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市场营销环境

更新时间:2023-08-29 08: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3市场营销环境.txt
第三章 市场营销环境
The Marketing Environment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影响企业营销的主要直接和间接环境因素
3. 认识企业如何应对营销环境的变化
4. 了解中国市场营销环境的基本特征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环境的影响,市场营销活动也是这样。从本质上看,市场营销活动就是营销者努力使企业可控制的因素同外界不可控制的因素相适应的过程。因此,认识与分析营销环境成为营销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而对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发现机会和识别威胁,以选择达到企业营销目标最佳途径的过程。
第一节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
市场营销环境的涵义
环境是指事物外界的情况和条件。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指的是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所有外部因素和条件。这些因素和条件由企业营销管理机构外部的行动者与力量所组成,它们影响着企业管理当局发展和维持为目标顾客提供令其满意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的所有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环境中,并不断地与外界环境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交流;从外界吸纳各种物质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通过企业自身的活动,输出产品、劳务和信息,对外界施加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也是这样一种促使企业内外资源发生交流的活动。
根据营销环境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发生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可将市场营销环境大致上分成两大类:直接营销环境和间接营销环境。所谓直接环境因其与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联系,直接作用于企业为目标市场服务的能力,从而又被称为作业环境、微观环境。间接环境的诸要素与企业不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是通过直接环境的相关因素作用于企业的较大的社会力量,又称为宏观环境。这两种环境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容和从属的关系,直接(微观)环境受间接(宏观)环境的大背景所制约,间接(宏观)环境则借助于直接(微观)环境发挥作用。(图3-1)


直接营销环境

企业
营销
活动

间接营销环境

图3-1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


营销环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客观性 客观性是营销环境的首要特征。营销环境的存在不以
营销者的意志为转移。主观地臆断某些环境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往往造成企业盲目决策,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的惨败。
2. 动态性 动态性是营销环境的基本特征。任何环境因素都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相反,它们始终处于变化、甚至是急剧的变化之中。例如,顾客的消费需求偏好和行为特点在变,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宏观产业结构在调整等等。企业必须密切关注营销环境的变化趋势,以便随时发现市场机会和监视可能受到的威胁。
3. 复杂性  营销环境包括影响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一切宏观和微观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多方面、多层次,而且彼此相互作用和联系,既蕴含着机会,也潜伏着威胁,共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决策。
4. 不可控性 相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机能,如企业对自身的人、财、物等资源的分配使用来说,营销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影响力量,例如,无论是直接营销环境中的消费者需求特点,还是间接环境中的人口数量,都不可能由企业来决定。
能动地适应营销环境
市场营销环境复杂而动态的发展变化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环境威胁和环境机会。所谓环境威胁,是指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市场营销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会伤害到企业的市场地位。营销者应善于识别所面临的或潜伏的威胁,并正确评估其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而制定应变计划。所谓市场营销机会,是指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富有吸引力并易于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领域。企业应对市场机会的吸引力和成功的可能性做出恰当的评价。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及时将市场机会转化为企业机会,即符合企业实力范围的、企业可真正获利的机会。
每一个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为某些企业创造机会,也可能为另一些企业造成威胁。而且,鉴于营销环境的动态性,市场营销机会和环境威胁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互相转化。例如,德国政府对环境保护苛刻的要求使许多企业感到压力和威胁,但也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商机;而若干年后,绿色产品和绿色营销成为德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明显的竞争优势。
企业对营销环境的适应,既是营销环境客观性的要求,也是企业营销观念的要求。现代营销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和中心,它要求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环境及其变化,发现需求并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需求。否则,就会被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而且,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必须是永不松懈的。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市场上就不存在永远正确的营销决策和永
远受欢迎的产品,对企业来说,唯有通过满足消费需求实现赢利目标的任务是永恒的。而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适应环境是关键。几十年前,美日企业对石油危机不同的反映造成它们的市场地位戏剧性变化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其发达的汽车工业是美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但因为美国几大汽车巨头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们对能源危机反映迟钝,在能源趋紧的环境条件下,依然生产着大型、耗能高的传统汽车,而日本企业却适时地研制出小型节能汽车,成功地占领了大片美国市场。美国人曾以为高枕无忧的国内市场,在日本人的进攻下痛失“半壁江山”。
