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生化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1:5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一 选择题
1.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遇碘分别呈( B ) ?
A黄色、紫色B蓝色、紫红色C蓝色、黄色D紫色、红色 2.下列哪个糖属于多糖?( A ) A糖原B麦芽糖C乳糖D蔗糖
3.( A )是构建几丁质的单糖残基?
A N-乙酰葡萄糖胺 B N-乙酰胞壁酸 C N乙酰神经氨酸 D N-乙酰半乳糖胺 4.下列氨基酸溶液除哪个外都能使偏振光发生旋转? ( B ) A丙氨酸 B甘氨酸 C亮氨酸 D丝氨酸
5. 有一多肽经酸水解后产生等摩尔的Lys,Gly和A1a.如用胰蛋白酶水解该肽,仅发现有游离的Gly和一种二肽。下列多肽的一级结构中,哪一个符合该肽的结构? ( B ) A Ala-Gly-Lys B Ala-Lys-Gly C Lys-Gly-Ala D Gly-Lys-Ala-Lys-Gly-Ala 6. 煤气中毒主要是因为煤气中的一氧化碳 ( D ) A抑制了巯基酶的活性,使巯基酶失活。
B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堆积,引起神经中毒的症状。 C抑制了体内所有酶的活性,使代谢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D和血红蛋白结合后,血红蛋白失去了运输氧的功能,使患者因缺氧而死。 7.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主要靠( C )
A氢键 B离子键 C疏水作用 D范德华力
8. 可用于测量生物样品中核酸含量的元素是:( C ) A碳 B氧 C磷 D氮
9. 下列突变中,哪一种致死性最大?( D )
A胞嘧啶取代腺嘌呤 B腺嘌呤取代鸟嘌呤 C插入三个核苷酸 D插入或丢失一个核苷酸 10. 反密码子UG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C ) A ACU B ACT C UCA D TCA 11.DNA变性是指 ( D )
A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 B多核苷酸解聚
C DNA分子中碱基丢失 D核酸双螺旋区的多聚核苷酸间的氢键断裂 12.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 B )
A酶分子上含有必需基团的肽段 B酶分子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性结构区域 C酶分子与辅酶结合的部位 D酶分子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13. 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不是呼吸链的成员?( C ) A CoQ B细胞色素c C肉毒碱 D FAD
14.下列反应中哪一步伴随着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 D ) A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 B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苹果酸→草酰乙酸 D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
15. 下列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己糖磷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中哪些参与了EMP途径,并分别催化途径中三个不可逆反应?( D ) A磷酸甘油酸激酶、己糖磷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C磷酸甘油酸激酶、己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D己糖磷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16. 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酸的β-氧化,所需要的载体为: ( B )
A柠檬酸 B肉毒碱 C酰基载体蛋白 Dα-磷酸甘油 17. 下列关于脂酸β-氧化作用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 A ) A起始于脂酰CoA B对细胞来说,没有产生有用的能量 C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D通过每次移去三碳单位而缩短脂酸链 18.合成甘油三酯最强的器官是( A )
A肝 B肾 C脂肪组织 D脑 19. 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是:( D ) A尿素 B尿囊酸 C尿囊素 D尿酸
20.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 ( C )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酸 D CO2 21. 痛风症患者血中含量升高的物质是 ( D ) A尿素 B肌酸 C胆红素 D尿酸
22. 以下氨基酸除了哪一种以外都是必需氨基酸?( B ) A Leu B His C Met D Phe
23. 下列哪一种物质是体内氨的主要储存和运输形式?( C )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谷氨酰胺 D天冬酰胺 24. 尿素循坏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 )
A把有毒的氨转变为无毒的尿素排除体外 B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C产生瓜氨酸的主要途径 D产生精氨酸的主要途径 25. 被称作第二信使的分子是:( C )
A Cdna B ACP C cAMP D AMP 26.人最能耐受下列哪种营养物的缺乏?( B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类 D钙
27.在什么情况下,乳糖操纵子的转录活性最高?( A ) A高乳糖,低葡萄糖 B高乳糖,高葡萄糖 C低乳糖,低葡萄糖 D低乳糖,高葡萄糖 28. 1、下列哪个糖不是还原糖?( D ) A D-果糖 B D-半乳糖 C乳糖 D蔗糖 二.填空题
1.直链淀粉遇碘呈蓝_色, 支链淀粉遇碘呈_红_色, 以上两种不同的反应结果是与淀粉的_螺旋结构_有关的。
2.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碱性氨基酸有__精氨酸__ 、赖氨酸 和 组氨酸 。酸性氨基酸有 天冬氨酸 和 谷氨酸。
4. 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__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5. 当溶液中盐离子强度低时,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称当溶液中盐离子强度低时,可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称 盐溶_。当溶液中盐离子强度高时,可使蛋白质沉淀,这种现象称盐析。
