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问答》(全)益西彭措堪布

更新时间:2024-04-24 01: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皈依问答(一):修学佛法有没有捷径?

答:有。这个捷径就是对佛法僧三宝具有信心,尤其对一切法宝都生起是修行的具体教授的信心,深信通过闻思修佛法,可以去除执著、烦恼、业障,可以产生出小到克服眼前的烦恼,大到乃至迅速成就佛果的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信心,就是修学佛法的捷径,它能促使学人产生求证的愿望,并且为了求证佛法,开始精进地闻思。生起了这样的信心,就抓住了修学佛法的根本,就能有利地克服修学佛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快速顺利地进步。

皈依问答(二):请静思五分钟,追问自己因为哪些原因导致必需要皈依佛陀?自己是否真的已经皈依佛陀?如何才是真正对佛陀的皈依?

答:寻找皈依佛陀的原因,首先要清楚地认识自己,要突破狭隘的见识,将眼光放远来看。

在时间上,以眼前为支点,放眼看数年后的自己,看到这辈子的结束,看到今生之后可能的结局,看到以后等着自己的漫长的轮回??;同时要向前追溯,看到数年前,看到上辈子可能经过的日子,再想想之前已经经过了多少这样的轮回??

在空间上,知道世界不只是眼前这个地方,也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球,而还有着三恶趣的地狱、饿鬼、旁生,以及三善趣的人、阿修罗、天界。这六道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众生,正在遭受各种苦难,而自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

这不只是自己的境况,同样也是所有凡夫的境况。

以后要经常以这样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自己,面对亲人、道友、同事,和街上匆匆走过的路人的时候,都需要将他们放在同样的时空背景下,正确地观察。

处在这样境况之中的凡夫,是否需要皈依呢?

请看到这篇博文的道友,接下来静坐十分钟,按照上面讲的时空观,如理思维。 其次,要清楚地认识到佛陀的功德,从智慧、慈悲、力量三个方面对佛陀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希望大家能经常复习《正法明灯》、《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讲记》等等法本。

如何是真正对佛陀的皈依呢?即以佛为怙主,放下自我,一切按照佛陀的教导行事。

1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皈依问答(三):皈依导师佛陀后,为什么又要皈依法宝?你能至少说出法宝的五个功德吗?

答:佛陀曾经也是凡夫,正是依靠佛法进行了精进的修行,才最终断除了一切的障碍,圆满获得了一切的功德,而成为了人天的导师。同样,法宝也是佛陀用来度化一切众生的最主要的方法,众生闻思修行法宝所作的法供养,是佛陀最大的愿望。佛陀之所以对众生具有无比的恩德,正是因为传授了这些世间难遇的法宝。所以皈依佛陀,以佛陀为导师,必然意味着需要皈依法宝,而皈依法宝最好的方法,即是生起获证法宝功德的意愿,展开精进的闻思修行。

法宝的众多功德,在《随念三宝经》中有详细的开示,具体有:是佛陀按照所证悟的法理而作的善妙的宣说(善说),能够断除障碍,圆满功德,使众生获得究竟的安乐(梵行)。听闻到即能使人产生强烈的信心(初善)、思维后能使人对这条解脱的安乐之道产生确定无疑的定解(中善)、修行后产生真正的智慧,脱离轮回(后善)。所宣说的内容是万法的真相,因此是一切所证法中最为殊胜的(义妙)、所使用的语句极其巧妙,容易理解受持(文巧)。所宣说的法义不同于所有外道(纯一)、能完全断除三界一切烦恼(圆满)、宣说了本来清净的法界(清净)、按佛法修行能断除垢染,获得离垢清净(鲜白)。佛陀以究竟的智慧照见后宣说的佛法和戒律,远离了一切的缺陷,具足了一切的优点(佛、薄伽梵,善说法律)。是佛陀如实现见的(正得),并不是有漏法,不会产生烦恼之病(无病),依法宝修证而获得的功德,将永远不会退失(时无间断)。是获得解脱的最好的方法(极善安立),凡能明了法义的众生,都能乘上佛法的大船,获得解脱(见者不空),在通过修证获得出世的智慧后,便能真正地了达(智者各别内证)。佛法与戒律都是佛陀对机的善巧宣说(法律善显)。能够远离一切的障碍(决定出离),能够获得圆满的菩提果位(趣大菩提)。佛法之间没有相违之处(无有违逆),而且互相融通(成

就和顺);完全值得依止(具足依止),获得修证之后再不会退转,因此再也不需要像外

道那样不断更换法门了(断流转道)。

对于法宝的这些殊胜功德,大家不但要了解,还要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会自然产生纯厚的皈依心。

皈依问答(四):什么是僧宝,为什么要皈依僧宝?你是如何皈依僧宝的?

答:僧宝是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如理修行佛法的人或团体。从大乘来说,凡是见道位之

2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上的菩萨,任何一位都是僧宝,从小乘来说,净信出家,受具足戒,乃至圆满修集世出世间资粮的四位比丘组成的清净团体,即是僧宝。

皈依僧宝,即是将僧宝作为修行的助伴和道友,这是因为僧宝中都是精进修学佛法的人,亲近僧宝,能被良好的修学氛围所感染,避免受到因懈怠放逸等空耗暇满人身等,也避免受到外道等邪知邪见的污染。

皈依僧宝,对于出家僧众来说,即是以六和敬为准则,和合共修佛法,对于在家居士来说,则还需要为出家僧众的修行供养财物,广种福田。

另外,依据皈依僧宝的精神,在家居士周围如果没有僧宝,也应尽量组成精进学法的团体,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皈依问答(五):为什么只有佛陀才能做一切有情的导师?

