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6稿05.12.28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目 录

1 宏观社会经济背景 ................................................................................. 5

1.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 ............................................................................ 5 1.2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 ............................................................................................. 5

1.2.1 背景 .................................................................................................................................. 5 1.2.2 国家确立的中部崛起指导思想及理解 .................................................................. 5 1.2.3 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 .................................................................................................. 6 1.2.4 基于全球背景和国家战略的分析 ........................................................................... 6

1.3 城镇化战略:中原城镇群 .................................................................................. 7

1.3.1 背景 .................................................................................................................................. 7 1.3.2 中原城镇群的当前走势 .............................................................................................. 7 1.3.3 对安阳的利害分析 ....................................................................................................... 7

1.4 旅游经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7

1.4.1 背景——旅游经济带来全新机遇 ........................................................................... 7 1.4.2 旅游经济和中国遗产地保护的关系 ....................................................................... 8 1.4.3 旅游经济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 8

2 区域关系与判断 ........................................................................................ 9

2.1 现状经济联系方向 ................................................................................................... 9

2.1.1 外来人口来源 ................................................................................................................ 9 2.1.2 长途客运交通流向 ....................................................................................................... 9 2.1.3 城区出入口车辆流量 ................................................................................................ 10 2.1.4 外出务工流向 .............................................................................................................. 11

2.2 安阳在国家层面区域关系与判断 ............................................................... 11 2.3 安阳在四省交界地区定位 ................................................................................ 11

1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3.1 晋冀鲁豫四省规划设想 ............................................................................................ 11 2.3.2 安阳在四省交界地区的发展水平 ......................................................................... 12 2.3.3 安阳在四省交界地区的定位................................................................................... 12

2.4 安阳在河南省内定位 ........................................................................................... 13

2.4.1 河南省城镇发展构想 ................................................................................................ 13 2.4.2 中原城镇群发展特征 ................................................................................................ 13 2.4.3 安阳在河南省内定位 ................................................................................................ 14

2.5 安阳在豫北地区定位 ........................................................................................... 15

2.5.1 豫北地区三市发展状况 ............................................................................................ 15 2.5.2 安阳在豫北地区的定位 ............................................................................................ 16

2.6 小结——安阳在区域中的发展定位 ......................................................... 16

3 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 17

3.1 经济发展 ........................................................................................................................ 17

3.1.1 经济发展阶段 .............................................................................................................. 17 3.1.2 经济发展速度 .............................................................................................................. 19 3.1.3 经济发展质量 .............................................................................................................. 20

3.2 农业发展 ........................................................................................................................ 21

3.2.1 农业发展现状 .............................................................................................................. 21 3.2.2 农业发展思路 .............................................................................................................. 24

3.3 工业发展 ........................................................................................................................ 25

3.3.1 工业发展历程 .............................................................................................................. 25 3.3.2 工业发展现状特征 ..................................................................................................... 27 3.3.3 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 29 3.3.4 工业发展思路 .............................................................................................................. 31

3.4 服务业发展 .................................................................................................................. 31

3.4.1 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3.4.2 服务业发展思路 ......................................................................................................... 34

3.5 小结 ................................................................................................................................... 36

2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4 经济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 37

4.1 经济产业发展目标 ................................................................................................. 37

4.1.1 总目标 ........................................................................................................................... 37 4.1.2 阶段性目标 .................................................................................................................. 37

4.2 经济产业发展战略 ................................................................................................. 37

4.2.1 经济产业优势战略 ..................................................................................................... 37 4.2.2 “旅游强市”——旅游业发展战略 ..................................................................... 39 4.2.3 “人气旺市”——服务业发展战略 ..................................................................... 40

4.3 小结 ................................................................................................................................... 41

5 产业发展规划 ............................................................................................ 42

5.1 安阳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 42

5.1.1 比较优势原则 .............................................................................................................. 42 5.1.2 区域分工协作原则 ..................................................................................................... 42 5.1.3 产业关联与集聚原则 ................................................................................................ 42 5.1.4 创新原则 ....................................................................................................................... 42

5.2 市域优势产业分析 ................................................................................................. 42

5.2.1 工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分析 ....................................................................................... 43 5.2.2 工业行业专业化程度和重要度分析 ..................................................................... 44 5.2.3 工业优势产业筛选 ..................................................................................................... 46 5.2.4 工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变化 ....................................................................................... 48 5.2.5 服务业优势产业分析 ................................................................................................ 50

5.3 钢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 51

5.3.1 钢铁业技术前景不容乐观 ....................................................................................... 51 5.3.2 钢铁业政策前景不容乐观 ....................................................................................... 53 5.3.3 周边竞争压力大,产业雷同................................................................................... 54

5.4 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 55

5.4.1 旅游经济发展条件良好 ............................................................................................ 55 5.4.2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借鉴 ............................................................................................ 56

3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5.5 安阳经济职能定位 ................................................................................................. 59 5.6 产业空间发展模式 ................................................................................................. 60

5.6.1 产业空间发展原则 ..................................................................................................... 60 5.6.2 中心市区产业空间发展模式................................................................................... 61 5.6.3 市域产业空间发展模式 ............................................................................................ 62

6 政策建议 ........................................................................................................ 66

6.1 改善户籍管理,健全人口政策 .................................................................... 66 6.2 产业园区化政策 ....................................................................................................... 66 6.3 行政区划调整政策 ................................................................................................. 67

4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 宏观社会经济背景

1.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

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以扩张市场为目标的国际竞争变得空前激烈,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速度日益加快,产业、资本、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为了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获得比较优势和更多市场份额,发达国家都积极利用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将高新技术产业列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而将一些传统产业向外转移,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中国加入WTO,扩大了本地区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机会,利于接受发达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扩大外资和技术引进。这对许多产业形成优势,但也对另一些产业产生冲击,例如那些长期受政府保护或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

对于中国城市的发展而言,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新的机遇——跨国公司把已经失去优势或者即将失去优势的行业转向国外,为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改组改造创造了条件,也为吸引外资带来了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城市的产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在目前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背景下,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快了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转移,加速了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一些接受转移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对于安阳这样的城市来说,这预示着近期仍要以制造业特别是重工业制造业为主,短期内成为全球制造业的转移接受地。

1.2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

1.2.1 背景

国家战略发展政策逐渐向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加强地区间经济交流与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

1.2.2 国家确立的中部崛起指导思想及理解

(1)“中部崛起”提出之前:由于旧时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以及生产要素投入不够、缺

乏足够的资本和人才等,造成中部发展的困境。而中部处于东西部两极之间,往往成为国家调控的“盲点”,国家没有明确战略,形成“政策凹陷”。

(2)“中部崛起”提出:2004年12月温家宝总理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大对

粮食主产区的扶持。2005年3月6日全国政协“中部崛起”提案协商会也提出了九条相关的提案要点。

(3)“中部崛起”提出之后,中央对中部崛起和中部地区的定位,主要是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仓,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全国重要的物流、商流、信息流集散地,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旅游胜地。

但是,“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并不意味着明显的现实政策优惠,而是要在“相对动态”中协调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依靠自身资源,依靠市场导向,依靠区域经济合作发展。

1.2.3 中部崛起的路径选择

中部地区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径,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思路:

(1)政策倾斜型。认为中部地区走出尴尬的出路在于区域政策,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呼吁国家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支持。

(2)区际联系型。认为应加强与东部联系,配合西部大开发方面寻找中部地区的发展机会。中部的特殊区位使得其较好地发挥“二传手”的作用并产生放大效应,有效地带动和促进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市场潜力比中部地区大,中西部地区间具有广泛协作的良好基础。

(3)自寻出路型。认为中部地区要采取多极化网络型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策略。中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差异的惟一选择就是加速市场化。

综上所述,结合背景和现状分析,就安阳的产业发展战略而言,安阳所采取的区域发展模式决不能是坐等国家资金和优惠政策,而应发挥主动性,在自身独有的区域环境中自发图强。故应该偏向第3类型思路。

1.2.4 基于全球背景和国家战略的分析

根据以上背景和发展条件的分析以及指导思想的论述,正反方面综合分析,中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实质是: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指导方针,把中部五省区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为重要的以主要满足内需为目的的消费品、中间产品及投资品并重的制造业中心。

具体到安阳来说:

(1)安阳要扩大内需,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建立内需型经济的任务主要靠中部地区来承担和完成。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相对较优越的居中区位,主要满足国内需求的市场导向,积极发展内向型经济,抓住农民的需求。

(2)安阳要关注自身的资源禀赋。中部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的内需型消费品制造业,如轻纺工业;应当通过产业链延长和技术升级不断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3)安阳要变劣势为优势,运用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要把相对“边缘化”的区位劣势

6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扭转为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变“不东不西”为“东西互动”、“联东结西”。

1.3 城镇化战略:中原城镇群

1.3.1 背景

(1) 现代城市群逐渐成为国际生产力分布体系和劳动地域分工中的新的空间组织形式。

城市群的竞争日益成为市场竞争和国力竞争的载体。

(2) 我国城镇化的迫切需要。因为城镇化加速发展需要大城市化和城市的集群化发展,

以与之相适应。城市群反过来又促进了区域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3) 中部五省战略位置非常显著,但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核心地位极不一致,原因就在

