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时空观的嬗变及其当代意义_韩宝华

更新时间:2023-08-14 14:35: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 要

时空观是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人们对时空问题的思考,随实践活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客体时空观把时间看作是与人的活动无关的无限推移,同时割断空间与人类实践的联系,抹杀了人的实践对时空的影响;主体时空观把时空视为人的先天固有的认识形式,丢弃了时空的客观本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时间和空间与人的实践息息相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与人的自由紧密相连。从人的实践维度出发,探索时空问题的本性,对于思考人的自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对时空观的历史考察为主线,旨在说明单纯从主体出发或客体着眼,都不能合理说明时空问题的本性,都会导致时空观与人的自由问题分离。只有从哲学高度上把人的时空存在与自由存在视为一个生命整体,才能达到对主体的关照。自然时空观与哲学时空观的趋向统一,启示我们超越传统哲学的本体论的思维模式,把理论问题还原于实践,通过研究技术时代人的实践方式变革实际带来的时空观念变化,运用马克思的实践时空观对当今人类面临的技术理性困境进行解读,解开其带给人类的精神困惑,为促进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服务。

文章分为三章:

第一章:对传统时空观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重在展现人类对时空研究的思维方式转变过程,古希腊的时空观念把时空当作一种外在必然去认识,开创了近代科学思维范式的时空观之先河,它在逻辑上不仅使现象世界陷入了困境,而且给信仰(上帝)带来了矛盾。中世纪把时空人类化或者心灵化并不是出于哲学的思考,而完全是为摆脱自然科学思维范式下的时空观给信仰领域带来的困境。这种困境在牛顿那里达到了极致,他的绝对时空观彻底排除了主体,与此同时因为哲学对本质世界的诉求与执迷,而把整个物理界当作假象拒之门外,从而心安理得地对物理学时空带来的困境置之不论,两种思维范式的分歧又反过来不断加强这种时空研究的困境。是康德在哲学上第一次证明了时空与人的自由的矛盾。时空向人的主体化或主体的皈依,使时空成为人的时空。同时承认人的时空存在与

自由存在,康德缓解了两者的矛盾,但他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而是在实践领域留下了困境。

第二章: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虽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时空分别加以研究,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却非常相似,都强调了主体活动对人的时空观的影响。马克思从人的实践出发来考察时空,使得时空问题再也不是和人的实践无关的纯客观或纯主观的问题,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观察者------主体性在科学思维范式的时空观中也第一次受到了重视,这体现了两种时空观思维方式的趋向统一,当代虚拟时空观的出现,再一次证明当代科学时空观与哲学时空观的统一性。

第三章:在当代,人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传统时空观产生极大的困惑和迷茫。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大的活动空间,但在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又带来了人受制于技术的不自由,随着这种实践方式的改变,人类面临着很多技术应用的困境。本文从时空观与技术的关联着手,运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人们的“自由时间利用观念”实践调查数据分析,给予哲学抽象,随技术时代背景的实践方式变革,对马克思的实践时空观进行发展,并从全新的时空视角对技术的合理性应用加以分析,力图为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时空观 嬗变 当代意义

Abstract

Space-Time concept is the fundamental view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time and space. Issue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think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ctivities,went through a long process of evolution. The Objective Space-Time View regarded time as unlimited time which human activit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at the same time cut off the link between the space and the human practice, denied the impact of practice of human on the time and space; The Subjective Space-Time View regarded time and space as a person's inherent in the form of innate knowledge, abandoned the objective nature of space-tim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ws that, time and spa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reedom of the peopl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elieve that time and space closely linked to the practice of people. Start- -ing from the dimension of practice, and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the question of time and space for people's freedom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thesis, the historical inspecting of space-time view is its main line, it seeks to specify simply starting from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focus, all will result in separation betwwen Space and Time with the freedom,only from the height of philosophy, looking the existence of people's space-time existence and freedom existence as a vital unity, can achieve the care of subject.The space-time view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tend to be an unity, enlight us to beyond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ontology, to restore the theoretical issues to practice,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changing in space-time view which was brought by the changes in the practice in techniques times, applying the Marxist Space-Time view of practice on the plight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of contemporary humanity, to interpretation and solving the bewilderment of human spirit, in order to promote personal freedom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Chapter I: sort out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ce-Time view on the traditional

