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理科数学一轮复习学案 1.1集合

更新时间:2024-06-28 07: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__合

1.集合的相关概念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2)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五个特定的集合: 集合 符号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子集 基本关系 真子集 文字语言 集合A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符号语言 x∈A? x∈B A?B,且 ?x0∈B, x0?A A?B, B?A ?x,x??,??A,?B(B≠?) AB或 BA 记法 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或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A?B或B?A 相等 集合A,B的元素完全相同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空集 是任何集合A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的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符号 表示 图形 表示 集合的并集 A∪B A=B ? 集合的交集 A∩B 集合的补集 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UA 意义 {x|x∈A,或x∈B} {x|x∈A,且x∈B} {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2)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3)补集的性质:A∪(?UA)=U;A∩(?UA)=?;

?U(?UA)=A;?U(A∪B)=(?UA)∩(?UB);?U(A∩B)=(?UA)∪(?UB).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x2,1}={0,1},则x=0,1.( ) (2){x|x≤1}={t|t≤1}.( )

(3){x|y=x2+1}={y|y=x2+1}={(x,y)|y=x2+1}.( ) (4)任何一个集合都至少有两个子集.( ) (5)若AB,则A?B且A≠B.( )

(6)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关系(A∩B)?(A∪B)恒成立.( ) (7)若A∩B=A∩C,则B=C.( )

答案:(1)× (2)√ (3)× (4)× (5)√ (6)√ (7)×

2.(2017·全国卷Ⅱ)设集合A={1,2,3},B={2,3,4},则A∪B=( ) A.{1,2,3,4} C.{2,3,4}

B.{1,2,3} D.{1,3,4}

解析:选A 由题意得A∪B={1,2,3,4}.

3.(2017·北京高考)若集合A={x|-23},则A∩B=( ) A.{x|-2

B.{x|-2

解析:选A 由集合交集的定义可得A∩B={x|-2

4.(2017·北京高考)已知全集U=R,集合A={x|x<-2或x>2},则?UA=( ) A.(-2,2) C.[-2,2]

B.(-∞,-2)∪(2,+∞) D.(-∞,-2]∪[2,+∞)

解析:选C 由已知可得,集合A的补集?UA=[-2,2].

5.已知集合A={0,1,x2-5x},若-4∈A,则实数x的值为________. 解析:∵-4∈A,∴x2-5x=-4, ∴x=1或x=4. 答案:1或4

6.已知集合P={2,3,4,5,6},Q={3,4,5,7},若M=P∩Q,则M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可知,M={3,4,5},故M的子集个数为23=8. 答案:8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

[考什么·怎么考]

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是理解集合概念的关键,一般涉及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及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来确定集合元素的个数或求参数值,属于基础题. 1.(2017·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x,y)|x2+y2=1},B={(x,y)|y=x},则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3 C.1

B.2 D.0

解析:选B 因为A表示圆x2+y2=1上的点的集合,B表示直线y=x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x与圆x2+y2=1有两个交点,所以A∩B中元素的个数为2.

2.(2018·南昌模拟)已知集合M={1,2},N={3,4,5},P={x|x=a+b,a∈M,b∈N},则集合P的元素个数为( )

A.3 C.5

B.4 D.6

解析:选B 因为a∈M,b∈N,所以a=1或2,b=3或4或5.当a=1时,若b=3,则x=4;若b=4,则x=5;若b=5,则x=6.同理,当a=2时,若b=3,则x=5;若b=4,则x=6;若b=5,则x=7,由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知P={4,5,6,7},则P中的元素共有4个.

3.若集合A={x∈R|ax2-3x+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等于( ) 9

A. 2C.0

9B. 89

D.0或 8

解析:选D 若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则方程ax2-3x+2=0只有一个实根或有两个相等实根.

2

当a=0时,x=,符合题意.

3

9

当a≠0时,由Δ=(-3)2-8a=0,得a=,

89

所以a的值为0或.

8

b??

4.设a,b∈R,集合{1,a+b,a}=?0,a,b?,则b-a=( )

?

?

A.1 C.2

?