6. 我国于1965年由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单位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牛胰岛素 7.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核苷酸
8. 常用二苯胺法测定DNA_含量,用苔黑酚法测__RNA含量。
9. 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_碱基堆积力,其次大量存在于DNA分子中的弱作用力如氢键和_ 离子键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10. 全酶由 酶蛋白_ 和辅因子组成,在催化反应时,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酶蛋白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辅因子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11. 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以分为六大类__氧化还原酶类_,__转移酶类_,_水解酶类_,_裂合酶类__,___异构酶类_和_合成酶类_。
12. 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类__微量_有机物质。主要作用是通过__辅酶或辅基的形式__的形式参与生物体内的酶反应体系,调节酶活性及代谢活性。
13. 根据维生素的_溶解性_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__水溶性维生素__和___脂溶性维生素__。
14. 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包括_脱氢酶__、__氧化酶_和__传递体_等。这些酶主要存在于__线粒体_中。
15.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__糖酵解_,也叫__ EMP _途径。实际上葡萄糖有氧分解的前十步反应也与之相同。
16. 光合作用过程根据其是否需要光可划分为__光反应_和__暗反应_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___类囊体膜__部位进行,第二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____基质__部位进行。 17. 脂肪酸的__β-氧化_是德国生化学家Knoop于1904年最初提出来的。它是脂肪酸分解的主要途径。
18.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___胆固醇__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 19. 自毁容貌症是由于基因缺陷而导致 HGPRT完全缺失所致。 20. 核苷酸的合成包括_全程合成__和__补救途径_两条途径。 21. 氨基酸共有的代谢途径有_脱氨基作用_和_脱羧基作用_。
22. 生物固氮是微生物利用__固氮酶系___将空气中的N2转变为NH3的过程。 23. 尿素分子中两个N原子,分别来自 天冬氨酸 和 谷氨酸 。 24. 不同代谢途径可以通过交叉点代谢中间物进行转化, 在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最关键的三个中间代谢物是6-磷酸葡萄糖、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 25. 1961年,法国生物学家Monod和Jacob提出了关于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表达调控的_操纵子_学说。
26. 构通糖、脂代谢的关键化合物是__乙酰CoA __。
27. 哺乳动物的代谢调节可以在 细胞水平 、激素水平和神经水平三个水平上进行。 三.判断题
1. 果糖是左旋糖, 因此它属于L-构型. (错误) 2. 天然氨基酸都具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错误)
3. 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一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构象(三维结构)。(对) 4. 热力学上最稳定的蛋白质构象自由能最低。(对)
5. 在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连接氨基酸残基的共价键除肽键外,还有二硫键。(对) 6.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错误) 7. 在所有病毒中,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既含有RNA又含有DNA的病毒。(对) 8. 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错误) 9. 所有B族维生素都是杂环化合物(错误)
10. 维生素E不容易被氧化,因此可做抗氧化剂(错误) 11.维生素缺失症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加以治疗。(错误)
12. 呼吸链上电子流动的方向是从高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到低标准氧化还原电位。(错误)
13. Fe-S蛋白是一类特殊的含有金属Fe和无机硫的蛋白质。(错误) 14. 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和,但不能直接产生ATP。(对) 15. 暗反应只能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错) 16. 低糖、高脂膳食情况下,血中酮体浓度增加。(对) 17. 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都是黄嘌呤氧化酶的底物。(错) 18. 基因表达的调控关键在于转录水平的调控。(对)
19.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可逆反应,该可逆反应是由同一种酶催化完成的(错) 四.名词解释
1. 旋光性:某些物质能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旋转, 这种性质成为旋光性.
2. 比旋光度:任何一种旋光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一定的角度, 称为比旋光度或旋光率. 3. 糖苷:单糖半缩醛结构上的羟基可与其他含羟基的化合物(如醇,酚等)失水缩合而成缩醛式衍生物, 称为糖苷.
4. 环糊精:一种特殊的淀粉酶(环糊精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溶液可以得到一系列结构相关的寡糖, 称为环糊精.环糊精是D-吡喃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分子.
