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重点

更新时间:2023-06-08 03: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1、 职业的定义

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所从事的需要发挥个人才能的,维持生活需要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2、 职业的基本特性

第一经济性。职业是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

第二 技术性。职业是需要知识和技能的实践

第三社会性。职业是社会的劳动实践。

3、 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并保证职业活动有效完成的心理条件。职业技能是经过实践和训练而获得的熟练地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行为方式。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是有区别的。职业业能力是一种职业活动的心理条件,而业技能则是一种职业行为方式,二者并非同一概论 ,但是较高的职业能力水平能够促进一个人某种职业技能的获得。无论职业能力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

4、 教师职业能力的功用

(1)个人角度,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2)教育角度: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效果

(3)社会角度: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5、 高校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及能力倾向性对能力的划分17

(1)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一般能力:1.注意力:宽度 集中 分配 转移

2.观察力:锐敏 清确 独立 引申

3.记忆力:敏捷 持久 及时 精锐

4.想象力:鲜明 丰富 深刻 独创

5.思维力:广度 深度 独立 敏捷

(2)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教学能力2.教育能力3.科研能力 4.信息技术能力5.创新能力6.自我发展能力

能力倾向性将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

6、高校教师职业能力考核的意义

(1)能免初步认定申请者的职业能力任职资格:能过考核初步认定申请者是否具有教师事职业能力,是否具备了教师的基本条件。

(2)能够促进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科学化:积极探索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科学方法并付诸实,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高校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而且能够促进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能够保证高校教师队伍的入门质量:教师资格制度是获取教学的入制度,只有取得教师资格的人才能得到从教的机会,建立教师资 格的认定制度,对申请教师资格者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考核,是对教师队伍质量的预先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教师队伍的入门质量。

6、 教师资格制度、发展与实施19

教师资 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对教师实施专业化管理的一项制度,我国这项制度发端于于20世纪90年代,全面实施的工作则始于2000年。我国的教师资 格认定工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第二章

1、教师教学能力38

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活动的主观条件。

2、高校老师的教学能力应当包括:38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包括运用教学媒介能力。

3、课程方案40

课程方案主要解决依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课程的问题,是对课程的总体规划、其结构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4、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要求42

(1)要有相关的知识;(2)要有正确的学生观(3)要有客观的态度(4)要有明确的目的

(5)要有可行的方法;通常有1.查阅法2.观察法a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b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c观察学生的活动表现d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3.访谈法。

5、突出重点、难点能力(三个概念)49选择 判断 辨析

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安排教学内结构的主要线索

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困难的内容

关键点:是指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教材知识过程中那些起关键性作的作用的知识点,通常说的“教学突破口”

所谓点,即知识点。

6、直接教学策略、间接教学策略52

直接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它主要由教师来提供信息,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把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传达给学生通常采取讲演的形式,附加解释和举例,并提供练习和反馈的机会。

间接教学策略:主要是学生通过内化来习得一种行为,即装学习材料理解之后转换成一种有意义的反应和行为。

高校教师还应当具备正确选 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对象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教师的素质来选择教学方法。

7、编写教案能力的要求54

1.能准确设计教学目标。2.能体现教学的创造性。3.能合理设计教学程序。4.能恰当处理教学内容。5.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6.能掌握教案的写作格式。

8、课堂管理能力59

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是指能够从教学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1)影响大学课堂管理的因素:1.专家权威.2.人格魅力.3.有效的评价。4.角色权力。

9、高校老师的教学评价能力的两方面64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指向一直教与学两方面:一是指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二一是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

10、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64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判断能力。教师对学生学来成绩的评价一般的方式是考查与考试。

11、考查、考试的概念并会区分64、

考查:属于定性的评价主法,通常适用于无法定量考核或无需定量考核的学习活动,如观察、课堂测验、课堂提问、检查作业、写作论文、实践作业等。

考试:是教师对学生时行学业成绩评定经常采用的方法,它是可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评定方法,如口试、笔试、操作考试等。

12、合理设计试题结构67

合理设计试题结构。考试的试题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观性试题,一类是客观性试题 。主观性试题的类型通常有论述题、论证题、演算题、简答题、应用题 、作图题、概念题、辨析题、案例分析等 。客观性试题通常包括是非题 、选 择题 、匹配题、填充题、改错题待。主观性试题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客观性试题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

13、正偏态、负偏态、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的涵义(知道意思,选择、判断)70 正偏态分布通常说明试题难度大或者学生基础差;负偏态分布通常说明试题较易或者学生基础较好。

能够反映学业质量描述分数数的集中趋势,如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都属于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用来描述分数的离散程度,如方差和标准差都属于差异量数。相关量数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第三章

1、 教学语言分三种类型80

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有声语言)、书面语言(教学板书)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如表情、动作等)三种类型

2、 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要求80

教师的口头语言是教学中运用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分为独白语言表达和对话语言表达两种。

3、 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83

(1)板书能够以简明的方式揭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2)板书能够突出教学中应当掌握的知识点。(3)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讲授的问题。(4)板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4、 正板书、副板书、逻辑要点式、结构图形式、图表演示式(知道意思,选择)84

