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22
更新时间:2024-06-21 22: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7年高考生物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课时强化作业二十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
1.(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月考)人体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和反射弧在本质上完全相同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故A错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故B错误,而C正确;反射弧完整,不一定发生反射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刺激,故D错误。
答案:C
2.(2016届山东济南一中高三质检)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a是效应器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示意图推知: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②处为突触结构。由于②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兴奋只能单向传递。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仍能通过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综上所述,B错误。
答案:B
3.(2016届湖北武汉调研)图甲是青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解析:由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需通过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而化学信号的传递比电信号速度慢,因此,刺激B处,A处先于C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③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胞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兴奋不能从D传递到E;刺激C处,不会引起E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因而不会引起E内线粒体活动增强。
答案:B
4.(2016届淄博模拟)下列有关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C.神经纤维上兴奋产生的原因是Na+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入膜内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且只经过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依靠K+外流;兴奋的产生是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造成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D
5.(2016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三模拟)果蝇的某种突变体因动作电位异常而发生惊厥。如图表示两种果蝇的动作电位。据图分析,突变体果蝇神经细胞膜异常的是( )
A.钠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B.钠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C.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 D.钾离子通道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解析:图中显示,两曲线的上升均是受到刺激后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突变体和野生型的曲线变化相同,说明突变体的钠离子通道和钠离子内流是正常的;两曲线的下降均是钾离子外流恢复形成静息电位的过程,突变体的曲线与野生型不同,这说明突变体的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出现了异常。
答案:C
6.(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检测)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突触前膜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 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突触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从图示可以看出,a是轴突末梢膨大的部分,称作突触小体,A错误;b是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①为突触小泡,内容物是神经递质,其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借助于膜的流动性,B正确;b兴奋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C正确;
②处的液体为细胞间隙液,即组织液,神经递质被释放进入其中。③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特异性识别神经递质,D正确。
答案:A
7.(2016届河北保定高三月考)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传导。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为单向传导。
答案:B
8.(2016届江苏南京建邺高级中学期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产生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当某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
答案:A
9.(2016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兴奋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故A、B均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故D错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分别由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形成,因此细胞膜内外
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C正确。
答案:C
10.(2016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模拟)将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为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B.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的产生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当兴奋传到b点时,a点的膜外电位为正电位,c点的膜外为负电位,则此时指针向右偏转,A项错误;当兴奋传至a点时,膜外电位为负电位,此时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说明a、c两点的膜外电位相同,则c点膜外电位也为负电位,B项正确;兴奋的产生是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钠离子内流造成的,C项正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证明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D项正确。
答案:A
11.(2016届湖南重点中学高三模拟)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
通道开放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C.若某种抗体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则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能够改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而5-羟色胺是抑制性递质,不会引起Na+通道开放,两者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由题图可知,乙酰胆碱的受体位于乙神经元膜上,若某种抗体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则会影响乙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但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则会影响其释放兴奋性递质,因而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C
12.(2016届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三模拟)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析: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D
13.(2016届安徽阜阳城郊中学高三模拟)给某一神经纤维施加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电位差,结果如图,该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静息状态,2是产生动作电位过程,4是恢复静息状态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
B.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
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
点下移
解析:1状态为静息状态,膜外为正电位;2是产生动作电位过程,Na+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不消耗能量;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减少,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上移。
答案:D
14.(2016届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如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 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发生反转,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时,膜电位不发生反转,A错误;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内外的电位差变大,B错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C正确;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多于三个神经元, 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5.(2016届安徽阜阳城郊中学高三月考)在一次抗灾抢险行动中,救援队在雨中连续工作了6、7个小时,粒米未进,精疲力竭。突然,一名志愿者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低沉叫一声“哎呀!”。然后医生为他做了紧急处理。图1为某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请据图作答。
图1
(1)此时,这名志愿者体内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以维持体内血糖含量的正常。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生理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_____两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将该标本置于低
于细胞内Na+浓度的Na+溶液中,立即刺激A点,A点__________(“会”、“不会”)发生电位变化。
(3)由于伤口过深,而破伤风芽孢杆菌又是厌氧型微生物,医生担心这名志愿者会得“破伤风”,所以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同时向他介绍了破伤风疫苗引发的免疫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 ]__________,Ⅳ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
图2
解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补充血糖。(2)若对图中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突触B、C两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将该标本置于低于细胞内Na+浓度的Na+溶液中,立即刺激A点,A点不会发生电位变化,因为Na+不能内流。(3)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图中细胞⑤表示浆细胞。Ⅳ表示的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
答案:(1)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来补充血糖 (2)由正变负 B、C 不会 (3)⑤ 浆细胞 B细胞增殖分化
16.(2016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期中考试)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
构),请据图回答:
(1)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中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_____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⑤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__________(填字母)处,然后从⑤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_________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____________有关。
Ⅱ.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
母
表
示
产
生
尿
意
的
神
经
传
导
途
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内形成向_________方向的局部电流。
(2)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
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3)产生渴觉的部位在_________,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传递原理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Ⅰ.(1)由图示突触的结构和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可推出⑤④②①分别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③为突触。将该药物涂在I组材料的②或④,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若①发生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否则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应将药物涂在突触处,然后从⑤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如果不收缩,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2)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Ⅱ.(1)由图可以看出,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是膀胱壁感受器→c→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兴奋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所以神经纤维膜内发生向中枢(或右)的局部电流。(2)尿道感受器兴奋,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正反馈调节。(3)渴觉产生的部位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出现多尿症状。
答案:Ⅰ.(1)②或④ E (2)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 新突触的建立
Ⅱ.(1)膀胱壁感受器→c→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 中枢(或右) (2)正反馈 (3)大脑皮层 下丘脑受损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正在阅读:
研究生毕业留言寄语02-12
注塑件外观检验质量标准及规范05-02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序07-07
水利标准化工作合同书示范文本04-17
广州义务教育政策及学区划分汇总07-07
实验室事故预防及处理10-05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02-14
电台广告投放方案08-30
怎样上好第一堂课02-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一轮
- 测评
- 试题
- 阶段
- 生物
- 高考
- 综合
- 2017
- MDSC的功能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_江汇涓
- 异丁烯压缩机及其管线的安全设计
- 设备与设施管理 - 图文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
- 木马小常识
- 教师资格证书英文翻译样本
-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2012年修订)
- 上海市2017春考监考在线考核试题
- 2016浙大远程计算机基础应用作业7
- 2008年1月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真题及答案 - 图文
- 企业管理信息化最新业务实践V2
- 武汉三联培训资料 - 图文
- 广东省东莞市2012届高三文科数学模拟试题(三)
- 生物硝化抑制性物质浓度及其它影响因素
-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北京交通大学 - 图文
- 2014届高三数学(人教A版)一轮复习练习曲:限时规范特训 第6章
- 韩国签证申请表
- 异步串行通信文档
- 中国保时捷汽车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图文
-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防爆及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