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二五”和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10 0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省“十二五”和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研究

一、浙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变化分析 (一)经济增长与能耗变动情况

三十多年来,我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基本同步,如图1—1所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除了个别年份,GDP增长率一直高于能源消费增长率,说明我省以较低的能源消费支撑了较快的经济社会发展。

图1—1 浙江省GDP增长率与能源消费增长率走势(1978—2009)

近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6560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年的15567万吨标准煤。其中2000—2003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呈上升态势,2003年达到15.01%,为近10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之后国家开始对高耗能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能源消费增速开始下降,2008年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当年能源消费增速下降为4.02%,2009年该值仅为2.98%。见图1—2。

— 1 —

180001600014000120001614121086420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能源消费增长率(%)万吨80006000400020000000

图1—2 1999—2009年浙江省能源消费总量及增长速度

(二)能源供应状况

我省一次能源资源缺乏,一直以来以省外调入和进口为主,目前一次能源自给率仅3%左右。

能源自给率54321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能源自给率

图1—3 浙江省能源自给率变动情况

(三)能源消费结构 1、三次产业与生活用能分配

我省三次产业用能中第二产业用能占比最大,平均在70%以上,近年来有下降趋势。2009年二产因增长放缓、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等影响,能耗比重明显下降,全年能源消耗11448

2 — —

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6%,二产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比重为73.5%,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2.4个百分点。一产和三产分别耗能343和2266万吨标煤,占比分别为2.2%和14.6%,比上年分别下降0.1个百分点和提高0.6个百分点,见图1—4。

90807060504030201002004第一产业(%)20052006第二产业(%)200720082009生活用能(%)第三产业(%)

图1—4 三次产业及生活用能比重变动情况

2、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2009年我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的比重分别为63.2%、21.7%、1.5%、13.6%,其中煤炭13276万吨、石油及制品2310万吨、天然气19.09亿立方米,“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分别增长8.2%、4.6%、71.1%。 如图1—5所示,在近年来浙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仍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2005年以后比重始终维持在60%以上,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2007年有所反弹,主要因为一批电源项目投产和一批临港石化、钢铁、造纸等高耗能项目陆续建成;油品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并略有下降;自2004年浙江开始使用管输天然气,全省天然气消费的需求增长迅速,但受限于气量增长情况,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较小;一

— 3 —

次电力及其他的占比呈稳步上升态势。

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煤炭(%)水核风(%)油品(%)其他(%)天然气(%)

图1—5 浙江省1997—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3、终端用能结构

2009年,全省终端消费中电力消费235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4%,占能源终端消费总量的48.5%(等价值)。煤炭直接用于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2009年达到15.4%,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比2005年下降6.3个百分点,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浙江省终端用能消费结构变化见图1—6。

60504030201002004煤炭(%)200520062007电力(%)20082009成品油及石油制品(%)热力及其他(%)

图1—6 浙江省终端用能消费结构变动

(四)能源效率

4 — —

能源效率包括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技术效率。 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浙江省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小,表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越小,说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由图1—7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浙江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基本都在0—2之间波动,其平均值为0.62,2003年之后呈下降趋势,2008、2009年下降幅度偏大是因为金融危机对浙江省经济的冲击较大,随着经济的复苏,能源弹性系数未来几年有反弹的趋势。

从表1—1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9年浙江省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2009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3,电力消费弹性系数0.72。

3210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3-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3年移动平均-1

图1—7 1979—2009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周期图

表1—1 2000—2009年浙江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 5 —

3、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正相关

伴随工业化产生的人口聚集效应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城市人口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口3.5~4 倍,并且由于城市化进程要求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必然会带动建材、冶金等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增长,从而导致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

1978年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为14.5%,到2008年该数字已增长到57.6%,年均增长率4.7%。由图1—11可以看出,1978—2008年浙江省能源消费量的对数和城市化对数是正相关的,即二者弹性系数为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会拉动能源消费的增长。

12.010.08.06.04.02.0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4.54.03.53.02.52.01.51.00.50.0能源消费量的对数城市化的对数

图1—11 1978—2008年浙江省能源消费量与城市化的对数变化趋势 4、能源消费与能源价格实证分析

长期以来政府对能源价格实行管制,设定“政府指导价”,没有体现资源稀缺性、环境影响性以及生产安全特殊性;国内大部分能源价格明显低于国际能源价格,无法真实反映能源作为稀缺资源的实际价值;同时由于能源需求的刚性因素,能源价格的变动有时无法传递到能源需求层面。能源价格上升并不是能源消费