这个例子说明了,在客观环境面前,强与弱的划分标准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就能创造竞争优势。市场营销学认为,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营销目标的能否实现,就在于企业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以创新的对策去驾驭变化的营销环境,做到“以变应变”。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适者生存”同样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企业的大小决策,各种活动都应是有理有据的,这便有赖于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而企业的营销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企业利用自身可控的资源不断适应外界环境不可控因素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能动的适应,既有对环境的依赖,又有对环境的改造,即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影响营销环境因素。在企业和环境这对矛盾之中,我们要承认客观环境的制约作用,但也不可忽视企业营销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在企业与环境的对立统一中,企业是居于主动地位的,成功的营销者往往是那些主动地认识、适应和改造环境的人。
企业对营销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营销环境虽然有不可控性,企业仍可借助科学的营销研究手段认识并预测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地调整营销计划。例如,目前许多企业意识到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将对市场需求发生深远影响,纷纷开发绿色产品,力争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据预测:环保、休闲、健康是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天然纤维的棉、麻、丝或高新技术合成的特殊保健纤维面料将成为消费者偏好。美国、日本、韩国的企业都已发展了有利健康和环保的各种成衣进入我国市场。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如广告、公共关系等,来创造需求、引导需求,促使某些环境因素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消费流行或时尚潮流都是由企业所创造出来的。牛仔服刚进入我国市场时,被人们视为“异物”,与游
手好闲、不三不四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是服装企业通过一系列的营销努力,使牛仔服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大服饰种类。而一句“温饱以后要健身”的广告揭开了健身器材热销的序幕,企业正是通过引导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的人们追求健康美丽,来创造对自己产品的需求。
从企业的营销实践来看,企业对环境的反作用既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受企业实力影响,也与环境因素本身有关。一般说来,企业对直接环境的影响比对间接环境的影响更容易做到。这显然是因为企业与其直接环境因素联系得更紧密,互相作用更直接。比如,供应商是企业的直接环境因素之一,但同时企业又是供应商的客户,企业可利用商务谈判、长期定单等方法影响或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获得一定的优惠条件。又如,企业无法控制人口规模,但可以通过营销宣传影响特定顾客群的态度,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无法控制人均收入,但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等方式加快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
第二节 直接营销环境
直接营销环境指对企业服务其目标市场的营销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及其营销渠道企业、目标顾客、竞争者和各种公众等与企业具体业务密切相关的个人和组织。见图3-2。
企业内部环境
除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外,企业本身还包括最高管理层和其他职能部门如:制造部门、采购部门、研究开发部门及财务部门等,这些部门与市场营销管理部门一道在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共同努力着。正是企业内部的这些力量构成了企业内部营销环境。而市场营销部门在制度营销计划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的环境力量,而且要考虑到与企业内部其他力量的协调。
首先,企业的营销经理只能在最高管理层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决策,以最高管理层制定的企业任务,目标,战略和相关政策为依据,制定市场营销计划,并得到最高管理层批准后方可执行。
其次,营销部门要成功地制定和实施营销计划,还必须有其他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作。例如,财务部门负责解决实施营销计划所需的资金来源,并将资金在各产品,各品牌或各种营销活动中进行分配;会计部门则负责成本与收益的核算,帮助营销部门了解企业利润目标实现的状况;研究开发部门在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方面给营销部门以有力支持;采购部门则在获得足够的和合适的原料或其他生产性投入方面担当重要责任;而制造部门的批量生产保证了适时地向市场提供产品。
供应商
供应商是向企业及其竞争者供应原材料、部件、能源、劳动力等资源的企业和个人。供应商是
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巨大影响的力量之一。其提供资源的价格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其供货的质量和时间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企业服务于目标市场的能力。所以,企业应选择那些能保证质量,交货期准确和低成本的供应商,并且避免对某一家供应商过分依赖,不至于受该供应商突然提价或限制供应的控制。
对于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供应商,传统的做法是选择几家供应商,按不同比重分别从他们那进货,并使他们互相竞争,从而迫使他们利用价格折扣和优质服务来尽量提高自己的供货比重。这样做,虽然能使企业节约进货成本,但也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如供货质量参差不齐,过度的价格竞争使供应商负担过重放弃合作等。认识到这点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供应商视为合作伙伴,设法帮助他们提高供货质量和及时性。
1992年,菲利普 科特勒提出了整体市场营销(Total Marketing)的观点。他认为,从长远利益出发,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应囊括构成其内外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供应商市场营销”即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因这种市场营销活动与产品流动的方向相反,故也称为“反向市场营销”。“供应商市场营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严格确定资格标准,如技术水平、财务状况、创新能力和质量观念等;其二,积极争取那些业绩卓越的供应商,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营销中介
营销中介是协助企业推广、销售和分配产品给最终买主的那些企业。他们包括中间商、实体分配单位、营销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
1、中间商 中间商是协助企业寻找顾客或直接与顾客进行交易的商业组织和个人。中间商分为两类:代理中间商和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指专门协助达成交易,推销产品,但不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如经纪人、代理人和制造商代表等。商人中间商指从事商品购销活动,并对所经营的商品拥有所有权的中间商,包括批发商、零售商。除非企业完全依靠自己建立的销售渠道,否则中间商对企业产品从生产领域成功地流向消费领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间商是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他们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协调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地点、时间、品种以及持有方式之间的矛盾。因此,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就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状况。如何选择中间商并与之合作,以及任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和保持一定的“货架空间”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这方面的内容在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中将进行详细论述。