B.-1 D.-2

?

b??b

解析:选C 因为{1,a+b,a}=?0,a,b?,所以a≠0,a+b=0,则a=-1,所以a=-1,b=1.所以b-a=2.

5.已知集合A={m+2,2m2+m},若3∈A,则m的值为________.

3

解析:由题意得m+2=3或2m2+m=3,则m=1或m=-,当m=1时,m+2=3

231

且2m2+m=3,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不满足题意;当m=-时,m+2=,而2m2

223

+m=3,故m=-.

2

3

答案:- 2

[怎样快解·准解]

1.与集合中的元素有关的解题策略

(1)确定集合中的代表元素是什么,即集合是数集还是点集. (2)看这些元素满足什么限制条件.

(3)根据限制条件列式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但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2.常见易错探因

第2题,第5题易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而导致错误;第3题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要分a=0与a≠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此题易忽视a=0的情形.

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

集合间的关系有相等、子集(包含真子集)等,其中子集是高考考查重点,要能准确判定一个具体集合是否是另一个具体集合的子集.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属于基础题. (一)直接考——两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判断 1.已知集合A={x|x2-3x+2=0,x∈R},B={x|0

B.A=B D.BA

解析:选C 由x2-3x+2=0得x=1或x=2,∴A={1,2}.由题意知B={1,2,3,4},比较A,B中的元素可知AB,故选C.

kππ??

x=+,k∈Z?,集合N= 2.(2018·烟台调研)已知集合M=?x??44

?

?

kππ???

?xx=+,k∈Z?,则( )

84???A.M∩N=? C.N?M

B.M?N D.M∪N=M

??2nππ?2k+4?ππ???

x?x=8-4,n∈Z?,N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M=?x?x=-, k∈Z?,=???84???

=?x?x=

?

?

?

??2k-1?ππ2kππ

-或,x=-,k∈Z?,所以M?N,故选B. 8484?

3.(2018·云南第一次检测)设集合A={x|-x2-x+2<0},B={x|2x-5>0},则集合A与B的关系是( )

A.B?A C.B∈A

B.B?A D.A∈B

?

?

5??

x>?. 解析:选A 因为A={x|-x2-x+2<0}={x|x>1或x<-2},B={x|2x-5>0}=?x??2在数轴上标出集合A与集合B,如图所示,

可知,B?A. [题型技法]

判断集合间关系的3种方法

列举法 根据题中限定条件把集合元素表示出来,然后比较集合元素的异同,从而找出集合之间的关系.(如第1题) 从元素的结构特点入手,结合通分、化简、变形等技巧,从元素结构上找差异进行判断.(如第2题) 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比较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如第3题) 结构法 数轴法 (二)迁移考——利用集合间关系求参数 4.(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集合A={x|x2-a≤0},B={x|x<2},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4] C.[0,4]

B.(-∞,4) D.(0,4)

解析:选B 集合A就是不等式x2-a≤0,即x2≤a的解集.①当a<0时,不等式无解,故A=?.此时显然满足A?B.②当a=0时,不等式为x2≤0,解得x=0,所以A={0}.显然{0}?{x|x<2},即满足A?B.③当a>0时,解不等式x2≤a,得-a≤x≤a.所以A=[-a,

a ].由A?B可得,a<2,解得0

5.已知a∈R,b∈R,若{a,ln(b+1),1}={a2,a+b,0},则a2 018+b2 018=_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a≠0,ln(b+1)=0,所以b=0,于是a2=1,即a=1或a=-1,又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1应舍去,因此a=-1,故a2 018+b2 018=1.

答案:1

6.已知集合A={x|1≤x<5},B={x|-a

解析:因为B?(A∩B),所以B?A.

3

①当B=?时,满足B?A,此时-a≥a+3,即a≤-;

2-a

②当B≠?时,要使B?A,则?-a≥1,

??a+3<5,围为(-∞,-1].