答:导师释迦佛的色身虽然已不在我们这个世间,但是通过他所说的正法,就能够确定无疑地知道佛陀具备智悲力,是众生的皈依之处。人们如果对佛陀留下的三藏十二部作深入全面的观察,就可以发现佛陀所说的正法都符合现量、比量、教量,而且能够引导众生消除一切的苦因和苦果,由此可见佛陀证得了彻见万法真相的大智慧;对于这样殊胜的正法,佛陀毫无自私地传授给一切众生,这说明佛陀具有深广的大慈悲;而且通过这样转法轮的方便,起到了使有缘众生消除苦因苦果、获得究竟的幸福安乐的作用,这就说明佛陀具有大威力。

在一切有情之中,虽然也有自称能救护世人的某些天人,比如大自在天、上帝等等,但是从他们的特点来看,没有一个能满足上面三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因此一切的众生,都需要皈依佛陀。对于大自在天、上帝等来说,也只有在真正皈依了佛陀,开始如实的修行,最终像佛陀那样圆满了智悲力后,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去救护众生。

皈依问答(六):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尚未出世,那现在的众生应该以什么方式皈依佛宝,才是圆满的皈依?

答:皈依对境的佛宝,是释迦牟尼佛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虽然在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示现涅槃,但是佛陀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众生,因此众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佛宝进行全面的皈依。

3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本师的清净报身和无数的化身,以及他方世界的法報化三身佛陀一直在救度轮回的众生;

导师佛陀安住于法身境界中一刹那也没有变动过。《华严经》中说:“一切如来一法身,真如平等无分别。”又说:“一切诸如来,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中说:“随念如来法身,即是一切随念之王”;

还有,像佛塔、佛像、佛舍利等都是佛宝的所依,代表真正的佛陀,因此,对于佛塔、佛像、佛舍利如同真正的佛陀一样进行恭敬礼拜,就是在对佛宝做皈依,这也是皈依佛宝的学处;

导师佛陀而且还亲口授记,在末法时代,佛陀将示现佛经文字度化众生,以教法作苦海众生的导师,开启出离苦海的慈航,因此,能以闻思修行深入经藏,也是在亲近诸佛的法身。

皈依问答(七):对佛宝的皈依有几种动机?请反观你自身现在的皈依动机是哪一种? 答:因众生的发心不同,所作的皈依又有相应的很多分类,归纳起来,可以有以下三个大的种类。这三类是按三士道划分的:

(一)心里畏惧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痛苦,希求善趣人天的安乐,以这种动机而作的皈依是下士道皈依。

(二)认识到无论是受生在轮回的何处,都是痛苦的自性,为了自己解脱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槃的果位而皈依,是中士道皈依。

(三)观察到一切母亲有情都沉溺在轮回的大苦海中,感受着无法想象的痛苦逼迫,为了把他们从苦海中救拔出来,安置在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而决心皈依,是上士道皈依。 在这三种发心之中,第三种动机最为崇高,功德也最为殊胜。

而世间上的人,眼光基本都局限在今生今世,因此很少能凭自力产生上面三种皈依,现在走入寺院烧香祈求的大部分人,都是向佛菩萨祈求今世的平安健康和荣华富贵。追求幸福是人之常情,能走入佛门,向佛菩萨祈求,能种下解脱的种子,也是一种相似的皈依,因此应该对此随喜与鼓励,并尽量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众生感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但是仅以追求今世的发心皈依佛陀,获得的福报与加持就小,这非常可惜。因此有头脑的人,应该尽量生起更圆满的皈依心。

4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现在已经在闻思修的佛弟子,不免还是受到追求今世的顽固习气的影响,因此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检视,用闻思修的智慧善加抉择,逐步提升、稳固自己的皈依心。

皈依问答(八):静坐十分钟,思维导师佛陀的功德与恩德,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答:对于一个佛弟子来说,导师佛陀的功德应该了然于胸,因此大家对于《随念三宝经》的内容应该非常熟悉,这样就可以按照经文一一进行观修。要思维导师佛陀的恩德,则要结合自身实际,这就要从三世以及轮回的宏观角度,对自己境地作一个清楚的了解,要认识到自己的危险。这时再想到现在还能接触到佛法,就能够对佛陀的恩德产生深深的感恩。

如果进行了如实的观修,会生起感动、欣喜、充实、感恩、充满希望、充满力量等等的心理,会对遵照佛陀的教诲产生依教奉行的强烈愿望。这种心态,会随着串习的增加,而逐渐加深。

单单凭一次十分钟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希望道友们能养成串习的良好习惯。

皈依问答(九):结合圣者法王如意宝的传记,思维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功德和对众生的恩德。

答:为了引导众生进入佛道,佛菩萨会根据众生根基的不同,相应示现外、内、密的功德。和法王无垢光尊者,全知麦彭仁波切一样,法王上师对许多内在与密行的功德秘而不宣,我们难以窥探揣测。但是在凡夫可见的外在功德上,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作一个简略的了解。

一、不共的授记

法王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吉祥贤乘宿世不共菩提大愿,于现代众生的福德因缘成熟之际,降临于世。这是南瞻部洲难值难遇的一大幸事。佛陀以及以往的诸多高僧大德对法王上师的出世都预先作了授记,比如莲花生大师在《甚深幻镜》中,预言了莲师的心子降魔金刚大师将化身为列绕朗巴大师,并之后化身为法王上师时说:“尔后转世之灵童,鸡年诞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获得大成就,随行瑜伽六千余??”

二、出生时的稀有之相

5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法王如意宝降生在1933年的神变月初三。普通人出生时被业风所吹,都是倒头降生的,法王却是头部朝上出的母胎,随即便端身正坐,并将胎盘像披法衣一样甩到左肩上,口中朗朗念诵文殊心咒“嗡啊ra巴扎纳德”七遍。法王上师曾经对弟子们说:“我刚出生时,酥油灯的灯光照到双眼,眼前就出现了耀眼的万丈光芒。幼儿时看到有人宰杀牛羊,心中便会生起强烈的悲悯,着急地想挽救它们的生命,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抱着母亲‘呜呜’地哭泣。”

三、虔诚的信心与殊胜的证悟

三、四岁时,法王上师就已对全知麦彭仁波切具有强烈的信心。在他心目中,祈祷文殊本尊就是在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同样,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就是在祈祷文殊智慧本尊。