5. 必需脂肪酸:维持生长所需的,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要靠食物提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6. 氨基酸的等电点:指氨基酸所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用符号pI表示。
7. 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8. 生物活性肽:生物体内的一些以游离状态存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肽的统称。
9. PCR技术: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应用最广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模板DNA的含量依指数方式增加,可用来快速在体外扩增DNA, PCR技术在临床检验和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耐热DNA聚合酶的发现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
10. 碱基堆积力:DNA一条链上相邻两个平行碱基环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来自芳香族碱基纵向之间的相互作用,碱基堆积使双螺旋内部形成疏水核心,从而有利于碱基间形成氢键。 11. DNA复性(renaturation):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12.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 13. 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当DNA从双螺旋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卷曲状态时,它在260nm处的吸收便增加,这叫“增色效应”。 14. 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约少35%~40%),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15. 酶的活性中心:通常把酶分子上必需集团不叫集中并构成一定空间构象、与酶的活性直接相关的结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16. 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18. 抗体酶:抗体酶是将抗体的高度专一性和酶的高校催化能力融为一体的特殊蛋白质,它既具有酶的催化特性,又能与特异性抗原结合。
19. 生物氧化: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作用称为生物氧化。 20. P/O值:用某一代谢物作呼吸底物,消耗1mol氧时,有多少摩尔无机磷转化为有机磷。
21.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在代谢底物脱氢(氧化)时,分子内部发生能量重新分配而形成高能键并用于ATP生成。
22. 氧化磷酸化: 呼吸链中电子的传递过程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是体内产生ATP的主要方式。
23. 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24.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共有8种:Val、Ile、Leu、Thr、Met、Lys、Phe、Trp。
25. 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transaminase)的作用下,某一氨基酸去掉α-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而另一种α-酮酸得到此氨基生成相应的氨基酸的过程。
26. 阻遏物:由调节基因产生的一种变构蛋白,当它与操纵基因结合时,能够抑制转录的进行。
27. 钙调蛋白:一种依赖于钙的蛋白激酶,酶蛋白与钙结合引起酶分子构象变化,调解酶的活性。如磷酸化酶激酶是一种依赖于钙的蛋白激酶。
28. 诱导酶:由于诱导物的存在,使原来关闭的基因开放,从而引起某些酶的合成数量明显增加,这样的酶称为诱导酶。 五 简答题
1.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及其特性? 答:(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特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容易失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2. 试解释(1)为什么某些肠道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不会被消化道内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2)为什么蚕豆必须煮熟后食用,否则容易引起不适? 答:(1)一些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等可以产生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抑制剂,使它在动物体内不致被消化。
(2)蚕豆等某些植物种子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煮熟后胰蛋白酶抑制剂被破坏,否则食用后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影响消化,引起不适。 3. 简述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一、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关系。当底物较低时,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比关系;随着底物浓度进一步增加,反应速度随之增加,但不再呈正比关系,增加的幅度逐渐变小;当底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此反应速度称为最大反应速度。这种现象可用中间产物学说解释。在酶促反应中产物的生成量与中间产物的浓度呈正比。当底物浓度很低时,酶的活性中心没有全部与底物结合,增加底物浓度,由于中间产物生成增多,产物的生成也增加,故反应速度加快。当底物浓度增高到一定浓度时,酶的活性中心已被底物饱和,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不再增加,反应速度趋于恒定。所有的酶均有饱和现象,只是达到饱和时所需的底物浓度不同而已。 二、酶浓度的影响 在酶促反应体系中,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浓度足以使酶饱和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关系。即酶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大。 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具有双重影响。在较低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步增加,反应速度逐渐加快。升高温度同时增加了酶的变性,反应速度因酶变性而降低。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促反应介质的pH可影响酶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影响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最适pH(optimum pH)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五、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激活剂(activator):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六、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抑制剂(inhibitor):能选择地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但不能使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酶的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性抑制和不可逆性抑制两类。
4. 指出下列症状分别是由于哪种(些)维生素缺乏引起的?(1)脚气病(2)坏血病(3)佝偻病(4)巨红细胞贫血 答:(1) 维生素B1,(2)维生素C,(3)维生素D,(4)维生素B11 5. 简述酶活性调节的方式有哪些?