正板书是教师的讲授提纲,及教材的知识结构,也是教遇讲授的要点;副板书是教师在讲解时书写的一些字调整,数据,图表,简表等。

教师的板书能力: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2.板书要正确规范,书写美观。3.板书既要系统完整,又要简明扼要。4.板书的书写和擦试庆适时有序。

5、 教师体态语言表达能力85

教师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等身体条件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

6、 教师的体态语言(概念)85

7、 教师的体态语言三种类型85

教师体态语言有三种类型是:动态无声交流:是指教师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有意义的信息。静态无声交流:是指教师不断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

有声交流:是反映教师辅助音、声、调等非语言形式,表达意义和情感 。

8、 教师如何获得运用体态语言表达的能力(辨析)86

(1)用眼达意,注意调控(2)表情丰富,沟通情感 (3)姿势恰当,讲究风范(4)情绪饱满,健康心态。

9、 常规教学手段(会区分)88

常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直管才使用的直管教具,包括粉笔,黑板、教鞭。

10、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概念及种类)89

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是指利作现代科学技术传递教学信息的个种教具,包括幻灯机,电影

机,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设施。以及承载教学信息的幻灯片,电影片,录像带,录音带,软盘和光盘等软件工具。

1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91

1.应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使用。2.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方法。3.合理选 择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4.应与讲解,引导,思考结合起来。5.应当把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12、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制作步骤)99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是教学恩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的体现。1.选题 2.稿本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文字稿本,另一部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稿本。3.素材的搜索与制作。4.课件制作。5.课件调试。6.课件成品。

第四章

1、 高校老师的德育能力105

高校教师的德育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主要包括: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说服教育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2、 (从约定的道德到自律的道德正是从青年期开始的)选择106

3、 青年大学生个体品德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106

4、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突出特点108

(1)能按照社会道德规范来调节行为

(2)道德理一、道德信念开始在道德动机中占主导地位

(3)品德意志显著增强

(4)道德行为习惯渐趋稳定

(5)品德结构日趋合理

5、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1.自我地位意识增强,2.务实意识确立。3.参与社交活动的积极性增强4.人生观初步确立5.知我评价较为客观。

6、教师沟通能力的概念110

教蚰沟通能力是指教师在人际交信中传达思想观念或交换情报信息,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

7、教师沟通能力所具有的意义110

教师沟通能力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高校教师的哲学思辨能力也正是在回答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生命 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待重大社会问题时显现出基深邃的思维深度,没有与社会交往的沟通素质作为大学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创新将困难重重。(二)有助于与同事合作(三)有助于与外界交流。高校教师的沟通能力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更为重要。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关系已不是线性的互动关系,而开放性的立体沟通关系,传统观念的单向沟通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沟通能力,以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

8、有效掌握沟通的方式方法(全面掌握)111

(一)沟通的方式: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是沟通的直接形式;深入生活,与学生坦诚相处也是有效沟通的方式。(二)沟通的方法:学会关心,热点突破。(三)沟通技巧:1.要明确沟通的目的。2.沟通的内容要确切。3.加强语言素养。4.要注意自身修养。5.要有意识的缩小地位差。6.应设计固定的沟通渠道。7.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

9、教师说服教育能力(四大点)114

一、学高身正——说服教育的前提。

二、尊重信任——说服教育的原则

三、有的放矢,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说服教育的策略

四、辩证思维——说服教育的思维方式

10、运用辩证思想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120

(一)制定思想道德教育措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对立统一规律

11、健全人格的了解127

健全 的人格可视为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的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

12、了解心理咨询活动的特点128

13、遵循心理咨询原则129

1.教育性原则2.交友的原则3.尊重与平等相待的原则

14、教师心理辅导能力130

1.能够正确掌握高校学生心理辅导的重点;2.能够突破传统角色,与学生平等沟通

第五章

1、 教师科学研究的任务137

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科研工作,将丰富的理集结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2、 选择科研课题依据的原则147

1.价值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3、 行动研究法161

行动研究是指关心社会情境的人,以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品质为研究取向而进行的系统性研究。行动研究与一般的理论研究不同,与实验研究也存在差异。

4、 实施科研活动的能力162

1.提出理论假设2、确定研究对象3.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5、 理论假设162

在实践工作或理论探索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是原有理论无法给予解释的,需要人们提出新的理论、观点给予解答,在这些答案尚末经过验证时,通常称其为假设。理论假设,又称科学假设。

6、 按照理论假设的内容特性,可以划分的三种类型163

按照理集结假设的内容特性,可以划分为描述性理论假设、解释性理论假设和预测性理论假设三种类型 。

7、 科研报告的写法与构成要素165

8、 科研论文的写法与结构168

第六章

1、 教育信息(狭义与广义)177

一般教育信息的理解往往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信息,指对受教育者提供的知识技能、阐述的新思想和观点、培养新行为的教育内容。广义的教育信息,是指各种教育内容,也指为传递教育内容而生成的其他信息。