2、物流机构 物流机构帮助企业储存、运输产品的专业组织,包括
仓储公司和运输公司。企业从成本、运送速度、安全性和方便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实体分配计划。实体分配单位的作用在于使市场营销渠道中的物流畅通无阻,为企业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益。近年来,随着仓储和运输手段的现代化,实体分配单位的功能越发明显和重要。
3、营销服务机构 营销服务机构包括市场调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研公司、财务公司、广告公司、各种广告媒体和营销咨询公司等,他们提供的专业服务是企业营销活动不可缺少的。尽管有些企业自己设有相关的部门或配备了专业人员,但大部分企业还是与专业的营销服务机构以合同委托的方式获得这些服务。企业往往比较各服务机构的服务特色、质量和价格,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有效服务。
4、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贷公司、保险公司等对企业营销活动提供融资或保险服务的各种机构。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每一个企业都与金融机构有一定的联系和业务往来。企业的信贷来源、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保险公司的保费变动无一不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今天,企业通过各种市场营销中介来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正是社会分工的要求,是营销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
供应商和营销中介都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价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是价值让渡系统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企业不仅仅把它们视为营销渠道成员,更要视为伙伴,追求整个价值让渡系统业绩的最大化。
目标顾客
目标顾客是企业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产品的直接购买者或使用者。企业与市场营销渠道中的各种力量保持密切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向其目标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顾客的需求正是企业营销努力的起点和核心。因此,认真分析目标顾客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是企业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
市场营销学根据购买者和购买目的来对企业的目标顾客进行分类。包括:
1、 消费者市场 消费者市场由为了个人消费而购买的个人和家庭构成。
2、 生产者市场 生产者市场是由为了加工生产来获取利润而购买的个人和企业构成。
3、 中间商市场 中间商市场由为了转卖来获取利润而购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构成。
4、 政府市场 政府市场由为了履行政府职责而进行购买的各级政府机构构成。
5、 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由国外的购买者构成,包括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中间商和政府机构。
每种市场类型在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企业的目标顾客可以是以上五种市场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营销对象可
以不仅包括广大的消费者,也包括各类组织机构。企业必须分别了解不同类型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和购买行为。
竞争者
任何企业都不大可能单独服务于某一顾客市场,完全垄断的情况在现实中不容易见到。而且,即使是高度垄断的市场,只要存在着出现替代品的可能性,就可能出现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以,企业在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某一顾客市场上的营销努力总会遇到其它企业类似努力的包围或影响,这些和企业争夺同一目标顾客的力量就是企业的竞争者。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营销的成功,就必须比其竞争对手更有效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因此,除了发现并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外,识别自己竞争对手、时刻关注他们,并随时对其行为做出及时的反应亦是成败的关键。1986年,阿 拉依斯(Al Ries)和杰克 特拉特(Jack Terout)出版了《市场营销战》(Marketing Warfare)一书,将竞争作为现代营销生命线。迈克尔波特(Micheal Poter)在他的著名论著《竞争战略》中对竞争环境和企业的对策作了精彩分析。
企业必须时时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顾客购买决策过程中可能考虑的因素,通过有效的产品定位,取得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竞争环境不仅包括其它同行企业,而且包括发生于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全过程的其他更基本的内容。菲利普科特勒将企业的竞争环境分析为四个层次:
1、欲望竞争,即消费者想要满足的各种愿望之间的可替代性。当一个消费者休息时可能想看书、进行体育运动或吃东西,每一种愿望都可能意味着消费者将在某个行业进行消费。
2、类别竞争,即满足消费者某种愿望的产品类别之间的可替代性。假设前面那个消费者吃东西的愿望占了上风,他可以选择的食品很多:水果,冰淇淋,饮料,糖果或其它。
3、产品形式竞争,即在满足消费者某种愿望的特定产品类别中仍有不同的产品形式可以选择。假设消费者选中了糖果,则有巧克力、奶糖、水果糖等多种产品形式可满足他吃糖的欲望。
4、品牌竞争,即在满足消费者某种愿望的同种产品中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或许那个消费者对巧克力感兴趣,并特别偏爱M&M牌,于是,该品牌的产品在竞争中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品牌竞争是这四个层次的竞争中最常见和最显在的,其它层次的竞争则比较隐蔽和深刻。有远见的企业并不仅仅满足于品牌层次的竞争,而会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在恰当的时候积极维护和扩大基本需求。
公众
公众指对企业实现其市场营销目标的能力有着实际或潜在影响的群体。公众可能有助于增强一个企业实现目标的能力,也有可能妨碍这种能力。企业的主要公
众包括金融界、新闻界、政府、社区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有时候公众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企业营销的成功,因此,成功地处理好与公众的关系格外重要。目前,许多企业建立了公共关系部门,专门筹划与各类公众的良好关系,为企业建设宽舒的营销环境。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将在第十五章中详细论述。
第三节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间接营销环境
间接营销环境指那些作用于直接营销环境,并因而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自然,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企业不可控制的宏观因素。企业及其直接环境都受到这些社会力量的制约和影响。
人口环境