于中部“三农”问题突出,城镇化水平低下1。城镇化是解决中部省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因为城镇化有效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和资源重新分配。

1.3.2 中原城镇群的当前走势

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建设起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和城市群。中国的城市群在原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辽中南等城市群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还必须培育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城市群。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崛起的一个新的城市群体。它位于中国的中部,是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和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城市联合体已初具雏形,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城市圈还不具备可比性。

1.3.3 对安阳的利害分析

有利的方面:可与城镇群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增强整体竞争力,参与全球竞争。 不利的方面:安阳还没有被纳入到比较成型的城镇群中,这其中包括华北城市群框架、中原城市群雏形以及东部以环渤海经济带为依托的东部城市群。安阳受经济辐射小,孤军奋战,甚至受到夹击、排挤。

解决方法:安阳近期应加强与中原城市群的联系。从长远来看,要应用梯度推移理论,乘产业转移之势,逐渐强化与其他经济区、城市群的联系。促进人口流动和就业。

1.4 旅游经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1.4.1 背景——旅游经济带来全新机遇

国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世界遗产地作为解决就业问题和创收的主要途径。即使在发达国家比如英国,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也是主要经济增长点。凡是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几乎都对旅游业产生巨大带动效应,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例如,在承德避暑山庄被列为世 1

中规院名城所,我国中部地区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7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界文化遗产后,前往游览的游客人数增加了10%。

国家在不断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鼓励公民出游。这主要体现在积极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牢固基础,以及修改制订关于公民的假期政策上。

近年来,国内居民呈现出强大的旅游需求,中国加入WTO和申奥对我国旅游业的结构、体制、管理、营销方式和客源结构等方面将带来深刻变革。作为服务贸易经济和我国涉外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旅游业,因其在国际上不存在产业雷同也不易垄断,有望成为适应新形势的优势产业,旅游业发展由此面临全新机遇。

然而,面对国内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就近年来河南旅游已建成的产业规模和体系来看,就目前全球社会发展观念转型的必然选择来看,理性思考当是河南旅游应尽快培育成支柱产业。但是目前河南旅游产业发展还没有发挥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外汇收入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旅游客源“大出小进”“外热内冷”,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4.2 旅游经济和中国遗产地保护的关系

从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情来看,潜在旅游市场对世界遗产地的需求非常强烈。而从经费需求角度及遗产保护的必要性来分析,旅游的收入为保护历史遗产提供了一定的财力。所以,国内市场对世界遗产地的需求和开发具有必然性,旅游开发对激活旅游市场和保护遗产地有双重作用。

1.4.3 旅游经济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许多城市都把世界遗产地作为解决就业问题和创收的主要途径。例如山西省平遥县,自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旅游成为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平遥的旅游产值每年达到约13亿元,旅游已真正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和财政创收源头,并带动了房地产业、副食品、工艺品、住宿和餐饮娱乐等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安阳来说,旅游业能够带动物流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解决一部分就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并有助于同周边的邯郸、聊城等地市形成四省交界地区的旅游圈。

8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 区域关系与判断

安阳是我国京广、陇海两大城镇发展轴上的城市,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城市,也是河南省北部重要城市。从宏观区域层面分析,安阳具有多层次的发展定位。分析安阳在全国、四省交界地区及河南省内的发展条件,有助于认清安阳在未来不同区域层次所肩负的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2.1 现状经济联系方向

人流、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城市之间相互联系最为直观的判断方法,考虑到资料收集的有效性,用多组数据来分析安阳社会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

2.1.1 外来人口来源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安阳市共有外来人口31.3万人,其中来自市域内部的流动人口19.1万人,占61.1%;来自河南省其它地市的外来人口9.3万人,占29.5%;来自其它省份的仅有9.4%,且集中在河北、山西、浙江、安徽、山东、湖北、陕西、四川六个邻近省份。由此可以看出,安阳目前辐射能力有限,吸引人群范围主要在市域和省内地区,对省外吸引力弱。

本市2.4).5%1.3%本省河北山西浙徽鲁鄂陕川其它3.7%2.0a.1%

图1 2000年安阳市外来人口分布

2.1.2 长途客运交通流向

安阳的长途客运交通联系分为四个层次:

河南省的郑州、新乡及河北省邯郸是联系紧密地区,日发车100班次以上; 河南省的濮阳、鹤壁是联系较为紧密地区,日发车50班次以上;

河南省的焦作、洛阳、开封,山西省的长治、太原及北京是联系一般地区,日发车10班次以上;

其余为有联系地区,范围大致在500公里内。

9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图2 2004年安阳长途客运交通联系

资料来源:根据安阳县、林州市、滑县及安阳市长途车站四地长途客运站班次表汇总绘制

2.1.3 城区出入口车辆流量

据安阳市区各出入口车辆流量调查,西向的林州方向、东向的濮阳方向、南向的郑州方向、西南向的鹤壁方向是进出城区的主要方向。

图3 2005年安阳市区各出入口车辆流量调查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2005年6月30日的安阳市城市出入口道路交通调查

10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1.4 外出务工流向

解放后林州为解决缺水问题而修建人工天河红旗渠,造就了大批能工巧匠,改革开放后林州数十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去往北京、天津从事建筑业。直至今日,安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大约在60万左右,主要是前往北京、天津等地,从事建筑、保安等短期临时性工作。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作为河南省省会的郑州、作为安阳以前行署所在地的新乡、同属交界地区的邯郸、鹤壁和濮阳、距离安阳最近的煤炭基地长治和焦作,是安阳目前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域。

2.2 安阳在国家层面区域关系与判断

隋唐以前,安阳居“天下之中”,依山傍水、气候宜人,作为七朝古都,长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隋唐以后,全国经济中心南移至江淮地区,安阳在国家层面的地位有所衰落,但得益于南北向太行山驿道和东西向京杭大运河航道永济渠在此交汇,安阳是我国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有“河朔第一要地”之称。解放后,由于京广铁路、107国道建设和以安阳钢铁厂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安阳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应该说地理区位、交通条件是安阳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因素。

虽然安阳处于京广、陇海两大国家级城镇发展轴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区位,但是这一优势并不是独特的,太行山麓的众多城市均有类似的区位条件。从纵向上看,安阳的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但从横向比较,安阳作为地区交通枢纽所拥有的相对优势不断削弱。近年来高速公路的大规模、高密度建设,使城市间的运输与交往方式从单纯依赖铁路向公路、铁路并重转变,各城市之间的实现点对点的便捷联系,改变了过去必须通过安阳与其余地区联系的状况。公路建设的均质性发展,削弱了安阳在交通条件方面的优越地位。

因此,安阳在国家层面上意义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

2.3 安阳在四省交界地区定位

2.3.1 晋冀鲁豫四省规划设想

《河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将全省划为环京津和冀中南两大城市经济区,环京津城市经济区以唐山为省域中心城市,依托北京、天津发展。冀中南城市经济区以石家庄为省域中心城市,以京广铁路为发展轴。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提出以济南、青岛为双心形成山东半岛城镇群,以京九、京沪、烟威蓝烟、德东、日荷为城镇发展轴的城镇格局。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出以郑州为中心构建中原城镇群,作为城镇发展核心,同时依托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形成两条城镇发展轴。

11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则以晋中城镇群为核心,依托同蒲铁路、太焦铁路、石太铁路形成城镇发展轴。

因此,晋冀鲁豫四省都在全力打造以省会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镇群,四省交界处城市均不在省域发展的核心内,也不隶属于比较成型的城镇群中,与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合作难以得到省级政府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受到制约。

2.3.2 安阳在四省交界地区的发展水平

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共有八个地级市,其中邯郸经济实力最强,安阳、新乡、长治、聊城在第二层次。整体而言处于较为均衡的发展状态,缺乏龙头城市的辐射拉动作用。

表1 2003年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八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总人口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生产人均财政名称 可支配收人均纯收(万) (亿元) (亿元) 总值(元) 收入(元) 入(元) 入(元) 857 762.74 63.7 8936 743 6842 2900 邯郸市 320 255.66 36.52 8012 1141 7072 2886 长治市 564 454.19 20.24 8074 359 6800 2677 聊城市 529 361.79 17.77 6869 336 7072 2431 安阳市 547 378.95 15.55 6940 284 6231 2409 新乡市 143 122.25 4.40 8587 308 5977 2554 鹤壁市 濮阳市 菏泽市 安阳位次 355 874 5 265.03 290.10 4 10.27 15.97 4 7495 3337 7 289 183 4 6327 5891 1 1948 2212 5 数据来源:河南省各市数据源于《2003年安阳统计年鉴》,长治市数据来源于《山西经济年鉴》,聊城市和菏泽市的数据来源于《山东统计年鉴》。

