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社会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3-07-18 18: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个案社会工作报告

作者:社会工作0602班

袁蕾蕾 0120619620215

郭兰亚 0120619620219

曾薇娓 0120619620214

张淑媛 0120619620221

高云娇 0120619620224

[2009年9月6日]

一,案主基本资料

资料来源以及调查方法:

姓名:王先生

性别:男

年龄:47岁

工作/学习地点:湖北xx大学后勤总务。

家庭情况:妻子为年过40的下岗工人,家中有一个刚技校毕业的女儿。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一家靠案主生活。案主父亲有精神问题,母亲早逝。

案主呈报困难:化疗

二,问题预估报告

家庭结构图

家庭关系图

生态系统图

社会网络系统分析

李同学的社会网络系统分析

藉,案主倾诉对象。 邻居 同学 邻里关系平淡,交流甚少. 和高中同学相处融洽, 使案主 感受到快乐。 正 式 系 统 社 会 性 系 统 专 业 系 统 医疗方面 参加社团活动 积极参加,受益颇多,感到生 活充实

影响

大学寝室关系不和谐,使案 主感觉很失望。

并没有成为社团领袖,领导。 积极性降低

案主患胃病时的治疗医院以及医生 若确诊为抑郁症抑或其它精神疾病,以下医疗机构可以提供 医疗服务: 以下列举均为三级甲等级别或以上正规医疗机构: 湖北省中医院 精神心理科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游艺路武汉神经病医院

药物治疗方面,抑郁症患者可到正规医院心理门诊或神经内 科就诊,我国三级甲等医院通常设有相关的门诊。通常,每 种药物疗效均在 60%—80%左右。急性期治疗症状消失后还 需 4-6 个月、剂量为治疗量的 1/3-1/2 的维持治疗;复 发者需长期服药,发作 3 次以上者可考虑终身服药。发作性 急性抑郁症患者 70%-85%可明显或充分缓解, 其中有 40% 只发作一次,15%-20%处于慢性。急性、年轻患者、无家 族史者、无人格问题者、无躯体疾病者、社会支持良好者, 治疗及时、充分则愈后良好。 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后者需要患者对抑郁有 充分的认识、理解和接纳,需要患者改变认知,完善个性。 同时,还需要社会支持,患者

需要更多的陪伴。导致抑郁症

对象问题初步预估以及理论依据

案主的需要:①清晰自己的发展方向,知道如何实现目标并付出行动。

②与朋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③家庭经济状况改善,家庭成员相处和谐,从家庭中得到理解与关

怀。

④从抑郁状态中摆脱出来,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问题预估:

1. 服务对象的问题:

问题一:案主问题:对自己认识不清,自我效能感低,产生焦虑与抑郁。

表现:案主两年来常处于抑郁状态中,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不清

楚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原因分析及其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认为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青春期时候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案主正是此时段任务没有完成而产生角色混乱危机,自我同一性失调。

原因分析:案主在整个大学的过程中都没有良好的转换自己的角色,

大一时,李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学习勤奋刻苦,感到生活充实,但这时的她并没有为自己的未来作出规划,也并未体会到那种紧迫感与困惑。李自大二起就未参加社团活动,将时间都分配在学习上,但其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只是因无其它事可做才学习,没有尝试新的生活方式,生活非常单一,常产生消极情绪,加之大三到来,李对前途感到迷茫,为之焦虑,间接加重胃病,常处于抑郁焦虑之中。

问题二:案主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自卑,自闭。影响其心理的正常发展及

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表现:案主对自己的一切都很怀疑,很不自信,严重自卑。总觉得

大家不想理她,也不知道怎么和同学打招呼,不愿意和同学交流。甚至考研还没开始就怀疑自己考不上。 原因分析及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心理—社会”视角要求首先要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

“心理”方面的情况。(如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和自我功能)

#“环境中的人”的理论视角认为个人的

行为和心理产生于具体的环境。 原因分析:人格方面,李较内向,思虑较多, ;应对压力的策

略方面,李处理压力的方式较单一,不灵活,如通过学习来排遣空虚和焦虑,感到抑郁时,没有主动寻求朋友、家人的理解与帮助,只一个人承担;智能水平方面,李处于正常水平;李的自我发展不充分, 。从外部环境的影响来看,自卑感很强的朋友与之交往甚密,对

