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图形串串串

更新时间:2023-04-16 17: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混龄活动教案:快乐串串串

混龄活动教案:快乐串串串作者:来源:上传时间:2012-06-28

更多有关“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精彩内容,请关注

活动目标:

1、小班:感受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带给自己的快乐,培养积极主动、乐意与人交往的情感,愿意参加活动。

2、大班:感受作为哥哥姐姐一起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会主动找弟弟妹妹交朋友。体验交好朋友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关爱同伴的情感。

3、中班:感受当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参与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能主动找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交朋友。

4、通过大带小水果快乐串活动,感受一起动手、亲自制作、品尝水果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小二班教室前)

2、切好的水果(如苹果、香蕉、西瓜、菠萝、小番茄等)、小竹签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相互介绍、聊一聊

二、尝一尝

1、品尝切好的水果:请哥哥姐姐带好自己的弟弟妹妹,两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品尝好吃的水果。

2、自由交流:相互讲讲自己最爱吃哪样水果?味道怎么样?

三、串一串

1、出示小棒签并交代串水果的要求:

一手拿棒签,一手将自己想吃的水果慢慢地串在棒签上,象个“糖葫芦”一样,成了“快乐水果串”了。

哥哥姐姐串给弟弟妹妹吃:弟弟妹妹喜欢吃什么,哥哥姐姐就串什么。使幼儿懂得与小年龄同伴一起玩时,要谦让,有礼。

好朋友(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一起串:先给弟弟妹妹串一串,尝一尝;再以同样的排序方法为自己串一串,尝一尝。

四、结束活动

快乐水果串串串,串一串给爸爸和妈妈吃,要求哥哥姐姐帮助有困难的弟弟妹妹。

活动观察记录(一)

午睡起床后,小中大三个班的小朋友都聚集到了我们小(2)班的教室前,只听见大班的仲昱培对刘琪说:“刘琪,你的鞋子穿反了,你看,你先把鞋子放在地上分清左右放好,再把两只脚穿进去就对了。”刘琪照着姐姐教的方法做,结果穿对了。刘琪说:“谢谢姐姐。”仲昱培说:“不用谢!”,孩子们不光学会了穿鞋的方法,同伴间友情也增进了一层,还培养了孩子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活动观察记录(二)

在操场上,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要找好朋友了,我们就让大班的哥哥姐姐要找两个朋友(一个小班的弟弟妹妹和一个中班的弟弟妹妹),很顺利,孩子们很快就手拉手地在一起了。“老师,没有小班的弟弟妹妹了。”大班的吴越走过来说。原来是只剩下几个中大班的小朋友了,所以她就不知所措了。于是,我就提醒她说两个也可以结伴,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快乐地去品尝水果了。活动观察记录(三)

品尝水果时,中大班幼儿始终忠于自己的责职,照顾好弟弟妹妹,边吃还能向弟弟妹妹介绍水果的名称。濮晓娴对小班的夏佳奕说:“你要吃什么?我帮你去串,多吃点!”她从教

室走到操场,一次又一次的帮妹妹串水果,在活动中表现得很细心周到。夏佳奕乐滋滋地品尝着姐姐的劳动成果。

活动后反思:

本次混龄活动,我们通过大带小串喜欢吃的各色水果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感受一起动手、亲自制作、品尝水果的快乐情绪。

在活动中,中、大班的幼儿都能够带着弟弟妹妹去制作快乐水果串,他们在玩伴关系中认识自己和他人,也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能干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自信。孩子们尝到了交往合作的成功,体验到了交往合作的快乐后,进一步激发了交往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在活动中,活泼开朗的孩子一般都能较快的找到好朋友,我们也发现有

些孩子在一起彼此间的交流很少。活动开展后,有很多幼儿来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活动啊?”孩子变得越来越愿意交往合作了。

篇二:中班串串

执教教师:乔姝燕北京海淀区空军装备研究院蓝天幼儿园

名称:中班数学活动—《串串》

一、活动目标:

1、能从物体中进行10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2、体验数学活动游戏的快乐。

二、准备:

桌卡4张、小盘若干、中盘若干、大盘若干、竹签若干、切块水果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小吃店接一个大定单(店长着急)

2、引出问题:帮蓝天小吃店加工食品。

1)按小组人数取工作服。

2)按桌牌要求人数入座。

3)按要求开始加工串串。

4)按数字要求分放串好的水果串。

5)找大厨蘸糖验收,完成加工。

四、分享活动

按照老师手中的卷号发放水果串

五、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10以内数物对应、排序材料,蓝天小吃店串串师傅等游戏,巩固数物对应,按规律排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寻找有规律的排序。