2.3.3 安阳在四省交界地区的定位

交界地区的城市宏观区位条件类似,产业结构雷同,在吸引投资方面竞争激烈,而且城市普遍实力不强,远远没有到能够辐射周边的作用,规划期内相互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因此,安阳以加强自身修炼为主,要强化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劳动力、物资、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产业前后向的有机合作创造条件。

表2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八市产业特征

城市 产业特征 备 注 邯郸 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邯钢是全国钢铁企业十五强工业为辅,日用瓷在全国陶瓷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之一 安阳 钢铁、煤炭、轻纺工业为主,门类齐全 安钢是全国钢铁企业十五强之一 长治 煤炭、电力、冶金、建材 聊城 农用车、客车、机械纸、化肥、阿胶、电解铝 菏泽 电力、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林产品加工 濮阳 石油、化工、电力、建材、食品

12

煤炭基地 东胶集团是最大企业 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最大、最好的煤田,天然气基地 中原油田所在地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鹤壁 有煤炭、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汽车配件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新乡 轻纺、电子、医药、建材、化工、机械、轻工,门类齐全、结构完整 鹤煤集团是最大的企业,重要煤炭提供基地 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但在行业里属领先地位,效益普遍较好 2.4 安阳在河南省内定位

2.4.1 河南省城镇发展构想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出城镇空间组织方式为“集聚为主、突出重点、轴线扩展、分区实施”,其中:

集聚为主:规划期内城镇及非农产业的空间布局应集中发展,进一步扩大集聚效益,提高城市的区域影响力和经济带动作用;

突出重点:城镇发展和布局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中原城镇群和各区域中心城市;

轴线扩展:充分发挥交通网络优势,建设京广、陇海两条十字型城镇发展主轴,以及二纵三横的城镇发展次轴;

分区实施:将全省划分七个城镇发展区,即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区,以安阳为中心的豫北城镇发展区,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城镇发展区,以信阳为中心的豫南城镇发展区,以三门峡为中心的豫西城镇发展区,以南阳为中心的豫西南城镇发展区和以漯河、平顶山为中心的豫中城镇发展区。

2.4.2 中原城镇群发展特征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三大都市连绵区,及辽中南、成渝、关中、闽南三角区、长株潭、江汉平原、昌九景等多个城镇群。中原城镇群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多数城镇产业结构趋同缺乏分工、产业联系较为松散、并未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态势,总体来看是一个尚在培育中的城镇群。

表3 2004年中原城镇群概况

所辖范围 郑州 焦作 洛阳 开封 全部辖区 全部辖区 市区、偃师市、孟津县 市区及开封县 市区、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新乡 原阳县、获嘉县 许昌 市区、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 济源 市区 小计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万人) 650 340 277.2 152.3 356.1 307.5 66 2149.1 生产总值(亿元) 1377.9 455.7 596.5 140.1 354.9 401.2 120.5 3446.8 2.48 13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占河南省比例 14.9% 22.1% 39.1% 但中原城镇群具有较为乐观的发展前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确定了“一带、七轴、多中心”为骨架,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网络状、开放型的城镇空间结构,其中“多中心”是指三个大都市连绵区、八个城镇群和重要的支点城市,是国家未来空间发展的重点地区和空间组织的核心。中部地区以武汉城镇群为重点,大力发展中原城镇群,作为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落实国家区域的发展政策的重要地区。

图4 全国城镇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年),2005年

2.4.3 安阳在河南省内定位

河南省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将会全力极化发展中原城镇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促进郑州等城市脱颖而出,参与全国范围内的区域竞争。而安阳等边界城市将难以获得省级政府的政策倾斜,甚至会出现为人为扶持发展郑州而弱化安阳的现象。河南省烟草行业整合过程中,效益最好的安阳卷烟厂被并入效益较差的郑州新郑卷烟厂就是一个实例。

安阳位于豫北地区,历史上就是河南省发展较好的地区,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省第四位,且是河南重要的工业基地,2004年生铁、钢、成品钢材、化学农药的产量均居全省第一。安阳距郑州仅189公里,交通便捷,且郑州、新乡是目前安阳最大的联系方向。因此,安阳需要抓住中原城镇群尚需要较长时间培育的时机,大力强化与省内发展核心郑州的产业、社会、经济联系,主动强化与郑州的产业合作,如目前高新区内已有来自郑州的食品企业。

14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表4 2004年河南省城市竞争力排名

城市 综合竞争力排名 0.2418 0.1857 0.1822 0.1790 0.1657 0.1515 0.1330 0.1289 0.1266 0.1192 0.1184 0.1183 0.1172 0.1150 0.1013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综合市场占有率排名 1 2 8 4 10 9 7 5 13 12 6 3 11 15 14 综合GDP增长排名 1 3 7 2 4 6 9 15 5 13 10 8 14 11 12 综合就业增长排名 1 4 15 10 5 13 8 14 9 3 11 12 6 2 7 综合环境综合生资源成本产率排节约排名 名 1 11 7 14 6 5 12 9 4 2 10 15 3 8 13 1 3 2 4 8 6 5 7 11 14 9 13 12 15 10 综合收入水平排名 1 2 3 4 7 5 8 9 15 13 10 6 11 12 14 郑州 洛阳 濮阳 安阳 新乡 漯河 平顶山 许昌 信阳 周口 南阳 焦作 驻马店 开封 鹤壁 资料来源: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70`P@0 %0%钢铁烟纱材药氨生卷钢农成品学合成化合成洗涤剂

图5 2004年安阳在省内排名前五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河南的比重

2.5 安阳在豫北地区定位

2.5.1 豫北地区三市发展状况

安阳自古就是豫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计划经济时是物资集散中心。在三个城市中,安阳的城市人口、城市面积均是其它城市的两倍,而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是其它城市的六倍以上。相比较鹤壁和濮阳较为单一的产业门类,安阳城市的综合性最为突出,其社会设施最完善、科研教育实力最强,交通、物流转运量最大。据省域体系规划,河南省将建成1个国家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和12个区域性枢纽,安阳是豫北地区唯一

15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的区域性枢纽。

表5 2004年豫北三市市区概况

城市 非农业人建成区面口(万人) 积(平方公里) 安阳 濮阳 鹤壁 66.98 38.37 34.28 73 34 40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亿元) 收入(亿元) 194.54 155.30 76.72 14.62 8.20 4.19 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 93.44 17.09 6.17 人均生产总值(元) 19037 29374 14695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5

2.5.2 安阳在豫北地区的定位

安阳、濮阳、鹤壁三市的关系源远流长,1983年开发中原油田以前濮阳隶属安阳行署,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安阳市的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而且由于鹤壁以煤建市,老城区偏离交通干线,长期以安阳的汤阴县为交通出入口。

同时,三市之间的经济往来极为密切。安阳是河南省的冶金重地,拥有安钢、永兴、豫北冶炼、林钢、亚新等众多冶炼企业,需要巨量的煤、焦、油、矿、电。鹤煤集团是鹤壁最大的企业,是重要煤炭提供基地。中原油田、中原大化、中原化纤是濮阳的支柱,不但为企业提供着油、气,更为三地城市的消耗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相互交流对物流、运输等起到了一系列带动作用。这些紧密的联系是更广泛合作的前奏、基础。

因此,安阳在豫北地区已具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初步形态,具有一定的聚合和带动能力,需要突出其综合职能,全力建设教育、文化、金融保险等社会设施和商务设施,提升服务中心职能;打通安林高速向东至山东聊城段、向西至山西长治段的建设,实现区域交通网络整合;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人员、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往来和贸易自由流动,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经济一体化发展。

2.6 小结——安阳在区域中的发展定位

安阳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有三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申报中的世界遗产所在地,“认识中华文明从安阳殷墟开始”,要融入中原地区旅游线路组织中,共同承担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在中观层面,安阳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正在发展中的中心城市之一,以强化自身实力为主,努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信息、经济联系,促进劳动力、物资、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在微观层面,安阳是豫北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突出综合性,以交通物流中心、商务信息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为主要职能。

16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3 经济与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3.1 经济发展

2003年安阳市实现生产总值361.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69元(约830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6.3:53.5:30.2,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

同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8亿元,其中进口2.7亿元,出口2.1亿元。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7.8亿元。

3.1.1 经济发展阶段

(1)工业化发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的衡量是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度量直接相关的。工业化最明显的特征是加工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农业比重在不断下降。由于工业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演变过程,因此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多采用综合性指标体系来评价。

2003年,安阳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约83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30.33%,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3.4%。根据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关于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相关理论2,综合评价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镇发展水平,判断目前安阳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表6),以原材料(有色金属资源、建材资源)采选初加工为主。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大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加工装配工业为主的高加工化阶段转变。所以,目前安阳市的工业化进程大致相当于我国的平均发展水平。

尽管如此,安阳市人均GDP、非农产业就业比例等指标都远没有达到表中“工业化阶段中期”的标准。也就是说安阳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前的工业化水平并不吻合,在某些方面甚至落后于工业化,经济发展不协调。