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且缺少来自家庭、朋辈群体的支持。

问题三:案主社会关系的不协调特别是朋辈关系的缺失。 表现:案主不满意和他人或特定的人之间的某些关系,且将这些关

系定义为是痛苦的。如案主的寝室关系。大一时,虽与室友关系不好,但李常与以前的朋友联系,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其能从朋辈哪里获得支持与认同,得到归属感。大二大三时,李的宿舍关系紧张,且李在学校的人际圈狭窄,大学以前的朋友与李联系也少了; 原因分析及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内外影响力范式 。"内部"力量是指个人内在的动机,以

及在个人内在动机下产生的行为; “外部”是指所有对个人行为施加了影响的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假设是,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其特定的行为。 原因分析:案主可能集中问题本身(如案主不自信,自卑,认为自己

没有朋友,做什么都不行等等),或是集中於他人对自己的行为上(如寝室同学成小团体,故意孤立我等等)。从李所处的环境系统分析,在学校中,李缺少必要的朋辈支持,表现在人际关系不和谐,交际圈狭窄,且受朋友的负面影响较多,同时,她与大学以前的好友的联系减少,获得的支持与认同相应也减少。

问题四:案主家庭关系不和谐 表现:案主姐姐性格,行为方面对案主影响较大。大一时,家庭关

系此时并未给她带来较大困扰。大二大三时,家庭经济压力大,其姐与父母关系紧张,常闹矛盾,家庭关系不和谐。 原因及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内外影响力范式

原因分析:家庭方面,李父母双双下岗,身体状况差,小本经营维

持一家人的生活,经济压力大,使李感到将来一定要找份理想的工作自立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姐姐毕业后未找到工作,与父母关系紧张,家庭关系的不和一方面使李不想让父母再为自己操心,选择不告诉父母自己的情况,另一方面使李因担心焦虑加重而不愿回家。而从案主本人进行分析,案主自卑的性格导致她不会主动寻找支持。

问题可行性评估:

1,改变可能性:

案主问题最主要的是由于自己之前未做好规划,时值人生面临选择,对未来

不确定性的焦虑而导致最终的自我否定,外部的原因如较差的人际关系(寝室、家庭)使案主苦恼无法正常排解,更助长了案主的抑郁情绪。所以社工介入的重点应该是帮助案主重建自我,接纳自我,协助其规划人生;提高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建其学校、家庭支持系统;与其家人、室友沟通,理解支持案主;协助其恢复家庭功能。考虑到案主的抑郁程度中等,社工能力不同,社工介入定会促使其改变,但是改变程度随社工能力而定。

2,改变的益处:使案主恢复健全的自我,恢复其正常的自我、社会功能,提

高其与周围人的福利。

可能遇到的障碍:

可能遇到的障碍:

一、来自案主障碍

1、案主性格自闭,不愿将自己的痛苦告知与他人,担心其将自己的想法深藏于

心,不肯积极配合老师接受治疗

2、案主曾尝试接受治疗,但却失败了,会不信任社会工作者

3、造成案主的现状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家庭,她的姐姐,所以问题的解决

受整个家庭环境与关系的阻碍

二、外部障碍

1、经济障碍

1案主家庭经济状况不甚乐观,无法承受治疗费用

2)提供帮助者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及相关经费,无法为案主提供长期且深入的帮

2、专业技术障碍

1)提供帮助者经验不足,缺乏专业的社工技巧

2)对案主的各方面的资料不详尽,因其身在山西,收集资料甚不方便,也不利于

进一步观察

3、社会支持存在的障碍

1)父母均为下岗工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身体不好

2)姐姐感情受挫,情绪不稳定,行为极端

3)与室友关系不和谐

4)所能为案主提供的医疗机构远在武汉,不能方便及时地提供方便

三,服务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以任务中心模式为提纲,结合认知治疗模式中的理性情绪治疗和人本治疗模式,结合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1、任务中心模式:

理论基础:所谓任务指案主为缓和问题的严重性,所欲采取的行动.并且此任务是案主与工作者共同认定的。 任务中心模式并不讨论问题的起源与发展,而是致力于探知问题的阻力和助力,以协助个案清楚界定问题,了解问题解决的资源与障碍。

