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2 原子发射光谱摄谱法定性分析合金中的元素

更新时间:2024-05-27 17: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验22 原子发射光谱摄谱法定性分析合金中的元素

一、目的

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摄谱法的电极制作、摄谱、冲洗感光板等基本操作。掌握用铁光谱比较法定性判别未知试样中所含的元素,并估计其相对含量。 二、内容提要

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将试样引入激发光源,当外界给以一定能量时,试样被蒸发分解成气态原子(或离子),一部分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很不稳定,当其跃迁至低能态或基态时,会发射出紫外和可见区的特征辐射,由光谱仪器分解为光谱,辨认特征波长谱线的存在情况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测量特征波长谱线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该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分析(非金属元素不易激发)。它已普遍地应用于矿物、金属、半导体材料等试样中的杂质分析。

将样品光谱按波长顺序记录在感光板上,称为摄谱法。根据记录下来的光谱,进行定性

-3-4

或定量分析。发射光谱摄谱法分析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对大部分元素可测至l0%~10%,快速简便,一般样品不需任何处理,可同时分析许多元素;元素含量在0.OOO1%~0.l%时,结果可靠性优于一般化学分析;取样量少,一般只需数毫克至数十毫克。然而,它的缺点是在摄谱时,实验条件苛刻,某些条件往往难以控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实际工作中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的光电接收光谱仪器,可得到更准确、更灵敏的定量结果,但摄谱法作为金属元素的定性分析手段仍有自己的特点。

各种元素因其原子结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光谱。因此,每一种元素的原子被激发后,只能辐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谱线,它代表了元素的特征,这是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然而,从一个元素可以获得许多条谱线,各条谱线的强度也不相同。当元素的含量降低时,光谱中强度弱的谱线相继不能被检出而消失,最后消失的几条谱线叫做最后线,也即灵敏线。最后线是检出限量最低的谱线。每种元素有它自己的最后线。定性分析时,只要检查光谱中的几条最后线(一般2~3条)是否出现,它们的强度比是否与谱线表所示相符,就可判明元素存在与否,因此,这些谱线有时也称为分析线。在228.0~460.0 nm范围内各种元素的主要分析线见表5—2。至于其他一些灵敏度较次的谱线出现,可不去理会它。如该元素存在,那末最后线必然出现。如该元素的最后线不出现,那末这些灵敏度较次的谱线就不可能出现,这时若在灵敏度较次的谱线位置上出现了谱线,则可能是由其他元素谱线的干扰而引起的。

事实上,由于试样中许多元素的谱线波长相近,而摄谱仪及感光板的分辨率又有限,在记录到的试样光谱中,谱线会相互重叠,发生干扰。当需要确证某一种元素的分折线是否受到干扰时,首先要判明干扰元素是否存在(可检查干扰元素的最后线出现与否)。当一条分析线确实受到干扰时,可以根据别的分析线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 定性分析中通常按谱线强度级别来估计含量,方法是在被估计元素所出现的谱线中,找出其谱线强度级最小的级次,由表5-1列出的数值估计该元素的百分含量,一般要求估计准确度在一个数量级以内。

例如,铝的分析线308.2 nm及309.2nm,谱线强度级为8、9。若光谱上两条线都出现,且309.2 nm线比308.2 nm线略强或接近,通常可以得出铝存在的结论。若309.2 nm线很弱,而308.2 nm线不出现,这也是正常的,得出含有痕量(0.001%)铝存在的结论。若两条谱线之中一条很强,而另一条根本不出现,则对出现的一条线不能确信是铝的谱线,而可能是其他元素的干扰线。

摄谱法定性分析的方法,通常是将细粒或粉末试样装载在光谱纯石墨电极的孔穴内(棒状金属、合金试样可做成“自电极”),在电弧或火花光源中,试样的各种组分先后蒸发到弧

焰中成为单个原子或离子、分子,并被激发而发光,经光谱仪分解为光谱而被感光板记录下来。用哈特曼( Hartmann)光栏将铁光谱并列拍摄在试样光谱的旁边。因为铁的光谱含有许多相距很近的谱线,且每一条谱线的波长已经过精确的测定,可以用作测量元素谱线的标尺。 记录有光谱的感光板在光谱投影仪上放大20倍,使感光板上的铁光谱与元素光谱图片上的铁光谱重合,就可以方便地从元素光谱图上标记的谱线来辨认摄得的试样谱线。 实验内容:

1)判明未知金属或合金的组分及估计其含量,如铅合金、锡合金、焊锡、保险丝、黄铜、铝、镁。

2)检查某矿物中的指定元素,如铝矿中的镓。 3)检查某纯金属材料中的杂质元素,如铝材。 三、仪器和试剂

摄谱仪 WPG-100型平面光栅摄谱仪,狭缝6um,中心波长300 nm 光源 屑粒状、粉末状试样用交流电弧,棒状金属试样用火花

电极 光谱纯石墨电极(下电极有孔穴,孔穴内径3.5 mm,深4 mm,壁厚1 mm;上电极圆锥形)