表6 工业化阶段判断指标

指标 初期 收入人均1240-2480 工业化阶段 中期 2480-4960 后期 4960-9300 一产<10%,二产保持最高水平,三产持续上升 9300-14880 一产低,二产相三产比重最高 830 16.3:914.7 17.6:50.5:31.9 1100 18.3: 49.7: 32.0 后工业化阶段 安阳市 河南省 全国 水平 GDP(美元) 产业三次产业一产高,一产<20%,结构 比例 二产低,二产>三产三产高 2

对稳定或下降,53.5:30.2 且比重最大 这一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虽然是国家层面,但也可以作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比较的参考。

17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工业轻重工业轻工业结构 比例 占优 以原料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化阶段 以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高加工化阶段 70-90% 30-70% 技术集约化时27.6:73.4 36.8期 63.2 41.6% 30.33% : 就业非农产业结构 就业比例 城镇 城镇化率 40-55% <10% 55-70% 10-30% 90%以上 >70% 39.8% 27.2% 50% 40.5% 注:收入水平参照钱纳里(1996年美元);产业结构参照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

(2)产业结构发展阶段

吴传钧、邓锋等对产业结构演化过程的研究将产业结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3:①区域工业化前期: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份额最大,农业占主体地位,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在30~50%以下,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②快速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由单一型变为混合型,产业结构起初为“一、二、三”型,后期变为“二、三、一”,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化快速推进,重型化加强。③工业化稳定发展阶段:经济较发达,工业由原材料工业为重心转为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经济结构日趋综合化,且以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为产业主体,第三产业就业率超过一、二产。④后工业化阶段:在组装工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信息化、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

2003年,安阳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6.3:53.5:30.2,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另外从增长趋势看,安阳市GDP达到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分析安阳市近十年来的GDP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情况(图6、图7),可以得出总体上,第一产业GDP趋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则呈现出加速发展和平稳增长的势头。2003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总产值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3.6倍和3.7倍。工业增长了3.6倍。安阳市的第二产业一直都呈现出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增长的特征。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安阳市产业结构发展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100?%第三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一产业60@ %0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图6 安阳市历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动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

3

见吴殿廷主编,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8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25000002000000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50000010000005000000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图7 安阳市历年三次产业产值变动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

3.1.2 经济发展速度

从河南省与安阳市历年的GDP增长指数(图8)可以看出,90年代之前安阳经济发展速度较不稳定,90年代之后则呈现与河南省水平较为类似的趋势。2000年以来,安阳市经济增长进入了又一个快速增长期。2003年GDP按可比价格比去年增长13.8%,2004年增长14%。

120118116114112110108106104102100安阳市河南省尽管1995年以来安阳经济增速的排名总体上不断前进(表7),但最近几年,安阳市面临着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位次后移的问题。2004年GDP的增速按可比价格仅比2003年加快0.2个百分点左右。且2004年GDP完成数量及增速低于省内先进地市,在全省的位次有逐步后移趋势。2003年底,安阳市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在全省排第5位,低于郑州、洛阳、焦作、济源市,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国水平(表8);而2004年1-9月则排第17位,低于全省平均速度0.6个百分点。安阳市发展的压力与日俱增,邻近地市的赶超趋势较强。

197819801985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图8 河南省与安阳市历年的GDP增长指数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河南统计年鉴2004

19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表7 河南省主要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990年不变价)(%)

城市名称 河南省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信阳 安阳位次 2000 20.8 12 11.5 11.5 9 11.9 8.7 7.4 19.3 67.7 53.1 18.5 10.3 11.8 9.7 9.3 6 1999 3.44 7.77 8.93 4.16 4.33 9.34 10.03 9.33 -0.6 -36.19 -17.88 11.98 5.63 7.02 5.91 9.06 3 1998 - 10.3 0.5 5.2 5.5 6.9 8.6 6.6 6.8 22.7 3.9 8.5 31.4 10 6.8 7 1997 - 4.97 -2.62 9.63 6.71 1.1 8.54 0.87 -2.24 4.68 18.76 13.64 9.54 15.59 143.51 11 1996 17.2 12.5 8 5.7 13.7 6.6 14.8 12.9 10.3 13.4 19.5 14 5.6 3.4 - 10 1995 14 22.7 12.4 12.5 6.1 8.5 20.9 27.5 15.6 13.3 1.4 15.4 1.3 19 - 10 注:1996年以前全省总计中包括市辖县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表8 河南省各地市支出法生产总值增长指数(2003年,以上年为100)

市 郑 州 市 开 封 市 洛 阳 市 平 顶 山 市 安 阳 市 鹤 壁 市 新 乡 市 焦 作 市 濮 阳 市 许 昌 市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04

支出法生产总值增长指数 114.8 106.4 116.6 110.7 113.8 113.5 113.5 115.0 110.6 112.8 市 漯 河 市 三 门 峡 市 南 阳 市 商 丘 市 信 阳 市 周 口 市 驻 马 店 市 济 源 市 河南省 全国 支出法生产总值增长指数 111.3 111.5 111.2 99.9 109.1 96.6 101.2 114.8 110.8 109.3 3.1.3 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实质上是一种效率的体现。经济发展的质量不仅体现在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中,也体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点的选择上。

此外,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时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作为经济福利水平或居民生活水平的量度来说,并不全面。地区生产总值的单纯经济指标也不能反

20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映出家庭收入情况、劳动力情况、福利事业和环境污染问题。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在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补充对人均收入、财政、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考察。

(1)从经济产业方面看

人大教授刘再兴选择了由多个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以衡量我国各省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刘再兴,1989)。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增长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工业化结构比重、结构转换程度、人口素质、技术水平、城镇化水平和消费水平等指标。按照计算出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刘再兴划分出了“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经济不发达区”三大类型地区。其中河南省社会经济发育水平为0.3601,属于“经济成长区”4。

对于安阳市而言,如何利用好有限的物质与资金资源,达到最佳的经济产出,正是如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由于安阳市工业对GDP增长有较大贡献,安阳呈现工业化导向的经济增长。这既是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和增长速度的综合表现,也离不开河南省的省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和“经济成长区”的大背景。然而,与工业相比农业增长趋缓,三产增速明显不够。这说明这种导向的增长方式的内部动力具有局限性,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不一致。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5,安阳现有的工业化水平并没能兑现为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从城镇化、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加以改善。

(2)从社会福利方面看

在人均收入和财政方面,2004年安阳市全口径财税收入完成67.68亿元,其中国税完成39.75亿元,地税完成17.82亿元,财政完成10.11亿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7亿元(其中市本级10.74亿元),同比增长34.5%,居全省第四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同比增长11.9%。受国家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驱动,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5元,同比增长16.2%。2004年安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缩小的变化。河南省统计局对全省18市城镇居民2004年收入排座次也显示安阳市位居城镇居民收入第三名(郑州9363.66元,洛阳8622.18元,安阳7903.09元)。

虽然人均收入的增幅显著,但从量上看,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仍为农民人均收入的将近3倍,城乡收入差较为显著,二元经济仍较为明显。

3.2 农业发展

3.2.1 农业发展现状

(1)河南省农业发展整体情况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农业历史悠久。南宋以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向南方和北方沿 45

见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刘易斯把农村部门列为最低生存费部门,把城市归为先进部门,提出了农业和工业两部门概念。他认为,农业产生过剩人口,转入工业部门,但不等于农村劳动力转入城镇,农村与城市间的劳动力转移也不同于农业和工业间的劳动力转移。见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海迁移,但河南仍然是重要的人口集中地和粮食主产区。目前河南是中国的主要粮棉生产基地,小麦、烟草和芝麻的产量居中国第一位。河南烟草的质量最好,中国几乎所有高品牌的卷烟制造都是使用河南的烟草原料。

虽然河南省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缓慢,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市场农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因此走向国际市场的河南农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包括:

①农业及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大市场的要求。多年来,在农作物品种的培育上,往往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品质。如杂交玉米的推广,虽然在产量上实现了较大突破,但是品质上却有所下降,造成了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差。

②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与国际大市场接轨。一是种植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存在问题有;二是市场滞后性。其次,农产品的品质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初级产品多,而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制成品少;大路货多,紧俏商品少;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

③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还需加快。目前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的运行还远不够规范,一些与国内外贸易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如贮存、交通、通讯等设施还比较落后。

④农民的抗风险意识还不够。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户生产分散,力量单薄,只是本能地维护自身利益,往往出现自杀性竞争,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在国际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

(2)安阳农业发展现状

安阳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半湿润偏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紧缺。安阳市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是全国八大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之一,在种植业、林果业、饲养业等方面都有比较优势,名优特农产品种类较多。截止2004年底,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80亿元,同比增长8%。全年粮食总产量245.54万吨,比上年增加17.8万吨,同比增长7.9%。农副产品方面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等。滑县优质专用小麦享誉河南“粮仓”,内黄红枣、尖椒和生态农业、林州山区地方特产、汤阴县高品质小杂粮和高效农业等、安阳县的小磨香油都具有辐射周边市场的重要性。