答案:(-∞,-1] [题型技法]

利用集合间关系求解参数问题的策略

若参数在元素的性质特征之中,多以一次不等式或二次不等式的形式出化简要分类 现,此时要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分类的主要依据就是参数对该不等式的对应方程的解的影响.分类的主要层次为:①最高次幂系数是否为0;②方程是否有解;③解之间的大小关系.(如第4题) 关系要分类 已知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要注意对集合是否为空集进行分类讨论,因为?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如第6题) 利用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确定参数所满足的条件,实际上就是比较两个区“端点”要取舍 间端点值的大小关系,所以集合对应区间的端点的取舍对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制约作用,这也是区分子集与真子集的关键.如已知A=(1,3],B???a>1,?a≤1,?=[a,b](a

3

解得-

2

考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

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高考中主要考查求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常与解不等式、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等知识相结合,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偶尔也出现填空题,属于基础题. [典题领悟] 1.已知集合A={x|x2-6x+5≤0},B={x|y=log2(x-2)},则A∩B=( ) A.(1,2) C.(2,5]

B.[1,2) D.[2,5]

解析:选C 由x2-6x+5≤0的解集为{x|1≤x≤5},得A=[1,5].由x-2>0,解得x>2,故B=(2,+∞).把两个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可知A∩B=(2,5].

2.(2018·湖南湘潭模拟)已知全集U=R,集合M={x||x|<1},N={y|y=2x,x∈R},则集合?U(M∪N)=( )

A.(-∞,-1]

C.(-∞,-1]∪[2,+∞) 解析:选A 解|x|<1,得-1

所以该集合是函数y=2x,x∈R的值域,即N=(0,+∞). 从而M∪N=(-1,+∞).

因为U=R,所以?U(M∪N)=(-∞,-1],故选A. 3.已知全集U=R,集合A={x|x2-3x-4>0},B={x|-2≤x≤2},则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x|-2≤x<4} C.{x|-2≤x≤-1}

B.{x|x≤2或x≥4} D.{x|-1≤x≤2} B.(-1,2) D.[2,+∞)

解析:选D 依题意得A={x|x<-1或x>4},因此?RA={x|-1≤x≤4},题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RA)∩B={x|-1≤x≤2},选D.

[解题师说]

1.掌握“4种技巧”

(1)先“简”后“算”:进行集合的基本运算之前要先对其进行化简,化简时要准确把

?1?

握元素的性质特征,区分数集与点集等.如求集合P=?x?x<1?的补集,要先进行化简,若

?

?

?

?1?

≥1?,导致漏解. 直接否定集合P中元素的性质特征,就会误以为?RP=?x??x

?

?

(2)遵“规”守“矩”:定义是进行集合基本运算的依据,交集的运算要抓住“公共元素”,补集的运算要关注“你有我无”的元素.

(3)活“性”减“量”:灵活利用交集与并集以及补集的运算性质,特别是摩根定律,即?U(M∩N)=(?UM)∪(?UN),?U(M∪N)=(?UM)∩(?UN)等简化运算,减少运算量.

(4)借“形”助“数”: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

直观化,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如典题领悟第1题)

2.谨防“2种失误”

(1)进行集合基本运算时要注意对应不等式端点值的处理,尤其是求解集合补集的运算,一定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如典题领悟第2题)

(2)求集合的补集时,既要注意全集是什么,又要注意求补集的步骤,一般先求出原来的集合,然后求其补集,否则容易漏解.(如典题领悟第3题、冲关演练第3题)

[冲关演练]

1.(2017·天津高考)设集合A={1,2,6},B={2,4},C={x∈R|-1≤x≤5},则(A∪B)∩C=( )

A.{2} C.{1,2,4,6}

B.{1,2,4}

D.{x∈R|-1≤x≤5}

解析:选B A∪B={1,2,4,6},又C={x∈R|-1≤x≤5},则(A∪B)∩C={1,2,4}. 1??2.(2018·合肥质量检测)已知集合A=[1,+∞),B=?x∈R ?2a≤x≤2a-1?,若A∩B≠

?

?

?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 2

,+∞? C.??3?

1

,1? B.??2?D.(1,+∞)

2a-1≥1,??

解析:选A 因为A∩B≠?,所以?解得a≥1. 1

2a-1≥a,?2?