感光板 天津紫外II型,9 cm×18 cm

显影液 按感光板附方,或用高反差显影粉配制 定影液 F5酸性坚膜定影液 投影仪 8W型光谱投影仪

图谱 米平面光栅摄谱仪用的《元素发射光谱图》 四、实验步骤

1.准备电极与试样 1)准备一对铁电极。

2)准备一对未知金属试样锥形棒状电极。

3)加工上、下石墨电极若干对。将直径为6 mm的光谱纯石墨棒切成约4 cm长的小段,在专用车具上车制孔穴或加工成其他形状。专用车具夹上专用钻头,可车制电极孔穴;夹上石墨棒,用卷铅笔刀,可制得圆锥形上电极。见图5-8、图5-9。加工后的电极应直立安放在电极盘架上。

把屑粒或粉末状的未知试样小心装入下电极孔穴中,用镊子把电极分别夹在上下电极架上,操作时应避免电极或试样被玷污。 2.安装感光板

在暗室的暗红灯下,启封感光板,取出感光板后应随即严密包好。在专门的裁片架上裁割感光板。裁割时,乳剂面朝下,垫以干净柔软的纸张以保护乳剂面,用金刚刀在玻璃面上划痕,折断。裁割的尺寸应比暗盒装片尺寸小0.5 mm。 开启暗盒后盖,在暗室的暗红灯下观察乳剂面和玻璃面反射光的亮度差异。亮度低的为乳剂面。也可用手指触摸感光板两面的边缘,粗糙面为乳剂面。感光板装入口音盒时,应乳剂面朝下,并立即关好暗盒后盖,同时检查档板是否关紧。 3.调节摄谱仪的工作条件

熟悉摄谱仪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见附录1.WPG-100型平面光栅摄谱仪。 本实验中心波长300.O nm,需调节光栅台的转角为10.37°,狭缝倾角为6.15°,调焦位置为6.00 mmo[数据因不同仪器而异,应按仪器说明书数据调整。此数据系在(25±2)℃时作出,当使用温度改变时应作出相应修正。 调节缝宽为6 um 4.摄谱

装上暗盒,抽出暗盒档板,按次序摄谱。在哈特曼光栏的比较光栏2、5、8位置拍摄铁光谱,交流电弧用5~6 A,曝光约5s。移动光栏在1、3、4、6、7、9位置拍摄试样。金属自电极试样用火花光源激发,曝光约2~3 min;石墨电极孔穴中粉末试样用交流电弧激发,应使试样烧完为止,曝光约1~1.5 min(视试样性质而异)。

作好摄谱记录,包括感光板,板移位置、光栏、试样、光源种类及电流大小、曝光时间等。弧烧试样时,应注意观察电弧颜色的变化,并随时调整电极间距。 摄谱结束,推上暗盒档板。 5.感光板的冲洗 . 1)显影。显影液按天津紫外型感光板附方配制,20℃时,在暗室的暗红灯下显影5min。显影操作时先将适量的显影液倒入瓷盘,把感光板先在水中稍加湿润。然后,乳剂面向上浸没在显影液中,并轻轻晃动瓷盘,以克服局部浓度的不均匀。

2)停显。为了保护定影液,显影后的感光板可先在稀醋酸溶液(每升含冰醋酸15 mL)中漂洗,或用清水漂洗,使显影停止。然后,浸入定影液。停显操作也应在暗红灯下进行。在18~25℃时,漂洗1 min左右。

3)定影。用F5酸性坚膜定影液,(20±4)℃。将适量的定影液倒入另一瓷盘,乳剂面向上浸入其中。定影开始应在暗红灯下进行,15s后可开白炽灯观察。新鲜配制的定影液 约5 min就能观察到乳剂通透(即感光板变得透明)。

4)水洗。定影后的感光板需在室温的流水中淋洗15min以上。淋洗时,乳剂面向上,充分洗除残留的定影液。否则谱片在保存过程中会发黄而损坏。

5)干燥。谱片应在干净的架上自然晾干。如需快速干燥,可在酒精中浸一下,再用冷风机吹干。乳剂面不宜用热风吹,30℃以上的温度会使乳剂软化起皱而损坏。 显影、定影完毕后,随即把显影液和定影液倒回储存瓶内。 6.查谱

熟悉8W型光谱投影仪的使周方法,见附录3.光谱投影仪及谱线的识别。用1米光栅 光谱图,在240 nm至360 nm波长范围内查谱。 五、数据处理

列出查得的未知试样光谱谱线,确定未知试样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范围。 六、思考题 1.在定性分析中,拍摄铁光谱及试样光谱为什么要固定感光板的板移位置而移动光栏,而不是固定光栏而移动感光板?

2.试样光谱旁为什么要摄一条铁光谱?

3.摄谱仪狭缝宽度对光谱定性分析有何影响?应采用怎样的狭缝宽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k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