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30 05: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
我校《中华传统文化读本》本学期的推广使用重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组织学生学习《读本》第一章第三节“传统节俗”
“中华传统节日礼俗”高一高二在语文课堂上或者在选修课上给学生讲解,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读本》基础上有所拓展。高三则复习节俗内容,并与高考考查内容相结合使用,比如节日礼俗与古代诗歌鉴赏相结合。本文后另附一个《清明节俗与清明节诗歌鉴赏》教案及学案说明具体操作方法。
二、与高三作文素材积累相结合
在普及传统思想,弘扬传统的同时将传统思想与现实生活衔接,将《读本》所阐释的传统思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积累作文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后另附素材积累教案设计及学生作业反馈。
三、学生自己自读部分
许多学生对第四章汉字文化感兴趣,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读,教师在讲基础知识的时候会适时展示文字的渊源,字形的分析等。
教师使用《读本》的体会和感悟:关于《读本》的使用,任课教师觉得,《读本》的内容能够与课本内容形成互补,如果认真学习将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文化常识的积累,对课内学习也有较大的帮助,因而在高一高二阶段,《读本》的使用以知识普及、情感教育为目的;在高三阶段则可以与高考内容相结合,更加凸显《读本》的使用价值,使学生在高一高二的积累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但目前我们只是语文老师在使用,能否发动其他老师也参与到《读本》的使用和推广上来,这是《读本》今后能否推广的决定因素。教师都有本职的工作,如何将《读本》的使用与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自己的课堂有机结合,在不增加使用《读本》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教师才乐于使用它。如果《读本》不是一个额外的负担,而是教师自己教学的有力辅助,那《读本》不用推也能够广受欢迎。
使用读本的学生的感悟:《读本》的内容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专业老师的讲解,自己看收获不大。如果有教师结合《读本》讲解要好的多。老师组织集体阅读可以,如果让自己自由阅读,因为课下没有时间,大家基本不会充分阅读。
以上就是我校本学期使用《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的总结。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2010年12月24日
附录1: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设计一
授课教师:娄爱华
使用对象:高三理科普通班(6班、7班) 设计意图:普及传统思想,弘扬中华正气 将传统思想与现实生活衔接 积累素材,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施过程:
一、自读《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第三章第二节 第161-165页 二、摘取相关语句
1.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
1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盂子·膝文公下》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
4.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是义,只有他的义尽到了,所以才到了仁的地步,读圣贤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在今后,对自己,对别人无愧于心) 5.孙葆洁
他已经拿了九届金哨奖。45岁,是国际级裁判退休的年龄,足协为他颁发了“终身优秀裁判员奖”,颁奖词是:他在捍卫绿茵场上公平和公正的同时,也在保持着自己人格的高洁。业界曾有传言说,如果中国有一个不吹黑哨的裁判,那必定是孙葆洁。
“我崇拜这个人,他是个不聪明的裁判,当几乎所有俱乐部、裁判、官员收钱打假球,他不吹黑哨。有人因他不收钱,冲进酒店将其暴打。长期被同行孤立,排斥,嘲笑,他一言不发只埋头吹哨。他得了九次金哨,获终身成就奖,他要退役了。当所有人溃败,他一个人坚守,他是大英雄,他叫孙葆洁。”——潘采夫(体育评论员)《新京报》 三、自主补充素材:
四、例文引导: 正气——生命的真谛
我脚踏厚土,仰望苍穹:“生命的真谛何处寻求?”苍穹无语,青山无语,河流无语。猛然头上掠过一只苍鹰,矫首昂视。茫茫天宇,似乎撒下了无言的絮语,久久萦荡在心头。 你看到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碾碎了多少谄媚与邪恶,多少奸佞与阴谋;而带动着车轮的轴轳上,却又镌刻了多少铁面无私,多少浩然正气:岳武穆精忠报国,“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壮志凌云,虽然“三十年功名”最终化成了“尘土”,性命也丢失在秦桧的谰言下,但他的满腔热血和一身正气是任什么也无法抹杀的。否则,他怎会名垂史册、流芳百世?否则,秦桧何以遗臭万年,永跪于人们心中最阴暗的角落?
