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25 22: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外医疗

2009  NO.16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临床医学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高璐 柴松岭

(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目的  分析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  对1986~2006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经病理确诊的108例涎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9.97,男女性别之比为1.20∶1。从原发部位分析,腮腺、颌下腺、腭部小涎腺占发病部位的前3名;从组织来源分析,上皮源性肿瘤最多,占98.15%;从病理类型分析,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癌分别占前3位。结论  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低,腺样囊性癌占首位,腮腺、颌下腺占发病部位的前2位。【关键词】 涎腺 肿瘤 构成比【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09)06(a)-0072-02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但恶性涎腺肿瘤的临床研究资料比较少见,为探讨涎腺恶性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1986年8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涎腺恶性肿瘤的108例住院病例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86年8月至2006年6月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涎腺恶性肿瘤患者108例,并经病理确诊,男59例,女49例,年龄3~87岁。1.2 方法

肿瘤临床按UICC2002年的TNM分类,肿瘤病理参考1991年WHO的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2  结果

2.1 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及性别构成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及性别构成,从表1可见,患者的发病部位以腮腺居首位,共63例,占58.33%;其次为颌下腺共20例,占18.52%;腭部小涎腺15例,占13.89%,居第3位;舌下腺4例,占3.70%,上颌窦、颊、牙龈等部位的小涎腺共6例,占5.56%;所有患者性别构成比为1.20∶1。2.2 涎腺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及年龄分布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中,上皮源性肿瘤106例,占98.14%,恶性淋巴瘤2例,占1.85%;病理分类居前3位的肿瘤共77例占总数的71.30%,依次是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及腺癌,分别为37.04%、24.07%、10.19%,其它类型的恶性肿瘤如腺泡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涎腺导管癌等共计31例,占28.70%。从年龄分布上分析,40~70岁为涎腺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其患者总数占总病例数的65.74。

2.3 涎腺恶性肿瘤各时段发病年龄及性别构成比

涎腺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从1986~2006年,由表2可见,从54.09~47.11岁,有明显年轻化趋向。在性别构成比方面,从1986年1.5∶1到2006年1.05∶1,女性发病率逐渐增加,两者有趋于一致的发展趋势。

3  讨论

表1  108例涎腺恶性肿瘤及性别构成

表2  108例患者各时段发病年龄及性别构成比

3.1 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

根据国内五所口腔医学院的病理资料,涎腺肿瘤80%发生于腮腺[1],女性多于男性,但关于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少。本组资料显示(见表1),涎腺恶性肿瘤58.33%发生于腮腺,仍居首位,占大涎腺恶性肿瘤的72.41%;颌下腺的发病率占18.52%,居第2位;与腮腺的发病率相差较大,说明涎腺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腮腺,但在腮腺发生的主要病理类型依次是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腺泡细胞癌,而颌下腺发生的主要病理类型依次是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腺癌、恶性淋巴瘤,说明颌下腺发生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在小涎腺中,腭部发病率最高,占总病例数的13.89%,居第3位,占小涎腺恶性肿瘤的71.43%,说明腭部是小涎腺恶性肿瘤的最好发部位。

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组资料的患者年龄分布为3~87岁,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总数的65.74%;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97岁,比鳞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年轻近5岁[2~3]。但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高峰年龄并不一致。

3.2 不同病理类型涎腺恶性肿瘤的特点

涎腺恶性肿瘤中[4],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最为常见,其次为腺癌、腺泡细胞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涎腺导管癌等较为少见。

72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临床医学

2009  NO.16

CHINA FOREIGN MEDICAL中外医疗

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治疗与临床分析

程剑1  石春梅2  王强3

(1.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放疗科; 2.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仁济医院; 3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普外科  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

【摘要】目的  分析53例转移性骨肿瘤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及中位生存期。方法  采用6MV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转移性骨肿瘤53例共101处病灶。常规分割组16例,照射DT40~50Gy,20~25次,共4~5周;大分割组37例,照射DT30~36Gy10~12次共2~2.5周。结果  (1)总的中位生存期为3.81个月。中位生存期单纯骨转移者8.05个月,原发灶已控制者4.29个月,分别显著高于合并内脏转移者的3.10个月(P<0.05)和原发灶未控或不明者的3.31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单发和多发骨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放射止痛总的有效率为92.90%,常规分割组止痛效果优于大分割组(

χ

2

=12.99,

P

=0.005),

而止痛效果与原发灶是否得到控制、转移是

单发还是多发均无关系。

(3)

放射止痛起效的快慢与单次剂量成正比

(

χ

2

=9.55,

P

=0.002)

结论

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治疗可作为一种

主要止痛手段。【关键词】 放射治疗 肿瘤 骨转移【中图分类号】R7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9)06(a)-0073-02

许多恶性肿瘤晚期常发生骨转移,其中72%以上可出现剧烈顽固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放疗能使绝大多数骨转移癌患者的骨痛获得较持久缓解,疗效明显优于手术及药物治疗。2002年6月至2005年7月,对53例转移性骨肿瘤进行了姑息性放射治疗及有关临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3例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男女之比为1.65∶1。年龄最小32岁,最大83岁,平均(56±2)岁。卡氏评分为20~70分。全部病例中单纯骨转移20例占38%,合并其他脏器转移33例占62%。原发灶已确定者48例,其中肺癌28例,食管癌12例,鼻咽癌5例,乳腺癌3例。原发灶不明者5例。53例的病理类型为腺癌39例,鳞癌14例。经ECT、CT或MRI,结合临床对骨转移做出确诊:其中多发性骨转移者40例,占75.47%,转移灶88处;单发性骨转移者13例,占24.52%。1.2 治疗方法

53例患者分2组。(1)大分割组:37例77处病灶,总剂量DT30~36Gy,10~12次,2~215周。(2)常规分割组:16例24处病灶,

表1  101处病灶放射止痛效果分析

本组资料中腺样囊性癌所占比例最大(37.04%),其发生部位以腮腺最为常见(45.00%),其次为颌下腺(22.50%),腭部小涎腺居第3位(17.50%);上颌窦的恶性肿瘤仅有4例,全为腺样囊性癌,说明在上颌窦发生涎腺恶性肿瘤时,腺样囊性癌的可能性较大。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病率居第2位,占24.07%,发病部位主要为腮腺,占73.08%,而颌下腺的发病率仅为3.84%,说明粘液表皮样癌主要发生在腮腺,舌下腺、腭部小涎腺次之,颌下腺很少发生;其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从10~67岁,主要集中在20~50岁,发病年龄较为年轻。 总之,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我们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都应该给予重视。参考文献

[1]俞光岩.涎腺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联合出版社,1994:111.

[2]俞光岩,高岩,孙勇刚.口腔颌面部肿瘤[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2:331.

[3]保森竹,陈永贤,孙燕燕,等.341例口腔鳞癌病变部位及颈淋

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22(2):35~36.

[4]温玉明,代晓明,王昌美,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6539例临

床病理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9(5):296~299.

【收稿日期】2009-02-13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7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je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