15岁时,法王上师对无上光明大圆满产生了猛烈的信心,一心一意地祈祷并虔诚念诵了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祈祷文:“觉空文殊童子加持力,密意界中获得八辩才,教证法藏海洋尊胜主,至诚祈祷麦彭那迦尊。”每念一百遍祈祷文,就研读一遍全知麦彭仁波切撰著的大圆满窍诀精髓——《直指心性》。最后祈祷文念满一百万遍,《直指心性》研读完一万遍时,彻证了大圆满。同时,文殊智慧尊者化现为全知麦彭仁波切,以幻化身摄受了法王上师,并赐予了“阿旺罗珠宗美”(语自在智慧无比)的法名。

1987年,法王上师在山西五台山的善财洞闭关了二十一天,4月29日上午,在清净的显现中,清晰了然地现见了文殊智慧本尊。法王又在罗岩窟山洞闭关了十四天,在此期间,法王上师日日夜夜都处于光明境界之中。

四、精严的持戒

《吉祥时轮金刚续》中说:“比丘三者中最胜,中等即是诸沙弥,彼中在家位最低。”比丘是弘扬佛法的最有利身份。1955年,法王上师22岁时,在根本上师阿阇黎托嘎如意宝等三师七证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他护戒如眼,即使微细的学处也不轻视,就像持戒之王菩提萨埵那样,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摄持护持。

法王上师还说:“在那样的危险时期,我也从来没有作过杀生、偷盗等非法行。如果有迫在眉睫的需要就修财神法,结果所需之物轻而易举自然获得;有时修摄生术,连续十几日不用进饮食。”

法王上师甚至眼见别人杀生也是心如刀绞,如割自身。每当看到有人击打饿狗等旁生时,法王上师就会流着泪说:“这些众生无始以来都曾作过我们的母亲,它们由于恶业所感如今转为旁生,已经这样悲惨可怜了,你们还竟然忍心打它们,真不如打我。”

6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法王上师不但是我们后学弟子在受持别解脱戒和菩萨戒方面的表率,在如理如法依止金刚上师,受持清净的三昧耶戒方面更是我们的楷模。

法王曾对弟子说:“我依止托嘎如意宝六年期间,从未扰乱过上师的心,就像如来芽尊者依止智悲光尊者那样,甚至没有做过一件令上师怒目而视的不欢喜事。只是有一次,我怕影响闻思修行而不愿意去俗人家作经忏,托嘎如意宝得知后说:'难道你不想利益众生了吗?'当时我非常害怕,吓哭了。对上师的所作所为从未起过邪见,就算是开玩笑,我也觉得有深深的密意,视为善妙教言。每次上师给我摸顶,或与我碰头加持,我都会连续几天兴奋不已。”即使在晚年,法王每当提到托嘎如意宝时,都会哽咽失语,这一点凡是在法王座下听闻过佛法的人,都会深有感触。

曾经有弟子请求上师法王如意宝写自传,法王说:“我没有什么传记可写的,但有一点,凡是我所依止过的上师,我从未作过令他们不欢喜的事,对任何一位上师都是恭恭敬敬,谨遵师教,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传记。”

五、弘法利生精进不止

上师法王如意宝在《教诲黎明曙光》中指出:学佛的基础是戒律,学佛的命根是闻思修行,学佛的目的是弘法利生。法王上师一生以这三点为核心,精进不懈,带领广大众生走上这条成佛之路

1、建立严持戒律的清净僧团

在1980年代佛法逐渐复兴之后,法王上师公布了《公函·整顿戒律广布文》,提出了三条重要标准:

第一、一切功德的所依唯一是戒律。除了个别获得了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成就的在家瑜伽士之外,寺院里的人必须全部出家。并且根据律藏和密续法宝中的金刚句,别解脱戒和密宗三昧耶戒已经毁犯,但可以还净的,必需忏悔还净;即使忏悔也不能完全还净的人,必须从僧团中摒除,之后令其单独精进忏悔罪障。

第二、无论是出家僧众还是在家瑜伽士,作为应供处都应该抛弃其它琐事,着重讲经说法、闻思修行,僧人们应该做的唯一事业便是护持教证的圣法。

第三、在闻思修行时,不能掺杂世间八法,要使之成为成就自他二利的因,成为在家人等真正的顶礼处、供养处、皈依处。

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的大小寺庙群起响应,尊重戒律,精进闻思修行的正法气象又在藏地恢复起来了。

2、全面推行闻思修行

7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在教导大众严格持戒的基础上,法王上师大力推行闻思修行,亲自讲法,培养弟子。并多次表露他的心迹:一生以弘法利生为己任,发愿讲法到最后时刻。

1979年,宗教政策尚未全面落实,法王上师就在喇荣创建了五明佛学院,建立起了清净的弘法僧团。并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弟子,成为当代佛法大厦的坚固基石。虽然法王上师化缘已尽,示现圆寂,但是数量众多的弟子,如门措上师、丹增嘉措活佛、龙多活佛、索达吉堪布、慈诚罗珠堪布、希阿荣博堪布、齐美仁真堪布等,正以各种形式讲经说法,劝人行善,继承着法王上师的伟大事业。

3、引导、加持弟子往生极乐世界。

引导无边无际的苦难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是法王一生中的最大心愿,也是最主要的事业。他老人家经常说:“我今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凡与我结缘的所有众生都引到极乐世界。虽然有东方现喜刹土,邬金铜色吉祥山刹土等许许多多的清净刹土,可是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功德圆满,又极易往生的净刹却绝无仅有,而且往生后可以成就一切所愿,无勤度化一切有情??”法王时常宣讲极乐世界的功德,不仅自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并且劝无量有情发愿往生。二百多年前的菩提金刚大师曾预言说:“单坚阿拉木天喇荣沟,邬金莲师化身名晋美,彼于菩萨四众眷属中,广弘显密教法如明日,利生事业顶天立地也,清净所化眷属遍十方,凡结缘者皆生极乐刹。”

这明确指出:右边是单坚神山、左边是阿拉神山、具有木天女神山的喇荣山谷中,有莲师化身名为晋美彭措尊者,摄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眷属,其有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以及凡与之结缘者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种种不共的示现,都是为了住持佛法、成熟当代众生的心相续,并能让众生生起深深的感恩与崇敬,对法王如意宝的最好报答,就是遵照法王如意宝的指导,精进地闻思修行,使佛法能利益到更多的众生。

皈依问答(十):要对能唯一、彻底救护自他的佛法僧三宝生起真实到量的皈依心,为什么需要随念而修习十万遍的皈依誓愿?