history, focusing on researching to show changes of Space-Time View of mankind's way of thinking. In the ancient Greek, the concept of the space-time regard time and space as an inevitable external to get to know, creating the first paradigm of Space-Time View of modern science, it is not only putting the world into the logical plight, and has brought the contradictions to the faith (God). in the Middle Ages, the Humanity of the time and space is not the thinking of philosophy, is completely for the outsiding of the plight which was brought by the Space-time View of natural sciences paradigm. The absolute Space and Time of Newton gave such difficulties to reach the ultimate, he completely ruled out the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the obsession of the world's nature demanded by philosophy, And sectored away the whole physics as illusion, so be indifferent to the plight brought by the time and space of physics, the two differences paradigm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is study plight of time and space. Is the first time in the philosophy ,Kant prov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freedom and the time and space . Time and space to the subject or the subjective conversion, so that the space and time become a person's space and time. recogni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space and time and existence of freedom at the same time, Kant eas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but he did not fundamentally resolve the confliction between the two, but left the plight in the area of practice.

Chapter II: In the later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scientists and philosophers studied time and space from different angles respectively, but their ways of thinking were very similarly, had all emphasized the subject impact on Space and Time. Marx based the practice of human to examine time and space, time and space no longer had nothing to do with practice and purely objective or purely subjective question. In 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 the observer—subjectivity in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of Space and Time has been the first time paid attention to, This reflected that the two way of thinking of Space and Time became in a unified trends, In Contemporary time,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space-time, once again proved that the Space -Time

View of moder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became an unity.

Chapter III: In modern time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of human capacity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de it that the traditional Time and Space have greatly puzzled and confused .Virtual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technology, brought human more free time and more space, creating the condi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freedom,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brought about Non-free by the technology,with This change in practice and mankind faced with the plight of many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 and Space and technolog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way, through analyzing the survey data of people's “ the using concept of free time and space ”, giving the abstract of philosophy, developping Marx's Space-Time View of practi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method of technical background, from a new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 on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analysis, trying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freedom.

Key words: space-time view; Evolution;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1

第一章 时空观之历史演进………………………………………………………3

第一节 古代的时空观 …………………………………………………………3

一、古希腊的时空观 ……………………………………………………3

二、中世纪的时空观………………………………………………………6

第二节 近代的时空观 …………………………………………………………7

一、近代时空观的自然科学基础…………………………………………7

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8

三、康德的主观时空观 ……………………………………………………9

第三节 传统时空观发展的内在理路………………………………………11

第二章 当代时空观的新发展………………………………………………………15

第一节 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时间空间观念…………………………………15

第二节 马克思的时空观………………………………………………………17

一、马克思时空观的基本内容……………………………………………17

二、马克思时空观的特点…………………………………………………18

三、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思维方式………………………………………20

第三节 虚拟实践及其时空……………………………………………………21

一、虚拟实践的内涵………………………………………………………21

二、虚拟时空………………………………………………………………23

第四节 科学时空观与哲学时空观的趋向统一………………………………23

第三章 当代时空观的哲学反思 …………………………………………………25

第一节 当代时空观对人类自由的影响………………………………………25

第二节 当代时空观技术理性之维……………………………………………27

一、时空与技术的相互作用………………………………………………28

二、技术控制人的实现方式是时空重构…………………………………29

三、技术的时空维度之思…………………………………………………30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当代启示 ……………………………………33 结论…………………………………………………………………………………37 注释…………………………………………………………………………………39 参考文献……………………………………………………………………………41 发表论文清单………………………………………………………………………44 致谢…………………………………………………………………………………45

前 言

时空问题是科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既是理论的命题,更是经验的命题。由于时间和空间问题包涵多层次的含义,我们必须首先要回答时空观的相关问题,然后才能对时空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时空观是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就会对时间和空间的本性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这样的命题不能简单地被任何一个学科宣布解决,而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思维范式,采取一个综合的理解过程。

