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3-05-23 19: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美苏政治文化差异对冷战爆发的影响

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专 业

年 级

美苏政治文化差异对冷战爆发的影响

摘 要

国家在进行对外决策时,国内固有且相对稳定的政治文化会对外交决策的制定、执行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冷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不同政治文化相对立的产物。本文以美苏为例,单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介绍分析文化因素在外交政策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具体谈论一下美苏不同的政治文化对各自在战后制定对外政策以及后来冷战爆发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政治文化 外交政策 文化冲突 美苏冷战 一,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

国际学界一般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态度与政治信仰,属于主观和心理层面的。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1956年的发表的《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政治文化”一词。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被定义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感情,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另一位政治文化研究的先驱悉尼·维尔巴(Sidney Verba)认为:“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体系是由经验主义的信仰、表达性的符号和价值观构”。而后美国政治学家S.韦伯对政治文化的解释更为直接:即政治文化是“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

随着时代发展,政治文化对国际社会关系的影响表现越发显著。80年代以来,中国许多政治学者对政治文化理论也表现出很大兴趣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一般认为:政治文化总是与某一政治制度或政治体系相适应的。北大政治学教授王浦劬在《政治学基础》一书中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应,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一般有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构成。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政治文化仅仅包含观念性的精神层面,是人们在长期的政治生活和实践中积累的政治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和政治心理习俗等。

(二)政治文化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在国家对外行为中,政治文化所起的作用不是直接通过利益诉求和有形活动来进行的,而是通过影响国家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以及政治制度等间接实施影响国家对外政策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文化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内容和目标

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特性决定这种文化载体对外政策中的特定文化价值观念,进而影响到国家利益的认定。以冷战结束以后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例,建构主义认为:文化不仅影响国家行为的各种动机,而且还影响国家的基本特征,即所谓的国家的认同。清华大学教授邢悦利用文化学理论中关于文化功能的内容提出:文化的定位功能为确定对外政策提供了观察世界及自身的视角;文化的定向功能决定了对外政策的价值追求;文化的规范功能为对外政策的选择限定了范围;文化的认同功能为对外政策中确定与别国的关系提供了文化基础。

2,政治文化影响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的选择方式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影响其基本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构建,而后者则制约着这个国家总的外交政策制定和对外行为的选择方式。不同的政治文化要求国家在进行外交政策执行和实施时,采用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而这正使得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拥有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3,政治文化影响决策者并通过决策者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是由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性的人来制定的。一个国家历史上长期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能够成为这个国家利益代表的国家领导人的基本价值观念、信仰、基本的思维、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 决策者在制定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必然有意无意地把存在于他们意识深层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出来,使本国的外交政策不同于他国。因此,在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外交政策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该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二,美苏政治文化冲突

(一)美国的政治文化

1,美国例外论和自由主义思想

“美国例外论”认为:美国人民是上帝的选民,要求他们在北美这块大陆上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并有义务把这份民主自由的制度推向全世界。而美国“自由主义”更确切的说是“古典自由主义”信奉,民主和个人自由,确认政府存在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权利。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存在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强调其文化中人权自由等思想是所谓人类的普遍价值,表现在外交上是“己所欲,必施人”,把推行美国价值观念 、社会模式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2,反共思潮

“反共思想”在美国社会由来已久且普遍存在。作为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思想一开始就受到美国政府敌视,国内民众也把社会主义看成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的障碍,认为是美国民主自由的威胁。而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后,美国政府更是严厉限制削弱国内共产主义的发展,宣布国内共产党为非法组织,逮捕国内共产党员,镇压工人阶级运动。二战结束以后,反共思潮达到顶峰,“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在其影响下美国国内频发大规模的“反共、排外”运动,丑化恶化共产主义,导致美国国内没有人愿意与社会主义进行接触。

3,多元民主下的决策机制

美国国内实行三权分立政体,权力相互依赖和监督,政策决断要求做到公开透明,并对选民负责。在这种政体的影响下,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是国内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国内外各种利益集团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政策制定者进行游说,影响政策的制定。

(二)苏联的政治文化

1,扩张主义和大国使命观

俄罗斯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扩张史,从沙皇时代开始俄就一直着手进行领土扩张,几百年的时间里从未停止过,而扩张的原因就是对自身地理环境和国家民族的危机感和励志成为世界大国的使命感。俄罗斯民族历史上生存环境恶略,为了更好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俄一直实行的是扩张主义的对外政策。苏联成立之初,便受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限制压迫,这使得苏联再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二战以后,苏联更是不断对外扩张,一方面扩大与西欧国家间的战略缓冲空间,另一方面控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以期壮大自身实力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 2,社会主义革命思潮