答:皈依心是一切内道修行的基础,所有的内道功德,都是建立在皈依的基础之上的,皈依心越深厚,其他法门的修行就越能得力,同样,其他法门的修行,也对皈依心产生了促进。

世间一般的心,容易生起,但没有多少力量,因此无常得也快,而世间上的一些

8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远大志向,需要长期的培养才能生起。皈依心中,以追求今世的富足健康为目的的皈依心,也不难生起,到寺院里进香祈福的人,虽然没有经过闻思修行,但是基本上都有初步的皈依心,而与三士道相应的皈依心,则难以生起,生起后也不容易巩固和深入。

如果对三宝的功德没有了解,就没有生起真正的皈依心的可能,因此首先要充分、深入地认识到只有三宝才能对自他众生提供救护,这需要对三宝的功德,对轮回众生的苦因苦果作深入地思索,因此对于像《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等开演三宝功德的经论,必须在通达的基础上,常常念诵,这样皈依心必定能够被培养起来。凡夫的皈依心刚萌生时,还比较浮浅,因此就要对皈依心进行巩固,这时就要随念三宝的功德,而修习皈依誓愿。

修习十万遍的皈依誓愿,就是在深入了知三宝功德的前提下,通过重复念诵皈依偈颂,来随念三宝的功德,以此来增上皈依的信愿。经过这样不断地串习后,皈依的习气就能持续地深入、稳固,因此这是在短期内生起真实、到量的皈依心的一个很善巧的方便。这样能在心相续中种下生生世世不离三宝的永不退转的坚固习气,能保证今后的闻思修道路上永远不出违缘。

修习的关键,是在心中随念三宝功德,而口诵是帮助随念的一个方便,如果心里在想其他的事情,或者沉入于无记,则即使口上连续不断地念诵,也不能增上皈依的习气。

对于末法时代的众生来说,修十万遍的皈依誓愿是最起码的要求,很多人要修许多个十万遍,才可能获得稳固的皈依心,伟大的传承上师华智仁波切一生则修了两百多万遍的皈依誓愿。

到量的皈依心生起后,是否就一劳永逸,不用再串习了呢?不是的,要知道皈依心是从众生入门到成佛之间都需要修持的。皈依心有不同的层次,依次有希求今世圆满而作的皈依,到希求后世圆满的下士道的皈依,到希求自己解脱的中士道的皈依,到希求一切众生解脱的上士道的皈依,以及最后到对自性了义三宝的皈依等。较低的皈依心生起并稳固后,就要努力生起更高的皈依心。从凡夫开始,到声闻、缘觉,乃至一到十地的菩萨,无一例外地,都需要依仗三宝,才能获得究竟的救护,获得自他二利圆满的佛果的大安乐。

9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皈依问答(十一):如何落实对法宝的皈依心?

答:落实对法宝的皈依心,关键是要认识到法宝的功德,然后以十法行来落实对法宝的皈依。所谓法宝,包括证法和教法两部分,证法是戒律、禅定和智慧,教法是三藏十二部教典。圣法是诸佛的母亲,意思是说佛所具有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没有一个不是从教法和证法这个源泉生起来的。

对于如此殊胜的圣法,以十法行信受奉行,是最好的皈依形式。

十法行是书写、供养、施他、听闻、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维、修习。 因为法宝殊胜无比,所以通过书写、供养、施他,可以迅速积累殊胜的福德。 书写即是恭恭敬敬地抄写;供养即是以香、花、灯等各种供品供养法宝以及讲法的法师;施他,即是流通法宝,包括印送经论、刻录光盘等等,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看到、听到殊胜的佛法。

听闻、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是听闻法宝,获得闻慧的具体方法。

听闻即认真地听闻法师的对经论的讲解;披读即认真、恭敬、深入、细致地阅读经论;受持,即熟记、不断温习学过的经论;开演即将所学的法义传授给他人;讽诵即不断念诵经论。

皈依问答(十二):请对照十法行,反省自己对法宝的皈依心是否已经生起,若已生起,是否深厚?

答:十法行是对法宝皈依心的具体体现,其中的核心是最后一个法行——修习,因为只有通过修习,才能够获得殊胜的证法。要进行修习,必需先获得思慧,这就要进行如理的思维,而要进行如理的思维,必需先具有闻慧,因此先要闻法,闻法的形式,具体有五种,即听闻、披读、受持、开演、讽诵。闻法是思维的前行,思维又是修习的前行,因此在闻法与思维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为修习的正行做准备。

一个通晓了佛法的功德的人,就会从内心中对佛法油然而生皈依之心,并希望品尝到法宝的甘露法味,因此他会非常迫切地想修习法宝,而为了修习法宝,就会自动去闻思,同时会因为对法宝的无比崇敬,他会自发地去书写、供养、流通。大家奉行这十法行的程度,可以看出自己对法宝皈依心的有无与深浅。

思维即透彻研究法义,获得思慧,将经论中殊胜的见解转化为自己的见解。 修习即对思慧进行持续地串习,来对治掉自己的习气,产生出修慧。

10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十法行是皈依法宝的具体形式,正是因为法宝所具有的遣除一切过失,产生一切功德的作用,所以应该恭恭敬敬地进行书写、供养、施他,以及认认真真地进行闻思修行。从一位佛弟子对十法行是否精进地行持,可以看出他对法宝的皈依心是否已经产生,是多还是少。

皈依问答(十三):为什么无上导师即佛宝?