正气,薄于云天,矗立在民族最傲岸的林中。它是奸恶的宿敌,是丑陋的客星。在正义的扫荡中,一切卑鄙与龌龊都轻如尘埃,不堪一击。铁面无私的包拯,凭着一身可撼峰峦的正气,任你是母仪天下的太后,任你是当朝的驸马权贵,都统统置于他的惊堂木之下。一声巍然的呵斥,心中藏着鬼胎的人们,怎敢不从实招来?在正义的威严下,浮于言表的虚伪和假象,只能是弱不禁风的衰草。
正气,是催人奋进的策鞭,是抵制腐朽的良药。李太白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蕴涵着多少不媚世俗的正气,激励了多少傲岸的灵魂?周敦颐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又指引着多少寻求高洁的心灵?正气,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惊骇世俗的正气,常常能使人悬崖勒马,以免坠入黑暗和罪恶的深渊。
正气,是铁骨铮铮的誓言,是高尚人格的凝结。文天祥宁死不降,视死如归的正气使他吟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不朽诗篇,使他经受住了“身世雨打萍”,奔走各地几乎“无不死”的悲惨遭遇。正气是一把利斧,带上它,便能披荆斩棘,无所畏惧;正气是一斗清酒,饮下它,能将一切险恶都看作鸿毛。 正气,是满腔热血的真爱?? 正气,是高驻崖头的松柏?? 正气,是亘古不失的节操??
我脚踏厚土,怀揣生命的乐章和真谛,义无返顾地迈向那遥远的地平线。身后,是一串深深的脚印??
五、学生习作:任选角度,自主立意,按照阅读延伸题的格式写200字左右的感悟。
2
反馈:
一、学生补充的材料
1.苏武牧羊持节不变 2.陆俊(反例) 3.方舟子的打假 4.岳飞 5.苏轼的坚守
二、学生选择的角度:1.骨气 2.义3.坚守4.环境对人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 6.人的一生不在于荣誉的高低,而在于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三、学生例文: 1.孟子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吧!人活一世,便也是求了一个君子坦荡荡,以本心来行动,求个不悔于心。孙葆洁就是这样,他在捍卫绿茵场上的公平和正义的同时,也在保持着自己人格的高洁,不论是同行的排挤,还是敌人的攻击,他都不曾倒下,不曾投降,九次金哨奖证明了他的成就,也证明了他那一身的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不屈于凡尘,纵使是独自一人,也要在这条路上留下闪耀的光芒。——高三(7)班 孙林曦
2.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不乏正气之士,唯有这些正义之士才可以带领中国走向繁荣。我们古代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一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充分展现了浩然之气,并不向一切恶势力低头。文人如此,武将亦然。岳飞明知回朝难逃一死,但并不惧怕,毅然决然的回京,以自己“精忠报国”的无愧压倒了秦桧,以他的正气名垂千古,至今仍是正气的化身。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里,正气也不能缺失。孙葆洁虽受同行孤立,但他的哨子却是一把锋锐的宝剑,斩断一切黑暗,让赛场恒保公平。这种正气我们不能只让他集于一人,内心的无愧应感染所有的人。民族拥有正气才能使中华龙觉醒。
3.正气在心中。所谓正气,就是世人皆黑我独白的气魄,所谓正气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坚挺。当岳飞一再被秦桧的谗言所诋毁时,他毅然选择了继续精忠报国,他的浩然正气彰显了英雄的气魄,当文天祥被掳掠过伶仃洋的时候,周围满是敌人,他们一再劝说文天祥投降,可他选择了以死明志,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视死如归的他,彰显了英雄的坚挺。正气是每个人顽强拼搏的动力,正气是一个团体齐心合作的精神支柱。正气是一个国家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
附录2: 学科 课题 语文 年级 高三 授课人 娄爱华 时间 2010年 月 日 《清明节俗与诗歌鉴赏》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清明节的相关习俗。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从习俗入手,鉴赏清明节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1. 从习俗入手,鉴赏清明节诗歌。 探究与讲授相结合 教具和教学手段(学生实验器材、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 电脑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传统节日礼俗我们已经都讲完了,现在我们把节日礼俗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 二、清明节习俗回顾 配合《传统文化读本》第12-15页 1.概述:时间:公历四月四或五日 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所以成为节日,与寒食有密切关系。 2.清明节的由来:修禊和寒食是较早与清明有关的节日。 与清明相关的节日: A.上巳节(修禊):农历三月三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周礼?春官宗伯?女巫》:“掌岁时袚除”,这是说女巫掌管每年按时举行的洗涤身体以去除凶疾的礼仪。春天是瘟疫和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所以到水上與洗,以袚除疾病。这是去病免灾的节日。《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简狄后来被封为生育之神——高禖,简狄行浴也被认为是上巳的起源。上巳在水边洗澡就被看作是对高禖的祭祀,也是巫医借春水沐浴治疗妇女不育症之术。至今在云南纳西族还保留着妇女上巳在祭祀地点沐浴求子的风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临水浮卵”活动就是这种孕育巫术的演变。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杜甫《丽人行》。 由于上巳与清明节日期接近,袚禊活动又逐渐被春游代替,而游春正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所以上巳节也逐渐被清明所取代。 B.寒食节:为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寒食节先秦时期就存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为寒食节。从寒食节起禁火,只吃寒食,所以称为寒食节。直到清明,才能重新点火,成为新烟,又叫出火。 关于清明节起源最流行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的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介子推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文公哀之,封绵山为介山,并下令每年这一天不举火,以示悼念。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左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新序》: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后汉书?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土 4