人类对时空的理解方式,最常用的有三种思维范式:第一是科学思维范式,第二是哲学理解范式,第三是人类学思维范式。科学思维范式是指近代以来在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虽然已被300多年的自然科学成就证明它的优越性,但其秉承的工具理性,使它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时间的空间化倾向;二是毕达哥拉斯主义的时空描述;三是时空的形式化,四是时空之流的去主体化;五是标准的多元化。这样,单从科学思维范式出发无法解释时空观的本质问题,与此同时,传统的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实体性思维跳跃到主体性思维,并深陷其中而积重难返。对时空的理解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仅把时空看成是束缚主体实践自由的必然条件,只看到主体活动必须严格地在时空下进行;另一个是把时空看成是纯粹的心理体验。现代哲学的发展,有两个转向,一个是发轫于马克思的“实践的转向”,另一个是“语言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实际上是西方理论哲学没落的表现,哲学研究的重心转变成为人类属性之一的语言,可以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前进”中的“停滞”。如果说,“语言学转向”是理论哲学之花的枯萎,而“实践的转向”则赋予其新生的希望。人类学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人类学的内容不但涵盖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而且还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内容,是以人类社会生活为根本立场的哲学态度和方法。人类学思维方式是发轫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被海德格尔所成功运用的一种新兴的思维方式。本文以前三种思维方式的发展为序,通过对古代、近代时空观念的回顾和梳理,以时空观念随人类实践活动发展的主体性逐渐觉醒为主线,在对自然科学、哲学历史上差异性和多样化的时

空观念进行对比和澄清的过程中,努力超越在时空理解上带来的理性困惑,为寻找时空理解的有效途径,达到人之自由,提供思想准备。

第一章 时空观之历史演进

时间和空间观念是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人类对时空的理解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从古希腊到当代,人们对时空的科学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关于物体或现象的地点、位置、界限、大小和形状等基本观念,即空间观念。在时间观念方面也是这样,“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对人们至关重要,现象或者是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白天还是晚上,冬天还是夏天,在青年时代还是老年时代,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人类在自己发展的最初阶段,就着手理解时间。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时空观念更为复杂,逐渐扩散到各个思想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具有突出意义的观念之一,各学科对时空的研究也获得了蓬勃发展,逐渐渗透到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地质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逻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人类学、教育学、文化艺术、审美理论等众多领域。生产和历史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深刻地要求我们不仅研究物质世界的时间空间特性,也要求我们对时空观念研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时空观念在各个思想领域的发展又呈现出很难统一的多样化局面,所以在陈述我的观点之前,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对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时空观念进行概述。

第一节 古代的时空观

一、古希腊的时空观

科学表明,在远古时代,尽管原始部落的人对其生活四周的各种物体在位置上的每一变化都极其敏感,甚至在非常困难的环境里他们也能够找到道路。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思考一个时间、空间体系的问题,只能称之为时空感。原始人的时空感深深根植于他们的生存活动之中,与他们活生生的生存体验密不可分。这虽与后来以理论形式表现的时空观有很大不同,但同样都来源于实践。

人类的时空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从古代哲学开始的,虽然关于时空的观念在各文明的源头都有较早的发展,但最早的、关于空间和时间观念的系统化记载是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古希腊哲学以自然观为主要问题,当然时空也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约公元前6世纪)是最早探讨世界本源和时空问题的哲学家。他“测定了太阳从冬至到夏至的运行,并且指出了月亮只有太阳的一百二十分之一大。规定一个月为三十天的也是他,他是第一个写论自然的论文的人。”[1]此后赫拉克利特和毕达哥拉斯对时间、空间也有研究,但是直到古代两个最卓越的学者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370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才实现了对时空的系统阐述。

德谟克利特原子学说最重要的进步在于承认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本性。他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物体和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是被严格决定了的并且是必然的。

空间,只有成为原子和由原子组成的物体的容器的虚空时才和原子相关。所以空间是同类的、连续的。空间作为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必要条件。

德谟克利特对时间的属性也作了较深的认识,他首先肯定了时间的客观性,并认为时间和原子一样都是客观恒有的,原子不能被消灭,时间不能被创造,原子构成的物体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比如地球开始很小、很轻,后来逐渐吸收粘合较重的原子,变得越来越重了。马克思评论说:“必须承认,这里面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思想。那具有想象力的、不能理解实体的独立性的理智,提出了实体在时间中生成的问题。不过,它没有看到,当它把实体当成是时间性的东西时,它同时也就把时间变成实体性的东西了,从而也就取消了时间概念,因为成

[2]为绝对时间的时间就不再是时间性的东西了。”

