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3-04 20: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现状

预测迁入出的影响

1.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 据统计,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然而人口数量仍增加了300多万,这与下

列哪项有关( b )

A.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迁入率和迁出率C.性别比例 预测受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影响

3.2010年11月,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预测人口数量未来动态变化时,

主要的信息来自( d )

①男女性别比例 ②年龄组成 ③人口密度 ④现有人口数量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②

D.年龄组成

1、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a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4、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B、人口死亡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人口数目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死亡率和生物种群死亡率的因素有较大区别

2.图28—7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横轴示年龄,纵轴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 c

图28—7

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

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 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 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 1、下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 > 瑞士

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

D.墨西哥国家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人 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10、下图为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需要的时间:

1830年 10亿 经历了200多万年

1930年 20亿

1960年 30亿

1975年 40亿 1988年 50亿 1999年 60亿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1830年至1930年人口增长10亿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年,而进入20世纪后,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依次为______年、_____年、_____年、_____年。

⑵人口增长必然带来对___________需求的同步增长。 10、⑴100 30 15 13 11 ⑵资源

10、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征是( c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控制手段

年,我国将

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我国颁布了《 》,从而把计划

生育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等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我国的人口 和 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 水平的国家行列。 2.在哪一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b)

A.1978 B.1982 C.2005 D.2010

1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确定: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

人口将不超过15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结婚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5亿

( c)28、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出现人口高峰,接近16亿人

3、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b ) 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

B、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201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6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20亿)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C、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因此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增长规模很大 D、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很猛 9. 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

面是对这三幅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 )

A.图甲是增长型,从图丙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甲、图乙、图丙都是衰退型

C.图乙是典型的稳定型,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甲、图乙、图丙都是稳定型

目标

3、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人将在较长时期内 。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是:

年,人口总数(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要控制在 亿以内; 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接近 亿)以后,将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 、 、 和 的协调发展。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出生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

B.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然后持平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1、下列有关计划生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计划生育 B.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C.2000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耕地

7.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什么影响( d ) A.人口增长,使人均耕地减少

B.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使人均土地增加 C.人口增长,使人进一步开垦土地,人均土地增加 D.人口增长,使人开垦土地,人口与土地同步增长

9.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正确的是( a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7. 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c )

A.水土流失加剧 C.降雨量减少

B.土地沙漠化 D.空气污染严重

13、据有关专家预算,到2050年,中国按16亿人口计算,每年约需粮食10亿吨,每公顷耕地需要产粮13.5吨,

也就是说到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 ( b )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16.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均占有的自然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如下表:

人均耕地 人均林地 人均草原 人均淡水量 中国人均水平 1.5亩 1.7亩 5.3亩 2 700 m3 世界人均水平 5.5亩 15.5亩 11.4亩 11 000 m3 比例 <1/3 <1/9 <1/2 <1/4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总资源量比较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了我国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有一段时间采取了将草原、森林等改造为耕地,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解决粮食 紧张问题,你认为此种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有效措施(至少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人口基数大 (2)不可取,因为森林、草原减少后,将会影响气候、降水量等,

使自然灾害增加,危害农业生产,使粮食紧张问题更加尖锐 (3)计划生育、合理开发 和利用自然资源、实行优生、优育、优教,提高人口素质??(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人均资源

5.按人均计算,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在世界上位居 ( ) A.最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最低的国家之一 D.最高的国家之一 11.人口增长过快,还在消耗大量__________的同时,加剧了对_______污染,增加了_______ 的成本和难度。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力度。 环境压力大

人多需求更多物质精神需求

8.人口增长,使人需要多种需求,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的需求( d )

A.粮食和水 B.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 C.精神需求 D.欲望需求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d ) ①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②对水资源的压力 ③对资源的压力 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⑤对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社会进步需求更多

5. 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的是( c )

A.环境污染 C.大力植树造林 人口与环境恶化

11.右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

B.自然资源破坏 D.人口的急剧增长

化”的恶性循环。它表明( b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

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A.沙尘暴频发 C.温室效应加剧

.火山爆发 .湿地内物种减少

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答案是D

A.自然灾害 B.动物病害 C.天敌过多 D.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2.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

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 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入该 湖。湖水不仅变得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 了一些物种,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 ) A.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意识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16、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原因的是 ( c )

A.环境污染 B.自然资源破坏 C.大力开发闲置土地 D.人口的急剧增长 20、据报道,我国西南某地区是一个仅有5万人的地方,患呆小症者竟高达1 223人,占全区人口的2.3%,科学

工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到:1958年,该地区并未出现过呆小症。当时该地区森林茂密,覆盖率在40%以上,自然条件良好。后来毁林开荒,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0.4%,也就伴随着呆小症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毁林开荒与呆小症流行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患有呆小症的小孩成年后,还可能患的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预防呆小症的继续出现,当务之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现象说明,人对自然界的任何行动,必须考虑到对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影响.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

(5)该地区对呆小症流行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事实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答案:(1)毁林开荒一,水土流失一土壤中的碘也随之流失一饮水和食物缺碘一孕妇生下的,J、孩患呆小症 (2)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3)食用碘盐和多吃

含碘多的海产品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 (5)土壤的理化性质(6)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2.右图以1900-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

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曲线,请回答:

(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一定时间内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会减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是梅托斯早在1970年提出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模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年内粮食水平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该模型中所包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总的趋势分析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人类的毁林造田和围湖造田等 (2)人口数量的增加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

竭、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最终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 (3)未考 虑到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4)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 源,防治环境污染等(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环境容纳量

环境容纳量与资源限制

12.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

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解析: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答案:B

3、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环查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必要加以控制 B、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口数量不宜过多 C、生物圈的承载能力有限,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D、生物圈可以承载80亿人,目前没有必要控制人口 ( a)9、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B.人口自然增长与地球的环境容纳量无关

C.人口增长可促使人们开垦出更多的农田,使耕地不断增加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口对环境没有破坏

10、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着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是人口自动调控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由图解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自然界中,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基本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解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解可看出:灭鼠时只采用鼠药、鼠夹等杀死老鼠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结合图解原理解释原因,并提出更为有效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增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 计划生育 (2)减小环境容量是降低种群数目最根本的途径。简单地杀死老鼠并不能降低环境容量,杀死一批老鼠后,种群发展的环境阻力减小,出生率增加、死亡率下降,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所以更为有效的办法是结合杀灭老鼠,清除垃圾,严密储存食物

14.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

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__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 的关键是控制________,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14、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 长呈________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的_______。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到P 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_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

资源而使该岛越来越不适于人类居住,导致人们大量________所致。

(3)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以上事实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的_________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自身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4.答案:(1)“j”型环境容纳量(K值) (2)稳定性迁出 (3)自我调节能力

环境容纳量的技术提高

10.如图为我国历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 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

10.(2010·茂名质检)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

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B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解析: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B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mx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