答:要能引导众生到达真正的解脱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智悲力三种功德。导师释迦佛的色身虽然已不在我们这个世间,但是他宣说的教法还留在人间,对他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字字句句经过现量、比量、教量三种观察,可以发现导师佛陀宣说的是缘起性空符合法界实相,而外道所宣说的都不是缘起法,不是自生、他生,就是共生、无因生,都违反了法界实相,而且佛陀宣说的法宝都确实能够止息三有。这样从法上,就可以很明确地断定,说法者佛陀决定具有现见正法的智慧;而且对这样殊胜的法道,他能毫无自私地对一切众生宣说,这就说明他具有为他人宣说的大慈悲;而且通过这样转妙法轮的善巧方便,确实起到了使有缘众生截断三有衰败的作用,这就说明他具有大威力。因此说一切世界中,最最殊胜的导师,即是断证圆满的佛宝。

佛陀为众生引导了解脱之路,佛陀所引导的,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条解脱之路,因此说无上导师即是佛宝。

因此众生要对佛陀生起深深的感恩,感谢佛陀为我们显示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并应该虔诚地祈祷佛陀,祈愿佛陀能加持众生的身心相续,能早日、顺利、圆满地走完佛陀给我们指明的光明的成佛之路。

皈依问答(十四):为什么说无上救护即法宝?

答:法宝是导师佛陀救护无边众生的无上方便,是众生摆脱凡夫的业障身,获得清净的解脱果位的殊胜方法,法宝中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是一切外道法门和世间学问中所根本不具备的,因此说无上的救护是法宝。也就是说,众生只要努力地闻思修行,并且证得佛陀所慈悲宣说的种种解脱法门,就能获得暂时以及究竟的救护。

佛陀是医王,具有最高的医疗水平,能医治世界上一切苦因苦果之疴疾。世间的医生诊断后,依靠药物来疗治疾病,而导师佛陀则是针对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病、

11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业障病,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基、意乐等特点,开出了八万四千种法门的药。一个人病重时,会极度地信赖医生,会严格地根据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地服药,这样病就会治好,同样,烦恼与业障深重的众生,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尽管如此,也并非无药可救,如果完全按照佛陀的嘱咐行事,闻思修行佛陀提供的药物——能提供无上救护的法宝,就能很快病愈,获得种种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佛经中说:“我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又说:“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即众生的导师佛陀教给了能救护众生的法宝,众生亲自去实践,去闻思修,就一定能获得彻底的救护。

皈依问答(十五):为什么说无上拔度即僧宝?

答:因为僧宝具有“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的殊胜功德,所以对众生具有无上拔度的力量。僧宝四行的具体含义,可以参考《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归纳而言,就是圣僧具有清净的证法——戒定慧三学的力量,对于没有证悟的凡夫僧来说,也因为与圣僧一起,组成了清净的讲经说法、闻思修行的团体,在精进行持内道的圣法,因而具备了无上的拔度力量。

众生如果能融入到清净的僧团之中,如法、精进地行持四行,则能被快速地拔度出轮回之苦海,这是僧宝无上拔度作用的最殊胜的体现。

僧宝的无上的拔度众生的力量,还表现在可以超拔众生脱离恶道等方面。如《佛说盂兰盆经》中导师佛陀对圣者目犍连尊者说:“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一力,乃得解脱。”又说:“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皈依问答(十六):要培养对佛法僧三宝的坚定皈依誓愿,首先必需获得什么样的信解? 答:信解是皈依的基石,要培养对佛法僧三宝的皈依誓愿,需要对三宝的功德生起信解,而其中最关健的,是对法宝的功德生起确定无疑的信解。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随念三宝经释·无尽吉祥妙音》中说:“总而言之,正道圣法若以理成立为真实,则于学修圣法之僧及学修究竟之佛,将会产生信解。因此,若以

12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对如来具有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真实定解的方法,励力精勤,对三宝将会产生不退转的坚固信心。”

三宝的核心是法宝,导师佛陀是通过闻思修法宝,而获得圆满智慧、大悲与度化众生的能力的,佛陀度化众生的最有力的方法,也是通过教导佛法,使众生通过闻思修行,获得证悟。佛陀对众生的最大的恩德,就是留下了能够获得暂时与究竟利益的殊胜佛法。

僧宝也是因为和合共住而闻思修佛法,才形成了无上的拔度力量。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如是于真实僧伽及仅持僧相,亦了知为圣法宝之功德??”。

可以,如果对法宝进行了深入的闻思修,了解到法宝中所揭示的以四谛为核心的法理,完全就是世界的真相,这就对法宝生起了确信无疑的信解。这样的信解,不但会直接产生对法宝的皈依心,同时也会油然而生对宣说法宝的佛陀,以及正在修行以及弘扬法宝的僧众的信心。因此佛弟子们应该在了解并忆念三宝功德的同时,尤其要深入经藏,精进闻思修行,提升对法宝功德的信解,以此来促进对三宝的皈依誓愿。

皈依问答(十七):请解释“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的含义?

答:这是导师佛陀亲口宣说的,是大小乘共同一致的皈依三宝的誓言偈文。如《最无比经》中说:“佛告阿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净信心,作如是言:今我某名,归依于佛两足中尊,归依于法离欲中尊,归依于僧诸众中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获福无量。”又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中说:“时世尊告诸苾刍,但有人来,求出家者,当问诸难。若无障难者,然后与受三归,即令合掌胡跪,当自称名,尽一形世,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后与受五学处、十戒、二百五十戒,广如余说。” “皈依佛,两足尊”:就是在两足尊的诸佛前作皈依。“两足”指长有两足的人类与天人。“尊”是殊胜的意思。佛陀度化的弟子虽然遍于凡夫的六道之中,但善根成熟的众生主要是以善道中的人类与天人为主,佛陀的十大名号之一的“天人师”,也是指佛陀是天人与人类的导师的意思。另外,在获得了出世功德的四类圣者中,佛陀是声闻阿罗汉、缘觉阿罗汉,以及菩萨这前三类圣者的导师。由此可见佛陀是一切有情之中最为殊胜的。

