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练习
更新时间:2024-01-22 04: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 (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无以,则王( )乎 将以衅( )钟 ..
彼恶( )知之 予忖度之( )( ) ...
语人曰:“我不能。”( ) 便嬖不足于使令于前与?( ) ...吾惛( ), 不能进于是矣 放辟( )邪侈( ) ...
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莅.( )中国 谨庠( )序之教 .(二)解释下面加点词。 1(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 . (2)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 . 2(1)无以,则王乎?( ) . (2)则可以王矣?( ) . (3)保民而王( ) ...
(4)是心足以王矣( ) . (5)(故王)之不王,非……之类也( ) .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 (2)若无罪而就死地也( ) .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 (4)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 .. (5)若是其甚与?( ) . (6)其若是,孰能御之?( ) . 4(1)然,诚有百姓者也( ) . (2)然则一羽之不举( ) . (3)物皆然,心为甚( ) . 5(1)抑王兴甲兵( ) .
(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 ) .
6(1)否,吾何快于是( ) ..
1
(2)吾惛,不能进于是( ) ..
(三)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以,则王乎?( ) (2)王说,曰:…… ( ) (3)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 ) (4)盖亦反其本矣( )
(5)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 (6)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 (7)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8)及陷于罪,然后从面刑之,是罔民也( ) (四)解释下面加点词。( ) (1)牛何之( ) . (2)不知有诸( ) .
(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 . (4)齐国虽褊小( ) . (5)彼恶知之( ) . (6)则牛羊何择焉( ) .
(7)夫我乃行之,反面求之,不得吾心( ) . (8)于我心有戚戚焉( ) .. (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 (10)舆薪之不见( ) .
(1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 . (12)百姓之不见保( ) . (13)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 . (14)权,然后知轻重( ) .
(15)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 (16)犹缘木而求鱼( ) . (17)殆有甚焉( ) . (1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 . (19)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 (20)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 .
2
(21)奚暇治礼义哉( ) . (2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 .
(五)翻译下面句子。
(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分析。 (一)整体把握。 1、《齐恒晋公之事章》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心是什么?请概括(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国君要怎样才可以“王天下”?为什么?(两个问题回答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容探微。
1、可不可以实行王道。(开头至“王请度之”) (1)分析文章以羊易牛衅钟的事例。
①齐宣王如何解释他“以羊易牛”衅钟做法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齐国百姓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孟子又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長者折技”这一设例,旨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引用《诗经》一段话,旨在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当不应当实行王道。(“抑王兴甲兵”至“孰能御之”) 这一部分实际上围绕“应当不应当实行王道”写了两个层次的意思,请填空。
其一:实行王道的( )。 其二:不实行王道的( )。 3、怎样实行王道。(“王曰:吾惛”至文末)
这一部分详细地分析如何施行王道。请从两个方面概括。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精选
A层级检测题 一、知识积累
1、为下列加粗的词注音
胡龁( ) 无以,则王( )乎 彼恶( )知之 褊( )小
予忖度( )之 便嬖( )不足使令于前 商贾( )皆藏于市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 殆( )有甚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A、吾不忍其觳觫 B、仰不足以事父母
4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D、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都是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A、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
B、盖亦反其本矣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 D、将以衅钟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试加解释 A、朝秦楚,莅中国, 而抚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然后从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
B、何以异? C、树之以桑。 D、臣未之闻也。
6、《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劝说------放弃-----------, 采纳“------------ ”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善于---------的写作特点。
7、下面列出了孟子因势利导,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的过程。请根据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体会《孟子》的论辩特色,填写其他的空白。
第一步引导:引导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
内容要点:“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 第二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条件。内容要点:“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术也。” 引导方法:举出以羊易牛的事例。 第三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不忍之心”为什么合于“保
5
民而王”的条件。
内容要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推恩足以保四海。” 引导方法:---------------------------------。
第四步引导:为宣王进一步说明没有施行“保民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为”。内容要点:“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引导方法:-----------------------------------------。
第五步引导:指出宣王的大欲,并明言“以若所为”则“大欲”不能实现。内容要点:“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後快於心与?”“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引导方法:----------------------------------------------------。
第六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行霸道必败,行王道必胜的道理,要他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张。 内容要点:
-------------------------------------------------------------------。引导方法:举邹楚之战说明行霸道必败(以小敌大,以寡敌众,以弱敌强是自取其败);再举“天下归心之状”说明行“王道”必胜。
第七步引导 :阐述“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 内容要点:
-----------------------------------------------------------------。
B层级检测题
1、《孟子》善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善于洞察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结合课文,简要概括孟子是怎么洞察齐宣王的心理因势利导,让他采纳自 己
6
“保民而王”的主张的。 答: 2、《孟子》的语言言近旨远,生动诙谐,常常迸射出哲理的火花。其中不少被后人以最简单的短语形式总结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成语,流传至今。请指出下面的语段分别被概括为什么成语。
A、“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概括成语为:
B、“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概括成语为:
3、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甲]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凶:收成不好 B、填然鼓之 鼓:战鼓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学校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教导
(2)与“直不百步耳”的“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7
A、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B、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3)与“寡人之於国也”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A、兵器接在手,士兵们就丢下武器跑了。
B、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丢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了。 C、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丢下武器随着部队逃跑了。 D、兵器已经握在手,士兵们就丢下武器跑了。
2/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A、头发花白的人,不用在路上背东西了。
B、头发花白的人,不必用头在路上顶东西了。
C、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肩扛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D、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5)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说明什么道理? 答:
8
正在阅读: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01-22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图文10-14
仪器仪表常用词汇英语03-15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卷- 招考通 - 江苏第一招生考试门户 - 图文03-19
观雨作文800字06-17
Lesson 3 living abroad 刘玉玲08-17
重逢小学作文06-15
下雪了日记10篇10-2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之事
- 练习
- 齐桓晋
- 杨山煤矿雨季三防措施
- socket - recv函数使用心得
-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图文
- 思想汇报4--积极向上的追求
- 职场规范管理制度
- 最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习报告
- 浏阳一中2010年下学期高二1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 2017新高一英语开学考试模拟试卷练习版
-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提示
- 工程材料课后题答案
- 13年毕业清考复习题(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
- JAVA SE基础知识 - 图文
- 中国风水文化
- 各地区关于通讯费和交通补贴税前扣除的文件
- 南开大学12秋学期大学语文在线作业答案
- 2016继续教育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浅谈《平面解析几何》高考试题与解题策略
- 拉林河特大桥1059#墩-1210#桥台爬梯安装合同
- 江苏省旅游度假区发展考核评分细则 - 图文
- 房地产营销策划书最终版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