德谟克利特之后,亚里士多德系统地探讨了时空问题。他认为空间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充满于物体的周围而不是该事物的组成部分。他说:“离开空间别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他却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存在;当其内容物灭亡之时,空间并不灭亡;空间可以在内容事物离开以后留下来,因而是可分离的。”[他把空间分为两类:“一是共有的,即所有物体都在于其中的;另一是特

[4]有的,即每个物体所直接占有的。”人们能够直接把握(观察、测量)的是物3]

体的“特有空间”,而对“共有空间”的认识是以“特有空间”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从大量的、具体的、“特有空间”中提炼概括出一般的、共同的空间,这

是关于空间认识的一大进步。对于时间的认识,亚里士多德是这样定义的:“依先后而定的运动的数目”、“依先后而定”指均匀计数的方式,“运动的数目”指按此方式衡量运动所得到的一个个数目,即“现在”的系列。按照这个定义,时间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时间的连续性表现在“现在”的均匀连续,间断性表现在“现在”的前后之分,他认为“现在”就是被计数的先后数目,不论在先还是在后。“现在”作为存在是同一的,因为先与后都处在运动之中。但又不是同一的,因为“现在”在计数过程中有先后之分。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把时间的单元解析为“现在”,把时间解释为由“现在”所构成的连续系列。

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的重要观点还体现在他对时间的度量上,他说,“我们不仅用时间度量运动,也用运动计量时间,因为它们是相互确定的。”[5]这种时间由运动度量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开创了自然科学时空观的先河。从逻辑上讲,时间用一定的时间单位来计量,但从实际操作上讲,人们用运动计量时间是最好的选择。运动的种类很多,那么选择何种形式的运动计量时间呢?亚里士多德指出:“整齐划一的循环运动”最适于作为时间计量的单位。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因为别的运动均可用整齐划一的循环运动计量。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可以选择天体的旋转运动作为度量一切运动的尺度,因为“只有它是连续的,均衡的和永恒的。”[6]选择连续的、均匀的循环运动作为时间计量的单位不能仅仅看作是受柏拉图主义影响的表现,同样被实践证明是最合理化的。无论是古代的年、月、日计时,还是现代的小时、分钟和秒,都是采用连续均匀的物质循环运动作为计时的根据和标准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基本上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来论述时空问题的。亚里士多德用地点的概念来表示空间的概念,并且承认它的客观存在,把地点看作有容物体的最初不动的境界,但由于后者是同所容的物体结合的,因而这种观点就排斥了对宇宙的虚空的承认。亚里士多德对时间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思考:对时间中“现在”的本质的讨论;把时间和运动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并作相应的逻辑分析;初步探讨了时间和存在的关系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时间观念也是客观的。但是,他的理论中也存在着矛盾,时空观念是不彻底的。亚里士多德的唯心主义倾向表

现在承认时间是可计的数字,但认为只有灵魂能够计数。把空间概念同地点的概念联系起来,还认为物体以外的地点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我们所称的空间。这种把空间作为一定地点的理解使亚里士多德作出宇宙空间有限性的结论。

即便如此,在世界科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对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的时空观对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德格尔说:“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论著是第一部流传至今的对时间这一现象的详细解释。它基本规定了后世所有人对时间的看法。”[7]事实上也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对后人有巨大的影响力,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就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朴素时空观基础之上的。

古希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对时空也有研究,古代几何学的具体概念建立在关于空间一般特性的完全确定的观念上。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关于空间作为容器的同类性,关于时间流动的均匀性和无限性,关于由星球所包围的空间的有限性等这些假设是古希腊和中世纪科学在天文观念上的基础,但由于受当时人们实践水平的限制,古代天文学既不能指出天文过程与时空特性的有机联系,又不能发现空间特性表明共存现象相互作用的某种一定次序,时间特性反映了不同状态交替中的规律性。

二、中世纪的时空观

在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科学的境遇更是如丹皮尔在他的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几棵疏落的科学树苗,必须在始终阻遏生机的旷野密菁中生长,而不