2003年安阳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种植业增加值约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70%,畜牧业增加值约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5%。种植业的比重比畜牧业多出将近2倍,在第一产业中占主要地位。2003年全年粮食产量227.6万吨,棉花产量3.6万吨,油料产量27.6万吨,水果产量34.6万吨。

近十年来,安阳市第一产业产值结构变动不是很大,由图6可见1995~2001历年的农业GDP比重浮动不大,呈现稳定的态势。与安阳市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状况相比,安阳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长期困扰农业的“三农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农业作为弱势产业的基本状况也没能得到根本扭转。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增收缓慢。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加上干旱因素,制约了安阳市的粮食生产。近年来,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以及改造中低产田逐渐成为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此外积极开展高效农业开发,逐步形成了一批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带。在畜禽养殖、改良的带动下,

22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畜牧业已发展壮大,培育扶持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田耕种、灌溉、收割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2003年全市肉类产量18.51万吨,比上年增长7.4%。

近年来安阳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农业办工业,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例如,汤阴县已新上健丰食品公司10条饼干生产线,豫鑫公司投资5300万元新上万吨木糖醇项目,永达食品投资6000万元新上出口2万吨熟食产业。

(3)安阳与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比较

安阳周边的地市中,濮阳市的第一大经济作物是花生,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宗产品。濮阳市的粮油种植业、蔬菜、水产养殖、林果业也就有一定优势。河北省邯郸市以盛产小麦和棉花(“两白”)著称,其棉花种植面积约占河北全省1/7,产量占1/4,邯郸市东部平原地区有“冀南粮仓”之称。

比较安阳与周边城市以及河南省的第一产业情况(表9)不难发现,安阳市农业GDP的比重显得非常低。所有地级市中农业比重低于安阳的只有洛阳和漯河。周边的濮阳、鹤壁、新乡也都比安阳高出一倍。安阳市第一产业比重远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甚至也低于省会郑州。

表9 河南省主要城市第一产业GDP比重

地级市名称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河南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信阳 周口 驻马店

5.27 1.77 5.91 1.61 2.18 1.62 6.67 2.31 3.47 3.32 2.21 1.57 1.76 28.98 5.99 3.56

5.9 2 6.4 1.7 2.2 1.9 7.5 2.6 3.9 3.6 2.5 1.7 2.1 30 5.8 3.8

6.9 2.2 6.8 2.3 2.3 2.4 8.3 2.9 4 6.9 0.3 1.9 2.3

- 2 6.9 2.3 2.9 2.4 8.6 3.1 3.9 7.1 2.8 2 2.5

- 10.8 1.83 6.31 1.89 2.7 2.3 6.57 3.08 3.9 3.92 2.88 2 2.79

2.3 6.6 2.3 2.5 2.9 8.3 2.6 3.7 3.9 3 2.4 2.9 - - - -

10 2.3 6.1 2.1 2.3 1.9 8.1 2.9 3.4 3.7 3.4 2.4 2.7 - - - -

15.72 15.8 32.4 17.9 22.38 17.7 16.9

18 32.4 37.36

- - -

- -

- -

12.2 19.1 20.5 22.7

注:1996年以前全省总计中包括市辖县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3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3.2.2 农业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入了供大于求的年代。加入WTO之后,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更为显著,特别是农业中小麦、玉米将受到较大冲击。而畜牧和蔬菜将具有强竞争力。结合上面河南省和安阳市的农业现状分析,认为安阳市的农业发展应遵循以下思路。

(1)资源禀赋原则

继续秉承丰富的劳动力和农副产品资源,继续适当发展劳动力密集的内需型产业和产品(如粮食、蔬菜、棉),进一步巩固邻近地市的生产区和市场。

(2)内部循环原则

保持加入WTO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就必须靠“国际经济大循环”和“国内经济大循环”两个车轮共同推动。安阳位于的豫北地区地处“国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位置,应以满足国内农产品需求为市场导向,积极发展内向型经济,抓住豫北乃至中部地区农民的需求这个“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核心。

(3)动态比较优势原则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认为,包括中原在内的中部地区应以培育农业产业群、农业机械及生产资料工业产业群、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群等为基础和主导,带动整个区域发展6。加强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开发高效优质作物、特色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等特色农业产品,提高加工深度,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是适合安阳情况的农业发展思路。

例如,近年来,安阳县农信联社大力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累计发放特色农业贷款6亿元,对双孢菇、食用菌、樱桃红萝卜、梅花鹿、奶牛等10大特色农业进行强力扶持,受惠农户达5万余户,全县现有各类特色农业专业户8500户,特色农业小区20个。特色农业成为该县的富民支柱。

又如,就粮食转换来说,就有两条途径,一是小麦、玉米、大豆等的深加工,生产工业和食品原料,增加附加值;二是发展包括肉牛在内的畜牧业,使粮食转化为肉蛋奶,面向市场需求,增强农业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此外,公司加农户发展产业,“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的思路也是可借鉴的模式。另有研究表明,豫北地区是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的适宜生态类型区7。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小麦育种目标总是定位在高产或超高产上,所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大多都是中筋小麦,而强筋小麦则寥寥无几。为此应筛选出适宜豫北地区种植的优质作物品种,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4)缓解二元经济原则

基于河南省省情,解决“三农”问题是全省当务之急。安阳农业的发展具有基础优势,解决三农问题后,将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这里,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结合,“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是主要战略。史璞表示,“把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后面还不够,应该像国家出台一号文件一 67

“中部崛起”系列报道之三:中原凭什么崛起,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2月21日

郝治安、季保平,适宜豫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筛选研究,种子,2003年第4期

24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8 解决“三农”问题并不能把农业看作被动的剩余劳动力“池”,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要素贡献、产品贡献和市场贡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扮演积极角色。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它是联系农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纽带,是消除二元经济的重要途径。

3.3 工业发展

3.3.1 工业发展历程

1949年底,安阳全市工业企业仅94家,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03万元,现价工业总产值892万元,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解放后经过不懈努力,到1952年,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188个,现价工业总产值7018万元,按1949年不变价格计算较1949年增长7.1倍。

(一)“一五”时期(1953年—1957年)

从1953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工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在1956年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17323万元,较1952年增长1.57倍。

(二)三年调整和“二五”时期(1958年—1965年)

这是安阳工业大发展的时期,在短时间内建起了安阳市的钢铁、煤炭、水泥、橡胶、电器等缺门工业,新建河南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安阳钢铁公司和安阳发电厂。但从1958年开始,由于急于求成使得工业发展遭受挫折,1960—1962年安阳市财政连续出现赤字。1963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生产形势逐步好转,1965年全民工业利润达3547万元,创建国以来最高记录。该年工业总产值达40144万元,较1957年增长1.28倍。

(三)“三五”和“四五”时期(1966年—1975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1967年、1968年、1976年经济陷于瘫痪状态。全市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特别是1968年财政出现赤字。但此时期国家对安阳进行了大量投资,除安钢、电厂、纱厂等企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外,还新建了一大批大、中、小型骨干企业,大大增强了安阳的工业实力。1975年现价工业总产值达113413万元,较1965年增长2.19倍。

(四)“五五”时期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6年—1980年)

1976年结束了十年动乱,经济在恢复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1977年现价工业总产值完成134189万元,较1975年增长20.09%;1978年现价工业总产值完成147676万元,较上年增长10.5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阳市工业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轨道,进入了安阳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全面高涨时期。1980年现价工业总产值完成180054万元,较1975年增长49.17%。

(五)“六五”时期(1981年—1985年) 8

“中部崛起”系列报道之三:中原凭什么崛起,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2月21日

25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从1982年到1985年底在全市开展了工业企业全面整顿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有19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在20家企业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些产品在全省和全国同行业中占重要地位,如汽车灯泡、震动器、电磁铁、机床等,并在工业技术改造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六五”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大部分提前和超额完成,1985年全市现价工业总产值338335万元,较1980年增长79.50%,五年平均递增12.41%。

(六)“七五”“时期(1986年—1990年)

全民工业企业全面实行了厂长负责制,绝大多数厂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七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8.94亿元,完成竣工投产项目56个。同时完成技术改造项目311个,增加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档次。该期间安阳市农村个体、村及村以下办工业迅速崛起,1990年村办工业产值和农村个体工业产值分别达12.70亿元和2.88亿元,比1985年增长1.59倍和1.95倍。1990年工业总产值完成37.34亿元,比1985年增长1.4倍。

(七)“八五”时期(1991年—1995年)

此期间安阳市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高达89.04亿元,完成了安阳彩色显象管玻壳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等多项扩建项目,还新建了381个小型工业企业,是建国以来建成企业最多的时期。“八五”期间全市完成技术更新改造投资30.63亿元,技术更新改造项目5791个,大大增强了安阳市工业经济的实力。

(八)“九五”时期(1996年以后)

形成了冶金、机械、食品、电子、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十大优势产业部门综合发展的工业行业结构,构成了全市国民经济的骨干产业群体。1998年全市工业企业28773个,工业总产值283亿元。

建国以来,安阳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还是在工业总产值上,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其趋势见图9、图10。

