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0(比较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更新时间:2023-05-03 18: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0(比较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0(比较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5)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0(比较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28)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0(比较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40)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0(比较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52)

第1 页,共64 页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0(比较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答卷需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

试题作废;

③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一、简答题

1.试述比较诗学在西方崛起的学术背景。

【答案】比较诗学在西方崛起的学术背景是16世纪开其端绪的世界化潮流,其中又以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为其基础。美国学派为比较诗学的产生做了独特的贡献。

(1)早期的法国学派以实证主义作为本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强调对于不同文学间影响事实的外部实证研究,排除文学的美学内涵。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难,为了在比较文学领域内替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或美学品格赢得合法性,而后者是符合新的学术精神的。

美国学派要求拓宽视野,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并无事实联系的多种文学现象之间,扩大到文学与其他知识领域之间,并以文学性为核心,这实际上便已开启了比较诗学的大门。

(2)虽然法、美学者对双方观点互不认同并陷入热烈争论,但是双方的观点,艾历史的探寻和批评的或美学的沉思,这两种方式自视为恰好相反,而事实上却应彼此补充。由此,比较文学便会不可抗拒地引向比较诗学。

2.怎样理解比较文学研究与海外华文文学的“跨语言”问题?

【答案】(1)比较文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

“跨语言”是指比较文学研究者对两种语言书写的文学现象进行汇通性研究,如把英语文学与汉语文学进行汇通性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研究的关系中,我们对“跨语言”的理解应该有一个例外的解释。

(2)海外华文文学的内涵

海外华文文学是指栖居海外的华裔在异域民族语境与异质文化景观下操用汉语所进行的文学创作。从比较文学的比较视域对海外华文文学进行研究时,没有把汉语书写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直接与另外一种语言书写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3)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完成过程

由于海外华文文学是华裔在创作意识上挟带汉语跨越了中国大陆本土之外,在异域民族、异域文化与异域国界语境下的创作,并且这种创作自觉而不自觉地融汇、整合了异域民族、异域文化、异域国界及异域其他学科的种种风情与人文,在这个意义上,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是华裔持用汉语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条件下完成的。

第2 页,共64 页

3.为什么说后殖民批评在研究视域上为比较文学注入了新鲜的学术生命力?

【答案】之所以说后殖民批评在研究视域上为比较文学注入了新鲜的学术生命力,原因在于:(1)比较文学在研究视域上是在“四个跨越”的选择中展开自己的研究。后殖民批评的跨民族、跨语言与跨文化内质是当下国内学术界众所周知的,同时后殖民批评还具有跨学科性。

(2)后殖民主义的源起基地是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却广涉一系列学科,它是当下学术研究中最有影响力、扩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因此,20世纪90年代取道于欧美学界在中国大陆崛起的后殖民批评给当下比较文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学术生命力。

4.文学文本的跨国旅行具有哪四个特点?

【答案】(1)异质性

这种旅行往往意味着让文本脱离熟悉的母语环境,通过译介进入另一个相对陌生的世界,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两相适应。

(2)跨越性

这种旅行其实质在跨越,是一个动态藕合调适的过程。

(3)体验性

这种旅行是文本的跨语境迁移,是一种文化移位,常常意味着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就参与交流的各方而言,文本跨国旅行的过程,就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文化体验。

(4)间际性

这种旅行揭示了文学译介活动的主要功能,即是在推动文学文本跨国旅行的过程中,可以让不同的文学主体借助于译介而永远动态地处于异质文化交流的中间地带。

5.百年来比较文学跌跌撞撞,如何理解其挑战与机遇。

【答案】比较文学不知不觉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从最初萌芽到比较文学学科正式建立再到学科流派的多样化,比较文学在此期间遭遇了种种挑战,也收获了颇多发展机遇。

(1)比较文学产生初期明显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支配

比较文学产生于欧洲,初期又主要存在于欧洲,它明显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支配。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学者不仅把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限制在欧洲文学的范围,而且把法国当作世界文化发展的辐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比较文学兴起,“欧洲中心论”受到冲击,但是,由于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亲缘关系,这种比较研究并没有超出西方文化的范围,“欧洲中心论”只需放大为“西方中心论”而无需作根本的改变。当东西方比较文学兴起之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样的比较研究要求彻底打破比较文学的既定格局,在东西方之间进行。这时“欧洲——西方”居世界文化中心地位的观念成为一种阻碍比较文学发展的陈腐论调而遭到唾弃。于是,解构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多元主义、文化人类学等学说,有了它们施展自己理论价值的天地。比较学者用这些理论来批判“欧洲——西方中心论”,说明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平等关系,说明中心与边缘之间发生位移现象的规律,说明文化交流中心的对等原则和互补、互惠关

第3 页,共64 页

系,等等。这些文化理论正是比较文学发展的需要。开展这一类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学术界更新观念,排除障碍,促进比较文学的健康发展。

(2)近年来,人们对文化相对主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由于这种理论针对着“欧洲——西方中心论”的错误,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由于它更接近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有利于描述当前文化演进的现实与未来走向。因而受到人们的肯定。但是它本身又有内在的矛盾。如果把文化相对主义绝对化,那么,任何一种文化和文化理论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应被否定,于是,文化相对主义也就陷于困境而失去其对于“欧洲——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依据。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文化相对主义成了会议的主题之一,时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美国学者杰拉尔德·吉列斯比教授作了题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与局限》的报告。他认为,在当今世界,人类共享的知识基础的范围日趋扩大,随之而来产生了文化的日趋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以交流对话为动力;比较文学在19世纪局限于欧洲范围,到20世纪90年代,已经跳出欧洲中心的传统樊篱,把跨文化研究列入正式课题,面临着多种文化和文学体系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无论哪一个文学研究者都不能回避相对主义这个话题。吉列斯比的话道出了当前比较文学界热衷于文化理论探讨的原因和目的。

(3)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倾向是比较研究深化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文学本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这一庞大的有机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人类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样四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层面的话,那么,文学无疑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始终处于某种文化关系之中。文学创作、文学活动总是在既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不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还是精神文化的其他种类,都是文学活动赖以进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之,文化既是文学活动的背景,又是文学构成的整合性要素。因此,任何文学研究,只要当它企图对文学活动、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研究,企图探寻其深层的意蕴和形成根源等问题时,也就是当它向纵深发展的时候,就必须超越文学,站在文化的高度,用新的视角来进行审视,也就是引进文化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6.什么是本土主义?

【答案】(1)本土主义是指一种与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或者称为文化保守主义。

(2)本土主义主张坚决抵制西方中心主义,力图维护自身本土文化的“纯洁”和“本源”的特色。这种本土主义主张一种危险的“种族分裂论”,它强调民族与民族之间具有所谓的“不可通约性”,并且把它视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3)本土主义实质上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主义,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7.什么是“对话”?

【答案】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比较文学研究中,对话是与对峙同时出现的一个

第4 页,共6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m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