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3-10-25 07:2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1-7-11 信息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依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大力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进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强省的奋斗目标,结合我省实际,组织实施了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一、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设计 (一)指导思想

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科技强省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建设目标

根据河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总体需求,对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战略重组,构建与我省经济建设远景目标相适应的布局合理、体系完备、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开放高效、配置完善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我省科技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循序渐进,协调发展,注重实效,满足急需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立足我省实际,充分考虑我省环绕京津的区位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和京津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相关部门的科技资源共享为重点,逐步扩大到省属其他相关单位;以科技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为重点,逐步扩大到其他市、县。

2、健全制度,突出共享。平台建设要始终突出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改变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建立健全平台建设的系列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平台开放服务功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效利用,积极推进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互补、共享,满足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促进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3、激活存量,调控增量。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逐步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优化配置。 4、政府主导,多方共建。发挥政府制定政策、宏观布局、管理监督的主导作用,激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和权利,促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高效共享。 (四)重点任务

1、加强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对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整合;面向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新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

2、加强科技基础条件服务体系建设。对现有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科技文献、实验动物、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加快实现科技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科技成果、技术交流与交易的信息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成果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等科技基地建设,发展和规范科技中介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

4、加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建共享的法规建设。积极探索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和良性运行机制,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营造运行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与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五)建设重点

紧密围绕我省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用10年左右时间,着重构建和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七大支撑体系”:重点实验室体系、大型科学仪器共建共享体系、实验动物科研与供应体系、自然科技资源与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科技文献与信息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科技基础条件网络服务体系。

1、深化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实行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1)努力提升我省重点实验室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2)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根据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钢铁、医药、石化、装备制造、建材、陶瓷、食品、信息、环境、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建设十个左右的科技创新研发基地,突破一批有影响力的共性关键技术,为提升我省支柱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3)对省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校等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功能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组织网络化的科技研发创新体系。建立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信息与统计网络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实验室评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实验室资源整合,提高综合实力。

2、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共建共享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大型科学仪器资源的效益。 (1)制定《河北省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实行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制度,解决目前大型科学仪器重复购置和急需设备短缺同时并存的问题。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相结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的综合使用效益,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建共享。

(2)建立和完善大型科学仪器使用的课题申请和设备共享费用补助制度,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积极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整合和推广工作,为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发展、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提高大型科学仪器的利用率。 筹建河北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与服务协作中心,积极开展大型科学仪器研制、升级改造、维修、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保证大型科学仪器正常运转,提高大型仪器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与京津大型科学仪器管理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发挥京、津、冀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共享共用,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装备

水平,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的开放式、社会化服务体系。

3、完善实验动物科研与供应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水平。 (1)严格执行国家和河北省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使用许可证制度,实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证制度。制定完善实验动物许可证核准的行政许可程序。在与实验动物相关的科研、生产、检验、鉴定等工作中,对于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条件的审核管理,全面推行法制化和标准化。切实提高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实现与国际水准接轨。 (2)加强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培育、开发研究以及实验动物标准化质量检测方法研究,推进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级实验动物的普及应用,为生产和应用与国际接轨的SPF级实验动物,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依托省内实验动物生产和科研单位,建立1~2个高等级实验动物生产设施和3~5个高标准动物实验条件平台,提高我省重点科技项目和产品开发研究中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权威性。

(3)加强实验动物科技与管理的信息沟通,及时调整全省实验动物生产与应用结构体系,积极探索实验动物标准化与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和途径。促进实验动物的生产供应基地、饲料加工基地、动物实验条件平台等,向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启动自然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利用率。

(1)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自然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库建设部门加强沟通,制定自然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库建设规范,适时启动数据库建设工程。根据我省自然科技资源的区域特色,搞好自然科技资源网站建设,实现自然科技资源的充分共享。

(2)坚持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要求,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资源、生物标本以及地质、矿产、水文、气象、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和科学数据的研究与整理,建设和完善我省自然科技资源馆和数据库。集成各部门、行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拥有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采集、加工、保存的标准化、规范化,使科技人员方便地获取科学数据,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3)加强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科技资源收集、鉴定、整理和保存,形成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保障体系。