[8]是像有些科学历史家所想像的那样在开阔而有益于康健的愚昧草原中生长”。

这时的时空观研究更多的是为维护宗教神学服务,托勒密的地心说,奥古斯丁对时间的思考是这段时期时空观的典型代表。

中世纪的空间思想主要是从地球中心说阐发的。根据这种观念,地球是宇宙和引力的中心,这就导致了有关地球表面上也有某种普遍空间规律的观念。中心和外围的极化在这里一般反映了空间的不同类性。但空间的这种特性在天体运动的理论中还没有得到明显的运用,而只是用来解释地面上物体向地球表面运动的趋向。他没有明确地理解到现象的共存和变化的最一般的特性是在时间空间的特

性中表现出来的,更确切些说,也就是没有明确时间和空间的特性。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仅仅提出了关于天体共存的几何规律性问题,但是没有解决问题。而对接近地球表面的空间和时间的研究则比天空领域还要来得少。这些问题在科学进一步发展时才被重新提出来。

特别要指出的是,中世纪的时间观相当于一个历史拐点,它与古希腊的物理时间观之最大区别是开始思考以往时空观与神学的矛盾,可以这么说,这既是超世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方式的纠葛与交锋,又表现了超世思维方式力图解决科学思维方式与哲学思维方式留下的矛盾的企图。奥古斯丁是一个基督教神学家,以上帝创世说为出发点,虽然相信时间是真实的,但却认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超越时间,绝对自由。上帝虽在时间之外创造了时间中的一切,但可以通过他创造的人的意识作为桥梁来感知时间中的一切,即通过内感时间保证了上帝的绝对自由地位。

从为神学辩护出发,时间的内在化暂时缓解了各种思维方式下的时空观的矛盾,但也许正是出发点的原因,哲学思维方式对这种超世思维方式十分拒斥,主体时间观在哲学思维范式下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直到康德才在哲学上首次提出主观时空观。而且第一次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将时间内在化。从亚里士多德经奥古斯丁到康德,这是一个时间逐渐内在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时空问题的理解发生转变的过程。从此,时间的内在化问题才被自觉地与人的自由问题联系起来。这对时空观的变革是有巨大的开创性意义的,为几种思维方式的统一提供了参考。

第二节 近代的时空观

一、近代绝对时空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中世纪之后,自然科学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力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出现了可喜的进步,人们的时空观念也发展了。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的创立,为揭示时间空间的本质和特性奠定了科学基础。哥白尼根据已经由科学(哲学、几何学、物理学)所建立起来的关于空间时间客观性的观念以及空间的同类性、连续性、三维性和时间流动的一维性、不可逆性、连续性、均匀性的观念,指出在空间中分出与承认地球为宇宙中心

有关的绝对方面是不合理的,这在事实上是否定空间的有限性的观念。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他认为,在我们的天空以外有空间、虚空和时间,因为普遍的地点是统一的,无限的空间是统一的,我们可以任意称它作虚空;它里面有无数的星球,和我们在其中生活着和苟安着的星球一样。布鲁诺反对亚里士多德对虚空的否定和他将虚空和“没有”等同起来的看法,他认为虚空同通常的物体一样,是物质性的。

伽利略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空间时间的思想。伽利略在他的著作中探讨了和广泛地利用了空间时间的具体而一般的性质,他首先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本性,指出这种本性是不以主观观点和宗教观念等为转移的。伽利略还把时间的二种主要的特性—流动的连续性和均匀性—作为自己对落体运动定律作结论的基础。

特别应该指出伽利略所发现的相对原理的深刻意义。这个原理在本质上确定了空间和时间所表现的对于发生在系统内的力学过程说来任何惯性系统具有等效性的特殊性质。换言之,这里揭示了空间和时间在对于所发生的力学过程的特殊同类性,不仅在静止的系统里,并且也在惯性系统里。将这些原理再深入一步,科学后来就得出新的空间时间观念。

一切先期研究过程中所得出的空间时间观念在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儿和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牛顿的学说中得到更深刻的概括。

在笛卡儿的物理学中空间和时间观念具有一系列的特点。按照笛卡儿的意见,空间的主要特征是广延性,而且这种广延性是同类的、无限的、连续的。因为笛卡儿主张主、客二分,只有物质世界有广延,而时间只不过是人的“思想方式”,因此在笛卡儿的时间观中,时间必然的是人的产物,但是笛卡儿的这一思想并没有彻底地贯彻下去,他在不同的著作中对时间的表述是不一样的。作为一切物体的一般特性是空间本质的主要的表现,实际上也是唯一的表现。

