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1)

更新时间:2023-07-23 06:0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1)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1)

忙碌了一个学期,总算放假了。厚厚的《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在手,有点抗拒。却看到了这几句话:“各行各业的人都想知道怎样提高能力以使自身成为所在行当的行家里手, ”

我立马被这些感性的字词给吸引了。“教师为什么需要观察?”为什么?我马上往下翻,手中的书也不觉得沉重了。

鲍里奇认为:“当我们尽力理解某些事情时,我们由此确立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根本性看法,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认识期待。”“这种期待影响着我们以特定的眼光观察”。在第一章的最后,他又说:课堂观察试图达成的目标要通过“专注性观察行为”来获得。

观察与一般性地“看看”的根本区别恐怕就在于这里:是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否具有相当程度的专注性?

鲍里奇认为,专业人士能“从相关信息中推断出特定的东西”,要成为专业化人士,“专业眼光的培养至关重要。据于这种眼光,个人能够客观地做出评价并付诸行动。”“学会教学的过程是拓展自己专业眼光的过程”。

专业人士的行为也有自己的特征:“缺乏经验的人往往在行动时拘泥于特定的事情或场景,而专业人士则会在其所在领域游刃有余。”呵呵,这一条实在是难度太高了,对于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普通如我的教师来说,恐怕“选择性”的进行课堂观察是我们最游刃有余的选择。

鲍里奇提出了通过有意观察应努力实现的八个目标是:体现移情、实现合作、立足现实、明确方向、获得自信、表达热情、灵活机智、培养自主。对于每个目标的阐述,多有精辟处。如关于“体现移情”,他认为在教学中“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行为”是“能够解决各种问题、化解各种冲突、以实现高效率教学的关键”。认为观察其他教师时应有“自身的立场”,“自身经验不仅提供解读评估所观察事物的信息资源支持,同时,你也会从这种解读与评估中受益匪浅”。

鲍里奇强调“立足现实”,这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他说“清楚什么东西在你的控制之下、精确地判断自身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等,这对于教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名低效率的教师可能整天忙忙碌碌,最后却劳而无获。”

感觉自己就是终日忙忙碌碌的应付一些事务性的事情,好不容易放假了,还得去华师大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核心课程培训。呵呵,“既去之则安之”,转换一下角色,看看专家是如何高效率的观察课堂,组织教学的。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1)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2)

下午,去学校给参加冬令营的学生培训。外面是鹅毛大雪,我应景的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画图知识和技能来画画他们眼中的这个冬天。我则饶有兴趣地进行观察。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选用了“椭圆”工具来画雪人。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着手,也是最切合主体的。可有一个同学,画的确是满纸的太阳。“为什么要这么画呢?你是怎么想的?”我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嚎啕大哭。原来,因为冰雪飞舞,阻断了其外派在其他省市工作的父亲的回家之路。哦,如果我早点发现她的情绪波动, 。

回家,马上翻开《教师观察力的培养》,继续阅读第二章《课堂观察的领域》。哦,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这一章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内容,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课堂观察的领域”应该是重中之重了。

鲍里奇说:“我们所见之范围常常取决于我们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常常带有个人色彩,它有时候松散而零乱,有时还会流于偏见。”因此,它试图提供“更加客观的观察模式”,这种模式包括系列观察向度,这种观察可以让我们摆脱带有个人主观意向的观察倾向。在这里,鲍里奇强调的是“客观”,但我们的课堂观察,除了“客观”,还无可避免地应有“主观特征”与应有的“个人色彩”,当然,这种“主观特征”与“个人色彩”应尽可能走出偏见。

“在进行课堂教学观察之前,首先要考虑从哪个角度观察。”因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常常受到自己生活阅历、感情体验及解读事物的方式所左右。你对世界有哪些根本性的看法,它们怎样影响到你在观察特定教师、特定课堂上‘看见’了什么。”

鲍里奇对课堂观察的意义十分看重:“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能否切实洞察教室里发生的一切关乎你事业的成败。”

为了克服偏见,鲍里奇认为首先应当把握现实课堂的四个基本特征: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与社会性。在论述这四个特征时,他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教室里各种事件的发生过程决不是凝滞的。它们以一种很快的速度即现即逝。”教师总是在努力地推进教学过程,而“能够感受到教学过程迅速推进,这是一项重要的观察技能。”他认为课堂的正常进程常常会被无端打断而呈现出“非连续性”,“传输信息的过程被突然打断,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频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其他行业都不能望其项背。”他很生动地说:“谁听说过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被打断呢?”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等也常常被打断,他说“鉴于课堂教学常常为各种因素打断,所以,在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意识到,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是教师的另一项重要技能。”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1)

