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入园适应性研究及策略-董倩倩

更新时间:2024-05-29 03: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幼儿入园适应性研究及策略

摘要: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从心理学分析,主要是安全需要的缺失;从社会学分析,是由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造成的。针对这些不适应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新生活。

关键词:幼儿 心理 社会 适应 策略 一、幼儿入园适应性研究的目的

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要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的初步的规则规范,学习新的人际交往,这一过程成为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顺利,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品德意志的发展;相反,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不顺利,则会引起儿童的恐惧、退缩、厌学、违法、品行障碍等问题。因此,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人幼儿园集体生活,其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为以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适应方面,提出小班幼儿发展目标是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为此,我们要研究此课题来促进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促使其社会性良好的发展。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一)心理学分析

1.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及恐惧心理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5种需要,其中生理和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相对固定的人来照看,这是他们基本需要的表现。幼儿离开亲人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加上一些常规对他们的些许约束,他们会在心理上有不安全感,伴随着产生恐惧心理。安全需要的

1

暂时性缺失以及伴随而来的恐惧心理,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首要原因。

2.情感依恋的迁移

幼儿入园之前已经与父母建立了亲子依恋关系,来到幼儿园,需要情感依恋迁移,与老师建立情感依恋关系,这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开始时会很困难。 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分离后产生的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等情绪体验。多数孩子在家中已习惯“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进入幼儿园后,众星捧月的感觉不复存在,也会导致其产生失落的心理。 (二)社会学分析 1.生活环境的变化

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们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第一生活环境。但入园后,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伴,一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不适感。 2.人际关系的变化

家庭中,幼儿与亲人建立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亲子关系,已经与家人建立了信任,产生了情感。而进入幼儿园后,他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才能与教师和同伴产生情感、建立信任,所以刚入园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会有不安全感。

三、提高幼儿入园适应性策略

(一)做好入园准备,消除幼儿入园恐惧。 1.组织预入园,消除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今年9月份刚开园,为了使刚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小朋友,园里组织开展了预入园活动。8月底我们请家长带孩子来幼儿园。首先,我们请宝宝们参观幼儿园的活动室、休息室、厕所、大型玩具等设施,使幼儿

2

对幼儿园有初步的印象;其次,我们老师在班级里也做了自我介绍并组织班里幼儿一起自我介绍,使幼儿互相认识,结识新朋友,使幼儿入园后不感到孤独和无助;再次,我们还组织了有趣的亲子活动,例如:让爸爸驮着做小乌龟,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手指游戏等等。孩子与父母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参加亲子活动,在心理上会感到安全、放松。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会让幼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快乐,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理上制造一种深刻的“首因效应”。实践证明,预入园可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2.扩大幼儿社交范围,减少幼儿对父母的完全依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经常带幼儿参加群体性活动,使幼儿“乐群、合群”。幼儿如果平时较少接触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较少参与外界的活动和接触外界的事物,在面对陌生人、陌生的环境时就更易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社交范围,可以带幼儿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参加社区活动、经常到集体场所玩耍、多与陌生的同龄儿童交往等,使幼儿初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我班迟云彭小朋友,适应幼儿园生活很快,主要原因就是爸妈经常带云彭参加群体活动。比如爸妈经常带他去人民广场,人民广场上是一个集体场所,在这里有老人、小孩、年轻人、学生等不同社会人员。迟云彭会和其他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碰碰车,玩沙;也会和这里的叔叔阿姨交流糖球多少钱一支,能不能便宜点;还会帮助打扫卫生的爷爷捡垃圾。云彭妈妈还告诉我,她还经常带云彭去亲朋好友家做客,云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看书,和叔叔阿姨们主动问好打招呼,交流自己所学的儿歌,故事等。在参加群体活动中,云彭学会了大大方方地与不同的人交往,学会了独立,少了份对爸妈的依赖。所以入园后,迟云彭不会完全依恋父母,而是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实践证明,

3

在幼儿入园前,扩大幼儿社交范围,带幼儿参加群体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运用教育技巧,完善幼儿入园行为。