市场营销学认为市场是由有购买愿望并且具备购买能力的人构成的,人的需求正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基础。所以,对人口环境的考察是企业把握需求动态的关键。从量的角度看,人口的数量是市场规模的重要标志,在人均消费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口数量越多,市场需求规模就越大。而从人口的分布、结构及变动趋势等方面进行质的分析,则能够刻画出市场需求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讨论人口环境及其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1. 世界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全球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持续增长。据估计,目前世界总人口已经超过60亿,并将在2025年达到79亿以上。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世界人口居然增长了近18亿。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意味着人类需求的增长和世界市场的扩大。东亚地区被人们誉为“最有潜力的市场”,除了因为该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外,也因为它的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较快,使得该地区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
世界人口的增长呈现出极端不平衡。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这些国家市场需求呈缓慢增长,有的甚至开始萎缩。例如,欧洲儿童数量的减少,给以儿童市场为目标顾客的企业造成威胁,却因为年轻夫妇有更多的闲暇和收入用于旅游和娱乐,为另一些行业带来佳音。世界人口的80%在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增长最快的往往是那些落后、欠发达的国家。贫穷问题困扰着这些国家的人民,在人口呈几何级数上升的同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并没有提高多少,市场需求层次较低,以追求基本需求的满足为主。世界人口的过度膨胀给有限的地球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由此,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课题。
2、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可从其自然结构(性别、年龄)和社会结构(文
化素质、职业、民族、和家庭)两方面进行分析。
(1)人口的自然结构
人口的性别构成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密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消费内容和特点。一些产品有明显的性别属性,只为男性或女性专用。而男女不同的性别心理和社会角色对消费行为有直接影响,一般来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说,男性以阳刚粗犷为美,崇尚冒险精神,以事业为重,决策果断,因而男性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常常表现为粗放型、冒险型、冲动型和事业型;女性比较温柔细腻,善于谨慎从事,以生活和家庭为重,因而女性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多为谨慎型、生活型和唯美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女的性别角色也在悄然变化,并影响到市场需求的变动。越来越多的女性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向社会寻求与男性同样的发展机会,女性就业的人数和领域在不断增加和扩大,她们的家庭和社会地位都有所改善。女性不仅在家庭中参与消费决策的权利有所提高,而且职业女性本身日益成为被商家瞩目的消费者群。
人口年龄结构是企业分析市场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因为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生经历、收入水平和负担状况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消费需要、兴趣爱好和消费模式。目前,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新特点,其原因在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普遍下降,平均寿命延长。这一人口环境动向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市场对摩托车、体育用品等青少年用品的需求将会减少,而且由于老年人对添置住宅、汽车等高档商品兴趣不大,这部分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医疗和保健用品、生活服务、旅游和娱乐的市场需求将会迅速增加。据中国老年协会介绍,中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6亿,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欧洲人口。我国老年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丰富多彩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消费每年也在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以人寿保险、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为热点。有关人士预测说,在未来的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中将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2)人口的社会结构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市场消费需求的影响亦不能忽视。一般来说,随着受教育人数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市场将增加对优质高档产品、旅游、书籍杂志等文化消费品的需求,而
且人们的需求会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此外,企业采用的营销手段及其效果也因目标顾客的受教育程度而异。
职业是消费者社会角色。不同的职业往往和相应的收入水平联系在一起,直接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特定的职业常常和一定的生活方式联系,进而影响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即使收入水平相同,出租车司机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和大学教授的消费兴趣也不会相同。
不同民族的消费者在各自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其消费行为、消费内容有鲜明的民族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外,还有满、藏、回、壮、维吾尔、蒙古等50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特殊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以不同民族消费者为目标顾客的营销者必须尊重民族文化,理解民族文化间的差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某些商品的基本消费单位,例如住房、成套家具、电视机、厨房用品等商品的消费数量就和家庭单位的数量密切相关。目前,家庭规模缩小已经是世界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一方面导致家庭总户数的增加,进而引起对家庭用品总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家庭结构的简单化,从而引起家庭需求结构的变化,例如单人户、双人户和三人户的增加使得家庭对产品本身的规格和结构有不同于多世同堂的大家庭对产品的要求。营销者应在产品设计、包装和促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3.人口分布
人口的地理分布指人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的密集程度。由于各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以及社会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与人口政策等因素的不同,不同区域的人口具有不同的需求特点和消费习惯。例如在我国,不同区域的食品消费结构和口味上就有很大差异,俗话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也因此形成了如粤菜、川菜、鲁菜、徽菜等著名菜系。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人口的地理分布往往不均匀,各区域的人口密度大小不一。人口密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人口越稠密、市场需求越集中。准确地了解这一指标有益于营销者制定有效的营销计划。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就是人口流动问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人口“城市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国家的城市人口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但近来,在一些发达国家,与城市化倾向相反,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及卫星小城镇转移的“城市空心化”趋势。这些人口流动现象无一不造成了市场需求的相应变化,营销者必须充分考虑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其动态特征对商品需求及流向的决定性影响。
