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概论

更新时间:2023-11-17 02: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1电视传播的特点:视听结合,立体作用,适合再现场景,现场过程 时效性强,传播内容丰富

保存性差,选择性差,线性流程

2电视艺术: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 第二章

1电视艺术思维元素:视觉思维,听觉思维,视听思维,综合思维

2人物:电视作品中最主要的表现对象,观众往往通过人物的面貌,形成对这一人物性格、品质的第一判断。

3在电视艺术作品中,对音乐的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烘托气氛,渲染情绪,揭示含义等作用。

4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其主要的审美价值在于能够表达人的情绪和心理。

5文学是电视艺术的母体。

6客观角度:这是一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依据事物的本来面貌,再现社会生活的视角,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和表现形态的自由性。

7多角度表现:站在创作者或作品中诸多人物的不同角度上,共同阐明同一对象的本质特征。

8纵向开放性结构:截取生命长河中的一段,它既无头也无尾,是依据时间流程缀连而成。

9横向开放性结构:依据时间变化组合而成的横向开放性结构,犹如拼盘或板块。

10细节: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 作用:可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可以展现人物心灵的变化过程 可以结构全部作品

11短镜头造成快节奏,长镜头造成慢节奏

12按作品的内部与外部分

外部节奏:画面上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

内部节奏:有情节发展的内部联系或人物内心的情绪起伏,以及创作者的思维波澜而产生的节奏。

关系:外部节奏十一内部节奏为依据,内部节奏以外部节奏为表现形式。

13哲理:电视艺术作品中深沉、含而不露的思想。

第三章

1画面语言: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这其中主要包括构图,光影,色彩,影调等诸多元素。

2有声语言:在电视屏幕上,凡是能够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诸如人声、音乐、音响,总称为有声语言。

作用;还原现场气氛,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渲染气氛。

3造型语言:电视艺术的造型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造型语言。

4摄像机从开机到停拍连续一次拍摄的画面为一个镜头。

5推镜头:将摄像机放在移动车上,或通过改变焦距,对着被摄对象向前推进的拍摄方式,以及所摄取的画面。

作用:突出主体,描写细节,是错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显出来,以加强其表现力。

6拉镜头:摄像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的拍摄的镜头,可使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题,使观众有视点向后移动的感觉。

作用:使观众在同一镜头内渐次了解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遍造成悬念,对比,联想等效果。

7摇镜头: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像机位置不动,只有机身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换面则呈现出运动构图。

作用:逐一展示景物,产生巡视环境,揭示动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情绪气氛等多种艺术效果。

8移镜头:把摄像机安装在移动轨道上或者配上滑轮,还可以将摄像机安装在升降机上进行滑轮拍摄,由此形成一种富有流动感的拍摄方式,它的语言意义与摇镜头十分相似,只不过它的视觉效果更强烈。

9跟镜头:摄像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体拍摄。

作用:突出运动中的主题,又可以交代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使主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性、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10.蒙太奇: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11.快切:又叫硬切。是指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的瞬间转换,即一个画面瞬间切出消失,另一个画面瞬间切入出现,快切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最多的切换模式。

12.叠化:在电视屏幕上,当一个图像渐渐隐去的同时,另一个图像便渐渐显现出来。

13.淡入淡出:也称“渐显渐隐”。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

为“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一个渐渐隐去直到完全消失,称为“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

14.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个画面上。

15.慢镜头:在电视节目摄录中,以正常速率进行摄录,以低速率播放的镜头。

16.快镜头:在电视节目摄录中,以正常速率进行摄录,以高速率播放的镜头。

第四章

1.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央视前身)首播。

2.我国第一个直播“电视小戏”是《一口菜饼子》。

3.停滞期(1966-1976)《考场上的斗争》1976年拍摄,是第一部不采用直播而采用黑白录像设备录制的影片。

4.1975年,彩色电视剧试播两年后,《神圣的职责》成为最早一批的彩色电视剧。

5.1981年,首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试播出。

6.20世纪90年代,《渴望》是长篇室内电视剧的开山之作。

7.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采用企业赞助的融资方式,并首次将广告随电视剧捆绑播出。

