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5-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11 21: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惠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用卷

说明: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列宁《在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群众不是从

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从理论上来看问题”。列宁据此作出的重大举动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推行斯大林模式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采用战时共产主义

2. 1947年,希腊面临着长期内战的前景。杜鲁门总统为应付这一紧急情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

则。其主要内容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拥有武装的少数派集团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在阐述这一原则时说,“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杜鲁门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二战后的美国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B.希腊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C.美国对希腊实施援助,促进其经济的恢复

D.美国试图通过援助欧洲,遏制共产主义

3.“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当时,采取了种种非常措

施:……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苏联进行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产量,支持工业化建设

B.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

C.为解决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

4. 西方国家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

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包括高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急剧攀升。这说明全球化

A.是发达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

B.本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C.给发展中国国家带来了严峻挑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机遇

5.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有一家的思想价值原则可概括为“当今争于气力。”那么

这一家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6. 自西汉“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扶摇直上。魏文帝下令孔庙,立“夫子像”;唐玄宗追封

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为“玄圣文宣王”又谥“至圣文宣王”;元朝又加“大成”二字;但明世宗却下令撤两京及天下孔庙塑像,于是“废像设主”,降孔子为“先师”。这说明

A.受宋明理学影响

B.孔子地位急剧下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西学冲击传统思想

7. 王畿说:“不论在此在彼,在好在病,在顺在逆,只从一念灵明,自作主宰,自去自来,不从境

上生心……便是真为性命”这命题继承的是

A.荀子的“仁义”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8. 有学者在研究宋明理学学派在方法论上的区别时指出:一个主张“道问学”,一个主张“尊德性”。

则“道问学”指的是

A.心外无物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诚意正心

9. 理学的根本精神可用张载的不朽名言来表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下列对理学评判不正确的是

A.对培养气节操守、完善德行、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起到重要作用

B.把人的道德自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到主体性的高度

C.忽略人性、道德和是非标准,抹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D.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有很大的非正面影响

10.“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

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A.主张君主让权 B.主张分散君权 C.主张权力制衡 D.希望设立宰相

11. 《淮南子·汜论训》记载,相传周初,“齐肱氏作飞车,周公毁之”。周公毁之的最主要动机是

A.维护统治的需要

B.技艺不为国家所用

C.统治者禁绝发明

D.奇技淫巧危害社会

12.一些成语和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一推六二五”、“二一添作五”、“九九归一”、

“三下五除二”。这些成语来源于

A.商业活动

B.农业生产

C.天文历法

D.珠算

13.“砲”本是用石头做的进攻武器,所以义符从“石”。火药发明以后,形体改为从“火”的“炮”。

这说明汉字演变

A.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B.完善和简化构型体系

C.适时调整,顺应新变化

D.汉字的象形功能增强

14.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逐渐兴

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

①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 ②《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

③“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④深受大众喜爱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

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其继承了

A.汉赋夸饰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C.楚辞的浪漫的风格

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

16.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 )

A .山水画

B .文人画

C .花鸟画

D .风俗画

17.美国汉学家芮玛丽在评价近代一事件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

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预备立宪

D.清末新政

18.中国近代有人士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可知这位

人士的政治倾向是

A.维护君主专制

B.废除封建制度

C.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19.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20.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译载了《玩偶之家》,这部剧作讲述

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一、须言之有物 二、不摹仿古人

三、须讲求文法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务去烂调套语 六、不用典 七、不讲对仗 八、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改良刍议》

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D.传播马克思主义21.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

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B.三大政策涵盖和发展了新三民主义

C

D.“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带有平均主义的思想

22.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

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其主导思想是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关系问题

C.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23.邓小平说: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吗?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一论断

A.阐述的是经济的发展问题 B.解决的是经济发展手段问题

C.论证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D.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24.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提高。版面扩大。进入新时期,“伤

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现代派”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

纷纷呈现。这种现象说明

A.“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B.改革开放文艺界争芳斗艳

C.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 D.文学艺术发展赶上新时代

25.“对我国的诗歌创作来说,1958年乃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诗歌界“出现了普遍繁荣的、盛

况空前的图景”,各地出版的油印和铅印的诗集、诗选和诗歌刊物,不可计数。诗写在街头上,刻在石碑上,贴在车间、工地和高炉上。诗传单在全国飞舞……。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快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6.到2006年,“希望工程”共接收捐款超过30亿元,捐建希望小学12559所,救助农村失学儿童

289万名。国家还加大西部教育的发展力度,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使边缘地区教育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样做是为了

A.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B.提升民族地区教育水平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落实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27.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说: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所探究的是“人的事迹、人的目的、人的成功

与失败的历史……”出现这种观念的根源是

A.个人主义迅速成长 B.平民地位不断提高

C.工商业发展的结果 D.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28.苏格拉底说“善只有一种,那就是知识,同样,恶只有一种,那就是无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 B.德行的根源在于知识

C.知识是判断善恶的法则 D.唯有知识是最可贵的

29.前法国总统希拉克说:“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

法则,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横线处空缺的内容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巴黎公社 D.启蒙运动

30.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艺的复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一种变革,是一次“看

起来很美”的革命。以下属于“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变革的是

①阐释古典文化②反对宗教信仰③抨击封建道德④追求知识理性⑤发展“人的学问”

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

31.爱因斯坦在评论一位物理学家说,他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

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评价的是

A.普朗克 B.牛顿 C.伽利略 D.哥白尼

32.某书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是霹雳般的震荡,像一颗炸弹一样投到“神学阵地的心脏上”,教会势

力和老派学者攻击它是“恶作剧”,违背了上帝的启示,是一部“魔鬼的圣经”。这本书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九十五条论纲》 D.《共产党宣言》