经济环境
市场营销学认为
,人的需求只有在具备经济能力时才是现实的市场需求。在人口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市场需求规模与社会购买力水平成正比关系。经济环境包括许多因素,如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利率等。而社会购买力正是以上一些经济因素的函数。所以,企业必须密切注意其经济环境的动向,尤其要着重分析社会购买力及其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支出结构的变化,敏感于促成其变化的各种因素。
1. 消费者收入水平
消费者的收入是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源泉,包括消费者个人工资、奖金、津贴、股息、租金和红利等一切货币收入。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高低制约了消费者支出的多少和支出模式的不同,从而影响了市场规模的大小和不同产品或服务市场的需求状况。
对消费者收入的分析决非简单问题,必须准确理解一系列相关概念。首先,个人可支配收入和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是一对重要概念。个人可支配收入指在个人总收入中扣除税金后,消费者真正可用于消费的部分,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和消费支出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是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减去消费者用于购买食品、支付房租及其他必需品的固定支出所剩下的那部分收入,一般还要扣除稳定的储蓄。非必需品的消费主要受它的限制。
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个人全部收入-税费-固定开支-储蓄+手存现金
在这两种收入中,由于国家税收政策的稳定性,个人可支配收入变化趋势缓慢,而个人可随意支配收入变化较大,而且在商品消费中的投向不固定,成为市场供应者竞争的主要目标。
另一对重要概念是货币收入和实际收入。它们的区别在于后者通过了物价因素的修正,而前者没有。货币收入只是一种名义收入,并不代表消费者可购买到的实际商品的价值。所以,货币收入的上涨并不意味着社会实际的购买力提高,而货币收入的不变也不一定就是社会购买力的不波动。惟有考虑了物价因素的实际收入才反映实际社会购买力水平和变化。假设消费者货币收入不变,但物价下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购买能力有提高;相反,如果物价上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购买能力降低。即使货币收入随着物价上涨而增长,如果通货膨胀率大于货币收入增长率,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仍会减少,社会购买力下降。
另外,消费者的储蓄额占总收入的比重和可获得的消费信贷也影响实际购买力。一般说来,储蓄意味着推迟了的购买力,储蓄额越大,当期购买力越低,而对以后的市场供给造成压力,有人以“笼子里的老虎”形象地比喻它对未来市场的冲击。与储蓄相反,消费信贷是一种预支的幸
福能力,它使消费者能够凭信用取得商品使用权在先,按期归还贷款在后。消费信贷有短期赊销、分期付款和信用卡信贷等多种形式。发达的商业信贷使消费者将以后的消费提前了,所谓“寅吃卯粮”,对当前社会购买是一种刺激和扩大。
除了分析研究消费者的平均收入外,营销者还应了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区、不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同职业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率的差别,深入认识各个细分市场的购买力分布。
2. 消费者支出模式
消费者支出模式指消费者各种消费支出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常说的消费结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收入水平的变化等因素直接影响了社会消费支出模式,而消费者个人收入则是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消费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要涉及到“恩格尔定律”。德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Ernest Engl)1857年在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不同收入家庭的调查基础上,发现了关于家庭收入变化与各种支出之间比例关系的规律性,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并得到其追随者的不断补充修正。目前该定律已成为分析消费结构的重要工具。该定律指出: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会下降;用于住房和家庭日常开支的费用比例保持不变;而用于服装、娱乐、保健和教育等其它方面及储蓄的支出比重会上升。其中,食品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被称作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生活越富裕,越大则生活水平越低。企业从恩格尔系数可以了解市场的消费水平和变化趋势。
消费者支出模式除了主要受消费者收入的影响外,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和家庭所在地点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消费结构。一个家庭的新婚阶段是家用电器、家具等耐用品的需求旺盛期;家庭中有了孩子,消费支出的重心便转移到孩子的需求上,家庭收入的很大比重都用于孩子的食品、服装、教育和文娱等方面;待到孩子长大成人、独立生活后,父母的消费多用于医疗、保健、旅游或储蓄。家庭由于所在地点不同开支也不一样,比较居住在城市中心和郊区的家庭,会发现在交通、住房和食品等方面有不同的支出比例。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空间和物质来源,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休戚相关。目前,自然环境却面临危机,主要表现在:
1. 自然资源逐渐枯竭
传统上,人们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成三大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如空气、水等;有限但可更新的资源,如森林、粮食等;有限又不能更新的资源,如石油、煤和各种矿物。由于现代工业文明无限度地索取和利用,导致矿产、森林、能源、耕地等资源日益枯竭。甚至连以前认为永不枯竭的水、空气也在世界某些大城市出现短缺。目前,自然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各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力甚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至反作用力。
