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

更新时间:2023-11-24 20: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林黛玉进贾府》

一、有关资料

1、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以较强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曾祖母还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曹寅还奉命经常以密摺向康熙报告当地政治情况和大官僚的动态。因此,在康熙朝,曹家是非常煊赫的贵族世家。

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自己又能写诗填词谱曲。曹雪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这种家庭环境不是没有关系的。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父亲曹fǔ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饫苦餍肥”的贵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顾。这就为他以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从该书的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困,再加上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死去。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成了120回本。

2、曹雪芹(1715?—1764?)

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一生恰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十三岁以前,在江南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祖父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家学渊源,但迁居北京后,生活渐渐潦倒;中年后住在北京西郊,“满径蓬蒿老不华(衰老枯萎),举家食粥酒常赊”,有时靠卖画度日。

根据记载:曹雪芹工诗、善画、嗜酒、狂狷;敦诚有《佩刀质酒歌》题下小注记录了曹雪芹的一件轶事:“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答之。”诗中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敦敏有诗《题芹圃画石》。

傲骨如君世已奇

嶙峋更见此支离 形容画石的奇峭:喻为人之鲠直有棱角 醉余奋扫如椽笔 晋?王珣梦得如椽笔,遂文思大进 写出胸中块垒时 指高低不平石头,喻胸中不平气

曹雪芹写《红楼梦》约十年,脂砚斋评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第一回也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但曹雪芹并没有完稿,他只写了八十回,就因爱子夭折,感伤成疾,而搁笔长逝了,身后家境凄凉,只有琴剑在壁。“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手稿也无人整理,赖几个好友草草殡葬。

3、《红楼梦》

又名《情僧录》《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曹雪芹一生心血的结晶,他在《红楼梦》第一回“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4、主题

(1)通过宝黛爱情的悲剧和贾府衰亡败落的历史,深刻反映了近代新因素的增长和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趋势。

(2)《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绛洞花主>小引》

5、影响:

《红楼梦》问世不久,曾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了三十年,被人们视为珍品“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京师流传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

几乎从书开始流传起,就出现了大量的续书如《红楼补》《后红楼》《红楼复梦》《红楼圆梦》等几十种。

6、脂砚斋本在节选部分的几条评语。 (1)在原文:

台砚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在节选部分的第一段结尾)脂本有旁批:

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2)在原文: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在课文第三段开头) 脂本有旁批: 声势如现纸上。

(3)在同段描写三姊妹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脂本有两个眉批。总批是:

从黛玉眼中写三人。

在“第三个“处,眉批是

浑写一笔,更妙。必个个写去则板矣。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

(4)在原文:

众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在课文第四段开头)

脂本有眉批: 从众人目中写黛玉。 (5)在原文: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在课文第五段开头)

脂本旁批:

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非仙助即非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

在同句上有眉批:

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末写其形,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

(6)在同段描写凤姐服饰容貌“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等句旁脂三有旁批:

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象至此者? (7)在原文: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在课文第14段) 脂本眉批:

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一存于中,一发于外,可见文子下笔必推敲得过且过准稳,方才用字。

(8)在《西江月》二词处,脂本的批语是:

二词更妙。最可厌野史“貌如潘安”,“才如子建”等语。

7、结构:

小说以贾黛爱情和贾府的由盛转衰的线索,按贾府兴衰过程中三个不同时期组成结构 1—5回是小说序

6—36回是贾府的回头返照期 37—76回是贾府的急剧衰亡期 77—120回是贾府的家破人散期

(按:曹雪芹的《石头记》原意结尾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的。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乾隆进士,他按原书线索把宝黛爱情写成悲剧结局,使小说成了一部结构完整,故事齐全的文字巨著,但他写成的结局是贾府复兴,兰桂齐芳,这显然背离了原作精神)

作品前五回是全书总提纲。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1回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做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在身,被贾府上下视为“命根子”叫“通灵宝玉”。这个故事对宝玉的性格具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是个“无材”的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性格的“顽劣”从天而降,难以被世俗所容。

木石前盟的故事,说的是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根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了酬投顽石浇灌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这就是课文中宝、黛二人的初次见面,都觉得对方面熟,似曾相识的原因。另外课文中说黛玉的病“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就是指“还泪”之事。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l0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