在念诵“皈依佛,两足尊”的时候,就要以对伟大的导师佛陀无比殊胜的认识,

13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立下在生生世世中都以佛陀为自己唯一导师的誓愿。

世间上的人,没有经过理智、深入的观察,会对他有限的视野中有力量的对象,生起类似皈依的心,比如天龙八部、邪魔外道、帝释天、转轮圣王等等,甚至会对暂时看起来神通广大的官员、富商,或医术高明的医生等等也会生起明显的依靠心里,但是在发下了“皈依佛,两足尊”的神圣誓愿后,就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无论面对谁,都会明确地以人天导师佛陀为唯一的皈依之处,而不可能对像上面说的那些对象生起一丁点的皈依心。

另外,众生皈依的佛宝,不仅仅是大家熟知的悉达多太子修行成就后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而是包括了十方三世的一切法、报、化三身佛。诸佛从自利和他利的角度,分为法身和色身;从自性、显现以及种种化现利益的角度,可以分为法报化三身和自性身;在报身当中还可以分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中,一到七地的菩萨所见的,八到十地的菩萨所见的,十地金刚喻定显现的,也都各不相同;在化身当中又可以分殊胜化身、种种化身和工巧化身等,都在因地最初是示现大慈大悲大愿,中间行持六度万行,最后成就自他二利圆满的佛果。

“皈依法,离欲尊”:“欲”字从广义来解释,就是所有的烦恼障、所知障,凡是与无明挂钩的,使众生的心不调柔、不寂静、不自在,与解脱、成佛修法不相应的粗细杂染法就叫做“欲”。“欲”的危害那么严重,但是却可以被法宝直接对治掉,而且法宝还能将“欲”连根拔起,彻底消除,因此,法宝是能离欲的最为殊胜的方法。 皈依时,应立誓在今后生生世世中,学修的、护持的、传播的、给众生引导的,唯一就是导师佛陀宣说的黄金一样纯净的妙法。

如果真正认识到了法宝的殊胜,就会对法宝生起无比的信心,就会对闻思修法宝的人生起极大的恭敬心,无论他是僧众也好,在家人也好,哪怕是刚学法的小孩,只要在闻思修佛法,就都会生起极大的随喜,会觉得他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要能解决现代人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合适的就是佛法。所有世间上的知识,虽然有它们各自的优点,但是与清净、深远的佛法相比,就丝毫没有值得赞叹之处,因为它们都不能减轻痛苦、去除烦恼、消除业障、断除无明、出离生死,科学再兴盛,也不可能像佛法那样完整、彻底地解决最与人们利益相关的生死大事。

“皈依僧,众中尊”。僧人们和合共住,全心全意地投入在闻思修行离欲尊的法宝之中,因此他们产生的功德是世间上的人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成就指日可待,因而成为了世间上最稀有难得的人,他们组成的僧团,也成为了世间上最为殊胜、最有意义

14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的团体。皈依僧众,就是立誓今后以僧众为中心,围绕在僧众周围,以他们为自己修学的助伴,以此带动自己对佛法的闻思修行,并尽量以僧众的福田,来培植福德。 众生皈依的是一切僧人形成的僧众,因此僧众只有一个,从大乘的皈依上来说,它包含了十方三世的一切僧人,在末法时代,并不一定每位僧人都能在一切时候都如理地行持,但是要知道即使显现上并不清净的僧人,也是整个僧众中的一员,因此凡是见有持出家相的,都应该因其是僧宝之一员而恭敬对待。在五浊恶世,凡能放下在家的生活,脱离生死轮回的红尘,出家成为清净修行的僧众中的一员,都非常地不容易,单这一点来说,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在家人,而成为人天的供养之处。

历史上帝释天、转轮王、国王们都对僧众恭敬顶礼,仲敦巴尊者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居士身,但是对一切出家人,哪怕是小沙弥也要恭敬顶礼。

就像大家的家是固定的,父母是固定的那样,众生如理的皈依对境,也是固定的,那就是尊贵殊胜的三宝。修行人每天都要皈依、供养、赞叹、随念、感恩三宝,三宝弟子每天六次所作的皈依,就是念诵这三句佛陀亲口宣说的皈依誓言,并且凡是内道不共的一切善法,都必须要在皈依心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就会获得三宝的殊胜加被,并且形成今后生生世世中不离而随学佛法僧三宝的深厚善习,最后才能彻底地解决自他众生的生死大事。

皈依问答(十八):怎么理解导师佛陀降生时宣告的“天上天下,唯我为尊”? 答: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降生时的豪迈宣告,如《修行本起经 》中:“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即导师佛陀是天上天下的众生中最为殊胜的,其他众生都在三界中受苦,因此佛陀誓愿进行救度。

在《普曜经》中,可以看到更清晰的意思:“我当救度天上天下,为天人尊,断生死苦,三界无上,使一切众无为常安。”即佛陀出世时即立誓,作为天人与人类中最尊贵者,在三界中具无上功德者,要救度天上天下的一切众生,断除众生的生死苦,使一切众生获得无为法的证悟果位,获得永久的寂灭妙乐。

在《方广大庄严经》中,详细记录了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降生的过程。本师在降生之前,在兜率内院为无数天子演说正法,当时叫净幢天子菩萨。在降生之前,天人们忧伤地说:“圣士夫您不在这里,兜率天宫将失去庄严!南赡部洲有十八种外道宗师,正以邪见造作种种恶业,所以现在并非下生的时机。”

菩萨回答:“海螺声不同于其它声音,就像阳光不同于其它光明一样,我的妙法和

15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外道之法不同,能够慑伏那些外道!”

