根据承包单位的申请,经与设计、建设、承包单位研究协商并作出变更决定后,签发《工程变更单》,涉及设计单位出图纸的附变更设计图纸,承包单位签收后按变更的内容施工,而不能自行将钢筋移动位置。

事件二做法不妥当。施工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作抽样检验,涉及[2000]211号文“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规定应作见证检验的,还应作见证取样检测。

事件三做法不妥当。钢筋工程是隐蔽工程,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浇混凝土前施工单位还应向监理工程师申请混凝土浇灌令,经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浇筑混凝土。

事件四做法不正确。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不应在搅拌机出料地点取样。

(2)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1)配置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配合比有误。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不按重量比计量,或计量有误。 4)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3)柱子的施工缝宜留在基础与柱子的交接处的水平面上,或梁的下面,或吊车梁牛腿下面,或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

第七套

1.某单位办公楼工程,总建筑面积3.2万㎡,地上18层,该工程基础采用桩基础,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通过招标,确定了由某建筑施工企业承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二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梁表面出现蜂窝和孔洞。 事件二: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三层混凝土部分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对实体进行强度检测,仍然达不到要求,后经设计单位验算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能。

问题 :

(1)分析梁混凝土产生蜂窝和孔洞的原因是什么?(8分) (2)应如何处理梁混凝土产生蜂窝和孔洞?(10分)

(3)检查结构构件砼强度的试件其取样与留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7分) 答: (1)梁混凝土产生蜂窝和孔洞的原因主要有: 1)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2)模板表面不光滑,并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3)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 4)模板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6)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7)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当。

8)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9)混凝土拆模过早。 (2)处理方法:

1)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砂浆前,须先用钢丝刷清理并清洗湿润,抹后应做好养护工作;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 高一级豆石混凝土捣实后认真养护。

2)孔洞处理需要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然后按批准后的方案进行处理。在处理梁中孔洞时,应在梁底用支撑支牢,然后再将孔洞处的不密实的混凝土凿掉,要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浇筑混凝土。用清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72h,然后用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捣实后,认真养护。有时因孔洞大需支模板后才浇筑混凝土。

( 3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八套

1.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建筑面积60000㎡,地上16层,地下3层,筏板式基础,其结构转换层复杂,钢筋种类及数量较多,钢筋接头采用绑扎、对焊。 主体结构施工到第六层时,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三跨的跨中位置。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材料,指令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不足2m的钢筋焊接接长到8m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 主体结构施工到第十层时,由于甲方提出变更,因此使工程暂时停工,致使部分水泥运到现场的时间已达到110天,复工后,为了赶工,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施工完毕后检查质量符合要求。

在顶层雨篷钢筋隐蔽工程验收时发现雨篷钢筋位置放置错误,施工单位非常重视,发现之后及时进行了返工处理。 问题

(1)该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请说明理由。(10分)

(2)施工单位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做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5分) (3)说出屋顶雨篷钢筋隐蔽工程验收的要点。(10分) 答:

(1)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二跨的跨中位置不符合要求。按照规定,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而框架梁的跨中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因此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

施工单位指令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不足2m的钢筋焊接接长到8m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接头数量过多,不符合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

(2)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做法不正确。原因是按照规定,在使用中对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而该批水泥运到现场已达110天。 (3)钢筋工程隐蔽验收要点:

1)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检查钢筋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形状;

2)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造钢筋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3)检查钢筋锚固长度、钢筋加密区及加密间距;

4)检查钢筋接头:如绑扎搭接要检查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错开长度、接头百分率),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要检查外观质量,取样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是否达到要求,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数量(接头百分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n3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