2 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过去,世界经济是物质经济,是肆意挥霍原料、资源、能源特别是矿物燃料作为发展动力的经济,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极大地消耗着地球资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程度日益增加。人类面临资源枯竭、海洋污染、土壤沙化、温室效应、物种灭绝和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资源生态环境危机。人们对这个问题越来越关心,纷纷指责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力求达到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自然环境变化及人们环境观的改变,对那些造成污染和以传统的方式利用资源、对自然资源进行超负荷利用和开发的行业和企业无疑是一种环境威胁,在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政府的干预下,它们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污染或转移投资。另一方面,这种动向也给控制污染、研究开发无污染的新包装材料等行业和企业以发展的良机。由于社会公众竭力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社会责任感,环境技术(Environment Technologies)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专家预测环境技术的全球市场有极大潜力,其产值可由现在的年400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6000亿美元。美、日、欧是环境技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它们在治理环境方面各有所长,并且都拥有巨大的环境技术市场。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包括《21世纪议程》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文件,指出人类社会应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指经济发展应建立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符合生态环境所允许的程度,既能满足当代的发展需求,有不对后代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实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使社会的发展在代内和代际都达到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促进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市场营销的蓬勃发展。例如,麦当劳规定所有餐厅都采用再生纸制成的纸巾,宝洁公司(P&G)重新设计塑料包装以减少塑料用量。从世界范围看,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所形成的绿色市场营销观念(Green Marketing Concept)正成为新世纪市场营销的新主流。
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以系统的理论反
映系统的现象,是人类对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等现象认识的结晶。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改革客观世界所采用手段的总和。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统一是新技术革命的特征之一,作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作用呈几何级数递增。二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战以后,高新技术群继续不断地深化发展,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原子能技术和生物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含量急剧上升,新技术革命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人类明确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是高科技继续发展的新世纪。
有人称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精华”,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每一种科学技术的新成果都会给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影响甚至是深刻的变化。营销者应准确地把握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密切注意技术环境的变化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并及时地采取适当的对策。
1.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促成新的市场机会,产生新的行业。据美国《设计新闻》报道,由于大量启用自动化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将出现许多新行业,包括新技术培训、新工具维修、电脑教育、信息处理、光导通讯、遗传工程、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等。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所包含的主导技术群和技术体系则催化了社会经济的变革,甚至整个社会结构、时代文化和价值观的更新。
与此同时,新技术也使某些行业遭到环境威胁或毁灭性打击。一些旧行业受到冲击甚至被无情地淘汰。新的消费市场不断替代旧的需求,例如,激光唱盘技术夺走了磁带市场;复印机伤害了复写纸行业。
2.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赋予了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能力。竞争战略学家迈克波特指出,技术概念除了可狭义地定义为一种科技类的东西外,还可定义为极为广泛的涵义,包括管理、组织创新或其他,而运用技术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3.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改变零售业的结构和消费者购物习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轻轻松松在家购物已经不是梦想。“网上营销”是现代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带来的营销方式的重大变革,即借助网络、电脑通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的共同作用来实现营销目标,现代电子技术为营销活动创造了一个由电脑和通讯交汇的无形空间,消费者可以在这个空间获取信息、自由购物;企业可以在这个空间进行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研究和推销商品等。所以,看似虚拟的空间,但却是开辟了实实在在的竞争新领域。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涵盖广泛的网络商业热闹非
凡,商品销售、电子银行、广告、咨询、拍卖、房地产、旅游服务等业务蓬勃开展,预示了一场方兴未艾的全球经济革命。尽管全球经济下滑,但电子商务却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公司通过因特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额到2005年可望达到4.3万亿美元。美国著名信息市场研究公司国际数据公司日前预测,因特网普及的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速度并未受到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球网民人数将超过6亿,全球电子商务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该公司的报告显示,使用因特网的人群越来越多样化,网民的身份已经超越了年龄、教育水平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报告发现,在2000年和2001年间,全球电子商务开支增长了68%,在2001年超过了6000亿美元。
政治法律环境
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是充分体现政治统治的强有力形式,政府部门利用立法及各种法规表现自己的意志,对企业的行为予以控制。政治法律环境由法律、政府机构和在社会上对各种组织及个人有影响和制约的压力集团构成。我国政治法律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有明显改善,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它的正确与否决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人民消费能力的基础。因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关系到社会购买力的提高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之后,由于政策的正确、得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显著。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法令、法规、条例特别是有关经济的立法不断出台。国家立法的目的不外乎这样三种:
(1)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不正当竞争,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例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税收法》、《广告法》、《商标法》、《价格法》等,都为市场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保护消费者的合法的权益不受侵害。我国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立法非常重视,推出了从规定产品的品质、技术标准,到免受不法经营者欺骗等等的一系列保障措施。1994年1月1日我国施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地指出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消费者合法行使其知晓权、选择权、评价权、公平交易权、索赔权等合法权利。
(3)保护社会利益,防止环境污染。例如,从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公害的立场出发,通过《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条例严格限制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协调人类与环境
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进一步认同,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不可回避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2 公众利益集团的发展
公众利益集团指代表一定公众利益的民间社团组织,如消费者协会、老年协会、旅游者俱乐部、环境保护组织等等。这些利益集团不是官方组织,不具强制性,但因为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是某个群体的利益代言人,所以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例如,某类消费者利益集团,往往对其群体的消费需求有引导或抑制的作用,构成对企业的营销行为和市场地位的压力。企业在作出营销决策时,必须认真考虑这种政治动向。
自从“消费者主权论”问世以来,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运动蓬勃开展,公众利益集团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都有增无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我国影响最大的是1985年1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国消费者协会,该协会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团组织。它主要履行下列职能:
(1) 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2) 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
(3) 就有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
(4) 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5) 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
(6) 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
(7) 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消费者的任何欲望和购买行为都深深地印有文化的烙印,例如,华人的春节和西方人的圣诞节是有着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高峰期,不同的节日风俗使他们的节日消费各具特色。另一方面,营销者本身也深受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经商习惯和风格。
要理解社会文化环境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首先应认识到,社会文化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种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这其中既有物质的外壳,又有精神的内核。根据人的社会实践和不同的文化现象的特殊性,社会文化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要素:物质文化、关系文化和观念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以物质资料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以生产力为首要;关系文化是人们在创造、占有和享受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社
会关系,包括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还包括为维护这些关系而建立的各种社会组织形式和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道德规范等;观念文化是在前两种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意识形态文化,包括人们在长期的文化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社会文化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性格等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以及社会有意识地宣传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精神和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任何一个社会文化就是这三方面的统一。其中,以价值观为内核的观念文化是最深沉的核心文化,有高度的连续性,不会轻易改变。营销者应分析自己的市场营销活动将涉及哪些层次的文化因素,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一家美国公司在日本市场推销某产品时用的鼓动性口号是曾风靡美国市场的“做你想做的!”,但没有达到效果,颇感意外。调查后得知,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在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并不喜欢标新立异、突出个性,而是非常强调克己、规矩。后来,这家公司更改口号为“做你应做的!”市场反应转好。口号中虽一字之差,引发的思考却耐人寻味。
营销者在进行社会文化环境分析时,还要着重研究亚文化群的动向。每一种文化内部都包含若干亚文化群,即那些有着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人类群体,如青少年、知识分子等。这些亚文化群的信念、价值观和风俗习惯既与整体社会文化相符合,又因为他们各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来。这些不同的人群也是消费者群,根据各亚文化群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消费行为,营销人员可以选择这些亚文化群作为他们的目标市场。
图腾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图腾是一种极其古老的东西,简单地说,就是原始社会作为个部落或氏族血统的标志并当作祖先来崇拜的动物或植物等。古老的图腾文化渗透到现代文化中,形成各种风俗习惯和禁忌,进而形成特别的消费习惯。例如,由于古文化中对牛的崇拜,一些民族至今不吃牛肉;由于古文化中对猪的厌恶,伊斯兰教徒们不食猪肉。再例如,中华民族对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的美好祈盼,在消费者对产品设计、包装、商标、色彩和推销方式的特殊心理偏好上都有反映。
社会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在国际营销活动中尤其如此。国际营销是跨国界、跨文化的活动,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对其影响很大:在本国市场上成功的营销策略在他过异文化中可能行不通,甚至招来厌恶、抵制;在本国文化中属于表层文化的因素,在他文化中可能是必须严肃对待的“禁区”……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营销者仔细分析,并在充分尊重他文化的基
础上,有创新的实现跨文化营销目标。那些有民族特色,又不对他文化构成厉害冲突的营销努力往往会受到欢迎。
第四节  中国市场营销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后市场营销环境呈现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大;发展迅速,市场变化快;结构复杂,市场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差异大;法规不全,市场秩序差等。