经过殊胜的入胎与住胎后,菩萨从圣后的右胁安详地诞生,如同狮子和大丈夫一般,安详地瞻望观察四方。由于菩萨已在多生之中积集无量善根,因此才一出生就获得了清净天眼,对于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国土城邑、众生的所有心念都能分明照了。于是菩萨观察这些众生的戒定智慧、一切善根等功德是否有和自己相等的,结果发现十方三千大千世界中,没有一个众生的功德能和自己等同。

这时,菩萨不需他人扶持便独自向东方走出七步而且步步生出莲花。菩萨心中没有任何怖畏,他说:“我获得了一切善法,当为众生宣说。”又向南方走出七步,说道:“我应接受人天的供养。”又向西方走出七步,说道:“在这个世上唯独我最尊贵、最殊胜(即“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这是我的最后身,将灭尽生老病死。”又向北方走出七步,说道:“我在一切众生之中,是无上上。”又朝下方走出七步,说道:“我将降伏一切魔军,又将灭除一切地狱猛火等所有苦具,散布大法云、普降大法雨,使众生尽享安乐。”又朝上方走出七步,说道:“我将成为一切众生瞻仰的对境。”菩萨说话的声音传遍三千大千世界。

“天上天下,唯我为尊”,这句话显示了导师佛陀救度众生的宏大誓愿和气魄。我们承蒙导师佛陀传讲了法宝的恩德,也应追随佛陀成佛的脚步,立誓今后也能像释迦佛陀那样,证得殊胜的智悲力,成为三界中功德无与伦比的究竟怙主佛陀,度化一切做过母亲的有情。

皈依问答(十九):对佛法僧三宝不进行全面、平等的皈依会有哪些表现?并对自己进行一一对照检查。

答:对佛法僧三宝不进行全面、平等的皈依,表现为:一、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二、对佛宝、法宝、僧宝各自进行取舍。

第一种在佛法僧三宝之间有取有舍的情况,比如有的人喜欢闻思修经论,也恭敬出家僧人,但对导师佛陀没有感恩与崇敬,不愿意了解佛陀的功德与恩德,也不愿意祈祷,即使嘴上没有明显表现出来,其实这也是对佛宝皈依心缺失的表现。又比如有的人喜欢念佛,对出家僧人也非常恭敬,但是就认为不需要闻思修经论,认为那些是浪费时间,这就是舍弃了法宝。又比如有的人认为现在末法时代守戒如法的僧人少见,于是提出只皈依佛宝和法宝,这就是舍弃了僧宝。诚然在末法时代,清净持戒、如理闻思修的僧人并不普遍,但是见到任何的出家僧人,都应该一分为二,首先知道他剃

16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须发、着僧衣的形象,就是僧宝的形象,因此对他的恭敬,就是对僧宝的恭敬,至于他个人的操守如何,则应分开对待,如果严谨持戒,精进地闻思修行,则应该亲近,反之可以远离,但即使远离,也应感谢他示现了僧相,保持对僧宝的恭敬。

佛法僧三宝是众生要获得解脱的三个不可缺少的依靠,三宝各自有其功德的侧重,同时又互相联系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对佛法僧全部进行了如理、到位的皈依,才有可能为解脱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只皈依其中某部分,都会导致基础不实,而在修行路上歧路不断、障碍重重,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第二种对佛法僧三宝各自进行取舍的情况,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 首先对于佛宝的取舍。从大乘的角度来说,众生皈依的是十方三世的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如果不注意,便可能只是皈依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修西方净土的念佛人,在法门选择上需要一门深入而念阿弥陀佛,这是因为阿弥陀佛总集了十方三世的法、报、化三身佛的功德,具有了这样的正见,则念阿弥陀佛等同于在念十方三世的一切佛陀,但是如果有所偏颇,认为只需要皈依阿弥陀佛,而不需要皈依其他的佛陀,只需要念阿弥陀佛,念其他的佛陀没有意义,那就在皈依上不圆满了。

其次对于法宝的取舍。一切的大小乘显密法门,都是导师佛陀从大智慧与大慈悲双融的境界中所流露出来的甘露妙法,正是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导师佛陀才宣说了对治它们的八万四千种法门,而且所有的法门,都导向成佛,形成有机的联系,是菩提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自我的解脱来说,只选择其中的某类法门就能够成就,但是大乘的目标是度化一切众生,而众生根基千差万别,因此就必须要像导师佛陀那样掌握一切的法门。这就需要对一切的法宝生起殷切的敬仰与修学之心。有的人因为特别的机缘,接触到了其中的某些法门,因此只赞叹,只皈依这类法门,而排斥其他的法门,这样就没有全面、平等地对法宝进行皈依。还有的人,对自己地域上传统的佛法有一种天生的归属感,而对流传于其他地区的法门,会下意识地觉得这是他们的佛法,这实际上是受到世间狭隘的地域观念的影响,而对清净纯正的佛法人为地进行割裂与取舍,这是对法宝的极大的不恭,如果这种想法行之于语言或文字,并影响了别人,则更将造下无量的过失,会对自己与他人的闻思修行产生严重的障碍。

最后是对僧宝的取舍。僧人是僧宝中的一份子,对于僧人应该平等地恭敬。有的人恭敬年纪大的出家人,认为他们功德更大些;有的人恭敬自己的师父,对其他的出家僧人视而不见;还有的人对那些修学与自己同一法门的僧人觉得很亲切,而对修学其他法门的僧人则感觉疏远,这都是对僧宝有取舍的不良习气,必须予以纠正。

17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凡夫遍计所执的习气非常明显,习惯于用第六分别意识中的颠倒见来作观察,但是正像对三宝的恭敬与皈依能产生无量的功德一样,对三宝产生的轻视与怠慢也会带来无量的恶业,因此大家千万要注意,进行有效防范,不能产生上述的种种过失。

皈依问答(二十):请解释《华严经-净行品》中的开示:“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答:这是众生皈依三宝时应同时发起的誓愿。出自实叉难陀三藏翻译的八十卷的《华严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典。意思是:发起誓愿将自己归依于佛宝,同时愿一切众生,都能皈依佛宝,使佛法兴盛,发起无上的菩提心;发起誓愿将自己归依于法宝,同时愿一切众生,都能皈依法宝,深入闻思修佛法,获得如海般的深广智慧;发起誓愿将自己皈依于僧宝,同时愿一切众生,都能皈依僧宝,使僧宝能够带领大众,和合共修,无有任何障碍。

大乘不共的皈依,是以救拔众生苦的大悲心引发的皈依,因此在自己获得了三宝的救护的同时,心中应同时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同享佛法僧三宝救护的利益。

