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
更新时间:2023-11-01 00: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套中人》教案 制作者:丁萍 共 6 页 第 1 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2.欣赏作品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 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
准确深入地把握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在大多数作家笔下,特别是经典小说家笔下,“人”永远占据着第一位置。回顾文学长廊,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作品,虽然我们已经淡忘了情节,但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如:中举后疯疯癫癫的范进,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孔乙己,脑后拖着小辫子的阿Q。同学们会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可怜又可笑。用鲁迅的话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跨越国界,到俄罗斯去,参观一所学校,拜访一个人,这个人叫别里科夫。
师:不过当地人不叫他别里科夫,而叫他—— 装在套子里的人 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这位作家叫契(qì)诃(hē)夫,我们曾在初中接触过他的作品。你们能告诉我是什么作品吗?对,《变色龙》。他的短篇作品大多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沙皇专制制度。《变色龙》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专横跋扈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
播放幻灯片:
除了熟悉这部作品,我们还要知道: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作品以语言精炼、准确见长,善于透过生活的表层的哲学,将人物隐蔽的动机揭露得淋漓尽致。主要作品有《小公务员之死》、《万尼亚舅舅》、《第六病室》、《樱桃园》等。
如果要更多地了解契诃夫,课下可以读读关于他本人的传记或作品集。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契诃夫为我们描绘的另类人物——套中人。
第 1 页 共 6 页 1
《套中人》教案 制作者:丁萍 共 6 页 第 2 页
(一)自读 初识套中人
请同学们翻看课本前面的彩色插图,画面中人物和周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和谐的地方?思考:人们为什么叫他“装在套子里的人”?
生:在夏天穿着厚厚的棉外套;在晴朗的日子里拿着雨伞,穿着雨靴。 师:如果我们在炎热的夏天,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遇见这样一个人,你会认为这是一个什么人?
生1:怪人。 生2:病人。 生3:精神病人。
是的,别里科夫就是这样一个怪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小说中有的而图画中反映不出的套子呢?
三、进入课文 第一部分
①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 让学生找出相应句子 有形的套子——
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
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无形的套子——
思想上: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语言上: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朗读:第4段
②全城的人为什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播放幻灯片 结合社会背景知识: 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是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课文第3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人民害怕他,
第 2 页 共 6 页
2
《套中人》教案 制作者:丁萍 共 6 页 第 3 页
其实是被黑暗统治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了。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将批评矛头直指扼杀一切生机的沙皇专制制度。
再思考:为什么作者要用“装”这个字呢?可不可以换成“锁”或“钻”? 【锁】:被动,【钻】:主动,【装】:主动+被动
鲁迅的小说往往取材病态社会里病态的人,将病苦揭示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喜欢批判国民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在别里科夫身上也存在,那么你们可以从中看出别里科夫骨子里的什么性格呢?对,奴性。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和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套子就是旧制度、旧秩序、旧习惯、旧规矩、旧思想??他既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划分段落
根据情节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板书
第一部分(第1-5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第6-37段):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第38-40段):埋葬别里科夫,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第二部分
一个装在“套子”又不讨人喜欢的人,他有结婚的可能吗?
作者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部分情节相对比较完整。试划分这一部分的层次。
开端(从“可是”到“就讨厌他”):结识华连卡; 发展(从“现在”到“回家去了”):漫画、骑自行车事件; 高潮(从“第二天”到“哈哈哈”):与柯瓦连科争吵; 结局(从“这响亮”到“从此再也没起过床”):恋爱最后失败。 探讨思考:
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有什么表现?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试填写下表: 神态 语言 心理 漫画事件 抖 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人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 难堪极了 第 3 页 共 6 页 3
《套中人》教案 制作者:丁萍 共 6 页 第 4 页
骑自行车 脸色发白 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当面争吵 脸上带着恐怖 倒过来用脑袋容报告校长 的神情,脸色苍白 走路、把谈话内①全城人怕了别里科夫15年,为什么柯瓦连科不怕他?
【明确】别里科夫,一个教希腊语的教师,辖制了全城人十到十五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怕他。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是新生活的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的出现,给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
②作者写别里科夫的“恋爱”史,对揭示小说主题起什么作用?