5、加强科技文献资源与信息保障体系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便捷通畅的文献信息服务。 (1)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全省高校、科研、公共三大图书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互连对接、共建共享体系。加强部门协调与管理,建立科技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的协调机制,扩大共享范围。借助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和服务方式,向广大用户提供网络化、集成化和可定制的文献信息服务。

(2)开辟利用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各种渠道,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重点加强京津冀科技信息机构的合作,通过网络相互开放特色文献资源,进一步充实我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3)加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外标准、政策法规、检索工具、科技类工具书、政府出版物等科技文献的增量建设,补充缺藏和断档文献,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钢铁、医药、石化、纺织、农业、机械、建材、电子信息等行业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 6、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1)完善河北技术市场网站建设,整合技术信息资源,构建技术信息交流子平台,推进技

术产权交易网络子平台建设,逐步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化要素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构建基本覆盖全省主要行业和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服务网络,使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深入到基层中小企业和农村。

(2)发挥各级政府的调控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与奖励机制,切实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鼓励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完善高新区和其他各类科技园区的服务和孵化功能。结合我省各地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展各类特色产业化培育基地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

(3)积极发展和规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技术市场服务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社会提供科技成果信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孵化、技术交易、科技评估、科技咨询、风险投资及人才中介等综合化服务,缩短成果转化周期。

7、全面展开科技基础条件网络体系建设,实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1)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网络体系集信息、服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上承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网络及其各个子系统,链接兄弟省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网络,下达各高校、科研单位、各市县以及全省各个科技服务窗口,包括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信息网、河北省科技信息网、河北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河北省实验动物信息网、河北省自然科技资源信息网、河北技术市场网、各市、县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等子网络。

(2)建立科技基础条件网络体系的运行、管理、监督和评价机制,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3)充分发挥网络体系对全省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的各项服务功能、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各个体系的宣传、监督和管理功能,扩展推广应用渠道,促进我省的科技研发、科技管理、科技成果传播,努力打造高效、快捷的网络科技服务体系。 (六)相关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权威性的领导机构和强有力的办事机构。

(1)健全领导机构。成立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订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统筹协调和联合审定平台建设重大任务,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等。 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办事机构设在省科技厅。

(2)建立专家委员会和平台运行监测组。成立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委员会和各有关专业的专家组,负责研究和起草平台建设的规划、实施办法和步骤,审核有关项目;成立平台运行监测组,负责对平台运行的监测及评价,保证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地开展。

(3)省直各相关部门、各市是平台建设组织实施的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地区平台建设规划和实施工作。

2、加强投入管理,构建资金保障机制。

(1)建立开放式、多元化投资机制。政府科技投入中要加强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投资导向,并保障平台的正常稳定运行。扩大投资渠道,充分调动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全社会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投资参与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开放式、多元化投入格局。

(2)科学管理和使用经费。编制和发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完善项目招投标、绩效评估和财务监管等相关法规,使经费管理和使用步入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轨道,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3、健全制度,优化环境,实现高效共享。

(1)营造开放共享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宣传和弘扬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提高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意识。通过平台的开放共享,创造全社会成员享有使用科技资源和参与科技创新的公平机会。与科普活动相结合,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支撑。

(2)完善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从我省省情和科研条件实际出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保护、质量监督及科技成果奖励等制度,注重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与其他政策法规的配套与衔接,营造平台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的制度环境,实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3)构建开放高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改变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现状,理顺各种关系,促进管理方式创新,建立高效的平台运行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保障平台建设与运行的共享机制,实现对平台建设项目和运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4)建立和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监督机制。建立平台建设绩效评估机制、日常统计监测机制和相关监测规范,实现立项、预算、建设、验收等全过程的动态评估监测。发挥专家、社会专业机构、用户、社会公众等各方面作用,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评估监测活动,探索网上评估监测模式,逐步形成评估监测网络体系。

4、完善措施,进一步加强科技条件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凝聚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从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与管理工作。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从事科技基础条件工作人员的评价体系,建设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善于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向的精干高效的科技条件人才队伍。