3.(2018·皖北协作区联考)已知集合A={y|y=x2-1},B={x|y=lg(x-2x2)},则?R(A∩B)=( )

1

0,? A.??2?10,? C.??2?

1?B.(-∞,0)∪??2,+∞? 1

,+∞? D.(-∞,0]∪??2?

1

0,?,所以解析:选D 因为A={y|y=x2-1}=[0,+∞),B={x|y=lg(x-2x2)}=??2?11

0,?,所以?R(A∩B)=(-∞,0]∪?,+∞?. A∩B=??2??2?

考点四 集合的新定义问题 ?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

以集合为载体的新定义问题,是高考命制创新型试题的一个热点,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新概念、新性质、新法则等,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或偏上. [典题领悟] x??

1.设集合A={-1,0,1},集合B={-1,1,2,3},定义A#B=?z ?z=y,x∈A,y∈B?,

?

?

?

则A#B中元素的个数是( )

A.5 C.10

B.7 D.15

解析:选B 因为x∈A,所以x可取-1,0,1; 因为y∈B,所以y可取-1,1,2,3. x

则z=y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y x -1 0 1 -1 1 0 -1 1 -1 0 1 2 1- 20 1 23 1- 30 1 31111故A#B中元素有-1,-,-,0,,,1,共7个,故选B.

2332

2.已知集合M={(x,y)|y=f(x)},若对于任意实数对(x1,y1)∈M,都存在(x2,y2)∈M,使得x1x2+y1y2=0成立,则称集合M是“垂直对点集”.给出下列四个集合:

1??

①M=??x,y??y=x?;

?

?

?

②M={(x,y)|y=log2x}; ③M={(x,y)|y=ex-2}; ④M={(x,y)|y=sin x+1}.

其中是“垂直对点集”的序号是( ) A.①④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记A(x1,y1),B(x2,y2),则由x1x2+y1y2=0得OA⊥OB.对于①,对任意A∈M,不存在B∈M,使得OA⊥OB.对于②,当A为点(1,0)时,不存在B∈M满足题意.对于③④,对任意A∈M,过原点O可作直线OB⊥OA,它们都与函数y=ex-2及y=sin x+1的图象相交,即③④满足题意,故选C.

3.设集合A={-1,0,1},集合B={0,1,2,3},定义A*B={(x,y)|x∈A∩B,y∈A∪B},则A*B中元素的个数是( )

A.7 C.25

B.10 D.52

解析:选B 因为A={-1,0,1},B={0,1,2,3},

所以A∩B={0,1},A∪B={-1,0,1,2,3}. 由x∈A∩B,可知x可取0,1; 由y∈A∪B,可知y可取-1,0,1,2,3. 所以元素(x,y)的所有结果如下表所示:

y x 0 1 -1 (0,-1) (1,-1) 0 (0,0) (1,0) 1 (0,1) (1,1) 2 (0,2) (1,2) 3 (0,3) (1,3) 所以A*B中的元素共有10个. [解题师说]

与集合相关的新定义问题的解题思路

(1)紧扣“新”定义: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关键所在.

(2)把握“新”性质:集合的性质(概念、元素的性质、运算性质等)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基础,也是突破口,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性质.

(3)遵守“新”法则:准确把握新定义的运算法则,将其转化为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的运算即可.

[冲关演练]

mA??

1.定义集合的商集运算为=?x?x=n,m∈A,n∈B?,已知集合A={2,4,6},B=

B???kB???

?xx=-1,k∈A?,则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为( )

2A???

A.6 C.8

B.7 D.9

1111??BB1111

?0,,,,1,,2?,解析:选B 由题意知,B={0,1,2},=0,,,,1,,则∪B=2463?AA2463?共有7个元素,故选B.

2.(2018·武昌调研)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集合A-B={x|x∈A,且x?B},若A={x∈N|0≤x≤5},B={x|x2-7x+10<0},则A-B=( )

A.{0,1} C.{0,1,2}

B.{1,2} D.{0,1,2,5}

解析:选D 因为A={x∈N|0≤x≤5},所以A={0,1,2,3,4,5}.解不等式x2-7x+10<0,即(x-2)(x-5)<0,得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jp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