首先,不给孩子过多的规范要求。刚入园,由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幼儿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如果刚入园就要求孩子听讲时要坐好、喝水要排队、吃饭不挑食、见到老师要问好等,就会让孩子马上感到不自由。这时,我们教师竭尽全力关爱每一位幼儿,尽量满足幼儿的要求。我班周煜凯小朋友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一刻不停的这走走,那看看,开始时我和李老师并不是强制他必须坐在座位上,而是理解到孩子这一正常的行为,并跟在他屁股后面,保障幼儿的安全,并慢慢引导他,使他逐步坐下来,开始可能1分钟,然后2分钟,3分钟......现在去我班看看周煜凯,欣慰的是他正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呢。

其次,允许孩子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挑食、霸道、自私、睡觉时喜欢抱着毛绒玩具等等,对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和理解,暂且让幼儿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绝不能呵斥、鄙视,而要精心地照顾他们,等幼儿慢慢适应后,再帮助他们渐渐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我班高玉霖小朋友就是喜欢抱着自己的衣服睡觉,让他脱下来后别想拿走,我和李老师没有呵斥他,强制把他衣服拿开,而是理解到孩子在家已经形成了这种习惯,开始时允许他抱着衣服睡觉,并慢慢引导他拿开衣服睡觉才舒服。现在看看高玉霖睡得正香呢,高兴的是他不再抱着衣服睡觉了。

再次,适当缩短幼儿在园时间。在入园的前两周,我班有一些哭闹厉害的幼儿,比如李怡茜、周煜凯、高玉霖等,我改变以往新生入园后,就开始进行

4

全天生活的做法,尝试让孩子回家午睡,缩短孩子离开家人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度期,从而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

最后,组织有趣的游戏,减少分离痛苦。刚入园时,我和李老师组织幼儿做各种有趣的游戏,如:玩开火车、老鹰捉小鸡、手指游戏等,不断变化游戏的花样,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忘记回家。有的教师感觉刚入园的孩子难以组织,任由幼儿自己玩,结果幼儿想家的情绪更严重,因为刚入园的幼儿缺乏主动性,也没有掌握基本地独立玩的技能。因此我觉得有目的组织游戏活动会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

(三)做好家园配合,促进幼儿适应入园。

孩子将要入园,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长,他们忧心忡忡,担心孩子不会吃饭怎么办?尿湿裤子了怎么办?……诸如之类的担心和焦虑,对新入园的孩子会产生负面影响。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全方位的了解幼儿园及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家长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和老师,从而主动做好孩子入园前的一些准备工作,这是新生适应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1.开好家长会

开园前,我们的园长及各位领导召集幼儿家长开展家长会,会上园长详细介绍了我园的环境、设施,师资水平,办园宗旨,理念,并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入园不适的种种原因,很多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环境及老师非常放心,并表示配合我们一起做好孩子入园的准备。 2.做好问卷调查

通过这种形式,我们了解了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预入园时我们召开家长会后,把问卷调查表发给了家长,目的是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及个性。这样我知道陈曦说肚子疼的时候,是她想大便的时候;倪子涵

5

对海鲜过敏;吕梓豪不愿吃香蕉;吕骏泽挑食;丁小洋不喜欢起床等等,对班里孩子有了了解后,在孩子入园后,我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

3.开好亲子活动

组织亲子活动是给孩子、家长和教师进一步提供互相熟悉了解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家长的参与性,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消除幼儿初入园时的陌生及恐惧心理,促进孩子依恋对象的过渡和转移,同时也为今后的家长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孩子离开了最亲的人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时,他们会有不安全感及恐惧心理,这时我们老师要做好入园准备,运用教育技巧,完善幼儿入园行为,做好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著.《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湘宁,李季湄著.《入学前社会适应教育》[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3]李季湄著.《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陈会昌,梁兰芝著.《亲子依恋研究的进展》[J],2000年第1期

6

对海鲜过敏;吕梓豪不愿吃香蕉;吕骏泽挑食;丁小洋不喜欢起床等等,对班里孩子有了了解后,在孩子入园后,我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他们,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

3.开好亲子活动

组织亲子活动是给孩子、家长和教师进一步提供互相熟悉了解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家长的参与性,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消除幼儿初入园时的陌生及恐惧心理,促进孩子依恋对象的过渡和转移,同时也为今后的家长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孩子离开了最亲的人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时,他们会有不安全感及恐惧心理,这时我们老师要做好入园准备,运用教育技巧,完善幼儿入园行为,做好家园配合,共同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著.《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肖湘宁,李季湄著.《入学前社会适应教育》[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3]李季湄著.《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陈会昌,梁兰芝著.《亲子依恋研究的进展》[J],2000年第1期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mu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