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寒食节的另一种说法是对天体的崇拜。因为禁火的风俗早在周代就有了。《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仲春二月,管理火的官员摇动木铎告诉国人禁火时节到了。郑玄注:“为季春将出火也。”这里的火不是燃烧之火,而是“大火”星,又称为商星,即“心宿二”,属于天蝎座。古人把东方七宿想象成一条龙的形状,角宿为龙角,心宿为龙心,尾宿为龙尾。二月抬头,角宿出现,三月出火,心宿出现,四月火尾,尾宿出现。到了四月,这条龙就会在黄昏后出现在天空。三月大火初次出现在东方天空,正好是清明节前。因而寒食节实际上是源于古人对火星的崇拜。 寒食节习俗:不举火、吃冷食(环饼-馓子、子推饼) 改火:寒食禁火、清明另起新火,宫中赐火种给近臣,以示恩宠。寒食一般在山西介山一带流行。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唐?孟云卿(贫苦人家为生活所迫常常断炊。)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唐宋以后,上巳、寒食都融入清明节,清明作为传统节日定型。 3.清明节的风俗活动 (1)祭祖扫墓《寒食野望吟》唐?白居易 乌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2)踏青郊游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宋代汴京清明节郊游踏青的热闹景象。 《题都城南庄》崔护(太学生,清明节独游长安写下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插柳:驱疫辟邪 每到清明,人们便采摘、购买柳枝,或插在房檐下,或插在妇女头上、衣襟上,有的编成帽子、花环。《燕京岁时记》:至清明戴柳者,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今盖师其遗意也。 (4)放风筝: (5)荡秋千:《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清明节风俗活动的意义: 无论寒食改火还是清明扫墓,都表达了人们对生的崇拜和对生命再生的渴望。 5.以清明为主题的诗歌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三、清明节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5
(1)从总体上看,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答:相同点:总体上看都比较明朗。不同点:吴诗情景合一,令人陶醉,感情更显欢畅;陈诗前两句感情凄苦,令人怆然,但后两句感情上扬,给人爽朗之感。 (2)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表现手法却各具特色,请对其中一首诗的表现手法加以赏析。(4分) 答吴诗对大好春光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在游人离去后再现柳林,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清明的景色。 陈诗用欲扬先抑(或对比)的手法,前两句状冷落难堪之形,抒压抑凄楚之情。“风抛市井声”,写城里郊外,人声鼎沸,节日氛同异常浓烈;而此时此刻,“我”这“病夫”却孤家寡人,冷冷清清,两相对照。后两句,诗人却宕笔开去,写诗人凝神注目,“一帘晚日看收尽”。微风习习,杨柳袅袅,作者倾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诗的基调一下子高昂起来,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受。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 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1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高卿菊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官至宜州所作。○2语出《孟子》注释:○“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 问题:这两首律诗都借写清明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否一致?请结合诗简要赏析? 不一致,高卿菊诗通过对扫墓凄凉情景的描绘,表明人一旦长眠地下,就万事皆空,不如及时行乐的观点。黄庭坚诗表面看起来也是说贤愚死后都是“蓬蒿共一丘”,但诗的五六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体现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表现出对人生丑恶的鞭挞。所以看似消沉,实则激愤;看似迷惘,实则明确。 (三)(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 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课堂小结:
对节日礼俗的关注就是对我们生活的关注,高考的考察也在考我们关注、参与生6
活的程度,诗歌鉴赏只是传统文化节俗应用的一个方面,它实际上是我们文化积淀的体现。 板书设计: 清明节习俗与清明诗歌鉴赏 清 上巳——春游——诗歌 明 寒食——生死——主题 附录3:清明节俗与清明诗歌鉴赏学案
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借此抒发了他们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表现手法却各具特色,请对其中一首诗的表现手法加以赏析。(4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2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高卿菊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官至宜州所作。○2语出注释:○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余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
问题:这两首律诗都借写清明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他们对人生的看法是否一致?请结合诗简要赏析?
答: 三、(08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7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7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
8
正在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 - 图文01-30
我喜欢画画作文350字06-16
压缩感知与奈奎斯特采样频率比较报告04-29
小学语文教师晋高级职称答辩题03-27
三八节座谈会主持稿02-06
7 施工组织设计03-17
车床法兰盘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05-1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中华
- 读本
- 传统文化
- 总结
- 图文
- 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