人类是有自我意志的,不是内在及外在操纵下的产物。人们的困扰来自於处理问题的能力暂时缺损,此困扰正是引发改变的动力。个案行为既受自身及和世界之想法所影响,因此,信念会协助他们形成和执行计划,而其问题既属心理社会方面,计划即包括其他个体、团体、组织。任务中心模式是采短期处遇,督促个案则焦点关注问题之界定。个案在短期处遇中的获益并不少於长期处遇,而处遇的时间限制,将促使个案和社工员一起更努力。 特质:於短期处遇。强调短期介入,约在二至四个月的时间内安排八至十二次会谈,平均每周有一次的会谈。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人天生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是由非理性的信念所形成的,每个人都具有改变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2)情绪失调原因——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特定情形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治疗过程:

(1)心理诊断:帮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是什么,认识非理性信念与自己目前行为的联系,

(2)领悟:承认这中非理性信念的存在性,帮助他认识造成各种情绪障碍的不合理信念及哲学根源。

(3)修通: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目的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改变求助者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5)家庭作业:继续学习理性情绪治疗的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理解和质疑,以此来巩固治疗效果。

运用这种疗法,通过和案主辩论其非理性的想法,培养起其对自身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改变其对自我和别人的态度。

3、人本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个人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动力。“自我实现”是指对天赋、能力、潜能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

通过该模式,使案主重新认识自我,积极开拓自己的能力。引导案主自我发觉自己的潜能。

4.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家庭系统,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中存在的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本案例中家庭结构呈现联合的倒三角结构。

通过家庭会谈的形式,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后果,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5.心理社会服务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重视“人在情境中”,重视对深层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剖析、家庭和个人早期经历的影响,相信人的价值和潜能,重视人际交往和沟通。这里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是因为我觉得案主的支持系统有可挖掘的潜力,案主的早年经历和家庭环境对案主现在的心理、人格状况有很大的相关性。

6. 现实疗法

最初是由格拉斯年提出来的,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完善起来。该疗法的精髓在于“要求个体接受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和快乐”。格拉斯认为,正是因为不负责任才导致了问题行为或是精神疾病的发生,而“病”不过是不负责任的借口。现实治疗正是帮助当事人在现实世界中认识自己的责任,选择负责的行为,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努力去满足自我的需求。现实疗法教给当事人满足需要的更好的方式,它强调在积极卷人和支持性对质中,个体学会更具建设性的、负责任的行为方式。

7.优势视角

四,计划

1,初次会谈(已完成):了解案主的心理特征,以及基本的情况。

主要目标:熟悉案主,掌握背景资料,和案主之间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2,第一次会谈 正式介入、了解情况

目标:在建立初步关系的基础上与案主商议制订个案工作目标。

主要内容:

1.进一步具体的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背景资料,以及在生活其他方面的状况。

2.与案主一起明确问题和需求。

3.征求案主的意见,一起制定目标以及改善目前的情况。

4.与案主订立契约

具体步骤:

A,设定工作目标: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 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Ⅰ、筛选目标 Ⅱ、定义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B,订立契约

建立工作共识,详述案主所定义的问题。

安排问题的优先顺序。

界定所要的处遇结果。

设计第一阶段的任务。

同意所拟定的契约及工作时限。

备注及注意事项:

协助案主以自己的方式叙述问题,以确认潜在的问题,对问题形成暂时的共识。 挑战未解决的或不合理的问题定义。

提出额外的问题,以呈现不被案主接受或了解的问题。

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参与。

若为非自愿案主,评估转介原因。

了解问题何时、何地发生的细节。

以书面方式详述问题。

对问题建立基线。

决定所要的改变。

3,第二次会谈

目标: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优势视角帮助案主增强案主的自我效能感。

内容:1、了解案主在以前的生活经历中有没有很快乐阳光的经历

2、协助案主认识到自身的优点、长处,并肯定案主。

3、协助案主制订增强自我效能感的计划,案主承诺履行计划。

步骤:1、与案主一同回顾以往的生活经历,引导案主注意自己过往的快乐阳光生活经历。

工作者说明本次会议目标。

2、引导案主进一步回顾快乐生活的细节,寻找回顾快乐生活的经验。

3、强化案主快乐生活的经验、细节。

4、协助案主评估自己现在的状况并制定活动计划,案主承诺履行计划。

4,第三次会谈:总结过去、发现自我(基于理情疗法与现实主义疗法视角)