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1952年1957年1965年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图9 安阳市历年工业企业单位数

26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资料来源:安阳五十年 安阳统计年鉴2003

60000005000000400000030000002000000100000001952年1957年1965年1975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相对构成(%)

100 16.9 53.5 48.1 29.3

13.8 5.1 20.8 21 7.7 36.3 9.4

图10 安阳市历年工业总产值 资料来源:安阳五十年 安阳统计年鉴2003

3.3.2 工业发展现状特征

(1)工业总量增长势头良好

表10反映了安阳市2003年的GDP产业构成、工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从中可以看出,工业在安阳市国民经济中占据将近50%的“半壁江山”,且工业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的运行状态都较为良好。

表10 2003安阳市生产总值构成和增长情况

GDP总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第三产业

全部国有及限上工业实现利税 全部国有及限上工业资产总计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

绝对值(亿元)

362 61 195 173 106 45 448

比上年增长(%)

(2)轻重工业并举,偏重工业

目前,安阳市工业行业大类已达35个,门类比较齐全。安阳市依托安阳钢铁公司、安彩集团公司、安阳电厂、安阳机床厂等大型企业,不断发展冶金、电子、电力、机械等行业,医药、纺织、食品、化工、造纸等传统行业也在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轻、重工业比为22:78(1990年为52:48),清晰地反映出安阳市目前以重型为主的工业体系特征。

表11给出了2002年安阳市主要工业行业的总产值和比重。由此看出,部门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的行业,依次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1.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0%)、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与供应业(9.3%)和装备制造业(8.1%)。这四大行业的产值之和占安阳市工业总产值的59%。

27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表12则给出了2003年安阳市工业行业中,按总产值排名前15名的行业的所占比重和增长指数。结果同表6所反映的趋势吻合。排名第一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以上。紧随其后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但各自的比重均不到10%。由此看来,金属冶炼加工堪称“龙头老大”,占据了安阳工业的绝对主导地位,增长速度上也可观。

表11 2002年安阳市工业主要行业的总产值和比重 行 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与供应 装备制造业 纺织业 烟草加工业 医药制造业 合计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03

表12 2003年安阳市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指数排名 行 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纺织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烟草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医药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

工业总产值(万元) 比重(%) 增长指数(上年100)

1430838 368126 307750 190108 180039 174159 142562 136714 95353 92280 87600 83245 70235 70207 62051

37.4 9.6 8.0 5.0 4.7 4.6 3.7 3.6 2.5 2.4 2.3 2.2 1.8 1.8 1.6

135.6 132.9 114.6 108.6 103.5 118.1 119.8 106.1 129.5 107.1 118.3 116.7 112.8 113.6 274.7

总产值(亿元) 行业产值占全市比重(%)

91.99 29.01 27.14 23.71 16.11 14.71 6.48 100

31.6 10 9.3 8.1 5.5 5 2.2 100

2003年安阳市全市的轻、重工业产品总产值比例为26.6:73.4(其中市区为20.0:80.0),反映出安阳市尤其是市区的工业行业偏重的特点。安阳在重工业方面,由表12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排名前十五的行业中可以看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单独一项就贡献了安阳将近四成的工业总产值。另外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煤炭开采和化学原材料也占据了工

28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业总产值的约10%。电力供应占8%,烟草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也占了8%。通信设备、计算机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也独占了约15%的工业总产值。在排名前十五的行业中,轻工业只占少数几项。纺织业和烟草加工分别贡献了约5%的工业总产值,食品加工业4%,造纸业不到2%,可见轻工业的行业门类多,但总量小,较为分散。另外,从增长势头看,所列的轻工业部门增长指数大多介于100~120之间,与增长迅猛的重工业部门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图11)。

总的来说,安阳的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原材料等重工业总产值占了多数,钢铁、冶金工业占有绝对主要地位,且仍保持较快增长。而轻工业产值贡献小,门类多,较细碎。同时也可看出,安阳市工业行业中,原材料、初加工工业比重大,工业经济的增长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强。

130120110工业总产值轻工业重工业(%)10090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22003

图11 历年工业总产值增长指数(以上年为100)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

3.3.3 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根据安阳市自身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工业化所处阶段,认为以下问题是目前阻碍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1)主导产业不突出,与周边地区产业同构较严重

地区主导产业建立在地区资源优势基础上,应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地区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地区经济。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与地区内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其它产业的发展和综合经济水平的提升,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主导产业的制约或影响。即主导产业应具有一定乘数效应。然而安阳市工业门类多,主导产业不突出,工业主导部门带动产生的乘数效应不强。目前的主导产业也尚不能主宰地区经济的发展。

除“龙头老大”金属冶炼加工,其后的工业行业,遍及了从烟草到医药制造、从金属冶炼到装备制造的范围。重、轻工业各行业几乎都拥有一些。这样一来,安阳的工业体系中就势必没有形成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产业群。工业门类多,优势行业少,主导产业不突出,这将意味着企业对资本的竞争日趋激烈。资本竞争加剧,就会导致资本分散,不利于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2)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

29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安阳市是河南省的主要工业城市之一,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工业化、城镇化不足。为此安阳市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但实施起来仍存在较大的障碍。首先,工业发展为GDP增长做了贡献,但没有为劳动力转移做很大贡献,导致城镇化水平仍然不高。其次,工业园区、开发区普遍是厂子少,职工多,居住用地分散,工业园区的职能并不专一,出现了用地建设杂乱和浪费的问题。

(3)初级产品比重大,产业链条短

安阳工业不仅行业结构偏重,原材料、初加工工业比重也偏大,对资源依赖性大,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4)工业企业空间布局较分散

除了安钢、安玻集团和高新开发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相关工业聚集地之外,安阳市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和工业用地布局分散。这从图12所示的市区用地现状图可以清楚看出。轻、重工业混杂,老厂和新厂混杂,服务本地的和服务外地的工业混杂,污染级别不同的工业用地混杂。星罗棋布的混杂布局,在市区的道路名称中也留下了印迹:“轻纺路”、“机床厂北路”、“安钢大道”这样的路名随处可见。

市域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也不甚合理。安阳市工业企业布局混杂、分散,缺少明确的、合理的分区和产业集聚。各区、县工业小区星罗棋布,其规划各自为政,发展定位雷同,互相竞争,恶性降低地价。从根本上说,这与现行政绩考核与财税制度的局限有关。与此同时,国家“尚方宝剑”力度加大,污染较重的支柱产业的发展面临用地、国家政策和环保的多重压力,也与殷墟的旅游经济理念格格不入。

30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图12 安阳市区工业用地和重要工业企业现状布局

3.3.4 工业发展思路

(1)安阳未来应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是由工业加速发展、扩大市场范围、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环保等多方面的需求决定的。2005年上半年市政府工业分析数据表明,安阳的工业增加值位列河南省第四,失去了以往第三的位置,第三反被焦作夺得。而且安阳与后面追赶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而安阳的工业增幅则跌至全省倒数第一。这说明安阳的工业发展已经面临较大困难,同时也再次对安阳工业过于倚重钢铁等资源型产业的现状敲响了警钟。来自外界和内部各方面的压力都迫切要求安阳市重新审时度势,改变以往的工业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2)钢铁支柱产业的发展,要考虑到国家最新钢铁政策和旅游经济的影响。一是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提升技术含量;二是在布局上向外迁趋势发展。三是实事求是地面对客观的发展趋势,遏制规模扩大,切实地考虑钢铁产业的合并重组的可能性,以及钢铁业渐渐“淡出”的大趋势,寻找合理的退出模式和“另辟蹊径”的替代产业发展模式,比如强化物流业(物流园区)的配套。

(3)工业园区的建设仍需要重视。一般意义上,工业园区能够在已有的特色轻加工工业基础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尤其应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引导工业布局的空间整合。

3.4 服务业发展

3.4.1 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安阳市服务业的整体地位提升缓慢,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

前面分析到安阳历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总量稳步提高,但所占的比重却一直维持在20%上下的水平“停滞不前”。从增长趋势来看,“八五”期间第三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6.6%,此期间第一产业平均增长6.9%,第二产业平均增长22.5%。“九五”期间第三产业产值平均增长率为8.4%,此期间第一产业平均增长8.2%,第二产业平均增长4.4%。诚然,第三产业平均增长率的下降,受到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量率下降的背景的影响(“八五”期间GDP平均增长16.7%,“九五”期间平均增长6.3%),但是仍然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相对减小,甚至跟第一产业的贡献度越来越接近。第三产业的相对地位不容乐观。

从就业人口角度来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就业结构会经历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从安阳历年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化中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图13):1978~2003年间,安阳市农林牧副渔的从业人员比重降低了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先显著上升,然后从1985年以后保持稳定态势。而第三产业的就业总量却一直呈现出近似线性的增长,所吸收的劳动力持续上升,总人数由1978年的17万上升到2003

31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年的54万,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0.9%升高到16.7%。但尽管如此,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速度仍十分缓慢,还远没有成为安阳市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100??p`P@0 %0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22003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图13 安阳市历年就业结构变动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