人口众多,市场规模大
1、人口总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五次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大陆人口总量为1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市场潜在容量极其巨大。
2、购买能力
除人口因素之外,中国经济令世人瞩目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稳步提高,是促成潜在市场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或下滑的背景下,1996年至2001年中国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仍然达到8.1%,可谓“一枝独秀”(见表3-1)。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59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15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7位。
表3-1 中国GDP的增长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总值(亿元) 58478.1 67884.6 74462.6 78345.2 82067.5 89403.6 95933.3
增长率(%) 9.3 8.4 7.7 6.8 6.2 7.1 7.3
人均(元) 4854 5576 6053 6307 6547 7078 754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以上年=100,按可比价格计算。
上海等部分东部沿海城市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见表3-2)。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幅度高于GDP增长速度,1998年至 200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0.07%,2001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595亿元,仅次于日本,居亚洲第二。[i][i]
表3-2 上海市居民生活质量部分指标
1989年 1995年 2001年
人均GDP(元) 5489
(合1475美元) 18942
(合2276美元) 37382
(合4500美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5 7172 12883
恩格尔系数 55.8 53.2 43.1
(衣)人均支出(元) 207.6 561.1 577
(食)人均支出(元) 1010.52 3120.33 4022
(住)人均面积(平方米) 6.4 8.0 12.1
(行)人均拥有道路(平方米) 2.17 3.59 10.11
(乐)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元) 190.80 465.88 1360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2002年7月1日。
200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6860元人民币,比1995年增长了60%;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也达2366元人民币,比1995年增长50%。收入的稳定增长推动了消费的增长,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约为5309元人民币,比1995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741元人民币,比1995年增长33%。(见表3-3)
表3-3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增长
单位:元/人
年份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
人均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85 739.08 397.60 673.20
1990 1510.16 686.31 1278.89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1995 4283.00 1577.74 3537.57 1310.36
2000 6279.98 2253.42 4998.00 1670.13
2001 6859.58 2366.40 5309.01 1741.0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2)》整理。
3、市场潜力
尽管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总体来看,仍然存在边际消费倾向弱化,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表3-4中水平零售价格指数的一再下降和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速度放缓可以反映出这一问题。表格中2000年的数据有所回升(除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外),表明政府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有关政策在农村产生了效果,但在城镇由于非消费支出的增加和消费预期等原因,效果并不理想。
表3-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增长情况
年份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2 农村居民消费增长2
1997 100.8 7.2 3.7
1998 97.4 11.2 2.4
1999 97.0 11.5 4.2
2000 98.5 10.2 6.9
资料来源:1《中国统计年鉴(2001)》,(上年=100)。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0)》中相关数据计算;为可比价格年环比增长率,转引自《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2年春季报告》,P147。
中国居民的消费率还比较低,2001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仅为59.8%,其中,居民消费率仅为46.6%。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平均消费率为78-79%。相比之下,我国的消费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居民收入和储蓄的对比来看,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截至2001年底,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7.23万亿元,比1995年增长了147%。居民消费率低而储蓄率高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受到严重的国内市场需求约束。而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要达到国际或接近国际水平,必须依靠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以创造出更大的空间。
4、消费政策
为促进市场进一步繁荣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扩大内需的政策。例如,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品种,促进和规范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ii][ii];1999年第7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促进居民改变储蓄与消费的比例;征收利息税,刺激储蓄资金向消费市场分流;扩大高效招生规模,鼓励教育消费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增加节假日数量,鼓励假日消费等,无疑对市场需求
的提高有所促进。相应地,目前,政府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市场需求的繁荣提供宽松、有利的宏观环境。
发展迅速,市场变化快
1、 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向成熟、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商品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mf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