33.他的创作往往被认为是“可怕的真实”“惊人的真实”,他大大发展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始终注意通过心理变化反映人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这就是他出名的所谓“心灵辩证法”。这位俄国作家是

A.巴尔扎克 B.马克·吐温 C.罗曼·罗兰 D.列夫·托尔斯泰

34.有评论说,不能以简单的“好”与“坏”、“优”与“劣”来界定这一艺术形式,因为除了表现

人类“真善美”的一面外,还有的美术作品表现的是另一面(如战争、罪恶、恐怖、绝望等等),不论以何种形式、何种手段来表现塑造,它表现的是“美”还是“丑”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具有作者想要表现的直觉或理念。这一艺术形式是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主义

35.有同学围绕“近现代科技与生活变迁”这一内容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的一张,请指

出有几处错误( )

①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首次播放电影短片,标志电影诞生。被称为“第七艺术”。

②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被称为“第八艺术”。

③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④21世纪初,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A.1 B.2 C.3 D.4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 2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 1 分,其余情况不得分。36.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社会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连战败国德国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国苏联的生活水平。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表明:

A.斯大林模式未产生任何作用 B.战争促使苏联人民反思斯大林模式

C.斯大林模式未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斯大林模式弊端已经暴露出来

37.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据此可知( ) A.“回归理想的实验”有利于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

B.“追随理想的实验”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想途径

C.“面对现实的实验”中苏联试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三个实验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38.张汉林教授在《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与改革》中说:“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赫鲁晓夫改革( )

A.捍卫了斯大林的威望,巩固了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B.不彻底,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扩大农业集体经济的自主权,工业上推行物质利益刺激原则

D.增加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否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39.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地被作为货币接受。”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

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掌控着国际金融霸权

C.借此搜刮世界财富D.任意调整黄金与美元比价40.“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该组织的出现( )

A.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B.形成了一个单一的政府C.制定了关税壁垒政策D.加强了该地区内国家的联系41.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索,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 )

A.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B.得到了专制统治者推崇

C.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D.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42.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作者观点认为中体西用( )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符合当时的国情D.具有一定的进步性43.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

A.肯定了西方代议制民主的进步性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

思想

C.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D.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44.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中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

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作者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A.堪称近代制度典范B.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C.没有突破儒家理论D.有违儒家民本思想

4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起步

46.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A.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B.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 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7.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不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

A.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48.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准备了理论基础

49.公元十六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同时发展。下面对它们判断正确的是( ) A.是新兴科学与古典文化的对抗 B.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

C.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提供了论据 D.为工业革命做了思想与科学的准备

50.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B.反对天主教会权威,不反对信仰《圣经》

C.马丁·路德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宗教神权、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51 题 26 分,第 52 题 24 分,共 50 分。

5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站在中国文化的历史转折点上,通过对春秋以前中国文化成果的总结,成功地对中国社会的生活秩序进行了伦理化、道德化的提升,……为儒家伦理提供了一个基础。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在陈独秀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说法后,分别有人提出,还需要加上“费先生”(Philosophy)或“穆姑娘”(Morality),才能更为全面地刻画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以哲学或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这首先来自西方现代文明的内部反思,且正是对这种反思的认可导致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对中国自身文明的态度上的转变。“五四”前后兴起的新儒家的思想,就是在这种倡哲学与道德以弘扬精神文明、以补民主与科学之不足的方向上展开的,因而仍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高度认可:不仅没有人否认民主与科学的价值,启蒙的声音仍是其中的最强音。

——唐文明《新文化运动的转折与新儒家的思想界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文化的历史转折点”来到时所具备的历史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对待孔子的态度及其面临的时代背景。指出康有为“三世说”

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与新儒家对待中学和西学的态度。(8分)

52.(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一个半世纪(从1840年开始)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

现象,期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如果把“建国”看做中国现代性的一个必要步骤,那么它已然贯穿了整个20世纪的历史。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直到今天的“深化改革”,“建国”依然在继续进行着。……20世纪中国人的两大主题是“现代”和“革命”。这两大主题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纠结,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研究。成为“现代”不只是从“家国”到“国家”的转换,也不至于所谓市民社会的建立、公共领域的形成,更重要的,是现代主体的确立和养成。

——高士明《人间思想01:作为人间事件的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文化大转型”内涵,并分析20世纪20年代之前仁人志士为通过“历史三峡”所做的探索。(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孙中山以来各阶级所设计的“建国方略”。(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20世纪以来在现代主体的养成上所做的努力。(8分)

惠州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文科用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C B A C C B C B A D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B A C D B A A B A 题号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A C B D A C B D A A

二、双项选择题(30分)

题号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答案BD AD BC BC AD BC CD AC

题号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BC AD AB AB AD BD BC

三、综合题(50分)

51.(26分)

(1)条件: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井田制走向瓦解;铁犁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开始确立;

文化: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阶级:士人阶层崛起,受到诸侯的重用;(6分,答3点即可)

(2)态度:借助孔子,来宣传维新变法(或托古改制);(2分)

背景: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6分,答3点即可)依据:进化论思想;(2分)

意义: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进化论的依据。(2分)

(3)态度:

激进派:中学:猛烈抨击儒家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

西学:全盘西化(全盘接受西方思想文化);(4分) 新儒家:中学:以儒家道德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

西学: 对西方现代文明高度认可; (4分)

52.(24分)

(1)内涵:中国社会由传统转向近代化;(或者:向西方学习)(2分)探索:林则徐译介西书,仿制洋炮,开眼看世界;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打出“自强”“求富”(中体西用),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维新派主张通过维新变法,希望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体制;孙中山革命派建立中华民国,力求实现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进一步启迪民智;(8分,答4点即可)

(2)方略:三民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6分,答3点即可)

(3)努力: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8分,答4点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mg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