安阳市的传统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由图14可见,2003年,这些传统服务业贡献了安阳市第三产业GDP的40%以上。从全市来看三产GDP贡献最大和第二大的,也分别是批发零售餐饮、交通、仓储业,不仅当前占有主导地位,甚至还比1998年的水平(41.3%)高出1.6个百分点。

其他行业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邮电通讯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051015202530市区全市(%)图14 2003年安阳市第三产业各行业增加值比重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

另一方面,其他类型的服务业也呈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增速相对缓慢。1998年第三产业总体增长指数110.1(以上年为100),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长指数112.6,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18.0,均高于第三产业总体增速;而金融保险业则仅为82.4,房地产业106.9,

32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增长速度低于第三产业整体水平。2003年,第三产业整体增长指数为107.7(以上年为100),运输、仓储业为105.9,邮电通信业112.8,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09.7,金融保险业则仅为112.1,房地产业102.8。

总体来看,传统的服务业仍然有较快的增长势头,但金融、房地产、教育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地位近年来也有较大提升,增速均超过了第三产业整体水平。将图15中安阳市历年传统服务业与第三产业整体的增长趋势相比较,也可以看到这种趋势。此外,文教、卫生、科研等相关的服务业的增速也高于第三产业整体水平,只是总量上还不能与传统服务业相比。

35302520151050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2200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第三产业总计(%)

图15 安阳市历年第三产业及传统服务业比重(占总GDP)

资料来源:安阳统计年鉴2003

(2)市区与全市服务业行业结构趋同,并没有突出优势。通过图14所显示的全市和市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比较可以看出,全市和市区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略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市区的社会服务业较为突出,是比重第二大的服务业行业,占全市GDP的14%。尾随其后的是“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占13%。但是,地质勘探、金融、房地产、文教卫生等服务业,其总和比重却与全市的水平基本持平,房地产业的比重甚至还要低于全市水平。这说明即使是市区,其服务业的知识化、高级化、现代化也不是很突出,没有形成带动辐射作用,以市区为首的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和产业化亟待提高。

(3)当前的服务业行业结构不符合安阳发展旅游经济的理念。主要表现是消费型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相对不发达,与其他第三产业行业发展不协调。

马克思·韦伯指出,后工业社会导致了特定的“服务经济时代”的诞生。“经济的服务化”和“服务的经济化”将构成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服务业的发展将是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布朗宁按照服务业基本属性将服务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分配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储藏等;消费服务业,如娱乐与消遣、旅馆等;生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对企业管理的服务等;政府公共服务业,如政府机关。其中,生产服务业对地区的区域就业、增加收入、产生带动作用及竞争力的创造,有着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发展

33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的重点。

安阳市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交通仓储邮电通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占43%;以卫生体育、教育文艺等为代表的消费服务业比例仅占15%左右。以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则尚不很发育。这些行业交易的核心是知识,对社会经济增长趋势与轨迹有着重要影响、附加值高。因此安阳市若要建设河南旅游中心城市,就必须提升消费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的比重。

(4)当前的服务业行业结构远远没有发挥出安阳市的人力资源优势,突出表现为科研文教业不发达。当前服务业发展水平与预期的城镇化水平也相差甚远。

3.4.2 服务业发展思路

根据前面对安阳工业行业(特别是钢铁)发展趋势的讨论可以看出,传统的“工业强市”已经不适合新时期安阳发展服务业、进行经济转型的需要。第一,安阳工业长期依赖的“龙头老大”安钢已经面临不可回避的内部劣势和外界威胁。第二,除安阳以外,中部地区许多大中城市,甚至大多数的镇也都将“工业强市”或“工业强镇”作为发展目标,重视乡镇工业的发展以期带动城镇化。各地也都在一哄而上地建立工业园区,希望引导企业多向自己的小区聚集。以京广线为纵轴,以黄河为横轴的中原地区城镇群,对工业生产的资源、人力、资金等要素的争抢变得十分激烈(表13)。如此一来,工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的安阳市,其依赖的资源优势和钢铁产业优势都将逐渐消失,同时还面临殷墟保护问题、国家政策和邯郸产业雷同的威胁,加上周边鹤壁、濮阳的奋起直追,安阳如果继续把钢铁带动、“工业强市”作为首位目标,安阳的经济发展将陷入“内忧外患”。

表13 沿京广线主要城市产业经济职能一览

沿线主要城市

保定 石家庄

主导产业、主要经济职能

食品、纺织、卷烟、印刷、造纸、机械、汽车、化工 重要商品集散地,华北第一商阜,中国“药都”

制药工业、纺织基地和现代化农业基地

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煤炭、机械、冶金、电力、纺织、建材、化工、轻工、医药、

食品

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工业门类齐全。日用

瓷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两白”(棉花、小麦)。

煤炭、机械、化工、纺织。著名产品如汽车配件、耐火砖、铸铁管、釉面砖。重要

煤炭提供基地

轻纺、电子、医药、建材、化工、机械、轻工。电器较著名。 农业:小麦、棉花、花生、蔬菜、果品、牲猪、肉羊、禽蛋。

现代物流业、商贸会展业、旅游业。

计划重点发展软件、铝制品、汽车、新材料、纺织和生物医药。

大批食品加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汇集团)。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

特色药材。茶叶加工业。

医药、电力、钢铁、造纸、食品行业有一定的基础。

邢台

邯郸

鹤壁

新乡

郑州 漯河 信阳

34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孝感

粮棉、水产,麻糖、米酒、中国香稻等。

生活用纸、轻工纺织、食品饮料、金属制品、医药化工和包装业。

机械、汽车、电子、化工、纺织、服装、冶金、建材、医药等。尤其在钢铁、汽车、

武汉 生物与医药、环保与节能、光纤光缆、光电器件、通信系统、激光设备、通信电源、软

件等领域实力强劲。

石化、食品、造纸、纺织、矿产建材、电力、机械、医药。

岳阳 旅游业发展较好。

国家粮食、棉花、油料、牲猪生产基地。

湖南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和金融中心。旅游业十分发达。

长沙 电子、食品、机械、化工、建材、轻纺、医药、汽车、冶金。

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产地。

株洲

新兴工业城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随着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人口过剩不可避免。据测算,农村未来20年将有1.2~1.8亿剩余劳动力,目前进入农村非农产业和流动就业的将近2亿劳动力,今后大部分也将逐步脱离土地进入城镇。加上城镇自身提高规模,未来小城镇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45~50% 9。这样庞大的产业大军,应靠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来承担。

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农业、旅游业等的相关服务业,将有助于促进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反过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顺利转移,也会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直接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缓解农民贫困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将做出贡献,是促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化的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1978~1999年间,我国GDP的增长有13.89%直接来自于农业劳动力转移。

此外,鉴于安阳市传统服务业主导、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缓慢、消费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不发达的现状,发展物流业等工业企业配套流通服务产业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模式。安阳市区以及周边的物流业、物流小区已具备一定基础。安阳市豫北汽车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安阳汽车贸易物流中心)就是集汽车交易与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目前有三十余家汽车厂家和营销企业进驻营业,月销售已达到600余辆,年交易量突破6000辆。同时为十几个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并举办过各季汽车展销会。内黄县和文峰区交界处附近的金桥物流港也正在筹建之中。

最近,国家公布了首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中西部地区仅有“中国物流实验基地”豫鑫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服务型)被列入7家3A级物流企业的行列中。本次A级企业评定的结果表明,我国的物流产业刚刚跨入成长期,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比较慢。我国物流企业实力还比较弱小、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程度还不高。在这种背景下,安阳更应该充分发挥已有基础和交通优势,以豫北汽车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豫鑫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带动发展一批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率先达到规模效益,服务本地外地企业,同时也将有力加强豫北 9

高文杰 等,新世纪小城镇发展与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5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区域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的地位,“领跑”中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

3.5 小结

建国以来,安阳在经济发展质量、速度上,以及在各个产业部门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在安阳的经济产业发展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其工业化进程与我国的平均水平大致持平。

安阳市工业发展增长势头良好,体现了工业化中期的经济发展特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与供应业和装备制造业这四大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安阳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园区化的趋势较强,但“小集聚,大分散”,不成规模,布局不甚合理。此外,市区以及各县(市)工业产业主导部门不突出,一定程度上存在雷同。

最近几年,安阳市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指标增长位次后移的问题。工业发展的压力也与日俱增,邻近地市后起直追。在工业发展上,安阳正处在历史的“拐点”,迫切需要调整发展思路,“淡化”钢铁业,寻求替代产业发展模式,并加强工业园区和物流业的配套整合。

安阳农业的发展较为稳定,但增长势头也显得相对低迷。加入WTO之际,安阳农业应

继续发挥主要产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既有优势,注重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提高品质和附加值,注重产品深加工转化,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并将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和缓解二元经济作为主要思路。