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内苏联的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消灭剥削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对外苏联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主张通过以社会主义输出革命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政权。而面对社会主义苏联,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所采取的隔离和镇压的态度,更是坚定了苏联推行输出革命的决心。

3,集权主义下的决策机制

苏联在二战中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终止。战后斯大林对国内权力的控制更是空前集中,二战后的苏联不仅权力高度集中,而且国内有大肆盛行领袖崇拜,国家最高权力被斯大林一人把持,苏联多数的方针政策均由斯大林一人决定。一定程度上说,苏联的外交政策是秘密进行不公开的,并且深受斯大林以及之后苏联领导人个人性格、偏好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三,美苏政治文化冲突对冷战爆发的影响

1,美国自由主义思想和苏联大国使命观导致两国战略目标重叠,国家利益

冲突严重。

二战结束以后,没有遭受战争创伤的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并成功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导者。美国领导者分析认为不民主的政治制度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受“美国例外论”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为了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美国有责任和义务也有能力把本国民主的政治体制推向全球,成为民主世界的领导者。而结束了战争后的苏联,由于在战争中苏联人民和军队的英勇表现以及为二战取得胜利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苏联在欧亚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受到接受和拥戴。苏联领导人也希望巩固战争胜利的成果,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苏联不断与中亚中欧国家结成盟国,并以此为基础希望与美国平分世界领导权。

可以看出,由于美苏国内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中均含有要成为世界领导者领导世界的政治意愿,加上双方当时又都具备成为世界领导者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两国在各自制定本国外交战略中产生了矛盾,国家利益冲突严重。这就构成了美苏为首冷战爆发的根源。

2,美国的反共思潮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想使得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分歧严重,外交政策相互敌视警惕。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美国,面对东欧各国相继被“赤化”和国内长期的反共思潮。美国国内各种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向总统施压要求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又是一个坚定的反共主义者,如他在德国人侵苏联时就曾这样说道“虽然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愿看到希特勒获胜,但如果希特勒正占着上风,我们就应该帮助俄国。如果俄国占着上风,我们就应该帮助德国,这样让它们尽量互相残杀。”在1946年的美国的中期选举中,由于共和党取得了对参、众两院的控制权,民主党的杜鲁门政府为获得国会支持,在对外政策中凸现出所谓 民主制度对抗共产主义的极端意识形态诉求,这也激化了美苏两国的政治关系。而作为战后的苏联最高领导者斯大林,又是一个坚定的反对资本主义者。正如斯大林在1946年2月在莫斯科选区的选民大会上发表重要演说一样,他对资本主义采取严厉的批判态度,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仇视资本主义发展。

由于双方长期以来各自“反共”和“反资”思想的影响,美苏两国相互仇视,相互不愿沟通,并将对方定位自己在二战结束后的最大威胁,这就导致了双方在外交政策上相互敌视与警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冷战的爆发。

3,美国多元民主下的决策体制与苏联集权体制和个人崇拜下的领袖决策,导致双方决策层战略误判严重。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曾对美苏相互不能理解的情况做过一个形象的解释。“在美国看来,苏联就像是一个暗箱,美国领导人只能看到进出暗箱的东西,不

知道暗箱里面发生的事”,而在苏联看来“美国就像一个发出噪音的机器,它产生的背景声音太复杂了,让人很难听清真正的信号音。”由于双发对各自政治文化的传统认知造成了两国决策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误解。根据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研究,当时的美国驻苏外交官乔治·凯南断定苏联会因为历史上一直存在的强烈不安全感而进行领土扩张,巩固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同时苏联会向资本主义世界发起大规模反攻,主张美国政府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这一观点被当时的杜鲁门政府所采纳,成为之后冷战美国对苏政策的总纲领。而当时的实际情况并非乔治所预测那样。当时的苏联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因此战后初期苏联的首要任务并非与美国展开大规模的对抗,其向东欧扩张在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目的也是为了与西欧各国保持较为安全的缓冲空间,当时苏联的整个外交政策实际上属于防守型的外交政策。而美国政府由于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恐惧以及对斯大林个人强硬性格的估计,夸大了苏联外交政策的威胁性。这种错误的估判进一步加快了美苏走向对抗的步伐。

结 语

美苏冷战原因很多,我们不能断定不同的政治文化就一定会导致冲突对抗。但我们可以看到,美苏两国不同的政治信仰和文化传统,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决策体制以及两国对对方政治文化的不同认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冷战的爆发。

参考文献

[1][美]加布里埃尔 A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7.

[2][美]小约瑟夫· 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牛军·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胡宗山·国际政治学基础[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邢悦·文化功能在对外政策中的表现[J]·北京:太平洋学报,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lf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