答:(1)酶原激活; (2)酶的化学修饰; (3) 酶分子的聚合与解聚; (4) 酶的构象变化--- 变构。 六 论述题
1. 试述糖酵解途径及其生理学意义。
答:意义:是动物机体在无氧或供氧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分解葡萄糖或糖原获得部分能量的重要方式。
运动和使役的动物肌肉,一些供氧不足的组织,如视网膜、皮肤、睾丸以及肿瘤等组织通过这个途径获得部分能量。
酵解途径与糖的有氧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以及异生途径都有密切联系。 2. 试述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其生理学意义。
答: 意义: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通路; 三大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
3. 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三者的异同。
答:不经过电子传递链,通过转移底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高能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直接形成ATP的过程。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即底物(基质)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特点:
底物在生物氧化中脱下的电子或氢不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而是通过酶促反应直接交给底物自身的氧化产物,同时将释放出的能量(一般通过高能磷酸键)交给ADP,形成ATP。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微生物在发酵中产生ATP的唯一方式。在呼吸过程中,处于次要地位。
营养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将氢和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即氧化磷酸化。
所谓光合磷酸化作用:是指光合细菌以光为能源,利用CO2(光能自养)或有机碳化合物(光能异养)作为碳源,通过电子传递链生成ATP的过程。
相同点:都是生成ATP。 不同点有:(1)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光合磷酸化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2)氧化磷酸化为2对H+泵到膜间隙,2个H+3次穿过ATP合成酶形成1分子ATP。光合磷酸化是3对H+泵到基质中,3个H+2次穿过ATP合成酶形成1分子ATP;(3)需要的条件不同:氧化磷酸化不需要光,光合磷酸化需要光;(4)类型不同:氧化磷酸化有底物水平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水平的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有环式和非环式两种。 4. 试述尿素循坏的过程及其生理学意义。
答: 生物学意义: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减轻CO2溶于血液带来的酸性
temperature):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快时的环境温度 四、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促反应介质的pH可影响酶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影响底物和辅酶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最适pH(optimum pH)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五、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激活剂(activator):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 六、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抑制剂(inhibitor):能选择地使酶活性降低或丧失但不能使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酶的抑制作用分为可逆性抑制和不可逆性抑制两类。
4. 指出下列症状分别是由于哪种(些)维生素缺乏引起的?(1)脚气病(2)坏血病(3)佝偻病(4)巨红细胞贫血 答:(1) 维生素B1,(2)维生素C,(3)维生素D,(4)维生素B11 5. 简述酶活性调节的方式有哪些?
答:(1)酶原激活; (2)酶的化学修饰; (3) 酶分子的聚合与解聚; (4) 酶的构象变化--- 变构。 六 论述题
1. 试述糖酵解途径及其生理学意义。
答:意义:是动物机体在无氧或供氧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分解葡萄糖或糖原获得部分能量的重要方式。
运动和使役的动物肌肉,一些供氧不足的组织,如视网膜、皮肤、睾丸以及肿瘤等组织通过这个途径获得部分能量。
酵解途径与糖的有氧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以及异生途径都有密切联系。 2. 试述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其生理学意义。
答: 意义: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是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通路; 三大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
3. 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三者的异同。
答:不经过电子传递链,通过转移底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高能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直接形成ATP的过程。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即底物(基质)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的特点:
底物在生物氧化中脱下的电子或氢不经过电子传递链传递,而是通过酶促反应直接交给底物自身的氧化产物,同时将释放出的能量(一般通过高能磷酸键)交给ADP,形成ATP。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微生物在发酵中产生ATP的唯一方式。在呼吸过程中,处于次要地位。
营养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将氢和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即氧化磷酸化。
所谓光合磷酸化作用:是指光合细菌以光为能源,利用CO2(光能自养)或有机碳化合物(光能异养)作为碳源,通过电子传递链生成ATP的过程。
相同点:都是生成ATP。 不同点有:(1)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光合磷酸化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2)氧化磷酸化为2对H+泵到膜间隙,2个H+3次穿过ATP合成酶形成1分子ATP。光合磷酸化是3对H+泵到基质中,3个H+2次穿过ATP合成酶形成1分子ATP;(3)需要的条件不同:氧化磷酸化不需要光,光合磷酸化需要光;(4)类型不同:氧化磷酸化有底物水平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水平的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有环式和非环式两种。 4. 试述尿素循坏的过程及其生理学意义。
答: 生物学意义:有解除氨毒害的作用,减轻CO2溶于血液带来的酸性
正在阅读:
整理-生化03-08
事业编考试综合知识试题03-08
初中物理定义04-06
烟草公司个人岗位总结12-16
词性-简单句08-11
秋天到了作文400字07-04
体育常识试题库03-16
MasterCAM 9.1数控车床编程程视频教程 车削 绘图 后处理12-18
3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项目报告书11-09
爱笑的她作文500字06-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生化
- 整理
- 真题2012年江苏省监理员考试题1
- 生猪养殖环评报告 6 污染治理措施
-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1 草原 公开课教学设计
- 2018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考点详解
- 2015-2016版画社团教案
- PBA洞桩法施工方案
-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第7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
- 柿竹园磁铁矿反浮选探索性试验报告
- 质量管理经验交流
- 南安三中高三复习地理专题练习
- 学校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 大学生学业规划书
- 检定系统用户手册
- 基础分部验收报告
-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通过稿
- 湘教版九年级思品中考重点热点问题
- 2012年下半年佛山市少先队主要工作安排
- 第一章 一元函数的极限
- 一年级美术大眼睛教案
- ようだ、らしい、そうだ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