目标:1.使案主认识到她要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

2.使案主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及有效性。

3.使案主了解如何通过负责任的行为满足其需求。

内容:1.了解案主采取过什么行为满足其克服自卑、获得自信的心理需求(在表现自我、人

际关系、学习等方面)。

2.协助案主对其采取过的行为的意义和有效性做出评估。

3.协助案主制订能满足其需求的行动计划,案主承诺履行计划。

步骤:1.工作者引导案主讲述在哪些情况或环境中会感到自卑,自卑时的行为表现是怎样的。

2.询问案主采用过什么方法去满足其克服自卑、获得自信的需求,使案主了解其行为

所带来的后果。

3.向案主强调对要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任,使案主了解是可以通过有效地控制和

理智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来满足需求的。

4.协助案主评估她的行为是否对自己或他人有好处,她的行为能否满足自身需求。

5.协助案主制订行动计划,案主承诺履行计划。

备注:1.只关心案主本身的行为,不探讨其情绪的背景和原因。

2.制订计划时,注意使计划具有循序渐进性、灵活多变性、具体可行性,工作者只对

案主制订计划起引导作用,不为案主作决定。

3.防止案主作出不合理或不可行的计划。

5,第四次会谈:

目标:1.了解上次会谈计划实现程度及其效果。

2.修改计划使计划得到完善,保证切实可行。

内容:1.了解案主履行计划的程度。

2.了解计划履行是否产生预期的效果。

3.若原计划未得到很好履行或效果不明显,则与案主商讨制订新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步骤:1.询问案主计划履行程度如何及效果如何,是否有助于提升自信。

2.对未得到较好履行的那部分计划及未产生预期效果的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保证计

划切实可行,发挥其效用。

3.工作者协助案主制订新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案主作出承诺,工作者鼓励案主履行计

划。

备注:1.工作者不接受借口,不探究计划失败的原因,也不责怪案主。

2.排除惩罚,工作者对案主的改变充满信心和耐心。

3.工作者绝不放弃案主。

干预案主的同辈团体

6,第五次会谈 干预同辈

目标:提升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使案主能与同辈和谐相处。

内容:对案主进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

对案主同辈团体的重要他人进行干预。

步骤:1.对案主进行个案辅导,告知人际交往中的相关心理、技能、态度等,提升其人际交

往的信心和知识。

2.为案主链接一些需交流的活动,鼓励案主积极参与。

3.征得案主同意后,与其同寝室室友、较自卑的好朋友、同班同学开展会谈,简单告知案主的某些情况,取得室友、朋友和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4.对其自卑好友进行干预,提升其自信心,进而影响案主。

备注:注意保密原则,尊重案主及其同辈的选择。

7,第六次会谈 干预家庭、实现转变

目标:

1、 增强案主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家人的支持系统有所增强

2、 2、改善家庭内部的沟通交流,帮助案主父母与姐姐及时给予案主必要的鼓励和支持,

减少案主的焦虑,增加案主的自信

内容:

1、 干预案主的姐姐,以获得对案主的支持

2、 帮助案主认识到家庭关系缺失的原因,为案主获取家庭支持提供帮助,增强案主与家人

沟通的信心

具体步骤:

A 对案主的姐姐进行干预

[1]向案主姐姐阐明案主的问题与需要

[2]帮助案主姐姐为案主提供及时的关怀与鼓励,并提出建议

[3]为案主姐姐的就业及其处理与家人的关系提高建议与帮助

B 对案主进行个案辅导,告知其与家人沟通交流中的相关心理、技能、态度,提升其与家人沟通的信心与能力

C为案主提供与家人相互交流的机会

五、介入与干预

1、介入的时间:从第二次会谈开始,社工介入

2、分类:

直接介入:

A,以个人为对象:重点集中于第二次至第三次会谈, 在介入过程中,首先,社工要重视案主的成长经历,并关注在此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情绪抑郁和不愉快事件等,努力引导案主去发现自己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帮助案主逐渐忘记过去不愉快的经历。其次,还要在此过程中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

具体策略:

[1]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以实现改变的目标(如强

调案主先天的本科学历的优势,英语专业的优势,勤奋好学的品质,参加过社团所获得的人脉资源和社会经验等等)。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种积极辅导、促进并唤起案主的自我意识、提升案主自信等等。

[2]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社会工作者整合社会资源,

并扮演中介人角色,倡导案主参与。如为案主寻找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能够促进其改变与发展的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其康复的医疗机构等等

B,以家庭,朋辈为对象:重点集中于三,四次会谈的干预。通过对案主的朋辈进行干预,改善案主朋辈关系。组织家庭会谈,改善家庭结构。

间接介入: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他系统,改变环境。这些介入应该被称为“幕后的社会工作”

(一)运用和发掘案主环境中人力资源

[1]、识别对案主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在社会工作者深入调查,实地考证的基础上,如在个案中经过调查,案主十分崇拜的一位专业课老师,以及案主的辅导员,对案主的影响很大。

[2]、帮助案主与"有影响力"的人建立关系,参与到个案工作中。

[3]、社工需要具有说服和游说、令人信服的陈述和表达的技巧。

[4]、社工把握工作目标的技巧。将 "有影响力"的人团结起来为服务对象的利益工作。

(二)协调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1,与案主胃病治疗医生的谈话,从中了解到案主生理状况,从而制定符合案主生理情况的个案目标以及计划。

2,与案主心理咨询对象的谈话,从中了解到案主心理状况,从而制定符合案主心理情况的个案目标以及计划。

3,与案主曾经参加的社团成员及负责人谈话,多方位了解案主,并争取资源。 4,协调前广泛收集资料,提高协调效率,减少协调成本。

5,团结不同专业的服务人员,了解各方的不同观点以实现共同目标。

(三)改变环境

能够通过干预减少案主来自环境的阻力,从而更好的治疗个案,为个案提供资源。必要的时候可以给案主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如个案转介,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等等。

危机介入:必要时使用该介入方式,可贯穿于整个个案治疗过程中,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

[1]、将焦点放在帮助服务对象恢复和发挥其功能上,而不是解决整个问

题。

[2]、帮助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以防精神崩溃。

[3]、瞄准服务对象当前的需要进行介入,合理的帮助案主。

[4]、担任教导角色

3、干预技巧:

在整个个案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案主充分的理解支持、真诚、接纳、尊重等,保持良好的倾听。适时的自我揭示,给予案主回馈及肯定。

1、社工需要具有同理心。要站到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他的特殊生活环境,学会转换角色

2、对于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行为的产生不是一天的产物,所以在处理与争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接纳不批判,澄清,面质等专业技巧。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

3、充分的发动案主身边的网络支持系统和资源,从多个角度去协助案主的自我发展

4、处理好与案主的关系不可以使其对我产生依赖的情绪,要做到助人自助。

5、在个案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与案主,与案主家人以及与案主学校老师的关系。

六,评估

评估方法:和案主一起对服务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

和同事一起对服务提供进行联合评估

利用原先制定的计划表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过程评估:每一次会谈详实做好会谈记录,并且会谈完毕与案主一起对此次会谈作评估。并每次会谈结束后社工都需要填写评估表格(评估内容见后),并邀请同事互评。

结果评估:个案治疗结束后社会工作者的反思,以及同事的评价。

跟进评估:个案结束后对案主的回访,并评估工作成效。

评估内容:投入评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使用的其它一些资源

行动评估:为达到案主某种程度的改变,社工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会谈,

咨询,完成行动目标的工作计划与投入等。

短期成果评估:服务提供结束后,案主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和取得的显著成绩

等。

长期成果评估:如案主价值观的转变,在跟进环节完成。

七,结案

(1)、明确结案的类型

1、目标实现的结案,完成服务计划。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案主中途退出。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如服务实施的时间限制等 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二)、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

2、巩固已有改变:[1]回顾工作的过程

支持的态度

(三)解除工作关系

(四)做好结案记录

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 [3]·表达积极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mp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