在服务业方面,服务业应作为吸纳安阳就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渠道。安阳市服务业

经过90年代高速增长后,目前正处于由量的扩张为主向内部结构高级化的调整时期。应积极从传统的“工业强市”思路进行转型,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替代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可有效避免与周围地市产业结构雷同。应紧紧把握“促进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业、旅游和物流服务业”这两大主要思路。

36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4 经济产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4.1 经济产业发展目标

4.1.1 总目标

安阳综合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牢固奠定安阳在豫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物流集散、旅游服务中心地位。实现新型工业化,优势产业辐射省内及省际周边地区,旅游业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4.1.2 阶段性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3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000元以上;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在35%左右。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比2004年翻两番,人均生产总值比2004年翻一番以上。

重工业继续稳步带动发展,逐步提高轻纺工业比重,高技术化。加快工业化结构调整步伐,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发展壮大地区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钢材加工、电子设备制造、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工业产业。

工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服务业现代化、社会化,重点发展旅游业。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0%左右,环境质量改善,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产业结构顺利转型,三次产业比例约达到7:45:48,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4.2 经济产业发展战略

4.2.1 经济产业优势战略

(1)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

安阳市在豫北和河南省范围内,拥有一定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历史雄厚的工业基础、较为便利的交通运输等,这些区位优势构成了安阳市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安阳市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变“区位优势”为“现实优势”。

(2)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产业联系,抓住国内经济大循环,开拓市场

仅有区位优势并不能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产业的发展壮大更依赖于竞争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一个城市的市场需求、要素供给、公司战略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安阳市若要以已有龙头企业为依托,培育城市产业竞争力,就需要延长一个产业的地方生产链条,并将产业联系集中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形成产业聚集优势。

37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只有将现实经济优势与市场相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3)做强制造业与提升现代服务业相结合

目前安阳市经济的振兴仍然需要依靠支柱性的制造业,但这种制造业体系应逐渐淡化传统的、高度依赖资源和高污染的制造业,逐步引导制造业轻工业化,逐步培育现代制造业体系。这是因为现代制造业体系具有如下特征:①创新投入高、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能力强,外向度高,能够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具有国际竞争力;③区域性生产集聚化,产业链足够长,产业配套完善,既有围绕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集聚,也有中小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发展现代制造业可以夯实安阳市的经济基础,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中不能缺少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这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交通通信、物流业、信息产业、教育科研等的支撑,这些服务业都是生产过程中高增加值的部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反过来又为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市场,这两者的发展应该是统一在安阳市的产业发展战略中的。

(4)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所以安阳要不断寻找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承接产业转移和开拓新的市场,并且及时通过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既要发展高新产业,还要注重用科技水平改造提升原有企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可以调整安阳目前过度依赖资源、过度重工业化的产业格局。安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未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的平台与媒介。而在发展高新技术时,不能片面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对现有的产业存量进行优化,促使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之向信息化、高技术化方向发展。更要注重用科技水平改造提升原有企业。

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是实现安阳市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安阳各县(市)的产业发展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产业布局要与保护农田、风景区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最大限度保护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或发展循环再生利用产业模式,与资源的再生利用相结合,适当控制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

(5)引导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国有与民营企业相结合

大型国有企业重组、国家宏观调控都使民营经济有望成为县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安钢、安彩、华龙、昌泰纺织等安阳市的龙头大企业集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在未来的工业发展中,安阳应继续实施对大企业的政策引导、政策扶持和技术改造,并通过优化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的配套服务,使这些企业在不断扩张中对地方经济发挥更有力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一批市属企业。依靠市场力量和政府推动,促使市属产业存量资产流向优势企业。

同时,安阳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可“抓大忘小”,要将发展国有市属大企业与扶持小企业、民营经济同步考虑,以优化工业企业投资结构,盘活资产。安阳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具体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培育中小企业

38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产业集群,鼓励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配套。通过民营企业,可以充分挖掘剩余劳动力的潜力,促进城镇化。

4.2.2 “旅游强市”——旅游业发展战略

(1)挖掘已有区位优势

河南铁路交通非常发达,各个城市几乎都分布在重要的铁路干线上;安阳市是京广线上的重要城市,京广铁路纵贯全境,另有安李(珍)、汤鹤、汤濮3条铁路支线,公路四通八达。因此,安阳的旅游业应充分发挥本市及省内的交通优势,吸引外来客源,积极开发线路。

(2)定位较高层次

安阳的旅游业的着眼点不是一切的旅游资源,而应该是有所侧重,偏重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景点观光、吃住娱乐消遣等大众旅游方式应作为次要。这样才能突出安阳的特色,避免旅游业与周边雷同和“大而全”。

从旅游动机的层次论看10,安阳市的旅游资源主要对应第三层次(专业旅游)。次要对应于第一层次(观光旅游)和第二层次(参与娱乐旅游)。这是因为安阳的人文景观具有强大魅力。安阳与北京、南京、杭州、西安、洛阳、开封并称“中国七大古都”。上古三皇五帝时代,颛顼、帝喾两位帝王在安阳境内建都。殷商时期以商都殷墟最为著名,商朝以此为都历273年。汉末以后,以邺城为中心的安阳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都城。古文化遗址、寻根祭祖游、姓氏溯源、周易文化等,无一不是璀璨的文化瑰宝。“岳飞故里寻根朝敬”和“古都寻游”两条线路被列为国家级旅游专线。安阳已经成功举办了殷商文化节、易经国际讨论会、内黄枣乡文化节、国际滑翔赛、“红旗渠精神”北京上海大型展览等,自身形成了一定特色,对外也具有了较大的知名度。

从旅游者数量看,旅游对象的吸引半径与其旅游资源价值和旅游条件有关,不同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可定位不同级别。一般有国家级、省级、县市级,各级分别满足不同范围内游人的需要。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势旅游城市,不仅拥有国家4A级景点,而且还在申报世界级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无疑属于知名度大、吸引范围较大甚至跨国的旅游目的地。另外,在一定吸引半径内,人口密度越大则产生旅游者的数量越多。而安阳靠近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人口密度位居全国前列的省市。邻接的山东省人口密度排全国第5,河南省自身人口密度也排在第6。

因此,无论从旅游资源等级、类别、客源地等级、服务半径来看,安阳的旅游业具有相当大的始发优势,初始定位较高,适当引导将会发展壮大为新兴支柱产业。

(3)注重综合整合和环境带动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性行业,它实际上是由大小、地点、作用、性质、服务范围和服务方 10

根据旅游动机不同,旅游活动可分为三个行为层次。第一层次:观光旅游,能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给予美的享受;第二层次:参与娱乐旅游,在野外进行各种娱乐、健身活动,如游泳、划船、钓鱼、打猎以及参与民族风情活动等;第三层次:专业旅游,如休疗养、会议考察、宗教朝拜等。观光旅游是最基本层次的大众化旅游,其他层次旅游是在满足最低层次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性旅游。见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9

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专题研究 安阳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式均不同的各企事业组成,涉及多个部门,而服务对象也不只限于旅游者,还为社会上其他消费者服务。因此必须尽快完善食、住、行、购、娱相关产业链。

另外,旅游业也是一种对经济十分敏感的行业,政府应加快地方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进行体制创新、创造宽松环境和地方经济基础。

(4)理顺市场需求和产业调整的关系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遗产地的出游压力较大,反过来对地方经济、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产生很大压力11。但同时,有研究表明,安阳入境旅游市场发育不充分,尚处于发展初期,虽然接待国际游客的人数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不够,产生附加值的食、住、行、购、娱相关产业链很不完整12。如果不将这些相关服务业链条加以完善,短期内安阳的旅游经济就不能产生足够的带动作用。

4.2.3 “人气旺市”——服务业发展战略

做到“人气旺市”,就应该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市活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雷同、性能单调是豫北地区城镇产业的一大弊病。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方可合理地吸收和调配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一方面,安阳应加强城镇基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并围绕主导产业建立相应的辅助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部地区城镇发展第三产业的潜力巨大,拥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在人口城镇化和城镇迁移的过程中,安阳发展三产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手段。

第三产业(服务业)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满足多方面服务和各种精神需要的有形无形产品而兴起的。按照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阿伦·格·费希尔所指出的,第三产业是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出的有形产品,如果没有商业所支撑的销路,这个产业的生存就受到威胁。作为第三产业的商业如此,运输业也如此。随着专业化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要求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产业也变得举足轻重。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则要求满足精神需要的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体育保健业等三产不断发展。因此第三产业各行业无一不是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而服务的。

此外,第三产业也是最能吸纳劳动力的产业,一是因为服务业创造单位产值所需劳动力多,二是服务业的发展会促进其他产业相应发展,如旅游业、交通业就具有很大“联动效应”,间接增加劳动力需求量。

为此,提出以下作为安阳服务业发展的要点:

(1)大力发展旅游业相关服务,既可以带动相关衣食住行多个行业,又能美化城市形象,提高知名度,吸引外来人流。

(2)政府引导转移,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市区、小城镇、村建设规划,有 1112

吴必虎 等,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地理研究,Vol.21 , No.5, 2002 吴丽霞、赵现红,安阳市入境旅游市场模型及开发对策,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lo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