(2)注重人员培训。与省市相关部门协调,加强仪器分析、实验动物、科技文献、仪器维修等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培养一支专业化、复合型、高素质的科技基础条件管理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

(3)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各类科技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手段,以质量为根本,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5、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1)加强与相关国内外组织、科技资源管理机构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基础数据、科技信息、科技设施等可共享资源,不断充实和完善我省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

(2)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借鉴和引进国内外科技基础条件方面成熟的管理制度及规范标准,进一步提高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

二、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现状 (一)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

文科技期刊844.86万册,中、外文科技图书2172.33万册,学位论文29.47万篇,会议论文292.17万篇,科技报告3.41万册,专利文献1580.06万件,标准文献32.07万件,其他文献资料109.7万册(件)。

2003年度,全省累计订购中文科技期刊约4500种(全国出版重要科技期刊4700多种)、55244份、58.18万册,外文科技期刊约2000种(全世界年出版重要科技期刊6.6万种,我国引进约2.2万种)、3325份、3.59万册,中文科技图书352.55万册,外文科技图书14.75万册(全世界科技图书每年出版约70万种)。

——科技网络快速发展。1998年在省科技情报所开通了“河南省科技信息网”,现网上运行的数据库有重庆维普公司的期刊数据库、北京万方数据公司的数据库系统等20多个数据库。2003年又先后开通了“河南科技成果网”、“河南科普网”等。省教育厅组织规划建成了“河南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通达全省18个省辖市。

——自然种质资源库建设已经起步。我省现收集、整理、鉴定的自然种质资源共有40000余份,其中农作物22404份,林木、果树、花卉9200余份,动物560份(个),昆虫7387种、微生物500种左右。

——实验动物生产供应体系初步形成。根据我省科研、教学、生产、检定单位应用实验动物的需要,近年来,科技部门等多方投资1000多万元加快实验动物生产、供应体系建设。截止2004年底,我省已建成清洁级、SPF级大、小鼠生产、供应基地、普通级实验兔生产、供应基地各一个,年生产、供应小鼠、大鼠、兔等实验动物约10万只。 3、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雏形已现

我省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5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5家,全省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个、省级创业服务中心3个。并建有常设技术市场、网上成果交易平台、技术产权交易所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河南科技成果推广信息平台已构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保障系统,组建了2000多人的专家服务队伍。 五、对平台建设工作的体会

当今世界,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共享及信息的通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科技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利用方式的优劣,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科技基础条件已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提升支撑科技创新的水平,正在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新焦点,成为各国政府支持创新活动的优先选择,成为政府发挥职能的重要领域。

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种质资源、科技文献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成果转化等物质与信息系统和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专业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平台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全省科技基础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为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增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去年,我省召开了科技大会,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我省科技发展的原则,要求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集中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发展。纲要指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构建研究与开发支撑体系和科技资源服务系统平台,在增量调动存量,

建立和营造共享机制,完善并提升平台作用等方面,着力解决整合、共享、提高三个关键问题。去年我省进行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明确要求,改革的方向要统筹项目、人才、基地发展,要整合资源,减少交叉重复。为了加强平台建设,还专门设立了平台建设计划。由此,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作为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得到重视,管理逐步系统化、规范化,以后必将为我省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强大的推动。 六、相关建议

目前,我省平台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缺乏全省层面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布局凌乱、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二是财政投入分散,总量不足,配置不当;三是管理体制与方式不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条块分割,部门封闭,单位所有,利用率低,共享机制缺乏,相应政策法规不完善;四是人才队伍不稳,专业素质下降。比如,目前我省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只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没有一家,这与我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不相称,与国家科技平台的衔接还很不够。 因此,我们建议:

1、加强国家平台建设工作和地方平台建设的衔接,根据国家、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特点,分层次开展平台建设。国家层面的平台建设在部门和地方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

2、进一步强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国家、地方现有实验室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地方重点发展、具有特色、基础具备的重要学科领域,支持地方组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区域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构建国家和地方在公益性技术、共性技术转化方面的协同工作网络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jz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