— 11 —

增加的原因。

二、能源需求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需求规律

1、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伴随能源消费高速增长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加速发展都处于工业化扩张和深化期。这一阶段,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钢铁、化工和机械等重工业又是工业中的主导。工业资本积累和城市基础建设等较快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能源需求快速增加。

据测算,日本城市化水平从1950年的37%增加到1975年的72%,同期能源消费的总需求增加了5.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近10%;台湾地区城市化水平从1952年的47.6%提高到1960年的50.2%,1965年为54.6%,1970年为59.1%,1975年为65.3%,1985年达到78.3%,能源消费在1965~1970年增长率为8.5%,1970~1980年高达11.4%。

表2—1 城市化加快阶段的能源消费比较(%)

台 湾 快速发展 阶段 1960-1965 1966-1970 1971-1980 产业城市能源消费结构 化率 增长率 42 45 55 55 60 70 7.5 8.4 11.4 快速发展 阶段 1951-1955 1956-1965 1966-1970 日 本 产业城市能源消费结构 化率 增长率 44 54 64 56 68 76 7.6 10.7 11.2 注:城市化水平表示年末水平;产业结构指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

12 — —

表2—2 浙江省城市化加快阶段的能源消费情况

年 份 1985-1990 1991-2000 2001-现在 产业结构 40 48 55 城市化率 25.0 35.0 54.6 能源消费增长率 12.9 9.22 11.05 根据世界工业化国家经验,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为该国处于工业化阶段的重工业化时期。浙江省2009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已到达工业化后期。与台湾、日本相比,相同产业结构水平(55%左右)下,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台湾(70%左右)和日本(68%左右)。说明浙江尽管已经达到工业化后期,但未来城市化加速的过程还将继续拉动能源需求上升。

2、单位GDP能耗(即能源强度)呈现倒“U”型

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强度历史曲线基本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即倒“U”型,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能源强度是增长的,完成工业化后能源强度下降,与产业结构的阶段性演变呈相对应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能源强度“上升”的阶段一般开始于轻纺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初期;能源强度的“高峰”一般出现在产业结构呈现重工化工业发展加速期,同时还伴随大规模的城镇化和进出口贸易;而能源强度开始持续下降并逐渐保持稳定则是发生在产业结构高度加工化和高技术化的工业化成熟期和以

— 13 —

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信息产业时期。

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能耗倒“U”形曲线,主要通过“外部治理模式”:即在保持原工业化体系不变和原工业化好处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利用工业生产的剩余,在工业化系统的外部用加大外部成本来消除外部不经济,是在资源消耗总量没有减少的前提下,通过工业化的剩余实现的。虽然缓解了原经济模式面临的环境困境,但忽视了现代工业可能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外部治理模式”在治理过程中形成了资源的再消耗,结果是加大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能源消耗,其可行前提是有大量低廉的能源供给,以及治理时环境还没有遭到大幅度破坏。

而目前我国所处的情况能源资源和环境的背景已经完全不一样,国际气候变化、化石资源的不可再生、脆弱的环境承载力、环境和资源的外部性、高昂的资源价格都使得中国的经济能源环境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因此,浙江省不可能完全依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而需要更多地结合国情省情,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发达省份的能源消费需求变动趋势 1、能源消费增长率先升后降

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省(市)能源消费增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浙江省2003年后能源消费增长率开始低于广东和江苏。

14 — —

25.020.015.010.05.00.02001200220032004江 苏2005浙 江2006广 东2007上 海

图2—1 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能源消费增长率比较

2、相同产业结构时期发达省份能源需求增长

1992年广东省第一产业下降到19.0%,第二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占45%以上。2000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9.2∶46.5∶44.3,第一产业降到10%以下,第三产业出现了快速增长。1990—2000年广东省一次能源消费量由3690万吨增加到798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8%。2000—2005年间,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2005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9.3%,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4∶56。到2007年底广东省轻重工业比例进一步上升为38.4∶61.6。能源需求也由2000年的7983万吨增加到了2007年的17344万吨,年均增长了11.72%,其中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率高达16.67%、13.50%。

三、能源需求预测方法与结果

预测采用能源强度法、部门预测法、计量模型法(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弹性系数法四种方法。

— 1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l0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