篇三:小班生活操作区:好玩的串串串

小班生活操作区:好玩的串串串

作者:唐丽丽来源:烟台牟平区直属机关幼儿园时间:2015-10-30点击: 244次

活动经验

1.能手眼协调的将线传入每一个小孔中。

2.能按一定的规律穿线。

活动材料

穿线模型、彩绳等。

活动建议

1.将彩绳按正反孔依次穿过,再依次按顺序拆下。

2.将彩绳沿边依次缠绕穿过,再依次拆下。

3.将彩绳按孔斜串入小孔中。

篇四: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串鱼板

篇五: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情境串教学法倡导用两条线贯穿整堂课。一条是情境线,一条是探索线。情境线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上,让学生在解决由连续情境产生的连续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形成技能。而探索线则是课堂教学的实质,解决问题的过程遵循以下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用文字、语言、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这里的情境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情境都有其相应的作用。而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学情境,既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唤醒学生的情感,又带有严谨的价值判断性,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从情境中得到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2、疏理信息,提出问题

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是包含多个信息的“信息包”,一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信息进行疏理并提出问题。此环节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境筛选数学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正在经历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从而提升其思维的品质,促进数学思考目标的落实。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并处理好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的互动性、探究学习的过程性,一般要经历“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大班汇报”的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

4、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走进学生,成为所有学生主要的资源来源,并在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作为引领者。对教师来说,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中的积极成分,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养成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大班汇报可能出现的多种策略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新知建构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5、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至本环节,经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建构,学生已经解决了由情境引出的主要问题。如上文所言,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是包含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学生必然还会提出其他有价值的问题。本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继续解决上述问题,而此时,刚刚学会的新知便可以作为解决情境中其他问题的工具。教师也可以呈现与“信息包”一脉相承的其它情境,引领学生自主解决。这样,多个连续的情境就构成了情境串,其中蕴含的多个问题构成了问题串,整堂课将教学情境分散在各个教学阶段,贯穿始终。

具体各课型教学流程

一、概念教学

第一节情境串教学法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一、背景分析

以前的概念教学,教师非常关注学生对概念内容的记忆,衡量尺度当然就是

学生是否能记住概念,因此,学生对概念内容大都能一字不差地熟练背诵。看似掌握得

很扎实,但在需要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常常发现学生困难重重,只知生搬硬套而不会变通,“会记不会用”现象非常普遍。针对问题,我们经过大量行动性实验研究,发现概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学生接受,忽视素材的提供

在概念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概念本身的接受,强调对概念中某些词语的理解,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完整、准确地背诵概念,而对创设生活情境,认识概念学习的必要性等不够重视,忽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没有生机,缺少活力,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的意义”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面积,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什么是物体表面呢?大家看这是一个铅笔盒,铅笔盒就是一个物体。谁来摸摸铅笔盒的表面?

生摸。

师:谁来摸摸课桌的表面?

生摸。

师:比较这两个物体的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课桌的表面比较大,铅笔盒的表面比较小。

师:所以说,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请大家再来看这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比较他们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生:长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

师:所以说,平面图形的表面有大小之分。现在,大家理解什么是面积了吗?谁能说一说?谁再来说一说?

在面积概念的学习中,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就引导学生解释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从字面上理解概念的含义,然后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有意识记。表面上学生接受了面积概念,但是,由于没有挖掘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几乎体会不到学习面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重知识点学习,忽视知识间的联系。

? 学习“奇数和偶数”

师提出问题: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探究出后,教师指出: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 学习“质数和合数”

师提出问题:你能找出这些数的因数吗?

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因数后,让学生根据因数的个数分类,得出: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三)重教师讲解,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索。

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对小学生来说,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是一个主动地、复杂的思维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概念教学必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性学习过程。但是,以前的概念教学却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自主探索是来自学生内部学习的需求,只是以认识、记忆、形式上的模仿为目标。正像问题(一)中这位教师教学“面积的意义”一课的设计:

教师刚刚提出问题,“你知道面积是什么意思吗?”没容学生过多思考,就快速的出示了面积的概念,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语“物体表面”、“平面图形”、“大小”,进行举例说明,然

后,通过多说,让学生背诵面积的概念。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怕学生出错,怕学生表述不清,所以包办代替。学生虽然基本明白了概念的意思,记住了概念,但是因为没有主体参与,没有经历探索,所以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不深刻的,而且,由于学习过程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个性认识的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重练习设计,忽视认知基础的丰富

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在学生对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对概念下定义,用语言来明确概念。因此需要学生借助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观察了一定数量的具体事例之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即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材料感知——观察比较——归纳提炼——抽象命名”的概念建构过程。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丰富概念出示之后的练习。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互质数”的: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有三组数:12和18、16和24、5和7。你能找出每组数的公因数吗?

生:12和18的公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有……、5和7的公因数只有1。

师:像这样,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生熟记概念。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组数,你能找出哪一组是互质数吗?

生:……

师:同学们,互质的两个数可能是什么数呢?

生:可能是两个合数;可能是两个质数……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互质数的不同的情况,只给出5和7一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情况,就匆忙地概括出概念,学生的理解必然是不完整的。要让学生真正明确概念的内涵,只有靠大量的练习。可是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概念,必然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的片面性。

二、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基本流程

(一)基本流程

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构建了情境串理念下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kk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