【明确】 对揭示别里科夫的丑恶本质,对于突出和深化作品的主题,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一事件表明别里科夫走不出套子。
在这里,作家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别里科夫跟真正的爱情是无缘的。别里科夫的下场告诉我们:思想保守、头脑僵化的人,必然要被送进坟墓,旧制度、旧秩序一定会被埋葬。
(二)品读 再识套中人 别里科夫成为套中人有什么后果? 第一部分 套己
第二部分 套人 板书 第三部分 套死
第三部分
提问: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讨厌的人死了,为什么人们还“忧郁”、“谦虚”呢?
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这个结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 课文末句就告诉了我们答案:“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
第 4 页 共 6 页
4
《套中人》教案 制作者:丁萍 共 6 页 第 5 页
有许多“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想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三)解读 三识套中人 总结别里科夫的形象:
别里科夫是典型的“套中人”。他性格封闭,思想怀旧,胆小多疑,全力维护现行秩序。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他用套子约束别人,甚至乐于告密,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经堕落成行为上的卑劣。
别里科夫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尽管他辖制着整个中学,甚至全城,但他自己又是如此惶惶不可终日,战战兢兢,六神不安,最后他竟死在他恋爱对象的大笑声里。可以说,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四)悟读 分析文章语言特色
小说是怎样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明确】夸张:一方面是夸张人物性格本身;另一方面是夸张人物的作用
讽刺: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
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绝妙的讽刺
提问:作品中哪些句子体现强烈的讽刺?点拨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1)夸张变形画丑态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嘲笑他憎恶现实,逃避现实的性格特点。
写他睡觉时的惊恐,写几声清脆的笑声就结束了一切,都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了套中人的胆怯和虚弱。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2)鲜明的对照
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竟谈起了恋爱,这本身就是荒谬可笑的。
又如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时说的一段话,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反差,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
别里科夫滚下楼梯后巧遇华连卡,这边一脸尴尬,惊恐万状,那边忍俊不禁,纵声大笑。
第 5 页 共 6 页 5
《套中人》教案 制作者:丁萍 共 6 页 第 6 页
(3)精妙的细节描写
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表现出他胆怯虚弱的性格又如他从楼上滚下来时,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被人取笑的对象的心理活动,表现其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四、总结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有变革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极端维护自己利益、仇恨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对动旧秩序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
套种人不只是活在19世纪,他还活在21世纪,甚至还会活在下一个世纪。他也不只是活在俄罗斯,他还有可能活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在现实生活中“骄傲”是一种套子,“妒忌”也是一种套子,“虚伪”是一种套子,“自私”也是一种套子。我们只有根除陋习,驱除心中斜念,才可能真正摆脱“套子”的束缚。
那么你还见过哪些套中人? 五、课后作业
1.模仿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别里科夫写一个悼词。 2.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身上的“套子”。
【教学反思】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小说自问世以来,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思考。据此,我设计了三个目标: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在阅读中,按照“自读——品读——解读——悟读”四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推进。自读,初识套中人,是尊重学生最初体验的环节,以熟悉情节,初步了解人物形象为目的。品读,再识套中人,是细读文本,品味人物的喜怒哀乐。解读,三识套中人,是对人物背后的社会与人性进行理性思考。悟读,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正确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
整个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并与现实碰撞,最终实现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并获得创新发展的目的。
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细节的品味还有一些欠缺,学生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分。
第 6 页 共 6 页 6
正在阅读:
套中人11-01
老师,你别走作文200字02-05
剑桥BEC高级真题第三辑TEST110-02
中国钢铁行业产能状况分析04-29
连续剧温州一家人观后感04-24
福建省2011年度省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考察人员名单的通知09-21
争做文明小学生演讲比赛活动方案08-15
巧记汉语拼音口诀大全07-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解读十二地支的构造和意义
- 天津市最新摄录违章摄像头分布一览表
- 最新EVA树脂牌号
- 2015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通用技术试题
- 医院窗口行业服务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及设计
- 吉首大学2017年专升本《数学分析》课程考核大纲
- 2019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1章算法复数推理与证明11.4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后作业理
- 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 2013—2014学年新进教师培训方案 - 图文
- 温控仪试卷
- 职高语文学习方法
- 201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课作业
- “十三五”重点项目-南药云山楂药材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汉乐府《陌上桑》主题研究综述
- 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随机存贮模型(D)
- 高分子物理 课后答案
- 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异同
- 影响小学生数感培养因素的研究-精品文档
- 药剂学 练习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