鲍里奇认为,“教师不清楚自身教学行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明确评价教学的指导体系”,“他们对好的教学并无明确的意识”;二是“没有时间思考回忆课堂上发生的一切”。

是啊,我们往往上完课,就匆匆去做其他的事情或接着上另外一节课了。课堂上引发的点滴感悟或争论等往往就一闪而过了。每每,都有点自欺欺人得说:“等静下来,我要好好地把这个问题给想透彻了。”看来,鲍里奇也是有过切身体会的。

鲍里奇还说:“有一点可以确信,观察他人的教学常常可激发自身的教学灵感,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相信我能从本次研修班的同行那里学到更多。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1)

鲍里奇认为个人偏见是“课堂观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他举了三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观察得出三个结果为例说明了这种挑战,“由于知觉的选择性而导致观察结果的重大差异。”

是啊,每个人的观察都会打上个人主观臆想的印记,还受到众多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在上周的未来教育的培训课程中,对一篇高中语文课的教案“三维目标”进行“头脑风暴”,结果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老师,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想法,没有一个学员认同这份教案的“三维”。这也许是导师没有料到的,因为她选择了这样一句话来做小结:“这是我们特地请一位名师为这次活动撰写的案例,应该没有这么多问题的。” 此话一出,引发了又一波的“头脑风暴”。尤其对于一节课上那么多的“养成”提出了异议。看来正如鲍里奇所认为的,“没有合适的观察角度,我们的观察就会陷于为观察而观察。”“缺乏专业的观察角度,常常使我们的观察受个人观察倾向、相互冲突的解释、错误预期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都会扰乱、歪曲观察,降低观察的价值。”

事实上,在每个观察者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整体”,但就整体而言,这只是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尽量完善充实自己的“整体”,避免偏见,重视合作与学习,学会系统地分析。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学习体会(1)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一书从教师观察力培养的视角,指出了一条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全书分成两大部分:前四章宏观介绍了进行课堂教学观察的必要性、维度、准备及方法等:后八章则以前四章内容为背景支持,分别从八个维度出发,极为细致地介绍了每一维度下进行课堂教学观察的具体操作。作为教师,要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

我就遇到这样的一件事情:这一节课,按照原定教学计划顺利地进行着。突然坐在第一个座位的小蔡同学脚一踮、腰一弯、手一伸,把整个教室的电源给切断了。“你干吗?!”我顿时火冒三丈的吼道。“我不想让他们完成作品”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因为,我每次很努力、很努力地实践,但其他同学都给我打50分,不公平!所以我也要让他们不能顺利完成任务。”

如果我善于观察,也许早就可以在事件发生之前觉察。如果我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教师观察力最好的考验。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长处和积极的因素,再顽皮不懂事的人,他们不乏旺盛的精力和特殊的才干,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是可以迁移到学习、劳动和各种正当有益的活动上去的。如果把这些心理品质发扬出来,不断巩固和扩大,完全可以控制、克服和缩小各种消极因素,最后达到扬善救失的目的。一般后进生的优点往往被短处、缺点所掩盖,再加上人们对他们形成了习惯、固定的看法,他们身上的优点往往被忽视。要发现这些闪光点,教师就必须具有敏锐准确的观察力,善于抓住后进生的突破口,激发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力量,促进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小学信息科技学科

读完《教师观察力的培养》一书,我觉得还必须注意对教学行为本身的反思。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应该在课堂上被各种事情牵着鼻子走,要能够主动的做出决断,以主导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基于习惯作出决定,在课堂上进行仔细观察,并长期坚持下来,使自己尽早成为反思型教学的教师,如此,在教学中所作出的决定就不再是一种随意性的行为。此外,由于这一科目的特殊性,本人担任同一年级几个班级的教学任务,这就为我很好的进行反思型教学提供了可能,课堂上仔细观察,课后及时反思,并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同时由于同一教学内容会在不同班级先后讲授,则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不难得出,那在接下来的其它班级的授课过程中成功的地方我会加以保留,失败的地方我会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i0m.html

Top