2、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180

1.信息社会的知识密集度高,必须发展高水平的基础教育。2.由于信息社会大量产生知识,不断更新知识,要重视发展终身教育。3.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应采取多学科,多种形式

的办学方式培养人才。4.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生活工作情况不同,学习方式更机制灵活。

5.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6.与信息社会化相适应,教育本身也要信息技术化,包括教译成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3、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80

1.多媒体得到综合作用;2.确立个别化学习方式;3.远距离教育的效果将大大增强;4.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更加方便,有效;5教育与科研更加方便和富有成效。

4、 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用途(这一自然进行理解)182

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当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的工具。

5、 教育文献184

教育文献:记载教育科学知识与信息的载体。

6、 教育文献类型185

教育文献类型:1.按教育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包括:印刷文献、微缩文献、电子型文献、影像型文献。2.按教育文献加工程度划分,包括: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三级文献。

7、 检索工具186

1.手工检索工具2.联机检索工具3.光盘检索工具。

8、 检索方法187

常用的文献检索方法有3种。1.常规法。2.追溯法3.循环法。

第七章

1、 创新与创造的关香槟酒有种不同的看法235

一种观点认为,创造等于创新,它们都是通过革新、发明产生出新事物,本质上没有区别 ;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不同,“创造性最重要的表征是是创新,因此创新是知识价值的核心”。

2、 创新能力235

创新能力就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出的一种创造和革新能力。

3、 创新能力的特征235

创新能力具有四方面特征:开拓性、普遍性、复杂性、可培养性。从本质角度,创新能力具有开拓性特征。

4、 教学创新能力240

教学创新能力:是指高校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5、 教育机智的概念与特点243(选择)

教师的教育机智具有突发性、灵活性、创新性和目的性等特点为。

6、 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从科研创新意识、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精神三方面体现出

来(简答)245

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从科研创新意识、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创新精神三方面体现出来。科研意识,是高校教师对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观认识和自觉承担意识。(一)深入全面的理论知识基础(二)具有超前意识。(三)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 。

而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求新探索而获得的具体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从这个意义来说,创新思维等于同于创造性思维。不同角度考量的思维方式,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特征。创造 性思维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

科研创新精神:(一)精神与科研创新精神(二)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精的表现

7、 如何培养科研创新意识246

科研意识,是高校教师对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观认识和自觉承担意识。(一)深入全面的理论知识基础(三)具有超前意识(三)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

8、 创造性思维248

9、 发散思维的特点(简答)248

10、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精神的表现252

1.科研创新理想;2.科研创新情感3.科研创新信念4.科研创新意志5.科研创新态度:开拓性、合作性和科学性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科研创新态度。

11、创新性人才具备的特征256

1.高创造力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智商 ;2.具备创新思维;3.具有丰富的人格特征。

12、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258

1.完善和强化知识结构,有利发挥创新才能

2.进行心理训练,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3.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包括记忆力、发散思维,辐合思维、直觉思维能力;

4.开成开放、民主、合作的工作氛围,鼓励教师创新。

第八章

1、 教师的职业生涯与特点263

教师的耿业生涯是指教师主体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判断)

2、 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及特征264

1.准备期:特佂:以理论知识与间接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具有一般化和表面化的特点;获得了从事教师职业的某些特质。2.适应期;3.发展期;4.创造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进行一皯理集结的总结;个体的创造 性能力不断得到发展。这一阶须的教师被称为“专家型教师”。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3、 教师职业生涯的影响因素266

1.较高的成就动机和较强的敬业精神;2自我学习与提高的主动性:(1)教师的自我学习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① 教师学习的自主性

② 教师学习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③ 教师学习的多元性

(2)教师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3.积极有效的自我监控。

4、 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专家型教师概念与特征)270

成为“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一个方向和目标

专家型教师:指在工作动机、人格特征与职业化水平等方面达到高度成熟的教师。

5、 自我反思的方法275

1.学生的反馈2.与同事的沟通与交流3.参与学术活动4.反思自身的问题所在。

6、 自我更新取向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280

(一)“非关注”阶段(二)“虚拟关注”阶段

7、 职业压力概念与产生原因288

职业压力是指与工作有关的因素和工作主体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发言为个人的身心状态,以致失去正常功能。职业压力的产生包括工作环境对个人的直接影响及个人面对压力时所产生的反应两个方面。

8、 教师的职业压力概念与产生的两个方面288-289

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教师由于其职业的要求、期待和职责所感受到的压力,是教师由于其工作而产生的负向情感的反应症状。包括两大方面:压力情培与压力反应。压力情境指压力产生的外在的、客观的环境和事件;压力反应反映个体在主观上对外界刺激所做的适应或由皯收起的紧近感 。

9、 教师职业压力的产生289

1.工作的不确定性2.角色的压力3.来自学生的压力、工作条件所产生的压力

10、学会有效的沟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294

1.调节对自己与他人的认识2.调节自己的个性3.重视交往的技巧。

11、教师职业生涯设计内容

1.对自身所处环的分析2.自身特点的分析3.自我成长历程的分析4.第一阶段的发展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ld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