总之,随着近代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时间空间的客观本性越来越被揭示出来,到了牛顿时代,则得到了更深刻的概括。

二、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时空的认识也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哲学时空观建构奠定了基础,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从牛顿的力学三定律就可以看出,在他的时空观中,没有中心,任何空间都是等价的,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个时间、空间坐标,物理定律是普适的。这样,

2 空间是独立于物质并为物质运动提供背景的实体。这样,他预设了绝对空间静止,

取消了绝对空间的主体相关性。牛顿对时间本质的理解也是如此。例如在牛顿的运动学体系中,时间同样从物质运动的过程中抽象出来。对位移公式X=1/2at2代入+t与-t是一样的结果,两者是可逆的。总之,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中,物质、时间、空间三者相互独立,是一个完全决定论的体系。只要掌握了力学方程和初始条件,三者就可以被随意确定。牛顿的世界体系被他最杰出的后继者拉普拉斯精心地构造出来,在这个体系之中诞生了拉普拉斯妖,一个精灵:

我们应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视为其先前状态的结果和继后状态的原因。在某个给定时刻,一位精灵把握了驱动自然界的所有的力和构成自然界的所有物体的状态,如果他的智慧大到足以对这一切资料进行分析,他就能够将宇宙中最为庞大的物体的运动和最为轻微的原子的运动囊括进同一组公式中。对于这样一个精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确定的,未来象过去一样,都将呈现在他的眼前。人类的心灵,就它迄今在天文学上表现的完美性而言,只是稍微展示了这个精灵的能力。

[9]牛顿的时空观甚至现在仍在影响着绝大部分人及其科学研究。

三、康德的主观时空观

康德从先验哲学出发论述了他的时空观。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们的两种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为人脑先天所固有,它们不仅不是从经验中来的,而且是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

对于空间,康德说:“空间表象不能从外部现象的关系中由经验借来,相反

[10]这种外部经验本身只有通过上述表象才是可能的。”这就否认了空间的经验性,

在康德看来,空间不仅不是人们感性经验的产物,而且是感性经验形成的前提条件。因为主体要想确定事物的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首先在头脑里

就必须要有一个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观念,否则就无法确定事物的方位。同时,康德还认为空间不是概念,“空间决不是关于一般事物的关系推论的概念,或如人们所说,普遍的概念,而是一个纯直观。”[11]因为空间关系不是概念之间的推理或概括关系,而是一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我们的空间观念是一个单一的整体,它先于空间的每一个部分,并且性质相同。空间不像概念那样把不同的对象包含在其中,具有特定的外延。对空间的直观融合了无数对象,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空间是一个感性纯直观。

康德对空间概念的这些解析和结论,都不外乎是要反复说明,空间只有观念性,而没有客观实在性,它既不表现物自身的性质,也不表现物自身的相互关系。他所谓空间是没有物质的空间,是没有可以与感性相应的真实事物的空间。它是没有客观的主观,没有内容的形式,没有对象的直观,没有对一切事物的感觉的先天表象。康德把人类的认识的起源追溯到纯粹直观,并把纯粹直观归结为空间,使它成为一种纯粹形式,也就是使它成为一个模子,用它去铸造各种事物。

对于时间,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类似,也是人们头脑所固有的一种感性直观形式,不仅不依赖于人的经验,而且是人们经验的前提。他说:“时间不是什么从经验中抽引出来的经验性的概念。因为如果不是有时间表象先天地作为基础,同时和相继甚至都不会进入到知觉中来。”[12]也就是说,只有在时间里,才能在同一对象里看到“彼此继起”,如果时间表象不是先天的(内部的)直观,就没有一个概念能使我们理解变化之所以可能。

康德认为,时间不是自身存在的事物,也不是事物的客观规定。所以,抽去时间直观的一切主观条件,时间就不存在了。如果时间附属于事物自身的规定或秩序,那它就不能先于对象并作为对象的条件,而且也不能由综合命题先天地被认识和被直观了。只有时间不过是主观条件,直观才有可能。这样以来,时间作为内直观形式,才能在对象之前先天地被表象。

时间不同于空间的地方,在于它是内感的形式,即直观我们自身及其状态的形式。时间不能作为外部现象的规定,因为它与形体、位置等无关,只与我们内部状态中表象间的关系相关。时间是一切现象的先天的形式条件。空间限于它是