8.偶像剧的成功要素:偶像明星、叙事语言的使用——唯美的画面与音乐、爱情主题。

9.情景剧的特征:场景的固定性、观演的互动性、语言的幽默性、短平快的娱乐特性、从单一线到多线并举、流水线上的边播边拍模式。

10.中韩电视剧制作体制的差异: (1)宏观管理体制上的差异

韩国——“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

中国——“文以载道”逐步导入市场机制 (2)制作与播出体制上的差异

韩国——“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与“边写、边拍、边播” 中国——“制播分离”到“制播合一”与“先写、后拍、每周联播” (3)营销意识与营销手段的差异 韩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整合营销 中国——缺少合力

11.美剧的运作:美国商业电视以每年九月至第二年四月为一个播出季,新季以“艾美奖”

拉开序幕。

第五章

1.20世纪50年代,“电视新闻片”在中央电视台试播一个月后产生,即1958年6月1日播出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

2.我国影响最大的电视纪实作品是1966年4月中央电视台摄制播出的长达30分钟的《收租房》,它也是首部电视片。

3.电视纪实作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电视纪实作品的栏目化 电视纪实作品的多样化 电视纪实作品的系列化

4.电视纪实艺术的形成:主要标志是1989年中央电视台设立了专门播出电视纪实作品的全国性栏目《地方台50分钟》

5.电视台纪实艺术成熟的表现: 风格样式丰富多彩 艺术品味显著提高 篇幅短小且系列成篇

6.电视专题片:运用纪实的手法,对社会生活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内容较为专一,形式多种多样,允许采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社会生活,允许到作者直接阐明观点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形态。

7.写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特点:

真实地展现现实生活的情况和过程 运用长镜头增强生活的真实感 同期声强化作品的真实性 细节是刻画纪实美的重要体现

8.写意性电视专题片 营造诗的意境

开拓联想和想象思维 蕴含深沉的哲理

9.电视纪录片: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放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完整的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10.创作原则: 多重品格的真实

化作影像形象的真实 创作者重新组合后的真实 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

11.电视专题片与电视记录片得比较 相同点:(1)都取材于真实的生活;(2)都以“真实性”作为创作的生命;(3)都需要适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不同点:(1)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

(2)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 (3)时空处理不同; (4)镜头运用的不同

电视记录片的镜头只能运用表现现在进行时的镜头,比如跟拍、抓拍、偷拍、隐拍

等等,而电视专题片当中的镜头比较自由。

(5)结构形态不同 (6)思维方式不同

12.绘圆法:具体而言,一部纪录片的主旨或者中心便是这部纪录片的“圆心”,而“半径”则是片中的被摄体所要登场的主要活动区域。

13.运用绘圆法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运用绘圆法结构全片) 绘圆法要求纪录片的开始部分就提出主要“论点”,以及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并在那个场所对以上的内容做最低限度的说明,然后再展开对每一个“论点”的“个别论”,在节目的最后,再次将开始部分的登场人物或与之相类似的各种要素进行综合,概括全片。

14.设定中心线法

在众多的被摄对象和拍摄素材中,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理出一条明晰的线路,使创作者和电视观众都能一目了然。

15.阶梯递进法

阶梯式递进法,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观众上台阶,而在每级台阶上需要设置一个悬念,使观众在上台阶的过程中解开一个个“迷”一般的悬念,当台阶全部上完即谜底揭开之时,全片结束。

16.依据文理逻辑法

无法拍摄素材的客观时间,空间顺序,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叙事功能,彻底打碎摄像机镜头所客观记录的一切,而按照纪录片制作者的主观文理逻辑编辑,阐述作者观念的电视纪录片结构方式。

17.“人”是电视纪实艺术的根本。

18.情感是电视纪实节目中的生命线。

19.纪录片的最终目的是对真实的超越。

20.叙事性画面语言是纪录片的主题画面语言。

21.描述性的画面语言是用来交待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的,是片子叙事的一个依托。

22.长镜头是纪实风格最重要得表现手段。

23.只有长镜头、同期声和人物述说,三位一体,才能真正将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世界复原。

24.神态细节主要是指人物面部、眼睛表现出来的细节,大多用特写镜头。

第六章

音乐电视的类型

1. 故事类:往往讲述一个故事,有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就像一部电视短片。 2. 歌舞类:指歌手在各种场景中边演唱边舞蹈,演唱和舞蹈成为整个MTV中主要的画面

成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m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