这里的“自归”是将自己归投于、依靠于的意思,因此三皈依又称作三自归。如《中阿含经六十卷》中说:“世尊,我今自归于佛、法及比丘众,惟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又《六度集经》中说:“执三自归,怀四等心,具持五戒,山海可秤量,斯福难筹算也。”

在汉地寺院里的《早晚课诵》中,都要发这样的誓愿,只是第一句稍有不同,是“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这出自佛驮跋陀罗三藏翻译的六十卷的《华严经》等经典,意思是:将自己皈依于佛宝,同时愿一切众生,都能皈依佛宝,来证悟殊胜的菩提道,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皈依问答(二十一):请解释“皈依佛竟,终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竟,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竟,终不皈依外道徒众。”

答:这是在作了皈依之后,佛弟子应该生起的坚定誓愿,是应该制止、不应该做

18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的三个方面。

“竟”是指已经进行了皈依,获得了皈依体,迈进了佛弟子的大门,“终不”是指自此以后,从共同乘的角度来说,是直到此生命终,从大乘的角度来说,是直到成佛之时。这个誓愿的意思是说,我已对佛宝作了皈依,从此再也不皈依天魔外道;我已对法宝作了皈依,从此再也不皈依外道的思想;我已对僧宝作了皈依,从此再也不皈依修学外道的团体。

就是说,一、我除了佛陀之外再不依止其他的导师,因为其他如自在天等的外道教主,并没有获得究竟的解脱,也没有对众生一视同仁的慈悲心,并且也缺乏度化的方便与能力。二、我要按佛所说的一切圣法作真实的修习,而不寻求佛法之外的教法,因为其他的法门,不是落入到常见,就是落入到断见,都没有认识到一切法是由于缘起而性空的真相,因此无法引导众生获得解脱。三、一切如理修行的僧伽是我修道的助伴,除了僧伽以外我不去寻求其他的团体,因为其他的团体所宗的教主,所奉行的方法都与解脱相违背,因此融入其中,只会与解脱越来越远离。有了这样的坚定的信念,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没有这种坚定的信念,以其他任何心念和行为,都不算是进入佛门。

这三个应制止的方面,更具体地来说,即是1、皈依大师佛陀之后,不再皈依其余的诸天等;2、皈依圣法之后,不应当损害有情;3、皈依僧伽之后,不应和外道共住。

在《正法明灯》的《进入圣教之门》中,对这三个具体的方面作了如下的解释: 1、皈依大师佛陀之后,不再皈依其余的诸天等。世间大自在天、遍入天、各种天仙、其它灵鬼、山神、河神、龙等,都不能再做为究竟的皈依处。假如是为了暂时成就世间如法的事业,请他们做为助伴,不会失坏皈依戒,关键是皈依佛陀后,不皈依外道的导师。

2、皈依圣法之后,不应当损害有情。也就是一切损害有情的想法和行为都应当杜绝。因为佛陀宣说的圣法的自性(本质)是慈悲、是寂静,而损害有情与圣法的精神完全相违。

3、皈依僧伽之后,不应和外道共住。凡是不以三宝为归宿,或诽谤三宝的人,都不应当作为一起修习的伴侣。这样规定的原因,是我们刚皈依的人,知见还没完全建立,信心还没有稳定,和他们接触,有可能会失坏我们的皈依。佛陀的这个规定,就象父母对子女关爱心切,在子女长大成人之前,告诫子女要远离社会上的坏人一样。

19

法师问答·皈依——来自益西彭措堪布博客

皈依问答(二十二):“皈依佛竟,终不皈依天魔外道”这个誓愿,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落实?

答:不管在哪种社会里,要奉行皈依佛宝的誓愿,关键要清楚地认识到皈依佛宝的必要性。众生之所以需要皈依佛宝,最基本的,是因为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等,而佛陀完全具备救度众生于危难的智慧、慈悲与方便。其他的任何有情,都不具备佛陀这样的智悲力,因此都不是值得皈依的对境,而且连他们也都需要仰赖佛陀的救度。

皈依佛宝,是理智的抉择,是对自己以及其他的众生负责的行为。在皈依之后,要维护、增上这样的皈依心,哪怕是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直至成功获得究竟的解脱。但是在这过程之中,尤其在初始阶段,还会出现因为认识不清、见解不明,而出现的摇摆不定,因此要提高认识,坚定地奉行这个誓愿。

所谓天魔外道,是指看起来好像也很有力量的一些对境,比如说像自在天、上帝等的外道教主。有的外道,也有四禅八定的定力,也有除了漏尽通之外的五种神通,甚至可以通晓前后八千劫的事情。有的对归顺他的众生非常慈悲。对于这样的对境,就要以智悲力这个标准,来作真实的观察,经过观察后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具备智悲力,也就是说并不具备救度众生的能力,因此不值得依靠。

损害皈依誓愿的因素,不仅仅只限于天魔外道。在历史上,譬如提婆达多戒律守持得不错,还通达三藏,而且还证得了四禅,能示现神通,但是它却破了和合僧团,一度蒙蔽了五百比丘,损害了他们的皈依戒体。如果现在有一个人也这样来鼓动你,哪怕他只具备其中一个功德,你会不会受到它的蛊惑?会不会想到从智悲力的三个标准上去衡量?

佛陀虽然福慧圆满,是人天的至尊,但是显现上,化身佛也是只有三衣一钵,过着清净知足的日子。而有的外道则具备很大的福报,看起来雍容华贵,你看了会不会心生羡慕呢?

具有权势财富的人,在社会上的力量非常强大,他们可以提携你,也可以打压你,当面临这样情况的时候,你会不会因为没认识到他们的缘起性、无常性,以及三世的因果,只是看到他们暂时力量的强大,从而心生崇敬,而削弱了对佛陀的皈依誓愿?

还有,在寻找结婚对象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只要找到了一个工作体面、收入稳定、人品可靠的人,今后的日子就可以很踏实,不会有后顾之忧了?如果是这样,那就是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k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