外部现象的纯粹形式,仅用为外部的现象的先天条件。但因一切表象不问有无外部的事物为其对象,其自身实为心的规定都属于我们的内的状态;又因为这种内的状态从属内的直观的形式条件,因而属于时间,所以时间是一切现象的先天的条件。因为时间是我们心内的现象的直接条件,所以它为外的现象的间接条件。从内感的原理来看,也可以说一切现象,即感官的一切对象,都是在时间中,并且必须在时间关系中。

康德的时间理论是与他的空间理论一致的。他把时间看作完全是我们直观的主观条件,一离开主观,时间自身就消失了,就象一离开主观,空间就消失了一样。康德认为,时间纯属于先验的观念性的东西。所谓先验的观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抽去感性直观的主观条件,时间这个东西就不存在了。所以不能把时间看作是一种实质或一种属性而隶属于对象自身。

总之,康德的时空观同他的哲学一样,在时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哥白尼式革命”的意义。康德反对将时空看作纯粹客体的规定性,他把时空纳入人的主观世界,作为人类先天具有的感性直观形式,时空是人类在认识活动中整理知觉材料,获取科学认识的必备条件。康德对时空理论的贡献在于,把时空的主权掌握在人的手中,时间和空间的主体化同时意味着时空的生命意义的彰显。但是,由于康德割裂本体和现象,与之对应,人也被割裂成“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纯粹理性的人处于现象界,处于时空中而失去自由;实践理性的人处于本体界,因置身时空之外而获得自由。这样康德实际上把时空理解为束缚人的必然性。必然王国里的一切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王国则没有时空的限制。所以说这仍然是形而上学的时空观。

第三节 传统时空观发展的内在理路

通过以上对时空观念的梳理我们发现,在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时空首先就是在“物理学”领域—他们所面对、所讨论的不是别的,就是“自然”(physis)。在古希腊人那里physis最初指从自身涌现出来的东西。面对这种涌现者,“物理学”以这种方式追问:为什么涌现者会涌现?这是一种探求最后根据的追问,因此,“物理学”真正追问的是“自然”的根据或始基。[13]在这一追问中,已隐含

着:(1)physis作为涌现和涌现的持续是自明的和恒常的,即它总是在场,从而遮盖了一个首先需要加以追问的根本问题:(2)涌现者的状况如何?或涌现者是如何涌现的?

“物理学”追问方式所隐含的这两方面内容已决定了它在时空问题上所能具有的理解或领会。而随着“物理学”向形而上学的过渡,这种理解一方面被理所当然地保存在狭义化的物理学中,另一方面形而上学的哲学又反过来不断巩固这种时空观念。

“物理学”的追问方式表明,它已经把涌现者从其涌现的特定时空背景中抽离出来,使其成了无时机无机缘的自在的涌现。没有时机、没有机缘的涌现实质上已成了一种抽象化、概念化的涌现,因而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一种自在的、现成的东西。太阳东升西落,浪涛潮起潮落,一旦从其特定时空背景中抽离出来,它们就被当作自在的现成存在及其运动。尽管我们是在生活世界中遇到波浪、看到太阳,因而人们才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物理学”却总是说: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之外,它现成地摆在那儿自在地运动。因为它现成而自在地在那里,我们才问它为什么在那儿,而不是问它如何在那儿。但是,正如我们上面所说,任何现象从其显现的时空背景中被抽离出来,也就成为无时机的现成的自在存在,而只有在概念中才有这种现成的自在存在。这也就是说,无时机无机缘的存在本质上只是一种概念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对现成的自在存在即无时机的存在问“为什么”,最后找到的也总是概念,如始基,第一根据或最后根据。“物理学”虽然面对“自然”,而实际上追问的却是作为“自然”之根据的概念。在其时机中涌现并持续的“自然”就这样被“物理学”统一到只是一种概念性存在的始基之中。

从这里不可避免地产生出一个后果,就是根据这种概念性存在去领会“自然”的涌现和持续;而概念性存在的一个根本特征就在于因其无时机无机缘而是一种现成的自在存在。因此,本来有其时机与机缘的涌现和持续也就成了一种无时机无机缘的自在的在场和纯粹现成的运动过程。“物理学”就从这种现成的、自在的运动中获得自己的时空体会。这种体会使“物理学”时空获得这样的首要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mt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